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8935B - 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 Google Patents
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28935B CN102828935B CN201210326408.9A CN201210326408A CN102828935B CN 102828935 B CN102828935 B CN 102828935B CN 201210326408 A CN201210326408 A CN 201210326408A CN 102828935 B CN102828935 B CN 1028289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face
- manifold blocks
- spool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包括歧管块主体、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所述凹槽底部开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通孔的面积与阀芯弧形侧面同时扫过的所述上通气孔的面积相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一台气泵只能对一个工作区进行抽气,如果想要同时对多个工作区进行抽气,而每个工作区所需的真空度不同时,则需要多个气泵同时工作,才能每个工作区的真空度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可在使用一台气泵的情况下,同时对多个工作区抽气,并可调节各工作区真空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包括歧管块主体和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其中,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和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所述凹槽底部开有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逐渐打开或关闭所述凹槽底部通孔时,所述阀芯弧形侧面相应地逐渐关闭或打开所述上通气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部通道为“∏”字形,包括两侧的竖直通道和连接两竖直通道顶部的横向通道;所述凹槽贯穿该内部通道两侧竖直通道的其中之一。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部开有长凹槽,其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面,在歧管块主体顶面盖接一块盖板,使得在所述盖板下表面与横向凹槽间形成所述横向通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还包括圆柱形圆台和把手;所述圆柱形圆台连接于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前端部,所述圆台外周面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动密封接触,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圆台前端面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把手上套有一圆环状铜片,其能够遮盖形成于所述歧管块主体前端面的在所述圆台外周面与所述凹槽内周面之间的接缝,并且其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前端面气密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把手前端部固定有旋钮,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上对应于旋钮所能旋转指示到的位置设置有刻度盘,使得通过旋转旋钮调节阀芯角度的同时,能够根据刻度盘读出调节后的工作区气压大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堵,用于限制所述调节阀阀芯的旋转角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堵为在所述凹槽底面凸起的横截面为类扇形的台阶状限位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通孔的面积与阀芯弧形侧面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相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的可旋转角度为90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长圆形、或其他特殊封闭曲线形状。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可在使用一台气泵的情况下,同时对多个工作区抽气;并且,在气泵抽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对各个调节阀进行调节,巧妙地改变了歧管块中各个工作区所对应的各通孔的大小,从而调节各个工作区的真空度。进一步的,旋转调节阀阀芯在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的面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基本相等,则可满足旋钮在旋转过程中工作区的气压是无极均匀变化的;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时,更能够保证阀芯的旋转过程中,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的面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近似相等,达到更好的无极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1的歧管块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歧管块主体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歧管块主体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歧管块主体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歧管块主体沿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歧管块主体沿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调节阀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歧管块三维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歧管块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1整体工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歧管块主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歧管块主体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调节阀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2整体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吸气调节器,即用于吸气调节的一种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是一种作为吸气调节器的歧管块,其真空度的调节范围是0到负压泵所给予的负压最大值,意即其所调节的是负压。