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447A - 添加剂、机油滤清器、机械的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添加剂、机油滤清器、机械的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447A
CN102803447A CN2011800036417A CN201180003641A CN102803447A CN 102803447 A CN102803447 A CN 102803447A CN 2011800036417 A CN2011800036417 A CN 2011800036417A CN 201180003641 A CN201180003641 A CN 201180003641A CN 102803447 A CN102803447 A CN 102803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oil
oil
additive
hydrotalcit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36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富一平
稻见规夫
原田健一
村上元一
森田晃司
藤原孝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03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4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2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 C10M125/10Metal oxides, hydroxides, carbonates or bi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75/00Working-up used lubricants to recover useful products ; Cleaning
    • C10M175/0091Treatment of oils in a continuous lubricating circuit (e.g. motor oil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1/00Inorganic compounds or elements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1/02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1/00Inorganic compounds or elements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1/06Metal compounds
    • C10M2201/062Oxides; Hydroxides; Carbonates or bi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10N2030/02Pour-point; Viscosity ind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10N2030/10Inhibition of oxidation, e.g. anti-oxid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40/00Specified use or application for which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is intended
    • C10N2040/25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40/00Specified use or application for which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is intended
    • C10N2040/25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C10N2040/252Diesel eng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40/00Specified use or application for which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is intended
    • C10N2040/25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C10N2040/255Gasoline eng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ubricant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作为向机油添加的添加剂的、含有弱碱性水滑石的添加剂。弱碱性水滑石是以下的水滑石:在对氢离子指数处于6~7的范围内的机油添加3重量%的包括水和1重量%的水滑石的混合物并搅拌时,得到的机油显示出6~7的范围内的氢离子指数。并且,这样的添加剂可以收容在机油滤清器(36)中使用。

Description

