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9228A - 两级阀和液压阻尼阀 - Google Patents

两级阀和液压阻尼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9228A
CN102859228A CN2011800208593A CN201180020859A CN102859228A CN 102859228 A CN102859228 A CN 102859228A CN 2011800208593 A CN2011800208593 A CN 2011800208593A CN 201180020859 A CN201180020859 A CN 201180020859A CN 102859228 A CN102859228 A CN 102859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disc
valve
vibration damper
disc
activ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08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9228B (zh
Inventor
克里什托夫·西克斯
曼汉德·N·奥凯杜
罗尼·瓦布拉邦
弗兰克·高曼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 Inc filed Critical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59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9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05Throttling passages in or on piston body, e.g. slo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4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36Holes, slo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减震器,包括具有两个阀盘的两级阀组件。第二阀盘限定在较低阀压下的第一级,第一阀盘限定在较高阀压下的第二级。所述两个阀盘可由整体部件限定,或者它们可为分离的部件。所述第二阀盘可通过所述第二阀盘的偏转或整个第二阀盘的运动允许流体流动。所述两级阀组件可被包含到所述减震器的活塞组件中和/或所述两级阀组件可被包含到底阀组件中。

Description

两级阀和液压阻尼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减震器。更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包含到减震器中的阀组件,该阀组件使用两级阀门和/或液压阻尼阀门。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减震器与汽车悬架系统和其它悬架系统协同使用,以吸收悬架系统运动期间产生的多余振动。为了吸收这些多余振动,汽车减震器通常被连接在车辆的簧上(车身)质量和簧下(悬架/底盘)质量之间。
汽车减震器的最普通的类型是可为单管设计或双管设计的缓冲器类型。在单管设计中,活塞位于压力管内并通过活塞杆连接到车辆的簧上质量。压力管被连接到车辆的簧下质量。活塞将压力管分成上工作腔和下工作腔。活塞包括在压缩冲程期间限制阻尼流体从下工作腔到上工作腔的流动的压缩阀门和在回弹或伸张冲程期间限制阻尼流体从上工作腔到下工作腔的流动的回弹阀门。由于压缩阀门和回弹阀门具有限制阻尼流体的流动的能力,所以减震器能够产生抵抗振动的阻尼力,否则,振动将从簧下质量传递到簧上质量。
在双管减震器中,流体储存器被限定在压力管与定位在压力管周围的储存管之间。底阀组件位于下工作腔与流体储存器之间,以控制阻尼流体的流动。活塞的压缩阀门被移动到底阀组件,并在活塞内被压缩单向阀组件替代。除压缩阀门之外,底阀组件包括回弹单向阀组件。底阀组件的压缩阀门在压缩冲程期间产生阻尼力,活塞的回弹阀门在回弹或伸张冲程期间产生阻尼力。压缩单向阀组件和回弹单向阀组件两者都允许流体沿一个方向流动,但是禁止流体沿相反方向流动,并且这些阀也可被设计为产生阻尼力。
用于减震器的阀组件具有在减震器的冲程期间控制两个腔之间的油流动的功能。通过控制两个腔之间的油流动,在两个腔之间建立压降,这有助于减震器的阻尼力。阀组件可被用于调整阻尼力,以控制行驶、操作以及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
发明内容
本部分提供本公开的大致总结,并非其全部范围或所有其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公开致力于一种减震器,其包括用于该减震器的一个或多个两级阀组件。所述两级阀组件被设计为结合滑动阀组件的性能特性与夹持式阀组件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特性。
其他领域的可应用性根据在此提供的描述将变得明显。应该理解,该描述和具体示例仅为了例示的目的,而不是意欲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例示目的,而不是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为包含根据本公开的两级阀门的典型汽车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减震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活塞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底阀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活塞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底阀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活塞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底阀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活塞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底阀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活塞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底阀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意欲限制本公开、应用或使用。
现在参见附图,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多幅视图中始终表示相似或相应的部分,图1中所示车辆包括含有根据本公开的独特的减震器的悬架系统,并且该车辆通常由附图标记10表示。车辆10包括后悬架12、前悬架14和车身16。后悬架12具有适于可操作地支撑车辆10的一对后轮18的横向延伸的后桥组件(未示出)。后桥组件通过一对减震器20和一对螺旋弹簧22被可操作地连接到车身16。类似地,前悬架14包括横向延伸的前桥组件(未示出),以可操作地支撑车辆10的一对前轮24。前桥组件通过第二对减震器26并通过一对螺旋弹簧28被可操作地连接到车身16。减震器20和26用于缓冲车辆10的簧下质量(即,前悬架12和后悬架14各自)与簧上质量(即,车身16)的相对运动。尽管车辆10已被描绘为具有前桥组件和后桥组件的客车,减震器20和26可被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或者用在其他类型的应用中,例如包含独立的前悬架系统和/或独立的后悬架系统的车辆。进一步地,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减震器”大体上意在指代阻尼器,因而将包括麦弗逊支柱(McPherson struts)。
现在参见图2,减震器20被更详细地示出。尽管图2仅例示了减震器20,将要理解的是,减震器26也包括以下描述的用于减震器20的独特的阀组件。减震器26与减震器20的区别仅在于其适于被连接到车辆10的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减震器20包括压力管30、活塞组件32、活塞杆组件34、储存管36和底阀组件38。
压力管30限定工作腔42。活塞组件32能滑动地设置在压力管30内,并将工作腔42分成上工作腔44和下工作腔46。密封件48被设置在活塞组件32和压力管30之间,以允许活塞组件32相对于压力管30的滑动运动而不产生过度的摩擦力,并密封上工作腔44以与下工作腔46隔离。活塞杆组件34被附接到活塞组件32,并延伸通过上工作腔44和通过关闭压力管30的上端的上端盖50。密封系统密封上端盖50、储存管36和活塞杆组件34之间的界面。活塞杆组件34的与活塞组件32相反的端部适于被紧固到车辆10的簧上部分。在活塞组件32在压力管30内运动期间,活塞组件32内的阀门控制上工作腔44和下工作腔46之间的流体运动。由于活塞杆组件34仅延伸通过上工作腔44而未通过下工作腔46,因此活塞组件32相对于压力管30的运动导致上工作腔44中移置的流体量与下工作腔46中移置的流体量的差。该移置的流体量的差被称为“杆体积”,其流动通过底阀组件38。
