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224A - 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224A
CN102833224A CN2012101940439A CN201210194043A CN102833224A CN 102833224 A CN102833224 A CN 102833224A CN 2012101940439 A CN2012101940439 A CN 2012101940439A CN 201210194043 A CN201210194043 A CN 201210194043A CN 102833224 A CN102833224 A CN 102833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server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40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224B (zh
Inventor
岛川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33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2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1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11Location-sensitive, e.g. geographical location, G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与连接到第一网络的服务器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将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以注册在服务器设备上,用户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第一装置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处理设备;搜索连接到第二网络的至少一个装置,并且接收标识装置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将向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以及从服务器设备接收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发送的响应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能够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的信息处理设备、能够与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的服务器设备、以及信息处理设备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为了通过网络服务,即,云计算的信息处理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链接,用户预先在期望链接的每个目标装置中输入他的用户ID和密码。用户ID和密码是用于服务的接入控制的。例如,第2007-304849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请参见0108段等)(下面称为专利文献1)描述了验证之后的组注册的处理。具体地说,当信息处理设备A将账号创建请求发送到管理服务器时,发出用户ID和密码以接入管理服务器。利用用户ID和密码,另一信息处理设备B将组注册请求发送到管理服务器。作为对此的响应,在验证之后执行组注册处理。
当在任意目标装置中用户ID和密码预先设置为用户账户时,当在使用中的任意装置提供有诸如键盘的输入装置时,以及当用户操作是接入该装置或者服务的触发时,这种方法显得自然。
发明内容
然而,因为最近广泛采用网络服务/云计算并且可以获得提供有网络功能以及PC(个人计算机)的装置,所以上述方法不再一定恰当。
典型关注的是,可以与其他装置链接的这种提供了网络功能的装置通常不提供诸如键盘的输入装置,例如,数码相框或者保健装置。然而,通过这种装置,期望用户利用非常有限数量的按钮或者虚拟键盘输入他的用户ID和密码,并且这是可用性方面的缺点。
另一关注的是,当用户想通过之间的链接使用大量装置时,期望用户对每个装置输入他的用户ID和密码,因此,存在对其负担重的缺点。为了避免经常要求用户输入其用户ID和密码的缺点,现在实际采用的方法是要求用户在每个装置上仅输入一次其用户ID和密码,并且将用户ID和密码记录在所有关联装置上。然而,通过这种方法,用户ID和密码以准备好转换为明文的形式存在于多个装置上。这样产生了另一缺点,即,显著整体降低了系统的安全等级。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在保持高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容易设置与其他装置的链接功能的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通信部分,配置为可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以及控制部分。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与连接到第一网络的服务器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将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以在服务器设备上注册,用户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第一装置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处理设备。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搜索连接到第二网络的至少一个装置,并且接收标识装置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将用于向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从服务器设备接收由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而发送的响应信息。
这样通过信息处理设备,容易设置与其他装置的链接功能,而不降低安全性。如上完成了关联设置后,信息处理设备能够与装置通信,而不限制经由服务器设备的安全通信路径。
该信息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部分;以及操作接受部分,配置为用于接受用户的操作。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显示部分,以显示关于由搜索发现的至少一个装置的信息。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当接受从显示的信息中选择目标装置以发送设置请求信息的操作时,发送设置请求信息。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显示部分,以当接收到响应信息时,改变关于所选装置的信息的显示状态。
这样,利用使得用户在显示部分上选择用于关联设置的任意装置的简单方法,如上配置的信息处理设备能够通过服务器设备将设置请求信息发送到所选装置。此外,当接收到响应信息时,信息处理设备改变指示所选装置的信息的显示状态,以使得用户容易知道完成了关联设置。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显示部分,以显示每个指示与该装置的关联类型的多条类型信息。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当接受用于从所显示的多条类型信息中选择一条类型信息的操作时,与所选类型信息一起发送设置请求信息。
因此,这样配置的信息处理设备能够与关联类型一起做出与装置的关联设置。在此,关联类型表示访问授权的等级,但是这确实不是限制性的。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显示部分,以显示用于显示指示由搜索发现的至少一个装置的对象的第一区域和对每个关联类型提供的第二区域。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当接受将显示在第一区域内的对象拖放(drag-and-drop)到第二区域的操作时,与指示对应于第二区域的关联类型的类型信息一起发送设置请求信息。
这样,利用从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的简单拖放操作,如上配置的信息处理设备使得用户指定关联类型。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在执行了关联设置的装置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外的第三网络的情况下,发送搜索请求消息,该搜索请求消息要求该装置搜索连接到第三网络的另一装置,并且如果发现,则将关于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回。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接收该装置响应于搜索请求消息发送的关于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将向另一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另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关于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
这样,当在不是它自己的任意其它网络中存在进行了关联设置的任意装置时,如上配置的信息处理设备能够通过该装置与其他网络中的任意其他装置建立关联。
服务器设备可以配置为从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外的第三网络的另一装置接收关于另一装置的位置信息和关于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以及存储位置信息和装置标识信息。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将要求搜索位于由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附近的装置的搜索请求消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接收关于在该位置附近发现的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标识信息是由服务器设备响应于搜索请求消息发送的。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将向位于所述位置附近的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该位置附近的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
