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431A - 用于热处理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热处理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2431A
CN102782431A CN2009801634887A CN200980163488A CN102782431A CN 102782431 A CN102782431 A CN 102782431A CN 2009801634887 A CN2009801634887 A CN 2009801634887A CN 200980163488 A CN200980163488 A CN 200980163488A CN 102782431 A CN102782431 A CN 102782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d zones
heating clamber
pipe joint
suction bod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34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2431B (zh
Inventor
P·弗里克
T·诺伊马雅
A·马尔科
T·魏格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NINGER ZEL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ENNINGER ZEL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NINGER ZELL GmbH filed Critical BENNINGER ZEL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782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2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4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06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in a sinuous or zig-zag path
    • F26B13/08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in a sinuous or zig-zag path using roll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15/00Remov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from textile materials in association with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y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4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partly outside the drying encl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用于热处理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处理模块(10),该处理模块具有第一和第二加热区段(11a,11b)。热空气(L)通过管路接头(13)被导入所述加热区段(11a,11b)中。在处理之后,热空气(L)通过抽吸机构(14)重新被排出。抽吸机构布置在加热区段(11a,11b)的端侧端部上。

Description

用于热处理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热处理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和该方法尤其适合用于热处理纱织物(Fadenschar)或纵向延伸的纺织物料带(Warenband)。热处理例如可以是烘干和/或牵伸之前处理的纱或纺织物。例如在制造轮胎帘布时用增附剂浸渍的织物须被导送通过烘干机。随后,塑料纤维还被牵伸。
背景技术
用于热处理轮胎帘布产品的装置例如已由DE 2 108 263 A公开。在那里示出的装置具有多个并排布置的模块,待处理的物品通过这些模块被曲折地循环导送。一个用于将热空气输入到加热室及从加热室中输出热空气的系统用于每个模块。为每个模块设有两个用于热空气的入口和一个设置在模块塔(Modulturm)上端部上的出口。
此外,公知了具有一些分别带有三个喷嘴箱的加热区段的装置。热空气被侧向地引入一个中间的喷嘴箱。排出空气在上部或下部的喷嘴箱区段中被重新侧向地吸出(也可参见图1a)。
在实践中,该装置具有不同的缺点。从而可能在加热室中得到不利的流动条件,这会导致质量上有缺陷的最终产品。尤其是在加热室中具有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时,则会导致物料带宽度上的不均匀分布的产品特性。尤其是在空气流动较弱的区域内(例如参见图1b的下部区域)时,在这些区域中能量传递较差。