储存管36围绕压力管30,以限定位于管30和36之间的流体储存腔52。储存管36的底端被适于连接到车辆10的簧下部分的端盖54关闭。储存管36的上端被附接到上端盖50。底阀组件38被设置在下工作腔46和储存腔52之间,以控制腔46和52之间的流体流动。当减震器20在长度上伸长时,在下工作腔46中由于“杆体积”的概念而需要额外体积的流体。因而,流体将如下详述通过底阀组件38从储存腔52流到下工作腔46。当减震器20在长度上压缩时,过量的流体由于“杆体积”的概念必须从下工作腔46移除。因而,流体将如下详述通过底阀组件38从下工作腔46流到储存腔52。
现在参见图3,活塞组件32包括活塞体60、回弹阀组件62和压缩阀组件64。压缩阀组件64抵靠活塞杆组件34上的肩部66装配。活塞体60抵靠压缩阀组件64装配,回弹阀组件62抵靠活塞体60装配。固定器68将这些部件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上。
活塞体60限定多个回弹通道70和多个压缩通道72。密封件48围绕活塞体60延伸,以提供活塞组件32与压力管30之间的密封。
回弹阀组件62包括固定器78、阀盘80和弹簧82。固定器78在一端邻接固定器68,并在相反端邻接活塞体60。阀盘80邻接活塞体60并关闭回弹通道70,同时保持压缩通道72打开。弹簧82被设置在固定器78与阀盘80之间,以偏压阀盘80接合活塞体60。在减震器20的回弹冲程(在长度上伸长)期间,上工作腔44中的流体受压,导致上工作腔44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阀盘80上。当阀盘80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弹簧82的偏压载荷时,阀盘80通过在固定器78上轴向移动而与活塞体60分离或分开,以打开回弹通道70并允许流体从上工作腔44流到下工作腔46。减震器20在回弹冲程期间的阻尼特性由弹簧82的强度和回弹通道70的尺寸控制。在减震器20的压缩冲程(在长度上减少)期间,回弹通道70被阀盘80关闭。
压缩阀组件64包括支撑垫圈84、弹簧86、夹持式阀盘88和滑动阀盘90。支撑垫圈84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活塞杆组件34上。支撑垫圈84邻接活塞杆组件34上的肩部66。固定器68将回弹阀组件62、活塞体60和压缩阀组件64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上。在活塞杆组件34上的肩部66、支撑垫圈84、活塞体60、固定器78和固定器68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滑动阀盘90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84上,并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以关闭压缩通道72。多个第一通孔92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90以打开回弹通道70。多个第二通孔94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90以如下讨论的那样使压缩通道72和夹持式阀盘88之间能够流体连通。夹持式阀盘88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84上,并邻接或接合滑动阀盘90以关闭通孔94。夹持式阀盘88包括完全延伸通过夹持式阀盘88的多个通孔96,以允许从上工作腔44、通过通孔96、通过通孔92并进入回弹通道70的流体连通。弹簧86被设置在支撑垫圈84和夹持式阀盘88之间,以偏压夹持式阀盘88抵靠滑动阀盘90并偏压滑动阀盘90抵靠活塞体60。弹簧86被设置在支撑垫圈84与夹持式阀盘88之间,以使夹持式阀盘88偏压抵靠滑动阀盘90并使滑动阀盘90抵靠活塞体60。弹簧86接合夹持式阀盘88的邻近支撑垫圈84和通孔92的内侧的内径,从而将夹持式阀盘88夹持在滑动阀盘90的内径部分上以形成用于夹持式阀盘88的偏转的支点(fulcrum point)。
在减震器20的压缩冲程(在长度上减少)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受压,导致流体压力作用在夹持式阀盘88上和滑动阀盘90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夹持式阀盘88上,并且当该作用在夹持式阀盘88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夹持式阀盘88的弯曲载荷时,夹持式阀盘88在由弹簧86限定的支点处弹性偏转,从而打开通孔94以允许流体通过压缩通道72并通过通孔94从下工作腔46流到上工作腔44。弹簧86在夹持式阀盘88偏转期间将夹持式阀盘88的内径夹持在滑动阀盘90上。将夹持式阀盘88用于压缩通道72的起始打开由于压缩阀组件64的逐渐打开而提供大体上较好的NVH性能。随着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压力增加,流体压力将作用在滑动阀盘90上。当作用在滑动阀盘90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弹簧86的偏压载荷时,滑动阀盘90和夹持式阀盘88将沿支撑垫圈8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压缩通道72。因而,本公开利用夹持式阀设计在阀的起始打开时的NVH性能特性,并且还利用滑动阀设计在较高速度和增加的压降时的性能特性,同时消除夹持式阀设计在增加的压降和较高的速度时的性能限制,并消除由于滑动阀设计的突然打开导致的滑动阀的NVH问题。
参见图4,底阀组件38包括阀体100、压缩阀组件102和回弹阀组件104。使用螺栓106和固定器108将回弹阀组件104和压缩阀组件102附接到阀体100。阀体100限定多个压缩通道110和多个回弹通道112。压缩阀组件102与回弹阀组件62相似,回弹阀组件104与压缩阀组件64相似。
压缩阀组件102包括固定器108、阀盘114和弹簧116。固定器108邻接阀体100。阀盘114邻接阀体100并关闭压缩通道110,同时保持回弹通道112打开。弹簧116被设置在固定器108和阀盘114之间,以偏压阀盘114接合阀体100。在减震器20的压缩冲程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的压力被增加,导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阀盘114上。当作用在阀盘114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弹簧116的偏压载荷时,阀盘114通过在固定器108上轴向移动而与阀体100分离或分开,以打开压缩通道110并允许流体从下工作腔46流到储存腔52。减震器20在压缩冲程期间的阻尼特性由弹簧116的强度和压缩通道110的尺寸控制。在减震器20的回弹冲程(在长度上伸长)期间,压缩通道110被阀盘114关闭。
回弹阀组件104包括支撑垫圈124、弹簧126、夹持式阀盘128和滑动阀盘130。支撑垫圈124邻接或接合阀体100,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螺栓106上。固定器108被例示为螺纹接合螺栓106的螺母,并且固定器108邻接或接合阀体100。固定器108紧固压缩阀组件102、阀体100和回弹阀组件104。在固定器108、阀体100、支撑垫圈124和螺栓106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滑动阀盘130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124上,并邻接或接合阀体100以关闭回弹通道112。多个第一通孔132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130以打开压缩通道110。多个第二通孔134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130以如下讨论的那样使回弹通道112和夹持式阀盘128之间能够流体连通。夹持式阀盘128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124上,并邻接或接合滑动阀盘130以关闭通孔134。夹持式阀盘128包括完全延伸通过夹持式阀盘128的多个通孔136,以允许从下工作腔46、通过通孔136、通过通孔132并进入压缩通道110的流体连通。弹簧126被设置在支撑垫圈124和夹持式阀盘128之间,以偏压夹持式阀盘128抵靠滑动阀盘130并偏压滑动阀盘130抵靠阀体100。弹簧126接合夹持式阀盘128的邻近支撑垫圈124和通孔132的内侧的内径,以将夹持式阀盘128夹持在滑动阀盘130的内径部分上以形成用于夹持式阀盘128的偏转的支点。
