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440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440B
CN102833440B CN201210189565.XA CN201210189565A CN102833440B CN 102833440 B CN102833440 B CN 102833440B CN 201210189565 A CN201210189565 A CN 201210189565A CN 102833440 B CN102833440 B CN 102833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s
forming part
image forming
sheet feed
fee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95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440A (zh
Inventor
鹤谦治
仓桥秀幸
永岛照夫
冈田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33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09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for space saving, e.g.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cool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整个寿命周期减轻环境负荷的图像形成装置。本申请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供纸部(7),该供纸部(7)使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P)的长边方向与上述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以便将上述记录材料(P)从长边侧开始供给;图像形成部(6),该图像形成部的最大通纸宽度与上述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P)的长边尺寸(L)对应,并将与数字图像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像印刷到上述记录材料(P);以及电气部件部(40),该电气部件部执行上述供纸部(7)以及上述图像形成部(6)的各种控制。隔着上述供纸部(7),在该供纸部(7)的短边方向的一方配置有上述图像形成部(6),在另一方配置有电气部件部(40)。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含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综合地具备上述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之类的各种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供给记录材料的供纸部;以及在记录材料印刷与图像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作为利用图像形成部进行印刷的印刷方式,一般利用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静电转印到从供纸部供给的记录材料,而后将转印后的记录材料输送至定影部,对记录材料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材料。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印刷的图像的宽度尺寸由图像形成部的最大通纸宽度(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尺寸的最大值)决定。因此,鉴于抑制制造成本的观点,通常采用如下结构:使图像形成部的最大通纸宽度与被收纳于供纸部的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的短边尺寸一致,将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从短边侧送入图像形成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8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15084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对地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不仅要求考虑工厂中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要求在工业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减轻环境负荷。但是,上述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仅着眼于抑制制造成本,没有特别考虑到环境负荷。并且,在上述现有结构中,在对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进行印刷的过程中,由于每一张记录材料都需要耗费将该记录材料输送与其长边尺寸相应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因此,存在单位时间内的印刷页数减少的倾向。对于这一点,虽然能够加快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但如果这样做,与加快处理速度的量相应地,因使用电力而导致的能量消耗量增加,同时噪声也增大,会导致环境负荷增大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消除了上述问题点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方案1的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供纸部,该供纸部使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的长边方向与上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正交,以便将上述记录材料从长边侧开始供给;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的最大通纸宽度与上述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的长边尺寸对应,并将与数字图像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像印刷至上述记录材料;以及电气部件部,该电气部件部执行上述供纸部以及上述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各种控制,隔着上述供纸部,在该供纸部的短边方向的一方配置有上述图像形成部,在另一方配置有电气部件部。