添加剂、机油滤清器、机械的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添加到发动机等机械中使用的机油的添加剂、包括该添加剂的机油滤清器、以及机械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等机械中使用的机油中,加入有各种机油添加剂。例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inc Dialkyldithiophosphate)即ZnDTP添加到机油中,具有防氧化功效、防腐蚀功效、防磨损功效等。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下式(1)所示的水滑石作为机油添加剂来使用。
MgxAl2(OH)6+2x-2y(CO3)y·H2O    (1)
其中,(1)式中,x和y为满足3<x<20、0<y<2的整数,m表示整数。根据专利文献1,上式(1)所示的水滑石具有与机油中不期望的酸性污染物质迅速反应的特性,在机油中显示酸值大于等于250的碱值。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内燃机用旁路机油滤清器用滤材。根据专利文献2的记载,该滤材含有上式(1)所示的水滑石类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昭56-1292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3-296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ZnDTP具有容易水解的特性,是水解性物质。因此,例如在周围存在氢氧根离子等氢氧化物成分时,机油中的ZnDTP有时会分解,其结果,其效果降低。因此,在将ZnDTP等水解性物质作为机油添加剂添加到机油中的情况下,期望降低机油中的氢氧化物成分的量。
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水滑石具有在机油中释放出大量氢氧根离子的特性,故对机油显示强碱性。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水滑石与水解性机油添加剂相容性不好。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该点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添加到机油中以除去机油中的酸性成分,并且能够与机油中的水解性添加剂一起使用的添加剂。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被添加到机油中的添加剂,该添加剂的特征在于含有弱碱性水滑石。该添加剂能够添加到机油中以除去机油中的酸性成分,并且能够与机油中的水解性添加剂一起使用。
优选的是,所述弱碱性水滑石可以是以下的水滑石:在对氢离子指数处于6~7的范围内的机油添加3重量%的包括水和1重量%的水滑石的混合物并搅拌时,得到的机油显示出6~7的范围内的氢离子指数。另外,所述弱碱性水滑石可以是包括水和3重量%的水滑石的混合物显示出大于等于7且小于等于10的氢离子指数的水滑石。
所述弱碱性水滑石可以具有Mg8-xAlx(OH)y(CO3)z·mH2O
(式中,x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7,y、z和m为正有理数,z大于y)的组成。并且,例如,可以是x为2,y为1,z为16。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提供特征为含有上述添加剂的机油滤清器。该机油滤清器可以还含有水解性添加剂。
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式提供特征为含有上述添加剂的机械的润滑装置。该机械的润滑装置可以还含有水解性添加剂。这样的机械的润滑装置可以具有上述机油滤清器。
本发明的前述以及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以下例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概念图。
图2是图1的内燃机的润滑装置中的机油滤清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图6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添加到机油中的添加剂,根据本发明的添加剂含有弱碱性水滑石。这样的添加剂可以直接添加到机油中。例如,添加剂可以直接添加到内燃机等机械的润滑装置的机油中。另外,添加剂可以收容在滤芯内使用。例如,将添加剂设置在机油滤清器中。这样的机油滤清器等滤芯可以固定在内燃机等机械的润滑装置的机油通路中,或者可更换地设置在该机油通路中。并且,该添加剂中的水滑石是阴离子性离子交换体,具有从机油中除去酸性成分的功能,即在机油中捕捉酸性成分的功能。此外,该水滑石可以与水解性物质一起使用,添加剂可以与这类物质一起应用于上述滤芯或者润滑装置。
以下说明应用了本发明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以下称为“发动机”)10。图1概念性示出发动机10。这里,发动机10安装在车辆上。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10是直列式4缸式发动机,但是应用本发明的发动机不限于该气缸数或者气缸排列形式,也可以是火花点火式内燃机或者是压缩点火式内燃机。
发动机10包括一体设置有曲轴箱的气缸体12、气缸盖14、从上方覆盖气缸盖14的顶盖16、油底壳18。经由进气通路20的节流阀22吸取的空气和从燃料喷射阀喷射的燃料的混合气体在燃烧室燃烧,排气经由排气通路24排出。
发动机10的润滑装置26构成为将机油供应至发动机10内的包括多个滑动部在内的多个供应部位。润滑装置26包括粗滤器28和机油泵30,蓄积在油底壳18内的机油通过粗滤器28被机油泵30吸上来(吸引)。这样吸上来的机油经由未图示的机油滤清器,通过发动机10内形成的(包括与各供应部位对应的多个油路)机油通路32,供应到发动机10内的部位,例如凸轮轴轴颈、曲轴轴颈、连杆、活塞。然后,这样供应到多个部位的润滑油即机油由于自重最终回到油底壳18。此外,这里将机油这样在发动机10内循环流动的空间称为“机油通路”。