这样,通过指定位置信息,如上配置的信息处理设备不仅对于同一网络中的装置,而且对该网络之外的所有种类的装置准备好进行关联设置。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设备,包括:通信部分,配置为可连接到第一网络;以及控制部分。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与连接到第一网络的信息处理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从信息处理设备接收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以在服务器设备上注册,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信息处理设备。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从信息处理设备接收第二装置标识信息和设置请求信息,第二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由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搜索连接到不同于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的装置而发现的至少一个装置,第二装置标识信息由信息处理设备获得,设置请求信息向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将接收到的设置请求信息发送到至少一个装置。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接收从至少一个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发送的响应信息。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以将接收到的响应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设备。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与连接到第一网络的服务器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将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用于在服务器设备上注册,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信息处理设备;接收用于标识通过搜索而发现的连接到不同于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的至少一个装置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将向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以及从服务器设备接收由至少一个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发送的响应信息。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序,用于使得信息处理设备:与连接到第一网络的服务器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将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用于在服务器设备上注册,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信息处理设备;接收用于标识通过搜索发现的连接到不同于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的至少一个装置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将向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以及从服务器设备接收由至少一个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发送的响应信息。
根据本技术,在保持高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容易地设置与其他装置的链接功能。
根据下面对附图所示的其最佳实施例所做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置-装置关联建立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用户端装置以及设置目标装置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当在用户与用户端装置之间建立关联时要创建的典型项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使用实现了注册的装置(用户端装置)的关联设置机制的典型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关联设置的用户端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用于关联设置的服务器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用于关联设置的设置目标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示出当在用户端装置与设置目标装置之间建立关联时要创建的典型项目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分别示出当采用多种关联类型时的典型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分别示出当采用多种关联类似时的另一典型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当根据类型在用户端装置与设置目标装置之间建立关联时要创建的典型项目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配置系统的每个装置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配置系统的每个装置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14是第四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15A至图15C是分别示出在第四实施例中利用远程搜索请求机制的关联设置的处理中的典型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6是第四实施例中的用户端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17是第四实施例中的设置目标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18是第五实施例中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19是第五实施例中的设置目标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20是第五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的处理流程图;
图21是第五实施例中的用户端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图22是第六实施例中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3是第七实施例中的用户端装置的处理流程图;以及
图24是第七实施例中的设置目标装置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描述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网络概述]
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置-装置关联建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配置为包括:服务器100、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
服务器100提供在以因特网为例的广域网5上,并且能够与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通信。虽然下面将给出细节,但在该实施例中,服务器100首先保留与用户端装置200的安全通信路径,并且注册用户端装置200与其用户之间的关联性。此后,用户端装置200与设置目标装置300互相通信,以在安全通信路径上通过服务器100建立关联设置。
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由所有类型的信息处理设备示例,例如,智能电话、移动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AV(音视频)播放器、电子书、数码相框、电视接收机(TV)、PVR(个人录像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台式个人计算机、HDD(硬盘驱动器)装置、摄像机、数码相机、游戏机、投影仪、保健装置以及家用电器。
用户端装置200是用户操作的目标装置。作为示例,图1示出智能电话。设置目标装置300是用户希望与用户端装置200具有链接功能(关联)的装置。作为示例,图1示出数码相框。图1仅示出应该设置目标装置300,但是该系统中可以有多个设置目标装置300。
通过上面描述的安全通信路径,用户端装置200通过服务器将关联设置请求发送到设置目标装置300,并且设置目标装置300对该设置请求做出响应,即,接受或者拒绝。
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连接到例如家庭中的家庭网络(LAN,局域网)10,并且能够根据诸如WiFi(无线高保真)或者DHCP-IP(因特网协议上的数字传输内容保护)的标准互相通信。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通过DHCP-IP自动发现网络设置,并且经过服务器100以及通过上面描述的局域网5互相连接。
下面有时将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统称为“装置”,而在其间不做区别。
[每个装置的硬件配置]
图2是示出服务器100、用户端装置200以及设置目标装置300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服务器的硬件配置]
如图2所示,服务器100配置为包括:控制部分(CPU;中央处理装置)11、装置信息管理部分12、用户信息管理部分13、用户/装置关联管理部分14、通信部分15、消息接收部分16、消息发送部分17以及安全管理部分18。除了这些部件,服务器100还提供有存储器,例如,HDD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OS(操作系统)或者其他类型的软件(应用程序)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
控制部分11对服务器100内的每个模块执行控制,并且从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接收/向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发送消息。对于发送到服务器100的消息,控制部分11将它们发送到每个适当的模块,并且经历例如数据库访问的处理。
装置信息管理部分12作为数据库管理关于在其间建立关联的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的名称等的设置信息。
用户信息管理部分13作为数据库管理关于用户的诸如用户ID和密码之类的信息。
用户/装置关联管理部分14管理在用户与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之间的关联建立信息。用户与装置之间的关联建立根据关联类型分类为拥有者/家庭/朋友/客人。用户/装置关联管理部分14存储一组用户/装置/关联类型作为关联建立信息的项目。
