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1877A -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1877A
CN102771877A CN201210277037XA CN201210277037A CN102771877A CN 102771877 A CN102771877 A CN 102771877A CN 201210277037X A CN201210277037X A CN 201210277037XA CN 201210277037 A CN201210277037 A CN 201210277037A CN 102771877 A CN102771877 A CN 102771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rubber
rubber belting
bearing
work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70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1877B (zh
Inventor
李长河
李晶尧
王胜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2770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1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1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1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1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1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它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机箱,机箱内设有压紧粉碎装置,在压紧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出料口设有分选装置,机箱下壁固定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通过V带分别与分选装置和压紧粉碎装置连接,首先通过压紧粉碎装置使核桃破裂,在通过搅拌装置的锤击,和分离装置的风力分离、绒带粘附等作用,使核桃破壳并实现壳仁分离的自动化,采用高度调节装置,使装置可以适应处理不同品种的核桃,因而可以用于大批量的生产作业中,缩短劳动时间及节约劳动力,降低加工成本,较好的解决了核桃剥壳取仁难,依赖手工的问题,并使剥壳率和高路仁率有所提高,实现高效、低耗、低成本绿色清洁生产。

Description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及其实现剥壳、壳仁分离的工艺过程,尤其涉及一种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核桃栽培面积大, 产量高,但是加工技术落后,没有成熟的核桃破壳机械。由于核桃品种繁杂, 尺寸差异较大、形状不规则、壳仁间隙小, 所以核桃的破壳取仁难度较大,破壳后还需进行壳仁分离,鉴于壳仁密度相差不大,加之碎壳、碎仁上有许多毛刺致使壳仁分离也较为困难。经检索,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对辊窝眼式破壳装置,该装置的每个辊上同一个圆周平均分布着8个窝眼。窝眼在整个挤压辊表面上呈交错排列, 窝眼纵向间距为54mm,所有窝眼开口半径均为30mm,但不在同一圆周的窝眼的深度都不相同, 从13mm依次增加0.5mm直到20mm为止, 对辊的长度870mm。该装置能对大小不同的核桃进行定距离挤压,同时挤压时用窝眼抓取核桃, 抓取可靠, 核桃挤压时不会窜动, 能进行可靠的挤压。破壳的核桃需进行进一步的脱壳。另外一种广泛应用的双齿盘一齿板式破壳机,齿盘旋转带动核桃边旋转边挤进由齿盘、偏心圆弧齿板组成的剥壳区,受到挤压作用,核桃表面产生裂纹并逐渐扩展,直至最终完全破裂,碎壳和仁从最小问隙处掉下。还有一种为变形恒定破壳装置,该破壳装置是由一对螺纹螺旋方向相反的滚柱组成, 在滚柱面上切制有螺距恒定的梯形螺纹,螺纹滚柱在结构上保证了核桃的实际变形能随果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核桃夹在一对左、右螺纹之间时, 形成了四点加压。不同果径的核桃可在不同开度处破壳。为避免核桃与滚柱问发生相对滑移, 滚柱面进行了“滚花”处理。此外还有内外磨核桃破壳装置、圆盘破壳装置、平板挤压破壳装置、弧板一滚筒破壳装置、机械击打破壳装置以及碰撞碎壳装置等。
目前研制的核桃剥壳取仁装置,普遍采用挤压、机械击打、剪切、揉搓等原理剥壳取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性能指标不高,对不同种类尺寸的核桃适应性差,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核桃剥壳及壳仁分离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它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机箱,机箱上设有压紧粉碎装置,在压紧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出料口设有分选装置;机箱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分别与分选装置和压紧粉碎装置连接。
所述压紧粉碎装置包括上压紧粉碎装置和下压紧粉碎装置;所述上压紧粉碎装置包括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两者通过上工作平带连接,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安装在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上并与动力装置连接,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与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下压紧粉碎装置包括大齿轮、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中间轴带轮,大齿轮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通过下工作平带与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套筒连接,中间轴带轮与动力装置连接,同时中间轴带轮的中间轴还设有小齿轮,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驱动大齿轮转动,并进而驱动下工作平带运动。
