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4503A - 天线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4503A
CN102804503A CN2011800139517A CN201180013951A CN102804503A CN 102804503 A CN102804503 A CN 102804503A CN 2011800139517 A CN2011800139517 A CN 2011800139517A CN 201180013951 A CN201180013951 A CN 201180013951A CN 102804503 A CN102804503 A CN 102804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wer supply
monopole
axle
di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9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4503B (zh
Inventor
滨边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4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4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4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45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2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
    • H01Q19/24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being centre-fed and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g. H-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在绝缘性的基板(140)上配置了偶极子天线(110)、第一单极子天线和第二单极子天线,所述天线装置配置为:偶极子天线(110)具有与供电部(150)连接的左右天线单元,并且左右天线单元具有以从供电部起以对置状态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起左右分开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与供电部连接,且以朝向单极子天线(110)之中左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第二单极子天线(130)与供电部(150)连接,且以朝向单极子天线(110)之中右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天线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正普及能够接收地面波数字广播等、可携带的显示装置。在这些显示装置中,在构成装置的壳体的内侧或外侧,需要配备接收广播电波的天线。特别地,作为实现高灵敏度接收的方法,采用具有多个天线的分集方式。此外,对于以何种形状、如何配备多个天线,实施了各种组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3478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7-281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8-124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在绝缘性基板上配置偶极子天线、第一单极子天线和第二单极子天线,所述天线装置配置为:偶极子天线具有与供电部连接的左右天线单元,并且左右天线单元具有从供电部起以对置状态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起左右分开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单极子天线与供电部连接,且以朝向偶极子天线之中左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第二单极子天线与供电部连接,且以朝向偶极子天线之中右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将同一频带的多个天线相互疏耦合并且能够彼此靠近配置的天线装置、以及具有它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B是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偶极子天线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无供电元件的结构的图。
图5A是表示第一单极子天线的结构的图。
图5B是表示第二单极子天线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供电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前面天线的结构的图。
图8A是表示偶极子天线的水平偏振波的辐射图案的图。
图8B是表示第一单极子天线的水平偏振波的辐射图案的图。
图8C是表示第二单极子天线的水平偏振波的辐射图案的图。
图8D是表示全面天线的水平偏振波的辐射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具有实施方式之一的天线装置的显示装置,使用附图来进行说明。
首先,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显示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B是显示装置1的侧视图。
显示装置1由天线装置10、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20、容纳各种电气电路的主体30、支撑部件40、以及前面天线50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CD20的图像显示画面的水平方向设为x轴,将显示装置1的铅垂方向设为z轴,将与x轴和z轴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此外,将LCD20的图像显示面的正面视右方向设为x轴的正方向,将图像显示面的正面视左方向设为x轴的负方向。此外,将显示装置1的铅垂方向朝上方向设为z轴的正方向,将铅垂方向朝下方向设为z轴的负方向。此外,将LCD20的图像显示面侧的方向设为y轴的负方向,将与图像显示面相反侧的方向设为y轴的正方向。
LCD20在y轴的负方向上具有图像显示面,放映出影像。LCD20具有从图像显示面的背面侧包围的金属框(未图示)。LCD20位于主体30的矩形状的上表面的一端部(图1B的左端部)的附近。而且,LCD20是显示器的一个示例。也可以使用例如有机EL显示器等。
主体30具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外装壳体。主体30在外装壳体内具有电路基板等(未图示),该电路基板具有接收地面数字广播的调谐电路。主体30将天线装置10接收的电信号传送到调谐电路(未图示),并取出所希望的影像数据。主体30向LCD20发送所取出的映像数据,使LCD20显示图像。其它,主体30在外装壳体内部具有电源电路或声音电路、记录装置或再现装置,还有用于降低在电路基板等产生的热的散热用金属部件(都未图示)等。