通信部分15接受来自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的连接。当开始与用户端装置200连接时,通信部分15执行验证处理。换句话说,通信部分15确认用户端装置200提供的装置证书,以确认用户端装置是否是授权装置。通信部分15将服务器证书发送到用户端装置200,以将服务器100是授权装置的事实通知给用户端装置200。这样经过验证处理后,通信部分15经历密钥交换的处理,用于之后的加密通信使用,并且获得装置ID。因此,此后,通信部分15提供通过根据装置ID的连接的选择来进行通信的功能。
消息接收部分16顺序存储通过通信部分15接收到的消息,并且将这些消息提供到控制部分11。
消息发送部分17顺序存储由控制部分11提供的消息,并且通过通信部分15将这些消息发送到每个目标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安全管理部分18管理关于系统的安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部分18还存储服务器证书。
[用户端装置的硬件配置]
如图2所示,用户端装置200配置为包括:控制部分21、通信部分22、消息接收部分23、消息发送部分24、用户ID/密码输入部分25、装置搜索部分26、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安全管理部分28、用户信息管理部分29以及装置ID生成部分30。除了这些部件,用户端装置200还提供有存储器,例如,HDD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OS或者其他类型的软件(应用)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关联设置处理的应用下面有时被称为“关联设置应用”。
控制部分21对用户端装置200内的每个模块执行控制,从而对于装置-装置关联设置实现作为用户端装置200的功能。
通信部分22与服务器100建立连接。当开始连接时,通信部分22执行上面描述的验证处理。即,通信部分22发送装置证书,以将用户端装置200是授权装置的事实通知给服务器100,并且从服务器100接收服务器证书,以确认服务器100是否是授权装置。完成了该验证处理后,通信部分22经历密钥交换的处理,以供后面的加密通信使用,并且发送装置ID。这样,此后,通信部分22提供根据装置ID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功能。
消息接收部分23顺序存储从服务器100接收到的消息,并且将该消息提供到控制部分21。
消息发送部分24顺序存储由控制部分21提供的消息,并且通过通信部分22将这些消息发送到服务器100。
用户ID/密码输入部分25提供输入的用户ID/密码的功能,以使作为注册装置列出的用户端装置200是用于使用装置-装置关联设置的基础。换句话说,用户ID/密码输入部分25是以键盘或者触摸屏为例的操作接收部分。
装置搜索部分26提供装置搜索功能,用于显示作为装置-装置关联设置的目标的装置的列表。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这样的装置搜索的方式,装置搜索部分26采用UPnP DA(通用即插即用设备架构)的SSDP(简单服务发现协议)。对于SSDP,每个装置利用UPnP来在网络上通告包括装置功能的装置描述。剩余的其他装置接收该装置描述,从而获得关于哪个装置提供哪种功能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每个装置都利用SSDP通告其装置ID。每个装置根据通告的装置ID获得装置列表。
根据由装置搜索部分26获得的装置列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对用户显示用于关联设置的装置的列表,并且还提供用户利用其在列表中指定目标装置的功能。以LCD(液晶显示器)或者OELD(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为例说明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并且其可以是具有触摸屏的单个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安全管理部分28管理关于系统的安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部分28存储上面描述的装置证书。
用户信息管理部分29管理装置-装置关联设置获得的用户信息。当未在进行关联设置时,意味着该装置与任意用户无关联,因此,该模块不存储用户信息。
装置ID创建部分30创建利用其唯一地标识装置的装置ID。在该实施例中,装置ID创建部分30通过根据通信部分22上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创建装置ID,来确保唯一性。
[设置目标装置的硬件配置]
如图2所示,设置目标装置300配置为包括:控制部分31、通信部分32、消息接收部分33、消息发送部分34、装置搜索服务器部分35、关联设置请求显示/确认部分36、安全管理部分37、用户信息管理部分38以及装置ID生成部分39。除了这些部件,设置目标装置300还提供有存储器,例如,HDD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OS或者其他类型的软件(应用)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
控制部分31对设置目标装置300内的每个模块执行控制,从而对于装置-装置关联设置实现作为目标装置的功能。
装置搜索服务器部分35提供用于装置搜索的服务器功能。在该实施例中,装置搜索部分35利用SSDP服务器的功能来通告装置ID。
关联设置请求显示/确认部分36关于从用户端装置200发送的关联设置请求,通过服务器100提供消息显示和用户确认的功能,即,显示确认用户是否接受请求的消息,并获得用户的确认。例如,消息“从XX先生接收到的关联设置请求。接受?”,但这确实不是限制性的。
用户信息管理部分38管理由关联设置获得的用户信息。当未在进行关联设置时,意味着装置与任意用户无关联,因此,该模块不存储用户信息。
其余部件,即,通信部分32、消息接收部分33、消息发送部分34、安全管理部分37以及装置ID创建部分39,提供有与上面描述的用户端装置200中的相应部件相同的功能。
上面描述的模块可以至少部分地由软件实现。
[系统操作]
下面将描述如上配置的部件,即,服务器100、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的操作。下面描述的操作主要是这些装置的控制部分,并且与每个相应装置中的其他模块以及软件(应用)配合地执行上述操作。
[操作概述]
上面的图1所示的示例示出用户具有均处于接通状态的智能电话(即,用户端装置200)和新购买的可网络连接相框(即,设置目标装置300)的情况。假定在WiFi网络连接功能和DHCP-IP自动获得网络设置的情况下,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100。
[安全机制]
当网络功能激活时,用户端装置200首先经历与服务器100相连的处理,然后与服务器100建立安全通信路径,从而确保安全。
首先,服务器100将预先嵌入其内的服务器证书发送到用户端装置200,然后,用户端装置200检验其签名,以确认是否验证服务器100。当在该验证中不存在问题时,用户端装置200将装置证书发送到服务器100,然后,服务器100检验其签名,以确认是否验证用户端装置。当该验证中不存在问题时,服务器100和用户端装置200经历在其间密钥交换的处理,以使得共享密钥可用于在后面的通信中的加密使用。此后,利用共享密钥安全地进行通信,即,建立安全通信路径。
这样,利用分别预先嵌入服务器100和用户端装置200内的证书,可以与用户ID和密码没有更多依赖性地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即,在该实施例中,基于装置构建安全机制。
对于上面描述的验证/密钥交换算法,提出了各种方法,但是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服务器/客户机证书的SSL/TLS(安全套接层/传输层安全)。
通过该安全通信路径进行此后的通信。因为服务器100从装置接收/向装置发送消息,所以装置安全地交换消息,而不利用装置ID作为目的地进行限制。
[用户端装置中的用户-装置关联注册]
在使用装置-装置关联设置机制前,期望用户对于至少一个装置进行用户/装置关联设置(注册)。在该实施例中,假定服务器10的用户信息管理部分13预先存储关于用户ID和密码的信息。用户通过在用户端装置200例如智能电话上输入他的用户ID和密码而经历用户验证,从而在用户与用户端装置200之间建立关联。利用这样建立的关联,在服务器100的用户/装置关联管理部分14创建图3所示的这种项目。如图3所示,这些项目分别记录有用户ID、装置ID和关联类型。关于用户与用户端装置200之间的关联,关联类型是“所有者”。同样,用户端装置200的用户信息管理部分29记录有用户ID。
[利用注册装置的关联设置机制]
图4是示出利用上述注册装置,即,用户端装置200的关联设置机制的典型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图5、图6和图7分别是用于关联设置的用户端装置200、服务器1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的处理流程图。
如图4所示,当用户在用户端装置200,即,智能电话上激活关联设置应用时,用户端装置200的控制部分21进行装置搜索,并且将位于附近(即家庭网络10内)的装置的列表显示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上(图5的步骤53)。利用分别指示装置的图像信息(即,图标),显示列表内的各装置(请参考图4)。
通过这样进行装置搜索,控制部分21获得位于附近的装置的装置ID列表(图5的步骤51)。服务器100预先记录有每个装置的图像数据以及诸如之前给出的装置名称,例如,“父亲的电视机”和“家庭房间内的PC”之类的关于每个装置的信息。通过将查询信息分别发送到服务器100,控制部分21获得这种信息(图5的步骤52)。
当所显示的装置列表包括用户希望关联设置的任意装置时,用户选择装置,并且指令控制部分21开始关联设置处理(图5的步骤54)。当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是具有触摸屏的单件装置时,通过利用例如触笔或者用户的手指触摸或者圈定相应图像,来进行用户选择(请参考图4)。
接着,控制部分21创建寻址到所选装置的关联设置请求,并且将该请求发送到服务器100(图5的步骤55)。该关联设置请求包括设置目标装置300的装置ID。
接收到该关联设置请求后(图6的步骤61),服务器100的控制部分11根据寻址装置ID将该请求传送到设置目标装置300,例如,数码相框(图6的步骤62)。
接收到关联设置请求后(图7的步骤71),根据此,设置目标装置300的控制部分31将要求用户确认的消息显示在关联设置请求显示/确认部分36(图7的步骤72和73)。例如,该消息是类似“从XX先生接收到的关联设置请求,接受?”(参考图4)。
当用户例如通过操作对数码相框提供的按钮等收到该请求时(图7的步骤74中的“是”),控制部分31根据关于发出该请求的用户端装置200的用户信息将用户ID存储在用户信息管理部分38内(图7的步骤75)。
然后,设置目标装置300的控制部分31创建关联设置响应,并且将该响应发送到服务器100(图7的步骤76)。关联设置响应包括发出关联设置请求的用户端装置200的装置ID作为指定地址。
接收到关联设置响应后(图6的步骤63),服务器100的控制部分11确定这是否是接受关联设置的响应(图6的步骤64)。
当该响应是接受该请求时(步骤64中的“是”),控制部分11在用户/装置关联管理部分中创建相应项目(图6的步骤65)。图8是示出项目的示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上面参考的图3进行比较,用户ID与作为设置目标装置300的数码相框新关联。
另一方面,当该响应是拒绝请求时(步骤64中的“否”),控制部分11将该响应通知用户端装置200(图6的步骤66)。
当响应是接受请求时,控制部分11根据指定为地址的装置ID将关联设置响应传送到用户端装置200(图6的步骤67)。
在接收到关联设置响应时(图5的步骤56),用户端装置200的控制部分21确定响应是否是接受请求(图5的步骤57)。
