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4270B - 打印系统、薄片处理系统和薄片方向改变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系统、薄片处理系统和薄片方向改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4270B
CN102834270B CN201080066065.6A CN201080066065A CN102834270B CN 102834270 B CN102834270 B CN 102834270B CN 201080066065 A CN201080066065 A CN 201080066065A CN 102834270 B CN102834270 B CN 102834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turning
bar
printing device
outpu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60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4270A (zh
Inventor
杉村英夫
野岛隆司
浅野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34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4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8Multiple web-feed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with multiple inkjet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32Arrangements for turning or reversin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13Relative to size or ori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 B65H2301/132Relative to size or ori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single face or double face

Abstract

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所使用的第一输入单元和第二输入单元,并且第一输入单元和第二输入单元相互邻接。方向改变单元将薄片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包括在第二方向上输出打印后的薄片的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并且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相互邻接。方向改变单元将薄片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在双面打印中,在第一打印设备中在从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第一面上对薄片进行打印,在方向改变单元中在反转薄片的情况下改变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在第二打印设备中在薄片的第二面上对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薄片输出至第二输出单元。在单面打印中,在从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薄片进行打印,在方向改变单元中改变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将薄片输出至第一输出单元。在方向改变单元中改变同时从第二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行进方向,在第二打印设备中在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薄片输出至第二输出单元。

Description

打印系统、薄片处理系统和薄片方向改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薄片高速进行诸如打印等的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这样一种打印系统,在该系统中,组合多个打印设备,并且使其相互并行工作来提高打印生产率(以时间为单位的打印输出)。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打印系统中,使用包括两个单面打印设备的双生产线结构,对卷式薄片选择性地进行双面打印和单面打印。
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3944834号专利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打印工厂内所进行的整个处理中,在打印步骤前后有各种处理步骤。在打印步骤之前,可能进行对要打印的薄片的表面进行涂布的预涂布处理的步骤。在打印步骤之后,可能进行对打印并缠绕后的薄片卷所进行的切割步骤和用于装订的折叠步骤等。考虑到用于从/向在打印步骤前后所进行的步骤所使用的处理设备搬运薄片卷的作业,专利文献1所述的打印系统存在下面列出的要解决的问题。
(1)在用于将来自前处理设备的薄片卷搬运至打印生产线(将薄片输入进打印生产线)的装载作业和用于将打印后的薄片卷搬运至后处理设备(从打印生产线输出薄片)的卸载作业中,作业人员承担繁重的工作量。
在专利文献1的布局(图1和图2)中,在装载方面,两个输入单元分开得宽并且相互远离,其中,针对两个生产线在这两个输入单元中设置装载的新的薄片卷。当两个输入单元相互远离时,装载作业中从前处理设备搬运薄片卷的搬运距离大。另外,在卸载方面,两个输出单元分开得宽并且相互远离,针对两个生产线从这两个输出单元卸载所打印的薄片卷。当两个输出单元相互远离时,卸载作业中将薄片卷搬运至后处理设备的搬运距离大。在大的打印系统中,生产线的长度可能超过10m,并且要使用的薄片卷的重量可达数十公斤。大的搬运距离直接导致作业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增加。
(2)工厂中安装打印生产线所需的占地面积大。在专利文献1的布局(图1和图2)中,装载薄片卷的两个输入单元相互远离。因此,在这两个输入单元各自周围,需要作业人员的工作空间。在卸载薄片卷的两个输出单元各自周围,也需要工作空间。也就是说,在总共四个地方需要工作空间,因此占地面积变得非常大,这使得难以实现高密集布局。
(3)不能灵活地增加打印生产线的数量。如果扩展专利文献1的布局(图1和图2),并且增加生产线的数量,则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的位置将缺乏统一,并且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将进一步相互分开。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中的一些会被设备包围,因此作业人员不能进行用于从前处理设备装载薄片卷的作业和用于将薄片卷卸载至后处理设备的作业。简而言之,实际上不可能增加生产线的数量。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打印系统,并且提供一种不局限于进行打印的薄片处理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能够对薄片选择性地进行双面打印和单面打印的打印系统。该打印系统包括:第一打印设备;第二打印设备;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一打印设备;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附近;第一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第二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附近;以及方向改变单元,用于在反转薄片的情况下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从所述第一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其中,在所述双面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第一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在反转该薄片的情况下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在该薄片的第二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以及其中,在所述单面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以及/或者,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改变从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行进方向,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在该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处理生产线与前处理设备和后处理设备之间搬运薄片卷的距离小,这使得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小。另外,根据本发明,工厂中用于安装处理生产线所需的占地面积小,这样实现高密集布局。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灵活地增加处理生产线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整体透视图(单面打印模式)。