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包括歧管块主体(参考附图1)和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参考附图7);其中,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参考附图2)和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参考附图2);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参考附图2);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参考附图2),所述凹槽底部开有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参考附图2),所述凹槽与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参考附图2);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参考附图7),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逐渐打开或关闭所述凹槽底部通孔时,所述阀芯弧形侧面相应地逐渐关闭或打开所述上通气孔。
参考附图1和附图2,分别为本发明公开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1的歧管块主体示意图和歧管块主体局部示意图。
所述歧管块主体1包括三个内部通道11、三个凹槽12、六个螺丝孔13。
所述内部通道11为“∏”字形(参考附图3),包括左侧竖直通道112,右侧竖直通道113,连接两竖直通道顶部的横向通道,所述凹槽12贯穿该内部通道11的左侧竖直通道112;所述歧管块主体1顶部开有长凹槽111(参考附图4),其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面,在歧管块主体1顶面加盖一块盖板4(参考附图8和附图9),并用密封胶将盖板4下表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1顶面之间的接触面密封粘接,使得在所述盖板4下表面与横向凹槽111间形成所述横向通道;所述盖板4与歧管块主体1再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连接(参考附图8和附图9),并且在所有产生接缝的部位涂覆有密封胶,以保证歧管块的气密性要求;所述内部通道11还包括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1底面的左端114和右端115,分别用于连接气泵的抽气管9和工作区排气管10(参考附图10)。
所述凹槽12为圆柱形,其贯穿所述内部通道11的左侧竖直通道112的端部;所述凹槽12的开121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1的前端面,所述凹槽12底部开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122,所述凹槽12与内部通道11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123和下通气孔124,所述上通气孔123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凹槽12底部设置有在其底面凸起的横截面为类扇形的台阶状限位堵125(参考附图6),其用于限制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21参考附图7和附图8)的可旋转角度。
参考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旋转调节阀示意图。
所述旋转调节阀2包括阀芯21、圆柱形圆台22和把手23。
所述阀芯21的横截面为类扇形,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12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211和后端面212(参考附图1及附图8),所述阀芯弧形侧面211的角度与所述凹槽12与内部通道11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123的形状紧密配合,所述阀芯后端面212与所述凹槽底部通孔122的形状紧密配合;所述阀芯后端面212在旋转调节阀2的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通孔122的面积与阀芯弧形侧面211同时扫过的所述凹槽12与内部通道11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123的面积相等。
所述圆柱形圆台22连接于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21前端部,所述圆台22外周面与所述凹槽12内周面动密封接触,所述把手23连接在所述圆台22前端面上。
所述凹槽12底部设置的在其底面凸起的横截面为类扇形的台阶状限位堵125(参考附图6),其限制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21(参考附图7和附图8)的可旋转角度为90度,且当所述阀芯21顺时针旋转到底时,所述上通气孔123刚好完全打开;而所述横截面为类扇形的台阶状限位堵125的扇形角度加上阀芯的扇形角度再加90度等于360度。
参考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歧管块剖视图。
所述旋转调节阀把手23上套有一圆环状铜片5,其能够遮盖形成于所述歧管块主体1前端面的在所述圆台22外周面与所述凹槽12内周面之间的接缝;所述圆环状铜片5与所述歧管块主体1前端面之间的接触部位通过金属胶和密封胶进行粘接;而所述旋转调节阀圆台22与圆环状铜片5的接触面在调节阀2的旋转过程中无摩擦损耗,且需保证动密封的要求。
所述调节阀把手23前端部固定有旋钮6,两者通过内六角紧定螺钉7固定;所述歧管块主体1的前端面上对应于旋钮6所能旋转指示到的位置设置有刻度盘8(参考附图10),使得通过旋转旋钮6调节阀芯21角度的同时,能够根据刻度盘8读出调节后的工作区气压大小。
参考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1的整体工作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三根抽气管9的一端均连接到同一气泵的抽气嘴,另一端通过宝塔管接头11连接到所述歧管块主体1的内部通道左端口114;图中所示的三根排气管10的一端分别连接到三个不同工作区,另一端通过宝塔管接头11连接到所述歧管块主体1的内部通道右端口115。所述宝塔管接头11与歧管块主体1之间拧紧后用密封胶涂覆,以保证气密性。