当响应是接受请求时(步骤57中的“是”),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上,控制部分21更新在上述步骤53显示的装置列表,并且此时有区别地将所选设置目标装置300显示为注册装置(图5的步骤58)。为了这样有区别地显示,例如,可以对注册装置的图像加框,也可以改变该图像的颜色(请参考图4)。为了指示注册装置,这种图像加框或者颜色变化确实不是唯一选择,并且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改变显示状态。
另一方面,当响应是拒绝请求时(步骤57中的“否”),控制部分21将响应显示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上(图5的步骤59)。
这样,在用户ID和密码的输入最少的情况下,对用户与装置之间的关联建立进行相应的关联设置,以在不降低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实现服务器-装置以及装置-装置的链接。
在上面的描述中,以“所有者”为例说明了用户/装置关联类型,但是如上所述,多种其他关联类型也是可以的。图9A和图9B是分别示出具有所有者/家庭/朋友/客人的四种关联类型的典型用户界面。
如图9A所示,当在上面描述的所发现的装置的列表中选择关于设置目标装置300的图像信息时,用户端装置200的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显示如上四种关联类型。当用户选择这四种关联类型之一时,用户端装置200的控制部分21专门对于所选的类型发送关联设置请求。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在这样通过服务器100接收到指定类型的关联设置请求时,设置目标装置300的控制部分将该请求显示在关联设置请求显示/确认部分36上。
利用这样对于装置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建立提供的类型,用户端装置200可用于详细设置,例如,允许目标用户访问每个功能和进行任意设置变更,允许另一目标用户访问任意功能,涉及数据写入但是不进行设置变更,以及允许又一用户仅进行数据显示。
图10A和图10B是分别示出具有上述所有者/家庭/朋友/客人的四种关联类型的用户端装置200中的另一典型用户界面。
如图10A所示,上述装置搜索在附近发现的装置显示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中的上部区域101中。在区域101中,进行了关联设置的装置的图像分别通过加框而强调,并且与注册用户类型一起显示该图像。
此外,对于注册装置,在区域101之下的下部区域102内以类型来显示它们的图像。在这些注册装置中,上面描述的装置搜索发现的装置分别通过加框而强调。用户利用触摸笔或者他的手指执行拖放操作,即,将显示在区域101内的用户希望进行关联设置的任意装置的图像拖放到区域102内的所要求的关联类型的部分。然后,将指定类型的关联设置请求发送到目标装置。
如图10B所示,在接收到接受关联设置请求的关联设置响应时,在区域101和102中均进行图像更新。具体地说,当用户将尚未注册装置的图像从区域101拖放到区域102中的“所有者”位置时,因为接受请求的响应,所以区域101中的尚未注册装置的图像通过加框而强调,因为现在是注册的。此外,在区域102中,在“所有者”的位置,显示拖放操作的目标图像,并且作为在附近发现的装置,通过加框而强调该图像。
图11是示出利用指定类型完成关联设置时的典型用户/装置关联建立信息项目。如图11所示,对于具有“所有者”权限的用户端装置,例如,智能电话的用户ID,例如数码相框的设置目标装置300的用户与“客人”的权限关联,并且例如电视机的另一设置目标装置300的用户与“朋友”的权限关联。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
图12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各部件,即,服务器100、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的硬件配置的框图。在图12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模块具有相同功能的任意模块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
响应于从用户端装置200发送到设置目标装置300的关联设置请求,执行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装置-装置关联设置处理。作为选择地,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响应于来自设置目标装置300的请求,执行装置-装置关联设置处理。
因此,该实施例中的设置目标装置300提供有装置搜索部分95和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96。装置搜索部分95负责装置搜索,而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96负责通过其上的装置列表的显示接受用户选择。因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户端装置200提供有装置搜索服务器部分91和关联设置请求显示/确认部分92。
当用户从装置列表中显示的以用作设置基础的装置的图像中选择任意注册装置,即,用户端装置200时,通过服务器100将关联设置请求发送到用户端装置200。当用户端装置200做出接受关联设置请求的响应时,相应地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类似的关联设置。
[第三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13描述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与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未在用户端装置200与设置目标装置300之间进行区别,并且这两个装置都可用于用户的初始注册/关联设置操作。因此,这里的装置(装置400A和400B)分别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二者中设置的模块。
这样,用户可以以良好灵活性进行装置-装置关联设置,因为不预先根据功能限定装置。
[第四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装置搜索,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仅在局域网上利用SSDP等的装置/服务发现机制。然而,如果情况如此,则仅位于注册装置附近的装置是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的注册目标。
考虑到这些,在第四实施例中,采用了远程装置搜索请求机制。图14是该实施例中的系统的示意图。
假定此时是用户已经对于例如智能电话的用户端装置200和设置目标装置300进行了关联设置的情况。当用户位于具有用户端装置200,例如,智能电话的其祖父的房间内时,进行了关联设置,并且设置目标装置300是利用其祖父的房间内的网络由装置搜索机制发现的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始终允许用户端装置200通过服务器100将消息发送到设置目标装置300。因此,如图14所示,用户端装置200发送要求注册设置目标装置300,即,相框通过搜索附近的装置而发送装置列表的请求。
对于这样的请求,用户端装置200可以发现通过装置搜索新添加到祖父的房间内的设置目标装置500,例如,电视机。因此,这样发现的设置目标装置500被看作关联设置的目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设置目标装置300相同。
图15A至图15C是分别示出采用这种远程搜索请求机制的关联设置处理中的典型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在图15A至图15C中,使用中的用户界面与图10A和图10B中的用户界面基本相同。图16和图17是用于关联设置的用户端装置200的和注册设置目标装置300的相应处理流程图。
如图15A所示,假定这里是用户端装置200的用户从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的区域102中显示的注册装置中选择其祖父的房间内的电视机(图16的步骤161)的情况。
响应于此,如图15B所示,利用按钮显示关于祖父的房间内的所选电视机的信息,以搜索电视机附近的装置。
当用户按下按钮时,用户端装置200将装置搜索请求消息发送到所选电视机,即,注册的设置目标装置300(图16的步骤161)。
然后,电视机等待来自其他装置的请求(图17的步骤171),并且当电视机接收到上述装置搜索请求时(图17的步骤172中的“是”),开始到处(家庭网络10内)进行装置搜索(图17的步骤173)。
然后,电视机获得作为装置搜索的结果的装置列表,并且相对于包括装置列表的装置搜索请求,创建响应消息(图17的步骤174)。
然后,电视机将这样创建的响应消息发送到用户端装置200(图17的步骤175)。
接收到响应消息中的装置列表后(图16的步骤163),如图15C所示,用户端装置200显示在祖父的房间内的电视机附近发现的装置的列表(图16的步骤164)。此后,通过用户在区域101内选择任意装置的图像以用于关联设置,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执行关联设置处理。
[第五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
在上面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用户端装置200能够通过任意注册装置(例如,设置目标装置300)搜索附近的装置。然而,这种装置搜索是仅基于网络拓扑进行的装置搜索。
在真实世界的环境中,希望以更用户友好的方式进行装置搜索,而与网络拓扑或者网络类型无关,例如,用户可能希望发现根据位置信息指定的位置附近的装置。
为了对这种预期做好准备,在第五实施例中,云上的服务器100提供有用于装置搜索的功能。作为选择地,可以与服务器100分开地提供用于装置搜索的另一服务器。
图18是这种情况下的系统的示意图。图19是该实施例中的设置目标装置300的处理流程图,图20是这里的服务器100的处理流程图,且图21是这里的用户端装置200的处理流程图。如图18所示,服务器100提供有数据库110,用于存储信息,即,关于装置(设置目标装置300)的位置信息和装置信息/服务信息。
如图18所示,设置目标装置300将其自己的装置信息和服务信息发送到服务器100(图19的步骤191)。在该示例中,装置信息例如是装置ID,而服务信息是服务名称,例如,“视频流”。
设置目标装置300获得其自己的位置信息,并且将该位置信息发送到服务器100(图19的步骤192)。位置信息包括由设置目标装置300中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未示出)获得的位置信息,关于无线LAN接入点的信息,或者例如关于电场强度的信息,例如,PlaceEngine。
此后,设置目标装置300以规则间隔获得其自己的位置信息(图19的步骤193)。当确定该位置信息显示出变化时,设置目标装置300将变化之后的位置信息通知给服务器100,然后更新位置信息(图19的步骤194和195)。
服务器100等待来自其他装置的请求(图20的步骤201),并且当服务器100接收到请求时,确定该请求是否是来自设置目标装置300的装置信息/服务信息的通知(图20的步骤202)。
当该请求是装置信息/服务信息的通知时(步骤202中的“是”),服务器100将装置信息和服务信息存储在数据库110中(图20的步骤203)。
当确定该请求不是装置信息/服务信息的通知时(步骤202中的“否”),然后,服务器100确定该请求是否是来自设置目标装置300的位置信息的通知(图20的步骤204)。
当确定该请求是位置信息的通知时(步骤204中的“是”),服务器100将该位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110中(图20的步骤205)。
用户端装置200将地图显示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上(图21的步骤211),并且接受用户在地图上的任意位置选择(图21的步骤212)。每次在使用时,从因特网下载地图。
