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0182A -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0182A
CN102880182A CN2012103378126A CN201210337812A CN102880182A CN 102880182 A CN102880182 A CN 102880182A CN 2012103378126 A CN2012103378126 A CN 2012103378126A CN 201210337812 A CN201210337812 A CN 201210337812A CN 102880182 A CN102880182 A CN 102880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dot
delta
coefficient
alpha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78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0182B (zh
Inventor
吴森堂
孙健
胡楠希
杜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378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80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80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0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0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0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属于飞行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建立无人飞行器系统模型并设计控制律,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系统随机鲁棒性分析,确定网络更新周期、优化指标与指标权值,利用随机鲁棒设计方法设计鲁棒控制律,闭环六自由度非线性蒙特卡洛仿真验证。其中步骤二中的网络随机延迟包括传感器观测延迟、执行器控制延迟以及观测与控制叠加的混合延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控制对通信质量要求较高和鲁棒性较差的缺点,将基于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的控制方法引入到基于网络的无人飞行器的控制当中,降低了对无人机编队无线数据链更新率的要求,进而能够增强无人机群编队的鲁棒性。

Description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属于飞行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已经有多达三十多个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从事无人机的研究和生产。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军民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尽管如此,单架无人机在遂行任务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单架无人机可能受到传感器的数量限制,不能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目标区域进行观察,面临大面积搜索任务时,不能有效的覆盖整个搜索区域;如果执行的是救援任务,单架无人机在载荷方面受到限制,往往影响整个救援的效能,带来更大损失,另外,一旦单架无人机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中断任务返回,可能会延误救援时机。
针对单架无人机的上述缺点,近些年提出了编队飞行控制的概念并取得了一定得研究成果,其中网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编队飞行控制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无人机群编队控制主要采用集中式控制结构:将编队成员分成一个长机和若干僚机,长机将自身的制导回路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僚机,僚机接收到长机的信息后与自身的制导回路信息比较,按照某种队形结构计算自身的制导指令进而与长机以一定队形结构飞行。由于无人机制导回路的惯性大,带宽较窄,而按照最优随机控制的观点,网络延迟往往可以等效为频率相对较高的白噪声,因此集中式控制体制下的网络延迟对编队队形控制的影响不大。近些年来,随着分布式编队控制的发展,要求编队成员不仅要在制导回路进行协调,甚至是控制回路也要进行协调,这就对网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控制回路的带宽相对制导回路宽,很有可能将网络延迟近似的噪声纳入到带宽之内,故网络延迟可能导致飞控系统控制品质恶化。
网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概念是:针对无人机编队飞行过程中的无线通信网络延迟、丢包和时序错乱情况,设计飞行控制系统,满足系统对超调量和调节时间等性能指标的要求。网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下三个主要分支:
最优随机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网络延迟考虑为系统噪声,并假定该延迟小于一个采样周期并服从某种分布,采用线性随机系统模型来描述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延迟特性,将服从某种分布的网络随机延迟对系统的影响转化为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问题,利用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和Kalman滤波的分离原理设计控制器。该方法的缺陷是实际系统控制中采用线性随机系统模型来描述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延迟特性,进而设计出的控制器鲁棒性较差。
模糊控制方法:1965年美国的L.Zadeh教授提出了模糊逻辑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电气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模糊控制方法一般应用在对象模型不确定、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奏效的情况下,但是对模糊控制的严格数学分析方法并没有构建,其适用的问题也没有严格界定,另外在状态参数较多的情况下,模糊隶属度参数的选择存在困难。
鲁棒控制方法:鲁棒控制方法是为了解决现实工程中很难获得准确的被控对象模型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该方法首先假设网络延迟存在上下界,从而将网络延迟看做是系统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同时综合考虑被控对象本身的不确定性,利用回路成型(Loop Shaping)、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tion)等传统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律。由于没有对网络延迟分布进行描述,导致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律往往过于保守。
除了上述的三种网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以外,网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控制方法,如网络摄动法、状态增广法和缓冲队列法等,这些方法计算复杂,设计结果保守,相对上面介绍的三种方法应用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无人飞行器编队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无线自组织网络随机延迟问题,以及现有网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过分保守性的缺点,引入了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对通信质量要求较高和鲁棒性较差的缺点,降低了对编队无线数据链更新率的要求,使飞行器在存在较大网络随机延迟的情况下控制品质仍能满足要求。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建立无人飞行器系统模型并确定控制律;
步骤二: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系统随机鲁棒性分析;
步骤三:确定网络更新周期、优化指标与指标权值;
步骤四:利用随机鲁棒设计方法设计鲁棒控制律;
步骤五:闭环六自由度非线性蒙特卡洛仿真验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延迟导致的飞行控制系统品质恶化,能够增强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控制系统的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针对的网络传输模式是事件驱动的,这种传输模式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降低了数据链设计的难度与成本,二是能较好的与现有民用网络协议兼容。
(2)将网络随机时延全部按照上界等效进而采用传统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律的方法能够确保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但鲁棒性能一般不好,相对于时延按上界等效的鲁棒控制方法,本发明能够更好的对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进行折中;
(3)在分析控制系统的同时,能够同时给出对分布式无人机编队自组织网络更新率的最低要求,对分布式无人机编队数据链的设计有一部分借鉴意义;