图2包括图1的方向改变单元的放大图。
图3是打印系统的整体透视图(双面打印模式)。
图4包括图3的方向改变单元的放大图。
图5是打印系统的整体透视图(单面两次打印模式)。
图6包括图5的方向改变单元的放大图。
图7是增加打印生产线的数量时的整体透视图。
图8包括图7的方向改变单元的放大图。
图9是图7的变形例的整体透视图。
图10是图1的变形例的整体透视图。
图11是打印系统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应用于使用连续薄片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系统。另外,本发明可应用于对连续薄片不仅进行打印处理而且还进行各种处理(记录、加工、涂布、照射、读取和检查等)、并且能够进行双面处理和单面处理的薄片处理系统。下面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包括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系统的例子。这里“薄片”是指由诸如纸张、塑料、薄膜、纺织物、金属和柔性基板等的任何材料所制成的柔性连续薄片状物品。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术语“连续薄片”,或者简单使用术语“薄片”。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整体透视图。在该附图中,箭头A表示将连续薄片导入方向改变单元的方向(第一方向),并且箭头B表示从方向改变单元排出连续薄片的方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者都是沿与地面平行的平面的方向。
将整个处理要使用的处理装置布置在打印工厂的地面19上。整个处理包括由对连续薄片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系统30、用于打印步骤的前处理的前处理设备和用于打印步骤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设备所构成的生产线。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使用连续薄片的薄片卷,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对薄片的第一面和作为第一面的背面侧的第二面进行双面打印和对薄片的一个面进行单面打印。
打印系统30的核心是由两个打印设备,即第一打印设备1(第一处理设备)和第二打印设备2(第二处理设备)以及干燥设备48组成。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两者对薄片的一个面(图1的上面的面)进行打印。作为打印方法,打印设备采用喷墨方法,该方法可以是使用加热元件的方法、使用压电元件的方法、使用静电元件的方法或者使用MEMS元件的方法等。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喷墨方法,并且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诸如电子照相打印机、热敏打印机(染料升华式、热转印式等)、针式打印机和液体显影式打印机等的使用各种打印方法的打印设备。
打印系统30使用两个生产线进行并行处理。因此,对于这两个生产线同样进行薄片卷的装载(输入)和卸载(输出)。对于装载,包括由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所构成的两个生产线。使用第一输入单元3在第一方向上导入第一连续薄片S1,并且将第一连续薄片S1提供至第一打印设备1。类似地,使用第二输入单元6在第一方向上导入第二连续薄片S2,并且将第二连续薄片S2提供至第二打印设备2。将第二输入单元6邻接地设置在第一输入单元3附近。在第一输入单元3中,将作为连续薄片的卷的未使用薄片卷5放置在薄片保持器4中,并且薄片卷5转动,从而沿路径导入薄片。在第二输入单元6中,将作为连续薄片的卷的未使用薄片卷8放置在薄片保持器7中,并且薄片卷8转动,从而沿路径导入薄片。注意,薄片不局限于如卷一样所缠绕的薄片,只要薄片是连续薄片即可。例如,可以使用以单位间隔进行穿孔、通过在穿孔处折回薄片而进行层叠、并且被薄片保持器容纳的连续薄片。
尽管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都在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但是这两个输入单元不必严格相互平行,并且允许它们之间在方向上稍有不同。另外,该配置不局限于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的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相同的配置,即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相互邻接的配置。只要导入薄片的方向是第一方向,则布局可以是这样的布局,其中在该布局中,将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配置成相互靠近,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之间存在配置位置的差。
对于卸载,包括由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所构成的两个生产线。将经过了第一打印设备1的打印、并且在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连续薄片输出至第一输出单元9。将经过了第二打印设备2的打印、并且类似地在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连续薄片输出至第二输出单元12。将第二输出单元12邻接地设置在第一输出单元9附近。在第一输出单元9中,将经过了打印的连续薄片缠绕在薄片保持器10(缠绕器)上并且输出为薄片卷11。在第二输出单元12中,将经过了打印的连续薄片缠绕在薄片保持器13(缠绕器)上并且输出为薄片卷14。
注意,尽管在第二方向上将薄片输出至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但是这两个输出单元不必严格地相互平行,并且允许在方向上稍有不同。另外,该配置不局限于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的位置在第二方向上相同的配置,即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相互邻接的配置。该布局可以是将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配置成相互靠近,并且在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存在配置位置的差。此外,该布局可以是这样的布局,在该布局中,相互靠近地配置两个输入单元,但是将两个输出单元配置成不相互靠近并且在不同方向上输出薄片,或者可以是这样的布局,在该布局中,相互靠近地配置两个输出单元,但是将两个输入单元配置成不相互靠近并且在不同方向上导入薄片。本发明广泛地覆盖这些实施例。
在将连续薄片输出至第二输出单元12之前,干燥设备48干燥第二打印设备2和第二输出单元12之间的连续薄片。此外,在将连续薄片输出至第一输出单元9之前,同一干燥设备48也干燥连续薄片。也就是说,对于两个生产线共用干燥设备48。
方向改变单元20是用于在两个生产线的各个路径上,将连续薄片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以及反转连续薄片的单元。方向改变单元20用作为两个生产线中的连续薄片的薄片方向改变设备。
图2包括方向改变单元20的放大图。图2(a)是透视图,并且图2(b)是平面图。方向改变单元20具有作为其基本结构的第一转向杆15、第二转向杆16和第三转向杆17。这些转向杆都是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45度的转动轴的从动辊,并且以使得将所导入的薄片倾斜地缠绕其半周然后折回,从而将薄片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改变90度至第二方向的方式工作。注意,这里所述的角度是允许包含特定误差的中心值。还应注意,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以是除90度以外的特定角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各转向杆的转动轴的倾斜角度可以是该特定角度的一半。也就是说,对于这三个转向杆之间的关系,第一转向杆15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第二转向杆16被配置在从第一方向观看时比第一转向杆15更远的位置处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第三转向杆17被配置在从第一方向观看时第一转向杆15的旁边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方向改变单元20可以将所有转向杆组合成一个单元,或者可以将方向改变单元20配置为使得根据上述的位置关系布置针对各转向杆分割开的分开的单元。