气缸体12和气缸盖14中,形成有机油返回通路34,以使顶盖16内或者气缸盖14内和曲轴箱内即油底壳18内连通。机油返回通路34例如是用于使结束了气门机构的润滑的机油从气缸盖14向油底壳18内返回(落下)的通路,同时是使曲轴箱内的窜漏气体向顶盖16内上升移动的通路。此外,机油返回通路34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
这里,窜漏气体是指:从活塞的活塞环与气缸体12内的气缸筒的间隙向曲轴箱内漏出的气体。该窜漏气体含有大量的烃和水分。因此,如果窜漏气体过多则会导致发动机机油过早劣化、以及发动机内部生锈。另外,由于窜漏气体中含有烃,因此直接将其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不好。因此,发动机10包括未图示的已知的窜漏气体回流装置。窜漏气体在导入顶盖16之后,利用进气负压强制性返回到进气系统,并供应到燃烧室。
但是,这样的窜漏气体中包含NOx、SOx和水分。并且,例如顶盖16难以被传递来自发动机的热,并且其外表面暴露在外部气体中被冷却风等冷却,因此顶盖16的内表面上由于结露等容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尤其是在顶盖16内,由于这些反应,容易产生硝酸、硫酸之类的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混入润滑油即发动机机油中,能够促使发动机内部的油泥前体以及油泥的产生、附着、堆积。
因此,为了从发动机机油中除去这样的酸性物质即酸性成分,发动机10的润滑装置26具有机油滤清器36。此外,在图1中仅夸张地并示意性表示出润滑装置26的一部分。润滑装置26在发动机10中具有包含上述机油返回通路34、油底壳18内部的机油通路32,机油通路32的中途具备机油滤清器36。
其中,图1中为了夸张表示包含机油滤清器36的实施方式中的润滑装置26的一部分,在发动机主体10’的外侧描绘了包含机油滤清器36的润滑装置26的一部分。但是,机油滤清器36等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可以变更成各种位置,例如可以定位在现有的机油滤清器的设置位置,例如可以定位在连接发动机主体10’的各部分的外侧的部分或者内侧。但是,本实施方式中,机油滤清器36被设置成可更换,位于容易从外部更换的位置。
这里,机油通路32包括用于向发动机10内的上述多个供应位置供应机油的主机油通路32a和连接该主机油通路32a的副机油通路(旁通通路)32b。上述机油滤清器定位在副机油通路32b上。但是,机油滤清器36可以设置在主机油通路32a上,例如也可以设置在机油返回通路34上。此外,流入副机油通路32b的机油最终由于其自重能够流到油底壳中。
如图2所示,这样的润滑装置26中的上述机油滤清器36具有滤清器部36a、36b、收容部(收容室)36d、入口部36e和出口部36f,其中收容部(收容室)36d以夹在这些滤清器部36a、36b中的方式由外壳部件36c和滤清器部36a、36b划分形成。滤清器部36a、36b分别由滤清器部件构成,这里具体来说,具有沿流路方向(图2的箭头a1、a2的方向)实质性延伸的、机油能够流通的多个细孔。滤清器部36a、36b构造成捕捉机油中的固体颗粒等固体。另外,滤清器部36a、36b设置为维持收容部36d的形状、大小,保护和保持收容部36d内设置的多种添加剂40即物质。此外,添加剂40可以称为反应体或者滤过体。
此外,机油滤清器36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为了收容这些添加剂40并且为了在发动机10的润滑装置26中机油能够与在此收容的添加剂接触,可以构成为各种方式。例如,机油滤清器中,可以使用金属网壳体、袋状壳体、筛网类型的(内筒和外筒之间具有收纳区域的)筒状壳体等在其内部形成收容部,可以向其中加入多种添加剂,所述袋状壳体使用金属网或者树脂等形成。另外,机油滤清器可以具有多种滤材。并且,能够向这些滤材中混入并保持添加剂。例如,在滤材由纤维状物质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在这样的滤材的空隙中固定或者保持添加剂。另外,机油滤清器36具有与现有的机油滤清器相同的结构作为主要结构,可以通过在其中配置添加剂40而构成。
收容部36d中收容的多种添加剂40包括作为离子交换体(离子交换材料)的(起离子交换体的功能)的水滑石。水滑石具有吸附预定的离子(离子成分)的功能。换言之,为了从发动机机油中除去预定的离子,收容部36d的添加剂40具有这样的吸附预定离子的功能。具体而言,为了从机油中除去通过窜漏气体中的NOx和水能够生成的硝酸根离子(NO3 -)、通过窜漏气体中的SOx和水能够生成的硫酸根离子(SO4 2-),而使用水滑石。此外,期望能够通过水滑石从机油中除去的酸性成分不仅仅有硝酸根离子(NO3-)、硫酸根离子(SO4 2-),例如还有基于窜漏气体能够生成的醋酸根离子(CH3COO-)、同样基于窜漏气体能够生成的蚁酸根离子(HCOO-)。水滑石可以具有吸附包括这些离子的组或者从包括这些离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成分的功能。
因此,机油通过设置在润滑装置26上的机油滤清器36时,能够利用机油滤清器36的多种添加剂40的作用,从机油中除去机油中的上述酸性成分。因此,发动机10中,能够抑制油泥前体和油泥的产生。
此外,机油滤清器36能够如上述地更换。并且,在该更换时,为了使机油不流经机油滤清器36的设置部分、这里是副机油通路32b,机油滤清器36的前后设置有阀42、44。在此,这些阀42、44分别是控制阀,利用执行器的动作,来进行开闭动作,所述执行器基于来自具有作为发动机10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电子控制单元(未图示)的信号而动作。更换机油滤清器32时,例如,可以在发动机10的连续运转时间达到预定时间时,分别关闭阀42、44,通过点亮警告等,向驾驶员提示其更换。此外,阀42、44可以分别是手动式的开闭阀。
