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7561B - 传动总成 - Google Patents

传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7561B
CN102777561B CN201110128922.7A CN201110128922A CN102777561B CN 102777561 B CN102777561 B CN 102777561B CN 201110128922 A CN201110128922 A CN 201110128922A CN 102777561 B CN102777561 B CN 102777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n
driving shaft
axle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89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7561A (zh
Inventor
张智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1101289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7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7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7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7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7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出一种传动总成,包括:一支架、一主动轴、一主动齿轮、一被动轴、一被动齿轮以及一旋钮。主动轴及被动轴皆枢接于支架上,被动轴的轴线与主动轴的轴线为交错;主动齿轮设于主动轴的一端部,被动齿轮设于被动轴的一端部,且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旋钮设于主动轴的另一端部,且可承受一扭矩来带动主动轴、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及被动轴转动。当扭矩过大时,旋钮可相对主动齿轮转动,使得扭矩不会传到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上。此外,当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卡住时,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的至少其中一个能轴向移动,使得两者间的齿隙可增加。

Description

传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传动总成,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齿轮组的传动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数据的普及化,在许多场所中,利用投影装置呈现数字数据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一般而言,投影装置在使用时,需先调整投影装置所投射出的影像的位置,以使得投射出的影像可完整地位于投影幕上。
然而,传统的投影装置在调整影像的投射位置方面上,不甚方便。详言之,使用者需通过搬动整台投影装置,以改变投影装置的摆放位置、高度或角度,才可达到调整影像投射位置的目的。
此外,如果投影装置是属于固定式(例如悬挂在天花板下的投影装置),则投影装置的摆动位置、高度或角度将无法轻易地改变,以致于使用者只能改变投影幕的位置来使投射画面位于投影幕上;此举亦不甚方便。
于是,一种改良方案如美国专利公开案US 2010/0202067即被提出,该方案可允许投影装置的镜头组件在投影装置中移动。当镜头组件移动而改变其位置时,透过镜头组件投射出的影像位置也会随之改变。如此,使用者可较轻松地调整影像的投射位置,不需要搬动整个投影装置,特别适用于固定式的投影装置。
然而,该方案仍有部分待改善之处。详言之,该方案中,一第一螺杆用以承受一扭矩而转动,然后一组伞齿轮(bevel gears)用以连接该第一螺杆及一第二螺杆,扭矩可透过伞齿轮组传递至第二螺杆而造成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的转动最后可导致镜头组件移动;但是当镜头组件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螺杆无法再转动,但使用者不知道或故意,仍持续施加扭矩至第一螺杆上,此时伞齿轮组将容易被损坏;此外,即使不损坏,伞齿轮组也会卡住(stuck),造成伞齿轮组难以反向转动,镜头组件也难以再反向移动。换言之,驱动该镜头组件移动的传动总成是需改善的。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改善部分上述缺失的传动总成,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总成,其可防止齿轮组承受过大的应力而损坏,并且可防止齿轮组卡住而不转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揭露的传动总成,包括:一支架、一主动轴、一主动齿轮、一被动轴、一被动齿轮以及一旋钮;其中主动轴可转动地连接支架,且具有一第一端部及相对于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主动轴定义有通过第一及第二端部的一第一轴线;主动齿轮设于主动轴的第一端部;被动轴可转动地连接支架,且具有一第三端部及相对于第三端部的一第四端部,被动轴定义有通过第三及第四端部的一第二轴线,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交错;被动齿轮设于被动轴的第三端部,用以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旋钮设于主动轴的第二端部。
旋钮可承受一第一扭矩,以带动主动轴及主动齿轮根据第一轴线转动,进而驱动被动轴及被动齿轮根据第二轴线转动;当被动轴及被动齿轮转动至一死点而旋钮持续承受第一扭矩时,旋钮可相对主动齿轮转动;当旋钮承受与第一扭矩相反的一第二扭矩时,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的至少其中之一,可沿对应的第一或第二轴线产生一轴向移动。