支撑部件40由树脂材料构成。支撑部件40在主体30的上表面由与LCD20位于的端部对置的端部固定在主体30上。此外,支撑部件40在与主体30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支撑着LCD20的背面。LCD20能够以与支撑部件40的连接部为支点,在y-z平面上转动。即,能够在图1B的方向Φ上转动。由此,视听者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适合的视听角度。
天线装置10如图1A、图1B、图2所示,是在一张绝缘性的基板140上配置多个天线的结构,具有大致矩形板状的形状。天线装置10在矩形形状的一端边部分具有连接各天线的供电端的供电部150。天线装置10被安装为使设置供电部150的一侧即支撑端A(参照图2)与主体30的上表面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10,在主体30的大致矩形上表面的一端部附近以能够转动地立设的方式被支撑。更详细而言,天线装置10能够以支撑部分为支点,在y-z平面上转动。由此,视听者能够适当调整天线装置10的方向。而且,如图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10虽然被安装在支撑部件40上,但若在主体30的大致矩形上表面的一端部附近,也可以直接安装在主体30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使用显示装置1时,当使天线装置10在大致垂直方向上转动时,优选能够接收电波(图1B的0=0度的位置为铅直方向)。此时,LCD20是图像显示面朝向与天线装置10相反侧。此外,LCD20被支撑为位于与主体30的上表面的支撑天线装置10的端部对置的端部附近。
接着,使用图2针对天线装置10的结构详细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天线装置10的结构的图。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天线装置10的主面设为位于与x-z平面平行的方向(图1B的θ=0度)的平面来进行说明。
天线装置10构成为具有:偶极子天线110;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第二单极子天线130;丙烯树脂等绝缘性基板140;供电部150;以及无供电元件160。偶极子天线110、第一单极子天线120和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其各个供电端与供电部150连接。作为各天线与供电部150的连接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弹簧等连接各天线的供电端与供电部150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天线天线单元的宽度为3mm,且是固定的。
基板140,在其表面由铜等的金属图案形成了偶极子天线110、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以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偶极子天线110、第一单极子天线120和第二单极子天线130,例如能够通过金属图案的印刷、金属薄膜的粘贴、金属线的粘贴或者金属蚀刻等来形成。基板140的基础部分,例如,由丙烯材料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40的外形是220mm×105mm的大致矩形形状,具有位于供电部150的凹部。供电部150也可以与基板140呈一体地设置。上述的偶极子天线110、第一单极子天线120和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形成于其大致矩形的面内。
图3是表示偶极子天线110的详细结构的图。偶极子天线110由第一天线单元111(左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112(右天线单元)构成。偶极子天线110是将地面数字广播频带(473MHz~767MHz)作为所希望的使用带宽的天线。偶极子天线110具有以第一天线单元111与第二天线单元112对置的状态从供电部150延伸的第一部分1111、1121。在本实施方式中,偶极子天线110具有使各天线单元从与供电部150连接的供电端在基板140的短边方向(第一方向)上并行延伸的第一部分1111、1121。此外,偶极子天线110具有使第一天线单元111和第二天线单元112从第一部分1111、1121分别向左右分开延伸的第二部分1112、1122。在本实施方式中,偶极子天线110具有从第一部分1111、1121的端部在基板140的长边方向(第二方向)上使各天线单元向相互反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112和1122。而且,所谓“在短边方向上延伸”或者“在长边方向上延伸”,是表示各天线单元以延伸的方向为主,也包括部分弯曲的情况。
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一部分1111和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二部分1112,相互正交连接。此外,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一部分1121和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二部分1122,相互正交连接。
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一部分1111和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一部分1121,被平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一部分1111为67mm。此外,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一部分1121为67mm。
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二部分1112,在中途具有弯曲部1112b。此外,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二部分1112,在前端部分具有卷入部1112a。
首先,针对弯曲部112b进行说明。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二部分1112,从第一部分1111与第二部分1112的接触点起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60mm,向供电部150侧(z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弯曲部1112b从其折点延伸13mm,向x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然后,在x轴的正方向延伸12mm,向与供电部150相反侧(z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z轴的正方向延伸13mm,向x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
接着,对卷入部1112a进行说明。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二部分1112从弯曲部1112a的端部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30mm,向与供电部150相反侧(z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卷入部1112a从其折点延伸13mm,向x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20mm,向供电部150侧(z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z轴的负方向延伸8.5mm。
