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0593B -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0593B
CN102820593B CN201210125143.6A CN201210125143A CN102820593B CN 102820593 B CN102820593 B CN 102820593B CN 201210125143 A CN201210125143 A CN 201210125143A CN 102820593 B CN102820593 B CN 102820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ite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external device
coaxi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5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0593A (zh
Inventor
霍柱东
邓勇波
胡德芳
林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251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0593B/zh
Priority to US13/495,501 priority patent/US872779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820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0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05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 H01R13/7032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making use of a separate bridging element directly cooperating with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3Co-axial cabl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的一第一端子及具有第二接触部的一第二端子,在外接装置第一次插接同轴连接器之前,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形成一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当外接装置离开同轴连接器后,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第一接触部形成一第三相对位置关系;且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区别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当在焊接时绝缘本体受热软化,在焊接后即可避免第二端子向下倾斜而趴下,当焊接完成后绝缘本体冷却凝固,第二接触部则有足够的接触正向力向上抵接第一接触部,从而保证良好的电性导通。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指一种带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同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具有一空腔供一对接插头自上而下插入,绝缘壳体内固设有一固定端子和一可动端子分别进入所述空腔内,未插入对接插头时,可动端子的自由端位于固定端子的接触部下方,且可动端子的自由端对固定端子的接触部具有弹性压制力使得二者紧密接触,当对接插头向下插入空腔内并抵触到可动端子时,可动端子的自由端与固定端子的接触部分离,以实现开关功能。对于该种同轴连接器,若要将其安装固定于电路板,则是将同轴连接器先放入锡炉,再加热进行固定于电路板上。由于一般绝缘壳体都是塑胶材质,则绝缘壳体容易在高温下受热而软化,此时,在位于可动端子下方的部分绝缘壳体软化的情况下,对应的部分可动端子也易向下倾斜而趴下,使得可动端子自由端对上方固定端子的接触部的弹性压制力变小,甚至是解除这种压制抵接关系。而后,当该同轴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后,绝缘壳体冷却凝固,可动端子则处于以很小的弹性压制力接触上方的固定端子或是完全与之脱离接触,即可动端子的自由端对固定端子的接触部向上施加的正向力不足,从而导致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接触不良,进一步影响电性导通的功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来保证两端子间有足够的正向压制力而达到稳定导接关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并供外接装置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收容槽,设有一插接口供所述外接装置插接;一第一端子安装固定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焊接部以及至少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一第二端子安装固定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焊接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其中,在所述外接装置第一次插接所述同轴连接器之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形成一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每当所述外接装置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时,所述外接装置向下抵压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形成一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并供外接装置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收容槽,设有一插接口供所述外接装置插接;一第一端子安装固定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焊接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端子安装固定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焊接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接触部,在所述同轴连接器正常工作下且当所述外接装置未插接时,所述第二接触部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一相对位置关系;其中,当所述同轴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不以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接触。每当所述外接装置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形成一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区别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接触部夹持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前端设有二分支,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二分支夹持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接触部侧向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接触部悬空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收容槽;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分别安装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二接触部;其中,所述电连接器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后,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形成预应力,以提供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抵接的正向力,藉由所述正向力在所述电连接器工作时维持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在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外接装置插接,当所述外接装置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而形成断路;当所述外接装置离开所述电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当所述电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夹持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当所述电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
进一步,当所述电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悬空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方。
进一步,当所述电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侧向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二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后,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抵接状态,而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间形成预应力,用以在所述电连接器工作时提供维持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电性连接的正向力。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后,利用一外接装置的第一次插入来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抵接状态。