藉此,当被动齿轮及被动轴转动至死点而无法继续转动时,第一旋钮会开始相对主动齿轮转动,使得第一扭矩无法传递至主动齿轮。如此主动齿轮不会对无法转动的被动齿轮施力,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间即不会产生过大的应力而损坏。
另,当第一旋钮被施以第二扭矩时,第二扭矩可传递至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一开始可能会因齿隙过小而卡住、无法转动;然而,因为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之间的作用力会使得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的至少其中一个产生轴向移动,造成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间的齿隙增加,如此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即可转动。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以较佳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旋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旋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旋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主动轴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主动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被动轴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被动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以及
图11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传动总成
11第一支架
12主动轴
12A第一部份
12B第二部分
121第一端部
122第二端部
123第一轴线
124第一板体
1241凹槽
125第二板体
126弹性件
13主动齿轮
14弹性件
15被动轴
151第三端部
152第四端部
153第二轴线
154弹性件
16被动齿轮
17第一旋钮
171外壳
172接触片
1721凸块
173弹性件
174接触片
18第二支架
19第二主动轴
20第二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传动总成,其可被输入机械能(扭矩),并且可传递该机械能至与传动总成相连接的物体上,进而造成该物体运动。
请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平面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传动总成1包括:一第一支架11、一第一主动轴12、一主动齿轮13、一弹性件14、一被动轴15、一被动齿轮16及一第一旋钮17;以下将依序说明传动总成1的上述各构件。
第一支架11可供第一主动轴12及被动轴15设置其上,其形状大致为一板体,但可依据实际应用而做变更。另外,第一支架11可为一体成形的结构,或是多个构件所组成的结构,本实施例为前者。
第一主动轴1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架11;详言之,第一主动轴12可保持在第一支架11上,不会轻易地脱离第一支架11,且可承受力矩而转动(自转)。第一主动轴12具有一第一端部121及相对于第一端部121的一第二端部122,第二端部122伸出至第一支架11的上方。第一主动轴12定义有通过第一端部121及第二端部122的一假想第一轴线123;当第一主动轴12转动时,第一主动轴12即根据第一轴线123转动。
主动齿轮13设于第一主动轴12的第一端部121;详言之,主动齿轮13套设在第一端部121上,两者无法相对转动但可相对滑动,因为第一端部121的截面为非圆形,而被第一端部121插入的主动齿轮13的中心孔也对应地为非圆形。
弹性件14也设于第一主动轴12的第一端部121上,并且抵接主动齿轮13;详言之,弹性件14可为弹簧或橡胶块(本实施例为前者)等可被压缩而储存弹力的物体,并且套在第一端部121上;且弹性件14的上端与第一端部121可相固定而不会相互滑动,弹性件14的下端抵接在主动齿轮13上。当主动齿轮13受力而沿着第一轴线123相对第一主动轴12产生一轴向移动时,弹性件14会被压缩而储存弹力;当主动齿轮13受力解除时,弹性件14的弹力可将主动齿轮13推回主动齿轮13的初始位置。
被动轴15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架11;详言之,被动轴15可保持在第一支架11上,不会轻易地脱离第一支架11,且可承受力矩而转动(自转)。被动轴15具有一第三端部151及相对于第三端部151的一第四端部152,第三端部151可位于第一主动轴12的第一端部121的下方,而第四端部152可设有螺纹或连轴器等方便其他物体(例如图11所示的第二支架18)连结的结构(图未示)。此外,被动轴15定义有通过第三端部151及第四端部152的一假想第二轴线153;当被动轴15转动时,被动轴15即根据第二轴线153转动。
另,第二轴线153与第一轴线123交错,且两者实质地垂直。但是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轴线153与第一轴线123可为非垂直地交错。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称的第二轴线153与第一轴线123交错的定义是:假设有一假想平面(图未示)同时平行于第二轴线153与第一轴线123,第二轴线153与第一轴线123分别投影至该假想平面而产生一投影线,第二轴线153的投影线与第一轴线123的投影线需交错。
被动齿轮16设于被动轴15的第三端部151;详言之,被动齿轮16套设在第三端部151上,两者无法相对转动。此外,被动齿轮16用以与主动齿轮13相啮合。由于第一轴线123与第二轴线153交错,被动齿轮16与主动齿轮13需分别为一伞齿轮或一交错螺旋齿轮(本实施例为前者)等齿轮,才能相啮和。