在稍后所述的双面打印模式下,第一转向杆15以下面的方式工作:将经过第一打印设备1的打印、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行进的连续薄片倾斜缠绕至第一转向杆15并且使其折回,从而将连续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并且在反转连续薄片的情况下使连续薄片行进至第二打印设备2。在稍后所述的单面打印模式下,第二转向杆16以下面的方式工作:将经过第一打印设备1的打印、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行进的连续薄片倾斜缠绕至第二转向杆16并且使其折回,从而将连续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并且在反转连续薄片的情况下使连续薄片行进至第一输出单元9。以相同方式,第三转向杆17以下面的方式工作:将从第二输入单元6导入、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行进的连续薄片倾斜缠绕至第三转向杆17并且使其折回,从而将连续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并且在反转连续薄片的情况下使连续薄片行进至第二打印设备2。方向改变单元20还包括稍后说明的第四转向杆18。
第一转向杆15、第二转向杆16、第三转向杆17和第四转向杆18是接触式转向杆,其利用与薄片接触的辊表面来转动缠绕至其的薄片。作为另一实施例,对于所有或者部分转向杆,可以使用具有非接触式静压力面的非接触式转向杆。非接触式静压力面通过使用从其喷出的气使薄片漂浮微小高度,在与薄片不接触的情况下支持薄片。静压力面可以由例如多孔体构成,并且从多个微孔喷气,以使用静压力或者使用静压力和动压力使薄片漂浮。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中,固定或者可转动地支持非接触式转向杆。非接触式转向杆不必转动并且不必具有辊的形状,只要至少对着薄片的部分(在与薄片不接触的情况下支持薄片的部分)是具有特定曲率的静压力面即可。不管转向杆是接触式的还是非接触式的,转向杆始终以下面的方式工作:将连续薄片缠绕至转向杆的表面,并且改变方向。
接着说明用于打印步骤的前处理的前处理设备和用于打印步骤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设备。在图1中,设置预涂布设备21作为打印系统30中的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上游的前处理设备。预涂布设备21包括处理单元22、以及分别被设置在处理单元22前后的输入单元23和输出单元24。预涂布设备21在打印之前利用处理单元22对薄片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进行预涂布处理,以提高薄片表面的平滑度和光泽度。将经过预涂布设备21的前处理的薄片作为薄片卷输出至输出单元24。由作业人员U1将薄片卷搬运至第一输入单元3或第二输入单元6。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相互邻接,并且它们与预涂布设备21的距离短。不管将薄片卷搬运至哪一输入单元,与预涂布设备21的距离都小。由于作业人员UI工作以将薄片进给至打印系统30的工作空间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总占地面积可以小,并且作业人员U1的作业性高。另外,由于作业人员UI将薄片卷从预涂布设备21搬运至第一输入单元3或第二输入单元6的距离短,所以作业人员UI的工作量可以小。此外,由于装填薄片卷的方向对于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相同,所以不管作业人员U1将薄片卷装填至哪一输入单元,他/她都不会感觉混乱。
在打印系统30中的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的下游,设置薄片切割设备25和位于薄片切割设备25下游的装订设备31,作为后处理设备。薄片切割设备25包括输入单元26、切割器单元27、排出托盘单元28和输出单元29。由作业人员将第一输出单元9中的薄片卷11和第二输出单元12中的薄片卷14搬运至薄片切割设备25的输入单元26。通过切割器单元27将经过打印的薄片卷切割成特定单位长度,并且成批将其排出至排出托盘单元28的多个托盘。还可以将通过切割器单元27切割出的薄片输送至位于输出单元29更下游的装订设备31,并且对其进行装订处理。装订设备31进行折叠处理和装订处理等。装订设备31包括输入单元32、处理单元33和输出单元34。将从薄片切割设备25的输出单元29输出的切割薄片输送至装订设备31的输入单元32,并且在处理单元33中对其进行诸如折叠和装订等的处理。然后将产品输出至输出单元34。
由作业人员U2将输出至打印系统30的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的薄片卷搬运至薄片切割设备25。这里,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相互邻接,并且它们与薄片切割设备25的距离短。不管从哪一输出单元搬运薄片卷,与薄片切割设备25的距离都短。由于作业人员U2工作以搬运来自打印系统30的薄片的工作空间集中于一个地方,所以总占地面积可以小,并且作业人员U2的作业性高。另外,由于作业人员U2将薄片卷从第一输出单元9或第二输出单元12搬运至薄片切割设备25的距离短,所以作业人员U2的工作量可以小。此外,由于保持薄片卷的方向对于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相同,所以无论作业人员U2从哪一输出单元移除薄片卷,他/她也不会感觉混乱。注意,前处理设备和后处理设备不局限于上述例子,并且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处理设备。
如上所述,打印系统30具有倒L形状的布局,其中,通过方向改变单元20使路径中途弯曲。将前处理设备配置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生产线上,并且将后处理设备配置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生产线上。当作为整体观看时,该布局仍具有倒L形状。通过沿矩形地面19的两个边配置呈倒L形状的两个生产线,可以减少无用空间,并且可以利用较小的占地面积密集地配置这些生产线。例如,在打印系统30中,如果假定从两个输入单元到方向改变单元20的距离是10m,并且假定从方向改变单元20到两个输出单元的距离是15m,则将打印系统30配置在面积为10m×15m的地面的角处,并且在倒L形状的内侧存在许多富余空间。此外,例如,如果对于前处理设备和后处理设备分别需要5m和15m的生产线长度,则可以将整个系统配置在面积为15m×30m的地面的角处,这样产生许多富余空间。
另外,将第一打印设备1设置在两个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其中,这两个生产线沿从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到方向改变单元20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平行。将第二打印设备2设置在两个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其中,这两个生产线沿从方向改变单元20到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平行。也就是说,将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都设置在中途弯曲的两个平行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当在定期维修或者在设备工作期间发生故障等的情况下,需要维修第一打印设备1或第二打印设备2时,作业人员U3可以从生产线内侧接近各设备。作业人员U3容易接近任意设备,这样提高维修期间的工作效率。
图10是图1的变形例的整体透视图。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比,该变形例的不同在于,在两个生产线中,包含切割连续薄片的切割器单元(第一切割器单元52和第二切割器单元55)和与切割器单元一体化的输出单元(第一输出单元53和第二输出单元56)。第一输出单元53和第二输出单元56是具有多级托盘的整理设备。通过第一切割器单元52和第二切割器单元55将连续薄片分割成特定长度,并且将其逐一输出至第一输出单元53和第二输出单元56的托盘,作为薄片堆(薄片堆54和薄片堆57)。因此,该变形例的特征在于,生产线中包含用于在将经过打印的连续薄片输出至第一输出单元53和第二输出单元56之前、将连续薄片切割成特定长度的第一切割器单元52和第二切割器单元55。因此,薄片切割设备不必作为后处理设备。由作业人员U2将第一输出单元53和第二输出单元56中的薄片堆54和57搬运至作为后处理设备的装订设备31。由于第一输出单元53和第二输出单元56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作业人员U2的工作量可以小。