此外,尤其是轻质物料带由于横向流动(也参见图1b)可横向于传送方向而运动。通过所谓的褶皱形成,所述物料带被不希望地变形。通过根据分别处理的产品和分别使用的涂层材料有目的地调节空气量和温度,在个别情况中基于经验仍然可获得足够均匀的处理。由于具有不同产品特性的多种产品需要被处理以增加到现有装置上,单独的适配被证实是困难的。
另一个问题在于,由于烘干机的高度受限于工艺,首先轻质材料在自由的长度上被激励成振荡。这种颤动可引起与烘干机的机械部件不希望的接触以及引起材料损坏。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们借助现有的烘干机仅可减小设备速度,这样又会造成设备生产效率的降低。
公知装置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不能最佳地利用所使用的热能。能源成本在这样的处理装置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最后,公知装置的问题还在于,这些装置受限于大的改装空间,这同样提高了投资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避免已知的缺点及尤其是提供一种装置和方法,其中可精确地控制加热室中的工艺条件并且该加热室仍然可通用地用于多个不同的工艺条件。这样例如借助同一装置应可处理在其化学成分方面不同的涂层和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不同类型的片材。此外,该装置由于能量需求和空间需求小而出众并且也防止了轻质纺织品的颤动和褶皱形成及在整个加热室中实现了均匀的能量传递。
根据本发明,这些任务借助具有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特征的装置和方法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该用于热处理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处理模块。该装置用于热处理并且尤其用于拉伸被连续输送的片材。这样的片材典型地是纱织物或纺织物料带、尤其是轮胎帘布或传送带织物。除了烘干,该装置也用本身公知的方式牵伸塑料纤维。
处理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区段。物料带可沿着传送路径大约垂直地通过该加热区段的至少一个加热室导送。物料带的导送大约垂直地沿向上方向实现以及-可选地-在经过转向机构之后沿向下方向通过该加热区段的另一个加热室。典型地,产品被在用于循环地导送物品的辊上转向。
加热区段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加热介质输入到加热室中的管路接头。加热介质典型地是热空气。此外,加热区段具有用于从加热室中导出加热介质的抽吸机构。除了排出空气,必要时也可导出从物料带涂层中排放的物质,例如冒烟的废气。
管路接头与至少一个喷嘴箱连接,该喷嘴箱在传送方向上及横向于传动方向上延伸。典型地,借助于喷嘴箱在片材的整个宽度上均匀地将空气相对该片材大约垂直定向地吹入加热室中。
根据本发明,抽吸机构相对传送路径基本上对称地布置和/或布置在加热区段的端部上。由于在加热区段端部上的布置,吹入加热室中的空气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加热室中并且与该片材或物料带平行地沿着加热区段或加热室的端部方向以基本上层状的流而被导送。对于加热区段的端部,在此不仅被理解为片材的进入端部而且为其排出端部。典型地,抽吸机构被分别设置在加热区段的端部上,该装置的片材被输入或输出到该加热端部中或者通过一个转向装置被输入到另一个连接在后面的处理模块中或者从一个连接在前面的处理模块中输入。
喷嘴箱总是相对片材的传送路径侧向地布置,使得在两个相邻的喷嘴箱之间形成一个加热室。喷嘴箱的其他特征以本身公知的方式构造成。
通过基本上被层状调节的流动明显降低了振动激励或织物带的颤动。
由于空气相对于织物的运行而对称或平行地运动,因此也会存在形成褶皱的轻微危险,因为横向力不再作用在物料带上。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在每个处理模块中设有两个加热区段,其中,第二加热区段设置在第一加热区段上方,从而得到了平行于穿过处理模块的物料带地延伸穿过两个加热区段的垂直传送路径。在此,下加热区段的抽吸机构被设置在该加热区段的下端部或底侧端部上。上加热区段的抽吸机构被设置在该加热区段的上端部上及由此也在处理模块的上端部上。通过抽吸该边缘区域中的空气改善了能效,因为由此防止了热的废气进入到周围环境中。
特别优选地,抽吸机构由抽吸体构成,所述抽吸体伸入到加热室中并且其具有至少一个抽吸口。借助这样的、特定构型的附加抽吸体可有目的地影响加热室内部的空气流,使得尽可能不产生死角及气流尽可能是层状的并且平行于织物运行地延伸。对于本申请中的死角,在此理解为加热室中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没有或仅有很小的空气运动并且在该区域中相应地具有另一个通常较低的温度。
