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1988A - 遮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遮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1988A
CN102821988A CN2011800165757A CN201180016575A CN102821988A CN 102821988 A CN102821988 A CN 102821988A CN 2011800165757 A CN2011800165757 A CN 2011800165757A CN 201180016575 A CN201180016575 A CN 201180016575A CN 102821988 A CN102821988 A CN 102821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window shade
pulling out
pair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5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畑浩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1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19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9/42Parts or details of roller blinds, e.g. suspension devices, blind bo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19Roller blinds powered, e.g. by electric, hydraulic or pneumatic actuators
    • B60J1/2027Roller blinds powered, e.g. by electric, hydraulic or pneumatic actuators with a buckle-proof guided flexible actuating element acting on the draw bar for pushing or push-pulling, e.g. a Bowden c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B60J1/2036Roller blind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elements
    • B60J1/2044Draw bars, including elements attached to it, e.g. sliding shoes, gripping elements or pull co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58Guid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0Spring drums operated only by closur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遮帘装置,具备遮帘、一对导轨、收纳装置、拉出部件以及一对滑块,该一对导轨配设成从基端部向着顶端部而间隔逐渐变大,该收纳装置配设于基端部侧,遮帘以能够拉出收纳的方式安装于该收纳装置,该拉出部件具有在宽度方向多个位置支撑遮帘的拉出侧端部的多个遮帘支撑部,并沿宽度方向能够以多个遮帘支撑部的各间隔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该一对滑块连结于拉出部件,并能够沿着一对导轨移动。拉出部件伴随着一对滑块被一对导轨引导并移动而缩放变形。

Description

遮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遮帘将窗遮蔽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适用于具有相对的短边和长边的窗的遮帘装置,存在着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遮帘装置。专利文献1的窗帘具备一方的端部固定于卷绕轴的遮片、具有引导槽的一对引导装置以及结合于遮片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拉出棒。拉出棒由收容于筒状的环的中央部件和2个具有引导部件的端部部件构成,并能够根据一对引导装置的间隔而变更长度,该筒状的环形成于遮片的另一方的端部,该引导部件被引导至引导装置的引导槽。在此,卷绕轴配设于一对引导装置的间隔较大的窗的长边侧。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138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收纳装置(卷绕轴)配设于导轨(引导装置)的间隔小的窗的短边侧的情况下,在遮帘的拉出状态,不能遮蔽窗的宽度方向全体。即,由于遮帘的拉出侧端部和安装有拉出侧端部的中央部件自身的宽度尺寸不变化,因而在遮帘的拉出状态下,在窗的长边侧,遮帘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部分不被遮蔽。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关于具有相对的长边和短边的窗,在将收纳装置配置于短边侧而将遮帘从短边侧拉出至长边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尽可能地遮蔽窗全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1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为将窗遮蔽的遮帘装置,具备遮帘、一对导轨、收纳装置、拉出部件以及一对滑块,该遮帘能够遮蔽上述窗,该一对导轨配设成从基端部向着顶端部而间隔逐渐变大,该收纳装置配设于上述一对导轨的基端部侧,上述遮帘以能够拉出收纳的方式安装于该收纳装置,该拉出部件具有在宽度方向多个位置支撑上述遮帘的拉出侧端部的多个遮帘支撑部,并能够沿上述遮帘的宽度方向以上述多个遮帘支撑部的各间隔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该一对滑块连结于上述拉出部件的两端部,并能够分别沿着上述一对导轨移动,其中,上述拉出部件,伴随着上述一对滑块被上述一对导轨引导并移动,根据上述一对导轨的间隔而以上述多个遮帘支撑部的各间隔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