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二部分1122,在中途具有弯曲部1122b。此外,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二部分1122,在前端部分具有卷入部1122a。
针对弯曲部1122b进行说明。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二部分1122从第一部分1121与第二部分1122的接触点起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60mm,向供电部150侧(z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弯曲部1122b从其折点延伸13mm,向x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12mm,向与供电部150相反侧(z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z轴的正方向延伸13mm,向x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
接着,对卷入部1122a进行说明。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二部分1122从弯曲部1122b的端部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30mm,向与供电部150相反侧(z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卷入部1122a从其折点延伸13mm,向x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20mm,向供电部150侧(z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z轴的负方向延伸8.5mm。
图4是表示无供电元件160的结构的图。无供电元件160构成在基板140上,在第二方向上以与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二部分1112、1122并行的方式设置。无供电元件160被配置在从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一部分1111的前端以及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一部分1121的前端起在z轴的正方向上相距5mm的位置处。无供电元件160的两端向供电部150侧(z轴的负方向)弯曲。具体而言,在从无供电元件160的中心起在x轴的正方向上相距69mm的位置处弯曲90度,并延伸13.5mm。此外,在从无供电元件160的中心起在x轴的负方向上相距69mm的位置处弯曲90度,并延伸13.5mm。
图5A是表示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结构的图。图5B是表示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结构的图。
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从供电部150延伸。第一单极子天线120配置为朝向偶极子天线110之中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二部分1112。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由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构成。并且,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第一部分121,在中途具有弯曲部1211。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第一部分121,从供电部150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8.5mm,向z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弯曲部1211,从其折点起向z轴的正方向延伸14.8mm,向x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17mm,向z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z轴的负方向延伸14.8mm,向x轴的正方形弯曲90度。第一部分121,从弯曲部1211的终端起,将前部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13mm。
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第二部分122,在前端部分具有卷入部1221。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第二部分122,从第一部分121的前端向z轴的正方向延伸58mm,向x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卷入部1221从其折点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18mm,向z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z轴的负方向延伸13mm,向x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13.5mm。
第二单极子天线130从供电部150延伸。第二单极子天线130,被配置为朝向偶极子天线110之中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二部分1122。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由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构成。并且,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第一部分131,在中途具有弯曲部131。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第一部分131,从供电部150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8.5mm,向z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弯曲部1311从其折点起向z轴的正方向延伸14.8mm,向x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17mm,向z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z轴的负方向延伸14.8mm,向x轴的负方形弯曲90度。第一部分131,从弯曲部1311的终端起,将前部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13mm。
