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6981A - 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6981A
CN102776981A CN201210143712XA CN201210143712A CN102776981A CN 102776981 A CN102776981 A CN 102776981A CN 201210143712X A CN201210143712X A CN 201210143712XA CN 201210143712 A CN201210143712 A CN 201210143712A CN 102776981 A CN102776981 A CN 102776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hole
pottery plate
water
thickness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37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谷英彰
奥田昌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76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6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能够抑制在寒冷地区的损坏。陶板(1)中,板厚(BT)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6)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10),中空孔(10)的高度h被形成在12mm以上。通过将横跨陶板(1)的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6)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10)设定为这种形状,从而能够形成为进入到中空孔(10)内的水容易流出的形态。因此,由于即使在水进入到了中空孔(10)内的情况下,该水也会从中空孔(10)的开口部流出,所以能够抑制水滞留在中空孔(10)内的情况。由此,即使在陶板(1)被暴露于低温的环境时,也能够抑制水在中空孔(10)内结冰的情况。

Description

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背景技术
作为对建筑物的壁面进行施工时的施工方法,具有如下的施工方法,即,通过使用烧成后的陶板等,从而能够改善对壁面的施工的容易性、或改善外观。在该施工方法中,通过排列设置多个陶板等来进行对壁面的施工,而作为在该情况下所使用的陶板,有时会使用形成有中空孔的陶板。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由单元建材构成的壁结构中,以实现建材的轻量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而使用形成有多个作为中空的孔的中空部的中空无机建材,并通过将多个该中空无机建材单元化而使用,从而实现施工的容易性或外观的改善。
在先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556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为了防止灰土等进入到中空孔的内部,从而陶板的朝向以使中空孔朝向水平方向的朝向而配置的情况较多,但即使在中空孔于水平方向上被形成的情况下,有时水也会进入到中空孔内。如上文所述,在水进入到中空孔内的情况下,存在中空孔内成为满水状态,从而该水堵塞中空孔的情况。例如,由于当位于中空孔的开口部分的水的表面张力超过了重力时,中空孔内的水将不向外部流出,所以中空孔内成为满水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形成有这种中空孔的陶板无论建筑物被建设在何处均被使用,所以有时在寒冷地区也会被使用。此外,由于在这种寒冷地区水容易结冰,所以在水滞留在陶板所具有的中空孔的内部的情况下,中空孔内的水也会结冰。
然而,由于水在结冰时,水会发生结冰膨胀,所以中空孔内的水在结冰的情况下也会发生结冰膨胀,当水在中空孔的内部成为满水状态下结冰时,不存在多余的空间以应对因结冰膨胀而增大的体积。因此,在陶板上产生从中空孔内向外侧推压陶板的力,在该力较大的情况下,有时会在陶板中沿着中空孔而产生龟裂。如上文所述,在寒冷地区使用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时,存在陶板因水的结冰而损坏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寒冷地区的损坏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以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的高度被形成在12mm以上。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以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11mm以上,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宽度在2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直线的边。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以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宽度在6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角部的半径在1.5mm以下。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以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宽度在2mm以上且小于6mm,而且,角部的半径在1.0mm以下。
在上述这些发明中,通过将横跨陶板的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设定为上述的各种形状,从而能够形成进入到了中空孔内的水容易流出的形态。因此,由于即使在水进入到了中空孔内的情况下,该水也会从中空孔的开口部流出,所以能够抑制水在中空孔内滞留的情况,从而即使在陶板被暴露于低温的环境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在中空孔内结冰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寒冷地区的损坏。