(4)本发明没有繁琐的数学推导,而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高速处理数据的能力,相对于以往的针对线性时滞系统依靠数学推导获得控制律的方法,该方法在线性系统LQR方法的基础上直接对非线性系统利用蒙特卡洛仿真与现代优化算法两种随机方法进行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工程性与可操作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网络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基于事件驱动的均值μd为1000ms,方差σd为500ms的正态分布网络延迟效果图;
图3: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4:利用LQR方法设计的控制律对无网络延迟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效果图;
图5:均值μd为1000ms,方差σd为500ms的网络随机延迟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图;
图6:均值μd为500ms,方差σd为250ms的网络随机延迟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图;
图7:等效上界鲁棒控制设计保守性原因说明示意图;
图8:标准粒子群算法寻优代价收敛曲线;
图9:控制随机延迟、观测随机延迟同时存在的网络延迟效果图;
图10:利用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方法设计后的控制律对无人飞行器控制的蒙特卡洛仿真验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建立无人飞行器系统模型并确定控制律;
具体为:
(1)根据风洞吹风获得无人飞行器动力学参数和物理参数;
无人飞行器动力学参数和物理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风洞吹风得到,采用英美坐标系,具体为:
①获取纵向力和力矩系数:包括升力系数CL0、C、CLq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
阻力系数CD0、C、CDq俯仰力矩系数Cm0、C、Cmq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3
其中,CL0为攻角为0度时的升力系数,C为升力关于攻角的升力系数,CLq为升力关于俯仰角速度的升力系数,为升力关于升降舵的升力系数,CD0为攻角为0度时的阻力系数,C为阻力关于攻角的阻力系数,CDq为阻力关于俯仰角速度的阻力系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5
为阻力关于升降舵的阻力系数,Cm0为攻角为0度时的俯仰力矩系数,C为俯仰力矩关于攻角的力矩系数,Cmq为俯仰力矩关于俯仰角速度的力矩系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6
为俯仰力矩关于升降舵的力矩系数;
②获取横侧向力和力矩系数:包括侧力系数C、CYp、CYr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8
滚转力矩系数C、Clp、Clr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9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0
偏航力矩系数C、Cnp、Cnr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1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2
其中,C为侧力关于侧滑角的侧力系数,CYp为侧力关于滚转角速度的侧力系数,CYr为侧力关于偏航角速度的侧力系数,为侧力关于副翼的侧力系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4
为侧力关于方向舵的侧力系数,C为滚转力矩关于侧滑角的力矩系数,Clp为滚转力矩关于滚转角速度的力矩系数,Clr为滚转力矩关于偏航角速度的力矩系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5
为滚转力矩关于副翼的力矩系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6
为滚转力矩关于方向舵的力矩系数,C为偏航力矩关于侧滑角的力矩系数,Cnp为偏航力矩关于滚转角速度的力矩系数,Cnr为偏航力矩关于偏航角速度的力矩系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7
为偏航力矩关于副翼的力矩系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418
为偏航力矩关于方向舵的力矩系数;
③获取无人飞行器的质量m(kg)、平均几何弦长CA(m)、翼展b(m)、飞行器参考面积Sw(m2)、X轴转动惯量IX(kg·m2)、Y轴转动惯量IY(kg·m2)、Z轴转动惯量IZ(kg·m2)、惯量积IXZ(kg·m2)、舵机时间常数Tδ(s)、舵机放大系数Kδ、发动机时间常数Tt(s)、发动机放大系数Kt、怠速推力tA(N)、最大推力tmax(N)和最小推力tmin(N)。
(2)建立非线性六自由度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
选取无人机飞行状态向量为:
X ‾ ( t ) = V α β p q r φ θ ψ x y h m δ a δ e δ r δ t T
其中,V表示速度、α表示攻角、β表示侧滑角、p表示滚转角速度、q表示俯仰角速度、r表示偏航角速度、φ表示滚转角、θ表示俯仰角、ψ表示偏航角、x表示东向位置、y表示南向位置、h表示高度、m表示质量、δa表示副翼偏角、δe表示升降舵偏角、δr表示方向舵偏角、δt表示发动机推力。
建立无人飞行器非线性六自由度运动学与动力学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2
其中: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3
表示速度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4
表示攻角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5
表示侧滑角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6
表示滚转角速度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7
俯仰角速度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8
表示偏航角速度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9
表示滚转角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0
表示俯仰角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1
表示偏航角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2
表示东向位置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3
表示南向位置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4
表示高度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5
表示质量消耗率、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6
表示副翼偏角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7
表示升降舵偏角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518
表示方向舵偏角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61
表示发动机推力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62
表示副翼偏角指令、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63
表示升降舵偏角指令、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64
表示方向舵偏角指令、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65
表示油门指令、①为航迹倾角、为航迹偏角、Km为发动机耗油率、δT为发动机推力、Tδ为舵机时间常数、Tt为发动机时间常数、Kδ为舵机放大系数、Kt为发动机放大系数,式(1)简记为: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67
其中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68
为飞行状态向量的导数, u ( t ) = [ δ a * , δ e * , δ r * , δ t * ] T 为飞行控制向量。
G x = m · g · ( - cos ( α ) · cos ( β ) · sin ( θ ) + sin ( β ) · sin ( φ ) · cos ( θ ) + sin ( α ) · cos ( β ) · cos ( φ ) · cos ( θ ) ) G y = m · g · ( cos ( α ) · sin ( β ) · sin ( θ ) + cos ( β ) · sin ( φ ) · cos ( θ ) - sin ( α ) · sin ( β ) · cos ( φ ) · cos ( θ ) ) G z = m · g · ( sin ( α ) · sin ( θ ) + cos ( α ) · cos ( φ ) · cos ( θ ) ) Σ = I X · I Z - I XZ · I XZ c 1 = ( ( I Y - I Z ) · I Z - I XZ · I XZ ) / Σ c 2 = ( I X - I Y + I Z ) · I XZ / Σ c 3 = I Z / Σ c 4 = I XZ / Σ c 5 = ( I Z - I X ) / I Y c 6 = I XZ / I Y c 7 = 1 / I Y c 8 = ( I X · ( I X - I Y ) + I XZ · I XZ ) / Σ c 9 = I X / Σ - - - ( 2 )
其中:Gx为重力在气流坐标系x轴的投影,Gy为重力在气流坐标系y轴的投影,Gz为重力在气流坐标系z轴的投影,∑、c1、c2、c3、c4、c5、c6、c7、c8为方便计算的中间量。IX为X轴转动惯量、IZ为Z轴转动惯量、IY为Y轴转动惯量、IXZ为惯量积。
