CN102881847B - 电池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1847B
CN102881847B CN201210245995.9A CN201210245995A CN102881847B CN 102881847 B CN102881847 B CN 102881847B CN 201210245995 A CN201210245995 A CN 201210245995A CN 102881847 B CN102881847 B CN 102881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ducting terminal
otch
terminal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59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1847A (zh
Inventor
矢萩宽昭
佐藤考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Koh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Koh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Kohden Corp filed Critical Nihon Koh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81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1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1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1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保持装置包括:电池容纳部分,用于容纳电池;以及导电端子,布置在所述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并且待与所述电池的电极端子接触。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形成了:第一切口,沿第一方向形成;以及第二切口,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并且与第一方向连通。

Description

电池保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具有诸如便携性优异的优点,并因此用作各种设备的电源。最近,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迅速发展,并且已经开发了许多电池用作电源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另一方面,当电池使用了预定时段时,它们的寿命就到期了,因而必须用新电池替换或者再充电。因此,必须从电子设备上卸下寿命到期的电池,并将新电池安装在电子设备中。
通常,电池容纳在电子设备的电池保持装置内。电池保持装置包括:正导电端子,待与电池的正端子接触,以引入正电位;以及负导电端子,待与电池的负端子接触,以引入负电位。在许多电池保持装置中,每个负导电端子由诸如弹簧的弹性件构成,并且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被弹性件推动而动,从而使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压力接触负端子。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电池保持装置中,通过将正端子压插入电池保持装置内来容纳电池,从而与正导电端子之一接触,而负端子压紧相应负导电端子之一的接触部分(例如,请参见第4138191号日本专利)。
第4138191号日本专利公开的电池保持装置包括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设置了使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与电池保持装置的侧壁部分接合的接合部分以抑制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在接触部分从侧壁部分离所沿着的方向上大量凸出。
然而,在第4138191号日本专利公开的电池保持装置中,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在与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的摆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运动受到接合部分布置的限制。因此,在负端子从与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的摆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电池保持装置,同时使正端子压紧正导电端子的情况下,担心负导电端子可能断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使当电池的负端子从与摆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电池保持装置内时,其负导电端子仍很难断裂的电池保持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持装置,包括:电池容纳部分,用于容纳电池;以及导电端子,布置在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并且待与电池的电极端子接触,其中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形成了:第一切口,沿第一方向形成;以及第二切口,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并且与第一方向连通。
导电端子被电池的电极端子压紧,以使导电端子在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上沿其形成第一切口的第一方向上弹性变形。
电池容纳部分用于将电池容纳于预定位置处。当电池容纳于预定位置处时,弹性变形的导电端子可以缩回在第一切口内。当电池的电极端子以第二方向压紧导电端子时,在电池容纳于预定位置处之前,导电端子可以缩回在第二切口内。
在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上沿其形成第二切口的第二方向可以是当电池容纳于预定位置处时相对于电池的纵向的横向。
电池容纳部分可以设置隔离部分,用于使多个相邻的被容纳的电池互相隔离。隔离部分可以包括:第一隔离部分,沿被容纳的电池的纵向凸起形成;以及第二隔离部分,在第一隔离部分的中部上,凸起形成。
导电端子可以包括:接触部分,待与电池的电极端子接触;以及多个卷绕部分,用于以接触部分沿其与侧壁部分分离的方向推动接触部分。多个卷绕部分之间的空间与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连通。