根据所选位置,用户端装置200创建要求搜索该位置附近的装置的装置搜索请求,并且将创建的请求发送到服务器100(图21的步骤213)。在此,与上面相同,装置搜索请求包括关于所选位置的位置信息,但是作为选择地,可以包括用于指定距所选位置的距离的信息。又作为选择地,装置搜索请求还可以包括用于指定对于所选位置要发现的最大数量的装置,即,列表所列出的最大数量的装置的信息。
当确定接收到的请求是来自用户端装置200的包括位置信息的装置搜索请求时(图20的步骤206中的“是”),服务器100根据装置搜索请求中的位置信息在数据库110中搜索附近装置。然后,根据搜索结果,服务器100创建包括在由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附近发现的装置的装置ID的装置列表,并且将该列表发送到用户端装置200(图21的步骤207)。
接收到装置列表后(图21的步骤214),用户端装置200将该列表显示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上(图21的步骤215)。
在接收到装置列表后,用户端装置200通过利用装置ID将关联设置请求发送到任意用户要求的装置而准备好经历关联设置处理。
利用如上所述的处理,用户端装置200经历与不受网络拓扑的限制的装置搜索发现的任意装置的关联设置处理。在此,如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不将用户端装置200与设置目标装置300区别开。
[第六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
图22是第六实施例的关联设置系统的示意图。
如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只要装置的装置ID可用,利用上面描述的关联设置机制,与其他装置(设置目标装置300)建立关联的用户端装置200实现不受限制地实现装置-装置链接的环境。不必在装置搜索的操作中发现这些装置ID,并且利用某种方式用户可以从外部获得这些装置ID。如果这样获得的装置ID用于关联设置,则获得的设置机制更具灵活性。
考虑到此,在该实施例的系统中,利用电子邮件在装置之间交换装置ID,如图22所示。
如图22所示,首先,通过利用用户的房间内的用户端装置200进行本地搜索,例如智能电话的用户端装置200的用户获得例如电视机500的附近装置的装置ID(图22中的(1))。
然后,通过将它附加到电子邮件中,用户将这样获得的装置ID(或者其列表)发送到其朋友的装置,例如PC 600(图22中的(2))。当用户将用户拥有的用户端装置200的装置ID通知朋友时,肯定不执行如上所述的装置搜索。
如上所述,接收到电子邮件后,用户的朋友根据所获得的例如电视机500的设置目标装置的装置ID通过服务器100发送关联设置请求(图16中的(3))。
利用这种处理,用户的朋友的PC 600变得可访问用户房间内的电视机500。例如,这样使得来自PC 600的视频内容流可以供用户和朋友同时观看。
上面举例说明了通过电子邮件交换装置ID的情况,但是可以利用诸如网络服务器、SNS(社交网络服务)、博客、或者Twitter(注册商标)的其他工具和服务来交换装置ID。作为示例,用户可以将其房间内的装置ID的列表上载到SNS上,以对其朋友显示它,从而向其朋友提供对其房间内的装置的访问授权。
[第七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
在上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当由对于用户/装置关联建立具有指定类型(例如,四种类型中的任意一种)的用户端装置200发送关联设置请求时,仅允许或者不允许设置目标装置300接受这种类型。
然而,假定设置目标装置300从用户端装置200接收到具有“所有者”的指定用户类型的关联设置请求时,识别出接受该请求的通知的、设置目标装置300的用户可以接受不具有“所有者”的指定用户类型的,而具有访问“客人”的用户类型的请求。
如果情况如此,则用户端装置200的用户可以顺序发送分别具有例如“所有者”、“家庭”、“朋友”或者“客人”的不同用户类型的请求。然而,在两端都不是用户友好的,因为在对逐一拒绝具有“所有者”、“家庭”和“朋友”的指定类型的请求做出响应后,设置目标装置300的用户可以对接受具有“客人”的指定类型的请求做出响应。
在该实施例中,借助于简化两端的用户操作,允许设置目标装置300的用户利用他可以接受的用户类型的列表另外附加关联设置响应。
图23是该实施例中的用户端装置200的处理流程图,而图24是该实施例中的设置目标装置300的处理流程图。
首先,用户端装置200通过服务器100将指定类型的关联设置请求发送到设置目标装置300(图23的步骤231)。
另一方面,设置目标装置300预先存储关于其用户可以接受哪种用户类型的信息。此后,在接收到关联设置请求时(图24的步骤241),设置目标装置300确定在其用户可以接受的用户类型中是否发现该请求指定的用户类型(图24的步骤242)。
当确定在其用户可以接受的用户类型中发现该请求指定的用户类型时(步骤242中的“是”),根据关于发出该请求的用户端装置200的用户信息,设置目标装置300将用户端装置200的用户ID存储在上面描述的用户信息管理部分38中(步骤246)。然后,设置目标装置300通过服务器100将接受该关联设置请求的响应发送到用户端装置200(图24的步骤247)。
当确定在其用户可以接受的用户类型中没有发现该请求中指定的用户类型时(步骤242中的“否”),设置目标装置300将如图9B所示的这种消息显示在关联设置请求显示/确认部分36上,用于要求用户接受该请求(图24的步骤243)。设置目标装置300将按钮与该消息一起显示在关联设置请求显示/确认部分36上(图24的步骤244)。按钮是例如对应于“接受”、“如果具有任意其他用户类型,则接受”以及“拒绝”的选项的按钮。
当用户选择“接受”按钮时(步骤245中的“是”),设置目标装置300存储用户端装置200的用户ID,并且发送接受关联设置请求的响应(图24的步骤246和247)。
当用户选择“拒绝”按钮时(步骤248中的“否”),设置目标装置300发送拒绝该请求的响应(图24的步骤247)。
当用户选择“如果具有任意其他用户类型,则接受”按钮时(步骤248中的“是”),设置目标装置300将屏幕显示在关联设置请求显示/确认部分36上,用于用户选择他或者她可以接受的用户类型。
根据在屏幕上选择的用户类型,设置目标装置300创建可接受请求信息,并且将该信息与截止日期一起存储在用户信息管理部分38中(图24的步骤249)。可接受请求信息包括发出请求的装置的用户ID和装置ID以及可接受用户类型的列表。
然后,设置目标装置300与如上创建的可接受请求信息一起发送关联设置响应(图24的步骤247)。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关联设置响应时(图23的步骤232),用户端装置200确定该响应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关联设置请求(图23的步骤234)。
当确定该响应是接受该请求时(步骤234中的“是”),用户端装置200将作为注册装置的设置目标装置300的图像有区别地显示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上(图23的步骤235)。
当确定该响应是拒绝该请求时(步骤234中的“否”),用户端装置200确定该响应是否包括上述可接受用户类型的列表(图23的步骤236)。
当确定该响应包括可接受用户类型的列表时(步骤236中的“是”),用户端装置200将该列表显示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上(图23的步骤237)。
然后,在这样显示的列表上,用户端装置200接受用户的用户类型选择(图23的步骤238),并且此时再次与指定的用户类型一起发送关联设置请求(图23的步骤231)。
当确定该响应不包括可接受用户类型的列表时(步骤236中的“否”),用户端装置200将对拒绝的响应显示在装置列表显示/选择部分27上(图23的步骤239)。
利用这些处理,通过在用户端装置200与设置目标装置300之间的协商,确定用户类型。
[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在用户ID和密码的输入最少的情况下,对于用户与装置之间的关联建立相应地进行关联设置,用于实现服务器与装置以及装置与装置的链接,而不降低安全等级。
随着最近诸如智能电话的移动终端的普及,期望每个人都携带配备了个人可标识信息并且具有非常强的通信功能的装置。在这种环境下利用本技术,向每个用户提供每当用户好像要找到支持的朋友一样,想要利用他手中的终端这样做时,仅通过发送关联设置请求就可以利用任意必需装置进行关联设置的机会。然而,对于因为关联设置存在困难而犹豫使用装置-装置链接功能的用户,链接功能因为本技术而变得可接受。
此外,不仅对于每个房间内的装置,而且与亲戚房间内的和朋友房间内的装置或者街上的装置进行关联设置,以统一方式处理所有种类的装置。这样相应地实现了用于云/装置链接和装置-装置链接的基础设施环境。
在云环境下,作为基于通过浏览器的访问的先前服务的变型,当前的服务几乎处于利用世界上所有种类的装置的可访问性以及利用操作的组合中的大量装置为用户提供便利的高级阶段。在这种环境下,本技术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
[修改例]
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各种其他修改和变型。
上述实施例举例说明了装置通过服务器100通信以及关于用户/装置关联的信息存储在服务器100内的情况。作为选择地,当例如没有与服务器100相连时,可以不通过服务器100,而作为临时设置,通过在装置之间直接交换消息而进行关联设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基于装置的安全机制是关联设置机制的基础的前提条件。然而,特别是当不关心安全性时,或者当利用其他方式而安全性高时,可以不采用基于装置的安全机制。
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例如,服务器100在其上存储对应于装置ID的图像数据和关于装置名称的信息。然而,这种信息可以存储在任意其他服务器上,也可以预先存储在用户端装置200上或者设置目标装置300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关联设置请求时,设置目标装置300显示设置目标装置300要求用户接受的请求。然而,利用类似于电视机仅具有显示功能并且任意人都可用的任意装置,预先进行设置以始终可以接受请求,而无需要求用户接受的处理。
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配置可以自由组合,只要不发生冲突。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智能电话举例说明用户端装置200,而利用数码相框举例说明设置目标装置300。这些装置类型确实不受限制,并且所有种类的信息处理设备都可以是本技术的目标,例如,移动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DA、便携式AV播放器、电子书、数码相框、电视机、PVR、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台式个人计算机、HDD装置、摄像机、数码相机、游戏机、投影仪、保健装置以及家用电器。
[其他]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下面的结构。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通信部分,配置为可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以及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
以与连接到第一网络的服务器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将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用于在服务器设备上注册,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信息处理设备,
以搜索连接到第二网络的至少一个装置,并且接收用于标识装置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
以将向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以及