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部位于上述供纸部的长边一侧部的上方,上述电气部件部位于上述供纸部的长边另一侧部的外侧方。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在内部具有上述供纸部以及上述图像形成部,上述供纸部具有收纳供纸部的上下多层的供纸盒,上述电气部件部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纵向设置在上述供纸盒的组的长边另一侧部的外侧方。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上述装置主体的靠近上述电气部件部的侧板形成有进气口,在靠近上述图像形成部的侧板形成有排气口,在上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空气流路,该空气流路从上述进气口经过上述电气部件部以及上述图像形成部而到达上述排气口;以及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位于上述空气流路中的上述电气部件部以及上述图像形成部之间。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曝光器,该曝光器对像担载体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上述空气流路从上述进气口经由上述电气部件部、上述曝光器以及上述曝光器以外的上述图像形成部而到达上述排气口,在上述装置主体的靠近上述电气部件部的侧板,形成有与上述进气口不同的其他的空气取入口,在上述装置主体内,除了具有上述空气流路之外,还具有从上述空气取入口不通过上述电气部件部而到达上述冷却风扇的空气导入路。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供纸部具备能够装卸的供纸盒,上述记录材料被收纳在上述供纸盒的框架内,并且,上述框架的沿着上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的尺寸小于上述框架的沿着与上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供纸部,该供纸部使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的长边方向与上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正交,以便将上述记录材料从长边侧开始供给;以及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的最大通纸宽度与上述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的长边尺寸对应,并将与数字图像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像印刷至上述记录材料,因此,在对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进行印刷的过程中,上述记录材料沿着其短边方向被输送。
因此,与将记录材料沿着长边方向输送的现有情况相比较,如果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相同,则驱动上述图像形成部等的时间大幅变短,能够抑制因电力的使用而导致的能量消耗量,并且能够减少噪声,能够减轻环境负荷。并且,如果处理速度相同,则印刷处理时间为与输送短边尺寸的输送时间相应的时间即可,因此增加了单位时间的印刷页数。另一方面,如果消耗电力与以往相同,则能够获得更高的处理速度,能够提高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处理能力。
因此,根据本申请发明,起到了如下效果:在处理速度与以往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在整个寿命周期实现环境负荷的减轻,另一方面,在消耗电力与以往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处理能力的提高。
此外,由于隔着上述供纸部,在该供纸部的短边方向的一方配置有上述图像形成部,在另一方配置有进行上述供纸部以及上述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各种控制的电气部件部,因此,能够将由于将记录材料从长边侧开始输送的关系而隔着上述供纸部在与上述图像形成部相反一侧形成的余裕空间作为上述电气部件部的配置位置有效利用。因此,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浪费空间,实现了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紧凑化。并且,由于上述供纸部位于上述图像形成部与上述电气部件部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在上述电气部件部产生的热量的不良影响波及到上述图像形成部的顾虑。
附图说明
图1是MFP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省略了ADF后的状态的MFP的俯视图。
图3是MFP的右侧视图。
图4是示出装置主体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对由MFP进行的复印的一例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6是示出装置主体的内部构造的放大主视剖视图。
标号说明:
1:MFP(图像形成装置);2:装置主体;5:图像读取部;6:图像形成部;7:供纸部;8:排纸贮存部(排纸空间);9:操作面板(操作部);28:定影器;31:供纸盒;40:电气部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申请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根据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位置的词语(例如“左右”、“上下”等)的情况下,将图4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作为主视视角,以该方向作为基准。上述词语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使用的,并不限定本申请发明的技术范围。
首先,参照图1~图3,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多功能一体机1(以下称作MFP)的概要进行说明。MFP1具有复印功能、扫描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等多种功能,例如能够进行经由LAN、电话线路之类的网络(通信网)的数据发送、接收。即,MFP1能够经由网络将从原稿读取并经过数字转换而成的数字图像数据输出至其他计算机,或者经由网络从其他计算机输入数字图像数据并基于该数字图像数据执行印刷,或者进行FAX数据的发送、接收。