特别优选地,在传送路径或者片材的每一侧设有一个抽吸体。特别优选地,在处理模块具有一个垂直向上的和一个与其平行的、垂直向下延伸的传送路径的情况下,设有三个并排布置的抽吸体。物料带随后分别在每两个相邻抽吸体之间的间隙空间中被导送穿过。当在一个加热区段中具有三个并排布置的喷嘴箱时,这些喷嘴箱定义了两个加热室,优选分别为每个喷嘴箱分配一个抽吸体。将空气吹入到相对物料带一侧上的喷嘴箱设有一个抽吸体,该抽吸体又将空气从一侧再次吸入。喷嘴箱在两侧将空气逆着物料带导向,该物料带例如在一侧在垂直方向上向上以及在另一侧在垂直方向上向下地被导送,该喷嘴箱设有抽吸体,所述抽吸体从两侧抽吸空气。以此方式确保了在加热室内部的空气导送是均匀的并且在加热室中在物料带的两侧也具有均匀的空气导送及由此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
抽吸体优选箱状地构成。它典型地具有矩形的轮廓横截面。这些抽吸体可被简单地制造及此外它们的形状与导送过的物料带表面相匹配。典型地,抽吸体具有一个大概直线的区域和一个与该区域连接的、具有扩宽的流动横截面的入流区域。该入流区域连接到抽吸机构和相应的管路接头上。在箱状的抽吸体中,一些抽吸口被布置在沿传送方向延伸的侧壁中和/或在其它限界面中。通过将抽吸体构造为具有侧壁的箱,抽吸口可被自由定位。通过测试可获得用于产生尽可能均匀和层状的气流的抽吸口的最佳布置。一些开口被证实是特别适合的,这些开口作为长形孔被布置在与朝着管路接头的端面相邻的侧壁中及被布置在背离管路接头的端壁中。一个在具有扩宽的流动横截面的入流区域中的附加开口同样是优选的。但是也可考虑,其它的抽吸口同样引起所希望的尽可能层状的流动和均匀的温度分布的效果。
抽吸体横向于传送方向超过物料带宽度的至少80%地延伸到加热室中。优选地,抽吸体延伸超过处理模块的整个宽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具有至少一个处理模块的用于热处理的装置,该处理模块具有第一加热区段和设置在第一加热区段上方的第二加热区段。每个加热区段具有一个用于输入加热介质的管路接头和用于从加热区段中导出加热介质的抽吸机构。根据本发明,第一加热区段的抽吸机构通过管路与第二加热区段的用于输入加热介质的管路接头连接。第二加热区段的抽吸机构通过管路与第一加热区段的用于输入加热介质的管路接头连接。通过第一和第二加热管路交叉式的连接实现了在一个加热模块的两个加热区段中尽可能均匀的温度分布。同时,例如两个加热区段中的溶剂浓度被保持得尽可能相同,使得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工艺条件。优选地,鼓风机单元均位于管路接头之前,借助鼓风机单元可将空气从加热区段输送到其它加热区段中。彼此连接两个加热区段的管路在此优选设置在处理模块的相同侧上,更确切地说尤其是在横向于物料带或者横向于传送路径的侧壁上。以此方式可将不同的处理模块紧凑地并排布置。连接各个加热区段的管路仅在一个方向上侧向地与模块隔离开。由此降低了空间需求。
主要垂直布置的加热区域中的自然对流提供用于在加热区域下端部上的较冷区域和在加热区域的上端部上的较热区域。通过抽吸和吹入的交叉式布置,由对流引起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温度差被均匀化。
尽管对各个加热区段的空气输入和输出的这样的交叉式连接对其本身已经是有利,这类的空气导送结合之前说明的在端侧端部上导出空气的布置及结合抽吸体将是特别有利的。通过这种结合可实现工艺条件的进一步统一和更均匀的温度分布。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涉及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及牵伸连续输送的片材、尤其是纱织物或纺织物料带的装置。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区段的处理模块。为了处理,物料带可导送通过处理模块及通过加热区段。加热区段具有至少一个管路接头,用于将加热介质、尤其是热空气输入到至少一个加热室中。管路接头设有用于输送热空气的鼓风机单元。管路接头与至少一个喷嘴箱相连接,加热介质通过所述喷嘴箱被导入加热室中。根据本发明,在鼓风机单元与管路接头之间,在压力侧布置有一个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例如可以是用空气或轻质燃料油直接加热或用其它燃料驱动的燃烧器装置或者以处理液体流过的间接驱动的热交换器装置。已经被证实,通过热交换器在喷嘴箱与鼓风机之间的压力侧的布置可实现喷嘴箱中及接着在加热室中更加均匀的空气分布。在此,热交换器具有作用于流过的空气的层化效果。通过热交换器在压力侧的安装稍微降低了气流的速度。替换地,建立了动压力,所述动压力造成在从热交换器中输出的空气中均匀的速度分布并且由此实现了整个热交换器横截面上的均匀的热传导。本发明的该方案尽管本身也是优选的,但是也可特别有利地结合之前说明的用于改善空气分布的均匀性的措施。由于更规律的速度分布实现了更好的热传导。由此获得了热交换器更高的效率。
多个处理模块可被并排地布置。在此,物料带可借助上和下转向机构分别曲折循环地通过装置从一个模块输送到另一个模块。