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可以在导电端子的下面形成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的生物信息发射机的外观图。
图2A是图1所示生物信息发射机的后视图,而图2B是沿图2A中所示线I-I截取的生物信息发射机的截面图。
图3是从纸的左上部向右下部观看时图2A所示开口部分的示意图。
图4A是利用沿图2A中所示线II-II截取的生物信息发射机的截面图而示出负导电端子开始被负端子压紧的阶段的示意图,而图4B是示出在图4A所示阶段中负导电端子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A是示出负导电端子被负端子压紧的阶段的示意图,而图5B是示出在图5A所示阶段中负导电端子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6A是示出电池容纳在电池保持装置内的阶段的示意图,而图6B是示出在图6A所示阶段中负导电端子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的第二切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电池保持装置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利用相同的参考编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为了便于描述,将尺寸比例放大,并且有时可能与实际比例不同。下面,将举例描述本发明的电池保持装置应用于生物信息发射机的情况。然而,本发明的电池保持装置并不局限于电池保持装置应用于生物信息发射机的情况,并且还可以应用于生物信息发射机之外的电子设备。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的生物信息发射机的外观图。该实施例中的生物信息发射机的电池保持装置可以包括第二切口。设置第二切口,在端子被电池的负端子压着所沿着的任意方向可以弹性变形的负导电端子可以缩回该第二切口中。
图1所示实施例的生物信息发射机100是便携式生物信息发射机,并且装着于例如医院内的患者的衣服等上,从而顺序地将诸如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生物信息无线发送到护士站。
在护士站中,专用中央监视器(未示出)接收由生物信息发射机100发射的生物信息,并且诸如护士的医务人员监视收到的生物信息。因此,即使在当例如负责护士确实在照应患者时患者的生物信息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护士站内的另一个护士也可以知道患者的生物信息发生异常,并且可以对患者进行足够好的医护处理。
下面将参考图2A和2B来描述该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图2A是图1所示生物信息发射机的后视图,而图2B是沿图2A中所示线I-I取的生物信息发射机的截面图。图2B示出包括电池保持装置的生物信息发射机的外壳背板的截面。
如图2A和2B所示,电池保持装置10布置在生物信息发射机100的外壳背面的开口部分20内,并且开口部分20被未示出的盖罩部分密闭封闭。当要使用生物信息发射机100时,利用盖罩部分来密闭封闭开口部分20,从而防止湿气进入电池保持装置10。相反,当盖罩部分从开口部分20卸下时,通过开口部分20,可以利用其他电池替换该电池。
在该实施例中,朝向图2A的上侧的正端子和负端子彼此电连接,并且两个电池串联。因此,作为两个电池的电压之和的电压出现在朝向下侧的负端子和正端子之间。通过生物信息发射机100的电源部分经过布线对诸如计算部分、显示部分、操作部分以及通信接口部分的部件施加电压。
接着,将参考图3更详细描述该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图3是从纸的左上部向右下部观看时图2A所示开口部分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电池保持装置10可以包括:电池容纳部分1、隔离部分2、正导电端子3、以及负导电端子4。
电池容纳部分1在预定位置容纳电池。在该实施例中,电池容纳部分1由例如树脂与生物信息发射机100的外壳一体形成。电池容纳部分1可以包括箱形部分1A以及第一和第二侧壁部分1B、1C。
箱形部分1A沿两个相邻的被容纳的电池的截面形状弯曲形成,以覆盖两个被容纳的电池的侧面。第一和第二侧壁部分1B、1C从箱形部分1A的底部垂直延伸到生物信息发射机100的外壳的背面,并且限定被容纳的电池的纵向位置。第一侧壁部分1B相对于第二侧壁部分1C向电池容纳部分1的内部凸入形成。第一侧壁部分1B防止卷绕部分4B(后面描述)在插入电池时被毁坏。第一和第二侧壁部分1B、1C可以由树脂与箱形部分1A一体形成,也可以由树脂独立于箱形部分1A形成,然后,利用粘合剂等与箱形部分1A接合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侧壁部分1B上形成第一切口5A和第二切口5B。下面将描述第一切口5A和第二切口5B。
隔离部分2形成在箱形部分1A上,并且将两个被相邻容纳的电池互相隔离。隔离部分2具有第一隔离部分2A和第二隔离部分2B。
第一隔离部分2A在箱形部分1A上沿两个被容纳的电池的纵向凸起形成。第一隔离部分2A将两个相邻的被容纳的电池互相隔离,并且在电池容纳部分1内的短边方向限定电池的位置。
第二隔离部分2B在第一隔离部分2A的中部上沿纵向凸起形成,从而具有三角形截面。第二隔离部分2B在纵向上的长度比第一隔离部分2A在纵向上的长度短。因此,在第二隔离部分2B上,被插入电池容纳部分1内的电池不能保持水平状态。跨过隔离部分2的电池不能处于水平状态,因此,电池的负端子不能水平转动并横向压紧负导电端子4。即使在在图3所示的负导电端子4之一的侧面上电池的负端子的水平面降低的状态下,由于第二隔离部分2B具有比底部高的高度,所以可以防止电池低于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进入。
隔离部分2可以与箱形部分1A一体形成,也可以与箱形部分1A分立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两对正导电端子和负导电端子3、4分别布置在电池容纳部分1的对置短侧面上,并且以同样的方式配置它们。为了简明,下面将仅主要对所述两对正导电端子和负导电端子3、4中的一对进行描述。
正导电端子3要与被容纳的电池的正端子接触,以引入电池的正电位。在该实施例中,正导电端子3布置在第二侧壁部分1C的凹槽内,并且要与被容纳的电池的正端子接触。具体地说,正导电端子3由金属线件形成为U型形状,以牢固接触被容纳的电池的正端子的凸出部分。在该实施例中,正导电端子3布置在第二侧壁部分1C的凹槽内。因此,在以不正确(相反)方向定向电池的状态下,将电池插入电池容纳部分1内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电池的负端子接触正导电端子3。
负导电端子4要与被容纳的电池的负端子接触,以引入电池的负电位。在该实施例中,负导电端子4布置在第一侧壁部分1B上,从而与电池的负端子接触,并且可以在电池的负端子压紧负导电端子所沿的任意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更具体地说,负导电端子4具有接触部分4A和两个卷绕部分4B。如图2A所示,接触部分4A由金属线件形成,并且从生物信息发射机100的背面看,具有U型形状。如图2B所示,接触部分4A具有从生物信息发射机100的横侧看被弯曲的部分。被容纳的电池的负端子与该弯曲部分接触。
