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1039B -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1039B
CN102781039B CN201110119089.XA CN201110119089A CN102781039B CN 102781039 B CN102781039 B CN 102781039B CN 201110119089 A CN201110119089 A CN 201110119089A CN 102781039 B CN102781039 B CN 102781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sn
terminal
downlink data
sen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90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1039A (zh
Inventor
毕以峰
周娜
张世伟
骆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190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3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2661 priority patent/WO20121521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在CDMA系统中发生跨PDSN的切换时,源PDSN和目标PDSN间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目标PDSN接收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目标RAN;或者,同时发送给目标RAN及源PDSN。采用本发明,实现了跨PDSN切换过程中的数据转发,避免了固定锚点造成的数据流路由迂回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简称为3GPP2)码分多址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为CDMA)主要由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为RAN)、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acket Data Serving Node,简称为PDSN)、RADIUS服务器(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简称为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及其他支撑节点组成。
图1为现有技术的CDMA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其中,PDSN附负责控制面和用户面的管理和操作。在控制面上PDSN负责终端的移动性管理、用户上下文的管理等工作;在用户面上PDSN是与RAN相连的接入网关设备,并且是CDMA系统与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为PDN)的边界网关,负责分组数据网络(包括因特网或者运营商企业网等)的接入等功能。现有技术中,终端通过CDMA系统到分组数据网络的连接称为一个IP连接,PDSN为终端的该连接分配一个IP地址,终端通过该IP地址与外部分组网络互通数据。
CDMA系统作为一种移动网络,一个重要特性是在终端持续移动的过程中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在CDMA系统中,该连续性是通过系统切换的移动性管理的功能来保证,主要包括切换(Handover/Handoff),路由区更新等。移动性管理都是为保证终端业务的连续性而服务的,使终端在网络中移动时,不让终端以及终端的通信对端在IP层面上感知到该终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简单的说,即是使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终端有效的IP地址不发生变化。
其中,在终端移动性管理的过程中,终端可能会更改当前连接的PDSN,以下内容均针对这种场景进行叙述。如图2所示,终端当前连接的PDSN发生了变更:源RAN和目标RAN连接在不同的PDSN上。当终端从源PDSN的服务区域移动到目标PDSN的服务区域时,将会触发执行更改当前连接的PDSN,此时,目标PDSN会通过P-P(源PDSN和目标PDSN间接口)连接与源PDSN建立连接转发用户数据。
如图2中实线数据线路所示,在变更前,终端的上下行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源/source RAN、源/source/serving PDSN;而在变更后,终端的上下行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目标/target RAN、目标/target PDSN、源/source/serving PDSN(如图2中虚线数据线路所示)。可见,在终端移动到目标PDSN后,终端的上下行数据均需要经过原来的PDSN。
参见图3,现有技术中PDSN变更时的切换流程的主要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S301.MS/AT(Mobile Station/Access Terminal,终端设备,也称为移动站或者接入终端)发生移动。终端和源RAN(S-RAN)进行信令交互,S-RAN决定发起切换。
其中,在步骤S301之前,上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为:终端ßàS-RANßà-PDSNßà外部分组数据网络。
步骤S302.S-RAN向T-RAN发送A16会话传输请求消息,T-RAN向S-RAN回应会话传输响应消息。
步骤S303. T-RAN向目标PDSN(T-PDSN)发送A11-RRQ(Registration Request,注册请求)消息,请求建立A10连接。
本文中,该步骤中的RRQ也称作A11接口第一RRQ。
步骤S304. T-PDSN向S-PDSN发送P-P接口的RRQ消息,请求建立P-P连接,P-P连接用于数据转发。
本文中,该步骤中的RRQ也称作P-P接口第一RRQ。
在步骤S303和S304中,消息中携带了S位,该位置“1”,用于指示S-PDSN接收到该指示后双发数据(下行)。
其中,所述的双发数据是指S-PDSN向S-RAN和T-PDSN同时发送相同的数据(下行),以保证数据无论从源侧还是目标侧至少有一侧能到达终端,以保证数据包不丢失。
如图3中所示,S-PDSN在收到下行数据后,分别发送给S-RAN侧和T-PDSN侧,再由两侧分别传送到终端。当然终端可能已经不驻留某一侧了,但是可以保证的是,终端在其中一侧或者两侧肯定有连接,这样,保证终端一定能够收到下行数据包。
对于上行数据包,终端可以选择存在连接的一侧(或者源侧或者目标侧)发送数据包,即可保证数据能够发送到分组数据网。
步骤S305.S-PDSN向T-PDSN发送P-P接口的RRP(Registration Response,注册响应)作为请求消息的响应。
步骤S306. T-PDSN向T-RAN发送A11-RRP消息,作为A11-RRQ消息的回应。
步骤S307. S-RAN在收到S302步中T-RAN回应的响应消息后,经过定时器计时,定时器到时后,由S-RAN向T-RAN发送A16会话传输完成消息。
步骤S308. 终端完全切换到目标侧。
步骤S309. T-RAN向T-PDSN发送A11-RRQ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带S位,S位置零。本文中,该步骤中的RRQ也称作A11接口第二RRQ。
步骤S310. T-PDSN向S-PDSN发送P-P接口的RRQ消息,该消息中拷贝了A11-RRQ消息中的参数,其中包括置零的S位。本文中,该步骤中的RRQ也称作P-P接口第二RRQ。