所述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上设有利用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弹性挡圈定位的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所述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两端分别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的上工作平带主动轴挡油板、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盖;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固定在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上,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盖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固定在上工作平带后轴承座上;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和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上开有的螺纹孔,高度调节丝杠分布穿过对应的螺纹孔,在丝杠一端设有各自对应的手摇转盘,通过手摇转盘带动丝杠转动,调节所述两轴承座的高度;
所述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通过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弹性挡圈定位在上工作平带从动轴上,上工作平带从动轴两端分别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上工作平带从动轴挡油板、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其中,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与机箱前壁固定连接,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与机箱后壁固定连接。
所述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设有通过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弹性圈定位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利用下工作平带的运动驱动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转动;所述下工作平带上设有金属托板。
所述中间轴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对应的中间轴挡油板、中间轴前轴承、中间轴后轴承、中间轴轴承端盖和中间轴轴承透盖,其中,中间轴前轴承和中间轴轴承透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中间轴后轴承和中间轴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在机箱前壁和中间轴轴承透盖之间设有中间轴轴承盖垫片,在中间轴轴承透盖上设有毛毡圈。
所述下工作平带主动轴两端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挡油板,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后端盖;其中,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后端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所述下工作平带从动轴上设有通过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弹性挡圈固定的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下工作平带从动轴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下工作平带从动轴挡油板、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其中,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上,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上;在机箱后壁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之间设有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盖垫片。
所述上压紧粉碎装置中设有上托辊套筒和下托辊套筒,它们分别与各自的上托辊高度调节装置和下托辊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上托辊套筒通过上托辊弹性挡圈定位在上托辊轴上,上托辊轴的两端分别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上托辊挡油板、上托辊前轴承、上托辊后轴承、上托辊前轴承端盖和上托辊后轴承端盖,上托辊前轴承和上托辊前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上托辊前轴承座上,上托辊后轴承和上托辊后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上托辊后轴承座上;其中,上托辊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托辊前轴承座上设有的上托辊螺纹孔,上托辊前轴承座通过丝杠与机箱前壁相配合,上托辊后轴承座与机箱后壁相配合,丝杠与相应的手摇转盘连接;所述下托辊套筒通过下托辊弹性挡圈定位在下托辊轴上,下托辊轴的两端分别依次设有下托辊挡油板、下托辊前轴承、下托辊后轴承、下托辊前轴承端盖和下托辊后轴承端盖,下托辊前轴承和下托辊前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下托辊前轴承座上,下托辊后轴承和下托辊后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下托辊后轴承座上,其中,下托辊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下托辊前轴承座上的下托辊轴承座螺纹孔,下托辊前轴承座通过丝杠与机箱前壁相配合,下托辊后轴承座与机箱后壁相配合,丝杠与相应的手摇转盘连接。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锤击离心筒,锤击离心筒内设有锤击离心主轴,副电动机带动锤击离心主轴转动,锤击离心主轴利用固定轴套固定连接在机箱上,在锤击离心主轴上还设有锤击离心叶片,锤击离心叶片利用锤击离心叶片套环固定在锤击离心主轴上,所述锤击离心筒筒壁与锤击离心主轴同心,锤击离心筒筒壁固定连接在两个机架脚上。
所述分选装置包括锤击离心筒下前方的吹风装置,在吹风装置的相应位置绒辊带装置;所述绒辊带装置包括绒辊前支架,与绒辊前支架对应位置设有绒辊后支架,绒辊前支架上设有绒辊主动轴带轮,在绒辊前支架和绒辊后支架上固定有主动绒辊和从动绒辊,绒辊主动轴带轮转动带动主动绒辊转动,主动绒辊通过绒带带动从动绒辊转动,主动绒辊下方设有挡板,绒辊主动轴带轮与动力装置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主电动机,主电动机安装在主电动机固连箱架上,主电动机固连箱架焊接在机箱下壁上,主电动机的主电动机轴和塔轮固定连接,所述塔轮分为三个轴径段,从最外面的一个轴径段依次设为a轴径段、b轴径段、c轴径段,所述塔轮的a轴径段与绒辊主动轴带轮连接, b轴径段与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连接, c轴径段与中间轴带轮连接。