在MFP1的装置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由扫描部3和自动原稿输送部4(以下称作ADF)构成的图像读取部5。图像读取部5构成为:使扫描部3与ADF4同步工作,通过从放置于ADF4的原稿一张一张地以光学方式读取图像而获得数字图像数据。即,构成为:ADF4朝扫描部3一张一张地输送原稿,扫描部3在原稿通过规定的读取位置之际读取图像,从而取得数字图像数据。
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收纳记录材料P的供纸部7。在装置主体2中的图像读取部5与供纸部7之间设置有图像形成部6,该图像形成部6利用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材料P印刷与数字图像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像。即,图像形成部6位于供纸部7的上方,图像读取部5位于图像形成部6的上方。供纸部7将记录材料P一张一张地供给至图像形成部6,图像形成部6构成为:基于经由图像读取部5、网络取得的数字图像数据在记录材料P上印刷调色剂像。装置主体2中的位于图像读取部5与图像形成部6之间的凹陷空间是构成排纸空间的排纸贮存部8。利用图像形成部6印刷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排纸贮存部8。
在装置主体2的正面侧(前面侧)设置有具有多个按键(按钮)的作为操作部的操作面板9。用户一边观察操作面板9的显示屏等一边进行按键操作,由此,能够对从MFP1的各种功能中选择出的功能进行设定操作,或指示MFP1执行操作。
MFP1是所谓的A4对应设备,在供纸部7中,能够将最大为A4尺寸的记录材料P以该记录材料P从该记录材料P的长边侧开始进入图像形成部6的横向输送姿态进行收纳。如图2以及图3所示,供纸部7具备可装卸的供纸盒31,并且,记录材料P被收纳在供纸盒31的框架31a内。并且,供纸盒31配置成,框架31a的沿着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的尺寸小于框架31a的沿着与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在该情况下,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的长边尺寸L(宽度尺寸)为297mm,短边尺寸N(输送方向尺寸)为210mm。
其次,参照图4等对装置主体2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位于装置主体2的上部的图像读取部5中的扫描部3具备:稿台11,该稿台11在上表面侧具有稿台玻璃12(参照图2);光源装置13,该光源装置13对原稿D照射光;图像传感器14,该图像传感器14对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而将其转换为图像信号;成像透镜15,该成像透镜15使反射光成像在图像传感器14上;以及反射镜组16,该反射镜组16使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依次反射而入射至成像透镜15。光源装置13、图像传感器14、成像透镜15以及反射镜组16设置在稿台11的内部。
在读取稿台玻璃12上的原稿D的情况下,在使光源装置13、反射镜组16沿着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方向(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移动的同时从光源装置13向原稿D照射光。从原稿D反射的反射光在反射镜组16依次被反射而入射至成像透镜15,并成像在图像传感器14上。图像传感器14根据入射光的强度对每个像素执行光电转换,生成与原稿D的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RGB信号)。图像信号(RGB信号)被输出至后述的控制基板42。
ADF4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在稿台11的上表面侧。ADF4还具有通过覆盖稿台玻璃12上的原稿D而使原稿D与稿台玻璃12紧贴的功能。ADF4具备原稿载置托盘17与原稿排出托盘18。在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托盘17的原稿D的情况下,该原稿D由以多个辊等构成的原稿输送机构19输送至读取位置。此时,从光源装置13向原稿D的读取位置部分照射光,该光的反射光经由反射镜组16以及成像透镜15而成像在图像传感器14上。进而,图像传感器14将其转换为与原稿D的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RGB信号),并将该图像信号输出至控制基板42。然后,原稿D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8。
在利用图像读取部5读取最大尺寸、亦即A4尺寸的原稿D之际,从装置主体2的正面侧观察,将原稿D设置成其长边方向沿着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即,以长边方向与图像形成部6的通纸宽度方向(装置主体2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式设置原稿D。ADF4的原稿载置托盘17上的原稿D以从短边侧开始纵向输送的姿态沿着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被输送。从该情况可知,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方向沿着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短边方向沿着装置主体2的前后方向。
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部6在利用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将形成于作为像担载体的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材料P之后,将转印后的记录材料P输送至定影器28而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材料P。在感光鼓21的周围,沿着其旋转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依次配置有带电器22、曝光器23、显影器24、转印辊25、分离器26以及清洁器27。