从服务器设备接收由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而发送的响应信息。
(2)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显示部分;以及
操作接受部分,配置为接受用户的操作,其中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
显示部分,以显示关于通过搜索发现的至少一个装置的信息,
通信部分,以当接受用于从显示的信息中选择目标装置以用于设置请求信息的传输的操作时,发送设置请求信息,以及
显示部分,以当接收到响应信息时,改变关于所选装置的信息的显示状态。
(3)根据(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
显示部分,以显示分别指示与该装置的关联类型的多条类型信息,以及
通信部分,以当接受用于从所显示的多条类型信息中选择一条类型信息的操作时,与所选类型信息一起发送设置请求信息。
(4)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
显示部分,以显示用于显示指示通过搜索发现的至少一个装置的对象的第一区域和对每个关联类型提供的第二区域,以及
通信部分,以当接受用于将显示在第一区域内的对象拖放到第二区域的操作时,与指示对应于第二区域的关联类型的类型信息一起发送设置请求信息。
(5)根据(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
以在进行了关联设置的装置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外的第三网络的情况下,发送搜索请求消息,所述搜索请求消息要求该装置搜索连接到第三网络的另一装置,并且如果发现该另一装置,则将关于所述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回,
以接收由该装置响应于搜索请求消息而发送的关于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以及
以将向另一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另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关于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
(6)根据(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服务器设备被配置:
以从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外的第三网络的另一装置接收关于另一装置的位置信息和关于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以及
以存储位置信息和装置标识信息,以及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通信部分
以将要求搜索由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附近的装置的搜索请求消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
以接收关于在该位置附近发现的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由服务器设备响应于搜索请求消息发送,以及
以将向该位置附近的装置要求在信息处理设备与该位置附近的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
本公开含有与于2011年6月1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第JP2011-131293号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披露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在此通过引用包括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设想各种修改、组合、部分组合和变型,然而,它们均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或者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通信部分,配置为可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以及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通信部分
以与连接到所述第一网络的服务器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将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用于在所述服务器设备上注册,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所述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设备,
以搜索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至少一个装置,并且接收用于标识该装置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
以将向所述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以及
以从所述服务器设备接收由该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发送的响应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显示部分;以及
操作接受部分,配置为接受用户的操作,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
所述显示部分,以显示关于通过搜索发现的至少一个装置的信息,
所述通信部分,以当接受用于从显示的信息中选择目标装置以用于设置请求信息的传输的操作时,发送设置请求信息,以及
所述显示部分,以当接收到响应信息时,改变关于所选装置的信息的显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
所述显示部分,以显示分别指示与所述装置的关联类型的多条类型信息,以及
所述通信部分,以当接受用于从所显示的多条类型信息中选择一条类型信息的操作时,与所选类型信息一起发送设置请求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
所述显示部分,以显示用于显示指示通过搜索发现的至少一个装置的对象的第一区域和对每个关联类型提供的第二区域,以及
所述通信部分,以当接受用于将显示在第一区域内的对象拖放到第二区域的操作时,与指示对应于第二区域的关联类型的类型信息一起发送设置请求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通信部分
以在进行了关联设置的装置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外的第三网络的情况下,发送搜索请求消息,所述搜索请求消息要求该装置搜索连接到第三网络的另一装置,并且如果发现所述另一装置,则将关于所述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回,
以接收由所述装置响应于搜索请求消息发送的关于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以及
以将向所述另一装置要求在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与所述另一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关于所述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服务器设备配置为:
从连接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外的第三网络的另一装置接收关于所述另一装置的位置信息和关于所述另一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以及
存储位置信息和装置标识信息,以及
所述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通信部分
以将要求搜索由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附近的装置的搜索请求消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
以接收关于在所述位置附近发现的装置的装置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由所述服务器设备响应于搜索请求消息发送,以及
以将向所述位置附近的装置要求在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与所述位置附近的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7.一种服务器设备,包括:
通信部分,配置为可连接到第一网络;以及
控制部分,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通信部分
以与连接到所述第一网络的信息处理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从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接收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在服务器设备上注册,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所述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设备,
以从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接收第二装置标识信息和设置请求信息,所述第二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由所述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搜索连接到不同于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的装置而发现的至少一个装置,所述第二装置标识信息由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获得,所述设置请求信息向所述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
以将接收到的设置请求信息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装置,
以接收从所述至少一个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发送的响应信息,以及
以将接收到的响应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设备。
8.一种信息处理设备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与连接到第一网络的服务器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将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用于在服务器设备上注册,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所述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设备,