这里,对添加剂40进行说明。机油滤清器36中如上所述收容有水滑石作为添加剂40。作为添加剂40除水滑石之外还可以含有其他各种物质,这里机油滤清器36中一并收容有作为机油添加剂的ZnDTP。其中,作为添加剂40可以仅使用水滑石,机油滤清器36中作为添加剂可以仅收容水滑石。水滑石这里是粉状体、更具体而言是由微细颗粒构成,其可以分别具有大于等于0.001mm小于等于1mm的范围的大小。优选的是各水滑石具有0.1mm~1mm的大小。此外,机油滤清器36构成为使得这样的水滑石不会从机油滤清器36中漏出。其中水滑石可以不是粉状体,而是作为具有预定形状的整体的块状体构成,并收容在机油滤清器36中。并且,发动机机油可从机油滤清器36中流过,因此,必须要能够承受发动机机油的温度。水滑石可以承受在(例如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6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优选可以在小于等于100℃的温度下使用。
顺便,这里所说的水滑石特别是包含以Al和Mg为主要成分构成的骨架部分的层、以及该层之间三明治状地夹着的阴离子的层状化合物。该水滑石有时也称为类水滑石化合物。水滑石具有作为离子交换体的功能,在机油中,具有吸附机油中的(上述硝酸根离子等)酸性成分,取而代之而释放出阴离子的功能。
水滑石可以在这样的层之间,包含作为阴离子的氢氧根离子(OH-)和碳酸根离子(CO3 2-)。在水滑石处于水中或者机油中时,这些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从水滑石中释放出。并且,这些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以提高被释放出的液体的碱性,尤其是氢氧根离子可以大大提高该液体的碱性。
这里,本发明中的水滑石是弱碱性的水滑石。弱碱性水滑石是指对氢离子指数(pH)处于6~7的范围内的机油,添加3重量%的包括水和1重量%的水滑石的混合物并搅拌时,得到的机油显示6~7范围内的pH的水滑石。另外,弱碱性的水滑石这里是包括水和3重量%的水滑石的混合物显示出大于等于7且小于等于10的氢离子指数的水滑石。
这样的弱碱性的水滑石具有比起氢氧根离子含有更多的碳酸根离子的组成。作为这样的水滑石,例如有“Mg6Al2(OH)(CO3)16”。这样的水滑石一般可以作为水合物存在,例如其可以表示为“Mg6Al2(OH)(CO3)16·mH2O”(其中,m为正有理数)。另外,本发明中的水滑石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组成比率(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大于1,优选为大于等于15或者16。并且,本发明中,水滑石中的Mg和Al的比率可以是任何值。
换言之,这样的弱碱性水滑石可以具有下述(2)式的组成。
Mg8-xAlx(OH)y(CO3)2·mH2O  (1)
(2)式中,x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7,y、z以及m为正有理数,z大于y。此外,x优选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5。
这样的水滑石可以相对含有少量氢氧根离子,含有多量碳酸根离子。因此,这样的水滑石不会在机油中大量释放出氢氧根离子。另一方面,水滑石释放出碳酸根离子,但是其主要变成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与水滑石一起作为添加剂添加到机油滤清器36中的ZnDTP是水解性物质,但是弱碱性的水滑石对其分解的促进处于不会产生问题的程度。因此,水滑石可以与水解的其他物质尤其是机油添加剂一起使用。此外,水解性添加剂中存在通过水解而生成酸性物质的添加剂。这样的添加剂例如通过水解生成SO4 2-、NO3 -等酸性物质、换言之酸分解物。上述水滑石可以优选与这样的添加剂一起使用。
以下,说明为了调查上述弱碱性水滑石的性质和作用效果而进行的实验中的数例。以下实验中,作为本发明范围内的水滑石,使用了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上述组成的“Mg6Al2(OH)(CO3)16”(以下称为“HT”)。另外,实验中,作为比较对照的添加剂,使用了本发明的对象之外的Aldrich公司生产的水滑石“Mg6Al2(OH)17(CO3)”(以下称为“强HT”)。另外,实验中,作为比较对照的添加剂,使用了弱碱性的碱式碳酸锆即“ZrOCO3·ZrO2·nH2O”(其中n为整数)。进而,在实验中,作为未使用机油,使用了丰田汽车株式会社生产的Castal(注册商标)的5W30。另外,实验车辆中,将在市区行驶距离达到30,000km为止仍持续使用的车载发动机中的机油,作为以下实验中劣化的机油(劣化机油)使用。另外,实验车辆中安装的发动机中作为发动机机油使用上述5W30。
另外,以下具体说明作为机油添加剂的HT的优良性质和HT带来的优良效果。能够用上述(2)式表示的水滑石包含该HT,具有与HT的以下性质相同的性质,应该也能达到与HT带来的以下效果同样的优良效果。
(实验例1)
首先,说明为了调查未使用的机油中的HT以及强HT的各自的性质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该实验结果在图3中示出。
该实验中,对氢离子指数处于6~7的范围内的未使用机油,添加3重量%的包括水和1重量%的HT的混合物并搅拌,制作出被验机油11(图3中的“未使用机油+HT”)。另外,对该未使用机油添加3重量%的包括水和1重量%的强HT的混合物并搅拌,制作出被验机油12(图3中的“未使用机油+强HT”)。并且,测定这样得到的机油11、12的pH。