该置零的S位指示S-PDSN停止双发。至此,如图3中虚线所示,用户上下行数据路径为:分组数据网ßàS-PDSNßàT-PDSNßàT-RANßà终端。
此后,只要终端的业务还在运行,终端处于激活状态,数据包就会通过上述的路径发送,即,需要以S-PDSN为数据锚点,转发数据,因此数据的传输相比于直接由T-PDSN路由来说,存在了路由迂回,造成了开销浪费。
步骤S311.业务完成后,终端进入休眠状态。
步骤S312.终端再次进入激活态(如果有新业务发起),并建立与T-PDSN的PPP会话,同时,终端在PPP建立过程中获取了新的IP地址。
至此,上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为:终端ßàT-RANßàT-PDSNßà外部分组数据网。
根据上述切换过程的描述,可以发现:在现有CDMA技术中,终端移动时其锚点网关PDSN是不会变化的。这种不变的锚点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业界广泛承认的路由迂回问题:终端在一次连接及使用业务的过程中,终端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当终端目前位置远离其锚点时,终端与外界交互的数据流还要通过其锚点转发;特别是当终端目前位置距离其访问的业务源较近时,路由迂回问题将会更加明显。而路由迂回一方面会导致浪费运营商的传输承载资源,不利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终端与通信对端收发IP数据包的时延,不利于改善用户的业务体验;再一方面是增大了终端的IP包在网络上传递时遭遇网络拥塞的可能性,造成终端业务受阻甚至不能实现(如,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实现跨PDSN切换过程中数据转发,以避免固定锚点造成的路由迂回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发生跨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的切换时,源PDSN和目标PDSN间(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目标接入网(RAN);或者,同时发送给所述目标RAN及所述源PDSN。
进一步地,所述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是指: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或者所述源PDSN发送了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触发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是指: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A11第二注册请求或者所述源PDSN发送了P-P接口第二注册响应,触发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是指:所述源PDSN或者所述目标PDSN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目标RAN之后,还包括:
所述目标RAN接收到所述目标PDSN发送的下行数据时缓存,待所述切换完成后,所述目标RAN将缓存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同时发送给所述目标RAN及所述源PDSN之后,还包括:
由所述目标RAN,及所述源PDSN与源RAN,分别将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PDSN接收到所述目标PDSN的P-P接口第一注册请求时,返回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并在返回的所述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中包含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
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源PDSN,是指: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源PDSN,由所述源PDSN根据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发送给所述源RAN;或者,所述目标PDSN根据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再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源PDSN,所述源PDSN接收到后发送给所述源RAN。
进一步地,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后,如果所述源PDSN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则同时发送给源RAN及所述目标PDSN。
进一步地,所述源PDSN接收到S位置零的P-P接口第二注册请求后,如果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则仅发送给所述目标PDSN。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S位置零的A11第二注册请求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仅发送给所述目标RA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切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PDSN中的公告单元和切入数据转发单元,其中:
所述公告单元用于,终端在CDMA系统中发生跨PDSN的切换时,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到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目标RAN;或者,同时发送给所述目标RAN及源PDSN。
进一步地,所述公告单元用于,接收到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或者发送了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时,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公告单元用于,接收到A11第二注册请求或者发送了P-P接口第二注册响应时,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源PDSN中的切出数据转发单元,
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或者,根据接收到的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中包含的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再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
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用于,从所述P-P接口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后,根据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源RAN;或者,从所述P-P接口接收到封装后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所述源RAN。