打开气泵,设定气泵抽气压力,将所有旋转调节阀阀芯21顺时针旋转到底,对三个不同工作区同时进行初步抽气,观察到各工作区的真空度稳定后,开始逆时针旋转旋钮6以调节旋转调节阀2,将真空度调节到需要的大小;由于逆时针旋转旋钮6后,使得旋转调节阀阀芯21逆时针旋转,打开了与外界连通的凹槽底部通孔122,并减小了上通气孔123的大小,使得相应工作区受到的抽气压力减小,则可减小该工作区的真空度,最后完成对工作区真空度的调节。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可在使用一台气泵的情况下,同时对多个工作区抽气;并且,在气泵抽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对各个调节阀进行调节,巧妙地改变了歧管块中各个工作区所对应的各通孔的大小,从而调节各个工作区的真空度。进一步的,旋转调节阀阀芯在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122的面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123的面积基本相等,则可满足旋钮6在旋转过程中工作区的气压是无极均匀变化的;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123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时,更能够保证阀芯21的旋转过程中,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122的面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123的面积近似相等,达到更好的无极调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吸气调节器歧管块虽然仅仅包括了三个内部通道11、三个凹槽12、三个旋转调节阀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想到,要实现所述吸气调节器歧管块的功能,不一定必须是由三组内部通道、凹槽和调节阀组成,也可以是两组、四组或更多;当然只有一组时,它也能帮助抽气压力只有固定值的气泵对工作区气压进行调节,也不应当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内部通道11为“∏”字形,并不代表本发明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只能具有“∏”字形内部通道,在条件允许或必要的情况下,其形状还可以是“U”字形、“N”字形、“M”字形、“H”字形等任意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当然,如果内部通道的形状发生变化,所述凹槽贯穿该内部通道的位置也有可能相应发生变化,而不仅仅是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左侧竖直通道这一种方式。并且,由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内部通道为“门”字形,因此才会在所述歧管块主体底面上形成两个端口,可以联想,当采用“N”字形时,则可在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形成一个端口,当然,以此类推,端口的位置则会不断变化;而当将“门”字形内部通道水平旋转90度时,所述端口则不是在歧管块主体底面形成左右两个端口,而是前后两个端口了,此时,所述凹槽也是贯穿了内部通道的前侧竖直通道了。诸如此类,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不通过创造性劳动便能想到的等同替换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而上述实施例1中采用了在歧管块主体顶部开长凹槽并在其上加盖板的形式形成了所述的横向通道,作用之一是为了加工的方便,当然也不能排除直接在歧管块主体内部直接加工形成横向通道甚至是内部通道的实现方式。并且,所述的加盖方式中所采用的盖板,也不一定是一整块覆盖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面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块盖板分别进行覆盖的方式等其他可实现的方式;同时,盖板的固定方式可直接采用强力密封胶进行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面,而无需采用螺钉加固方式,而螺钉的个数也不局限于六个,且不仅仅只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不通过创造性劳动便能想到的等同替换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凹槽为圆柱形,作用之一是为了配合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形成动密封结构,并且加工的方便,但并非限定了其形状,当阀芯形状变化时,所述凹槽的形状则可能会发生相应改变,或者,由于其他加工方式更加简便,而将其加工为其他形状,也并非不可能,当然,这些变化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时,更能够保证阀芯的旋转过程中,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的面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近似相等,达到更好的无极调节。但并不是不采用椭圆形上通气孔就不能实现本发明,因此,其他俯视形状为特殊形状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上通气孔也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且,所述凹槽底部开的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作用之一是为了实现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逐渐打开或关闭所述凹槽底部通孔时,所述阀芯弧形侧面相应地逐渐关闭或打开所述上通气孔的功能,因此其位于凹槽底部的哪个位置,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的。特别的,上述实施例1中的所述上通气孔完全打开时,所述凹槽底部通孔刚好完全关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负压调节最大化。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凹槽底部设置的在其底面凸起的横截面为类扇形的台阶状限位堵,其功能之一是用于限制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的可旋转角度,因此,其形状是否为台阶状,或是否在凹槽底面直接凸起,或横截面是否为类扇形,都不是必要选择,可以联想,直接在所述凹槽底面上形成两根具有一定夹角的突起,或者,在所述凹槽内周面的相应位置加工一片类扇形的突起,均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不通过创造性劳动便能想到的等同替换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了阀芯、圆台和把手,所述阀芯的横截面为类扇形,只是为了保证其弧形侧面与凹槽动密封接触,而另外两个侧面的作用之一是用于和限位堵配合以限制阀芯可旋转角度,因此,若能起到限定阀芯可旋转角度的作用,其他两个侧面的形状也可能会根据限位堵的变化而变化。而圆台作用之一是为了将凹槽内部和外界间进行更好的密封,因此,它的形状是有可能根据凹槽形状变化而变化的。而把手的形状实施例中未作限定,从附图中可以看出其为短棍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想到,把手的形状其实可以任意变化的,如“之”字形、“T”字形等;而把手前端部侧面有一平面缺口,该缺口的作用之一是为了固定旋钮,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想到,用于固定旋钮的方式还有很多,这些等同替代方式也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通孔的面积与阀芯弧形侧面同时扫过的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的面积相等(误差范围在±5mm2内);则可满足旋钮在旋转过程中(即阀芯在旋转过程中)工作区的气压是无极均匀变化的。但这只是较佳的实施例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调节阀阀芯的可旋转角度为90度;当所述阀芯顺时针旋转到底时,所述上通气孔刚好完全打开;而限位堵的扇形角度加上阀芯的扇形角度再加90度等于360度。实际上,阀芯、限位堵、以及上通气孔的设计是紧密联系的,根据上通气孔大小对应所占凹槽圆周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因此,当上通气孔形状改变时,限位堵和阀芯也可能会因此改变,而限位堵的扇形角度和阀芯的扇形角度也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旋转调节阀把手上套有的圆环状铜片,其作用之一是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当然其形状不一定为圆环状,其材料不一定为铜,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不通过创造性劳动便能想到的等同替换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而旋钮的设计,作用之一是为了旋转调节阀旋转更加方便,因此并非必要的技术特征,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同理,刻度盘的设计,作用之一是为了读出调节后的工作区气压大小,而工作区气压大小也可以采用设置真空计的方式进行测量,因此,刻度盘也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且,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不通过创造性劳动便能想到的等同替换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考附图11和1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2歧管块主体示意图和歧管块主体局部示意图。