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第二部分132,在前端部分具有卷入部1321。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第二部分132,从第一部分131的前端起向z轴的正方向延伸58mm,向x轴的正方向弯曲90度。卷入部1321从其折点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18mm,向z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z轴的负方向延伸13mm,向x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13.5mm。
接着,使用图6对供电部150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供电部150的结构的概略图。
供电部150由具有导电层和电介质层154的单一的2层基板形成。供电部150安装有耦合电路、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电路(未图示)。此外,供电部150与偶极子天线110、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各供电端连接。供电部150在导电层具有:与偶极子天线110对应的接地区域151;与第一单极子天线120对应的接地区域152;以及与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对应的接地区域153。接地区域151~153,是赋予针对各天线的电接地电位的导电图案。在供电部150内,接地区域151~153相互分离。
图7是表示在主体30中所安装的前面天线50的结构的图。前面天线50被安装在主体30的与安装有天线装置10的端部侧相反侧的端部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天线50是单极子天线。前面天线50在显示装置1的LCD20的下部,位于正面视右侧。前面天线50被设置在主体30的前面附近的内部。前面天线50主要与x轴平行延伸。更详细而言,前面天线50,从位于主体30的内部的供电端B起向y轴的负方向延伸8.5mm,向x轴的负方向弯曲90度。然后,向x轴的负方向延伸130mm。针对前面天线50的供电部虽然未图示,但其设置在主体30的内部。
以上,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接着,针对显示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8A~D是表示从z轴的正方向侧观察显示装置1时的各天线的水平偏振波的辐射图案的图。而且,图8的辐射图案表示天线装置10与z轴所成的角为30度(图1的θ=30度)的情况。此外,图8A~D中的各图的中心与显示装置1的中心一致。
图8A表示偶极子天线110的辐射图案。偶极子天线110在显示装置1的背面方向(y轴的正方向)上具有高增益。这是由于比天线装置10更配置于前面侧的LCD20的金属框作为反射器发挥作用。显示装置1使用LCD20的金属框,使偶极子天线110中的前面方向(y轴的负方向)的电波向背面方向反射,由此提高了向背面方向的增益。此外,偶极子天线110的辐射图案,在大致x轴的正方向以及负方向上,即大致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极点(增益的极小点)。
图8B表示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辐射图案。第一单极子天线120在显示装置1的正面视大致右方向(x轴的正方向)上具有高增益。这是由于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一部分1111、1121作为反射器来发挥了作用。显示装置1使用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一部分1111、1121来提高对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右方向(x轴的正方向)的增益。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辐射图案在大致y轴的正方向以及负方向即大致前后方向上具有极点。
图8C表示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辐射图案。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在显示装置1的正面视大致左方向(x轴的负方向)上具有高增益。这是由于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一部分1111、1121作为反射器来发挥了作用。显示装置1使用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一部分1111、1121来提高对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左方向(x轴的负方向)的增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辐射图案在大致y轴的正方向以及负方向即大致前后方向上具有极点。
图8D表示前面天线50的辐射图案。前面天线50在显示装置1的前面方向(y轴的负方向)上具有高的增益。这是由于位于前面天线50的背面侧的主体30内的构造物或LCD20的配置的影响。显示装置1使用主体30或LCD20提高对前面天线50的前面方向的增益。
如此,在显示装置1中,偶极子天线110在y轴的正方向上,前面天线50在y轴的负方向上分别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因此,能够降低偶极子天线110与前面天线50的耦合。作为结果,天线装置10能够抑制因偶极子天线110与前面天线50的耦合所引起的增益的降低。
此外,在显示装置1中,第一单极子天线120在x轴的正方向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在x轴的负方向上分别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因此,能够降低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与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耦合。作为结果,天线装置10能够抑制因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与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耦合所引起的增益的降低。
此外,在显示装置1中,偶极子天线110在左右方向(x轴的正以及负的各方向)上具有极点。因此,能够降低偶极子天线110与第一单极子天线120的耦合、以及偶极子天线110与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耦合。作为结果,天线装置10能够抑制因各天线之间的耦合所引起的增益的降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1所具有的天线装置10具备基板140,该基板140形成有:供电部150;具有左右的第一、第二天线单元111、112的偶极子天线110;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以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偶极子天线110具有:左右的第一、第二天线单元111、112以对置状态从供电部150的连接点延伸的第一部分1111、1121;以及左右的第一、第二天线单元111、112从第一部分1111、1121左右分开延伸的第二部分1112、1122。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与供电部150连接,以朝向偶极子天线110之中左边的第一天线单元111的第二部分1112的方式延伸。第二单极子天线130与供电部150连接,以朝向偶极子天线110之中右边的第二天线单元112的第二部分1122的方式延伸。