在减震器20的回弹冲程(在长度上伸长)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的压力下降,导致储存腔52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夹持式阀盘128上和滑动阀盘130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夹持式阀盘128上,并且当该作用在夹持式阀盘128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夹持式阀盘128的弯曲载荷时,夹持式阀盘128在由弹簧126限定的支点处弹性偏转,从而打开通孔134并允许流体通过回弹通道112并通过通孔134从储存腔52流到下工作腔46。弹簧126在夹持阀盘128偏转期间使夹持式阀盘128的内径夹持在滑动阀盘130上。将夹持式阀盘128用于回弹通道112的起始打开由于回弹阀组件104的逐渐打开而提供大体上较好的NVH性能。随着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压力继续降低,来自储存腔52中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将作用在滑动阀盘130上。当作用在滑动阀盘130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弹簧126的偏压载荷时,滑动阀盘130和夹持式阀盘128将沿支撑垫圈12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回弹通道112。因而,本公开利用夹持式阀设计在阀的起始打开时的NVH性能特性,并且还利用滑动阀设计在较高的速度和增加的压降时的性能特性,同时消除夹持式阀设计在增加的压降和较高的速度时的性能限制,并消除由于滑动阀设计的突然打开导致的滑动阀的NVH问题。
现在参见图5-6,例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减震器420的一部分。减震器420可替代减震器20和/或减震器26。除活塞组件32的压缩阀组件64已被压缩阀组件424替代以及底阀组件38的回弹阀组件104已被回弹阀组件426替代之外,减震器420与减震器20相同。
活塞组件432包括活塞体60、回弹阀组件62和压缩阀组件424。回弹阀组件62抵靠活塞杆组件34上的固定器68装配。活塞体60抵靠回弹阀组件62装配,压缩阀组件424抵靠活塞体60和肩部66装配。固定器68将这些部件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上。
上文中详述了回弹阀组件62,因此将不在此重述。压缩阀组件424包括支撑垫圈84、滑动阀盘434、多个传递盘436和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38。支撑垫圈84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和肩部66,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活塞杆组件34上。固定器68被例示为螺纹接合活塞杆组件34的螺母。固定器68将回弹阀组件62、活塞体60和压缩阀组件424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在活塞杆组件34上的肩部66、支撑垫圈84、活塞体60、固定器78和固定器68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滑动阀盘434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84上,并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以关闭压缩通道72。多个通孔440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434以打开回弹通道70。多个传递盘436邻接或接合滑动阀盘434,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38邻接并接合在其内径处的多个传递盘436和支撑垫圈84上形成的突起442二者。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38在其外径处朝向滑动阀盘434弯曲,以在滑动阀盘434的内径处为滑动阀盘434提供预载。该预载通过多个传递盘436传递至滑动阀盘434。支撑垫圈84和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38限定阻尼腔444,阻尼腔444操作用于如下讨论的那样缓冲滑动阀盘434的打开。直接邻接突起442的预载盘438限定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446,该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446允许流体在阻尼腔444与上工作腔44之间流动。
在减震器420的压缩(在长度上减少)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受压,导致流体压力作用在滑动阀盘434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滑动阀盘434上,并且当作用在滑动阀盘434上的流体压力克服由多个预载盘438提供的偏压载荷时,滑动阀盘434和多个传递盘436将沿支撑垫圈8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压缩通道72。滑动阀盘434和多个传递盘436的轴向运动将被阻尼腔444缓冲,因为阻尼腔444的体积将由于滑动阀盘434和多个传递盘436的轴向运动以及多个预载盘438的内径的随后运动而减少。该体积的减少迫使阻尼腔444中的流体流动通过受控的节流口446。该流动在受控的节流口446上产生压降,并且该压降对滑动阀盘434的运动产生受控的反作用力以缓冲该轴向运动。阻尼的量可由受控的节流口446的面积和覆盖阻尼腔444的面积来控制。压缩阀组件424的刚度可由多个预载盘438的厚度和数量来控制。滑动阀盘434上的预载可由多个传递盘436的厚度和多个预载盘438的设计来控制。
参见图6,减震器420的下部分被例示,并且其包括底阀组件450,底阀组件450包括阀体100、压缩阀组件102和回弹阀组件426。回弹阀组件426与压缩阀组件424相似。使用螺栓106和固定器108将回弹阀组件426和压缩阀组件102附接到阀体100。阀体100限定多个压缩通道110和多个回弹通道112。
在上文中描述了压缩阀组件102,将不在此重复描述。回弹阀组件426包括支撑垫圈124、滑动阀盘454、多个传递盘456和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58。支撑垫圈124邻接或接合阀体100,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螺栓106上。固定器108被例示为螺纹接合螺栓106的螺母。固定器108将压缩阀组件102、阀体100和回弹阀组件426紧固到螺栓106上。在固定器108、阀体100、支撑垫圈124和螺栓106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滑动阀盘454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124上,并邻接或接合阀体100以关闭回弹通道112。多个通孔460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454以打开压缩通道110。多个传递盘456邻接或接合滑动阀盘454,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58邻接并接合在其内径处的多个传递盘456和支撑垫圈124上形成的突起462二者。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58在其外径处朝向滑动阀盘454弯曲,以在滑动阀盘454的内径处为滑动阀盘454提供预载。该预载通过多个传递盘456传递至滑动阀盘454。支撑垫圈124和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58限定阻尼腔464,阻尼腔464操作用于如下讨论的那样缓冲滑动阀盘454的打开。直接邻接突起462的预载盘458限定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466,该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466允许流体在阻尼腔464与下工作腔46之间流动。
