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1208A - 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1208A
CN102761208A CN2012101250448A CN201210125044A CN102761208A CN 102761208 A CN102761208 A CN 102761208A CN 2012101250448 A CN2012101250448 A CN 2012101250448A CN 201210125044 A CN201210125044 A CN 201210125044A CN 102761208 A CN102761208 A CN 102761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mponent
coil strand
branch core
phase
workb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50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1208B (zh
Inventor
内海怜
田平弘树
藤野户浩平
大桥泰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61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1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alient poles or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02K15/026Wound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4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U-shaped, E-shaped or similarly shaped co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10T29/49012R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1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winding or coi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3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assembling coil and c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5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including permanent magnet or core
    • Y10T29/49078Lamin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将线圈股线(18a)缠绕在绝缘体(26)上以生产分芯构件(14、14a)(步骤S1),然后将所述分芯构件(14、14a)放置在工作台(120)上(步骤S3、S9)。当所述工作台(120)绕其轴线旋转时,将所述线圈股线(18a)的端部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所述导线端保持槽被限定在所述定子(10)的外周缘上的所述绝缘体(26)的表面中并且沿着该定子(10)的周向延伸。

Description

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该旋转电机结合定子,该定子包括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具有多个分芯构件的环形组件。
背景技术
迄今,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包括多个分芯构件的环形阵列,每个分芯构件均包括分割铁心、围绕该分割铁心的一部分的绝缘体、以及缠绕在该分割铁心上的线圈导线,绝缘体插设在该分割铁心和线圈导线之间。
日本特开2000-21729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旋转电机定子,该定子包括绝缘体,该绝缘体具有沿着其外周面圆周地限定在其中的凹部(导线端保持槽)。缠绕在绝缘体上的线圈导线具有设置在导线端保持槽中的端部,并且这些端部延伸到线圈导线连接到电源线的位置。
发明内容
通过日本特开2000-217293号公报所公开的定子,在具有缠绕在其上的线圈导线的分芯构件已被布置成环形图案之后,使分芯构件上的线圈导线的端部达到该线圈导线的端部连接到电源线的位置。结果,因为环形布置的分芯构件上的线圈导线的端部从定子径向向外延伸,因此必须预先提供用于线圈导线的端部的宽空间。
此外,因为线圈导线的端部保持被暴露直到它们被设置在导线端保持槽中,因此线圈导线的端部倾向于变得被损坏,并且线圈导线的绝缘套遭受破坏。
当最后或最终的分芯构件被设置就位时,在将分芯构件设置成环形图案的过程中,可用于将最后的分芯构件设置就位的作业空间比当其他分芯构件被设置就位的作业空间小得多,因为两个相邻的分芯构件已被安装在待插入最后分芯构件的槽的两侧上。因为需要组装旋转电机的工人将最后的分芯构件设置就位同时避免接触其他两个相邻分芯构件,从而防止对两个相邻分芯构件和最后的分芯构件的可能破坏,因此工人需要非常熟练以便制造日本特开2000-217293号公报所公开的旋转电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节省空间的环境下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制造旋转电机而不会引起对分芯构件的破坏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该旋转电机结合定子,该定子包括具有多个分芯构件的环形组件的定子铁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线圈股线缠绕在绝缘体上,该绝缘体围绕分割铁心的一部分,从而产生分芯构件,(b)将所述分芯构件设置在工作台上,以及(c)当使工作台绕其轴线旋转时,将所述线圈股线的端部插入导线端保持槽中,该导线端保持槽被限定在所述定子的外周缘上的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中,并且该导线端保持槽沿着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不会在所有的分芯构件已被以环形图案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之后沿着所述定子铁心的圆周地拉动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如日本特开2000-217293号公报所公开的。正相反,根据本发明,将所述分芯构件逐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且将每个分芯构件的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插入所述导线端保持槽中的相应槽中,从而每当将所述分割铁心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时拉动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因此,能防止所有分芯构件的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从所述定子铁心向外径向延伸。因此,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在节省空间的环境中制造旋转电机而不会引起对所述分芯构件的破坏。