第一旋钮17设于第一主动轴12的第二端部122,因此第一旋钮17可位于第一支架11的上方。第一旋钮17可承受一第一扭矩,然后带动第一主动轴12及主动齿轮13根据第一轴线123转动。由于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啮合,主动齿轮13的转动可驱动被动齿轮16及被动轴15根据第二轴线153来转动;如此,作用在第一旋钮17上的第一扭矩可传递至被动轴15上。当被动轴15跟一被驱动物(图未示)连接时,第一扭矩即可传递至该被驱动物上,使得被驱动物运动(转动或移动)。
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可持续朝同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一死点;此后,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难以再朝同一方向转动。死点的产生可来自于传动总成1本身,或是来自于被驱动物;详言之,如为前者,被动轴15(或第一主动轴12)的某一部分在转动至特定角度时会接触到第一支架11,使得被动轴15无法再朝同一方向转动;如为后者,被驱动物的某一部份会接触到第一支架11或是其他固定物,使得被驱动物无法再继续运动,与被驱动物相连的被动轴15也无法再继续转动。
无论是何原因造成该死点,当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转动至该死点时,第一旋钮17不宜再持续承受同向的第一扭矩,以免造成主动齿轮13及被动齿轮16损坏。然而,使用者仍可能不知情或是故意地让第一旋钮17持续承受第一扭矩。
为了避免主动齿轮13及被动齿轮16的损坏,本实施例将具有以下机制: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转动至死点前,第一旋钮17所承受的第一扭矩可传递至主动齿轮13;而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转动至死点后,当第一旋钮17持续承受第一扭矩时,第一旋钮17可相对主动齿轮13转动,第一旋钮17所承受的第一扭矩无法传至主动齿轮13。
上述预防齿轮损坏的机制可通过第一旋钮17来实现,以下将列举几种第一旋钮17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及图5,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旋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及平面剖视图。第一旋钮17可包含一外壳171、一接触片172及一弹性件173,其中外壳171固定地连接该接触片172,因此两者可同步地转动,外壳171的外型可设置成便于使用者握持施力者;接触片172及弹性件173则套设于第一主动轴12的第二端部122。
为配合第一旋钮17,第一主动轴12为一体成形,且第二端部122另设有一第一板体124及与第一板体124间隔设置的一第二板体125,其中第一板体124及第二板体125分别与第二端部122相固定。接触片172位于第一板体124及第二板体125之间,且与第一板体124接触,但无固定,因此接触片172可相对第一板体124转动、滑动。弹性件173则位于接触片172及第二板体125之间,以承受接触片172及第一板体124的挤压。被挤压的弹性件173会对接触片172施加一力量,使得接触片172与第一板体124间可产生较大的静摩擦力。
当第一旋钮17的外壳171承受第一扭矩时,透过接触片172与第一板体124间的静摩擦力,接触片172可带动第一板体124转动,使得第一主动轴12、主动齿轮13、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转动。当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转动至死点时,第一旋钮17的外壳171所承受的第一扭矩将会增加,超过接触片172与第一板体124间的静摩擦力所能承受者,因此接触片172会相对第一板体124旋转、滑动;如此,第一扭矩难以传递至主动齿轮13,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将不会有作用力。
此外,第一板体124更可环设有多个凹槽1241,接触片172更可环设有多个凸块1721,该些凸块1721分别可脱离地位于该些凹槽1241中。位于凹槽1241中的凸块1721可帮助接触片172带动第一板体124转动,而当接触片172相对第一板体124旋转时,凸块1721可从其中一个凹槽1241中离开,然后进入到另外一个凹槽1241中。凸块1721进出凹槽1241会发出声音,藉此告知使用者被动轴15已转到死点。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接触片172与第一板体124间的静摩擦力已足够让接触片172带动第一板体124,凸块1721与凹槽1241可不需设置。
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旋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并配合参阅图2。此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旋钮17可包含一外壳171及另一接触片174,外壳171固定地连接接触片174,接触片174套设于第一主动轴12的第二端部122。接触片174夹住第二端部122的第一板体124,使得接触片174与第一板体124间产生足够的静摩擦力。
透过接触片174与第一板体124间的静摩擦力,第一旋钮17承受第一扭矩时,接触片174可带动第一板体124转动。当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转动至死点时,第一扭矩将会造成接触片174相对第一板体124旋转。如此,第一扭矩无法传到主动齿轮13,以避免于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损坏。
除了可通过第一旋钮17来实现外,预防齿轮损坏的机制更可通过第一主动轴12来实现,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主动轴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并配合参阅图2。第一主动轴12非一体成形,而是分成两部分;换言之,第一主动轴12包含一第一部份12A及一第二部分12B,第一部份12A具有该第一端部121,而第二部分12B具有该第二端部122。第二部分12B具有一孔,以套设于第一部份12A。第一部份12A与第二部分12B的组装可为干涉配合,因此第一部分12A与该第二部分12B间形成一静摩擦力。此外第一旋钮17固定地连接第二端部122,因此第一旋钮122与第二端部122(第二部分12B)可同步地转动。