在图3中,与机油11、12的pH一起,也示出未使用机油13的pH。未使用机油13的pH为6.45,因此是中性的。其中添加了HT的机油11的pH为6.48,也是中性的。这样,HT在未使用机油中不释放出产生问题程度的离子。与此相对,加入了强HT的机油12的pH为8.32,显然呈碱性。这样,强HT为强碱性,具有在机油中大量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特性,因此不适合于与ZnDTP一起使用。
这样,HT为如下水滑石:即,对pH处于6~7的范围内的机油,添加3重量%的包括水和1重量%的HT的混合物并搅拌时,得到的机油显示6~7的范围内的pH的水滑石。
此外,包括水和3重量%的HT(蒸馏水)的混合物显示出大于等于7且小于等于10的pH。与此相对,包括水和等量的强HT的混合物显示出大于等于11的pH。
(实验例2)
接着,说明为了调查未使用机油中的HT和强HT各自的性质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该实验的结果示于图4。
该实验中,通过将在30g的未使用机油中添加1g的HT并搅拌而得的混合机油在95℃维持1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21(图4中的“未使用机油+HT”)。同样地,通过将在30g的未使用的机油中添加1g的强HT并搅拌而得的混合机油在95℃下维持1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22(图4中的“未使用机油+强HT”)。另外将无添加剂的30g的未使用机油在95℃下维持1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23(图4中的未使用机油)。然后,分别测定这些机油21、22、23的总酸值。
从图4可知,添加了HT的机油21的总酸值与无添加剂的机油23的总酸值基本相同。与此相对,添加了强HT的机油22的总酸值为无添加剂的机油23的总酸值的约5%。这相当于与HT在机油中显示弱碱性相对,强HT在机油中显示强碱性。
(实施例3)
另外,目视检查上述实验例2中使用的机油21、22中添加剂的分散状态。添加了HT的机油21中HT大体沉淀了,机油21基本上没有浑浊。与此相对,添加了强HT的机油22中,强HT在机油中大体呈分散状态,其一部分胶体化了。因此,HT比起强HT,非常适合于用作添加到机油中的添加剂。
(实验例4)
下面说明为了调查针对机油中的硝酸的吸附能力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其实验结果示于图5。
该实验中,将1当量浓度的硝酸3mL添加到27mL的未使用机油中。然后,将向该加入了硝酸的机油中又添加1g的HT并搅拌而得的混合机油,在95℃下维持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41(图5中的“未使用机油+HNO3+HT”)。同样地,将向该加入了硝酸的机油又添加1g碱式碳酸锆并搅拌而得的混合机油在95℃下维持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42(图5中的“未使用机油+HNO3+碱式碳酸锆”)。另外,通过不添加添加剂而将该加入了硝酸的机油在95℃下维持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43(图5中的“未使用机油+HNO3”),通过不添加机油而将未使用机油在95℃下维持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44(图5中的“未使用机油”)。并且,分别测定机油41、42、43、44各自的pH。
从图5可知,未使用机油44的pH为6.45,添加了硝酸的机油43的pH为5.75。但是,添加了HT的机油41的pH为6.48。由此可知,通过HT充分吸附除去了机油中的硝酸。与此相对,添加了碱式碳酸锆的机油42的pH为5.72,没有起到上述的pH的改善。因此,与碱式碳酸锆相比,HT在机油中具有极强的酸性成分的吸附功能。
(实验例5)
另外,比较了上述实验例4中制作的机油41、43、44各自的颜色和气味。未使用机油44和添加了HT和硝酸的机油41之间,颜色和气味没有差别。与此相对,仅添加了硝酸的机油43与未使用的机油44相比具有不同的颜色,发出硫磺味。从这一点可知,HT在机油中具有充分的酸性成分的吸附功能。
(实验例6)
下面说明为了调查HT的酸性成分的吸附特性而进行的实验。该实验结果示于图6。
该实验中,在含有预定量的HT的水(蒸馏水)中滴下预定浓度的硝酸水溶液,研究该滴下之后的水的pH。具体而言,准备在50mL的蒸馏水中添加1g HT并搅拌而得的水W1、在50mL的蒸馏水中添加0.1g的HT并搅拌而得的水W2、在50mL的蒸馏水中添加0.01g的HT并搅拌而得的水W3、以及不具有HT的50mL的蒸馏水W4。与此相对,准备1M(mol/L)的硝酸水溶液H1、0.1M硝酸水溶液H2、0.01M硝酸水溶液H3。然后,分别向水W1中滴加预定量的硝酸水溶液H1,向水W2中滴加预定量的硝酸水溶液H2、向水W3中滴加预定量的硝酸水溶液H3、以及向水W4中滴加预定量的硝酸水溶液H3并搅拌。然后,将从滴下起一分钟后的水分别作为被验液61、62、63、64,在各被验液中测定pH。
结果,如图6所示,整体上确认了HT带来的酸吸附效果。但是,将酸浓度强的硝酸水溶液H1添加到水W1中而得的被验液61以及将酸浓度强的硝酸水溶液H2添加到水W2中而得的被验液62,比起将酸浓度弱的硝酸水溶液H3添加到水W3中而得的被验液63,更接近中性。这样,添加了HT的被验液61、62、63显示出,添加了越弱的酸的溶液,其pH越低的倾向。由此可知,比起对于弱酸,HT对强酸而言具有更优良的酸吸附性能,HT具有溶液的酸度越高,捕捉酸性成分的能力越高的特性。因此,毫无疑问,在某种程度的酸浓度高的液体中,具体来说,在劣化机油中,HT会发挥优良的酸性成分吸附效果。
(实施例7)
下面说明为了调查针对劣化机油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该实验结果示于图7。