在单个的并排布置的处理模块中使用的组件、如鼓风机、热交换器和管路在此可分别相同地构造。由于通过所涉及的结构措施而得到各个加热室中均匀的空气-及温度分布,用于引起所希望的均匀化的其它改动或者对空气导送元件的匹配不是必需的。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允许设置一种模块结构,该模块结构借助少量标准化组件能够实现—即使以经济视点来看—可通用使用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涉及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或牵伸连续输送的片材的方法。典型地,该方法被在应用一个如前所述的装置情况下执行。片材优选大约垂直地在向上方向上及-可选地-在经过转向机构之后在向下方向上被导送通过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加热区段。在此,片材被施加到加热介质上。片材通过喷嘴箱被导入加热区段的至少一个加热室中。根据本发明接着通过设置在加热区段的端侧端部上的抽吸机构这样地抽吸加热介质,使得在片材的宽度上实现平行于物料带方向的、均匀的温度分布和层化的流动并且产生沿输送方向、也就是在向上或向下方向上延伸的气流。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还涉及一种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连续输送的片材的方法,尤其是在使用如前所述的装置的情况下。在此,片材优选大概垂直地在向上方向上及-可选地-在经过转向机构之后在向下方向上导送通过处理模块的两个依次连接的加热区段。根据本发明,从所述一个加热区段中通过抽吸机构导出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再次被加热并且通过管路接头被重新输入其它的各加热区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还涉及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连续输送的片材的方法,尤其是在使用如前所述的装置的情况下。在此,片材被导送通过处理模块的至少一个加热室。根据本发明,加热介质借助鼓风机导入通过热交换器及随后导入到加热室中。在此,热交换器以其压力侧布置在鼓风机与加热室之间。在此,可将热空气特别均匀地导入加热室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下述根据附图及在实施例中被详细说明。示出了:
图1a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的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根据图1a运算确定加热室中的空气速度,
图2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三个处理模块的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根据图2的具有透明示出的壳体的装置的一个单独的处理模块,
图4根据图3的(在去除壳体覆盖部件的情况下)处理模块的上加热区段中空气导送的详细示图,
图5根据本发明的抽吸体的立体图,
图6在根据图3的装置中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7根据第一替换实施形式的示图,
图8根据优化的第二实施形式的示图,
图9根据进一步优化的第三实施形式的示图,
图10根据另一个替换实施形式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已经由申请人公开的供气和排气装置的构型。烘干机101具有下加热区段111a和上加热区段111b。在所述加热区段111a、111b中分别构成两个加热室120,物料带W在垂直方向上向上或向下地导送穿过这些加热室。热空气通过一个中间的管路接头113被输入到加热室中并且通过一个抽吸管路114重新排出。根据图1a,与已知装置不同的是,热交换器143被布置在通风机142的压力侧。在图1b中示出了基于运算确定的空气速度分布。在上端部上,在加热室的角中产生死点容积。此外,可看到沿接头114方向上的空气流动。基于该空气流动可得到织物上的横向力,这导致褶皱的形成。图1a中的示图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具有一个热交换器143,该热交换器被设置于压力侧,在鼓风机之前。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烘干机1。物料带W由未进一步示出的连接在前面的处理装置(尤其是浸渍池)输入到烘干装置1中。烘干装置1由三个并排布置的处理模块10组成。物料带W在向上方向z上垂直向上地被分别导送通过每个处理模块10。在从处理模块10排出之后,物料带W绕一个转向辊12(未详细示出)转向并且在向下方向-z上重新垂直地穿越通过处理模块10。在从第一处理模块10排出之后,物料带在下端部处重新绕一个转向辊(未示出)导送并且被输入给相邻的依次放置的处理模块。每个处理模块具有第一下加热区段11a和第二上加热区段11b。每个加热区段11a、11b设有用于输入加热空气的抽吸管路14和管路接头13。抽吸管路分别被设置在处理模块10的下或上端部上。管路接头13为了将热空气吹入上加热区段11b中通过管路40与下加热区段11a的抽吸管路14相连接。用于将热空气吹入下加热区段11a中的管路接头13通过管路接头41与上加热区段11b的抽吸管路14相连接。以此方式,得到了在两个加热区段11a,11b之间的空气循环。
管路接头13和抽吸管路14在此被侧向地设置在处理模块10的壳体上、也就是设置在垂直于物料带的侧面上。由此,管道40,41和管路接头13和抽吸管路14全部向着相同方向伸出,使得图2中示出的三个处理模块可紧密地并排布置。由此,一方面节省了能源(由于各个模块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绝缘)及另一方面节省了空间。