当第一旋钮17承受第一扭矩时,第一扭矩可直接传递至第二部分12B,然后通过第一部分12A与第二部分12B间的静摩擦力,第二部分12B可带动第一部份12A旋转,进而造成主动齿轮13、被动齿轮16及被动轴15旋转。当被动轴15及被动齿轮16转动至死点而第一旋钮17持续承受第一扭矩时,第一扭矩会增加至超过第一部分12A与第二部分12B间的静摩擦力所能承受者,因此第二部分12B会相对第一部分12A旋转、滑动;如此,第一扭矩难以传递至主动齿轮13,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也就难以有较大的作用力。
除了防止齿轮损坏的机制,本实施例另揭露了一防止齿轮卡住的机制,详细说明如下。
请再参阅图1及图2,当被动齿轮16及被动轴15因为第一扭矩的作用而转动至死点时,第一旋钮17需承受与第一扭矩相反的一第二扭矩,才能使主动齿轮13带动被动齿轮16及被动轴15反转,以脱离死点。然而,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开始反转时,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可能因为齿隙过小而卡住,造成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无法顺利反转。
因此,本实施例的主动齿轮13设置成可沿着第一轴线123且相对第一主动轴12产生轴向移动。如此,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卡住时,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的作用力可使得主动齿轮13产生远离被动齿轮16的轴向移动,增加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的齿隙。齿隙增加后,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也就无卡住的问题,两者即可顺并反转。
本实施例还有其他类型的防止齿轮卡住的机制,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主动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并配合参阅图2。第一主动轴12更具有一弹性件126,设置于第一端部121及第二端部122之间,使得第一端部121可沿着第一轴线123相对第二端部122移动。主动齿轮13则是与第一端部121固定。
当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卡住时,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的作用力可使得主动齿轮13随着第一端部121一起沿着第一轴线123,相对于第二端部122(远离被动齿轮16)产生轴向移动。主动齿轮13产生轴向移动后,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间的齿隙可增加,主动齿轮13与被动齿轮16也就不会卡住。
由上述可知,只要主动齿轮13可产生远离被动齿轮16的轴向移动,即可预防齿轮卡住的问题。同理,如果被动齿轮16可产生远离主动齿轮13的轴向移动,齿轮卡住的问题也可被避免;此举的几种实施方式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9,其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被动轴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并配合参阅图2。弹性件14调整为设置于被动轴15的第三端部151上,且抵接被动齿轮16。如此,被动齿轮16可沿着第二轴线153相对被动轴15产生一轴向移动时,以避免齿轮卡住的问题。
请参阅图10,其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被动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剖视图,并配合参阅图2。类似图8的主动轴12,被动轴15也具有一弹性件154,设置于第三端部151及第四端部152之间。被动齿轮16则是固定于第三端部151,使得被动齿轮16可随着第三端部151一起沿着第二轴线153,相对于第四端部152产生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的传动总成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传动总成2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传动组成1相比,更包括一第二支架18、一第二主动轴19及一第二旋钮20,传动总成2可用来调整投影装置的镜头组件(图未示)的位置。
第二支架18与被动轴15连接,镜头组件可设置在第二支架18上。第二主动轴19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架11,且平行于第一轴线123延伸,也就是第二主动轴19的轴线(图未示)与第一轴线123平行。第二主动轴19的二端部(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连接第二支架18及第二旋钮20。
当第一旋钮17承受第一扭矩时,被动轴15可根据第二轴线153转动,进而驱动第二支架18沿第二轴线153移动;当第二旋钮20承受一第三扭矩时,第二主动轴19可转动;第二主动轴19转动时,可驱动第二支架18沿第一轴线123移动。第二支架18及第二主动轴19的详细实施方式可参考美国专利公开案US2010/0202067的相关内容。
另外,当第二主动轴19转动至一死点时,第二主动轴19将无法再继续转动。此时第二旋钮20若持续承受同向的第三扭矩,第二主动轴19可能会损坏。为避免此,第二旋钮20可如同第一旋钮17般,设置成当第三扭矩增加时,第二旋钮20可相对第二主动轴19转动。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传动总成提供多种防止齿轮或传动轴损坏的机制,以及多种防止齿轮卡住的机制,使得本发明的传动总成在使用上更为可靠。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传动总成,包括:
一第一支架;
一第一主动轴,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一支架,该第一主动轴具有一第一端部及相对于该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该第一主动轴定义有通过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的一第一轴线;