第2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为第1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其中,上述拉出部件的上述多个遮帘支撑部沿上述遮帘的宽度方向设于等间隔的位置,并且,上述拉出部件以上述多个遮帘支撑部的各间隔等倍地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
第3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为第1或第2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其中,上述拉出部件为伸缩状的连杆机构。
第4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为第3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其中,形成为棒状的多个连杆部件以形成沿上述遮帘的宽度方向将对角对接而排列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的方式连结而构成上述拉出部件,上述多个遮帘支撑部,在上述连杆部件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中的位于上述遮帘的拉出侧的多个拉出侧连结部的位置支撑上述遮帘。
第5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为第3或第4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其中,还具备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在上述遮帘的拉出状态下,以使上述拉出部件沿拉出收纳方向扩大变形的方式使驱使力起作用。
第6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为第1~第5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其中,上述多个遮帘支撑部在上述拉出部件和上述一对滑块的连结部的位置也支撑上述遮帘的上述拉出侧端部。
第7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为第1~第6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其中,上述多个遮帘支撑部位于沿着上述遮帘的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
第8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为第1~第7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其中,还具备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上述一对滑块分别在上述一对导轨的基端部和顶端部之间移动。
发明效果
依照第1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拉出部件通过沿遮帘的拉出收纳方向移动,从而根据一对导轨的间隔而沿遮帘的宽度方向以多个遮帘支撑部的间隔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因此,能够根据一对导轨的间隔而使位于各遮帘支撑部之间的遮帘的拉出侧端部缩放,使拉出侧端部作为全体而沿宽度方向均等地缩放。由此,关于具有相对的长边和短边的窗,在将收纳装置配置于短边侧并将遮帘从短边侧拉出至长边侧的情况下,也能够遮蔽窗全体。
依照第2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由于多个遮帘支撑部沿遮帘的宽度方向设于等间隔的位置,并且,多个遮帘支撑部的各间隔等倍地缩放,因而能够使遮帘的拉出侧端部沿宽度方向更均等地缩放。
依照第3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由于拉出部件为伸缩状的连杆部件,因而通过缩放变形,使得各部的间隔沿遮帘的宽度方向更稳定地等倍地缩放。由此,能够沿宽度方向均等地缩放安装于该拉出部件的遮帘。
依照第4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拉出部件构成为多个遮帘支撑部在多个拉出侧连结部的位置支撑遮帘。因此,能够在一对滑块位于一对导轨的顶端部的状态下,将遮帘拉出至拉出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成为对象的窗的全体遮蔽。
依照第5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由于拉出部件以沿收纳方向扩大变形的方式被弹性部件驱使,因而在从拉出状态收纳遮帘时能够减小必要的力和该力引起的施加至遮帘装置的载荷而顺利地开始收纳。
依照第6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遮帘支撑部在拉出部件和一对滑块的连结部的位置也支撑遮帘的拉出侧端部。因此,在遮帘的宽度方向上,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遮帘的拉出侧端部起作用,能够遍及一对导轨间全体而均等地缩放遮帘的拉出侧端部全体。
依照第7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多个遮帘支撑部位于沿着遮帘的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由此,在遮帘的宽度方向上,更均等地缩放多个遮帘支撑部的间隔,因而能够使遮帘的拉出侧端部更均等地缩放变形。