进一步地,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还用于,所述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同时发送给所述源RAN及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以及,
接收到S位置零的P-P接口第二注册请求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仅发送给所述目标PDSN。
进一步地,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还用于,接收到S位置零的A11第二注册请求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仅发送给所述目标RAN。
本发明在切换过程中,通过对外公告终端切换到的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消除了终端的固定锚点,使得终端的大部分数据可以不再通过其锚点转发。尤其是当终端目前位置距离其访问的业务源较近时,可以大大节省运营商的传输承载资源,有利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终端与通信对端收发IP数据包的时延,降低了终端的IP包在网络上传递时遭遇网络拥塞的可能性,从而明显地改善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CDMA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现有技术的CDMA系统中跨PDSN切换的数据转发路径示意图;
图3为根据现有技术的CDMA系统中跨PDSN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切换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CDMA网络中的切换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路由迂回等一系列问题。
为使终端能够动态变更其当前附着的PDSN,本发明的主要构思如下:
在图1所示的CDMA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逻辑网元,本文中称之为“映射服务器”,或者称之为“身份位置寄存器(Identity Location Register,ILR)”。该网元可以以独立物理实体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逻辑功能的形式存在与其他物理实体中(如,在AAA/Radius服务器、PDSN中等)。对应于上述的两种形式,分别需要在PDSN与该网元间建立新的接口,或重用并扩展目前已经存在的接口。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还提出需要为终端分配一个身份标识,以及一个位置标识。其中,终端的身份标识的作用是用于标定一个终端的身份,该身份标识是固定不变的,无论终端在网络中如何移动以及无论当前终端附着在哪个PDSN上,其身份标识始终保持不变,且在域内是唯一的;终端的位置标识则用于表示终端当前在网络中的拓扑位置(也即表征路由信息),或者说根据该位置标识即可以定位到终端所在的PDSN。当终端的通信对端要向终端发送数据时,若对端不知道终端的位置标识,则需要首先到上述映射服务器查询该终端当前的位置标识;得到终端的位置标识后,对端将数据包首先发送到位置标识所指代的PDSN,再由这个PDSN将数据包进一步根据终端的身份标识转发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查询映射服务器的功能,也可以由通信对端的接入网关(如,通信对端所连接的PDSN)来执行:通信对端将发往终端的数据包首先发送到该通信对端的接入网关,然后,该通信对端的接入网关查看有没有该终端的位置标识,如果没有则上映射服务器查询终端的位置标识后再转发数据包。为了描述简单,以下通信对端均可指对端本身,或者对端所连接的接入网关。
通过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方法,可以保证在更改附着的PDSN以后终端仍然是可达的,且终端以及对端在IP层面上感知不到终端发生了移动。优选的,终端的身份标识是CDMA系统分配给终端的一个固定的IP地址;终端的位置标识则是CDMA系统中PDSN自己的IP地址。此时,无论终端在CDMA系统中如何移动,终端的IP地址都是有效的,可路由的。
为便于描述,上述的终端的身份标识用AID(Access Identity)来表示,终端的位置标识用RID(Routing Identify)来表示。下文统一同AID表示终端的身份标识,用RID表示终端的位置标识,用ILR表示映射服务器。其中AID和RID存在ILR中,而且该对应关系在终端移动过程中可能是不断更新的。除此之外,ILR中还可能存储终端的另外一个身份表示(比如IMSI或者NAI)和AID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式签约的,一般不会改变的。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该实施例中,锚点在更换过程中,S-PDSN和T-PDSN都执行数据双发功能,保证业务不间断和数据完整。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步骤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S401-S404:同步骤S301-S304。
步骤S404之后,按照现有的技术,下行数据到达S-PDSN后会同时向源侧和目标侧进行双发。
步骤S405:S-PDSN向T-PDSN发送P-P接口的RRP消息,作为对步骤S404的回应。
在该回应消息中,S-PDSN把用户上下文、认证上下文和PPP上下文等所有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都发送给T-PDSN。
在该消息中S-PDSN将AID发送给T-PDSN;或者,也可由T-PDSN根据RRP消息中的终端的标识(如IMSI)向AID映射服务器查询以获取AID。
T-PDSN在收到或获取到AID后,对外发起公告T-PDSN接收终端下行数据。所述公告T-PDSN接收终端下行数据,具体可以是指T-PDSN和/或S-PDSN向映射服务器和/或对端(或者对端网关,比如PDSN)更新AID和RID的对应关系。举例来说,由于更换了PDSN,RID也由源RID更换为目标RID,这时,T-PDSN需要向映射平面更新AID对应的是T-RID;以至于当通信对端(或者其对应的网关,比如也是PDSN)向终端的T-PDSN发送数据时,会采用T-RID。
此后,发往该终端的下行数据包会达到T-PDSN,如果存在部分没有及时更新的通信对端(或者其对应的网关,比如也是PDSN),则还可能将终端的下行数据发送到S-PDSN。其中,到达S-PDSN的数据包按照现有技术进行源侧和目标侧的双发;而达到T-PDSN的数据包也进行双发:分别沿着P-P接口发向S-PDSN再从源侧发向终端和沿着目标侧由T-RAN发向终端(其中,根据现有技术,PDSN能够区分数据是从P-P接口还是PDN网络发来的)。
而终端的上行数据可以通过存在连接的任何一侧发送到分组数据网络。
由于在S-PDSN上和T-PDSN上都维护了PPP上下文,因此,在数据封装上,S-PDSN和T-PDSN都可以使用该PPP上下文进行封装数据并发往RAN侧。具体地,对于在P-P接口上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源PDSN/目标PDSN封装的数据发送给目标PDSN/源PDSN,然后再由目标PDSN/源PDSN发往对应的RAN侧;或者,也可以是,源PDSN/目标PDSN直接用IP封装数据后发往目标PDSN/源PDSN,再目标PDSN/源PDSN进行封装后再发往对应的RAN侧。
步骤S406-S408:同步骤S306-S308。
步骤S409. T-RAN向T-PDSN发送A11-RRQ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带S位,S位置零。