进一步,在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抵接状态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外接装置插接,当所述外接装置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而形成断路;当所述外接装置离开所述电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由于在所述外接装置第一次插接所述同轴连接器之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形成一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每当所述外接装置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时,所述外接装置向下抵压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使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下方,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形成一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每当所述外接装置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形成一第三相对位置关系。这样,当所述同轴连接器放入高温锡炉进行焊接时,所述绝缘本体受热软化,即位于所述第二端子下方的部分所述绝缘本体软化,则可避免对应部分的所述第二端子向下倾斜而趴下,当焊接完成后所述绝缘本体冷却凝固,所述第二接触部则有足够的接触正向力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从而保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达到良好的电性导通。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当外接装置未插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当外接装置插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同轴连接器当外接装置拔出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
同轴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上表面 11
加强肋 110 下表面 12 左侧面 13
右侧面 14 收容槽 15 插接口 150
斜壁 151 斜面 152 容纳孔 16
通孔 17 缺口 18 第一端子 2
第一主体部 21 第一焊接部 22 第一接触部 23
受制部 231 导引面 232 搭接部 233
第一抵接部 234 第二端子 3 第二主体部 31
第二焊接部 32 固定部 33 第二接触部 34
第三抵接部 341 分支 35 第二抵接部 351
夹持部 352 上盖 4 柱体 41
底板 42 底面 420 定位凸块 421
凹槽 422 挡壁 423 对接孔 43
曲面 430 外壳 5 套筒部 51
扣接部 510 板状部 52 切口 520
包覆部 521 外接装置 6 插针 61
抵压部 610 卡扣部 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同轴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第一端子2、一第二端子3、一上盖4及一外壳5,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用以供外接装置6插接。
请参阅图1,所述绝缘本体1呈方形,具有一上表面11、一下表面12、一左侧面13及一右侧面14。于所述上表面11中央向下凹设有一收容槽15,所述收容槽15顶部具有一插接口150。于所述收容槽15底部设有一斜壁151,所述斜壁151为从左至右逐渐向下倾斜的平面。邻近所述上表面11于所述收容槽15前后壁上相对设有二斜面152,所述二斜面152连接所述收容槽15左右壁。邻近所述左侧面13于所述上表面11上凸设有长形的一加强肋110,于所述加强肋110下方自所述左侧面13向内凹设有一容纳孔16,与所述收容槽15左右相通。靠近所述右侧面14于所述下表面12向上凹设有一通孔17,与所述收容槽15上下相通。另外,所述绝缘本体1前后侧还分别凹陷设有一缺口18,所述缺口18大致呈梯形且上宽下窄。
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端子2为金属板材冲压形成Z字形,其具有一第一主体部21,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一端向下弯折并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一焊接部22。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另一端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23,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为向前减缩,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两相对外侧设有二受制部231,于所述受制部231的前端设有二引导面232。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上表面上设有一搭接部233,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下表面设有二第一抵接部234。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二端子3同样为金属板材冲压形成Z字形,其具有一第二主体部31,所述第二主体部31为平板状。自所述第二主体部31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焊接部32,于所述第二焊接部32两侧所述第二主体部31水平延伸形成二固定部33,所述二固定部33为连接料带的部分。于本实施例中,自所述第二主体部31另一端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34,于所述第二接触部34前端设有C字型的一开口,即形成二分支35,所述二分支35上表面具有二第二抵接部351,于所述二分支35的内侧面设有二夹持部352。另外,所述第二接触部34的上表面还具有供所述外接装置6抵压的一第三抵接部34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34也可为L形或其他形状,且数量也可为两个或者更多个。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上盖4为绝缘材质注射成型。所述上盖4包括一柱体41及一底板42,所述柱体41与所述底板42光滑过渡而上下衔接。所述柱体41中央开设有一圆形对接孔43,所述对接孔43的孔壁为倒锥形的一曲面430,进一步,所述曲面430使得所述对接孔43的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底板42具有一底面420,自所述底面420前后相对设有二定位凸块421,所述二定位凸块421外侧呈倾斜状。所述二定位凸块421之间形成一凹槽422,所述凹槽422与所述对接孔43上下相贯通,且所述凹槽422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端子2及所述第二端子3的宽度。所述凹槽422的右侧设有一挡壁423,所述挡壁423将所述二定位凸块421相连接。
请参阅图1及图3,所述外壳5为金属材质冲压形成,包括上下设置的一套筒部51和一板状部52,所述套筒部51与所述板状部52同样为光滑过渡地上下衔接。所述套筒部51上设有供所述外接装置6卡扣对接的一扣接部510,所述扣接部510为位于所述套筒部51外围的一环形凹槽。于所述板状部52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一切口520,所述切口520的长度大于所述加强肋110的长度。于所述板状部52前后侧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包覆部521,所述包覆部521侧视为一C字形,其所述包覆部521的底板面与所述板状部52相平行。
请参阅图3,所述外接装置6包括一插针61及环形的一卡扣部62,所述插针61末端设有一抵压部610。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组装时,所述第一端子2先与所述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即所述第一端子2是通过镶嵌成型(InsertMolding)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第一接触部23进入所述收容槽15,所述第一焊接部22露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右侧面,且所述第一焊接部22的底面于所述下表面12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所述第二端子3从左侧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二接触部34穿过所述容纳孔16而进入所述收容槽15,所述固定部33固持于所述容纳孔16内,所述第二焊接部32露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左侧面,且所述第二焊接部32的底面同样于所述下表面12处于同一水平面。这样就大致完成了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安装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5的动作。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3装入的过程为所述二分支35滑过所述二引导面232,所述二分支35受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挤压而略微张开,直至所述二分支35上的所述二夹持部351夹持于所述二受制部231,使得所述二第二接触部34夹持住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且此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端子3装入后,所述第二接触部34也可搭接于所述搭接部233,即所述第二接触部34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上表面。此时所述第二接触部34为稍稍向上倾斜地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之上,当然所述第二接触部34也可不与所述搭接部233接触而悬空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上方。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3也可为L形或其它形状,所述第二端子3也可只具有一所述第二接触部34,所述第二接触部34也可侧向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在所述外接装置6第一次插接所述同轴连接器100之前,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之间均处于上述的位置状态,即可定义为一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接着,所述上盖4与所述外壳5一体成型,即所述柱体41镶嵌成型(InsertMolding)于所述套筒部51内,所述二定位凸块421对应所述二斜面152装入所述收容槽15,所述切口520让位安装于所述加强肋110的外围,所述包覆部521包裹于所述缺口18内,使得所述上盖4与所述外壳5一体安装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之上。所述外壳5具有通常接地的功能,根据需要在所述外壳5的外表面施以电镀。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然后,将组装好的所述同轴连接器100,放入高温锡炉,将所述第一焊接部2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32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使得所述同轴连接器100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此过程,由于锡炉内温度很高,所述绝缘本体1易受热软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连接器100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之前,进一步,在所述外接装置6第一次插接所述同轴连接器100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34夹持所述第一接触部23,故避免了所述第二端子3因塑胶软化而造成的向下倾斜或趴下,而导致所述第二端子3最终与所述第一端子2抵接正向力不足而接触不良的现象。