带电器22使感光鼓2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器23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24将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可视像)。转印辊25使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材料P。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的抵接部分为转印位置。分离器26使感光鼓21与记录材料P分离。清洁器27除去残留在感光鼓2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另外,感光鼓21、转印辊25等的最大通纸宽度(与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尺寸的最大值)比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的长边尺寸L(=297mm)略长,以便能够转印至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
定影器28具备内置有卤素灯等定影加热器的定影辊、以及与定影辊对置的加压辊。定影辊与加压辊的抵接部分为定影位置。利用控制基板42对朝定影加热器的通电进行控制,使得定影加热器被维持在定影所需要的温度。另外,定影器28的最大通纸宽度也比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的长边尺寸L(=297mm)略长,以便能够对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进行加热以及加压。根据感光鼓21、转印辊25等的最大通纸宽度,以及定影器28的最大通纸宽度的关系可知,在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6的最大通纸宽度设定成能够在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进行印刷的长度。
如图4所示,供纸部7具备:上下多层的供纸盒31,该供纸盒31收纳记录材料P;输出辊32,该输出辊32将各个供纸盒31内的记录材料P从最上层开始输出;分离辊对33,该分离辊对33将所输出的记录材料P一张一张地分离;以及定位辊对34,该定位辊对34设置将所输出的记录材料P送出至转印位置的时刻;等等。借助对应的输出辊32以及分离辊对33的旋转驱动,各个供纸盒31内的记录材料P从最上层的记录材料P开始一张一张地经由供给路R1被朝主输送路R0送出。主输送路R0是经过图像形成(印刷)的工序的记录材料P的主要通道。针对每个供纸盒31设置有供给路R1。各个供给路R1在定位辊对34的输送上游侧与主输送路R0汇合。
如图2所示,供纸盒31的长边方向沿着装置主体2的前后方向。对于A4尺寸的记录材料P,在记录材料P被收纳于供纸盒31的状态下,该记录材料P的长边方向沿着装置主体2的前后方向。因而,A4尺寸的记录材料P从长边侧开始以横向输送的姿态进入图像形成部6。
并且,根据图2可知,形成为供纸盒31的长边方向与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位置关系。从这点也可知,在装置主体2中,构成图像读取部5的上半部的前后尺寸比内置有供纸盒31等的下半部的前后尺寸短,在俯视图中,上述下半部(装置主体2)在与上述上半部(图像读取部5)局部重叠的状态下,至少从上述上半部(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近前侧伸出。在实施方式中,在俯视图中,在上述上半部(图像读取部5)的前后,因与上述下半部(装置主体2)的外形之间的关系而形成有空余空间S。
在图像读取部5的附近、且是在前侧的空余空间S,作为操作部的操作面板9配置为,相比供纸部7中的沿着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的短边一侧部(在实施方式中为前表面部)的外侧面不向外侧突出(参照图3)。供纸部7的短边一侧部是与A4尺寸的记录材料P的一方的短边侧对应的部分。操作面板9的前端侧位于比装置主体2(供纸部7)的前表面靠内侧的位置,操作面板9整体被收纳于前侧的空余空间S内。
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部6配置在供纸部7的上方,排纸辊对36配置在图像形成部6的上方。主输送路R0构成为,沿着从下向上的纵向输送记录材料P。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部6配置于供纸盒31中的在装置主体2的前后方向较长的长边一侧部的上方。供纸盒31的长边一侧部是与A4尺寸的记录材料P的一方的长边侧对应的部分。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都6偏靠装置主体2内的右方配置。不仅是图像形成部6,主输送路R0、排纸辊对36以及循环输送部37也偏靠装置主体2内的右方配置。
如图4所示,作为副供纸部使用的手动供纸部7a具备能够收纳记录材料P的手动供纸托盘35。即,在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的一侧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右侧部),设置有能够从外部供给规定尺寸的记录材料P的手动供纸托盘35。手动供纸托盘35是除了位于装置主体2内的普通的供纸部7之外辅助性地设置的托盘,且安装成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的一侧部转动而开闭。通过驱动搓纸辊等旋转,手动供纸托盘35上的记录材料P从最上层的记录材料P开始一张一张地经由手动供纸路R1’而被送出至主输送路R0。
另外,由于MFP1的图像形成部6的最大通纸宽度与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的长边尺寸L对应,因此能够从手动供纸托盘35纵向输送A3尺寸的记录材料而进行印刷。
并且,在手动供纸部7a中,在将载置记录材料P的部分定义为“载置部分”的情况下,手动供纸部7a形成为满足以下条件。即,载置部分的沿着与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即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定成,与供纸盒31的框架31a的沿着同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相同。
在主输送路R0中的相比定影器28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排出印刷完毕的记录材料P的排纸辊对36。通过驱动排纸辊对36旋转,印刷完毕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排纸贮存部8。
在实施方式的装置主体2内设置有循环输送部37,该循环输送部37用于使单面印刷后的记录材料P表里反转而进行双面印刷。循环输送部37具备使单面印刷后的记录材料P表里反转的反转辊对、以及多组双面输送辊对38。在循环输送部37,使单面印刷后的记录材料P表里反转,并经由循环输送路R2再次输送至定位辊对34。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排纸辊对36构成为能够进行正反旋转,使排纸辊对36兼具作为反转辊对的功能。通过排纸辊对36的正反旋转,能够将记录材料P排出到MFP1外,或者使记录材料P改变方向(反向输送)而返回MFP1内。循环输送路R2的上游侧从主输送路R0中的定影器28与排纸辊对36之间分支。循环输送路R2的下游侧与定位辊对34的上游侧汇合。