由此,能够提供将同一频带的多个天线相互疏耦合并且能够彼此靠近配置的天线装置10。
此外,天线装置10的偶极子天线110,第一部分1111、112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然后,第二部分1112、1122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分别向反方向延伸。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以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分别具有夹着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一部分1111、1121在对称的位置上形成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部分。
由此,能够提供将同一频带的多个天线相互疏耦合并且能够彼此靠近配置的天线装置10。
此外,天线装置10的供电部150,具有在单一基板上分别分离形成的与偶极子天线110对应的偶极子用接地(接地区域151)、与第一单极子天线120对应的第一单极子用接地(接地区域152)、以及与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对应的第二单极子用接地(接地区域153)。
由此,能够加强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以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垂直偏振波。作为具体的一个示例,各个接地区域151~153连结的情况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分离的情况,能够最大提高约4dB的垂直偏振波的增益。
此外,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二部分1112、1122的前端部分,向与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112、1122的前端部分以开放端朝向第一方向的方式向与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且呈环状。
由此,能够扩大偶极子天线110的低频带侧的使用带宽。若换言之,能够提高偶极子天线110的低频带侧的增益。作为具体的一个示例,能够通过在偶极子天线110中形成卷入部1112a、1122a,从而使473MHz频带附近的增益提高约0.5dB。
此外,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以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分,向与延伸方向相反方向折返。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以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分,以开放端朝向第二方向的方式向与延伸方向相反方向折返,且呈环状。
一般而言,作为扩大单极子天线的使用带宽的方法,公知一种用于增大天线单元前端部分的宽度的顶部加载(top load)的技术。若在天线装置10中应用该顶部加载技术,则与偶极子天线110的耦合增加,偶极子天线110的性能有变差的危险。如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卷入部1221、1321,能够降低偶极子天线110的性能变差,并扩大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与第二单极子天线130的低频带侧的使用带宽。作为具体的一个示例,通过在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以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中形成卷入部1221、1321,能够不使偶极子天线110的性能变差地使473MHz频带附近的增益提高约idB。
此外,天线装置10还具有构成在基板140上,且从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二部分1112、1122观察是在与供电部150相反侧设置的无供电元件160。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无供电元件160,以与第二部分1112、1122并行的方式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由此,在相对较高的使用带宽中,偶极子天线110与无供电元件160耦合,通过无供电元件160进行谐振,从而能够扩大偶极子天线110的高频带侧的使用带宽。
此外,无供电元件160的两端,向朝向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二部分1112、1122的方向弯曲。并且,偶极子天线110的第二部分1112、1122在中途具有弯曲部分1112b、1122b,且形成为无供电元件160的两端位于弯曲部分所包围的区域。
为了尽可能小型地构成天线装置10,在偶极子天线110的中途设置弯曲部1112b、1122b。然而,若设置这样的弯曲部分,则偶极子天线110与无供电元件160的距离会由于天线单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时,有使无供电元件160的性能变差的危险。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无供电元件160的两端位于偶极子天线110的弯曲部1112b、1122b所包围的区域。通过如此,能够使偶极子天线110与无供电元件160的距离恒定。作为结果,能够防止无供电元件160的效果变差。
此外,显示装置1具有:天线装置10;具有将由天线装置10接收到的电波变换为电信号的电路的主体30;以及接受来自主体30的电信号来显示图像的LCD2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10中的偶极子天线110,第一部分1111、112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然后,天线装置10在主体30的上表面侧以能够转动地立设的方式被支撑。此外,LCD20被支撑为图像显示面朝向与天线装置10相反侧。此外,天线装置10的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主体30的上表面以及图像显示面平行。
由此,在LCD20的背面,通过使从偶极子天线110向前面侧的分量反射,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的背面方向的增益。
此外,显示装置1具有在主体30中LCD20位于的端部侧所设置的前面天线50。前面天线50是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单极子天线。
由此,能够提高对显示装置1的前面侧方向的增益。
此外,显示装置1若将LCD20的图像显示面侧设为显示装置1的前面方向,则前面天线50对显示装置1的前面方向具有最大增益,偶极子天线110对显示装置1的后面方向具有最大增益,第一单极子天线120以及第二单极子天线130分别对显示装置1的左右方向具有最大增益。
由此,使用将同一频带的多个天线相互疏耦合、并且能够彼此靠近配置的天线装置,能够针对各方向构成高灵敏度的显示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当然,这些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适合于具有多个天线的设备的高灵敏度化。
附图符号说明:
1-显示装置,
10-天线装置,
110-偶极子天线,