一主动齿轮,设于该第一主动轴的第一端部;
一被动轴,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一支架,该被动轴具有一第三端部及相对于该第三端部的一第四端部,该被动轴定义有通过该第三端部及该第四端部的一第二轴线,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一轴线交错;
一被动齿轮,设于该被动轴的第三端部,用以与该主动齿轮相啮合;
一第一旋钮,设于该第一主动轴的第二端部;以及
一弹性件,设于该第一主动轴的第一端部且抵接该主动齿轮,使得该主动齿轮可沿着该第一轴线相对于该第一主动轴产生一轴向移动;
其中,该第一旋钮可承受一第一扭矩,带动该第一主动轴及该主动齿轮根据该第一轴线转动,进而驱动该被动轴及该被动齿轮根据该第二轴线转动,当该被动轴及该被动齿轮转动至一死点而该第一旋钮持续承受该第一扭矩时,该第一旋钮相对该主动齿轮转动,当该第一旋钮承受与该第一扭矩相反的一第二扭矩时,该主动齿轮可沿对应的该第一轴线产生该轴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动轴更具有另一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使得该主动齿轮可随着该第一端部,沿着该第一轴线相对于该第二端部产生另一轴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另一弹性件,设于该被动轴的第三端部且抵接该被动齿轮,使得该被动齿轮可沿着该第二轴线相对于该被动轴产生另一轴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被动轴更具有另一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三端部及该第四端部之间,使得该被动齿轮随着该第三端部,沿着该第二轴线相对于该第四端部产生另一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动轴的第二端部设有一第一板体,该第一旋钮包含一外壳及一接触片,该外壳固定地连接该接触片,该接触片套设于该第一主动轴且与该第一板体接触,当该第一旋钮承受该第一扭矩时,该接触片可带动该第一板体,使该第一主动轴转动;当该被动轴及该被动齿轮转动至该死点而该第一旋钮持续承受该第一扭矩时,该外壳及该接触片相对该第一板体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轴动的第二端部更设有与该第一板体间隔设置的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旋钮另包含另一弹性件,该接触片位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之间,该另一弹性件位于该接触片及该第二板体之间,以承受该接触片及该第一板体的挤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环设有多个凹槽,该接触片环设有多个凸块,该些凸块分别可脱离地位于该些凹槽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接触片与该第一板体间形成一静摩擦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主动轴更包含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该第一端部,该第二部分具有该第二端部,该第二部分套设于该第一部分;当该第一旋钮承受该第一扭矩时,该第一部分可带动该第二部分;当该被动轴及该被动齿轮转动至该死点而该第一旋钮持续承受该第一扭矩时,该第二部分相对该第一部分旋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间形成一静摩擦力。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支架,与该被动轴连接,当该被动轴及该被动齿轮根据该第二轴线转动时,该被动轴可驱动该第二支架沿该第二轴线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主动轴及一第二旋钮,该第二主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支架,且平行于该第一轴线延伸,该第二主动轴的二端部分别连接该第二支架及该第二旋钮,该第二旋钮可承受一第三扭矩,带动该第二主动轴转动,当该第二主动轴转动时,该第二主动轴可驱动该第二支架沿该第一轴线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主动轴转动至另一死点而该第二旋钮持续承受该第三扭矩时,该第二旋钮相对该第二主动轴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一轴线实质地垂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主动齿轮及该被动齿轮皆为一伞齿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主动齿轮及该被动齿轮皆为一交错螺旋齿轮。
CN201110128922.7A 2011-05-11 2011-05-11 传动总成 Active CN102777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8922.7A CN102777561B (zh) 2011-05-11 2011-05-11 传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8922.7A CN102777561B (zh) 2011-05-11 2011-05-11 传动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7561A CN102777561A (zh) 2012-11-14
CN102777561B true CN102777561B (zh) 2015-05-13

Family

ID=47122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8922.7A Active CN102777561B (zh) 2011-05-11 2011-05-11 传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75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6424A (zh) * 2018-06-21 2018-09-07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传动机构及具有其的关节结构