在接触部分4A上,根据电池被插入电池容纳部分1内时对负导电端子4施加的压力的设置,确定根部与弯曲部分之间的距离。在该距离被设置得短的情况下,当电池被插入电池容纳部分1内时,必须施加较大的压力。即,当操作者将电池插入电池容纳部分1内时,操作者感觉接触部分有“刚性”。相反,在该距离被设置得长的情况下,当要将电池插入电池容纳部分1内时,施加较小的压力足够了。即,当操作者将电池插入电池容纳部分1内时,操作者感觉接触部分“柔软”。在该实施例中,以基本上水平方式形成从接触部分4A的根部到弯曲部分延伸的部分。
通过缠绕金属线件形成卷绕部分4B,并且在该部分与第一侧壁部分1B分离所沿的方向上,卷绕部分4B推动接触部分4A。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通过紧密缠绕金属线件形成构成每个卷绕部分4B的卷,以将卷绕部分4B正确装配在第一侧壁部分1B内。
接触部分4A和两个卷绕部分4B由一个金属线件配置,并且接触部分4A形成在两个卷绕部分4B之间。根据要求的推力,充足地确定卷绕部分4B的圈数以及线件的厚度。作为一种选择,接触部分4A和两个卷绕部分4B可以互相分立形成,然后,连接在一起。
根据上述负导电端子4,负导电端子4弹性变形以在接触部分4A沿其与1B第一侧壁部分分离的方向上推动接触部分4A,因此,可以确保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接触电池的负端子。
第一切口5A和第二切口5B形成在第一侧壁部分1B内,并且互相连通。在负导电端子4的下部,第一切口5A形成为基本上矩形的开口部分。当电池被容纳在预定位置时,负端子施加的压力使其弹性变形的负导电端子4缩回在第一切口5A内。第一切口5A优选地是基本上矩形开口部分,也可以具有另一种形状。
另一方面,第二切口5B形成在负导电端子4的卷绕部分4B的下面而位于第一切口5A的横侧上。第二切口5B在从第一切口5A到第一侧壁部分1B的边缘部分的方向上沿箱形部分1A的形状被斜削。在当电池被容纳于预定位置之前,负端子在不同于到第一切口5A的方向的方向压紧负导电端子4的情况下,负导电端子4可以缩回在第二切口5B内。具体地说,在电池的负端子从图3中的负导电端子4的右上部向左下部压紧负导电端子4的情况下,负导电端子4可以向第二切口5B运动,从而缩回在其内。第二切口5B并不局限于具有上述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另一种形状,只要负导电端子4可以缩回,而不被第二切口5B卡住。
在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上,设置弯曲部分与尖端之间的距离,以当负导电端子4缩回在第二切口5A内时,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的尖端不接触第一切口5A的底部。即,在电池容纳在电池容纳部分1内的状态下,在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的尖端与第一切口5A的底部之间设置预定间隙。还在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的尖端与第二切口5B的底部之间设置预定间隙,以当负导电端子4缩回在第二切口5B内时,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的尖端不接触第二切口5B的底部。
在第一侧壁部分1B上,第二切口5B仅形成于与另一个相邻被容纳的电池所处的一侧对着的部分上,即,形成于图3所示第一侧壁部分1B的左侧。这是因为,存在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空间,因此,负导电端子4容易由另一个电池所在一侧压紧。
第一和第二切口5A、5B还与两个卷绕部分4B之间的空间连通。因此,与利用零件使两个卷绕部分4B互相分离的情况相比,负导电端子4容易弹性变形。
如上所述,负导电端子4可以相对于容纳于预定位置的电池的纵向向横向侧弹性变形,并且第二切口5B形成于负导电端子4可以相对于第一切口5A弹性变形的横向侧上。因此,即使在负端子从与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的摆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电池保持装置10内的情况下,负导电端子4也很难断裂。
接着,将参考图4A至6B描述该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的功能。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描述该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的功能,将描述与使电池容纳于电池保持装置内的通常过程,即,以错误过程容纳电池的情况不同的过程。
图4A至6B是示出当电池被容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内时负导电端子的操作的示意图。图4A是利用沿图2A中所示线II-II取的生物信息发射机的截面图示出负导电端子开始被负端子压紧的阶段的示意图,而图4B是示出在图4A所示阶段中负导电端子的操作的示意图。图5A是示出负导电端子被负端子压紧的阶段的示意图,而图5B是示出在图5A所示阶段中负导电端子的操作的示意图。图6A是示出电池容纳在电池保持装置内的阶段的示意图,而图6B是示出在图6A所示阶段中负导电端子的操作的示意图。在图4B、5B和6B中,未示出电池。
如图4A和4B所示,电池X的正端子向布置在对置第二侧壁部分1C上的正导电端子插入,此后,电池X的负端子压紧箱形部分1A的底部。在电池X的负端子开始被压紧时,负导电端子4仍不弹性变形。
如图5A所示,不仅电池X的负端子压紧箱形部分1A的底部,而且负端子从图5A所示截面图的纸的前侧向纸的后侧被压紧。因此,负导电端子4向第一切口5A弹性变形,与此同时,还从前侧向后侧弹性变形。如图5B所示,发生弹性变形的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缩回在第二切口5B内。因此,可以防止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接触第一侧壁1B而断裂。
接着,如图6A所示,电池X容纳于电池保持装置1的预定位置处。此时,缩回在第二切口5B内的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接受图6A所示截面图中从纸的后侧向前侧的恢复力,并且如图5B所示,移动到第一切口5A,要缩回在其内。