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连接器100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之前,进一步,在所述外接装置6第一次插接所述同轴连接器100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34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上表面,或者所述第二接触部34悬空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上方,再者所述第二接触部34侧向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同样可避免了所述第二端子3因塑胶软化而造成的向下倾斜或趴下而影响所述同轴连接器100的电性导通功能。换个角度讲,在所述外接装置6第一次插接所述同轴连接器100之前,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即可避免所述第二端子3因塑胶软化而造成的向下倾斜或趴下而影响所述同轴连接器100的电性导通功能。
请参阅图1及图4至图7,当所述同轴连接器100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后,所述外接装置6第一次向下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100时,所述卡扣部62与所述扣接部510相卡接扣合,同时,所述插针61穿过所述对接孔43及所述插接口150进入所述收容槽15,所述抵压部610推抵压接于所述第三抵接部341(即所述外接装置6抵压所述第二接触部34),并推动所述第二接触部34向下位移,所述第二接触部34向下弹性变形,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3发生刮擦后跨越过所述第一接触部23,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34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下方,直至所述第二端子3与第一端子2脱离而形成断路,此时定义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第二接触部34处于一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另外,此时所述第二接触部34前端的所述二第二接触部34弹性回复到不受所述第一接触部23挤压前的自然状态。此处的所述外接装置6为测试探针或者类似于探针的其他导电或非导电元件均可在完成第一次插接的动作时,使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从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变成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1及图4至图7,随着,所述插针61向上拔出所述同轴连接器100(即所述外接装置6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100后),所述第二接触部34由于不受外力施压而向上发生弹性回复,然后所述第二抵接部351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34,即所述第二接触部34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而形成一第三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改变了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的抵接关系,即改变了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的相对位置关系。参阅图2、图3及图6、图7,明显看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三位置关系为不同的位置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区别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1及图4至图7,此后,每当所述外接装置6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100时,所述第二接触部34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3脱离而形成断路(即形成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每当所述外接装置6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100时,所述第二接触部34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即形成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换个角度讲,所述第二接触部34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使得在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第二端子3之间形成了预应力,提供了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相抵接的正向力,进一步,是提供所述第二接触部34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正向力,从而可在所述同轴连接器100工作时,凭借这正向力来维持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间的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第二端子3保持电性导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高频电路用的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其他一般电连接器,尤其对有因塑胶软化造成端子向下倾斜或趴下,导致端子间接触正向力不足而引起不能正常导通的电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当所述同轴连接器100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之前,进一步地,在所述外接装置6第一次插接所述同轴连接器100之前,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4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即所述第二接触部34夹持所述第一接触部23,或者所述第二接触部34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上表面,或者所述第二接触部34悬空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的上方,再者所述第二接触部34侧向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因此在焊接时可避免因所述绝缘本体1受热软化而引起所述第二端子3向下倾斜或趴下,从而保证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第二端子3有足够的接触正向力,达到正常工作状态时良好的电性导通。
2、由于当所述外接装置6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100时,所述抵压部610推抵所述第三抵接部341使得所述第二端子3向下位移,与所述第一端子2发生刮擦后才跨越过所述第一端子2,在此刮擦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34边缘和所述第一接触部23边缘在焊接时粘附到的助焊剂等杂物则可被刮擦掉,因此可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第二端子3间的导通性更好。
3、由于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然后将所述第二端子3插入,另外所述上盖4与所述外壳5同样也为一体成型,然后再安装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完成组装,由此可见,整个装配过程简单,从而可提高组装效率。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并供外接装置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施以电镀;
一收容槽,设有一插接口供所述外接装置插接;
一第一端子安装固定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焊接部以及至少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一第二端子安装固定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焊接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其中,在所述外接装置第一次插接所述同轴连接器之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形成一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当所述外接装置插入所述同轴连接器时,所述外接装置向下抵压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使所述第二接触部與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形成一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当所述外接装置离开所述同轴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形成一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区别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接触部夹持所述第一接触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前端设有二分支,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二分支夹持所述第一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接触部侧向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接触部悬空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方。