CN111281456A (zh) * 2018-12-08 2020-06-16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机构卡死后的恢复方法
CN111281461B (zh) * 2018-12-08 2023-11-07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防止传动机构卡死结构、转向件及吻合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7747A (en) * 1969-06-17 1971-05-04 James Murrell Brown Torque limiting clutch
JPH08339015A (ja) * 1995-06-13 1996-12-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歯車駆動装置
JPH11336788A (ja) * 1998-05-26 1999-12-07 Canon Inc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レンズ鏡筒
WO2004092617A1 (ja) * 2003-04-16 2004-10-28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支持構造及び支持構造を備えたギア機構
EP1965095A1 (en) * 2007-02-27 2008-09-03 Baruffaldi S.p.A. Bidirectional bevel gear assembly f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 from a driving shaft to a driven shaft
CN101262829A (zh) * 2005-07-11 2008-09-10 科丰公司 扭矩限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3745B (en) * 2006-01-20 2008-12-01 Qisda Corp Adjusting device for projector lens
TWI409573B (zh) * 2009-02-12 2013-09-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二維調整結構及包含該二維調整結構之投影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7747A (en) * 1969-06-17 1971-05-04 James Murrell Brown Torque limiting clutch
JPH08339015A (ja) * 1995-06-13 1996-12-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歯車駆動装置
JPH11336788A (ja) * 1998-05-26 1999-12-07 Canon Inc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レンズ鏡筒
WO2004092617A1 (ja) * 2003-04-16 2004-10-28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支持構造及び支持構造を備えたギア機構
CN101262829A (zh) * 2005-07-11 2008-09-10 科丰公司 扭矩限制设备
EP1965095A1 (en) * 2007-02-27 2008-09-03 Baruffaldi S.p.A. Bidirectional bevel gear assembly f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 from a driving shaft to a driven shaf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7561A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6433B (zh) 照明装置
US8887644B2 (en) Self-tensioning drive belt system
CA2631982A1 (en) Hand prosthesis
US8127641B2 (en) Device to adjust the orientation of a mirror of a motorcar
US7441738B2 (en) Monitor driving apparatus of car audio/video system
CN102777561B (zh) 传动总成
JP6397425B2 (ja) 運動シミュレータ用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14161796A1 (fr) Verin a cable permettant un debattement articulaire augmente
CN103711900B (zh) 驻车机构
CN202844073U (zh) 一种折叠式按摩机芯
CN101734276A (zh) 齿杆支承装置及具有该齿杆支承装置的车辆转向装置
TWI729251B (zh) 具有滾動阻動系統之滾動驅動車輛的前車架
CA2875929A1 (fr) Minimanche de pilotage d'un aeronef
CN204605924U (zh) 万向节叉间隔补偿装置
CN102261441B (zh) 减速装置
US20120285280A1 (en) Transmission assembly
JP2018017296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9253250A (zh) 用于车辆变速器的驻车锁定装置
KR20160054334A (ko) 차량용 사이드미러의 전동식 폴딩장치
CN216975697U (zh) 一种柔性万向关节齿轮摇杆驱动结构
JP3121730U (ja) 跳ね上げ式眼鏡枠
TW201402970A (zh) 具有調整結構的齒輪傳動系統
JP2011114621A (ja) 雲台装置
JP3193495U (ja) ラチェット歯車継手構造
CN103495267B (zh) 伸缩臂臂头连接装置、用于消防车的伸缩臂以及消防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