实现剥壳、壳仁分离的工艺过程如下:
工作时,依次启动主电动机,副电动机,鼓风机,然后开始进料,核桃通过带传动进入楔形间隙中,由于上下带的速度差和滚筒及金属托板的作用,核桃受到的摩擦力,挤压力和剪切力逐渐增强,这一过程结束时,核桃壳基本破裂。
此后物料进入锤击离心筒(结合图1)内,通过锤击离心主轴的转动,使物料与锤击离心叶片及锤击离心筒筒壁产生锤击碰撞,这一过程使核桃壳完全破裂,并且具有壳仁分离的作用。
之后物料由锤击离心筒壁出口处落下,受到鼓风机调整后的风力作用后,并接和图18—21所示的分离绒辊带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壳仁分离。
绒辊带分离的原理:破碎的核桃壳带有毛刺,而果仁表面光滑,所以可粘连核桃壳并使果仁沿倾斜带下落,粘连的碎壳通过下部的挡板刮落。
吹风分离的原理:核桃壳和果仁的形状密度不同,通过定向的一定大小的风力可使部分壳仁(已经不相连或连接较弱的外壳及果仁)分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两根具有高速摩擦且有速度差的两根工作平带,对核桃产生摩擦,剪切和挤压的作用力以及定向传送,并且通过搅拌装置的锤击,和分离装置的风力分离、绒带粘附等作用,可以使核桃破壳并实现壳仁分离的自动化,采用高度调节装置,使装置可以适应处理不同品种(尺寸不同)的核桃,因而可以用于大批量的生产作业中,缩短劳动时间及节约劳动力,降低加工成本,较好的解决了核桃剥壳取仁难,依赖手工的问题,并使剥壳率和高路仁率有所提高,实现高效、低耗、低成本绿色清洁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这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机架和机箱的主视图;
图4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机架和机箱的俯视图;
图5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机架和机箱的左视图;
图6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主电机(连接塔轮)的左视图;
图7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主电机(连接塔轮)的俯视图;
图8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装有小齿轮和带轮的中间轴的剖面图;
图9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装有大齿轮和套筒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的剖面图;
图10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装有套筒的下工作平带从动轴的剖面图;
图11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装有带轮和滚筒的上工作平带主动轴的剖面图;
图12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装有套筒的上工作平带从动轴的剖面图;
图13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上托辊套筒的剖面图;
图14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下托辊套筒的剖面图;
图15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锤击离心筒(去筒壁)的主视图;
图16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锤击离心筒(去筒壁)的俯视图;
图17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锤击离心叶片的侧视图;
图18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绒辊带装置的主视图;
图19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绒辊带装置的左视图;
图20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绒辊带装置(去绒带)的右视图;
图21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绒辊带装置(去绒带)的仰视图;
图22为这种实施例的部件可调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与机箱前壁用丝杠螺母机构调节高度的示意图。
其中,1、机架脚,2、主电动机固连箱架,3.主电动机,4.塔轮,5.V带,6.绒辊主动轴带轮,7.绒辊前支架,8.鼓风机,9.中间轴带轮,10.丝杠,11.手摇转盘,12.锤击离心筒筒壁,13.锤击离心叶片,14.锤击离心主轴,15.大齿轮,16.固定轴套,17.副电动机,18.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19.上工作平带,20.下托辊套筒,21.上托辊套筒,22.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23.下工作平带,25.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26.金属托板,27机箱下壁,28.机箱前壁,29. 主动绒辊,30.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31.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32.下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33.中间轴轴承透盖,34.机箱后壁,35.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36. 挡板,37.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38.中间轴轴承端盖,39.机箱左上壁,40. 绒辊后支架,41.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端盖,42.机箱左下壁,43.主电动机轴,44.小齿轮,45.中间轴前轴承,46.中间轴,47.中间轴后轴承,48.中间轴挡油板,49.中间轴轴承盖垫片,50.毛毡圈,51.下工作平带主动轴,52.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53.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54.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弹性挡圈,55.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56.