依照第8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具备驱动装置,因而能够自动且容易地进行遮帘的拉出收纳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遮帘的收纳状态的遮帘装置的图。
图2是显示遮帘的拉出状态的遮帘装置的图。
图3是显示拉出部件的平面图。
图4是图2的A向视图。
图5是显示遮帘的拉出或收纳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帘装置。
(遮帘装置的构成)
参照图1~4,同时说明遮帘装置10的构成。本遮帘装置10为用于由遮帘20将窗100遮蔽的装置。
遮帘装置10构成为经由拉出部件40和一对滑块60a、60b而利用一对导轨50a、50b引导遮帘20,并相对于收纳装置30拉出收纳遮帘20而遮蔽窗100。更具体而言,遮帘装置10将一对导轨50a、50b配设成顶端部54的间隔比基端部52的间隔更大,并从基端部52向着顶端部54拉出遮帘20。即,本遮帘装置10适用于具有相对的短边102和长边104的窗100。而且,例如,在空间的适宜程度上,该遮帘装置10更适于具有必须将遮帘20的收纳装置30配设于窗100的短边102侧的制约的情况等。
在此,以适用遮帘装置10的窗100是形成为等腰梯形的汽车的后窗的示例进行说明。不过,本遮帘装置10不限于汽车的后窗,也能够适用于汽车的侧(侧门)窗和汽车以外的窗。另外,也能够适用于等腰梯形以外的形状的窗。此外,以窗100的短边102和长边104延伸的方向(图1、图2的左右方向)作为宽度方向而进行说明。
本遮帘装置10具备遮帘20、收纳装置30、拉出部件40、一对导轨50a、50b、一对滑块60a、60b、驱动机构70以及弹性部件80。
遮帘20为能够将成为对象的窗100遮蔽的片状部件。在此,遮帘20形成为能够沿至少一方向(在此,为宽度方向)缩放。将网状等的布材、树脂片等裁剪、缝制等,成为能够在扩大状态下遮蔽窗100的形状和大小,形成该遮帘20。能够沿遮帘20的宽度方向缩放的方式,例如能够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具有由于自身能够伸缩的材料、褶皱等的附带而能够缩放的形状、松弛,从而能够缩放。在图1、图2以及图5中,显示了遮帘20由能够伸缩的材料形成的示例。此外,该遮帘20优选为具有能够以比较小的牵拉力扩大且在沿宽度方向牵拉一端部时其周边也一起扩大的伸缩性的材料。即,优选在将一端部配置于窗100的长边104侧并将另一端部配置于短边102侧,使一端部对齐于长边104的长度而扩大变形的状态下,成为以大致沿着窗100的侧边106的方式从另一端部至一端部而逐渐地宽阔的形状(大致梯形状)(参照图2)。
上述遮帘20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收纳装置30而拉出收纳。收纳装置30具有卷绕轴32和以能够绕轴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卷绕轴32的支撑部34。而且,卷绕轴32相对于支撑部34被图示省略的螺旋弹簧等旋转驱使。遮帘20,在一端部相对于卷绕轴32而被固定且未被施加拉出力的状态下,维持于由螺旋弹簧的旋转驱使力卷绕在卷绕轴32的收纳状态(参照图1)。而且,如果牵拉与收纳于收纳装置30的遮帘20的上述一端部相对的拉出侧端部22,则遮帘20被从收纳装置30拉出(参照图2)。
该收纳装置30配设在窗100的短边102侧(后述的一对导轨50a、50b的基端部52侧)(参照图1、图2)。更具体而言,配设于包围窗100的内饰材之中的短边102侧(在此,为汽车的顶板侧)的内饰材的内侧,成为从其外侧隐藏的状态。收纳装置30的支撑部34可以形成为能够通过螺旋紧固等而安装于配设收纳装置30的地方。而且,遮帘20成为能够通过形成于短边102侧的内饰材的开口而从收纳装置30拉出。
一对导轨50a、50b形成为长棒状,沿着其长度方向具有引导槽部56。该一对导轨50a、50b形成为沿着成为对象的窗100的侧边106的直线状或曲线状(在此,为直线状)。引导槽部56形成为能够沿着一对导轨50a、50b的长度方向而在其基端部52和顶端部54之间引导后述的一对滑块60a、60b。更具体而言,引导槽部56具有能够收容一对滑块60a、60b的一端部62的内部空间,并且,以将另一端部64延伸至外侧的方式开口(参照图4)。在此,引导槽部56具有比一对滑块60a、60b的一端部62更大(在此,为稍大)的剖面形状,并且以一端部62不能离去的方式狭窄地开口。
上述一对导轨50a、50b配设成从基端部52向着顶端部54而间隔逐渐变大(参照图1、图2)。在适用于成为对象的窗100的状态下,换言之,配置成分别沿着窗100的各侧边106,从短边102侧向着长边104侧而间隔逐渐变大。在此,一对导轨50a、50b,对应于窗100的形状,配设成相对于与短边102和长边104垂直的方向(遮帘20的拉出收纳方向P)而以大致相同的倾斜角向宽度方向外侧倾斜。不过,一对导轨50a、50b也可以相对于遮帘20的拉出收纳方向P而分别以不同的倾斜角配设。
另外,一对导轨50a、50b以与窗100的宽度方向和拉出收纳方向P所成的平面大致平行的姿势配置。而且,在此,一对导轨50a、50b配设于窗100的侧边106部分的内饰材的内侧,成为以不重叠在窗100的方式隐藏的状态。
一对滑块60a、60b,在分别将一端部62收容于一对导轨50a、50b的引导槽部56内并使另一端部64从开口部延伸的状态下,能够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参照图4)。在该一对滑块60a、60b的另一端部64,形成有孔部64h,该孔部64h用于与拉出部件40连结且沿相对于宽度方向和拉出收纳方向P所形成的平面而大致垂直的方向贯通。
拉出部件40为安装于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且两端部连结至上述一对滑块60a、60b的部件(参照图1~图4)。而且,拉出部件40构成为伴随着一对滑块60a、60b沿着一对导轨50a、50b移动而沿遮帘20的拉出收纳方向P移动,并拉出收纳遮帘20。
如果一对滑块60a、60b沿着一对导轨50a、50b移动,则一对滑块60a、60b间的间隔根据一对导轨50a、50b间的间隔而缩放。因此,拉出部件40构成为能够沿宽度方向缩放变形。更具体而言,拉出部件40构成为具有在宽度方向多个位置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的多个遮帘支撑部47,并能够以多个遮帘支撑部47的各间隔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在此,拉出部件40的多个遮帘支撑部47沿遮帘20的宽度方向设于等间隔的位置,并且,拉出部件40以多个遮帘支撑部47的各间隔等倍地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