111-第一天线单元,
112-第二天线单元,
1111,1121-第一部分,
1112,1122-第二部分,
1112a,1122a,1221,1321-卷入部,
1112b,1122b,1211,1311-弯曲部,
120-第一单极子天线,
121-第一部分,
122-第二部分,
130-第二单极子天线,
131-第一部分,
132-第二部分,
140-基板,
150-供电部,
151,152,153-接地区域,
160-无供电元件,
20-LCD,
30-主体,
40-支撑部件,
50-前面天线。

Claims (8)

1.一种天线装置,其在绝缘性基板上配置了偶极子天线、第一单极子天线和第二单极子天线,所述天线装置配置为:
所述偶极子天线具有与供电部连接的左右天线单元,并且所述左右天线单元具有从所述供电部起以对置状态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一部分起左右分开延伸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与所述供电部连接,且以朝向所述偶极子天线之中左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与所述供电部连接,且以朝向所述偶极子天线之中右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具有:在单一的所述基板上分别分离形成的与所述偶极子天线对应的偶极子用接地、与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对应的第一单极子用接地、以及与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对应的第二单极子用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极子天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前端部分向与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且呈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以及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的至少一者的前端部分向与延伸方向相反方向折返,且呈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无供电元件,所述无供电元件配置为与所述偶极子天线的左右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并行。
6.一种显示装置,具有:
天线装置,其在绝缘性基板上配置了偶极子天线、第一单极子天线和第二单极子天线;
主体,其具有将由所述天线装置接收到的电波变换为电信号的电路;和
显示器,其接收来自所述主体的所述电信号,以显示图像,
所述天线装置配置为:
所述天线装置的偶极子天线具有与供电部连接的左右天线单元,并且所述左右天线单元具有从所述供电部起以对置的状态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一部分起左右分开延伸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与所述供电部连接,且以朝向所述偶极子天线之中左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与所述供电部连接,且以朝向所述偶极子天线之中右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极子天线的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前端部分具有向与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的环状,
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以及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的至少一者的前端部分具有向与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返的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无供电元件,所述无供电元件配置为与所述偶极子天线的左右天线单元的第二部分并行。
CN201180013951.7A 2010-06-10 2011-06-09 天线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4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2684 2010-06-10
JP2010-132684 2010-06-10
PCT/JP2011/003268 WO2011155209A1 (ja) 2010-06-10 2011-06-09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4503A true CN102804503A (zh) 2012-11-28
CN102804503B CN102804503B (zh) 2015-04-29

Family

ID=45097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95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4503B (zh) 2010-06-10 2011-06-09 天线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47309B2 (zh)
JP (1) JP5454683B2 (zh)
CN (1) CN102804503B (zh)
WO (1) WO201115520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9432A (zh) * 2014-01-15 2015-07-15 美国博通公司 接地面上的高隔离天线结构
WO2020010636A1 (zh) * 2018-07-13 2020-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和及差模式天线及通信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9868A (zh) * 2014-12-23 2016-07-20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
US10148012B2 (en) * 2015-02-13 2018-12-0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 with dummy elements between subarrays
JP2018125767A (ja) * 2017-02-02 2018-08-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アンテナ
KR102140256B1 (ko) * 2019-05-28 2020-07-31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182A (zh) * 2002-09-10 2005-09-14 弗拉克托斯股份有限公司 耦合多频带天线
JP3121551U (ja) * 2006-02-28 2006-05-18 友勁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に適用される平板アンテナ
CN2919568Y (zh) * 2006-01-26 2007-07-04 友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无线网络装置上的平板天线