在减震器420的回弹冲程(在长度上伸长)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的压力下降,导致储存腔52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滑动阀盘454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滑动阀盘454上,并且当该作用在滑动阀盘454上的流体压力克服由多个预载盘458提供的偏压载荷时,滑动阀盘454和多个传递盘456将沿支撑垫圈12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回弹通道112。滑动阀盘454和多个传递盘456的轴向运动将被阻尼腔464缓冲,因为阻尼腔464的体积由于滑动阀盘454和多个传递盘456的轴向运动以及多个预载盘458的内径的随后运动而减少。该体积的减少迫使阻尼腔464中的流体流动通过受控的节流口466。该流动在受控的节流口466上产生压降,并且该压降对滑动阀盘454的运动产生受控的反作用力以缓冲该轴向运动。阻尼的量可由受控的节流口466的面积和覆盖阻尼腔464的面积来控制。回弹阀组件426的刚度可由多个预载盘458的厚度和数量来控制。滑动阀盘454上的预载可由多个传递盘456的厚度和多个预载盘458的设计来控制。
现在参见图7-8,例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减震器520的一部分。减震器520可替代减震器20和/或减震器26。除活塞组件32的压缩阀组件64已被压缩阀组件524替代以及底阀组件38的回弹阀组件104已被回弹阀组件526替代之外,减震器520与减震器20相同。
活塞组件532包括活塞体60、回弹阀组件62和压缩阀组件524。回弹阀组件62抵靠活塞杆组件34上的固定器68装配。活塞体60抵靠回弹阀组件62装配,压缩阀组件524抵靠活塞体60和肩部66装配。固定器68将这些部件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
上文中详述了回弹阀组件62,因此将不在此重述。压缩阀组件524包括支撑垫圈84、夹持式阀盘534、滑动阀盘536、多个传递盘436和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38。支撑垫圈84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和肩部66,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活塞杆组件34上。固定器68被例示为螺纹接合活塞杆组件34的螺母。固定器68将回弹阀组件62、活塞体60和压缩阀组件524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在活塞杆组件34上的肩部66、支撑垫圈84、活塞体60、固定器78和固定器68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滑动阀盘536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84上,并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以关闭压缩通道72。多个第一通孔542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536以打开回弹通道70。多个第二通孔544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536,以使压缩通道72与夹持式阀盘534之间能够流体连通。夹持式阀盘534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84上,并邻接或接合滑动阀盘536以关闭通孔544。夹持式阀盘534包括完全延伸通过夹持式阀盘534的多个通孔546,以允许从上工作腔44、通过通孔546、通过通孔542并进入回弹通道70的流体连通。多个传递盘436邻接或接合夹持式阀盘534,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38邻接并接合在其内径处的多个传递盘436以及在支撑垫圈84上形成的突起442二者。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38在其外径处朝向夹持式阀盘534弯曲,使得在夹持式阀盘534的内径处为夹持式阀盘534提供预载以形成用于夹持式阀盘534的偏转的支点。该预载传递通过多个传递盘436并通过夹持式阀盘534以促使滑动阀盘536抵靠活塞体60。支撑垫圈84和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38限定阻尼腔444,阻尼腔444操作用于如下讨论的那样缓冲滑动阀盘536的打开。直接邻接突起442的预载盘438限定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446,该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446允许流体在阻尼腔444与上工作腔44之间流动。
在减震器520的压缩(在长度上减少)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受压,导致流体压力作用在夹持式阀盘534和滑动阀盘536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夹持式阀盘534上,并且当作用在夹持式阀盘534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夹持式阀盘534的弯曲载荷时,夹持式阀盘534在由传递盘436限定的支点处弹性偏转,以打开压缩通道72并允许流体通过压缩通道72从下工作腔46流到上工作腔44。通过传递盘436操作的多个预载盘438使夹持式阀盘534的内径夹持在滑动阀盘536上并使滑动阀盘536夹持在活塞体60上。用于压缩通道72的起始打开的夹持式阀盘534的起始使用由于压缩阀组件524的逐渐打开而提供大体上较好的NVH性能。随着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压力增加,作用在滑动阀盘536上的流体压力增加。当作用在滑动阀盘536上的流体压力克服由多个预载盘438提供的偏压载荷时,滑动阀盘536、夹持式阀盘534和多个传递盘436将沿支撑垫圈8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压缩通道72。滑动阀盘536、夹持式阀盘534和多个传递盘436的轴向运动将被阻尼腔444缓冲,因为阻尼腔444的体积将由于滑动阀盘536、夹持式阀盘534和多个传递盘436的轴向运动以及多个预载盘438的内径的随后运动而减少。该体积的减少迫使阻尼腔444中的流体流动通过受控得节流口446。该流动在受控得节流口446上产生压降,并且该压降对滑动阀盘536的运动产生受控的反作用力以缓冲该轴向运动。阻尼的量可由受控得节流口446的面积和覆盖阻尼腔444的面积来控制。压缩阀组件524的刚度可由多个预载盘438的厚度和数量来控制。夹持式阀盘534上的预载可通过多个传递盘436的厚度和多个预载盘438的设计来控制。
因而,本公开利用夹持式阀设计在阀的起始打开时的NVH性能特性,并且还利用滑动阀设计在较高的速度和增加的压降时的性能特性,同时消除夹持式阀设计在增加的压降和较高的速度时的性能限制,并消除由于滑动阀设计的突然打开导致的滑动阀的NVH问题。
参见图8,减震器520的下部分被例示,其包括底阀组件550,底阀组件550包括阀体100、压缩阀组件102和回弹阀组件526。使用螺栓106和固定器108将回弹阀组件526和压缩阀组件102附接到阀体100。阀体100限定多个压缩通道110和多个回弹通道112。
在上文中描述了压缩阀组件102,将不在此重复描述。回弹阀组件526包括支撑垫圈124、夹持式阀盘554、滑动阀盘556、多个传递盘456和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58。支撑垫圈124邻接或接合阀体100,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螺栓106上。固定器108被例示为螺纹接合螺栓106的螺母。固定器108将压缩阀组件102、阀体100和回弹阀组件526紧固到螺栓106。在固定器108、阀体100、支撑垫圈124和螺栓106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滑动阀盘556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124上,并邻接或接合阀体100以关闭回弹通道112。多个第一通孔562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556以打开压缩通道110。多个第二通孔564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556以使回弹通道112和夹持式阀盘554之间能够流体连通。夹持式阀盘554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84上,并邻接或接合滑动阀盘556以关闭通孔564。夹持式阀盘554包括完全延伸通过夹持式阀盘554的多个通孔566,以允许从下工作腔46、通过通孔556、通过通孔562并进入压缩通道110的流体连通。多个传递盘456邻接或接合夹持式阀盘554,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58邻接并接合在其内径处的多个传递盘456和在支撑垫圈124上形成的突起568二者。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58在其外径处朝向夹持式阀盘554弯曲,从而在夹持式阀盘554的内径处提供预载以形成用于夹持式阀盘554的偏转的支点。该预载传递通过多个传递盘456和夹持式阀盘554,以偏压滑动阀盘556抵靠阀体100。支撑垫圈124和一个或多个预载盘458限定阻尼腔464,阻尼腔464操作用于如下讨论的那样缓冲滑动阀盘556的打开。直接邻接突起462的预载盘458限定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466,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466允许流体在阻尼腔464和下工作腔46之间流动。