此外,在上述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优选为,所述中空孔在内壁上没有凹凸。
在该发明中,由于在中空孔的内壁上没有凹凸,所以即使在水进入到了中空孔内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水容易在中空孔内流动,从而在水从中空孔内流出时,能够容易流出。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在中空孔内滞留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在中空孔内结冰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寒冷地区的损坏。
此外,在上述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优选为,所述板厚方向上的、从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为止的厚度在5.1mm以上。
在该发明中,由于中空孔的、从陶板的外表面至中空部为止的厚度在5.1mm以上,所以能够确保烧成前的陶板的坯料中的、外表面和中空孔之间的部分的强度。由此,能够抑制在制成坯料后,到使坯料平放而进行烧成为止的期间,中空部和外表面之间的坯料向中空部侧下垂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陶板的外表面上产生凹陷的情况,从而能够形成外形美观的陶板。
此外,在上述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优选为,所述中空孔的、从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被形成为,所述陶板的设置状态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侧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侧的一面、即背面侧成为直线状。
在该发明中,由于将中空孔的表面侧形成为向表面的方向凸起,所以在以表面侧为上侧而使陶板的坯料平放并进行烧成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中空孔和表面之间的坯料向下侧下垂。其结果为,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外形美观的陶板。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实现如下效果,即,能够抑制在寒冷地区的损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时的图。
图3-1为,关于中空孔的分析结果的说明图。
图3-2为,关于中空孔的分析结果的说明图。
图3-3为,关于中空孔的分析结果的说明图。
图4为,中空孔为长孔时的说明图。
图5为,中空孔为椭圆时的说明图。
图6为,涉及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所具有的中空孔的改变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陶板;2平面部;3表面;4背面;5外周面;6侧面;10中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本发明并不由该实施方式所限定。此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置换的结构要素、或者实质上为相同的结构要素。
〔实施方式〕
图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的立体图。图2为沿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时的图。该图所示的陶板1通过在高温下对粘土等进行烧固并烧成,从而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的形状,并且板厚BT被形成在20mm以下。因此,陶板1的外表面由两个平面部2和侧面6形成,其中,所述两个平面部2被形成为矩形的形状且以相互面向相反方向的朝向被设置,所述侧面6在两个位置处的平面部2的外周部分彼此之间以沿着该外周的方式而被形成。即,侧面6被形成在分别朝向不同方向的4个位置处,此外,陶板1的板厚BT为两个位置处的平面部2彼此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陶板1上,于板厚方向上的内侧、即两个位置处的平面部2彼此之间,形成有多个中空孔10。该中空孔10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从被形成在4个位置处的外周面5中的一个位置处的外周面5开始,到位于该外周面5的相反侧的外周面5为止。以这种方式被形成的中空孔10在平面部2的面的形成方向上以平行的方式并排形成有多个。
此外,该陶板1被使用于建筑物的壁面等,在向壁面等进行设置时,以将板直立设置的朝向而被设置。即,以如下的朝向被设置,即,被形成在四个位置处的外周面5中,相互位于相反方向的两个位置处的外周面5位于横向上的两端,且另外两个位置处的外周面5位于上下方向上的两端。此外,以此种方式被设置的陶板1中,两个位置处的平面部2中的、一个平面部2以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的朝向被设置,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的该平面部2成为表面3,而位于相反侧的平面部2成为背面4。即,表面3以与背面4相比,完成状态较为良好的方式而被形成。
此外,中空孔10以在该陶板1的设置状态下,横跨四个位置处的外周面5中位于横向上的两端的外周面5彼此之间的方式而被形成。即,四个位置处的外周面5中,位于横向上的两端的外周面5被设置为侧面6,并且中空孔10在陶板1的设置状态下横跨两个侧面6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被开设。此外,虽然被形成在该方向上的中空孔10形成有多个,但多个中空孔10以在陶板1的设置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而平行地被形成。
此外,多个中空孔10均被形成在两个位置处的平面部2彼此之间,而从平面部2至中空孔10为止的厚度t均在5.1mm以上。即,陶板1的板厚方向上的、从陶板1的外表面至中空孔10为止的厚度均在5.1mm以上。多个中空孔10如上文所述这样距平面部2的距离在5.1mm以上,另外,以在内壁上没有凹凸的状态,横跨两个侧面6之间而被形成。