重复所述方法中的至少步骤(b)和步骤(c)。因此,在所有的定子铁心已在步骤(a)中制成之后,步骤(b)和(c)可以被重复以便构造所述定子。还可以重复步骤(a)至(c),从而构造所述定子。
如果将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暂时围绕相应的滑轮缠绕,那么能防止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从所述定子径向向外延伸。
所述方法还能包括步骤(d),在将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拉到供定位所述旋转电机的所述端子的区域之后,切断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的在所述导线端保持槽和所述滑轮之间延伸的部分。当已将所有的分芯构件14以环形图案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中之后,将所有线圈股线的所述切断端部设置在供定位所述端子的区域中。因此,所有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能被捆扎并容易地连接到所述端子。
能从分芯构件相继执行步骤(b)、(c)和(d),该分芯构件设置在供定位所述旋转电机的所述端子的区域中,从而将所述分芯构件设置成环形图案。因此,能将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拉到供定位所述端子的区域,而不会暴露或遭受松弛。
当将最后的分芯构件设置在远离供定位所述旋转电机的所述端子的区域的第二区域中时,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分芯构件相互间隔开,并且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此后,使两个所述分芯构件朝向已被设置在该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邻近于所述第二区域,从而使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和两个所述分芯构件相互接合。
因此,当将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且具有最小作业空间时,所述最小作业空间能被加宽以便防止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接触所述两个相邻的分芯构件。结果,能将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而不引起对其自身或对所述两个相邻分芯构件的破坏,从而减小实施所述方法的制造设备的操作员的负担。还能将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而不引起所述线圈股线的所述端部的松弛。
当结合附图理解时从下列说明中将更加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例示的示例示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平面图,该旋转电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图2是图1所示的定子的分芯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分芯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绝缘体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示出三个分芯构件的布置的前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正好在分芯构件被设置在工作台上之前的第三分芯构件的平面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第三分芯构件的侧视图;
图9A是示意性地示出已被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三分芯构件的平面图;
图9B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工作台沿一个方向旋转的同时将线圈股线的端部插入导线端保持槽中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0A是示意性地示出线圈股线的端部被切断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0B是示意性地示出使工作台沿与图9B所示的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旋转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1A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工作台沿图10B所示的另一方向旋转的同时将线圈股线的另一端插入导线端保持槽中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1B是示意性地示出线圈股线的另一端被切断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2A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加压机夹具从线圈股线的另一端退回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2B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滑轮的托盘从分芯构件退回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正好在最后的分芯构件被设置在工作台上之前的该最后的分芯构件的平面图;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与待插入最后的分芯构件的槽相邻的两个分芯构件沿工作台的周向方向互间隔开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将最后的分芯构件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使两个相邻的分芯构件朝向最后的分芯构件设置到一起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7A是两个相邻的分芯构件和图15所示的最后的分芯构件的示意前视图;
图17B是图16所示的两个相邻分芯构件和最后的分芯构件的示意前视图;
图18A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加压机夹具朝向线圈股线的端部移动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8B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工作台旋转的同时将线圈股线的端部插入相应的导线端保持槽中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19A是示意性地示出线圈股线的端部中的一个的平面图,该端部已到达供设置输入端子的位置;
图19B是示意地示出将线圈股线的端部切断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20A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其中一个加压机夹具从线圈股线的端部退回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20B是示意性地示出线圈股线的端部中的另一个的平面图,该另一个端部已到达供设置中性点端子的位置;