在减震器20的回弹(在长度上伸长)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的压力下降,导致来自储存腔52的流体压力作用在夹持式阀盘554和滑动阀盘556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夹持式阀盘554上,并且当作用在夹持式阀盘554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夹持式阀盘554的弯曲载荷时,夹持式阀盘554在由传递盘456限定的支点处弹性偏转,以打开回弹通道112并允许流体通过回弹通道112从储存腔52流到下工作腔46。通过传递盘456操作的多个预载盘458使夹持式阀盘554的内径夹持在滑动阀盘556上并使滑动阀盘556夹持在活塞体100上。用于回弹通道112的起始打开的夹持式阀盘554的起始使用由于回弹阀组件526的逐渐打开而提供大体上较好的NVH性能。随着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压力继续降低,来自储存腔52中作用在滑动阀盘556上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增加。当作用在滑动阀盘556上的流体压力克服由多个预载盘458提供的偏压载荷时,滑动阀盘556、夹持式阀盘554和多个传递盘456将沿支撑垫圈12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回弹通道112。滑动阀盘556、夹持式阀盘554和多个传递盘456的轴向运动将被阻尼腔464缓冲,因为阻尼腔464的体积将由于滑动阀盘556、夹持式阀盘554和多个传递盘456的轴向运动以及多个预载盘458的内径的随后运动而减少。该体积的减少迫使阻尼腔464中的流体流动通过受控的节流口466。该流动在受控的节流口466上产生压降,该压降对滑动阀盘556的运动产生受控的反作用力以缓冲该轴向运动。阻尼的量可通过受控得节流口466的面积和覆盖阻尼腔464的面积来控制。回弹阀组件526的刚度可由多个预载盘458的厚度和数量来控制。滑动阀盘556上的预载可由多个传递盘456的厚度和多个预载盘458的设计来控制。
因而,本公开利用夹持式阀设计在阀的起始打开时的NVH性能特性,并且还利用滑动阀设计在较高的速度和增加的压降时的性能特性,同时消除夹持式阀设计在增加的压降和较高的速度时的性能限制,并消除由于滑动阀设计的突然打开导致的滑动阀的NVH问题。
现在参见图9-10,例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减震器620的一部分。减震器620可替代减震器20和/或减震器26。除活塞组件32的压缩阀组件64已被压缩阀组件624替代以及底阀组件38的回弹阀组件104已被回弹阀组件626替代之外,减震器620与减震器20相同。
现在参见图9,活塞组件632包括活塞体60、回弹阀组件62和压缩阀组件624。回弹阀组件62抵靠活塞杆组件34上的固定器68装配。活塞体60抵靠回弹阀组件62装配,压缩阀组件624抵靠活塞体60和肩部66装配。固定器68将这些部件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
活塞体60限定多个回弹通道70和多个压缩通道72。密封件48围绕活塞体60延伸,以提供活塞组件632与压力管30之间的密封。
在上文中描述了回弹阀组件62,将不在此重复描述。压缩阀组件624包括支撑垫圈634、弹簧636、第一滑动阀盘638和第二滑动阀盘640。支撑垫圈634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和肩部66,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活塞杆组件34上。固定器68被例示为螺纹接合活塞杆组件34的螺母。固定器68将回弹阀组件62、活塞体60和压缩阀组件624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在活塞杆组件34上的肩部66、支撑垫圈634、活塞体60、固定器78和固定器68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第一滑动阀盘638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634上,并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以关闭压缩通道72。多个第一通孔642完全延伸通过第一滑动阀盘638,以打开回弹通道70。多个第二通孔644完全延伸通过第一滑动阀盘638,以使压缩通道72与第二滑动阀盘640之间如下讨论的那样能够流体连通。第二滑动阀盘640被滑动地承接在第一滑动阀盘638上,并邻接或接合第一滑动阀盘638以关闭通孔644。弹簧636被设置在支撑垫圈634与第一滑动阀盘638之间,以偏压第一滑动阀盘638抵靠活塞体60。
在减震器620的压缩冲程(在长度上减少)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受压,导致流体压力作用在第二滑动阀盘640上和第一滑动阀盘638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第二滑动阀盘640上,并且当作用在第二滑动阀盘640上的流体压力克服第二滑动阀盘640的重量或载荷时,第二滑动阀盘640轴向移动以打开通孔644并允许流体通过压缩通道72从下工作腔46流到上工作腔44。为了调节第二滑动阀盘640的打开,偏压构件646可被设置在第二滑动阀盘640与第一滑动阀盘638之间,如图11中的虚线所示。用于压缩通道72的起始打开的低压第二滑动阀盘640的使用由于压缩阀组件624的逐渐打开而提供大体上较好的NVH性能。随着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压力增加,流体压力将作用在第一滑动阀盘638上。当作用在第一滑动阀盘638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弹簧636的偏压载荷时,第一滑动阀盘638和第二滑动阀盘640将沿支撑垫圈8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压缩通道72。因而,本公开利用第二滑动阀设计在阀的起始打开时的NVH性能特性,并且还利用第一滑动阀设计在较高的速度和增加的压降时的性能特性,同时消除夹持式阀设计在增加的压降和较高的速度时的性能限制,并消除由于单个滑动阀设计的突然打开导致的单个滑动阀的NVH问题。
现在参见图10,减震器620的下部分被例示,并且其包括底阀组件648,底阀组件648包括阀体100、压缩阀组件102和回弹阀组件626。使用螺栓106和固定器108将回弹阀组件626和压缩阀组件102附接到阀体100。阀体100限定多个压缩通道110和多个回弹通道112。
在上文中描述了压缩阀组件102,将不在此重复描述。回弹阀组件626包括支撑垫圈654、弹簧656、第一滑动阀盘658和第二滑动阀盘660。支撑垫圈654邻接或接合阀体100,并被能滑动的设置在螺栓106上。固定器108被例示为螺纹接合螺栓106的螺母。固定器108紧固压缩阀组件102、阀体100和回弹阀组件626。在固定器108、阀体100、支撑垫圈654和螺栓106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第一滑动阀盘658被能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654上,并邻接或接合阀体100以关闭回弹通道112。多个第一通孔662完全延伸通过第一滑动阀盘658以打开压缩通道110。多个第二通孔664完全延伸通过第一滑动阀盘658以使回弹通道112与第二滑动阀盘660之间如下讨论的那样能够流体连通。第二滑动阀盘660被滑动地承接在第一滑动阀盘658上,并邻接或接合第一滑动阀盘658以关闭通孔664。弹簧656被设置在支撑垫圈654与第一滑动阀盘658之间以偏压第一滑动阀盘658抵靠阀体100。