步骤S410.T-PDSN向S-PDSN发送P-P接口的RRQ消息,该消息中拷贝了步骤A11-RRQ消息中的参数,其中包括置零的S位,S-PDSN回应响应消息。
步骤S409的置零S位指示T-PDSN停止双发;步骤S410的置零S位指示S-PDSN停止双发。
在步骤409-S410之后,已经可以确认目标侧的链路已经畅通,因此,无论是S-PDSN还是T-PDSN,只要接收到数据包,即可直接发往目标侧,就能保证数据包一定能够到达终端了,无需双发了。
当与PDSN连接的所有的路由器都收到公告并向T-PDSN发送数据后,数据包便不再发往S-PDSN,如图中虚线所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锚点在更换过程中,只有S-PDSN执行数据双发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S位除了指示双发功能的开关外,还用于指示T-PDSN和/或S-PDSN对外公告的时机。所述公告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步骤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S501-S504:同步骤S301-S304。
步骤S504完成后,下行数据按照现有的技术,到达S-PDSN后会同时向源侧和目标侧进行双发。
步骤S505:S-PDSN向T-PDSN发送P-P接口的RRP消息,作为对步骤S504的回应。
在该回应消息中,S-PDSN把用户上下文、认证上下文和PPP上下文等所有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都发送给T-PDSN;
因为在该系统中用的AID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在该消息中S-PDSN把AID也发送给T-PDSN;或者T-PDSN向AID映射平面(映射服务器)请求获取AID。
与步骤S405不同的是,虽然T-PDSN获取了AID,但是T-PDSN并没有在此刻对外公告;
因此,发送到该终端的下行数据包仍旧会达到S-PDSN,到达S-PDSN的数据包按照现有技术进行源侧和目标侧的双发。
步骤S506-S508:同步骤S306-S308。
步骤S509. T-RAN向T-PDSN发送A11-RRQ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带S位,S位置零。
步骤S510.T-PDSN向S-PDSN发送P-P接口的第二RRQ消息,该消息中拷贝了A11-RRQ消息中的参数,其中包括置零的S位,S-PDSN回应响应消息。S510步的置零S位指示S-PDSN停止双发。
步骤S511.步骤S509的置零S位指示到达T-PDSN后,用于指示T-PDSN此刻可以对外公告了。
在步骤509-S511之后,此刻已经可以确认目标侧的链路已经畅通,下行数据包可以到达T-PDSN,或者有部分数据包仍会到达S-PDSN。但是无论是S-PDSN还是T-PDSN,只要接收到数据包,都可直接发往目标侧,也能够保证数据包一定能够到达终端了。
当所有数据都向T-PDSN发送后,数据包便不再发往S-PDSN,如图中虚线所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锚点在更换过程中,完全取消了双发功能,所有的在切换过程中收到的数据包都发往目标侧,如果目标侧的链路建立还没有完成,则数据包暂时缓存,等链路开通完成后再下发数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步骤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S601-S604:同步骤S301-S304。
步骤S604完成后,虽然S-PDSN收到了置1的S位,但是下行数据到达S-PDSN后只通过P-P接口发往目标侧,目标侧下发至T-RAN或者T-PDSN缓存。
步骤S605:S-PDSN向T-PDSN发送P-P接口的RRP消息,作为对步骤S604的回应。
在该回应消息中,S-PDSN把用户上下文、认证上下文和PPP上下文等所有与该终端有关的信息都发送给T-PDSN;
此外,该消息中S-PDSN还可以将终端的AID也发送给T-PDSN;或者由T-PDSN向AID映射服务器请求获取终端的AID。
T-PDSN获取AID后,即发起对外公告,所述公告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或者,也可以等待RRQ消息中的S位置0时(步骤609)再发起公告。
因此,下行数据包会到达T-PDSN,T-PDSN缓存或者下发数据;部分数据可能仍旧会发送到S-PDSN,到达S-PDSN的数据包仍通过P-P接口发往T-PDSN。
步骤S606-S608:同S306-S308。
当空口链路建好后,缓存在PDSN或者RAN的数据包就可以发送往终端了。
步骤S609. T-RAN向T-PDSN发送A11-RRQ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带S位,S位置零。
步骤S610. T-PDSN向S-PDSN发送P-P接口的RRQ消息,该消息中拷贝了A11-RRQ消息中的参数,其中包括置零的S位,S-PDSN回应响应消息。
步骤S611.至此,如图中的虚线所示,下行数据包可以到达T-PDSN,但是部分数据包仍旧会到达S-PDSN。无论是S-PDSN还是T-PDSN只要接收到数据包,由于此刻已经可以确认目标侧的链路已经畅通,因此可直接发往目标侧,也能保证数据包能够到达终端。
当所有数据都向T-PDSN发送后,数据包便不再发往S-PDSN。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没有双发机制,因而本实施例中的S位置零或者置零1对S-PDSN和T-PDSN并没有起到指示双发开闭的功能。如果从优化系统的角度来说,可以省略S位;而如果从对现有系统的影响最小来说,可以仍旧保留S位,只是PDSN忽略其指示功能即可。
此外本实施例中,PDSN和RAN在检测到下行链路还没有建立好后,需要缓存数据包,如果检测到数据链路已经建立成功,则下发数据包。因此需要对PDSN和RAN缓存数据的功能做增强。
其中,上述实施例是结合切换的场景对本发明方法进行描述,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方法对于终端的接入网关发生变更的其他移动性管理场景中同样也可以适用,其原理是相同的,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切换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PDSN中的公告单元和切入数据转发单元,其中:
公告单元用于,终端在CDMA系统中发生跨PDSN的切换时,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切入数据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到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目标RAN;或者,同时发送给目标RAN及源PDSN。
进一步地,公告单元用于,接收到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或者发送了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时,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或者,公告单元用于,接收到A11第二注册请求或者发送了P-P接口第二注册响应时,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切换系统还包括源PDSN中的切出数据转发单元,
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或者,根据接收到的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中包含的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再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