热空气借助于鼓风机42吹入加热区段11a,11b中。在鼓风机的压力侧,热交换器43被布置在鼓风机与管路接头13之间。基于该布置,也可用通风机42与管路接头13之间的非常短的管长度实现均匀的空气分布。由此可节省空间地构成装置1。图2中示出的装置被典型地用于处理轮胎帘布。轮胎帘布是一种由塑料纤维制成的织物(例如由具有通常上至1500mm-约3000mm的织物宽度的聚酰胺或聚酯制成)。该织物根据材料被在一至两个处理步骤中用异氰酸盐和间苯二酚甲醛乳胶来处理。轮胎帘布被以约80m/min到120m/min的典型速度导送通过处理模块10,所述处理模块典型地具有约10-约20米的高度。在各个加热区段11a,11b中典型地具有140-230℃的温度。物料带以上至11to的张力导送通过加热区段11a,11b。为了处理,借助鼓风机典型地为每加热区段11a,11b导入上至150000m3/h的空气量。
图3示出了一个单独的处理模块10,其中该装置的壳体被透明地示出。在图3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与图2中相同的元件。每个加热区段11a,11b具有三排并排放置的喷嘴箱。在这些并排放置的喷嘴箱之间各构成一个加热室20(也可参见图4)。在根据图3的处理模块10中,物料带依次相继地导送通过在下加热区段11a中的第一加热室20,通过上加热区段11b的第一加热室20,通过上加热区段11b的第二加热室20及通过下加热区段11a的第二加热室。三个喷嘴箱15中的每一个被施加来自管路接头13的热空气。为此,管路接头13具有一个到三个单独输入接管23中的支路。
在模块的端侧端部9上,抽吸体16布置在入口区域中。为每个喷嘴箱15配置了一个抽吸体16。抽吸管路14具有一个到三个抽吸接管24中的支路,其中,为每个抽吸接管24配置一个抽吸体16。图4去除壳体更详细地示出了上加热区段11b中的空气导送。下加热区段11a中的空气导送基本上相同地、但是镜像对称地构成。相同的参考标记还表示相同部件。三个抽吸体16被相同地构造成。它们在端侧沿向上方向z在喷嘴箱15上方与其连接地布置。抽吸体16中的每个通过配置给其的排出接管24与抽吸管路14相连接。抽吸管路14通过一个弯曲的管路段45与管路41的直的管路段46相连接。
热交换器被构造为液体热交换器,其中通过接头(44)输入或又排出加热液体。通风机(42)典型地是具有侧向鼓风的径向鼓风机。喷嘴箱(15)被以本身公知的方式构造成。中间的喷嘴箱在两侧具有向外指向的喷嘴口。各个在外部的喷嘴箱15仅具有向内指向的喷嘴口。导送通过在喷嘴箱之间构成的加热室20的物料带在此被在两侧施加热空气。
抽吸体16之间构成间隙空间18,物料带W导送通过这些间隙空间。由于为每个喷嘴箱15配置了一个抽吸体16,则在物料带的整个宽度上得到了热空气在物料带两侧的抽吸。抽吸体16具有至少相应于喷嘴箱宽度b的宽度B。
图5示出了抽吸体16的放大示图。抽吸体16被构造为箱并且具有两个侧壁21。这些侧壁限定了用于物料带的传送路径。抽吸体16具有一个敞开的朝向抽吸接管24的端面22。此外,抽吸体16具有另一个端面25,该端面被敞开地构造并且热空气L沿箭头方向看被抽吸通过该端面。抽吸体16的箱最终通过一个上壁26和一个下壁27封闭。上壁26被封闭地构造。抽吸体16具有第一区域28,该第一区域基本上具有一个恒定的横截面。相对于端面22,抽吸体16此外具有一个横截面扩宽的入流区域29。抽吸口被设置在入流区域29中。两个构造成长形孔的抽吸口17被设置在侧壁21中并且一个基本上正方形构造的抽吸口17被设置在下壁27中。通过这些开口热空气沿箭头方向上看进入到抽吸体16中并且从抽吸体导送穿过抽吸接管24到达抽吸管路14。
图6在物料带的截面中示出了上加热区段11b中的速度分布。在物料带被施加热空气的区域中具有基本上均匀的速度分布。此外,速度是比较低的。由此得到了均匀的温度分布并且不会产生死角区域。
图7示出了例如上加热区段11b的第一替换实施形式。空气如图2-4中示出的那样被导入。但是,抽吸在两个侧向布置的抽吸管路上对称地进行。
图8示出了例如上加热区段11b的另一替换实施形式。通过两个布置在处理模块10的上端部上的抽吸接管34抽吸空气。
图9示出了抽吸装置的另一个优化实施形式。抽吸箱35在邻接喷嘴箱的上端部处平行于物料带地设置在侧向的限定壁中。因此,不在织物上产生横向力。抽吸箱35具有穿孔的侧壁36,空气通过这些侧壁来抽吸。
图10示出了另一个优化的实施形式。根据图10,抽吸管路14被设置在处理模块1的端侧端部上。与图2中示图不同的是,在此,用于热空气的排出管路或输入管路在下加热区段11a与上加热区段11b之间并不交叉地导送。

Claims (17)

1.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被连续输送的片材、尤其是纱织物或纺织物料带(W)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区段(11a,11b)的处理模块(10),物料带(W)可沿着传送路径大概垂直地在向上方向(z)上和/或在向下方向(-z)上导送通过所述加热区段,
其中,加热区段(11a,11b)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加热介质、尤其是热空气(L)输入到所述加热区段(11a,11b)的至少一个加热室(20)中的管路接头(13)和
用于从加热室(20)中排出加热介质(L)的抽吸机构(14,16;34;35),
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管路接头(13)与至少一个在传送方向(z)上及横向于该传送方向延伸的喷嘴箱(15)相连接,加热介质(L)通过喷嘴箱被导入到加热室(20)中,其特征在于,抽吸机构(14,16;34;35)相对传送路径基本上这样地布置,使得得到了基本上在传送方向(z,-z)上、平行于物料带(W)延伸的气流,并且尤其是所述抽吸机构(14,16;34;35)对称地和/或在加热区段(11)的端部上、优选直接邻接喷嘴箱(15)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处理模块设有一个布置在第一加热区段(11a)上方的第二加热区段(11b),