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10,如上所述,在电池X的负端子沿其压紧该端子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负导电端子4缩回在第二切口5B内。因此,即使在电池的负端子从与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的摆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电池保持装置10内的情况下,负导电端子4仍很难断裂。因此,降低了电池保持装置10的故障率。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10,除了第一隔离部分2A,还形成第二隔离部分2B,因此,电池X不能水平处于第二隔离部分2B上。因此,电池的负端子不会在水平方向和横向压紧负导电端子4。由于第二隔离部分2B的高度高于底部,所以可以防止电池从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的下面进入。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第二切口分别形成于第一侧壁部分的两侧上的情况。为了避免重复描述,省略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相同的配置的描述。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的第二切口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切口5B不仅形成于第一侧壁部分1B的左侧,而且形成于右侧。在第二切口5B形成于第一侧壁部分1B的两侧的情况下,当负导电端子4从图7的纸的左侧向纸的右侧被压紧时,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可以缩回在第一侧壁部分1B的右侧第二切口5B内。因此,可以防止负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分4A接触第一侧壁1B而断裂。
如上所述,描述了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然而,在本发明中,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足以进行附加、修改和删除,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原理的范围。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例如,描述了可以弹性变形的负导电端子被负端子压紧,并且负导电端子缩回在第二切口内的配置。然而,在本发明的电池保持装置中,可以采用可以弹性变形的正导电端子被正端子压紧,并且正导电端子缩回在第二切口内的配置。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举例描述了容纳两个电池的电池保持装置。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容纳一个或者三个或者更多个电池的电池保持装置。例如,对于容纳三个电池的电池保持装置,与第二实施例描述的方式相同,第二切口分别形成于对应于三个并置电池中的中心电池的第一侧壁部分的两侧上。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电池,举例描述了AA号电池。然而,本发明的电池保持装置中使用的电池并不局限于AA号电池,并且可以使用包括从D号电池到N号电池的圆柱形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负导电端子沿其被负端子压紧的方向弹性变形的负导电端子缩回在第二切口内。因此,即使在负端子从与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的摆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电池保持装置内时,负导电端子也很难断裂。因此,可以降低电池保持装置的故障率。

Claims (4)

1.一种电池保持装置,包括:
电池容纳部分,电池容纳部分适于在预定位置处容纳电池;以及
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布置在所述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中,并且要与所述电池的电极端子接触,
其中,所述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形成有:
第一切口,该第一切口沿第一方向形成;以及
第二切口,该第二切口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连通,
当所述导电端子被所述电池的电极端子压紧时,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弹性变形,
当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预定位置处时,弹性变形的所述导电端子缩回在所述第一切口中,
当所述电池的电极端子以所述第二方向压紧所述导电端子时,在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预定位置处之前,所述导电端子缩回在所述第二切口中,
所述导电端子相对于容纳于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电池的纵向,向横向侧弹性变形,并且
所述第二切口仅形成于这样的部分上:该部分是所述导电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口弹性变形的横向侧;并且该部分与另一个相邻被容纳的电池所处的一侧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持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容纳部分设置有隔离部分,隔离部分适于使多个被相邻容纳的电池互相隔离,并且
所述隔离部分包括:
第一隔离部分,该第一隔离部分沿所述被容纳的电池的纵向凸起形成;以及
第二隔离部分,该第二隔离部分凸起地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离部分的中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持装置,其中,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
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要与所述电池的电极端子接触;以及
多个卷绕部分,该多个卷绕部分在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分离所沿着的方向上推动所述接触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与所述多个卷绕部分之间的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持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容纳部分的侧壁部分在所述导电端子的下面形成有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
CN201210245995.9A 2011-07-15 2012-07-16 电池保持装置 Active CN102881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7224 2011-07-15