该拉出部件40是构成为能够沿宽度方向缩放变形的伸缩(pantograph)状的连杆机构。根据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拉出部件40构成为,形成为平板棒状的多个连杆部件48以形成沿遮帘20的宽度方向将对角对接而排列的多个平行四边形(在此,为菱形)的方式连结。多个连杆部件48构成连结在一列上的多个中间部件49a,并且,构成分别连结至多个中间部件49a的两端的端部部件49b(参照图3)。此外,将多个连杆部件48中的构成端部部件49b的一对连杆部件48作为一方的连杆部件48s和另一方的连杆部件48r。
中间部件49a为在使长度尺寸相同的一对连杆部件48交叉而沿厚度方向重叠的状态下,在中间部以能够绕轴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X字形的部件。构成多个中间部件49a的多个连杆部件48全部以相同的长度尺寸形成。端部部件49b将一方的连杆部件48s的一半的长度尺寸的另一方的连杆部件48r的端部连结在长度尺寸与构成中间部件49a的连杆部件48相同的一方的连杆部件48s的中间部而构成。
在此,4个中间部件49a沿宽度方向并列状地排列而连结,并且,在其宽度方向两端连结有端部部件49b。中间部件49a彼此沿厚度方向重叠各连杆部件48的端部彼此并以能够绕轴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另外,中间部件49a和端部部件49b以一方的连杆部件48s和另一方的连杆部件48r的各端部与对应的各连杆部件48的端部能够绕轴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
连杆部件48、48s、48r的各部,例如优选如下地连结。即,能够将设有在各连结位置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部48h的连杆部件48、48s、48r以孔部48h大致一致地方式重叠,在将大致圆柱状的连结轴部件45贯通地插入的状态下连结(参照图4),该连结轴部件45具有能够贯通地插入于孔部48h的小径部分。由此,拉出部件40能够在与连结轴部件45的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沿宽度方向和拉出收纳方向P缩放变形。
而且,作为全体而观看时,拉出部件40成为相同形状且相同大小的多个平行四边形沿宽度方向排列在中间部件49a和端部部件49b的各个之间的形状。而且,各平行四边形部分的各边的长度一定,各对角的大小变化而分别变形成相同形状,主要沿宽度方向缩放变形,并且,也沿拉出收纳方向P缩放变形。
端部部件49b中的一方的连杆部件48s分别在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相对于一对滑块60a、60b以能够绕轴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参照图3)。关于一方的连杆部件48s和一对滑块60a、60b,能够与连杆部件48彼此的连结方式同样地,以使孔部48h和孔部64h大致一致的方式重叠并由连结轴部件45连结。在此,一方的连杆部件48s相对于一对滑块60a、60b而以向着宽度方向外侧指向拉出收纳方向P拉出侧的方式连结。
多个连杆部件48彼此的连结部之中,将位于遮帘20的拉出侧的连结部称为拉出侧连结部42,将位于收纳侧的连结部称为收纳侧连结部44,将位于中间侧的连结部称为中间连结部46(参照图1、图2)。另外,将拉出部件40的两端部(各端部部件49b的一方的连杆部件48s)和一对滑块60a、60b的连结部分别称为拉出侧连结部42a、42b。
拉出部件40构成为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位于同一直线上。此外,即使拉出部件40缩放变形,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也位于同一直线上。另外,同样地,多个收纳侧连结部44和多个中间连结部46也分别位于同一直线上。此外,各连结部42、44、46在各直线上等间隔地配置。
在此,拉出部件40,在一对滑块60a、60b在拉出收纳方向P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状态下,以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多个收纳侧连结部44以及多个中间连结部46分别位于沿着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的姿势被支撑(参照图1、图2以及图5)。另外,拉出部件40的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多个收纳侧连结部44沿拉出收纳方向P相对。
即,拉出部件40的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彼此、多个收纳侧连结部44彼此以及多个中间连结部46彼此接近离开而沿宽度方向缩放变形,并且,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多个收纳侧连结部44接近离开而沿拉出收纳方向P缩放变形。
拉出部件40构成为多个遮帘支撑部47在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位置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即,多个遮帘支撑部47沿着遮帘20的宽度方向而在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所位于的直线上的等间隔的位置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在此,设于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位置的遮帘支撑部47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的两端部。而且,设于拉出侧连结部42a、42b之间的拉出侧连结部42的位置的遮帘支撑部47在等间隔的位置支撑拉出侧端部22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由此,如果拉出部件40沿宽度方向缩放变形,则介于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各个之间的拉出侧端部22的伸缩状态分别变得均一,并且,拉出侧端部22沿宽度方向全体均一地缩放。