该实验中,将27mL的劣化机油中添加1g的HT并搅拌而得的混合机油在95℃下维持2小时,制作被验机油71(图7中的“劣化机油+HT”)。另外,同样地,将向27mL劣化机油中添加1g碱式碳酸锆并搅拌而得的混合机油在95℃下维持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72(图7中的“劣化机油+碱式碳酸锆”)。然后,不添加添加剂而将劣化机油在95℃下维持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73(图7中的“劣化机油”),不添加添加剂而将未使用机油在95℃下维持2小时来制作被验机油74(图7中的“未使用机油”)。然后,测定这些机油71、72、73、74各自的pH。
从图5可知,相对于未使用机油74的pH为6.48,劣化机油73的pH为3.98。并且,添加了碱式碳酸锆的机油72的pH为3.95,但是添加了HT的机油71的pH为5.20。从本实验也可知,HT在机油中具有充分的酸性成分吸附能力。
(实验例8)
接下来,说明为了研究由于添加HT而带来的劣化机油中的油泥抑制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结果。
该实验中,分别测定上述实验7中制成的机油73和添加了HT的机油71的运动粘度。未添加HT的劣化机油73的粘度大于等于300cP。与此相对,添加了HT的劣化机油71的粘度为27cP左右,机油71具有未使用机油那样的流动特性。由此可知,通过将HT添加到机油中,能够从机油中吸附除去酸性成分,其结果,也带来了优良的油泥抑制效果。
(实验例9)
使用安装了具有与上述发动机10相同的结构的发动机的实验车辆,调查HT带来的效果。其实验结果示于图8。
该实验中,制作类似于收容了HT的上述机油滤清器36那样的机油滤清器,在预定时期组装到实验车辆的发动机中。实验中使用的机油滤清器中收容了平均粒径为5~15μm的HT粉末80g。并且,在实验车辆的市区行驶距离达到15,000km时,将该机油滤清器导入实验车辆中。
图8中示出了,相对于行驶距离,在上述预定时期导入了具有HT的机油滤清器的情况下的实验车辆的发动机中的机油的酸值的变化。并且,图8中,也同样示出了在未导入这样的机油滤清器的情况下即无HT时的实验车辆的发动机中的机油的酸值的变化。另外,在图8中,用箭头表示出了导入机油滤清器的时刻。
从图8可知,随着行驶距离的增加,机油中的酸值增大。与此相对,装入了机油滤清器的情况下即具有HT的情况下,从该导入之后机油的酸值立即降低,之后的机油的酸值的上升速度变慢。这样,在发动机的润滑装置的机油中导入HT,能够有助于降低机油中的酸值,由此能够抑制油泥的生成等。
另外,通过上述实验,确认了HT在高于或等于常温(例如20℃)低于或等于160℃的温度范围的机油内,充分发挥酸性成分的吸附功能。其中,HT的使用区域,优选为小于等于100℃的温度范围。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其变形例和实验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等,允许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包含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本发明的思想中所包含的一切变形例和应用例、等价物。

Claims (10)

1.一种添加剂,被添加到机油中,所述添加剂的特征在于,含有弱碱性水滑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碱性水滑石是以下的水滑石:在对氢离子指数处于6~7的范围内的机油添加3重量%的包括水和1重量%的水滑石的混合物并搅拌时,得到的机油显示出6~7的范围内的氢离子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碱性水滑石是包括水和3重量%的水滑石的混合物显示出大于等于7且小于等于10的氢离子指数的水滑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碱性水滑石具有Mg8-xAlx(OH)y(CO3)z·mH2O的组成,
其中,x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7,y、z和m为正有理数,z大于y。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添加剂,其特征在于,
x为2,y为1,z为16。
6.一种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清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油滤清器还包括水解性添加剂。
8.一种机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水解性添加剂。
10.一种机械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机油滤清器。
CN2011800036417A 2011-03-18 2011-03-18 添加剂、机油滤清器、机械的润滑装置 Pending CN1028034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01634 WO2012127517A1 (ja) 2011-03-18 2011-03-18 添加剤、オイルフィルター、機械の潤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447A true CN102803447A (zh) 2012-11-28

Family

ID=46828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6417A Pending CN102803447A (zh) 2011-03-18 2011-03-18 添加剂、机油滤清器、机械的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72208B2 (zh)
EP (1) EP2687581A4 (zh)