此外,中空孔10的、从该中空孔10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被形成为,与陶板1的板厚方向相比,沿着平面部2的形成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更大。即,从陶板1的设置状态下的上下方向和陶板1的板厚方向观察时,中空孔10被形成为,与板厚方向上的大小相比,上下方向上的大小更大。
如上文所述,以在上下方向和板厚方向上大小互不相同的方式被形成的中空孔10形成为如下的状态,即上下方向上的大小和板厚方向上的宽度处在相对来说既定的范围内,而且,中空孔10的形状也为与上下方向上的大小和板厚方向上的宽度对应的既定的形状。具体而言,形成有多个的中空孔10全部被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在陶板1的使用时的设置状态、即于水平方向上开设的朝向的中空孔10内充满水的情况下,重力能克服水的表面张力,从而中空孔10中的水能够向外部流出的形状。
图3-1~图3-3为,关于中空孔的分析结果的说明图。图4为,中空孔为长孔时的说明图。图5为,中空孔为椭圆时的说明图。接下来,对在由水充满了于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10内的情况下,中空孔10中的水能够向外部流出的中空孔10的形状的分析结果进行说明。发明人利用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对由水充满了横跨陶板1的两个侧面6之间而形成的中空孔10内的情况下的、水的流出状态进行了分析,该陶板1的使用时的设置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为300mm,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为900mm,板厚BT为18mm。图3-1~图3-3为表示该分析结果的图表。
在该分析中,以1mm的间隔将中空孔10在陶板1的板厚方向上的宽度W设定在2~7mm之间,且以1mm的间隔将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设定在4~16mm之间,并且对各个尺寸的情况进行了水的流出状态的分析。
此外,在该分析中,不仅使中空孔10的高度h和宽度W不同,还使中空孔10的形状不同而进行了分析。即,对各个尺寸的中空孔10的、从该中空孔10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被形成为长孔状的情况(参照图4),和被形成为椭圆状的情况(参照图5)进行了分析。
并且,该情况下的长孔不仅包括中空孔10的高度h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由一个圆弧形成的情况,还包括在高度h方向上的两端具有沿宽度W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边的情况。即,该情况下的长孔中,高度h方向上的两端既可以如图4(a)所示这样由一个圆弧形成,也可以如图4(b)所示这样,通过设置在宽度W方向上延伸的边,并将该在宽度W方向上延伸的边与在高度h方向上延伸的边交叉而成的角部设定为圆弧状的方式,而被形成。在将中空孔10形成为长孔状时,只要具有在高度h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边,而高度h方向上的两端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
此外,在中空孔10为长孔时,以0.5mm的间隔将位于沿高度h方向延伸的边的两端的圆弧的半径r设定在1.0~3.0mm之间,并且对各个尺寸的情况也进行了水的流出状态的分析。
在该水的流出状态的分析中,将在中空孔10内充满了水的情况下,水不流出的形态设定为NG,将就形状而言水基本上确实不会流出且在任何条件下均为NG的情形设定为“×”。此外,对于在各个部分的尺寸成为准确地进行了设定的尺寸时水会流出,但在陶板1上存在3mm以上的侧翘曲时水不会流出的形态,由于根据条件而存在NG的情况,所以设定为“△”。与此相对,在即使于陶板1上存在侧翘曲,水也会流出的情况下,由于无论条件如何水均会流出,所以将此时的中空孔10的形态设定为“○”。
即,在中空孔10中充满了水的情况下,在中空孔10的开口部分上,作用有作为使中空孔10内的水流出的力的重力、和作为使该水滞留在中空孔10内的力的水的表面张力,该力的平衡主要根据中空孔10的高度h而发生变化。即,在中空孔10的高度h比较低,从而作用于中空孔10内的水整体的重力不太大的情况下,与重力相比表面张力相对更大,从而水不易流出。在水的流出状态的分析中,这种情况成为“×”。相反,由于中空孔10的高度h比较高,作用于中空孔10内的水整体的重力增大,从而相对于表面张力而言重力相对增大时,中空孔10内的水容易流出。在水的流出状态的分析中,这种情况为“○”。此外,在表面张力和重力的、相对的力的平衡相抗衡,从而在理想的条件时水容易流出,但当偏离理想的条件时水不易流出的情况下,在该水的流出状态的分析中成为“△”。
如上文所述,水从中空孔10流出的分析根据中空孔10的形态而被分类成三类。该分析结果由图3-1~图3-3所图示。并且,图中用“-”表示的部分表示在形状上无法实现的形状。例如,在长孔的中空孔10中,表示半径r的大小为超过宽度W的二分之一的形状。此外,在椭圆的中空孔10中,表示高度h小于等于6mm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10的陶板1中,应用具有在这些水的流出状态的分析中,分析结果成为“○”的形态的中空孔10的形状。具体而言,由于在中空孔10的高度h在12mm以上时,无论宽度W的大小如何,水的流出状态均成为良好,所以高度h在12mm以上时,不管宽度W的大小如何均被应用。
此外,在中空孔10的高度h小于12mm时,在中空孔10被形成为椭圆状的情况下,如图3-1~图3-3所示,由于根据条件而存在水不易流出的情况,所以当中空孔10的高度h在11mm以上且小于12mm时,在预定的条件下,应用高度h在该范围内的中空孔10。即,当中空孔10的高度h在11mm以上时,于宽度W在2mm以上且7mm以下,且被形成为长孔状的形状的情况下,即,于在高度h方向上具有直线的边的情况下被应用。
此外,在中空孔10的高度h小于11mm时,水的流出变得困难的条件进一步增加。具体而言,如图3-1~图3-3所示,当中空孔10的高度h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时,在高度h方向上的边和宽度W方向上的边交叉而成的角部的半径r为1.5mm的情况下水的流出状态成为良好的情形,仅在中空孔10的宽度W为6mm的情况和7mm的情况下出现。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1所具有的中空孔10可在如下情况下被应用,即,高度h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陶板1的板厚方向上的宽度W在6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角部的半径r在1.5mm以下的情况。