其中,每个加热区段(11a,11b)具有用于输入加热介质(L)的管路接头(13)和用于从加热室(20)中排出加热介质(L)的抽吸机构(14,16;34;35),及其中,所述配置给下加热区段(11a)的抽吸机构(14,16)被设置在该加热区段(11a)的下端部或底侧端部上及所述配置给上加热区段(11b)的抽吸机构(14,16)被设置在该加热区段(11b)的上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抽吸机构(14)包含伸入到加热室(20)中的、设有至少一个抽吸口(17)的抽吸体(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送路径的两侧设有至少一个抽吸体(16)。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加热区段(11a,11b)设置三个并排布置的抽吸体(16),其中,物料带(W)可分别在每两个相邻的抽吸体(16)之间的间隙空间(18)中穿过,其中,尤其是为每个喷嘴箱(15)分别配置一个抽吸体(16)。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抽吸体(16)被箱状地构造,其中,所述抽吸体(16)的轮廓横截面优选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抽吸体(16)具有一个大体平直的第一区域(28)和一个与其邻接的、具有扩宽的流动横截面的入流区域(29)。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抽吸体(16)具有大体沿传送方向(z)延伸的侧壁(21)和一个朝着抽吸管路(14)的端面(22),并且所述侧壁(21)和/或抽吸体(16)的其它壁设有抽吸口(17)。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抽吸体(16)横向于传送方向(z)地在超过物料带(W)的整个宽度的至少80%上延伸到加热室(20)中,优选超过整个宽度。
10.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连续输送的片材(W)、尤其是纱织品或纺织物料带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处理模块(10),所述处理模块具有第一加热区段(11a)和设置在该第一加热区段上方的第二加热区段(11b),其中,每个加热区段(11a,11b)具有用于输入加热介质(L)的管路接头(13)和用于从所述加热区段(11a,11b)中排出加热介质(L)的抽吸机构(14,16),其特征在于,第一加热区段(11a)的所述抽吸机构(14,16)通过管路(40)与第二加热区段(11b)的管路接头(13)相连接并且第二加热区段(11b)的抽吸机构(14,16)通过管路(41)与第一加热区段(11a)的管路接头(13)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在管路接头(13)前面设置一个鼓风机单元(4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路(40,41)被侧向地布置在处理模块(10)相对传送路径的同一侧上。
13.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连续输送的片材(W)、尤其是纱织品或纺织物料带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加热区段(11a,11b)的处理模块(10),所述物料带可导送通过所述加热区段,
其中,所述加热区段(11a,11b)具有用于将加热介质、尤其是热空气(L)输入至少一个加热室(20)中的至少一个管路接头(13)和鼓风机单元(42)及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管路接头(13)与至少一个喷嘴箱(15)相连接,热介质(L)通过所述喷嘴箱可被导入加热室(20)中,
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43)在鼓风机单元(42)与管路接头(13)之间被布置于压力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并排布置的处理模块(10),并且物料带(W)可借助上和下转向机构(12)曲折成循环地导送通过该装置。
15.尤其是在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情况下、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连续输送的片材、尤其是纱织品或纺织物料带(W)的方法,其中,所述片材优选大体垂直地在向上方向(z)上和/或在经过转向机构(12)之后在向下方向(-z)上被导送通过处理模块(10)的至少一个加热区段(11a,11b),其中,该片材(W)被施加加热介质,所述加热介质通过喷嘴箱(15)被导入到加热区段(11a,11b)的至少一个加热室(2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介质(L)通过一个尤其是布置在加热区段(20)的端侧端部上的抽吸机构(14,16;34;35)被这样抽吸,使得在片材(W)的宽度上产生基本上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气流。