在减震器620的回弹冲程(在长度上增加)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的压力下降,导致来自储存腔52中的流体的流体压力作用在第一滑动阀盘658和第二滑动阀盘660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第二滑动阀盘660上,并且当来自储存腔52中作用在第二滑动阀盘660上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克服第二滑动阀盘660的重量或载荷时,第二滑动阀盘660轴向移动以打开通孔664并允许流体通过回弹通道112从储存腔52流到下工作腔46。为了调节第二滑动阀盘660的打开,偏压构件666可被设置在第一滑动阀盘658与第二滑动阀盘660之间,如图12中的虚线所示。用于回弹通道112的起始打开的低压第二滑动阀盘660的使用由于回弹阀组件104的逐渐打开而提供大体上较好的NVH性能。随着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压力继续降低,来自储存腔52中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将作用在第一滑动阀盘658上。当作用在第一滑动阀盘658上的流体压力克服弹簧656的偏压载荷时,第一滑动阀盘658和第二滑动阀盘660将沿支撑垫圈65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回弹通道112。因而,本公开利用第二滑动阀设计在阀的起始打开时的NVH性能特性,并且还利用第一滑动阀设计在较高的速度和增加的压降时的性能特性,同时消除夹持式阀设计在增加的压降和较高的速度时的性能限制,并消除由于单个滑动阀设计的突然打开导致的单个滑动阀的NVH问题。
现在参见图11-12,例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减震器720的一部分。减震器720可替代减震器20和/或减震器26。除活塞组件32的压缩阀组件64已被压缩阀组件724替代以及底阀组件38的回弹阀组件104已被回弹阀组件726替代之外,减震器720与减震器20相同。
活塞组件732包括活塞体60、回弹阀组件62和压缩阀组件724。回弹阀组件62抵靠活塞杆组件34上的固定器68装配。活塞体60抵靠回弹阀组件62装配,压缩阀组件724抵靠活塞体60和肩部66装配。固定器68将这些部件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
上文中详述了回弹阀组件62,因此将不在此重述。压缩阀组件724包括支撑垫圈734、滑动阀盘736和弹簧738。支撑垫圈734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和肩部66,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活塞杆组件34上。固定器68被例示为螺纹结合活塞杆组件34的螺母。固定器68将回弹阀组件62、活塞体60和压缩阀组件724紧固到活塞杆组件34。在活塞杆组件34上的肩部66、支撑垫圈734、活塞体60、固定器78和固定器68之间存在紧密的金属连接。
滑动阀盘736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734上,并邻接或接合活塞体60以关闭压缩通道72。多个通孔740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736以打开回弹通道70。弹簧738在滑动阀盘736的内径处为滑动阀盘736提供预载。支撑垫圈734和滑动阀盘736限定阻尼腔744,阻尼腔744操作用于如下讨论的那样缓冲滑动阀盘736的打开。允许流体在阻尼腔744与上工作腔44之间流动的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746延伸通过滑动阀盘736。
在减震器720的压缩(在长度上减少)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受压,导致流体压力作用在滑动阀盘736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滑动阀盘736上,并且当作用在滑动阀盘736上的流体压力克服由弹簧738提供的偏压载荷时,滑动阀盘736沿支撑垫圈73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压缩通道72。滑动阀盘736的轴向运动将被阻尼腔744缓冲,因为阻尼腔744的体积将由于滑动阀盘736的轴向运动而减少。该体积的减少将迫使阻尼腔744中的流体流动通过受控得节流口746。该流动在受控得节流口746上产生压降,并且该压降对滑动阀盘736的运动产生受控的反作用力以缓冲该轴向运动。阻尼的量可由受控的节流口746的面积和/或数量以及覆盖阻尼腔744的面积来控制。压缩阀组件724的刚度可通过弹簧738的设计来控制。滑动阀盘736上的预载也可通过弹簧738的设计来控制。
参见图12,减震器720的下部分被例示,并且其包括底阀组件750,底阀组件750包括阀体100、压缩阀组件102和回弹阀组件726。使用螺栓106和固定器108将回弹阀组件726和压缩阀组件102附接到阀体100。阀体100限定多个压缩通道110和多个回弹通道112。
在上文中描述了压缩阀组件102,将不在此重复描述。回弹阀组件726包括支撑垫圈754、滑动阀盘756和弹簧758。支撑垫圈754邻接或接合阀体100,并被能滑动地设置在螺栓106上。固定器108被例示为螺纹接合螺栓106的螺母。固定器108将压缩阀组件102、阀体100和回弹阀组件726紧固到螺栓106。在固定器108、阀体100、支撑垫圈754和螺栓106之间存在牢固的金属连接。
滑动阀盘756被滑动地承接在支撑垫圈754上,并邻接或接合阀体100以关闭回弹通道112。多个通孔760完全延伸通过滑动阀盘756以打开压缩通道110。弹簧758在滑动阀盘756的内径处为滑动阀盘756提供预载。支撑垫圈754和滑动阀盘756限定阻尼腔764,阻尼腔764操作用于如下讨论的那样缓冲滑动阀盘756的打开。滑动阀盘756限定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766,受控的始终打开的节流口766允许流体在阻尼腔764与储存腔52之间流动。
在减震器720的回弹(在长度上增加)期间,下工作腔46中的流体的压力下降,导致来自储存腔52中的流体的流体压力作用在滑动阀盘756上。流体压力的增加将作用在滑动阀盘756上,并且当作用在滑动阀盘756上的流体压力克服由弹簧758提供的偏压载荷时,滑动阀盘756将沿支撑垫圈754轴向滑动以完全打开回弹通道112。滑动阀盘756的轴向运动将被阻尼腔764缓冲,因为阻尼腔764的体积将由于滑动阀盘756的轴向运动而减少。该体积的减少迫使阻尼腔764中的流体流动通过受控得节流口766。该流动在受控得节流口766上产生压降,并且该压降对滑动阀盘756的运动产生受控的反作用力以缓冲该轴向运动。阻尼的量可由受控的节流口766的面积和/或数量以及覆盖阻尼腔764的面积来控制。回弹阀组件426的刚度可通过弹簧758的设计来控制。滑动阀盘756上的预载可通过弹簧758的设计来控制。
实施例的前述描述被提供用于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其不是意欲穷尽或限制本发明。即使没有明确显示或描述,特定实施例的单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被限制到该特定实施例,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能互换并可被用于选定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或特征也可以许多方式变化。这种变化将不被认为背离本发明,并且所有这种修改意欲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减震器,包括:
形成管工作腔的压力管;
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的活塞体,所述活塞体将所述管工作腔分成上工作腔和下工作腔,所述活塞体限定在所述上工作腔和所述下工作腔之间延伸的多个第一流体通道;
附接到所述活塞体的第一阀组件,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
接合所述活塞体的第一支撑垫圈;
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垫圈上的第一阀盘,所述第一阀盘接合所述活塞体;
接合所述第一阀盘的第二阀盘,所述第二阀盘关闭所述多个第一流体通道;其中
所述第二阀盘能够在关闭所述多个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多个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
所述第一阀盘能够在接合所述活塞体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活塞体隔开以打开所述多个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阀盘弹性偏转以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进一步包括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促使所述第二阀盘与所述第一阀盘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当所述第一阀盘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阀盘与所述第一阀盘一起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整体部件限定所述第一阀盘和所述第二阀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阀盘在所述第二阀盘的所述第一位置接合所述第一阀盘,并且所述第二阀盘在所述第二阀盘的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阀盘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进一步包括:
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垫圈上的预载盘,所述预载盘使所述第一阀盘偏压进入所述第一位置;和
设置在所述预载盘和所述第一阀盘之间的传递盘;其中
阻尼腔被设置在所述预载盘和所述第一支撑垫圈之间;并且
受控的节流口被限定在所述阻尼腔和所述管工作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进一步包括附接到所述活塞体的第二阀组件,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
接合所述活塞体的第二支撑垫圈;
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垫圈上的第三阀盘,所述第三阀盘接合所述活塞体;
接合所述第三阀盘的第四阀盘,所述第四阀盘关闭在所述上工作腔和所述下工作腔之间延伸的多个第二流体通道;其中
所述第四阀盘能够在关闭所述多个第二流体通道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多个第二流体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
所述第三阀盘能够在接合所述活塞体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活塞体隔开以打开所述多个第二流体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进一步包括:
围绕所述压力管的储存管,储存腔被限定在所述压力管和所述储存管之间;
设置在所述管工作腔和所述储存腔之间的阀体,所述阀体限定在所述管工作腔和所述储存腔之间延伸的多个第二流体通道;
附接到所述阀体的第二阀组件,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
接合所述阀体的第二支撑垫圈;
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垫圈上的第三阀盘,所述第三阀盘接合所述阀体;
接合所述第三阀盘的第四阀盘,所述第四阀盘关闭所述多个第一流体通道;其中
所述第四阀盘能够在关闭所述多个第二流体通道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多个第二流体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
所述第三阀盘能够在接合所述阀体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阀体隔开以打开所述多个第二流体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垫圈和所述第二阀盘之间的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促使所述第二阀盘与所述第一阀盘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阀盘能滑动地接合所述支撑垫圈,并且所述偏压构件在紧邻所述支撑垫圈的位置接合所述第二阀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进一步包括:
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垫圈上的预载盘,所述预载盘使所述第二阀盘偏压接合所述第一阀盘;和
设置在所述预载盘和所述第二阀盘之间的传递盘;其中
阻尼腔被设置在所述预载盘和所述第一支撑垫圈之间;并且
受控的节流口被限定在所述阻尼腔和所述管工作腔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阻尼腔被限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垫圈和所述第一阀盘之间,受控的节流口被限定在所述阻尼腔和所述管工作腔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垫圈和所述第二阀盘之间的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促使所述第二阀盘与所述第一阀盘接合,所述偏压构件限定用于所述第二阀盘的偏转的支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进一步包括:
能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垫圈上的预载盘,所述预载盘使所述第二阀盘偏压接合所述第一阀盘;和
设置在所述预载盘和所述第二阀盘之间的传递盘;其中
阻尼腔被设置在所述预载盘和所述第一支撑垫圈之间;
受控的节流口被限定在所述阻尼腔和所述管工作腔之间;并且
所述传递盘限定用于所述第二阀盘的偏转的支点。
CN201180020859.3A 2010-06-01 2011-05-09 两级阀和液压阻尼阀 Active CN102859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91,036 US8627933B2 (en) 2010-06-01 2010-06-01 Two stage valve and hydraulic damped valve
US12/791,036 2010-06-01
PCT/US2011/035728 WO2011152960A2 (en) 2010-06-01 2011-05-09 Two stage valve and hydraulic damped valv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228A true CN102859228A (zh) 2013-01-02
CN102859228B CN102859228B (zh) 2015-12-16

Family

ID=45021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0859.3A Active CN102859228B (zh) 2010-06-01 2011-05-09 两级阀和液压阻尼阀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27933B2 (zh)
JP (1) JP5738403B2 (zh)
KR (1) KR20130082082A (zh)
CN (1) CN102859228B (zh)
BR (1) BR112012027853A2 (zh)
DE (1) DE112011101883B4 (zh)
WO (1) WO2011152960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8322A (zh) * 2019-10-10 2021-04-13 采埃孚股份公司 用于振动阻尼器的阻尼阀装置
CN114555975A (zh) * 2019-10-15 2022-05-27 福克斯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多于一个级的主动阀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8815B (zh) * 2011-12-13 2016-06-22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液压阻尼器及其组装方法
US11047447B2 (en) * 2014-02-10 2021-06-29 Fox Factory, Inc. Valve assembly
KR101615256B1 (ko) * 2014-07-16 2016-04-25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바디 밸브 어셈블리
KR102039830B1 (ko) 2018-07-12 2019-11-04 이즈텍(주) 완충기용 피스톤 밸브 및 베이스 밸브
WO2021195232A1 (en) 2020-03-24 2021-09-30 Stabilus Gmbh Pisto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KR102483000B1 (ko) * 2021-06-04 2023-01-02 이즈텍(주) 감쇠력 가변 완충 시스템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4263A (en) * 1990-12-11 1992-10-13 Monroe Auto Equipmen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damping fluid through a piston
US5738190A (en) * 1996-03-20 1998-04-14 Monroe Auto Equipment Company Flexing disc-blow off assembly for use in a shock absorber