C L = C L 0 + C Lα · α + C Lq · q + C Lδ e · δ e C D = C D 0 + C Dα · α + C Dq · q + C D δ e · δ e C m = C m 0 + C mα · α + C mq · q + C m δ e · δ e C Y = C Yβ · β + C Yp · p + C Yr · r + C Yδ a · δ a + C Y δ r · δ r C l = C lβ · β + C lp · p + C lr · r + C lδ a · δ a + C l δ r · δ r C n = C nβ · β + C np · p + C nr · r + C nδ a · δ a + C n δ r · δ r L = 1 2 ρ V 2 · S w · C L D = 1 2 ρ V 2 · S w · C D M = 1 2 ρ V 2 · S w · C Y Y = 1 2 ρ V 2 · S w · C Y L ‾ = 1 2 ρ V 2 · S w · C l · b N = 1 2 ρ V 2 · S w · C n · C A - - - ( 3 )
其中:CL为总升力系数、CD为总阻力系数、CY为总侧力系数、Cm为总俯仰力矩系数、Cl为总滚转力矩系数、Cn为总偏航力矩系数、ρ为空气密度、L为总升力、D为总阻力、Y为总侧力、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72
为总滚转力矩、M为总俯仰力矩、N为总偏航力矩、Sw为飞行器参考面积、CA为飞行器平均几何弦长、b为翼展。
(3)解耦线性化;
将状态向量[V α β p q r φ θ ψ x y h m δa δe δr δt]T分成纵向和横侧向两组,分别为纵向[V α q θ h δe δt]T,横侧向[β p r φ ψ δα δr]T,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大部分航线属于直线段,横侧向控制的任务仅为沿航线飞行,所以本发明针对无人机直线段飞行时,假设无人飞行器处于定高稳定平飞状态,则必有升力-重力平衡、推力-阻力平衡以及俯仰力矩平衡,因此下面三个等式成立:
1 2 ρ V 2 · S w · ( C L 0 + C Lα · α + C Lδ e · δ e ) = m · g 1 2 ρ V 2 · S w · ( C D 0 + C Dα · α + C Dδ e · δ e ) = t A 1 2 ρ V 2 · S w · ( C m 0 + C mα · α + C m δ e · δ e ) · C A = 0 - - - ( 4 )
解方程(4),得到无人飞行器的配平攻角α0,配平升降舵偏角δe0,配平飞行速度V0,在该状态点利用小扰动线性化原理可得无人飞行器纵向线性状态方程为:
V · α · q · θ · h · δ · e δ · t = A 1 V α q θ h δ e δ t + B 1 δ e * δ t * - - - ( 5 )
其中A1为纵向线性系统状态矩阵,B1为纵向线性系统控制矩阵;
无人飞行器横侧向线性状态方程为:
β · p · r · φ · ψ · δ · a δ · r = A 2 = β p r φ ψ δ a δ r + B 2 δ a * δ r * - - - ( 6 )
其中A2为横侧向线性系统状态矩阵,B2为横侧向线性系统控制矩阵;
(4)LQR设计控制律;
针对纵向:选取Q1和R1矩阵,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设计纵向控制律K1,K1为2×7的矩阵。用kij表示K1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使控制系统结构尽量简化,速度反馈只加入发动机油门控制(k22=k23=k24=k25=0.0)中,而不加入升降舵控制(k11=0.0)中,无人飞行器舵机一般采用电动舵机,在飞行过程中无法准确测量舵面偏角,因此k16=k17=k26=k27=0.0,因为速度反馈不参与升降舵控制,而发动机油门调节只依赖速度,故应增加其他状态量对升降舵控制的反馈力度,最终选择以下控制器结构:
δ e * = δ e 0 - k 12 · ( α - α 0 ) - k 13 · q - k 14 · ( θ - α 0 ) - k 15 · ( h - h * ) δ t * = t A - k 21 · ( V - V 0 ) - - - ( 7 )
其中:δe0为配平升降舵偏角,α0为无人飞行器的配平攻角,h*为高度指令,V0为配平飞行速度。由于微小型飞行器由于结构较小无法安装精确的攻角传感器,故将攻角反馈换算为过载反馈,由于微小型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机翼和水平安定面是主要升力面,升降舵面产生的升力相对较小,主要是提供俯仰力矩诱导主升力面发生变化,因此:
1 2 ρ V 2 · S w · ( C L 0 + C Lα · ( α - α 0 ) ) + δ t · sin ( α ) = ( N Z - 1 ) · m · g - - - ( 8 )
其中:NZ是无人飞行器的法向过载,CL0相对C较小,可以忽略,δt·sin(α)相对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91
较小也可以忽略,代入数据得
( α - α 0 ) = ( N Z - 1 ) · m · g / ( 1 2 ρ V 2 · S w · C Lα ) - - - ( 9 )
联立式(7)、式(9)可得实际飞行中的纵向控制律:
δ e * = δ e 0 - k 1 · ( N z - 1 ) - k 2 · q - k 3 · ( θ - α 0 ) - k 4 · ( h - h * ) δ t * = t A - k 5 · ( V - V 0 ) - - - ( 10 )
其中:k1 k2 k3 k4 k5表示按照(7)和(9)换算后的最终应用的控制器反馈系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94
k2=k13,k3=k14,k4=k15,k5=k21
针对横侧向:选取Q2和R2矩阵,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设计纵向控制律K2,K2为2×7的矩阵。用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95
表示K2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无人飞行器舵机一般采用电动舵机,在飞行过程中无法准确测量舵面偏角,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096
故K2为2×5的矩阵。
实际飞行中的横侧向控制律:
δ a * δ r * = K 2 · β p r φ ψ - - - ( 11 )
步骤二: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系统随机鲁棒性分析;
网络随机延迟的定义是: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多个节点通过网络交换数据时,由于网络带宽有限且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变化不规则,不可避免的造成数据碰撞、多路传输、连接中断和网络拥塞等现象,因此出现的信息交换时间延迟。从延迟发生的位置可将网络随机延迟分为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两类,如图1所示,从延迟的类型上可将网络随机延迟分为常数延迟、相互独立的随机延迟和Markov特性的随机延迟。本发明主要采用相互独立的随机延迟作为网络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延迟类型,假设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服从均值μd,方差σd的正态分布,即:
τo∈N(μdd),τc∈N(μdd)        (12)
如图2所示,图中圆圈位置代表延迟大小,横坐标代表延迟发生的时刻,由于控制系统采用事件驱动的方式处理数据,故延迟发生的时刻并不均匀,无人飞行器非线性系统方程由原来的 X ‾ · ( t ) = f ( X ‾ ( t ) , u ( t ) ) 变为了:
X ‾ · ( t ) = f ( X ‾ ( t - τ o ) , u ( t - τ c ) ) - - - ( 13 )
其中: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101
为飞行状态向量,为飞行状态向量的导数,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103
为加入传感器观测延迟的飞行状态向量,u(t-τc)为加入执行器控制延迟的飞行控制向量。网络延迟本身的随机性为随机鲁棒分析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对服从(12)式的网络随机延迟进行蒙特卡洛仿真考察(10)式控制律在网络延迟情况下对无人飞行器控制的鲁棒性,在超调量没有不稳定现象出现且不大于60%,此时有进一步优化的余地,将此时的μd作为步骤三设计网络更新率的依据,假设此时蒙特卡洛仿真确定的高度响应的平均超调量是σ,高度响应的平均调节时间是TA。随机鲁棒分析过程本质是应用统计概率对由于无人飞行器编队网络随机延迟所引起的闭环不可接受行为(包括系统的不稳定特性和性能指标要求不满足)进行描述。
步骤三:确定网络更新周期、优化指标与指标权值;
根据步骤二的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可以确定,编队网络更新率为:
r = 1 μ d - - - ( 14 )
其中:r为网络更新率,μd为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时间的均值,根据步骤二的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可以确定,超调量在网络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超调量的方差相对调节时间的方差大,因此优化指标中超调量的权值归一化后应为0.8,调节时间的权值归一化后应为0.2,设定随机鲁棒设计的代价函数:
W=ωσ·σ+ωT·TA        (15)
其中σ是蒙特卡洛仿真高度响应的平均超调量,TA是蒙特卡洛仿真高度响应的平均调节时间。
步骤四:利用随机鲁棒设计方法设计鲁棒控制律;
随机鲁棒设计过程包括控制器结构设计和现代优化算法两部分,控制器结构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在步骤一中已叙述,现代优化算法采用粒子群算法,因为控制系统参数k1,k2,k3,k4,k5变化是连续的,粒子群算法在处理多连续变量寻优相对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具有优势。
采用标准粒子群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问题的解对应于搜索空间中的一个粒子,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速度及一个由被优化函数决定的代价函数。各个粒子记忆、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每次迭代中,粒子通过跟随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的位置和速度:一个是粒子本身获得的最优解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105