JP2011157224A JP5722147B2 (ja) 2011-07-15 2011-07-15 電池収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1847A CN102881847A (zh) 2013-01-16
CN102881847B true CN102881847B (zh) 2015-11-18

Family

ID=47483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5995.9A Active CN102881847B (zh) 2011-07-15 2012-07-16 电池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30993B2 (zh)
JP (1) JP5722147B2 (zh)
CN (1) CN1028818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9029B (zh) 2013-02-13 2018-09-1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US20160126535A1 (en) * 2013-06-05 2016-05-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itigating thermal runaway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ing damage-initiating materials or devices
JP2019169367A (ja) * 2018-03-23 2019-10-03 日本光電工業株式会社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7212582B2 (ja) 2019-05-27 2023-01-25 英人 鈴木 セメント焼成装置及びセメントキルン排ガスの脱硝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5635A (en) * 1994-11-23 1996-04-09 Fluke Corporation Zero insertion force battery receptacle
CN1442912A (zh) * 2002-03-05 2003-09-17 索尼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容纳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2297A (ja) * 1995-09-08 1997-03-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機器
JP3999892B2 (ja) * 1998-10-20 2007-10-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4138191B2 (ja) 1999-12-24 2008-08-2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池収納装置
JP2004071509A (ja) * 2002-08-09 2004-03-0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池収納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5635A (en) * 1994-11-23 1996-04-09 Fluke Corporation Zero insertion force battery receptacle
CN1442912A (zh) * 2002-03-05 2003-09-17 索尼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容纳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2147B2 (ja) 2015-05-20
CN102881847A (zh) 2013-01-16
JP2013025901A (ja) 2013-02-04
US9530993B2 (en) 2016-12-27
US20130017426A1 (en) 201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2855B1 (ko) 휴대용 충전 케이스 모듈
CN102881847B (zh) 电池保持装置
US9112292B2 (en) Terminal structure
CN113285268B (zh) 高集成型智能分析物检测装置
US11224753B1 (en)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connector enclosures with feedthrough passageways
CN109394179B (zh) 紧凑型耐磨生物传感器模块
US20090018600A1 (en) Form for retaining battery i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EP3061175B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US20130090020A1 (en) Electronic connector with double inserting interfaces background
US20090033286A1 (en) Cell and Supercapacitor Battery Pack
US7530829B2 (en) Socket connector
US20120058669A1 (en) Electrical module having extra electrical terminals
CN109075282A (zh) 电池组
US9106082B2 (en) Connector interface for a charger device
KR101303627B1 (ko) 전자기기의 보조 충전을 위한 어댑터
US20160183874A1 (en) Attachment device for attach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16979A (zh) 连接器
CN203312845U (zh) 充电器
JP6092926B2 (ja) 電子機器
CN203312844U (zh) 充电器及与其适配的集线器
CN105633680B (zh) 盒体
KR20150104312A (ko) 블록형 폴리머 배터리 및 블록형 폴리머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CN213751150U (zh) 一种数据拓展模块
CN215419625U (zh) 一种充电宝的充电线固定结构
CN209860636U (zh) 一种可供手机直接充电的电源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