图11示出打印系统3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控制设备102负责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的操作控制。控制设备102包括操作单元103、接口104和控制器105,并且控制器105由CPU107、ROM 106和RAM 108构成。操作单元103具有用于允许作业人员向其输入信息的按键和按钮、以及用于向作业人员显示该信息的显示器。控制器105经由接口104连接至外部服务器101。外部服务器101可以是例如创建或处理要打印的图像数据的计算机,或者是图像阅读器、数字照相机或照片存储器等的专用图像输入装置。控制设备102还包括控制用于构成打印系统30的单元的专用控制单元。该专用控制单元可以包括输入单元控制单元109、输出单元控制单元111、打印控制单元113和干燥控制单元115。如果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则专用控制单元还包括切割器控制单元。将诸如第一输入单元3和第二输入单元6的编码器的信号等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至输入单元控制单元109。将诸如第一输出单元9和第二输出单元12的编码器的信号等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至输出单元控制单元111。将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至打印控制单元113。将干燥设备48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至干燥控制单元115。控制器105根据指示来设置这些专用控制单元,从而可以控制整个系统。
接着说明双面打印模式(第一模式)和单面打印模式(第二模式)下的打印系统30的操作。作业人员利用操作单元103选择任一模式,并且在设置薄片之后开始如下所述的打印。
单面打印模式
首先说明单面打印模式。图1和图2示出单面打印模式下输送薄片的状况。在单面打印模式下,使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两者相互并行地工作,或者使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中的任一个工作。在使第一打印设备1工作时,在第一打印设备1中对从第一输入单元3提供的连续薄片进行单面打印,并且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中改变其行进方向,然后通过干燥设备48将其输出至第一输出单元9。在使第二打印设备2工作时,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中改变从第二输入单元6提供的连续薄片的行进方向,并且在第二打印设备2中对其进行单面打印,然后通过干燥设备48将其输出至第二输出单元12。在进入单面打印模式之前,作业人员将两个生产线的薄片放置在这样的路径中并且开始打印。
图2示出在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两者相互并行地工作时通过方向改变单元20的薄片的状态。两个生产线的薄片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中以不同高度交叉,因此薄片不会相互接触。更具体地,从第一输入单元3导入的、并经过打印设备1的打印的第一连续薄片S1通过第一转向杆15上方,并且从第二转向杆16的顶部到底部、倾斜缠绕至第二转向杆16半周。然后随着连续薄片S行进,将连续薄片S1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另一方面,从第二输入单元6导入的第二连续薄片S2从第三转向杆17的顶部到底部、倾斜缠绕至第三转向杆17半周。然后将第二连续薄片S2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并且连续薄片S2行进并通过第四转向杆18和第一转向杆15下方。也就是说,由于连续薄片S1和连续薄片S2在第一转向杆15的位置处垂直分开,因此以不同高度交叉,避免了薄片在设备中相互接触。
通过如此传送薄片,在第一面(图2中的上侧的表面)经过第一打印设备1的打印的连续薄片S1缠绕至第二转向杆16时,作为尚未经过打印的表面的第二面对着第二转向杆16的表面。打印后的第一面不会对着第二转向杆16的表面,也不会对着任何其它转向杆的表面。在连续薄片S1通过方向改变单元20时,由于连续薄片S1刚经过第一打印设备1的打印,并且尚未通过干燥设备48,所以其上的墨未充分干燥。如果打印面在这种状况下与任一转向杆接触,则来自转向杆的灰尘可能粘附至打印面,或者可能将打印面上的墨转印至转向杆,因而使打印图像受到不利影响。即使使用上述非接触式转向杆,并且打印面与任一转向杆的表面都不接触,当在紧接着打印之后从转向杆的表面向打印面喷气时,干燥状况也可能变化,并且可能导致颜色的不均匀。通过如本实施例一样传送薄片,由于打印面不对着任何转向杆的表面,所以可以防止打印图像由于薄片与打印面接触或者从静压力面喷出气而受到不利影响。对于连续薄片S2,在通过方向改变单元20之后,连续薄片S2在第二打印设备2中进行打印。由于要进行打印的面不会接触任何东西,所以可以防止要进行打印的面在打印之前被划伤或附着灰尘。
双面打印模式
接着说明双面打印模式。图3和图4示出双面打印模式下输送薄片的状况。图4包括示出薄片通过图3的方向改变单元的状况的放大图。图4(a)是透视图,并且图4(b)是平面图。
在双面打印模式下,串联使用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并且薄片的两个面顺次进行打印。更具体地,从第一输入单元3提供的连续薄片在第一打印设备1中在第一面上进行打印,并且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中改变其行进方向,同时被反转。然后,该薄片的第二面在第二打印设备2中进行打印,并且通过干燥设备48将连续薄片输出至第二输出单元12。在双面打印模式下不使用第二输入单元6和第一输出单元9。在进入双面打印模式之前,作业人员将薄片放置在这一路径中,并且开始打印。
在图4中,从第一输入单元3导入并且经过第一打印设备1的打印的连续薄片S3从第一转向杆15的顶部到底部、倾斜缠绕至第一转向杆15半周。然后随着连续薄片S3向第二打印设备2行进,将连续薄片S3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改变成第二方向。通过如此传送薄片,在将第一面(图4中的上侧的表面)经过了第一打印设备1的打印的连续薄片S3缠绕至第一转向杆15时,作为尚未经过打印的表面的第二面对着第一转向杆15的表面。由于打印后的第一面不会对着第一转向杆15的表面,也不会对着任何其它转向杆的表面,所以可以防止打印图像受到不利影响。
单面两次打印模式
将打印系统30配置成不仅能够执行上述的单面打印模式和双面打印模式,而且还能够执行单面两次打印模式。另外,可以在相同的设备结构中执行上述单面打印模式(单面一次打印模式)。作业人员使用操作单元103选择任一模式,并且在开始打印之前如下所述放置薄片。
图5和图6示出单面两次打印模式下输送薄片的状况。在单面两次打印模式下,串联使用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并且薄片的同一表面(第一面)顺次进行打印。更具体地,从第一输入单元3提供的连续薄片在第一打印设备1中在第一面上进行打印,并且在不被反转的情况下,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中改变其行进方向。然后连续薄片在第二打印设备2中在第一面上再次进行打印,并且通过干燥设备48将其输出至第二输出单元12。
在图6中,第一转向杆15具有方向不同于图4的例子的方向的转动轴。相对于导入薄片的第一方向,轴方向反向倾斜45度(-45度)。因此,第一转向杆15具有能够转动90度的切换机构,因而可以将其转向方向设置成图4中的或者图6中的转向方向。注意,这里所述的角度是允许包括特定误差的中心值。可以通过利用切换机构所进行的第一转向杆15的转动,选择双面打印模式或单面两次打印模式。
从第一输入单元3导入并且在第一打印设备1中第一面经过打印的连续薄片S4从第一转向杆15的顶部到底部、倾斜缠绕至第一转向杆15半周,并且将其行进方向改变成与第二方向180度反向的方向。然后该薄片从第四转向杆18的底部到顶部、从正面缠绕至第四转向杆18半周,并且将其行进方向改变180度。将该薄片导向第二方向,并且向第二打印设备2行进。由于通过转向杆所进行的转向次数是2(偶数),并且反转薄片两次,所以作为结果,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中没有反转薄片。薄片的第一面在第二打印设备2中再次进行打印。
通过如此传送薄片,当将第一面经过了第一打印设备1的打印的连续薄片S4缠绕至第一转向杆15时,作为未经过打印的表面的第二面对着第一转向杆15的表面。当将连续薄片S4缠绕至随后的第四转向杆18时,同样,薄片的第二面对着第四转向杆18的表面。由于打印后的第一面不对着第一转向杆15的表面、第四转向杆18的表面和任何其它转向杆的表面,所以避免了打印图像受到不利影响。
在单面两次打印模式下,如果两个打印设备应用不同颜色的墨,则可以在保持打印速度的同时加倍颜色的总数量,这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另外,如果对薄片要打印的表面进行微小空间分割,并且两个打印设备对于各个相关空间进行同步打印,则可以将薄片输送速度提高至两倍的速度,从而提高打印生产量。