此外,于中空孔10的高度h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角部的半径r为1.0mm的情况下水的流出状态成为良好的情形,仅于中空孔10的宽度W在2mm以上且小于6m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出现。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1所具有的中空孔10,可在如下情况下被应用,即,高度h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陶板1的板厚方向上的宽度W在2mm以上且小于6mm,而且,角部的半径r在1.0mm以下的情况。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10的陶板1由上述那样的结构构成,接下来,对该陶板1的制造时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制造该陶板1时,首先,考虑到烧固时的伸缩,而将粘土等的坯料形成为最终所希望的形状。即,在板状的粘土等上,开设相当于中空孔10的孔而制造坯料。然后,在使通过此种方式而制成的坯料以平面部2成为水平的朝向平放的状态下,对坯料进行烧固。此时,将表面3作为上侧并将背面4侧作为下侧而进行烧固,以使表面3侧不被弄脏。陶板1是通过以此种方式,对开设了孔的板状的坯料进行烧固并烧成,从而在具有中空孔10状态下而制造出的。
以下,对以此种方式而制造出的具有中空孔10的陶板1的作用进行说明。陶板1作为形成建筑物的壁部等的建筑材料而被使用,在使用该陶板1时,陶板1以如下朝向而被设置,即,平面部2沿着设置该陶板1的壁面而垂直,并且被形成在该陶板1上的多个中空孔10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朝向。此时,陶板1被设置成如下朝向,即,在设置后也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表面3侧的朝向。
陶板1以此种方式构成壁部,并作为壁部的一部分而被使用的情况较多,此时,虽然有时侧面6以向外部开放的状态被设置,但在陶板1的侧面6上开口有中空孔10。因此,存在在陶板1的设置后出现了降雨的情况下,雨水从中空孔10的开口部分进入到中空孔10内,从而中空孔10内被水充满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空孔10也如上文所述这样,根据内部的水流出的状态的分析结果,而以水容易流出的形态被形成。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1所具有的中空孔10以如下形态被形成,即,高度h较高,而使作用于进入到中空孔10内的水的重力相对于表面张力而相对地增大,从而水容易流出的形态。因此,即使在中空孔10内被水充满了的情况下,该水也会从中空孔10内流出。
此外,使用陶板1而建造的建筑物,有时会根据情况而被建筑在寒冷地区,此时,建筑物被暴露在低温的环境下,陶板1有时也处于被暴露在低温的环境下的状态。即使在此种情况下,由于在被形成于陶板1上的中空孔10内,未滞留有水,所以水不会在中空孔10内结冰,从而陶板1在中空孔10内未滞留有水的状态下,温度下降。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10的陶板1根据水的流出状态的分析结果,而将横跨陶板1的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6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10形成为,进入到中空孔10内的水容易流出的形态。具体而言,中空孔10被形成为高度h在12mm以上;或被形成为高度h在11mm以上,并且宽度W在2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在高度h方向上具有直线的边;或被形成为,高度h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宽度W在6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角部的半径r在1.5mm以下;或被形成为,高度h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宽度W在2mm以上且小于6mm,而且角部的半径r在1.0mm以下。因此,即使在水进入到了中空孔10内的情况下,该水也会从中空孔10的开口部流出,所以能够抑制水滞留在中空孔10内的情况,从而即使在陶板1被暴露于低温的环境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在中空孔10内结冰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陶板1在寒冷地区的损坏。
此外,由于中空孔10在内壁上没有凹凸,所以即使在水进入到了中空孔10内的情况下,水也容易在中空孔10内流动,从而在水从中空孔10内流出时,容易流出。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在中空孔10内滞留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水在中空孔10内结冰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陶板1在寒冷地区的损坏。
此外,由于中空孔10中,从陶板1的平面部2至中空孔10为止的厚度t在5.1mm以上,所以能够抑制在制成坯料后,到烧成为止的期间,中空孔10和平面部2之间的坯料向中空孔10侧下垂的现象,即,在对坯料进行烧成时,虽然以表面3侧为上侧,背面4侧为下侧而使坯料平放的状态进行烧成,但烧成前的坯料较为柔软。因此,在从平面部2至中空孔10为止的厚度t过薄时,有时平放状态下的坯料中的位于中空孔10的上侧的部分会向下侧、即中空孔10侧下垂。如上文所述,当位于中空孔10和平面部2之间的坯料向中空孔10侧下垂时,平面部2中的该部分将出现凹陷,但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1中,从平面部2至中空孔10为止的厚度t在5.1mm以上。因此,由于能够确保烧成前的较为柔软的坯料中的、平面部2和中空孔10之间的部分的强度,所以即使在烧成时使坯料平放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平面部2和中空孔10之间,坯料向中空孔10侧下垂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平面部2上出现凹陷的情况,从而能够形成外形较为美观的陶板1。