一个是整个粒子群中全部粒子历代搜索获得的最优解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106
标准粒子群算法算法中,速度更新和位置更新如式(16)所示:
v id k + 1 = ωv i k + c 1 r 1 ( p id k - x id k ) + c 2 r 2 ( g id k - x id k ) x id k + 1 = x id k + v id k + 1 - - - ( 16 )
式中,i∈N(1,m),m为粒子群中粒子的个数,N代表整数;d∈N(1,n),n为解向量的维数,k为迭代次数,c1和c2为学习因子,初始值为0.6,随迭代次数增加降为0.2;ω为惯量权重,初始值为0.9,随迭代次数增加降为0.4;r1和r2为[0,1]之间的随机数,判断粒子群中粒子优劣的标准是蒙特卡洛仿真获得的代价函数W,代价函数越小,在下一代该粒子存在的概率越大。
设定粒子最大的迭代次数,判断迭代是否到达最大迭代次数,如果到达,输出最好粒子代表的控制系统参数k1,k2,k3,k4,k5,否则,继续进行迭代。
步骤五:闭环六自由度非线性蒙特卡洛仿真验证;
在同时存在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的条件下,且
τo∈N(μdd),τc∈N(μdd)
对步骤四中随机鲁棒设计出的控制律进行蒙特卡洛仿真验证,对比步骤二和步骤五的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随机鲁棒设计后的飞行控制律较步骤一得出的控制律抗网络随机延迟能力增强,在相同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的条件下,最大超调量获得明显改善。所以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控制律,相对于LQR设计出的控制律抗网络延迟的能力加强,把本发明方法设计出的k1,k2,k3,k4,k5应用到无人机自动驾驶仪的纵向通道中,在无人机自主飞行过程中,能够在存在较大网络延迟的情况下维持无人机的正常飞行。
图3给出了本专利方法的总体流程图。本发明能够解决一类同时具有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的网络飞行控制律设计与优化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分布式编队控制的发展,要求编队成员不仅要在制导回路进行协调,甚至是控制回路也要进行协调,这就对网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控制回路的带宽相对制导回路宽,很有可能将网络延迟近似的噪声纳入到带宽之内,故网络延迟可能导致飞控系统控制品质恶化,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延迟导致的飞行控制系统品质恶化,能够增强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控制系统的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针对的网络传输模式是事件驱动的,这种传输模式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降低了数据链设计的难度与成本,二是能较好的与现有民用网络协议兼容。
实施例:
步骤一:建立无人飞行器系统模型并确定控制律;
无人飞行器动力学参数和物理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风洞吹风得到,采用英美坐标系,具体数值见下表:
Figure BDA00002131105000121
(2)建立非线性六自由度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
选取无人机飞行状态向量为:
X ‾ ( t ) = V α β p q r φ θ ψ x y h m δ a δ e δ r δ t T
建立如公式(1)所示的无人机六自由度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
(3)解耦线性化;
将状态向量[V α β p q r φ θ ψ x y h m δa δe δr δt]T分成纵向和横侧向两组,分别为纵向[V α q θ h δe δt]T,横侧向[β p  r φ ψ δa δr]T解公式(4),得到无人飞行器的配平攻角α0=4.4821°,配平升降舵偏角δe0=2.2736°,配平飞行速度V0=41.0214m/s,在该状态点利用小扰动线性化原理可得无人飞行器纵向线性系统状态方程为:
V · α · q · θ · h · δ · e δ · t = - 0.129607 - 26.4232 0 - 9.81 0 2.40894 0.0483686 - 0.0109844 - 5.57054 1.00102 0 0 - 0.321125 - 0.000067 - 0.0000225 - 70.3391 - 511.921 0 0 - 54.0864 0 0 0 1 0 0 0 0 0 - 42 0 42 0 0 0 0 0 0 0 0 - 20.0 0 0 0 0 0 0 0 - 5.0 V α q θ h δ e δ t
+ 0 0 0 0 0 0 0 0 0 0 20.0 0 0 5.0 δ e * δ t * - - - ( 17 )
无人飞行器横侧向线性系统状态方程为:
β · p · r · φ · ψ · δ · a δ · r = - 0.522585 - 1.99401 0.967575 0.233124 0 - 0.310635 0.776925 - 69.146 - 380.061 210.735 0 0 - 99.6461 26.6377 7.91573 - 10.785 - 37.4416 0 0 - 2.22708 - 9.50665 0 1 0.061951 0 0 0 0 0 0 1.00192 0 0 0 0 0 0 0 0 0 - 20.0 0 0 0 0 0 0 0 - 20 . 0 β p r φ ψ δ a δ r
+ 0 0 0 0 0 0 0 0 0 0 20.0 0 0 20.0 δ a * δ r * - - - ( 18 )
(4)LQR设计控制律;
针对纵向:选取Q1和R1矩阵如下:
Q 1 = 0.01 131.3 0 820.82 131.3 0.0025 0 131.3 0.01 , R 1 = 131.3 0 0 0.01 - - - ( 19 )
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设计纵向控制律:
K 1 = - 0.00435 0.133262 - 0.016633 - 2.4003 - 0.00417 0.443827 - 0.00003 0.46118 - 4.6277 0.100893 56.3062 0.147224 - 0.0995 0.417404 - - - ( 20 )
根据公式(7)(8)(9)(10)的运算最终可得
δ e * = δ e 0 - k 1 · ( N z - 1 ) - k 2 · q - k 3 · ( θ - α 0 ) - k 4 · ( h - h * ) δ t * = t A - k 5 · ( V - V 0 ) - - - ( 21 )
k1=-0.068,k2=0.02632,k3=2.4003,k4=0.006,k5=0.46305;
假设初始无人机飞行高度在300m,这时给高度指令h*=250m,控制计算机频率为50Hz,系统响应如图4所示,分别包括速度、攻角、俯仰角速度、俯仰角、高度、法向过载、升降舵偏角、油门、升降舵指令、油门指令的相应图,此时无人飞行器高度的超调量7.13%,定义调节时间为第一次到达h*的时间,则调节时间为17.527s。
针对横侧向:选取Q2和R2矩阵如下:
Q 2 = 131.3 820.82 0 820.82 131.3 131.3 0 131.3 131.3 , R 2 = 131.3 0 0 131.3 - - - ( 22 )
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设计横侧向控制律:
K 2 = - 0.172662 - 0.0372412 - 0.25231 - 1.92896 - 0.514471 0.55969 - 0.00405242 1.29432 0.0099507 - 0.16617 1.03541 0.857508 - 0.00405242 0.511629 - - - ( 23 )
无人飞行器舵机一般采用电动舵机,在飞行过程中无法准确测量舵面偏角,故:
K 2 = - 0.172662 - 0.0372412 - 0.26231 - 1.92896 - 0.514471 1.29432 0.0099507 - 0.16617 1.03541 0.857508 - - - ( 24 )
根据公式(11)可得实际飞行中的纵向控制律:
δ a * δ r * = - 0.172662 - 0.0372412 - 0.25231 - 1.92896 - 0.514471 1.29432 0.0099507 - 0.16617 1.03541 0.857508 · β p r φ ψ - - - ( 25 )
步骤二: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系统随机鲁棒性分析;
本发明主要采用相互独立的随机延迟作为网络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延迟类型,假设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服从均值μd为1000ms,方差σd为500ms的正态分布,即:τo∈N(1000,500),τc∈N(1000,500)。对服从该正态分布的网络随机延迟进行蒙特卡洛仿真考察(21)式控制律在网络延迟情况下对无人飞行器控制的鲁棒性,仿真次数50次,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看出原有控制律的控制品质迅速下降到不可接受的程度,超调量均值大于80%,部分甚至超过100%,一般认为超调量超过20%是不满足无人机飞行品质的;而同时存在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情况下,不稳定的概率达到8%;
假设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服从均值μd为500ms,方差σd为250ms的正态分布,在该网络随机延迟情况下考察(21)式控制律对无人飞行器控制的鲁棒性,蒙特卡洛仿真次数为50,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对比图5和图6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对于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同时存在,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将网络延迟全部按照上界等效进而采用传统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律太过保守。图6中在同时存在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的条件下,且τo∈N(500,250),τc∈N(500,250),如果按照上界处理则等效的延迟分布τco∈N(1000,500),由图5可以看出,这样的延迟分布τco无论等效在传感器一端还是在执行器一端,得到的控制超调量最大值均超过100%,而图6中相同控制律超调量最大值不超过60%。