接收用于标识通过搜索发现的连接到不同于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的至少一个装置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
将向所述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以及
从服务器设备接收由所述至少一个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发送的响应信息。
9.一种程序,用于使得信息处理设备:
与连接到第一网络的服务器设备建立安全通信路径,并且将用户标识信息和第一装置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设备,用于在服务器设备上注册,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用户,所述第一装置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设备,
接收用于标识通过搜索发现的连接到不同于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的至少一个装置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
将向所述至少一个装置要求在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装置之间的关联设置的设置请求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装置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设备,以及
从所述服务器设备接收由所述至少一个装置响应于设置请求信息发送的响应信息。
CN201210194043.9A 2011-06-13 2012-06-13 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3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1293 2011-06-13
JP2011131293A JP2013003661A (ja) 2011-06-13 2011-06-13 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224A true CN102833224A (zh) 2012-12-19
CN102833224B CN102833224B (zh) 2017-07-07

Family

ID=46354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404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3224B (zh) 2011-06-13 2012-06-13 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17229A1 (zh)
EP (1) EP2535836A3 (zh)
JP (1) JP2013003661A (zh)
KR (1) KR20120140687A (zh)
CN (1) CN10283322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8324A (zh) * 2012-12-21 2014-06-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个人云设备和系统以及注册个人云设备的方法
CN104521260A (zh) * 2013-08-06 2015-04-1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配对装置、用于对多个设备进行配对的方法、以及用于使计算机实现该方法的程序
CN105049480A (zh) * 2015-05-29 2015-11-1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p云平台系统
CN111856955A (zh) * 2013-09-23 2020-10-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用于智能家居服务的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2041904A (zh) * 2018-05-07 2020-12-04 索尼公司 通信终端、感测设备以及服务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02016B2 (en) * 2012-08-15 2015-12-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anagement of private information
WO2014087507A1 (ja) * 2012-12-05 2014-06-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パラメータ設定システム
CN104244174B (zh) * 2013-06-13 2018-10-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和服务器
CN103490976A (zh) * 2013-08-24 2014-01-01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KR101468190B1 (ko) * 2013-10-15 2014-12-05 순천향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Usim을 활용한 스마트워크 사용자 및 디바이스 인증 기법
FR3024809B1 (fr) * 2014-08-08 2017-12-01 Myfox Dispositif domotique a liaison de communication alternative avec un serveur informatique distant
WO2016120921A1 (ja) 2015-01-26 2016-08-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認証サーバ、認証サーバの認証方法、及び、認証サーバの認証処理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6380138B2 (ja) * 2015-01-30 2018-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05100190B (zh) 2015-05-21 2019-05-1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对账户与设备的控制关系进行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5991793B1 (ja) 2016-02-29 2016-09-14 株式会社unerry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5681334B (zh) * 2016-03-02 2019-03-29 湖南岳麓山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5722089B (zh) * 2016-03-24 2019-05-03 浙江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认证方法
JP2020067824A (ja) * 2018-10-24 2020-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気機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721A (zh) * 2004-11-02 2006-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识别装置并使用该装置播放内容的方法和系统
US20070286134A1 (en) * 2006-06-07 2007-12-13 Tony Kirke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messages to one or more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1101697A (zh) * 2007-08-03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抄表系统及方法
CN101378270A (zh) * 2007-08-30 2009-03-04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短距离无线设备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00130240A1 (en) * 2008-11-24 2010-05-27 Plantronics, Inc. Portable Network Device For The Discovery Of Nearby Devices And Services
US20100274859A1 (en) * 2007-05-24 2010-10-28 Asim Bucuk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Creation, Manag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Of Links Between Entities
CN101969446A (zh) * 2010-11-02 2011-02-09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移动商务身份认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998A (en) * 1935-04-30 1935-08-20 Ephraim C S Clark Winch
EP1151627A1 (en) * 1998-10-12 2001-11-07 Janus Friis Degnbol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units
US6347095B1 (en) * 1999-11-15 2002-02-12 Pango Networks, Inc.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proximity-based networking
US6748324B2 (en) * 2002-01-07 2004-06-0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CN100382073C (zh) * 2003-03-27 2008-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060020904A1 (en) * 2004-07-09 2006-01-26 Antti Aaltonen Stripe user interface
US20060123080A1 (en) * 2004-12-03 2006-06-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collectively setting preferences among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d users
WO2006071650A2 (en) * 2004-12-23 2006-07-06 Conexan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 discovery