如图4所示,在装置主体2内,隔着供纸部7,在其短边方向的一方配置有图像形成部6,在另一方配置有电气部件部40。隔着供纸部7位于与图像形成部6相反一侧的电气部件部40是具备以下部件的单元:电源基板41,该电源基板41对向装置主体2的各个部分(例如图像读取部5、图像形成部6以及供纸部7等)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以及控制基板42,该控制基板42执行对上述各个部分的所有动作控制。电源基板41以及控制基板42由通过将金属板形成为箱状而构成的屏蔽框体43包围。通过利用屏蔽框体43包围两个基板41、42,能够防止从各个基板41、42放出的噪声的扩散、且能够强化各个基板41、42等的接地。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6位于最上层的供纸盒31的长边右侧部的上方。电气部件部40位于供纸盒31的长边左侧部的左方。在该情况下,屏蔽框体43形成为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较长,在左右方向厚度较薄的箱型,纵向设置在供纸盒31的长边左侧部的左方。电源基板41以及控制基板42纵向设置在屏蔽框体43内。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左侧板,以面向电气部件部40的方式形成有进气口51,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板,以面向转印辊25以及循环输送路R2中途部的双面输送辊38的方式形成有排气口52。在构成电气部件部40的屏蔽框体43的左侧板,形成有用于从进气口51取入外部空气的框架侧吸入口44,在屏蔽框体43的上面板,形成有用于排出屏蔽框体43内的空气的框架侧排出口45。在屏蔽框体43的框架侧排出口45的上方配置有冷却风扇53。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装置主体2内的与排气口52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排气风扇54。
当驱动冷却风扇53以及排气风扇54旋转时,屏蔽框体43内的空气从下向上流动,装置主体2内的空气从左向右流动,从而内部压力降低,在屏蔽框体43内外以及装置主体2内外产生压力差。因此,从进气口51取入外部空气。从进气口51取入并通过框架侧吸入口44后的空气在屏蔽框体43内流通,夺取电源基板41以及控制基板42的热量,并从上面板的框架侧排出口45经由冷却风扇53被引导至曝光器23。其次,被引导至曝光器23的空气(在屏蔽框体43内流通而变热的空气)对曝光器23以外的图像形成部6(感光鼓21、显影器24以及转印辊25等)进行冷却,并从排气口52被排出至外部(参照图6的箭头W方向)。
即,如图6中箭头W所示,从进气口51取入的空气以经由电气部件部40、曝光器23以及曝光器23以外的图像形成部6而从排气口52被排出的方式流通。从进气口51经由电气部件部40、曝光器23以及曝光器23以外的图像形成部6而到达排气口52的路径成为空气流路W(空气通道)。由此可知,冷却风扇53位于空气流路W中的电气部件部40以及图像形成部6(具体地说是曝光器23)之间。另外,实施方式的排气口52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板、且是在转印辊25与定影器28之间附近开口。因此,通过图像形成部6周边的空气边夺取定影器28周边的热量边从排气口52被排出(流过空气流路W的空气也承担夺取定影器28周边的热量的作用)。
在实施方式中,在装置主体2的左侧板中的与冷却风扇53对置的位置形成有与进气口51不同的其他的空气取入口55。从空气取入口55取入的外部空气不通过电气部件部40就被引导至冷却风扇53,并与曝光器23之后的空气流路W汇合。因而,来自空气取入口55的空气的温度低于通过电气部件部40之后的空气的温度,空冷效果高。从空气取入口55不通过电气部件部40而到达冷却风扇53的路径形成为与空气流路W不同的其他的空气导入路W’。在该情况下,由于空气取入口55、冷却风扇53、图像形成部6、排气风扇54以及排气口52几乎排列成横向的一条直线状,因此,未通过电气部件部40的温度低的空气流动极其顺滑,在对图像形成部6的空冷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效果。
简单地对由MFP1进行的印刷动作进行说明。MFP1接收开始信号、图像信号等而开始印刷动作。在单面印刷的情况下,从供纸部7(供纸盒31或者手动供纸托盘35)输出的记录材料P沿着主输送路R0被输送至图像形成部6。在图像形成部6,根据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到达转印位置的时刻,利用定位辊对34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转印位置,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由清洁器27刮取,并被从感光鼓21上去除。在单面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在通过定影器28的定影位置之际被加热以及加压,对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定影。调色剂像定影后(单面印刷后)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排纸贮存部8。在双面印刷的情况下,将单面印刷后的记录材料P输送到双面印刷用的循环输送路R2而使其表里反转,并再次返回主输送路R0,由此,将调色剂像转印以及定影在记录材料P的另一面。
其次,参照图5等对由MFP1进行的复印的一例进行说明。根据上述说明可知,在读取载置于稿台11的稿台玻璃12上的原稿D的图像之际,光源装置13、反射镜组16沿着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方向(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移动。即,图像读取部5的副扫描方向与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方向一致,图像读取部5的主扫描方向与图像读取部5的短边方向一致。
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部5能够将最大为A4尺寸的原稿D以其长边方向沿着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方向(装置主体2的左右方向)的状态载置在稿台11的稿台玻璃12上。在该情况下,利用图像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信号的尺寸为,主扫描宽度210mm、副扫描宽度297mm。载置在稿台玻璃12上的A4尺寸的原稿D的长边方向与各个供纸盒31(收纳于各个供纸盒31的记录材料P)的长边方向以及图像形成部6的通纸宽度方向正交。即,位于稿台玻璃12上的A4尺寸的原稿D的方向与各个供纸盒31内的记录材料P的方向相差90°。另一方面,图像形成部6的主扫描宽度(相当于最大通纸宽度)设定成与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的长边尺寸L对应的297mm。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当载置于稿台11的稿台玻璃12上的原稿D为最大的A4尺寸、并且以等倍进行复印的情况下,在控制基板42中,在将从原稿D读取而得到的数字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替换为图像形成部6的主扫描方向的同时、将数字图像数据的主扫描方向替换为图像形成部6的副扫描方向。进而,基于替换后的数字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形成部6实施印刷处理。换言之,使从原稿D读取而得到的数字图像数据旋转90°,利用图像形成部6将与90°旋转后的数字图像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像印刷到横向放置的A4记录材料P(参照图5)。另外,印刷倍率(等倍、放大、缩小等)的设定当然经由操作面板9、网络而取得。