原因如图7所示,图中空心圆圈代表执行器控制延迟时间,实心圆圈代表传感器观测延迟时间,在37.83s发生了一个执行器控制延迟670ms,38s发生了一个传感器观测延迟340ms,即在[37.83s,38.5s]执行器存在延迟,在[38s,38.34s]观测器存在延迟,而[38s,38.34s]是控制延迟遮掩观测延迟的部分,该部分属于可忽略部分,不应计入鲁棒控制的不确定性Δ进而增加不确定性的上界,控制延迟是造成飞行控制品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当控制延迟遮掩观测延迟的一部分时,可以认为这部分观测延迟对飞行控制品质的下降没有影响,所以网络延迟全部按照上界等效进而采用传统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律太过保守。
图6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同时存在时相同控制律超调量最大值不超过60%,超调量平均值为40%,调节时间14.75s,没有不稳定现象出现,有进一步优化的余地,所以可为步骤三中代价函数选取提供参考。选择超调量平均值为40%,调节时间14.75s为计算代价函数权值的参考值。
步骤三:确定网络更新周期、优化指标与指标权值;
根据步骤二的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可以确定,编队网络更新率为:
r = 1 μ d = 2 Hz
其中μd为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时间的均值取为500ms,根据步骤二的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可以确定,超调量在网络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超调量的方差相对调节时间的方差大,因此优化指标中超调量的权值归一化后应为0.8,调节时间的权值归一化后应为0.2。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同时存在超调量均值40%,调节时间均值14.75s,因此公式(15)的权值为ωσ=0.8/0.4=2,ωT=0.2/14.75=0.0135。
步骤四:利用随机鲁棒设计方法设计鲁棒控制律;
控制器结构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如式(16)所示,粒子群中粒子的个数m取为20,解向量的维数n为5,迭代次数k为20,对控制器参数k1…k5进行寻优,结果如图8所示,图8给出了标准粒子群算法的代价收敛曲线,进化8代后取得代价函数最小值,代价函数最小值Wmin=0.2344。对应的控制律为:
k1=-0.496721,k2=0.0370214,k3=2.79014,k4=0.00743004,k5=0.369074,此时最小超调量σ=2.16091%,TA=17.039s。
步骤五:闭环六自由度非线性蒙特卡洛仿真验证;
对步骤四中随机鲁棒设计出的控制律在同时存在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的条件下,且τo∈N(500,250),τc∈N(500,250)时(如图9所示)进行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对比图6和图10可以看出,采用随机鲁棒设计后的飞行控制律较步骤一得出的控制律抗网络随机延迟能力增强,在相同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的条件下,最大超调量从60%下降到30%,超调量超过20%的概率为0.12。所以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控制律,相对于LQR设计出的控制律抗网络延迟的能力加强。

Claims (2)

1.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建立无人飞行器系统模型并确定控制律;
具体为:
(1)根据风洞吹风获得无人飞行器动力学参数和物理参数;
无人飞行器动力学参数和物理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风洞吹风得到,采用英美坐标系,具体为:
①获取纵向力和力矩系数:包括升力系数CL0、C、CLq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1
阻力系数CD0、C、CDq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2
俯仰力矩系数Cm0、C、Cmq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3
其中,CL0为攻角为0度时的升力系数,C为升力关于攻角的升力系数,CLq为升力关于俯仰角速度的升力系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4
为升力关于升降舵的升力系数,CD0为攻角为0度时的阻力系数,C为阻力关于攻角的阻力系数,CDq为阻力关于俯仰角速度的阻力系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5
为阻力关于升降舵的阻力系数,Cm0为攻角为0度时的俯仰力矩系数,C为俯仰力矩关于攻角的力矩系数,Cmq为俯仰力矩关于俯仰角速度的力矩系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6
为俯仰力矩关于升降舵的力矩系数;
②获取横侧向力和力矩系数:包括侧力系数C、CYp、CYr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7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8
滚转力矩系数C、Clp、Clr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9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10
偏航力矩系数C、Cnp、Cnr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11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12
其中,C为侧力关于侧滑角的侧力系数,CYp为侧力关于滚转角速度的侧力系数,CYr为侧力关于偏航角速度的侧力系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13
为侧力关于副翼的侧力系数,为侧力关于方向舵的侧力系数,C为滚转力矩关于侧滑角的力矩系数,Clp为滚转力矩关于滚转角速度的力矩系数,Clr为滚转力矩关于偏航角速度的力矩系数,为滚转力矩关于副翼的力矩系数,为滚转力矩关于方向舵的力矩系数,C为偏航力矩关于侧滑角的力矩系数,Cnp为偏航力矩关于滚转角速度的力矩系数,Cnr为偏航力矩关于偏航角速度的力矩系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17
为偏航力矩关于副翼的力矩系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118
为偏航力矩关于方向舵的力矩系数;
③获取无人飞行器的质量m、平均几何弦长CA、翼展b、飞行器参考面积Sw、X轴转动惯量IX、Y轴转动惯量IY、Z轴转动惯量IZ、惯量积IXZ、舵机时间常数Tδ(s)、舵机放大系数Kδ、发动机时间常数Tt(s)、发动机放大系数Kt、怠速推力tA(N)、最大推力tmax(N)和最小推力tmin(N);
(2)建立非线性六自由度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
选取无人机飞行状态向量为:
X ‾ ( t ) = V α β p q r φ θ ψ x y h m δ a δ e δ r δ t T
其中,V表示速度、α表示攻角、β表示侧滑角、p表示滚转角速度、q表示俯仰角速度、r表示偏航角速度、φ表示滚转角、θ表示俯仰角、ψ表示偏航角、x表示东向位置、y表示南向位置、h表示高度、m表示质量、δa表示副翼偏角、δe表示升降舵偏角、δr表示方向舵偏角、δt表示发动机推力;
建立无人飞行器非线性六自由度运动学与动力学方程如下: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3
表示速度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4
表示攻角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5
表示侧滑角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6
表示滚转角速度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7
俯仰角速度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8
表示偏航角速度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9
表示滚转角的导数、表示俯仰角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11
表示偏航角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12
表示东向位置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13
表示南向位置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14
表示高度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15
表示质量消耗率、表示副翼偏角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17
表示升降舵偏角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18
表示方向舵偏角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19
表示发动机推力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20
表示副翼偏角指令、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21