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用于,从所述P-P接口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后,根据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源RAN;或者,从所述P-P接口接收到封装后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所述源RAN。
进一步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还用于, 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同时发送给所述源RAN及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以及,
接收到S位置零的P-P接口第二注册请求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仅发送给所述目标PDSN。
进一步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还用于,接收到S位置零的A11第二注册请求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仅发送给所述目标RAN。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Claims (12)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发生跨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的切换时,源PDSN和目标PDSN间(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目标接入网(RAN);或者,同时发送给所述目标RAN及所述源PDSN;
所述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是指: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或者所述源PDSN发送了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触发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或者,所述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是指: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A11第二注册请求或者所述源PDSN发送了P-P接口第二注册响应,触发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是指:所述源PDSN或者所述目标PDSN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目标RAN之后,还包括:
所述目标RAN接收到所述目标PDSN发送的下行数据时缓存,待所述切换完成后,所述目标RAN将缓存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同时发送给所述目标RAN及所述源PDSN之后,还包括:
由所述目标RAN,及所述源PDSN与源RAN,分别将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PDSN接收到所述目标PDSN的P-P接口第一注册请求时,返回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并在返回的所述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中包含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
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下行数据,发送给所述源PDSN,是指: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源PDSN,由所述源PDSN根据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发送给所述源RAN;或者,所述目标PDSN根据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再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源PDSN,所述源PDSN接收到后发送给所述源RA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后,如果所述源PDSN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则同时发送给源RAN及所述目标PDSN。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PDSN接收到S位置零的P-P接口第二注册请求后,如果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则仅发送给所述目标PDSN。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PDSN接收到S位置零的A11第二注册请求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仅发送给所述目标RAN。
9.一种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PDSN中的公告单元和切入数据转发单元,其中:
所述公告单元用于,终端在CDMA系统中发生跨PDSN的切换时,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到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目标RAN;或者,同时发送给所述目标RAN及源PDSN;
所述公告单元用于,接收到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或者发送了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时,对外公告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或者,
所述公告单元用于,接收到A11第二注册请求或者发送了P-P接口第二注册响应时,对外公告所述目标PDSN接收下行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源PDSN中的切出数据转发单元,
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或者,根据接收到的P-P接口第一注册响应中包含的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再通过所述P-P接口发送给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
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用于,从所述P-P接口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后,根据所述终端的PPP上下文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源RAN;或者,从所述P-P接口接收到封装后的下行数据时,发送给所述源RAN。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数据转发单元还用于,所述P-P接口连接建立完成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同时发送给所述源RAN及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以及,