单面一次打印模式如参考图1和图2所述。即使第一转向杆15处于图6所示的方向,由于在单面一次打印模式下不使用第一转向杆15,所以操作不受影响。
生产线添加
以打印系统30为单位,可以容易地增加打印生产线的数量。图7是示出数量增加了的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8包括图7的方向改变单元的放大图。图8(a)是透视图,并且图8(b)是平面图。
包括第一打印设备1、第二打印设备2和方向改变单元20的两个生产线与上述的相同。这两个生产线可以具有如图9所示的结构。向上述两个生产线外侧添加相同的两个生产线,因此通过包括两组两个的生产线,打印系统51整体上总共具有四个生产线。添加的生产线主要由第三打印设备40、第四打印设备41和方向改变单元46构成。包括两个添加的输入单元43和两个添加的输出单元44。方向改变单元46的结构与方向改变单元20的相同。尽管设置了两个干燥设备48,但是可以针对每一生产线都设置干燥设备,或者针对这四个生产线共同设置单个干燥设备。另外,尽管设置了两个预涂布设备47作为前处理设备,但是可以设置单个预涂布设备或者三个以上的预涂布设备。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两个内侧生产线)中执行双面打印模式,并且在方向改变单元46(两个外侧生产线)中执行单面一次打印模式。四个打印设备同时工作以同时进行双面打印的一个处理和单面打印的两个处理。双面打印模式、单面一次打印模式和单面两次打印模式的组合不局限于此,并且可以根据作业人员的使用目的而任意改变。
如上所述,可以容易地增加处理生产线,并且将生产线的数量增加之后的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均集中在相同地方。在增加了生产线的数量的打印系统51中,四个输入单元相互邻接并且集中在相同位置,并且四个输出单元相互邻接并且集中在相同位置。也就是说,作业人员U1工作以将薄片搬运至打印系统51的工作空间和作业人员U2工作以搬运来自打印系统51的薄片的工作空间均集中在一个地方。因此,总的占地面积可以小,并且作业人员U1和作业人员U2的作业性高。
图9示出图7的变形例的结构。配置第三打印设备40和第四打印设备41的生产线不同于图7的布局。也就是说,将第三打印设备40和第四打印设备41设置在最外侧的生产线上。将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设置在最内侧的生产线上。当在定期维修或者在设备的工作期间发生故障等的情况下,需要维修第一打印设备1和第二打印设备2中任一个时,作业人员U3可以从这四个生产线的内侧接近各设备。另外,当需要维修第三打印设备40和第四打印设备41中任一个时,作业人员U3可以通过围绕打印系统51走到另一侧,从这四个生产线的外侧接近各设备。因而容易接近任一设备,并且维修期间的工作效率高。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灵活地增加处理生产线的数量。由于在基本单位的情况下和在增加生产线的情况下,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均集中在相同地方,所以从前处理设备搬运薄片卷的距离和将薄片卷搬运至后处理设备的距离短,并且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小。另外,工厂中配置处理生产线所需的占地面积小,这样实现了高密集布局。另外,作业人员可以容易地接近任一设备,并且维修性高。另外,在双面打印模式或者在单面打印模式下(单面一次打印模式或单面两次打印模式),当在方向改变单元中使薄片折回时,打印后的表面不对着转向杆的表面。因此,可以防止打印面由于与接触式转向杆的接触或者从非接触式转向杆的静压力面所喷出的气而受到不利影响。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输入单元导入连续薄片,但是可以顺次导入被切割成特定长度的多个切割薄片。可选地,在经过打印设备的打印之前,可以通过切割器自动切割输入至输入单元的连续薄片,并且可以输出打印后的切割薄片。在这些实施例中,对于各生产线,设置包括用于逐一输送切割薄片的辊或带的输送机构。另外,在方向改变单元20中,由具有用于夹持和输送切割薄片的驱动力的辊对构成各转向杆,因而将切割薄片自动缠绕至特定转向杆并且进行输送。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即可。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公开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打印设备
2 第二打印设备
3 第一输入单元
6 第二输入单元
9 第一输出单元
12 第二输出单元
15 第一转向杆
16 第二转向杆
17 第三转向杆
19 地面
20 方向改变单元
21 预涂布设备
25 薄片切割设备
31 装订设备
48 干燥设备

Claims (14)

1.一种打印系统,其能够对薄片选择性地进行双面打印和单面打印,所述打印系统包括:
第一打印设备;
第二打印设备;
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一打印设备;
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附近;
第一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以及
第二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附近,
所述打印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方向改变单元,用于在反转薄片的情况下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从所述第一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具有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第三转向杆,其中,第一转向杆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第二转向杆被配置在从第一方向观看时比第一转向杆更远的位置处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第三转向杆被配置在从第一方向观看时第一转向杆的旁边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
其中,在所述双面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第一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在反转该薄片的情况下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在该薄片的第二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
其中,在所述单面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以及/或者,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改变从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行进方向,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在该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打印设备设置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延伸至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并且相互平行地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两个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以及所述第二打印设备设置在从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延伸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并且相互平行地沿所述第二方向配置的两个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
其中,在所述双面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行进的薄片倾斜缠绕在所述第一转向杆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转向杆使该薄片折回,从而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以使该薄片行进至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并且反转该薄片;
其中,在所述单面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行进的薄片倾斜缠绕在所述第二转向杆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转向杆使该薄片折回,从而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以使该薄片行进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并且反转该薄片;以及