16.尤其是在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情况下、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连续输送的片材、尤其是纱织品或纺织物料带(W)的方法,其中,所述片材优选大体垂直地在向上方向(z)上和/或在经过转向机构(12)之后在向下方向(-z)上被导送通过处理模块(10)的两个依次布置的加热区段(11a,11b),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一个加热区段(11a,11b)中通过抽吸机构(14)排出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43)被加热并且通过管路接头(13)被重新输入给另一个加热区段(11b,11a)。
17.尤其是在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情况下、用于热处理及尤其是用于烘干连续输送的片材、尤其是纱织品或纺织物料带(W)的方法,其中,所述片材(W)被导送通过处理模块(10)的至少一个加热室(20),其特征在于,加热介质(L)借助鼓风机(42)通过热交换器(43)被导送到加热室(20)中。
CN200980163488.7A 2009-12-30 2009-12-30 用于热处理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9/068033 WO2011079867A1 (de) 2009-12-30 2009-12-30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wärmebehandlung von kontinuierlich geförderten flächengebild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431A true CN102782431A (zh) 2012-11-14
CN102782431B CN102782431B (zh) 2015-08-19

Family

ID=42668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348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431B (zh) 2009-12-30 2009-12-30 用于热处理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52421A1 (zh)
EP (1) EP2519796B1 (zh)
JP (1) JP2013516590A (zh)
KR (1) KR20120113763A (zh)
CN (1) CN102782431B (zh)
ES (1) ES2555527T3 (zh)
HU (1) HUE026382T2 (zh)
PL (1) PL2519796T3 (zh)
WO (1) WO20110798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198A (zh) * 2013-10-12 2014-01-08 王兆进 一种漏斗形状用于吸风的结构装置
CN104482742A (zh) * 2014-10-31 2015-04-01 闵公发 用于直燃式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烘干装置
US10403880B2 (en) * 2015-09-11 2019-09-03 Iftikhar Ahma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battery electrodes
KR102419718B1 (ko) * 2020-04-29 2022-07-12 박일남 태양전지모듈의 분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8671C (de) * 1932-09-16 1940-02-28 Svenska Flaektfabriken Ab Trockenvorrichtung fuer Zellstoff-, Textil- o. dgl. Bahnen
US2682116A (en) * 1950-01-21 1954-06-29 Dungler Juli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fibrous sheet material by superheated steam or vapors
GB865115A (en) * 1956-07-24 1961-04-12 Sucker Gmbh Geb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drying fibrous materials
DE1202748B (de) * 1960-09-27 1965-10-14 Artos Meier Windhorst Kg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Warenbahnen
US3625493A (en) * 1970-02-20 1971-12-07 Goodyear Tire & Rubber Modular heating unit for processing tire cord fabric