JP (1) JP5445594B2 (zh)
CN (1) CN102803447A (zh)
BR (1) BRPI1106099A2 (zh)
RU (1) RU2541568C1 (zh)
WO (1) WO20121275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N2013CN07914A (zh) * 2011-03-18 2015-07-03 Toyota Motor Co Ltd
JP5677268B2 (ja) 2011-11-07 2015-02-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オイル劣化抑制装置
JP5639615B2 (ja) * 2011-11-07 2014-12-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オイル劣化抑制装置
JP5542289B2 (ja) * 2012-01-23 2014-07-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イル添加物およびオイルフィルター
JP6057541B2 (ja) 2012-05-07 2017-01-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オイル劣化抑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9297A (en) * 1980-03-14 1981-10-09 Kyowa Chem Ind Co Ltd Clarifying and dispersing additive for lubricating or fuel oil
JPH03296408A (ja) * 1990-04-17 1991-12-27 Toyo Tokushi Kogyo Kk 内燃機関用バイパスオイルフィルター用濾材
JP2001089784A (ja) * 1999-09-24 2001-04-03 Fujikura Ltd 防錆グリー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架空送電線
JP3296408B2 (ja) * 1996-11-22 2002-07-0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変換装置
WO2005066320A1 (ja) * 2004-01-06 2005-07-21 Hiroshi Ikeda 金属部材の摩擦面改質材及び金属部材の摩擦面改質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359A (en) * 1980-06-06 1982-01-07 Unitika Ltd Silicone oil composition
EP0063631B1 (en) * 1981-04-29 1985-09-04 Kyow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Detergent-dispersant composition for lubricating or fuel oils
US6024880A (en) 1996-02-26 2000-02-15 Ciora, Jr.; Richard J. Refining of used oils using membrane- and adsorption-based processes
WO2000053705A1 (fr) * 1999-03-05 2000-09-14 Chuo Hatsumei Institute Co., Ltd. Composition lubrifiante et de liberation destinee aux operations avec le plastique
RU2213127C2 (ru) * 2001-12-27 2003-09-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Лаборатория Триботехнологии" Моюще-диспергирующая присадка к моторному масл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9297A (en) * 1980-03-14 1981-10-09 Kyowa Chem Ind Co Ltd Clarifying and dispersing additive for lubricating or fuel oil
JPH03296408A (ja) * 1990-04-17 1991-12-27 Toyo Tokushi Kogyo Kk 内燃機関用バイパスオイルフィルター用濾材
JP3296408B2 (ja) * 1996-11-22 2002-07-0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1089784A (ja) * 1999-09-24 2001-04-03 Fujikura Ltd 防錆グリー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架空送電線
WO2005066320A1 (ja) * 2004-01-06 2005-07-21 Hiroshi Ikeda 金属部材の摩擦面改質材及び金属部材の摩擦面改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541568C1 (ru) 2015-02-20
BRPI1106099A2 (pt) 2016-05-10
JPWO2012127517A1 (ja) 2014-07-24
EP2687581A4 (en) 2014-10-08
EP2687581A1 (en) 2014-01-22
US20120238480A1 (en) 2012-09-20
WO2012127517A1 (ja) 2012-09-27