基于以上的结构,由于具备:供纸部7,该供纸部7使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P的长边方向与上述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以便将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P从长边侧开始供给;以及图像形成部6,该图像形成部6的最大通纸宽度与上述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P的长边尺寸L对应,并将与数字图像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像印刷到上述记录材料P,因此,在对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P进行印刷的过程中,记录材料P沿着其短边方向被输送。
因此,与将记录材料P沿着长边方向输送的现有情况相比较,如果MFP1的处理速度相同,则驱动图像形成部6等的时间大幅变短,能够抑制因电力的使用而导致的能量消耗量,并且能够减少噪声,能够减轻环境负荷。并且,如果处理速度相同,则印刷处理时间为与输送短边尺寸N的输送时间相应的输送时间即可,因此增加了单位时间的印刷页数。另一方面,如果消耗电力与以往相同,则能够获得更高的处理速度,能够提高MFP1的印刷处理能力。
因而,根据实施方式的MFP1,起到了如下效果:在处理速度与以往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在整个寿命周期实现环境负荷的减轻,另一方面,在消耗电力与以往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实现MFP1的印刷处理能力的提高。
特别是由于实施方式的MFP1是所谓的A4对应设备,因此能够直接挪用例如现有的A3对应设备的图像形成部,不需要为了A4对应设备而新设计图像形成部6。因此,实现了开发时间的缩短以及开发成本的减少。此外,还能够在多个机种之间挪用共用部件,有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在实施方式中,由于还具备短边方向沿着图像形成部6的通纸宽度方向以及供纸部7的长边方向,以便使载置于稿台11的最大尺寸的原稿D的长边方向与图像形成部6的通纸宽度方向以及供纸部7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图像读取部5,因此,在图像读取部5的短边方向的前后,能够借助与供纸部7的长边方向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空余空间S。因此,如果有效利用上述空余空间S而将例如输入操作用的操作面板9等配置为被收纳在MFP1的占据区域内(不伸出),则能够给观察者带来设计方面紧凑地集中的良好印象。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方向与其副扫描方向一致,在载置于稿台11的原稿D为最大尺寸且进行等倍复印的情况下,上述图像形成部6将从原稿D读取而得到的数字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替换为图像形成部6的主扫描方向的同时将数字图像数据的主扫描方向替换为图像形成部6的副扫描方向而进行印刷,因此,与沿着长边方向输送记录材料P的现有情况相比较,读取原稿D后的印刷处理时间为与输送短边尺寸N的输送时间相应的输送时间即可。因此,实现了对最大尺寸的原稿D进行等倍复印之际的印刷处理能力的提高。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2在俯视观察与图像读取部5局部重叠的状态下至少从图像读取部5的长边近前侧伸出,在装置主体2与图像读取部5之间形成有排纸空间(排纸贮存部8),印刷完毕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至该排纸空间,因此,利用图像读取部5遮盖上述排纸空间的范围较少即可,易于从装置主体2的伸出侧目视确认在上述排纸空间是否存在印刷完毕的记录材料P。因而,能够减少忘记取走印刷完毕的记录材料P而该记录材料P残留于上述排纸空间的顾虑。
在实施方式中,由于隔着供纸部7,在其短边方向的一方配置有图像形成部6,在另一方配置有电气部件部40,因此,由于将记录材料P从长边侧开始输送的关系,能够将隔着供纸部7形成在与图像形成部6相反一侧的余裕空间作为电气部件部40的配置位置而有效利用。因此,能够减少MFP1内部的浪费空间,能够实现MFP1整体的小型化。并且,由于供纸部7位于图像形成部6与电气部件部40之间,因此能够抑制电气部件部40产生的热量的不良影响波及到图像形成部6的顾虑。由于图像形成部6与电气部件部40离开配置,因此例如在进行卡纸处理操作时,电气部件部40的存在不会妨碍操作。
实施方式的电气部件部40在装置主体2内纵向设置在具有上下多层的供纸盒31组的长边另一侧部的外侧方,因此在电气部件部40产生的热量通过自然对流而向上方逃逸。此外,在装置主体2的靠近电气部件部40的右侧板形成有进气口51,在靠近图像形成部6的左侧板形成有排气口52,在装置主体2内设置有从进气口51经过电气部件部40以及图像形成部6而到达排气口52的空气流路W、以及位于空气流路W中的电气部件部40以及图像形成部6之间的冷却风扇53,因此,能够利用在空气流路W流动的空气顺利地运出从电气部件部40通过自然对流而向上方逃逸的热量,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并且,在装置主体2的靠近电气部件部40的右侧板,形成有与进气口51不同的其它的空气取入口55,在装置主体2内,除了空气流路W之外,还另外具有从空气取入口55不通过电气部件部40地到达冷却风扇53的空气导入路W’,因此,能够增多将未通过电气部件部40的温度低的空气引导至图像形成部6的比例,能够提高图像形成部6的空冷效果。
本申请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具体化为各种实施方式。例如,虽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以MFP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打印机等。此外,各部分的结构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供纸部,该供纸部使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的长边方向与所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正交,以便将所述记录材料从长边侧开始供给;