另外,多个遮帘支撑部47在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拉出侧连结部42以及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连结轴部件45的轴方向一侧(图4的下侧)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即,遮帘支撑部47形成为能够将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固定于该连结轴部件45的一端部。例如,遮帘支撑部47能够采用将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螺旋紧固于连结轴部件45的构成和将能够相对于拉出侧端部22铆接、夹入的部件固定于连结轴部件45的构成等。不过,遮帘支撑部47也可以一体形成于连结轴部件45。
优选多个遮帘支撑部47将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以比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更位于拉出侧的方式支撑。即,优选通过能够将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更配置于拉出侧,从而能够可靠地遮蔽窗100全体。另外,为了抑制遮帘20的变形、磨损等,多个遮帘支撑部47优选以收纳侧连结部44和中间连结部46的连结轴部件45相对于遮帘20不接触的方式固定于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即,遮帘支撑部47优选构成为在相对于连结轴部件45而沿其轴方向离开的位置支撑遮帘20(参照图4)。
不过,多个遮帘支撑部47不限于在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位置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例如,多个遮帘支撑部47也可以在多个收纳侧连结部44、多个中间连结部46以及连杆部件48的各部支撑拉出侧端部22。
而且,拉出部件40,在一对滑块60a、60b位于一对导轨50a、50b的基端部52的状态下,成为相对于收纳装置30收纳遮帘20的收纳状态(参照图1)。在该遮帘20的收纳状态下,拉出部件40沿宽度方向成为缩小状态且沿拉出收纳方向P成为扩大状态。另外,拉出部件40,在一对滑块60a、60b位于一对导轨50a、50b的顶端部54的状态下,成为从收纳装置30将遮帘20拉出的拉出状态(参照图2)。在该拉出状态下,拉出部件40沿宽度方向成为扩大状态且沿拉出收纳方向P成为缩小状态。
不过,拉出部件40不限于伸缩状的连杆机构,能够以将在多个位置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的多个遮帘支撑部47的各间隔(优选均等地)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即可。例如,作为拉出部件40,能够采用将各部缩放同时能够缩放变形的螺旋弹簧、橡胶等的部件。
驱动机构70构成为能够在一对导轨50a、50b的基端部52和顶端部54之间移动驱动一对滑块60a、60b(参照图1、图2)。即,通过利用驱动机构70使一对滑块60a、60b移动,从而能够使遮帘20沿拉出收纳方向P移动。另外,驱动机构70以使一对滑块60a、60b在拉出收纳方向P上位于相同位置的方式使一对滑块60a、60b移动。在此,使一对滑块60a、60b以大致相同的速度移动。不过,在一对导轨50a、50b相对于拉出收纳方向P而分别以不同的倾斜角配设的情况(长度分别不同的情况)下,优选分别根据各导轨50a、50b的角度(长度)而变更一对滑块60a、60b的移动速度。
例如,驱动机构70能够采用这样的构成:将一对滑块60a、60b分别安装在线材的一部分,利用马达将该线材卷绕、进给驱动等而使一对滑块60a、60b沿着一对导轨50a、50b移动。
该驱动机构70优选连接至图示省略的开关等的操作部,并能够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而进行遮帘20的拉出收纳操作。在适用于汽车的窗100的情况下,优选将遮帘20操作用的开关设于车内。
不过,驱动机构70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驱动机构70能够采用这样的构成:由马达驱动的齿轮使具有柔性且在沿长度方向被按压的情况下不容易弯曲的、形成有沿长度方向连续的多个齿的部件进退,使一对滑块60a、60b移动。另外,也可以省略将遮帘20拉出收纳驱动的构成,而是成为将拉出用的把手等设于拉出部件40并通过手动拉出收纳操作遮帘20的构成。
另外,遮帘装置10具备弹性部件80,该弹性部件80在遮帘20的拉出状态下,以使拉出部件40沿拉出收纳方向P扩大变形的方式使驱使力作用。例如,弹性部件80能够采用沿离开方向驱使相对的一对拉出侧连结部42和收纳侧连结部44的方式和沿接近方向驱使相邻的拉出侧连结部42彼此、收纳侧连结部44彼此或中间连结部46彼此的方式。作为这样的弹性部件80,能够采用螺旋弹簧、橡胶材(沿接近方向驱使的情况)等。另外,通过以使由各连结部42、44、46连结的连杆部件48所成的角扩大或缩小的方式将V字形的板簧、受扭螺旋弹簧等以缩小状态或扩大状态配设于该角的内侧或外侧,从而也能够实现。此外,在图1、图3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将作为螺旋弹簧的弹性部件80在自然长度的状态下配设于相对的拉出侧连结部42和收纳侧连结部44之间的示例。即,在此,弹性部件80在遮帘20的收纳状态下成为自然长度的状态,在拉出状态下成为被压缩的状态。此外,在图2、图5中,省略弹性部件80。
(遮帘装置的动作)
参照图1、2、5,同时说明遮帘装置10的动作。
首先,说明拉出遮帘20时的遮帘装置10的动作。作为初始状态,遮帘装置10如图1所示地处于遮帘20的收纳状态。即,一对滑块60a、60b位于一对导轨50a、50b的基端部52,遮帘20处于收纳于收纳装置3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遮帘20为拉出侧端部22比窗100的短边102更位于收纳装置30侧且不遮蔽窗100的状态。另外,拉出部件40沿宽度方向为缩小状态且沿拉出收纳方向P为扩大状态,成为隐藏在窗100的短边102侧的内饰材的状态。再者,弹性部件80维持在自然长度的状态。
利用者通过操作部等而以拉出遮帘20的方式使驱动机构70工作。