US8772208B2 (en) 2014-07-08
JP5445594B2 (ja)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447A (zh) 添加剂、机油滤清器、机械的润滑装置
CA2609318C (en)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for reducing combustion by-products in a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112132B2 (en) Oil additive and oil filter
Myung et al. Review on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particle emissions and PM morphology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Part 1
DE102009048447B4 (de) Verbrennungsmoto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02086420B (zh) 船用中速筒状柴油机润滑油组合物
ES2550972T3 (es) Dispositivo de distribución de un aditivo líquido en un circuito de circulación de carburante para un motor de combustión interna, constando el vehículo de tal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de utilización de dicho dispositivo
RU2011107304A (ru) Солевое производное амида поли(гидроксикарбоновой кислоты) и содержащая его смазоч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JPS6011997B2 (ja) 潤滑油組成物
Hosonuma et al.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f zinc dialkyldithiophosphate in an engine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diesel soot
CN103443525A (zh) 机械的润滑装置及机油滤清器
CN108865300A (zh) 一种燃油系统多效免拆清洗剂
Sutton et al. Investigations into lubricant blocking of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
Botov Investigation on Novel Polymer Filter Medium for Filtration of Automotive Lubricants
Pless The Effects of Some Engine, Fuel, and Oil Additive Factors on Engine Rusting in Short-Trip Service
Guinther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ngine-based catalytic converter poisoning test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volatile ZDDP decomposition products from passenger car engine oils
Orrin et al. Unleaded Gasoline—Lubricant Requirements and Fuel Additive Performance
Devlin et al. Effect of metal‐free phosphorus anti‐wear compounds on passenger car emissions and fuel economy
Smocha Sludge and Varnish Evaluation of Polyether Amine Gasoline Fuel Additives at “Complete Fuel System Cleaner” Aftermarket Fuel Additive Concentrations
Bardasz et al. Low volatility ZDDP technology: part 1-engines and lubricant performance in field applications
Boikov et al. Features of aging of engine oil in a gas engine
Aihara Tribology for alternative-fuel engines
Togawa et al. Impact of Oil-derived Sulfur and Phosphorus on Diesel NOx Storage Reduction Catalyst-JCAP II Oil WG Report
Czerwinski et al. Influencing (nano) particle emissions of 2-stroke scooters
White et al. Implications of Precious Metal Catalysts with Leaded Fu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