US6422361B2 (en) * 2000-01-11 2002-07-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amper, pist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CN1871451A (zh) * 2003-09-29 2006-11-29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减振器的相邻导流板设计
CN1902073A (zh) * 2003-09-17 2007-01-24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具有安装在外部套筒中的控制阀的可调阻尼器
KR100737150B1 (ko) * 2002-05-23 2007-07-06 주식회사 만도 쇽 업소버의 피스톤 밸브
EP1906048A1 (en) * 2006-09-28 2008-04-02 Kayaba Industry Co., Ltd. Damping fo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shock absorber
US20090057079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isc spring intak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1637A (ja) * 1988-08-12 1990-02-21 Tokico Ltd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2694465B2 (ja) * 1989-05-19 1997-12-24 トキコ株式会社 油圧緩衝器
US5133434A (en) * 1989-06-15 1992-07-28 Atsugi Unisia Corporation Variable damping force shock absorber with feature of independent adjustment of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for bounding a rebounding strokes
JPH03172638A (ja) * 1989-11-30 1991-07-26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のバルブ装置
DE4025115C2 (de) 1990-08-08 2002-11-28 Zf Sachs Ag Kurzbauendes Dämpfventil
DE19712640B4 (de) 1996-03-25 2004-05-06 Tenneco Automotive Inc., Monroe Dämpfer mit Geräuschdämpfung
DE19615585C2 (de) 1996-04-19 1999-07-01 Mannesmann Sachs Ag Kolben-Zylinderaggregat
DE19615587C2 (de) 1996-04-19 1999-04-01 Mannesmann Sachs Ag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richtungsabhängigem Voröffnungsquerschnitt
DE10135261C1 (de) 2001-07-19 2002-10-17 Pnp Luftfedersysteme Gmbh Gasfeder-Dämpfer-Einheit
DE10222053B4 (de) 2002-05-17 2015-03-26 Volkswagen Ag Dämpferventil
JP4055060B2 (ja) * 2002-09-30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油圧緩衝器
JP4348172B2 (ja) * 2003-12-04 2009-10-2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車両の油圧緩衝器
DE102004015448B3 (de) 2004-03-05 2005-08-25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er
JP4883708B2 (ja) * 2006-11-21 2012-02-22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US9033121B2 (en) * 2008-09-26 2015-05-19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High velocity compression damping valv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4263A (en) * 1990-12-11 1992-10-13 Monroe Auto Equipmen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damping fluid through a piston
US5738190A (en) * 1996-03-20 1998-04-14 Monroe Auto Equipment Company Flexing disc-blow off assembly for use in a shock absorber
US6422361B2 (en) * 2000-01-11 2002-07-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amper, pist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KR100737150B1 (ko) * 2002-05-23 2007-07-06 주식회사 만도 쇽 업소버의 피스톤 밸브
CN1902073A (zh) * 2003-09-17 2007-01-24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具有安装在外部套筒中的控制阀的可调阻尼器
CN1871451A (zh) * 2003-09-29 2006-11-29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减振器的相邻导流板设计
EP1906048A1 (en) * 2006-09-28 2008-04-02 Kayaba Industry Co., Ltd. Damping fo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shock absorber
US20090057079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isc spring intak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8322A (zh) * 2019-10-10 2021-04-13 采埃孚股份公司 用于振动阻尼器的阻尼阀装置
CN112648322B (zh) * 2019-10-10 2024-04-30 采埃孚股份公司 用于振动阻尼器的阻尼阀装置
CN114555975A (zh) * 2019-10-15 2022-05-27 福克斯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多于一个级的主动阀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38403B2 (ja) 2015-06-24
US20110290604A1 (en) 2011-12-01
DE112011101883B4 (de) 2022-03-17
JP2013527412A (ja) 2013-06-27
CN102859228B (zh) 2015-12-16
US8627933B2 (en) 2014-01-14
WO2011152960A3 (en) 2012-04-19
BR112012027853A2 (pt) 2016-08-09
DE112011101883T5 (de) 2013-03-21
WO2011152960A2 (en) 2011-12-08
KR20130082082A (ko) 201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9901B2 (ja) 入れ子式の高速逆止バルブ
CN102859228B (zh) 两级阀和液压阻尼阀
KR101278535B1 (ko) 비대칭 흡입 댐퍼 밸브
KR101441526B1 (ko) 디스크 스프링 유입구조
CN102648361B (zh) 速度递增式阀门系统
EP1664577A1 (en) Fulcrum blow off valve for use in a shock absor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