JP4651419B2 (ja) * 2005-03-11 2011-03-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778261B2 (en) * 2005-11-15 2010-08-17 ArcSoft (Shanghai) Technology Using PSTN to communicate IP address for point-to-point text, voice, video, or data communication
JP2007304849A (ja) 2006-05-11 2007-11-22 Sony Corp 管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8571580B2 (en) * 2006-06-01 2013-10-29 Loopt Llc. Displaying the location of individuals on an interactive map display o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483969B2 (en) * 2006-10-09 2009-01-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Managing presence based on relationship
US8302166B2 (en) * 2008-02-18 2012-10-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Associating network devices with users
US8005057B2 (en) * 2008-04-22 2011-08-23 Sunwa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mited Data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hort-range enabled wireless devices over networks and proximity marketing to such devices
US8302015B2 (en) * 2008-09-04 2012-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grated display and management of data objects based on social, temporal and spatial parameters
US8116749B2 (en) * 2008-09-08 2012-02-14 Proctor Jr James Arthur Protocol for anonym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00169817A1 (en) * 2008-12-31 2010-07-01 Roy Wa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xt enhanced wireless discovery
JP2011131293A (ja) 2009-12-22 2011-07-07 Howa Mach Ltd フィンガチャック
US8812657B2 (en) * 2010-04-1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US20120246191A1 (en) * 2011-03-24 2012-09-27 True Xiong World-Wide Video Context Shar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721A (zh) * 2004-11-02 2006-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识别装置并使用该装置播放内容的方法和系统
US20070286134A1 (en) * 2006-06-07 2007-12-13 Tony Kirke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messages to one or more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100274859A1 (en) * 2007-05-24 2010-10-28 Asim Bucuk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Creation, Manag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Of Links Between Entities
CN101101697A (zh) * 2007-08-03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抄表系统及方法
CN101378270A (zh) * 2007-08-30 2009-03-04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短距离无线设备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00130240A1 (en) * 2008-11-24 2010-05-27 Plantronics, Inc. Portable Network Device For The Discovery Of Nearby Devices And Services
CN101969446A (zh) * 2010-11-02 2011-02-09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移动商务身份认证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8324A (zh) * 2012-12-21 2014-06-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个人云设备和系统以及注册个人云设备的方法
CN103888324B (zh) * 2012-12-21 2018-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个人云设备和系统以及注册个人云设备的方法
CN104521260A (zh) * 2013-08-06 2015-04-1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配对装置、用于对多个设备进行配对的方法、以及用于使计算机实现该方法的程序
CN104521260B (zh) * 2013-08-06 2018-10-16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配对装置以及对多个设备进行配对的方法
CN111856955A (zh) * 2013-09-23 2020-10-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用于智能家居服务的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1856955B (zh) * 2013-09-23 2023-09-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用于智能家居服务的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49480A (zh) * 2015-05-29 2015-11-1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p云平台系统
CN112041904A (zh) * 2018-05-07 2020-12-04 索尼公司 通信终端、感测设备以及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03661A (ja) 2013-01-07
EP2535836A3 (en) 2013-03-27
US20120317229A1 (en) 2012-12-13
EP2535836A2 (en) 2012-12-19
CN102833224B (zh) 2017-07-07
KR20120140687A (ko) 2012-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3224A (zh) 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7683601B (zh) 用于控制器与附件之间的通信的中继服务
US895474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family cloud in cloud computing system
CN109565640B (zh) 安全的基于私有位置的服务
US10116505B2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registering device information of peripheral device, and device and system thereof
CN104520836B (zh) 用于促进应用之间的服务提供的系统和方法
KR20120057734A (ko) 서버, 서버에 접속하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467723A (zh) 用于在查看型社交网络中向用户提供推荐的系统和方法
JP2007004579A (ja) 情報家電製品に対するサービス制御及び機器制御方法または装置
CN104169935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EP3050280A1 (en) Network access
US201401955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ter-application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US2011019182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TWI558131B (zh)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CN109891852B (zh) 用于提供用户配置的信任域的设备和方法
JP5496393B1 (ja) 宅内機器及び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536251A (ja) 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用の無線デバイスのネットワーク設定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AU2015237203B2 (en) Network node security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WO201314552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75396B2 (ja)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サーバ装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仲介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35722B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979431B2 (ja) 情報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5026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エージェントシステム
JP6600561B2 (ja) 表示装置
JP2020017997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