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盖垫片,57.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58.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59.下工作平带从动轴,60.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弹性挡圈,61.上托辊前轴承端盖,62.上托辊轴,63.上托辊前轴承座,64.上托辊前轴承,65.上托辊后轴承端盖,66.上托辊后轴承座,67.上托辊后轴承,68.上托辊弹性挡圈,69.上托辊螺纹孔,70.下工作平带主动轴挡油板,71.下工作平带从动轴挡油板,72.上托辊挡油板,73.上工作平带从动轴挡油板,74.下托辊挡油板,75.上工作平带主动轴挡油板,76.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77.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78.上工作平带从动轴,79.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弹性挡圈,80.下托辊前轴承端盖,81.下托辊轴,82.下托辊前轴承座,83.下托辊前轴承,84.下托辊后轴承端盖,85.下托辊后轴承座,86.下托辊后轴承,87.下托辊弹性挡圈,88.下托辊轴承座螺纹孔,89.上工作平带主动轴,90.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91.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92.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93.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94.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端盖,95.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座,96.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弹性挡圈,97.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螺纹孔,98.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99.锤击离心叶片套环,100.绒带,101.从动绒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总的构思是实现核桃的高效剥壳及壳仁分离,连接在上带的主动轴套筒和两个托辊具有高度调节装置,使两带的间隙可以调节,上托辊套筒21和下托辊套筒20的水平距离为固定值L,竖直距离为可调值H,以便对加工不同品种核桃时有效调节带的间距和楔形角度,使之形成一个较陡的楔形间隙,在下托辊套筒20与出口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52之间有一平行间隙。分离装置对壳仁进行三级分离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一种实施例:图1所示为设备的主视图(去箱壁)可见主电动机固连箱架2与机箱下壁27焊接,机箱前壁28和机箱后壁34通过固定连接四个机架脚1以支撑,主电动机3固定连接在主电动机固连箱架2上。主电动机3的主电动机轴43与塔轮4固定连接,结合图1、2、6、7可见,塔轮4的a轴径段处与绒辊主动轴带轮6通过V带5连接,塔轮4的b轴径段处与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18通过V带5连接,塔轮4的c轴径段处与中间轴带轮9通过V带5连接。图8所示为装有小齿轮44和中间轴带轮9的中间轴46的剖面图,可见中间轴带轮9,小齿轮44与中间轴46固定连接,中间轴46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对应的中间轴挡油板48、中间轴前轴承45、中间轴后轴承47、中间轴轴承透盖33和中间轴轴承端盖38,其中,中间轴前轴承45和中间轴轴承透盖33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28,中间轴后轴承47和中间轴轴承端盖38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34,在机箱前壁28和中间轴轴承透盖33之间设有中间轴轴承盖垫片49,在中间轴轴承透盖33上设有毛毡圈50。
如图1、图9、图3所示,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52利用下工作平带23带动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25;在下工作平带23上设有金属托板26;大齿轮15与下工作平带主动轴51固定连接,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52通过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弹性挡圈54定位固定在下工作平带主动轴51上,下工作平带主动轴51两端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挡油板70、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55、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53、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32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端盖41,其中,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55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32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28,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53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端盖41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34。