其中,将从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导入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行进的薄片倾斜缠绕在所述第三转向杆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三转向杆使该薄片折回,从而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以使该薄片行进至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并且反转该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转向杆的表面对着薄片的所述第二面并且不对着薄片的所述第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转向杆的表面对着薄片的所述第二面并且不对着薄片的所述第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还包括:
干燥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之间对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之前的薄片进行干燥,
其中,所述干燥设备还对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之前的薄片进行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还包括:
切割器单元,用于在打印后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之前将该打印后的薄片切割成特定长度。
7.一种打印系统,其能够对薄片选择性地进行单面两次打印和单面一次打印,所述打印系统包括:
第一打印设备;
第二打印设备;
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一打印设备;
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附近;
第一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以及
第二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附近,
所述打印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方向改变单元,其包括用于在不反转薄片的情况下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从所述第一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向杆,其中,所述转向杆包括:第一转向杆,其中在所述单面两次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行进的薄片倾斜缠绕在所述第一转向杆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转向杆使该薄片折回,从而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第二转向杆,其中通过了所述第一转向杆的薄片缠绕在所述第二转向杆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转向杆使该薄片折回,从而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以使该薄片行进至所述第二打印设备,
其中,在所述单面两次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第一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在不反转该薄片的情况下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在该薄片的所述第一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单面一次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以及/或者,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改变从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行进方向,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在该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
8.一种打印系统,其能够对薄片选择性地进行双面打印和单面两次打印,所述打印系统包括:
第一打印设备;
第二打印设备;
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一打印设备;
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附近;
第一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以及
第二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附近,
所述打印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方向改变单元,其包括用于在不反转薄片的情况下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从所述第一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向杆,其中,所述转向杆包括:第一转向杆,其中在所述单面两次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经过了打印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行进的薄片倾斜缠绕在所述第一转向杆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转向杆使该薄片折回,从而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第二转向杆,其中通过了所述第一转向杆的薄片缠绕在所述第二转向杆上,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转向杆使该薄片折回,从而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以使该薄片行进至所述第二打印设备,
其中,在所述双面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第一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在反转该薄片的情况下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在该薄片的第二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单面两次打印中,在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第一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在不反转该薄片的情况下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在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处在该薄片的所述第一面上对该薄片进行打印,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转向杆和所述第二转向杆都对着薄片的所述第一面的背面侧的第二面并且不对着所述第一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第一转向杆的转动轴转动90度的机构,
其中,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转向杆,能够选择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和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对薄片进行双面打印的模式、或者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和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对薄片进行所述单面两次打印的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打印设备设置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延伸至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并且相互平行地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两个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以及所述第二打印设备设置在从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延伸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并且相互平行地沿所述第二方向配置的两个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7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打印设备和所述第二打印设备利用喷墨方法进行打印。