如果利用驱动机构70将一对滑块60a、60b从一对导轨50a、50b的基端部52向着顶端部54侧移动,则拉出部件40沿着拉出收纳方向P而移动至拉出侧。然后,伴随着拉出部件40的移动而拉出操作遮帘20。在此,由于在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位置,多个遮帘支撑部47位于同一直线上,因而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沿拉出收纳方向P而移动至与一对滑块60a、60b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此,拉出部件40自身,伴随着向拉出侧的移动,根据一对导轨50a、50b的间隔而沿宽度方向逐渐扩大变形,并且,沿拉出收纳方向P逐渐缩小变形(参照图1、图5的顺序)。由此,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间隔扩大,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沿宽度方向均等地扩大变形。另外,伴随着拉出侧端部22的扩大变形,遮帘20的从拉出侧端部22至收纳侧的部分也变形为沿宽度方向从收纳装置30的位置向着拉出侧逐渐地扩大的形状。
此外,在遮帘20的拉出途中的状态,由于拉出侧端部22沿宽度方向伸长而遮帘20成为扩大的状态,因而窗100中的从拉出侧端部22至收纳侧的部分被遮蔽。即,依照本遮帘装置10,窗100的部分的遮蔽也是可能的。此外,驱动机构70优选构成为能够通过操作操作部等,从而在途中位置停止遮帘20。
而且,如果一对滑块60a、60b移动至一对导轨50a、50b的顶端部54,则遮帘20成为拉出状态(参照图2)。在该状态下,拉出部件40沿宽度方向成为扩大状态且沿拉出收纳方向P成为缩小状态。而且,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比窗100的长边104更位于拉出侧,窗100全体被遮帘20遮蔽。更具体而言,拉出侧端部22沿宽度方向比长边104更大地伸长的遮帘20扩大成向着收纳装置30而逐渐地狭窄的大致梯形状,变成比窗100更大且大致沿着窗100的形状而遮蔽窗100。
接着,说明收纳遮帘20时的遮帘装置10的动作。
利用者通过操作部等而以收纳遮帘20的方式使驱动机构70工作。
如果利用驱动机构70将一对滑块60a、60b从一对导轨50a、50b的顶端部54向着基端部52侧移动,则拉出部件40沿着拉出收纳方向P而移动至收纳侧。然后,伴随着拉出部件40的移动而收纳操作遮帘20。
另外,由于弹性部件80使得驱使力以拉出部件40沿拉出收纳方向P扩大变形的方式作用,因而拉出部件40能够顺利地开始向收纳侧的移动。再者,在收纳遮帘20时,由于遮帘20被收纳装置30(被旋转驱使的卷绕轴32)向着收纳侧牵拉,因而拉出部件40更顺利地开始向收纳侧的移动。
在此,拉出部件40自身,伴随着向收纳侧的移动,根据一对导轨50a、50b的间隔而沿宽度方向逐渐缩小变形,并且,沿拉出收纳方向P逐渐扩大变形(参照图2、图5的顺序)。由此,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和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间隔缩小,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沿宽度方向均等地缩小变形。
而且,如果一对滑块60a、60b移动至一对导轨50a、50b的基端部52,则遮帘20成为收纳状态(参照图1)。
至此,以将遮帘装置10应用于梯形的窗100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遮帘装置10也能够适用于其他的形状的窗。例如,作为应用遮帘装置10的窗,可列举将相对的短边102和长边104连结的侧部成为曲线状(沿宽度方向膨胀的形状等)或台阶状的窗。不过,即使不是具有相对的短边102和长边104的窗100,也能够适用。即,本遮帘装置10如果能够在上述的方式中配设一对导轨50a、50b,那么,能够遮蔽窗100而与形状无关。
依照上述构成所涉及的遮帘装置10,如果一对滑块60a、60b沿着一对导轨50a、50b移动,则拉出部件40沿拉出收纳方向P移动。而且,拉出部件40以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的多个遮帘支撑部47的间隔沿遮帘20的宽度方向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因而能够使遮帘20沿宽度方向均等地缩放。即,能够从窗100的短边102侧至长边104侧沿宽度方向扩大遮帘20。由此,关于具有相对的短边102和长边104的窗100,在将收纳装置30配置于短边102侧并将遮帘20从短边102侧拉出至长边104侧的情况下,也能够遮蔽窗100全体。
另外,多个遮帘支撑部47沿遮帘20的宽度方向而设于等间隔的位置,并且,多个遮帘支撑部47的各间隔等倍地缩放。因此,能够分别等倍地缩放位于多个遮帘支撑部47的各个之间的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能够使拉出侧端部22作为宽度方向全体而更均等地缩放。
另外,由于拉出部件40为伸缩状的连杆机构,因而能够容易地缩放变形。另外,通过缩放变形,使得各部的间隔沿遮帘20的宽度方向更稳定地等倍地缩放。由此,能够使安装于该拉出部件40的遮帘20沿宽度方向均等地缩放。
另外,拉出部件40由于构成为多个遮帘支撑部47在多个拉出侧连结部42的位置支撑遮帘20,因而能够在一对滑块60a、60b位于一对导轨50a、50b的顶端部54的状态下,将遮帘20拉出至更拉出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成为遮蔽对象的窗100的全体遮蔽。另外,还具有拉出部件40全体成为从一侧隐藏于遮帘的状态且外观设计性优异的优点。再者,在此,遮帘支撑部47在拉出侧连结部42a、42b的位置也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因此,在遮帘20的宽度方向上,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对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起作用,能够遍及一对导轨50a、50b间全体而均等地缩放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全体。