EP0130579B1 (de) * 1983-07-01 1988-07-06 FLEISSNER Maschinenfabrik AG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Wärmebehandeln wie Trocknen von bahn- oder bandförmigem Textilgut
US5303484A (en) * 1992-04-09 1994-04-19 Thermo Electron Web Systems, Inc. Compact convective web dryer
DE4326877C1 (de) * 1993-08-11 1994-10-13 Babcock Bsh Ag Verfahren zum Trocknen von Platten und Trockner
SE519878C2 (sv) * 2001-02-05 2003-04-22 Flaekt Ab Förfarande för reglering och kontroll av torrhalten vid torkning av ett banformigt material
DE10349401B3 (de) * 2003-10-21 2004-07-29 Grenzebach Bsh Gmbh Furniertrock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UE026382T2 (en) 2016-06-28
WO2011079867A1 (de) 2011-07-07
CN102782431B (zh) 2015-08-19
JP2013516590A (ja) 2013-05-13
ES2555527T3 (es) 2016-01-04
EP2519796B1 (de) 2015-09-23
PL2519796T3 (pl) 2016-03-31
KR20120113763A (ko) 2012-10-15
US20130152421A1 (en) 2013-06-20
EP2519796A1 (de)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1167B (zh) 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US9464844B2 (en) End seal for oxidation oven
CN107012515B (zh) 用于由连续长丝制造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设备和方法
US9809909B2 (en) Fiber oxidation oven with multiple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heating systems
CN102782431A (zh) 用于热处理连续输送的片材的装置和方法
TWI653424B (zh) Dryer
CN110914620A (zh) 用于干燥和处理织物的机器和方法
CN103411406A (zh) 风量风压可调的热风穿透式烘箱
US7997003B2 (en) Multistage continuous dryer, especially for plate-shaped products
US3302304A (en) Apparatus for ventilating webs of textile material
KR100272749B1 (ko) 직물 피륙용 송풍장치
CN113412405B (zh) 用于纺织幅材制品的干燥装置和干燥方法
KR101561030B1 (ko) 터보 열풍분사 방식을 이용한 직물원단 건조장치
RU2002118704A (ru) Машина для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слоистых гибких изделий, например,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кож и шкур
US8151392B2 (en) Method for smoothing articles of clothing, and tunnel finisher
KR102111724B1 (ko) 필름 시트용 텐터기
CN104053828A (zh) 用于制造丝束的设备
US7296995B2 (en) Circulating air oven
CN106662396A (zh) 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TWI816038B (zh) 乾燥機
CN103168120A (zh) 用于制造条状的产品的设备
KR102017543B1 (ko) 직물, 셀룰로오스 및 다른 섬유 재료를 위한 유체 처리 유닛 그리고 또한 유체 처리 방법
KR20190135412A (ko) 연속적인 필라멘트들로 스펀본드식 부직포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300476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ir treatments of fabrics
CN108700000A (zh) 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