并且,虽然对上述的陶板1所具有的中空孔10为,从中空孔10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长孔形的中空孔和椭圆形的中空孔进行了说明,但中空孔10也可以并不严格地形成为上述形状。图6为,涉及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所具有的中空孔的改变例的说明图。例如,如图6所示,中空孔10也可以被形成为,从中空孔10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陶板1的表面3侧向表面3方向凸起,且陶板1的背面4侧成为直线状。以此种方式,通过将中空孔10的表面3侧形成为向表面3侧方向凸起,从而在以表面3侧为上侧的方式而平放陶板1的坯料并对其进行烧成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中空孔10和表面3之间的坯料向下侧下垂而在表面3上出现凹陷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外形美观的陶板1。

Claims (11)

1.一种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所述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的高度被形成在12mm以上。
2.一种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所述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11mm以上,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宽度在2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直线的边。
3.一种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所述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宽度在6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角部的半径在1.5mm以下。
4.一种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所述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横跨设置状态下的两个侧面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开设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10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宽度在2mm以上且小于6mm,而且角部的半径在1.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在内壁上没有凹凸。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厚方向上的、从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为止的厚度在5.1mm以上。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厚方向上的、从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为止的厚度在5.1mm以上,
所述中空孔在内壁上没有凹凸。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的、从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被形成为,所述陶板的设置状态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侧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侧的一面、即背面侧成为直线状。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的、从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被形成为,所述陶板的设置状态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侧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侧的一面、即背面侧成为直线状,并且,所述中空孔在内壁上没有凹凸。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厚方向上的、从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为止的厚度在5.1mm以上,
所述中空孔的、从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被形成为,所述陶板的设置状态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侧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侧的一面、即背面侧成为直线状。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厚方向上的、从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为止的厚度在5.1mm以上,
所述中空孔的、从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观察时的形状被形成为,所述陶板的设置状态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侧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侧的一面、即背面侧成为直线状,并且,所述中空孔在内壁上没有凹凸。
CN201210143712XA 2011-05-10 2012-05-09 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Pending CN1027769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5525A JP2012237114A (ja) 2011-05-10 2011-05-10 中空孔を有する陶板