表示升降舵偏角指令、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22
表示方向舵偏角指令、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23
表示油门指令、μ为航迹倾角、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224
为航迹偏角、Km为发动机耗油率、δT为发动机推力、Tδ为舵机时间常数、Tt为发动机时间常数、Kδ为舵机放大系数、Kt为发动机放大系数,式(1)简记为: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32
为飞行状态向量的导数, u ( t ) = [ δ a * , δ e * , δ r * , δ t * ] T 为飞行控制向量;
G x = m · g · ( - cos ( α ) · cos ( β ) · sin ( θ ) + sin ( β ) · sin ( φ ) · cos ( θ ) + sin ( α ) · cos ( β ) · cos ( φ ) · cos ( θ ) ) G y = m · g · ( cos ( α ) · sin ( β ) · sin ( θ ) + cos ( β ) · sin ( φ ) · cos ( θ ) - sin ( α ) · sin ( β ) · cos ( φ ) · cos ( θ ) ) G z = m · g · ( sin ( α ) · sin ( θ ) + cos ( α ) · cos ( φ ) · cos ( θ ) ) Σ = I X · I Z - I XZ · I XZ c 1 = ( ( I Y - I Z ) · I Z - I XZ · I XZ ) / Σ c 2 = ( I X - I Y + I Z ) · I XZ / Σ c 3 = I Z / Σ c 4 = I XZ / Σ c 5 = ( I Z - I X ) / I Y c 6 = I XZ / I Y c 7 = 1 / I Y c 8 = ( I X · ( I X - I Y ) + I XZ · I XZ ) / Σ c 9 = I X / Σ - - - ( 2 )
其中:Gx为重力在气流坐标系x轴的投影,Gy为重力在气流坐标系y轴的投影,Gz为重力在气流坐标系z轴的投影,∑、c1、c2、c3、c4、c5、c6、c7、c8为中间量;IX为X轴转动惯量、IZ为Z轴转动惯量、IY为Y轴转动惯量、IXZ为惯量积;
C L = C L 0 + C Lα · α + C Lq · q + C Lδ e · δ e C D = C D 0 + C Dα · α + C Dq · q + C D δ e · δ e C m = C m 0 + C mα · α + C mq · q + C m δ e · δ e C Y = C Yβ · β + C Yp · p + C Yr · r + C Yδ a · δ a + C Y δ r · δ r C l = C lβ · β + C lp · p + C lr · r + C lδ a · δ a + C l δ r · δ r C n = C nβ · β + C np · p + C nr · r + C nδ a · δ a + C n δ r · δ r L = 1 2 ρ V 2 · S w · C L D = 1 2 ρ V 2 · S w · C D M = 1 2 ρ V 2 · S w · C Y Y = 1 2 ρ V 2 · S w · C Y L ‾ = 1 2 ρ V 2 · S w · C l · b N = 1 2 ρ V 2 · S w · C n · C A - - - ( 3 )
其中:CL为总升力系数、CD为总阻力系数、CY为总侧力系数、Cm为总俯仰力矩系数、Cl为总滚转力矩系数、Cn为总偏航力矩系数、ρ为空气密度、L为总升力、D为总阻力、Y为总侧力、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41
为总滚转力矩、M为总俯仰力矩、N为总偏航力矩、Sw为飞行器参考面积、CA为飞行器平均几何弦长、b为翼展;
(3)解耦线性化;
将状态向量[V α β p q r φ θ ψ x y h m δa δe δr δt]T分成纵向和横侧向两组,分别为纵向[V α q θ h δe δt]T,横侧向[β p r φ ψ δa δr]T,当无人机的航线为直线段,则有升力-重力平衡、推力-阻力平衡以及俯仰力矩平衡,因此下面三个等式成立:
1 2 ρ V 2 · S w · ( C L 0 + C Lα · α + C Lδ e · δ e ) = m · g 1 2 ρ V 2 · S w · ( C D 0 + C Dα · α + C Dδ e · δ e ) = t A 1 2 ρ V 2 · S w · ( C m 0 + C mα · α + C m δ e · δ e ) · C A = 0 - - - ( 4 )
解方程(4),得到无人飞行器的配平攻角α0,配平升降舵偏角δe0,配平飞行速度V0,在该状态点利用小扰动线性化原理可得无人飞行器纵向线性状态方程为:
V · α · q · θ · h · δ · e δ · t = A 1 V α q θ h δ e δ t + B 1 δ e * δ t * - - - ( 5 )
其中:A1为纵向线性系统状态矩阵,B1为纵向线性系统控制矩阵;
无人飞行器横侧向线性状态方程为:
β · p · r · φ · ψ · δ · a δ · r = A 2 = β p r φ ψ δ a δ r + B 2 δ a * δ r * - - - ( 6 )
其中A2为横侧向线性系统状态矩阵,B2为横侧向线性系统控制矩阵;
(4)LQR设计控制律;
针对纵向:选取Q1和R1矩阵,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设计纵向控制律K1,K1为2×7的矩阵;用kij表示K1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令k22=k23=k24=k25=0.0,k11=0.0,k16=k17=k26=k27=0.0,最终选择以下控制器结构:
δ e * = δ e 0 + k 12 · ( α - α 0 ) - k 13 · q - k 14 · ( θ - α 0 ) - k 15 · ( h - h * ) δ t * = t A - k 21 · ( V - V 0 ) - - - ( 7 )
其中:δe0为配平升降舵偏角,α0为无人飞行器的配平攻角,h*为高度指令,V0为配平飞行速度;
微小型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有:
1 2 ρ V 2 · S w · ( C L 0 + C Lα · ( α - α 0 ) ) + δ t · sin ( α ) = ( N Z - 1 ) · m · g - - - ( 8 )
其中:NZ是无人飞行器的法向过载,忽略CL0、δt·sin(α),代入数据得:
( α - α 0 ) = ( N Z - 1 ) · m · g / ( 1 2 ρ V 2 · S w · C Lα ) - - - ( 9 )
联立式(7)、式(9)得到实际飞行中的纵向控制律:
δ e * = δ e 0 - k 1 · ( N z - 1 ) - k 2 · q - k 3 · ( θ - α 0 ) - k 4 · ( h - h * ) δ t * = t A - k 5 · ( V - V 0 ) - - - ( 10 )
其中:k1 k2 k3 k4 k5表示按照(7)和(9)换算后的最终应用的控制器反馈系数;
针对横侧向:选取Q2和R2矩阵,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设计纵向控制律K2,K2为2×7的矩阵;用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55
表示K2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令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56
故K2为2×5的矩阵;
实际飞行中的横侧向控制律:
δ a * δ r * = K 2 · β p r φ ψ - - - ( 11 )
步骤二: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系统随机鲁棒性分析;
采用相互独立的随机延迟作为网络飞行控制系统的延迟类型,假设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服从均值μd,方差σd的正态分布,即:
τo∈N(μdd),τc∈N(μdd)        (12)
无人飞行器非线性系统方程由原来的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58
变为了:
X ‾ · ( t ) = f ( X ‾ ( t - τ o ) , u ( t - τ c ) ) - - - ( 13 )
其中:为飞行状态向量,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63
为飞行状态向量的导数,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64
为加入传感器观测延迟的飞行状态向量,u(t-τc)为加入执行器控制延迟的飞行控制向量;
假设此时蒙特卡洛仿真确定的高度响应的平均超调量是σ,高度响应的平均调节时间是TA
步骤三:确定网络更新周期、优化指标与指标权值;
根据步骤二的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可以确定,编队网络更新率为:
r = 1 μ d - - - ( 14 )
其中:r为网络更新率,μd为传感器观测延迟和执行器控制延迟时间的均值,设定随机鲁棒设计的代价函数:
W=ωσ·σ+ωT·TA        (15)
其中:σ是蒙特卡洛仿真高度响应的平均超调量,TA是蒙特卡洛仿真高度响应的平均调节时间;
步骤四:利用随机鲁棒设计方法设计鲁棒控制律;
采用标准粒子群算法求解代价函数的优化问题,问题的解对应于搜索空间中的一个粒子,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速度及一个由被优化函数决定的代价函数;各个粒子记忆、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每次迭代中,粒子通过跟随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的位置和速度:一个是粒子本身获得的最优解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66
一个是整个粒子群中全部粒子历代搜索获得的最优解
Figure FDA00002131104900067
标准粒子群算法算法中,速度更新和位置更新如式(16)所示:
v id k + 1 = ω v i k + c 1 r 1 ( p id k - x id k ) + c 2 r 2 ( g id k - x id k ) x id k + 1 = x id k + v id k + 1 - - - ( 16 )