7.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施以电镀;
一收容槽;
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分别安装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二接触部;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后,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形成预应力,以提供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抵接的正向力,藉由所述正向力在所述电连接器工作时维持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的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外接装置插接,当所述外接装置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而形成断路;当所述外接装置离开所述电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夹持所述第一接触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悬空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连接器未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侧向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14.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一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施以电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二接触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后,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抵接状态,而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间形成预应力,用以在所述电连接器工作时提供维持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电性连接的正向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后,利用一外接装置的第一次插入来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抵接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改变焊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抵接状态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间的预应力。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供一外接装置插接,当所述外接装置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脱离而形成断路;当所述外接装置离开所述电连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CN201210125143.6A 2012-04-26 2012-04-26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0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5143.6A CN102820593B (zh) 2012-04-26 2012-04-26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US13/495,501 US8727798B2 (en) 2012-04-26 2012-06-13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ormal force in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5143.6A CN102820593B (zh) 2012-04-26 2012-04-26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593A CN102820593A (zh) 2012-12-12
CN102820593B true CN102820593B (zh) 2016-04-06

Family

ID=47304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514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0593B (zh) 2012-04-26 2012-04-26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727798B2 (zh)
CN (1) CN1028205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7836B2 (ja) * 2012-05-11 2014-05-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TWM455285U (zh) * 2013-01-21 2013-06-11 Insert Entpr Co Ltd 超小型同軸微開關連接器
CN103915703B (zh) * 2014-03-05 2019-09-20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微型射频连接器
JP6281418B2 (ja) * 2014-06-07 2018-02-2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同軸コネクタ
CN204243344U (zh) * 2014-10-11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单元
TWI648922B (zh) * 2016-10-18 2019-01-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Coaxial connector
CN110247267B (zh) * 2018-03-09 2021-07-1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428A (zh) * 2012-04-20 2013-10-30 陈拥华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3531B2 (ja) * 2000-01-07 2003-12-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通信機装置
JP3446726B2 (ja) * 2000-08-11 2003-09-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可動端子、同軸コネクタ及び通信装置
SE521224C2 (sv) * 2001-01-29 2003-10-14 Hans Georgii Anordning för förvaring av värmeproducerande riskmaterial, i synnerhet kärnbränsle, och för en sådan anordning avsett kärl
JP3881863B2 (ja) * 2001-10-18 2007-02-1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US7513778B1 (en) * 2008-02-08 2009-04-07 Speed Tech Corp. Coaxial connector
CN201171125Y (zh) * 2008-02-25 2008-12-24 诠欣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JP4945596B2 (ja) * 2009-03-31 2012-06-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428A (zh) * 2012-04-20 2013-10-30 陈拥华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0593A (zh) 2012-12-12
US20130288497A1 (en) 2013-10-31
US8727798B2 (en) 2014-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0593B (zh)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CN204144593U (zh) 电连接器
CN204045790U (zh) 电连接器
CN104112968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52225Y (zh) 电连接器
CN104795665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12931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66263B (zh) 正反插usb插座的制造方法
CN105470770A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203503872U (zh) 卡槽连接器
CN103140986A (zh) 用于压接连接的压接管
CN20311911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434330U (zh) 电连接器
CN106898906A (zh) 双线端子台结构
CN103378428A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方法
CN204045787U (zh) 卡连接器
CN105337106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79471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3531943B (zh) 卡槽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CN204651379U (zh) 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TWI470886B (zh) The forming method of power connector
CN101355223B (zh) 卡座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使用该组装方法的卡座连接器
CN205159668U (zh) 电连接器
CN202940354U (zh) 注塑成型的sata插头连接器
CN204230479U (zh) 具有卡点结构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