13.一种薄片处理系统,其能够对薄片选择性地进行双面处理和单面处理,所述薄片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处理设备;
第二处理设备;
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一处理设备;
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导入薄片,并且将该薄片提供至所述第二处理设备;
第一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处理设备处经过了处理并且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以及
第二输出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二处理设备处经过了处理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行进的薄片被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所述薄片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方向改变单元,用于在反转薄片的情况下将该薄片的行进方向从所述第一方向改变成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具有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第三转向杆,其中,第一转向杆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第二转向杆被配置在从第一方向观看时比第一转向杆更远的位置处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第三转向杆被配置在从第一方向观看时第一转向杆的旁边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
其中,在所述双面处理中,在所述第一处理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第一面上对该薄片进行处理,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在反转该薄片的情况下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在所述第二处理设备处在该薄片的第二面上对该薄片进行处理,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
其中,在所述单面处理中,在所述第一处理设备处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该薄片进行处理,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改变该薄片的行进方向,然后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以及/或者,在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处改变从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提供的薄片的行进方向,在所述第二处理设备处在该薄片的一个面上对该薄片进行处理,并且将该薄片输出至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设备设置在从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单元延伸至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并且相互平行地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两个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以及所述第二处理设备设置在从所述方向改变单元延伸至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并且相互平行地沿所述第二方向配置的两个生产线中内侧的生产线上。
14.一种薄片方向改变设备,用于改变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薄片的行进方向,所述薄片方向改变设备包括:
第一转向杆,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特定角度的转动轴,
所述薄片方向改变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转向杆,其中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二转向杆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转向杆更远的位置处,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特定角度的转动轴;以及
第三转向杆,其中在从所述第一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三转向杆配置在所述第一转向杆旁边,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特定角度的转动轴,
其中,在第一模式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导入至所述第一转向杆的薄片以所述第二面对着所述第一转向杆的表面的方式缠绕在所述第一转向杆的表面上并且折回,然后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反转的情况下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导出薄片,以及
其中,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模式的第二模式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导入至所述第一转向杆的第一薄片不缠绕所述第一转向杆地通过所述第一转向杆,并且以所述第二面对着所述第二转向杆的表面的方式缠绕在所述第二转向杆的表面上并折回,然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导出,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导入至所述第三转向杆的第二薄片以所述第二面对着所述第三转向杆的表面的方式缠绕在所述第三转向杆的表面上并折回,然后不缠绕所述第一转向杆地通过所述第一转向杆,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导出,其中,所述第一薄片和所述第二薄片在不相互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薄片方向改变设备。
CN201080066065.6A 2010-03-31 2010-03-31 打印系统、薄片处理系统和薄片方向改变设备 Active CN102834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5791 WO2011121745A1 (ja) 2010-03-31 2010-03-31 印刷システム、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ート方向転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4270A CN102834270A (zh) 2012-12-19
CN102834270B true CN102834270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709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6065.6A Active CN102834270B (zh) 2010-03-31 2010-03-31 打印系统、薄片处理系统和薄片方向改变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876419B2 (zh)
EP (1) EP2554391A1 (zh)
JP (1) JP5748743B2 (zh)
KR (1) KR101442374B1 (zh)
CN (1) CN102834270B (zh)
AU (1) AU2010349675B2 (zh)
BR (1) BR112012021778A2 (zh)
RU (1) RU2523711C2 (zh)
WO (1) WO2011121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3260B (zh) * 2013-10-21 2017-05-0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印刷机翻转杠装置及印刷机