多个遮帘支撑部47位于沿着遮帘20的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因此,在遮帘20的宽度方向上,能够更均等地缩放多个遮帘支撑部47的间隔,并使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更均等地缩放变形。另外,由于能够直线状地支撑遮帘20的拉出侧端部22,因而能够以沿着窗100的长边104的形状遮蔽窗100全体。
另外,由于具备驱动机构70,因而能够自动且容易地进行遮帘20的拉出收纳操作。
另外,在遮帘20的收纳操作时,由于拉出部件40以沿拉出收纳方向P扩大变形的方式被弹性部件80驱使,因而能够在从拉出状态收纳遮帘20时减小必要的力(驱动机构70的驱动力)和该力引起的施加至拉出部件40、一对滑块60a、60b以及一对导轨50a、50b的负荷。由此,能够顺利地开始收纳拉出部件40。
如上地详细地说明了该遮帘装置10,但上述的说明在全部的局面中为示例,该发明不限定于此。应当理解能够想到未列举的无数变形例并未从该发明的范围脱离。
符号说明
10:遮帘装置
20:遮帘
22:拉出侧端部
30:收纳装置
40:拉出部件
42、42a、42b:拉出侧连结部
47:遮帘支撑部
48:连杆部件
50a、50b:一对导轨
52:基端部
54:顶端部
60a、60b:一对滑块
70:驱动机构
80:弹性部件
100:窗
P:拉出收纳方向

Claims (8)

1. 一种遮帘装置,为将窗遮蔽的遮帘装置,具备:
遮帘,能够遮蔽所述窗;
一对导轨,配设成从基端部向着顶端部而间隔逐渐变大;
收纳装置,配设于所述一对导轨的基端部侧,所述遮帘以能够拉出收纳的方式安装于该收纳装置;
拉出部件,具有在宽度方向多个位置支撑所述遮帘的拉出侧端部的多个遮帘支撑部,并能够沿所述遮帘的宽度方向以所述多个遮帘支撑部的各间隔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以及
一对滑块,连结于所述拉出部件的两端部,并能够分别沿着所述一对导轨移动,
其中,所述拉出部件,伴随着所述一对滑块被所述一对导轨引导并移动,根据所述一对导轨的间隔而以所述多个遮帘支撑部的各间隔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帘装置,其中,所述拉出部件的所述多个遮帘支撑部沿所述遮帘的宽度方向设于等间隔的位置,并且,所述拉出部件以所述多个遮帘支撑部的各间隔等倍地缩放的方式缩放变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帘装置,其中,所述拉出部件为伸缩状的连杆机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帘装置,其中,形成为棒状的多个连杆部件以形成沿所述遮帘的宽度方向将对角对接而排列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的方式连结而构成所述拉出部件,
所述多个遮帘支撑部,在所述连杆部件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中的位于所述遮帘的拉出侧的多个拉出侧连结部的位置支撑所述遮帘。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帘装置,其中,还具备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在所述遮帘的拉出状态下,以使所述拉出部件沿拉出收纳方向扩大变形的方式使驱使力起作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帘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遮帘支撑部在所述拉出部件和所述一对滑块的连结部的位置也支撑所述遮帘的所述拉出侧端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帘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遮帘支撑部位于沿着所述遮帘的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帘装置,其中,还具备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所述一对滑块分别在所述一对导轨的基端部和顶端部之间移动。
CN2011800165757A 2010-03-30 2011-02-18 遮帘装置 Pending CN1028219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6990 2010-03-30
JP2010076990A JP5501822B2 (ja) 2010-03-30 2010-03-30 シェード装置
PCT/JP2011/053455 WO2011122153A1 (ja) 2010-03-30 2011-02-18 シェー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1988A true CN102821988A (zh) 2012-12-12

Family

ID=44711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5757A Pending CN102821988A (zh) 2010-03-30 2011-02-18 遮帘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8615A1 (zh)
EP (1) EP2554414A1 (zh)
JP (1) JP5501822B2 (zh)
KR (1) KR20130029366A (zh)
CN (1) CN102821988A (zh)
WO (1) WO2011122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8443B2 (ja) * 2010-03-31 2014-04-09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ェード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0082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Horst Bohm Sunshade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593970A (zh) * 2003-09-09 2005-03-16 阿斯莫株式会社 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