JP2011-105525 2011-05-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6981A true CN102776981A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22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3712XA Pending CN102776981A (zh) 2011-05-10 2012-05-09 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37114A (zh)
CN (1) CN10277698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9925A (ja) * 1986-02-03 1987-08-07 Asahi Chem Ind Co Ltd 中空建材の製造方法
JPH0234575A (ja) * 1988-07-22 1990-02-05 Mitsubishi Mining & Cement Co Ltd 端面が封止された施釉押出中空セラミックス板の製造方法
CN1243904A (zh) * 1999-08-12 2000-02-09 包国臣 盲孔承重空心砖及其制造方法
CN2533178Y (zh) * 2002-03-28 2003-01-29 徐家庆 轻体板材
CN2571864Y (zh) * 2002-09-04 2003-09-10 黄桂平 复合轻质空心墙板砖
CN200952209Y (zh) * 2006-09-16 2007-09-26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轻质保温隔热隔音空心墙板
CN201180332Y (zh) * 2008-04-17 2009-01-14 金迪 多层孔中间复合五防轻体外墙板
CN101560811A (zh) * 2008-04-15 2009-10-21 李达 粉煤灰墙体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9314Y2 (zh) * 1986-04-12 1992-11-19
JP2907977B2 (ja) * 1990-09-10 1999-06-21 株式会社アイジー技術研究所 セラミック建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9925A (ja) * 1986-02-03 1987-08-07 Asahi Chem Ind Co Ltd 中空建材の製造方法
JPH0234575A (ja) * 1988-07-22 1990-02-05 Mitsubishi Mining & Cement Co Ltd 端面が封止された施釉押出中空セラミックス板の製造方法
CN1243904A (zh) * 1999-08-12 2000-02-09 包国臣 盲孔承重空心砖及其制造方法
CN2533178Y (zh) * 2002-03-28 2003-01-29 徐家庆 轻体板材
CN2571864Y (zh) * 2002-09-04 2003-09-10 黄桂平 复合轻质空心墙板砖
CN200952209Y (zh) * 2006-09-16 2007-09-26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轻质保温隔热隔音空心墙板
CN101560811A (zh) * 2008-04-15 2009-10-21 李达 粉煤灰墙体板
CN201180332Y (zh) * 2008-04-17 2009-01-14 金迪 多层孔中间复合五防轻体外墙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7114A (ja) 201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0648U (zh) 隔板及十字形格栅
JP200905775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268902A (zh) 抗震节能保温砖
CN203334519U (zh) 一种隔音保温砖
CN102776981A (zh) 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CN204174703U (zh) 一种便器
JP6211939B2 (ja) 目地塞ぎ材およびデッキ
CN202329328U (zh) 一种节能翅片分隔孔型的蜂窝陶瓷蓄热体
RU2016117416A (ru) Перемешивающая и дистанционирующая решетка тепловыделяющей сборки ядерного реактора (варианты)
JP6279251B2 (ja) 止水構造
CN202208991U (zh) 一种高效保温隔热空心砌块
CN203531216U (zh) 组合型墙体烧结保温砖
JP6221186B2 (ja) 水管保護用耐火物
FR3002560B1 (fr) Structure murale isolante
CN202272901U (zh) 一种适于堆放不同结构格子砖的热风炉组合炉箅子
US1854769A (en) Construction unit
ES2340237B1 (es) Sistema de basamento directo de paredes en construcciones.
RU101468U1 (ru) Керамический кирпич
KR101610274B1 (ko) 조경용 옹벽블록 및 이의 제조형틀
RU144015U1 (ru) Крупногабаритный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блок (варианты)
RU2007119603A (ru) Трехмерная фермен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башенного типа
CN204456590U (zh) 一种承压型多孔砖
CN203160504U (zh) 保温砖
PT106136A (pt) Tijolos cerâmicos perfurados com protuberâncias nas cavidades internas para inibição da transferência térmica
CN203808342U (zh) 全隔热墙体保温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