式中,i∈N(1,m),m为粒子群中粒子的个数,N代表整数;d∈N(1,n),n为解向量的维数,k为迭代次数,c1和c2为学习因子,初始值为0.6,随迭代次数增加降为0.2;ω为惯量权重,初始值为0.9,随迭代次数增加降为0.4;r1和r2为[0,1]之间的随机数,判断粒子群中粒子优劣的标准是蒙特卡洛仿真获得的代价函数W,代价函数越小,在下一代该粒子存在的概率越大;
设定粒子最大的迭代次数,判断迭代是否到达最大迭代次数,如果到达,输出最优粒子代表的控制系统参数k1,k2,k3,k4,k5,进而对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的飞行进行控制,否则,继续进行迭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五,闭环六自由度非线性蒙特卡洛仿真验证,具体为:
在同时存在传感器观测延迟τo和执行器控制延迟τc的条件下,且:
τo∈N(μdd),τc∈N(μdd)
对步骤四中随机鲁棒设计出的控制律进行蒙特卡洛仿真验证。
CN201210337812.6A 2012-09-12 2012-09-12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880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7812.6A CN102880182B (zh) 2012-09-12 2012-09-12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7812.6A CN102880182B (zh) 2012-09-12 2012-09-12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0182A true CN102880182A (zh) 2013-01-16
CN102880182B CN102880182B (zh) 2015-01-14

Family

ID=4748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7812.6A Active CN102880182B (zh) 2012-09-12 2012-09-12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80182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6357A (zh) * 2013-03-22 2013-07-31 海南大学 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的多无人机通信决策方法
CN103345157A (zh) * 2013-06-21 2013-10-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飞行器三自由度模型构建方法
CN103363993A (zh) * 2013-07-06 2013-10-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飞机角速率信号重构方法
CN103994748A (zh) * 2014-05-27 2014-08-20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采用飞行和风洞试验数据估计无人机配平迎角的方法
CN104252133A (zh) * 2014-07-29 2014-12-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机纵向控制律平滑切换方法
CN105022272A (zh) * 2015-07-23 2015-11-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弹性体飞行器的鲁棒解耦控制方法
CN105700549A (zh) * 2016-01-21 2016-06-2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序列小生境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多航迹规划方法
CN106094859A (zh) * 2016-08-26 2016-11-09 杨百川 一种无人机在线实时飞行品质评估与调参方法
CN106707790A (zh) * 2015-11-13 2017-05-24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非线性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CN107924162A (zh) * 2015-07-29 2018-04-17 株式会社东芝 最优控制装置、最优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最优控制系统
CN108319147A (zh) * 2018-03-13 2018-07-24 江南大学 一类具有短时延和数据丢包的网络化线性参数变化系统的h∞容错控制方法
CN109358646A (zh) * 2018-07-26 2019-02-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带有乘性噪声的导弹自主编队队形随机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CN110032204A (zh) * 2019-04-24 2019-07-19 西北工业大学 输入时延下多空间飞行器姿态协同控制方法
CN111240304A (zh) * 2020-01-23 2020-06-05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用于飞行器推力故障在线辨识的机器学习样本生成方法
CN111413866A (zh) * 2020-03-06 2020-07-1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考虑时延的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律设计及验证方法
CN111966131A (zh) * 2020-07-08 2020-11-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鲁棒控制的飞行器多约束协同制导方法
CN112947530A (zh) * 2021-03-25 2021-06-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分布式电推进飞机偏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661495A (zh) * 2023-05-30 2023-08-2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飞行器近射程减速控制方法
CN117915348A (zh) * 2024-03-19 2024-04-19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一种飞行器集群通信网络生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3083A2 (en) * 2006-09-14 2008-03-20 Dst Control Ab Control system
US20090171634A1 (en) * 2005-12-06 2009-07-02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Gusts and Structural Loads at Aircraft, in Particular Passenger Aircraft
US20100087970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Frederick Charles Henry Blechen Dynamic roll angle stall protection for an aircraft
CN102298329A (zh) * 2011-08-19 2011-12-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小型无人旋翼机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
CN102591212A (zh) * 2012-03-01 2012-07-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时变测量延迟输出信号飞行器纵向运动状态观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1634A1 (en) * 2005-12-06 2009-07-02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Gusts and Structural Loads at Aircraft, in Particular Passenger Aircraft
WO2008033083A2 (en) * 2006-09-14 2008-03-20 Dst Control Ab Control system
US20100087970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Frederick Charles Henry Blechen Dynamic roll angle stall protection for an aircraft
CN102298329A (zh) * 2011-08-19 2011-12-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小型无人旋翼机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
CN102591212A (zh) * 2012-03-01 2012-07-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时变测量延迟输出信号飞行器纵向运动状态观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YṢEGÜL TÜYSÜZ ERMAN等: "ENABLING MOBILITY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OOPERATING WITH UAVS FOR MISSION-CRITICAL MANAGEMENT",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吴森堂等: "超音速反舰导弹人在回路的电视末制导系统仿真分析研究", 《航天控制》 *
胡楠希等: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力耦合分析与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控制与决策》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6357A (zh) * 2013-03-22 2013-07-31 海南大学 一种基于目标跟踪的多无人机通信决策方法