接收到S位置零的P-P接口第二注册请求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仅发送给所述目标PDSN。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入数据转发单元还用于,接收到S位置零的A11第二注册请求后,从分组数据网接收到所述终端的下行数据时,仅发送给所述目标RAN。
CN201110119089.XA 2011-05-10 2011-05-10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781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9089.XA CN102781039B (zh) 2011-05-10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PCT/CN2012/072661 WO2012152128A1 (zh) 2011-05-10 2012-03-21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9089.XA CN102781039B (zh) 2011-05-10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1039A CN102781039A (zh) 2012-11-14
CN102781039B true CN102781039B (zh) 2016-12-14

Family

I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012A (zh) * 2006-08-14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进行快速切换的方法
CN101170806A (zh) * 2006-10-27 2008-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移动ip的安全机制建立方法、安全系统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012A (zh) * 2006-08-14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进行快速切换的方法
CN101170806A (zh) * 2006-10-27 2008-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移动ip的安全机制建立方法、安全系统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0268B (zh)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及终端移动性管理的系统
CN10219640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48252B (zh) 网络切换实现方法及系统以及移动节点
CN101268670B (zh) 能同时使用归属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多归属移动节点、归属代理及其方法
CN102740270B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及为终端创建上下文和建立通道的方法
CN102045692B (zh) 一种基于控制面与媒体面分离的网络架构实现的通信网络
CN102123378B (zh) 一种终端切换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网络
US20120063428A1 (en) Interface Switching System, Mobile Node, Proxy Node, and Mobile Management Node
US20050259631A1 (en) Route optiminzing in mobile ip providing location privacy
CN101810015A (zh) 利用代理移动性进行业务局部化
JP2009529265A (ja) 動的ルータ広告を使用する高速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4703248B (zh) 一种通信路径转换方法和装置
US9629059B2 (en) Mobile node registration method, intercommunication method, switching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CN102868612A (zh) 基于lisp的移动性实现方法及隧道路由器
CN102883298B (zh)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移动接入网关
JP2006005607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ルータ
US200901477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obility of node using layer 2/layer 3 addresses
CN102781039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547908B (zh) 表维护方法、系统和接入网关路由器
CN103095580B (zh) 一种位置信息查询方法、策略服务器、位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2882788A (zh) 报文转发处理方法、网元及系统
CN103517262B (zh) 一种数据交换的方法、接入路由器及位置管理服务器
CN103108300B (zh) 位置更新方法及移动路由器‑接入服务路由器
CN103096343B (zh) 一种流移动中的策略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3108301B (zh) 移动性管理方法、接入服务路由器及身份位置映射寄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9

Address after: 518101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No. 625, No. 625, Nuo platinum Plaz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ANG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9

Address after: 224300 Xishou, Xingqiao Town, Sheyang County,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in Hongxing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Sheyang Xingqiao Hongxing Textile Industrial Park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1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No. 625, No. 625, Nuo platinum Plaz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ANG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