图10所示为装有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25的下工作平带从动轴59的剖面图,可见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25通过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弹性挡圈60固定在下工作平带从动轴59上,下工作平带从动轴59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下工作平带从动轴挡油板71、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57、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58、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30、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35,其中,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57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30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28上,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58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35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34上;在机箱后壁34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35之间设有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盖垫片56。
如图1、图11所示,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92利用上工作平带19带动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22;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18固定连接在上工作平带主动轴89上,上工作平带主动轴89上设有利用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弹性挡圈96定位的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92,上工作平带主动轴89的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对应的上工作平带主动轴挡油板75、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90、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93、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98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盖94,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90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98固定连接在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91上,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盖94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93固定连接在上工作平带后轴承座95上,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91上开有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螺纹孔97,丝杠10穿过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螺纹孔97和前机箱壁28的K处,在丝杠10一端设有手摇转盘11,手摇使丝杠10转动,调节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91的高度,其连接方式及丝杠螺母调节方式可见如图22所示。 
如图12所示,所述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22通过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弹性挡圈79定位在上工作平带从动轴78上,上工作平带从动轴78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上工作平带从动轴挡油板73、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76、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77、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31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37,其中,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76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31与机箱前壁28固定连接,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77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37与机箱后壁34固定连接。
如图13所示,上托辊套筒21通过上托辊弹性挡圈68定位在上托辊轴62上,上托辊轴62的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上托辊挡油板72、上托辊前轴承64、上托辊后轴承67、上托辊前轴承端盖61和上托辊后轴承端盖65,上托辊前轴承64和上托辊前轴承端盖61固定连接在上托辊前轴承座63上,上托辊后轴承67和上托辊后轴承端盖65固定连接在上托辊后轴承座66上,其中,在上托辊前轴承座63和上托辊后轴承座66上分别设有上托辊螺纹孔69,上托辊前轴承座通过丝杠10与机箱前壁28的I处相配合,上托辊后轴承座66与机箱后壁34的L处相配合。
如图14所示,所述下托辊套筒20通过下托辊弹性挡圈87定位在下托辊轴81上,下托辊轴81的两端分别依次设有下托辊挡油板74、下托辊前轴承83、下托辊后轴承86、下托辊前轴承端盖80和下托辊后轴承端盖84,下托辊前轴承83和下托辊前轴承端盖80固定连接在下托辊前轴承座82上,下托辊后轴承86和下托辊后轴承端盖84固定连接在下托辊后轴承座85上,其中,在下托辊前轴承座82上和下托辊后轴承座85上分别设有下托辊轴承座螺纹孔88,下托辊前轴承座82通过丝杠10与机箱前壁28的J处相连接,下托辊后轴承座85通过丝杠10与机箱后壁34的M处相连接;下托辊套筒20和上托辊套筒21的水平距离为固定值L,竖直距离为可调值H。
结合图4、5、15、16可见,副电动机17带动锤击离心主轴14旋转,副电动机17固定连接在机箱左上壁39上,锤击离心主轴14通过固定轴套16定位,固定轴套16固定连接在机箱左上壁39和机箱左下壁42上,结合图17可见,锤击离心叶片13固定连接锤击离心叶片套环99,锤击离心叶片套环99固定连接在锤击离心主轴14上,锤击离心筒筒壁12与主轴14同心,固定连接在机架脚29和机架脚40上,在锤击离心筒筒壁12对应位置设有一个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为鼓风机8。
结合图18—21可见,绒带100通过主动绒辊29和从动绒辊101支撑并带动,从右视图和仰视图可见挡板36的位置在绒带100之下,两端分别与绒辊前支架7和绒辊后支架40固定连接。
实现剥壳、壳仁分离的工艺过程如下:
工作时,依次启动主电动机3,副电动机17,鼓风机8,然后开始进料,核桃通过带传动进入楔形间隙中,由于上下带的速度差和滚筒及金属托板26的作用,核桃受到的摩擦力,挤压力和剪切力逐渐增强,这一过程结束时,核桃壳基本破裂。
此后物料进入锤击离心筒(结合图1)内,通过锤击离心主轴14的转动,使物料与锤击离心叶片13及锤击离心筒筒壁12产生锤击碰撞,这一过程使核桃壳完全破裂,并且具有壳仁分离的作用。
之后物料由锤击离心筒壁12出口处落下,受到鼓风机8调整后的风力作用后,并接和图18—21所示的分离绒辊带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壳仁分离。
绒辊带分离的原理:破碎的核桃壳带有毛刺,而果仁表面光滑,所以可粘连核桃壳并使果仁沿倾斜带下落,粘连的碎壳通过下部的挡板36刮落。
吹风分离的原理:核桃壳和果仁的形状密度不同,通过定向的一定大小的风力可使部分壳仁(已经不相连或连接较弱的外壳及果仁)分散。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它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机箱,其特征是,机箱上设有压紧粉碎装置,在压紧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出料口设有分选装置;机箱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分别与分选装置和压紧粉碎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紧粉碎装置包括上压紧粉碎装置和下压紧粉碎装置;所述上压紧粉碎装置包括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两者通过上工作平带连接,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安装在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上并与动力装置连接,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与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下压紧粉碎装置包括大齿轮、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中间轴带轮,大齿轮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通过下工作平带与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套筒连接,中间轴带轮与动力装置连接,同时中间轴带轮的中间轴还设有小齿轮,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驱动大齿轮转动,并进而驱动下工作平带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上设有利用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弹性挡圈定位的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所述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两端分别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的上工作平带主动轴挡油板、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盖;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固定在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上,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盖和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固定在上工作平带后轴承座上;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和上工作平带前轴承座上开有的螺纹孔,高度调节丝杠分布穿过对应的螺纹孔,在丝杠一端设有各自对应的手摇转盘,通过手摇转盘带动丝杠转动,调节所述两轴承座的高度;
所述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通过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弹性挡圈定位在上工作平带从动轴上,上工作平带从动轴两端分别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上工作平带从动轴挡油板、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其中,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与机箱前壁固定连接,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与机箱后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设有通过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弹性圈定位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套筒利用下工作平带的运动驱动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转动;所述下工作平带上设有金属托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间轴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对应的中间轴挡油板、中间轴前轴承、中间轴后轴承、中间轴轴承端盖和中间轴轴承透盖,其中,中间轴前轴承和中间轴轴承透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中间轴后轴承和中间轴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在机箱前壁和中间轴轴承透盖之间设有中间轴轴承盖垫片,在中间轴轴承透盖上设有毛毡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工作平带主动轴两端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下工作平带主动轴挡油板,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后端盖;其中,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前轴承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透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后轴承和下工作平带主动轴轴承后端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所述下工作平带从动轴上设有通过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