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的最大通纸宽度与所述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的长边尺寸对应,并将与数字图像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像印刷到所述记录材料;以及
电气部件部,该电气部件部执行所述供纸部以及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各种控制,
隔着所述供纸部,在该供纸部的短边方向的一方配置有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另一方配置有电气部件部,
所述供纸部具备能够装卸的供纸盒,
所述记录材料被收纳在所述供纸盒的框架内,并且,
所述框架的沿着所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框架的沿着与所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位于所述供纸部的长边一侧部的上方,所述电气部件部位于所述供纸部的长边另一侧部的外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在内部具有所述供纸部以及所述图像形成部,
所述供纸部具有收纳供纸部的上下多层的供纸盒,
所述电气部件部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纵向设置在所述供纸盒的组的长边另一侧部的外侧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主体的靠近所述电气部件部的侧板形成有进气口,在靠近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侧板形成有排气口,
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
空气流路,该空气流路从所述进气口经过所述电气部件部以及所述图像形成部而到达所述排气口;以及
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位于所述空气流路中的所述电气部件部以及所述图像形成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曝光器,该曝光器对像担载体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所述空气流路从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电气部件部、所述曝光器以及所述曝光器以外的所述图像形成部而到达所述排气口,
在所述装置主体的靠近所述电气部件部的侧板,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不同的其他的空气取入口,
在所述装置主体内,除了具有所述空气流路之外,还具有从所述空气取入口不通过所述电气部件部而到达所述冷却风扇的空气导入路。
CN201210189565.XA 2011-06-16 2012-06-0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833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4530 2011-06-16
JP2011134530A JP5472650B2 (ja) 2011-06-16 2011-06-1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440A CN102833440A (zh) 2012-12-19
CN102833440B true CN10283344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336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9565.XA Active CN102833440B (zh) 2011-06-16 2012-06-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50746B2 (zh)
JP (1) JP5472650B2 (zh)
CN (1) CN1028334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7539B2 (ja) * 2011-02-17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7746A (ja) * 2013-12-27 2015-07-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38815B2 (ja) * 2014-03-28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5566A (ja) * 2002-11-07 2004-06-03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572520A (zh) * 2003-05-28 2005-02-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CN1605470A (zh) * 2003-10-08 2005-04-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672943A (zh) * 2004-03-23 2005-09-28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机与打印方法
CN1838059A (zh) * 2005-03-23 2006-09-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器、显示方法和存储显示处理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01181966A (zh) * 2006-11-15 2008-05-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7356A (en) * 1987-09-21 1988-07-12 Xerox Corporation Copying with auto sort/stack selection
JPH05313428A (ja) 1992-05-11 1993-11-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5935A (ja) * 1994-06-30 1996-01-19 Fujitsu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3150875B2 (ja) 1995-05-31 2001-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815787A (en) * 1997-11-14 1998-09-29 Xerox Corporation Cassette tray assembly for feeding sheets of different basis weight