CN101346855A (zh) * 2005-12-23 2009-01-1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增强型扫描的天线阵
JP2010010990A (ja) * 2008-06-26 2010-01-14 Hitachi Cable Ltd 2周波共用無指向性アンテナ
CN102804496A (zh) * 2011-03-16 2012-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1551U (zh) * 1990-03-27 1991-12-12
US5684491A (en) 1995-01-27 1997-11-04 Hazeltine Corporation High gain antenna systems for cellular use
US5598169A (en) * 1995-03-24 1997-01-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etector and modulator circuits for passive microwave links
EP0987789A4 (en) * 1998-03-31 2004-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NTENNA AND DIGITAL TELEVISION
US6329954B1 (en) 2000-04-14 2001-12-11 Receptec L.L.C. Dual-antenna system for single-frequency band
JP2005347882A (ja) 2004-05-31 2005-12-15 Toshiba Corp 放送受信装置
US7119745B2 (en) * 2004-06-30 2006-10-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d packaging printed antenna devices
JP2007281906A (ja) 2006-04-07 2007-10-25 Sony Corp アンテナおよびテレビ受信機
JP4915215B2 (ja) 2006-11-14 2012-04-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US7724201B2 (en) * 2008-02-15 2010-05-25 Sierra Wireless, Inc. Compact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182A (zh) * 2002-09-10 2005-09-14 弗拉克托斯股份有限公司 耦合多频带天线
CN101346855A (zh) * 2005-12-23 2009-01-1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增强型扫描的天线阵
CN2919568Y (zh) * 2006-01-26 2007-07-04 友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无线网络装置上的平板天线
JP3121551U (ja) * 2006-02-28 2006-05-18 友勁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に適用される平板アンテナ
JP2010010990A (ja) * 2008-06-26 2010-01-14 Hitachi Cable Ltd 2周波共用無指向性アンテナ
CN102804496A (zh) * 2011-03-16 2012-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9432A (zh) * 2014-01-15 2015-07-15 美国博通公司 接地面上的高隔离天线结构
CN104779432B (zh) * 2014-01-15 2018-02-16 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接地面上的高隔离天线结构
WO2020010636A1 (zh) * 2018-07-13 2020-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和及差模式天线及通信产品
CN112385083A (zh) * 2018-07-13 2021-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和及差模式天线及通信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62351A1 (en) 2012-10-18
JP5454683B2 (ja) 2014-03-26
CN102804503B (zh) 2015-04-29
JPWO2011155209A1 (ja) 2013-08-01
US8947309B2 (en) 2015-02-03
WO2011155209A1 (ja) 201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3174B2 (ja) フィルムアンテナ
JP4384102B2 (ja) 携帯無線機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US7821463B2 (en) Mobile telephone with broadcast receiving element
US7952529B2 (en) Dual band antenna
US9692140B2 (en) Antenna apparatus capable of reducing decreases in gain and bandwidth
CN102804503A (zh) 天线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US20030016178A1 (en) Dual antenna capable of controlling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3196565B (zh) 双极化天线阵列
JP2004104502A (ja) 移動通信端末
US8823594B2 (en) Antenna apparatus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monopole antennas each having loop portion
JP4864086B2 (ja) ダイバーシチダイポール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02834971B (zh) 天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JP2007281906A (ja) アンテナおよびテレビ受信機
US20100240423A1 (en) Portable wireless unit
JP2008048005A (ja) アンテナ
JP2008048004A (ja) アンテナ
JP2001085920A (ja) 携帯無線端末
JP5138094B2 (ja) 受信装置
TWI568080B (zh) 多頻天線結構
JPWO2011135851A1 (ja) 無線端末
JP5375831B2 (ja) 受信装置
JP2010057022A (ja) 複合アンテナ
JP2006325152A (ja) 携帯型無線端末装置
JP2006014152A (ja) 平面アンテナ
US20140292608A1 (en) Antenna apparatus capable of reducing decrease in gain due to adjacent metal compon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