弹性挡圈固定的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套筒,下工作平带从动轴两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下工作平带从动轴挡油板、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其中,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前轴承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前端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前壁上,下工作平带从动轴后轴承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固定连接在机箱后壁上;在机箱后壁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后端盖之间设有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轴承盖垫片。
7.如权利要求2所述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压紧粉碎装置中设有上托辊套筒和下托辊套筒,它们分别与各自的上托辊高度调节装置和下托辊高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上托辊套筒通过上托辊弹性挡圈定位在上托辊轴上,上托辊轴的两端分别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各自相应的上托辊挡油板、上托辊前轴承、上托辊后轴承、上托辊前轴承端盖和上托辊后轴承端盖,上托辊前轴承和上托辊前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上托辊前轴承座上,上托辊后轴承和上托辊后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上托辊后轴承座上;其中,上托辊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托辊前轴承座上设有的上托辊螺纹孔,上托辊前轴承座通过丝杠与机箱前壁相配合,上托辊后轴承座与机箱后壁相配合,丝杠与相应的手摇转盘连接;所述下托辊套筒通过下托辊弹性挡圈定位在下托辊轴上,下托辊轴的两端分别依次设有下托辊挡油板、下托辊前轴承、下托辊后轴承、下托辊前轴承端盖和下托辊后轴承端盖,下托辊前轴承和下托辊前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下托辊前轴承座上,下托辊后轴承和下托辊后轴承端盖固定连接在下托辊后轴承座上,其中,下托辊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下托辊前轴承座上的下托辊轴承座螺纹孔,下托辊前轴承座通过丝杠与机箱前壁相配合,下托辊后轴承座与机箱后壁相配合,丝杠与相应的手摇转盘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锤击离心筒,锤击离心筒内设有锤击离心主轴,副电动机带动锤击离心主轴转动,锤击离心主轴利用固定轴套固定连接在机箱上,在锤击离心主轴上还设有锤击离心叶片,锤击离心叶片利用锤击离心叶片套环固定在锤击离心主轴上,所述锤击离心筒筒壁与锤击离心主轴同心,锤击离心筒筒壁固定连接在两个机架脚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选装置包括锤击离心筒下前方的吹风装置,在吹风装置的相应位置绒辊带装置;所述绒辊带装置包括绒辊前支架,与绒辊前支架对应位置设有绒辊后支架,绒辊前支架上设有绒辊主动轴带轮,在绒辊前支架和绒辊后支架上固定有主动绒辊和从动绒辊,绒辊主动轴带轮转动带动主动绒辊转动,主动绒辊通过绒带带动从动绒辊转动,主动绒辊下方设有挡板,绒辊主动轴带轮与动力装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或9所述核桃剥壳取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主电动机,主电动机安装在主电动机固连箱架上,主电动机固连箱架焊接在机箱下壁上,主电动机的主电动机轴和塔轮固定连接,所述塔轮分为三个轴径段,从最外面的一个轴径段依次设为a轴径段、b轴径段、c轴径段,所述塔轮的a轴径段与绒辊主动轴带轮连接, b轴径段与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带轮连接, c轴径段与中间轴带轮连接。
CN201210277037.XA 2012-08-06 2012-08-06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Active CN102771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7037.XA CN102771877B (zh) 2012-08-06 2012-08-06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7037.XA CN102771877B (zh) 2012-08-06 2012-08-06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1877A true CN102771877A (zh) 2012-11-14
CN102771877B CN102771877B (zh) 2014-10-08

Family

ID=47117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7037.XA Active CN102771877B (zh) 2012-08-06 2012-08-06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187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0215A (zh) * 2013-12-02 2014-03-05 青岛理工大学 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
CN104207303A (zh) * 2014-08-04 2014-12-17 青岛理工大学 成型带自动纠偏核桃剪切挤压柔性破壳装置
CN105583060A (zh) * 2015-12-18 2016-05-18 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罂粟果初加工集成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08887696A (zh) * 2018-07-11 2018-11-27 北海和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剥离板未成熟栗苞的毛刺壳机
CN109247589A (zh) * 2018-10-18 2019-01-22 宁波高智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用核桃剥壳装置
CN111500358A (zh) * 2020-04-26 2020-08-07 逯玉红 一种核桃植物油制备预处理工艺
CN113317521A (zh) * 2021-06-24 2021-08-31 湘潭大学 一种核桃自适应定向挤压破壳机