JP2002214889A (ja) * 2001-01-22 2002-07-31 Toshiba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16237A (ja) * 2002-04-18 2003-11-0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37942A (ja) * 2002-07-04 2004-02-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0777B2 (ja) * 2003-05-19 2009-08-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1550A (ja) * 2003-07-10 2005-02-03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の通紙制御方法
JP2005092186A (ja) * 2003-08-08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15917A (ja) * 2004-04-27 2005-11-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305201B2 (en) * 2005-09-19 2007-12-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oling structure
CN101618803B (zh) * 2008-07-01 2012-06-2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08247A (ja) * 2010-11-16 2012-06-0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5566A (ja) * 2002-11-07 2004-06-03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572520A (zh) * 2003-05-28 2005-02-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CN1605470A (zh) * 2003-10-08 2005-04-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672943A (zh) * 2004-03-23 2005-09-28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机与打印方法
CN1838059A (zh) * 2005-03-23 2006-09-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器、显示方法和存储显示处理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01181966A (zh) * 2006-11-15 2008-05-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50746B2 (en) 2014-06-10
US20120321339A1 (en) 2012-12-20
CN102833440A (zh) 2012-12-19
JP2013003358A (ja) 2013-01-07
JP5472650B2 (ja) 201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344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0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53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334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334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37069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後処理方法
CN10283344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3726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203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low-off port facing bottom portion of the image scanning section
JP2004130743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795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5011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075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9430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033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662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6208132A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44199B2 (ja) 排気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9952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419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728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39490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5012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131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9576A (ja) 多機能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