CN103345157A (zh) * 2013-06-21 2013-10-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飞行器三自由度模型构建方法
CN103363993B (zh) * 2013-07-06 2016-04-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飞机角速率信号重构方法
CN103363993A (zh) * 2013-07-06 2013-10-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飞机角速率信号重构方法
CN103994748A (zh) * 2014-05-27 2014-08-20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采用飞行和风洞试验数据估计无人机配平迎角的方法
CN104252133A (zh) * 2014-07-29 2014-12-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机纵向控制律平滑切换方法
CN104252133B (zh) * 2014-07-29 2017-01-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机纵向控制律平滑切换方法
CN105022272A (zh) * 2015-07-23 2015-11-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弹性体飞行器的鲁棒解耦控制方法
CN107924162A (zh) * 2015-07-29 2018-04-17 株式会社东芝 最优控制装置、最优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最优控制系统
CN106707790A (zh) * 2015-11-13 2017-05-24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非线性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CN105700549A (zh) * 2016-01-21 2016-06-2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序列小生境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多航迹规划方法
CN105700549B (zh) * 2016-01-21 2018-09-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序列小生境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多航迹规划方法
CN106094859A (zh) * 2016-08-26 2016-11-09 杨百川 一种无人机在线实时飞行品质评估与调参方法
CN106094859B (zh) * 2016-08-26 2018-08-10 杨百川 一种无人机在线实时飞行品质评估与调参方法
CN108319147A (zh) * 2018-03-13 2018-07-24 江南大学 一类具有短时延和数据丢包的网络化线性参数变化系统的h∞容错控制方法
CN109358646A (zh) * 2018-07-26 2019-02-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带有乘性噪声的导弹自主编队队形随机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CN110032204A (zh) * 2019-04-24 2019-07-19 西北工业大学 输入时延下多空间飞行器姿态协同控制方法
CN110032204B (zh) * 2019-04-24 2022-07-29 西北工业大学 输入时延下多空间飞行器姿态协同控制方法
CN111240304A (zh) * 2020-01-23 2020-06-05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用于飞行器推力故障在线辨识的机器学习样本生成方法
CN111413866A (zh) * 2020-03-06 2020-07-1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考虑时延的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律设计及验证方法
CN111966131A (zh) * 2020-07-08 2020-11-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鲁棒控制的飞行器多约束协同制导方法
CN112947530A (zh) * 2021-03-25 2021-06-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分布式电推进飞机偏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661495A (zh) * 2023-05-30 2023-08-2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飞行器近射程减速控制方法
CN116661495B (zh) * 2023-05-30 2024-02-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飞行器近射程减速控制方法
CN117915348A (zh) * 2024-03-19 2024-04-19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一种飞行器集群通信网络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0182B (zh)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0182B (zh) 一种存在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控制方法
CN103116280B (zh) 一种存在变分布网络随机延迟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纵向控制方法
Kreciglowa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f trajectory generation methods for stop-and-go aerial robot navigation
Dillsaver et al. Gust load alleviation control for very flexible aircraft
CN112241125B (zh) 一种基于微分平坦特性的无人机轨迹跟踪方法
CN105159305A (zh) 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四旋翼飞行控制方法
Fang et al. Control strategy design for the transitional mode of tiltrotor UAV
CN106681345A (zh) 基于人群搜索算法的无人机自抗扰控制方法
Munoz et al. Robust nonlinear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to stabilize a PVTOL aircraft in crosswind
Garcia et al. Robust and adaptive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 for unsteady and highly nonlinear unmanned aircraft
Bao et al. Design of a fixed-wing UAV controller based on adaptive backstepp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CN111258302A (zh) 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飞行器推力故障在线辨识方法
CN110262448A (zh) 具有状态限制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升降舵故障容错控制方法
Gai et al.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dynamic inversion with prescribed performance for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CN115712308A (zh)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及队形控制的多机编队防撞方法
Kim et al. Control of multi-agent collaborative fixed-wing UASs in unstructured environment
CN106647264A (zh) 一种基于控制约束的扩展鲁棒h∞的无人机控制方法
Nair et al. Longitudinal dynamics control of UAV
Song et al. Anti-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for quadrotor close crossing flight based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Hervas et al.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fixed-wing uavs in windy environments
Wang et al. Intelligent control of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s subject to path and angle-of-attack constraints
Kan et al. Tensor product model-based control design with relaxed stability conditions for perching maneuvers
CN111061282A (zh) 基于能量法的四旋翼无人机吊挂飞行系统控制方法
CN117452966A (zh) 一种基于单轴拉力传感器的无人机力协同吊挂搬运方法
Zhou et al. Incremental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 based path‐following control for a hybrid quad‐plan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