CN2772868Y (zh) * 2005-03-16 2006-04-19 李震 汽车防晒自动折叠帘
CN1760055A (zh) * 2004-10-12 2006-04-19 百乐仕株式会社 遮阳板
US20100060028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Rameshbhai Kalabhai Patel Automobile sun viso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sun shad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463A (en) * 1887-07-12 Door-guard for elevator-wells
US1268297A (en) * 1917-07-02 1918-06-04 Willis J Sutcliffe Actuating means for radiator-protectors.
US5551744A (en) * 1995-01-12 1996-09-03 Energy Conservation Partnership, Ltd. Motor vehicle windshield curtain structure
JP4321726B2 (ja) * 1998-08-06 2009-08-26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US7314079B2 (en) * 2003-09-09 2008-01-01 Asmo Co., Ltd. Sunshade system having blind sheet
DE102004020531B3 (de) 2004-04-27 2005-09-22 Bos Gmbh & Co. Kg Fensterrollo mit justierbarer Zentrierung des Zugstabs
JP5468443B2 (ja) * 2010-03-31 2014-04-09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ェー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0082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Horst Bohm Sunshade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593970A (zh) * 2003-09-09 2005-03-16 阿斯莫株式会社 具有遮光板的遮阳系统
CN1760055A (zh) * 2004-10-12 2006-04-19 百乐仕株式会社 遮阳板
CN2772868Y (zh) * 2005-03-16 2006-04-19 李震 汽车防晒自动折叠帘
US20100060028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Rameshbhai Kalabhai Patel Automobile sun viso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sun shad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4414A1 (en) 2013-02-06
WO2011122153A1 (ja) 2011-10-06
JP2011207340A (ja) 2011-10-20
JP5501822B2 (ja) 2014-05-28
US20130008615A1 (en) 2013-01-10
KR20130029366A (ko) 2013-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2182B (zh) 天窗装置
US7314079B2 (en) Sunshade system having blind sheet
CN101804776B (zh) 遮阳板组件和设置有该遮阳板组件的敞开车顶结构
US8419119B2 (en) Sunshade device
EP3064386B1 (en) Sunshade assembly and open roof construction provided therewith
CN101392626B (zh) 带有插入辅助件的侧窗卷帘
US9090147B2 (en) Sunshade assembly and open roof construction provided therewith
JP4247751B2 (ja)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US8602082B2 (en) Roller blind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3260919A (zh) 遮阳帘装置
JP6251494B2 (ja) 車両用のオープンルーフシステム
JPWO2007094080A1 (ja) 可動オーニング装置
KR102634399B1 (ko) 변형 헤드라이닝 장치
EP2383132B1 (en) Sha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EP2578427B1 (en)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2812200A (zh) 遮帘装置
CN102821988A (zh) 遮帘装置
KR20170117895A (ko) 자동차용 차양 시스템
US20190126837A1 (en) System for covering a motor-vehicle luggage compartment
CN203267735U (zh) 遮挡卷帘设备
EP2944491B1 (en) Open roof system for a vehicle
US20100156136A1 (en) Convertible top with in-folding side rails
CN206317671U (zh) 移动装置
CN102689583A (zh) 遮蔽组件和设置其的敞开车顶结构
CN105799464A (zh) 一种车窗卷帘的新型驱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