可以看到,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歧管块主体1顶部所开的长凹槽111的深度增加,使得歧管块主体1中所述凹槽12与内部通道11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123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改变,其俯视形状为长圆孔,且所述上通气孔123所占凹槽内圆周面的角度接近180度,而阀芯21的扇形角度则增大(参考附图13),且实施例1中的限位堵125则难于加工。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在歧管块主体1的外部所述刻度盘8上设置限位销126的方式,用于限制所述阀芯21的旋转角度。
具体的参考附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实施例2整体工作示意图。
可以看出,图中的旋钮6相比实施例1中旋钮6多了一个突出的指针61,而在刻度盘的刻度的两个端点位置分别固定了一个限位销126,当旋转旋钮6时,指针61旋转到限位销126的位置,即被限位销126挡住,不能再继续旋转,如此,便实现了阀芯21可旋转角度的限定。当然限位销126所固定的位置可根据阀芯21所需旋转的角度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于刻度盘的刻度端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2可以看出,除了具有实施例1中所具有的优点外,其采用了在歧管块主体外部设置限位销的方式替代了内部的限位堵,结构更加简单,安装和加工更加方便。在考虑到歧管块主体内部限位堵加工困难时,可以随时改为在外部设置限位销,省时省力。并且,实施例2中所采用的阀芯的加工比较简单,且上通气孔的形状和大小的决定和设计因素也较少。
特别的,上述实施例2中的所述上通气孔完全打开时,所述凹槽底部通孔刚好完全关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负压调节最大化。
总而言之,本发明提供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可在使用一台气泵的情况下,同时对多个工作区抽气;并且,在气泵抽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对各个调节阀进行调节,巧妙地改变了歧管块中各个工作区所对应的各通孔的大小,从而调节各个工作区的真空度。进一步的,旋转调节阀阀芯在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的面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基本相等,则可满足旋钮在旋转过程中工作区的气压是无极均匀变化的;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时,更能够保证阀芯的旋转过程中,所述凹槽底部与外界相通的通孔的面积与阀芯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近似相等,达到更好的无极调节;可选的,若采用在歧管块主体外部设置限位销的方式替代了内部的限位堵,结构更加简单,安装和加工更加方便。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 一种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歧管块主体和至少一个旋转调节阀;其中,所述歧管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气体的内部通道和至少一个贯穿该内部通道的凹槽;所述内部通道的两个端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表面;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所述凹槽底部开有一贯穿所述凹槽底面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后端面的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内部通道的上下交接处分别形成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所述旋转调节阀包括容纳于所述凹槽内的阀芯,其包括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和底面动密封接触的弧形侧面和后端面;所述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调节阀的旋转过程中逐渐打开或关闭所述凹槽底部通孔时,所述阀芯弧形侧面相应地逐渐关闭或打开所述上通气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为“∏”字形,包括两侧的竖直通道和连接两竖直通道顶部的横向通道;所述凹槽贯穿该内部通道两侧竖直通道的其中之一。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部开有长凹槽,其开口位于所述歧管块主体顶面,在歧管块主体顶面盖接一块盖板,使得在所述盖板下表面与长凹槽间形成所述横向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阀还包括圆柱形圆台和把手;所述圆柱形圆台连接于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前端部,所述圆台外周面与所述凹槽内周面动密封接触,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圆台前端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阀把手上套有一圆环状铜片,其能够遮盖形成于所述歧管块主体前端面的在所述圆台外周面与所述凹槽内周面之间的接缝,并且其与所述歧管块主体前端面气密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阀把手前端部固定有旋钮,所述歧管块主体的前端面上对应于旋钮所能旋转指示到的位置设置有刻度盘,使得通过旋转旋钮调节阀芯角度的同时,能够根据刻度盘读出调节后的工作区气压大小。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堵,用于限制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的旋转角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堵为在所述凹槽底面凸起的横截面为类扇形的台阶状限位堵。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后端面在旋转过程中扫过所述凹槽底部通孔的面积与阀芯弧形侧面扫过上通气孔的面积相等。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阀阀芯的可旋转角度为90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气调节器歧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内部通道的上交接处形成的上通气孔的俯视形状为椭圆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6408.9A CN102828935B (zh) | 2012-09-05 | 2012-09-05 | 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6408.9A CN102828935B (zh) | 2012-09-05 | 2012-09-05 | 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28935A CN102828935A (zh) | 2012-12-19 |