CN104129166B (zh) * 2013-11-21 2016-02-24 湖南城市学院 印花机墨盒换洗装置
CN104553261A (zh) * 2014-09-18 2015-04-29 安徽顺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印刷的膜翻面装置
JP6573305B2 (ja) * 2015-03-25 2019-09-1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EP3230065B1 (en) * 2015-04-30 2020-02-19 HP Indigo B.V. Printed output inspection
CN105082785A (zh) * 2015-08-11 2015-11-25 安徽远鸿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机的双面打印方法
JP2017052098A (ja) * 2015-09-07 2017-03-1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DE102018204044A1 (de) * 2018-03-16 2019-09-19 Multivac Sepp Haggenmüller Se & Co. Kg Tiefziehverpackungsmaschine mit Folienumlenkung
KR102105201B1 (ko) * 2019-12-23 2020-04-28 (주)식스프린팅 인쇄 장치
CN113733722A (zh) * 2021-09-23 2021-12-03 佛山市南海风靡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丝印及打印功能的马赛克加工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3710Y (zh) * 2002-05-24 2003-04-09 旭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自动进纸装置
CN1854917A (zh) * 2005-04-20 2006-11-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印刷方法
CN1892465A (zh) * 2005-06-27 2007-0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机及其双面打印模式控制方法
CN1916783A (zh) * 2005-08-16 2007-02-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60801U (zh) * 1972-09-12 1974-05-28
JPH02138063A (ja) * 1988-11-17 1990-05-28 Minoru Oyama 新聞用紙張設案内装置におけるコース自動変更装置
FR2713989B1 (fr) * 1993-12-21 1996-01-12 Nipson Imprimante à haute cadence d'impression et utilisations d'une telle imprimante.
JP2822166B2 (ja) * 1995-08-11 1998-11-11 株式会社東京機械製作所 巻取紙を使用する輪転機
JP2000019791A (ja) * 1998-07-03 2000-01-21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子写真式印刷装置
US6575399B1 (en) * 2000-01-19 2003-06-10 Energy Savings Products And Sales Corp. Web control matrix
US6595465B2 (en) * 2001-09-10 2003-07-22 Energy Saving Products And Sales Corp. Turn bar assembly for redirecting a continuous paper web
US6736350B2 (en) * 2001-10-25 2004-05-18 Energy Saving Products And Sales Corp. Web control matrix with selectable web orientation
JP3944834B2 (ja) * 2002-03-08 2007-07-18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印刷装置
EP1500502B1 (en) * 2003-07-24 2010-08-11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Rotary press
JP2007050600A (ja) * 2005-08-18 2007-03-0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70041049A1 (en) * 2005-08-16 2007-02-22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3710Y (zh) * 2002-05-24 2003-04-09 旭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自动进纸装置
CN1854917A (zh) * 2005-04-20 2006-11-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印刷方法
CN1892465A (zh) * 2005-06-27 2007-0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打印机及其双面打印模式控制方法
CN1916783A (zh) * 2005-08-16 2007-02-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9791A 2000.01.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48743B2 (ja) 2015-07-15
US20110243635A1 (en) 2011-10-06
CN102834270A (zh) 2012-12-19
JPWO2011121745A1 (ja) 2013-07-04
US8876419B2 (en) 2014-11-04
AU2010349675B2 (en) 2014-02-06
RU2012146349A (ru) 2014-05-10
KR101442374B1 (ko) 2014-09-17
AU2010349675A1 (en) 2012-10-25
EP2554391A1 (en) 2013-02-06
BR112012021778A2 (pt) 2020-08-25
RU2523711C2 (ru) 2014-07-20
WO2011121745A1 (ja) 2011-10-06
KR20130006487A (ko)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4270B (zh) 打印系统、薄片处理系统和薄片方向改变设备
CN102834269B (zh) 打印系统、薄片处理系统和薄片路径切换设备
US2013002982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Articles
CN103381713A (zh) 使用台板推车的大型片材处理
CN1022594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757648B2 (ja) 印刷製品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のような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設備
EP2945805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on a print substrate
EP3290367B1 (en) Inner side out roll printing
JP5027698B2 (ja) 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JP6255998B2 (ja)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703487B2 (ja) 印刷装置及び製本装置並びに印刷製本システム
JP3912022B2 (ja) 記録装置、記録制御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CN102381014A (zh) 基于数字式印刷的折帖制作系统及制作方法
JP2012139867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226919A (ja) 記録装置
JP2021165203A (ja) シート保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13272148A (zh) 用于多程干燥器的侧出口
JPH11217145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