CN113729233A (zh) * 2021-07-28 2021-12-03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花生脱红衣机
US11771126B2 (en) 2019-08-09 2023-10-03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ulti-station adaptive walnut shell pre-breaking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0692A (zh) 2019-11-25 2020-01-2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凸轮滚子式核桃水平挤压破壳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5769A (en) * 1992-09-25 1994-07-05 Filembak, Inc. Walnut cracking mechanism
CN101589840B (zh) * 2008-07-02 2011-10-05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核桃壳仁分离机
CN202722443U (zh) * 2012-08-06 2013-02-13 青岛理工大学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5769A (en) * 1992-09-25 1994-07-05 Filembak, Inc. Walnut cracking mechanism
CN101589840B (zh) * 2008-07-02 2011-10-05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核桃壳仁分离机
CN202722443U (zh) * 2012-08-06 2013-02-13 青岛理工大学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韩本勇等: "核桃破壳取仁机械的研发动态", 《食品工程》, 18 January 2011 (2011-01-18), pages 151 - 155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0215A (zh) * 2013-12-02 2014-03-05 青岛理工大学 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
CN104207303A (zh) * 2014-08-04 2014-12-17 青岛理工大学 成型带自动纠偏核桃剪切挤压柔性破壳装置
CN105583060A (zh) * 2015-12-18 2016-05-18 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罂粟果初加工集成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08887696A (zh) * 2018-07-11 2018-11-27 北海和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剥离板未成熟栗苞的毛刺壳机
CN109247589A (zh) * 2018-10-18 2019-01-22 宁波高智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用核桃剥壳装置
CN109247589B (zh) * 2018-10-18 2022-06-17 郭山河 一种农业用核桃剥壳装置
US11771126B2 (en) 2019-08-09 2023-10-03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ulti-station adaptive walnut shell pre-breaking system
CN111500358A (zh) * 2020-04-26 2020-08-07 逯玉红 一种核桃植物油制备预处理工艺
CN113317521A (zh) * 2021-06-24 2021-08-31 湘潭大学 一种核桃自适应定向挤压破壳机
CN113729233A (zh) * 2021-07-28 2021-12-03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花生脱红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1877B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1877B (zh)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CN104188054B (zh) 芡实加工装置
CN107485037A (zh) 一种土豆去皮清洗切丝装置
CN106473167A (zh) 自定位预破壳同向螺旋自分级柔性挤压核桃破壳取仁装置
CN203457765U (zh) 一种油茶果剥壳机
CN107495423A (zh) 一种土豆去皮切丝一体机
CN102948912A (zh) 油茶果脱壳分选机
CN206260774U (zh) 自定位预破壳同向螺旋自分级柔性挤压核桃破壳取仁装置
CN104799397A (zh) 单辊挤压橡胶果脱壳机
CN205093534U (zh) 腰果仁脱皮装置
CN107744846B (zh) 一种精细加工的稻谷脱壳设备
CN107694658B (zh) 一种稻谷剥壳分离一体机
CN104026709A (zh) 一种手剥山核桃破壳装置
CN105533767A (zh) 坚果脱壳机及分选系统
CN201691022U (zh) 油茶果剥壳机
CN202722443U (zh) 核桃剥壳取仁装置
CN102652576A (zh) 离心式核桃破壳机
CN203872956U (zh) 一种手剥山核桃破壳装置
CN105011331B (zh) 一种改进的双齿盘-齿板式核桃剥壳装置
CN107837841B (zh) 一种稻谷加工用脱壳设备
CN109759169A (zh) 一种亚麻籽脱皮设备
CN111728232A (zh) 基于缓冲碾压力来去除花生外壳的脱壳设备及脱壳方法
CN108851112A (zh) 一种咖啡豆去皮漂洗装置
CN109998126B (zh) 双向受力分级破碎桌面级自动化山核桃取仁机
CN106984373A (zh) 散热式碾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Mingzheng

Inventor after: Li Changhe

Inventor after: Zhang Yanbin

Inventor after: Wang Sh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Qiang

Inventor before: Li Changhe

Inventor before: Li Jingyao

Inventor before: Wang Sh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 CHANGHE LI JINGYAO WANG SHENG ZHANG QIANG TO: LIU MINGZHENG LI CHANGHE ZHANG YANBIN WANG SHENG ZHANG QI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