CN102828935B true CN102828935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733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2640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8935B (zh) | 2012-09-05 | 2012-09-05 | 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28935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46114A (ja) * | 1997-03-04 | 1998-09-14 | Hino Motors Ltd | 慣性過給設備 |
US6216666B1 (en) * | 1998-05-07 | 2001-04-17 | Avl List Gmbh | Intake passage arrangement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1031715A (zh) * | 2004-06-01 | 2007-09-05 | 史蒂芬·威塞尔斯 | 流体分配歧管 |
CN101356359A (zh) * | 2005-11-10 | 2009-01-28 | 罗格·肯尼迪 | 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
CN101397959A (zh) * | 2008-09-22 | 2009-04-01 | 罗辉 | 内燃机进排气歧管气流均压控制器 |
CN101571073A (zh) * | 2008-04-30 | 2009-11-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进气管和包括该进气管的可变进气系统 |
CN201972819U (zh) * | 2010-12-31 | 2011-09-14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装置 |
JP2012077805A (ja) * | 2010-09-30 | 2012-04-19 | Daikyonishikawa Corp | バルブ取付構造 |
CN202325824U (zh) * | 2011-11-21 | 2012-07-11 | 东风汽车公司 | 汽车发动机可变涡流进气歧管调节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48926B2 (en) * | 2002-06-28 | 2004-06-15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Inc. | Modular fuel injection pack |
-
2012
- 2012-09-05 CN CN201210326408.9A patent/CN10282893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46114A (ja) * | 1997-03-04 | 1998-09-14 | Hino Motors Ltd | 慣性過給設備 |
US6216666B1 (en) * | 1998-05-07 | 2001-04-17 | Avl List Gmbh | Intake passage arrangement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CN101031715A (zh) * | 2004-06-01 | 2007-09-05 | 史蒂芬·威塞尔斯 | 流体分配歧管 |
CN101356359A (zh) * | 2005-11-10 | 2009-01-28 | 罗格·肯尼迪 | 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
CN101571073A (zh) * | 2008-04-30 | 2009-11-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进气管和包括该进气管的可变进气系统 |
CN101397959A (zh) * | 2008-09-22 | 2009-04-01 | 罗辉 | 内燃机进排气歧管气流均压控制器 |
JP2012077805A (ja) * | 2010-09-30 | 2012-04-19 | Daikyonishikawa Corp | バルブ取付構造 |
CN201972819U (zh) * | 2010-12-31 | 2011-09-14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装置 |
CN202325824U (zh) * | 2011-11-21 | 2012-07-11 | 东风汽车公司 | 汽车发动机可变涡流进气歧管调节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28935A (zh) | 2012-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75322A1 (en) | Atomis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apparatus | |
CN204779077U (zh) | 一种化学实验用可调曝气盘 | |
CA2594126A1 (en) | Drill dust collector | |
CN106352116B (zh) | 一种新型双层四通换向阀 | |
CN102828935B (zh) | 吸气调节器歧管块 | |
CN207905663U (zh) | 一种蒸箱的门封结构 | |
CN109186062A (zh) | 一种送风机构和空调器 | |
KR20150051377A (ko) | 라인밸브 | |
CN207514273U (zh) | 一种旋塞阀 | |
CN209141777U (zh) | 一种石英石加工中心的分气装置 | |
CN207214591U (zh) | 控风装置及冰箱 | |
CN208619730U (zh) | 一种万向节流阀 | |
CN202336154U (zh) | 一种医用气体接口装置 | |
CN205274139U (zh) | 一种吸管杯杯头 | |
CN219176988U (zh) | 测控仪表排气球阀 | |
CN103316787B (zh) | 一种具有吸气功能的手持花洒 | |
CN203848445U (zh) | 一种风道装置 | |
CN105445973B (zh) |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采用该抽真空装置的操作方法 | |
CN220850853U (zh) | 一种三通道旋塞阀 | |
CN201615565U (zh) | 集中供湿系统的出气控制装置 | |
CN211117659U (zh) | 一种新型通风蝶阀 | |
CN205937983U (zh) | 一种板式塞门 | |
CN214072807U (zh) | 一种双口杯盖 | |
CN213176837U (zh) | 一种防水密封性蝶阀 | |
CN203115183U (zh) | 燃料转换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