图21A是示意地示出将另一个加压机夹具从线圈股线的端部退回的方式的平面图;
图21B是示意性示出将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滑轮的托盘从分芯构件退回的方式的平面图;以及
图22是根据变型的分芯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涉及待结合到旋转电机中的定子。
图1示出了用于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旋转电机中的定子10的平面图。定子10与设置在其中的转子(未示出)结合,构成用作电动机或发电机的旋转电机。
定子10是三相Y连接凸极定子。如图1所示,定子10包括:中空保持器12;安装在该中空保持器12上的三相输入端子U、V、W;安装在中空保持器12上以提供中性点的中性点端子N;以及具有多个(图1中18个)分芯构件14的环形组件的定子铁心16,所述分芯构件沿着保持器12的内周面12a设置。
定子铁心16包括三组6个分芯构件14,每组均将处于U相、V相、W相的线圈18支撑在相应的分芯构件14上。分芯构件14以沿着保持器12的内周面12a以环形图案布置,使得处于U相、V相、W相(U1相至U6相、V1相至V6相、W1相至W6相)的线圈18以U1、V1、W1、U2、...U6、V6、W6的顺序相继顺时针排列。图1中,支撑处于U5相、V5相、W5相、U6相的线圈18的分芯构件14被靠近供定位三相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相继顺时针布置。
将在下面参照图2至图5描述其中一个分芯构件14,该分芯构件14支撑处于U1相至U6相、处于V1相至V6相、W1相至W6相的相应的线圈18(在下文中还称为处于U1相至U6相、处于V1相至V6相、W1相至W6相的分芯构件14)。所有相位中,下面描述的分芯构件14在结构上均与其它分芯构件14相同。
分芯构件14包括:分割铁心24,该分割铁心24由被加压机冲切成形的多个大体上T形的堆叠金属板(钢板)22制成;绝缘体26,该绝缘体26与分割铁心24电绝缘;以及线圈18,该线圈18包括缠绕在分割铁心24上的线圈股线(线圈导线)18a,绝缘体26插设在分割铁心24和线圈18之间。线圈股线18a呈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扁线形式。
T形分割铁心24包括磁轭24a,该磁轭24a沿箭头B1的方向(即,沿定子铁心16的向外方向(见图1))设置在分割铁心24的一端上并且沿着箭头C的方向(即,沿着定子铁心16的周向)延伸;和磁极24b,该磁极24b沿着箭头B2的方向(即,沿定子铁心16向内)从磁轭24a延伸。磁轭24a具有沿箭头C2的方向限定在其一端中的大体上半圆形的凹部32以及沿箭头C1的方向设置在磁轭24a的另一端上的大体上半圆形的齿34。齿34装配在相邻分割铁心24的相邻磁轭24a的凹部32中。
绝缘体26由诸如软塑料的电绝缘材料制成。绝缘体26包括供线圈股线18a缠绕在其上的线圈框架38以及沿着箭头B1的方向从线圈框架38伸出的导向件40。导向件40用来沿着箭头C的方向将线圈股线18a的端部(开始端或终止端)引导到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相应位置。
线圈框架38包括沿着箭头A的方向竖直地装配在一起的上线圈框架构件38a和下线圈框架构件38b。
上线圈框架构件38a包括:具有大体上U形截面的上卷绕主体42a;沿箭头B2的方向安装在上卷绕主体42a的端部上的上内周壁44a;以及沿箭头B1的方向安装在上卷绕主体42a的端部上的上外周壁46a,该上外周壁46a与上内周壁44a成面对关系。
下线圈框架构件38b包括:具有大体上U形截面的与上卷绕主体42a成面对关系的下卷绕主体42b;沿箭头B2的方向安装在下卷绕主体42b的端部上的下内周壁44b,该下内周壁44b与上内周壁44a成面对关系;以及沿箭头B1的方向安装在下卷绕主体42b的端部上的下外周壁46b,该下外周壁46b与下内周壁44b成面对关系。
当将上线圈框架构件38a和下线圈框架构件38b以夹设分割铁心24的磁极24b的关系装配在一起时,上卷绕主体42a和下卷绕主体42b、上内周壁44a和下内周壁44b、以及上外周壁46a和下外周壁46b分别相互部分重叠且接合在一起。更具体地,下线圈框架构件38b向上插入上线圈框架构件38a中,使得上线圈框架构件38a和下线圈框架构件38b一体地一起结合成为线圈框架38,其中孔48限定在该线圈框架38的中心处,该孔48沿着箭头B的方向延伸。磁极24b装配在孔48中,线圈股线18a缠绕在上内周壁44a和下内周壁44b之间、以及上外周壁46a和下外周壁46b之间,从而在线圈框架38上设置线圈18。
导向件40沿着箭头B1的方向从上外周壁46a的上端伸出。
导向件40包括板构件50和设置在该板构件50上的导线保持器52,如从图1的平面图中所观察的,该导线保持器52是大体上U形的。
导线保持器52用来沿着箭头C的方向保持被缠绕在线圈框架38上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或终止端。
更具体地,导线保持器52包括:安装在板构件50的相应侧上的块52a、52b,这两个块沿着箭头C2和C1的相应方向相互隔开;以及沿着箭头B2的方向将块52a、52b的相应后端互连的接头52c。如图4所示,块52a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多个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这些导线端保持槽沿着箭头A的方向隔开预定距离,并且沿着箭头C的方向延伸。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中的每个均具有沿着箭头A的方向的宽度和沿着箭头B的方向的深度,该宽度和深度足够大以保持呈扁线形式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或终止端。类似地,块52b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多个导线端保持槽56b、58b、60b、62b,这些导线端保持槽沿着箭头A的方向隔开预定距离,并且沿着箭头C的方向延伸。导线端保持槽56b、58b、60b、62b中的每个均具有足够大以保持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或终止端的宽度和深度。如图4所示,导线端保持槽56a和导线端保持槽56b是基本相同高度的,导线端保持槽58a和导线端保持槽58b是基本相同高度的,导线端保持槽60a和导线端保持槽60b是基本相同高度的,且导线端保持槽62a和导线端保持槽62b是基本相同高度的。
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由块52a的壁部66a、68a、70a、72a、74a限定,这些壁部作为平板沿着箭头B1的方向且沿着箭头C2的方向从块52a的基座64a延伸。同样地,导线端保持槽56b、58b、60b、62b由块52b的壁部66b、68b、70b、72b、74b限定,这些壁部作为平板沿着箭头B1的方向且沿着箭头C1的方向从块52b的基座64b延伸。壁部72a、72b沿着箭头C的方向由接头76互连。
如图2和图3所示,板构件50具有沿箭头C2的方向位于其一端的上表面上的台阶部78a以及沿箭头C1的方向位于其另一端的下表面上的台阶部78b。如图5所示,当将三个分芯构件14沿着箭头C的方向接合在一起时,左分芯构件14的齿34(见图3)装配到中心分芯构件14的凹部32中,并且左分芯构件14的台阶部78b设置在中心分芯构件14的台阶部78a上,从而将左分芯构件14和中心分芯构件14保持在一起。同时,中心分芯构件14的齿34装配在右分芯构件14的凹部32中,并且中心分芯构件14的台阶部78b设置在右分芯构件14的台阶部78a上,从而将中心分芯构件14和右分芯构件14保持在一起。图5中,仅示出了分芯构件14的绝缘体26。
定子铁心16的分芯构件14具有相同形状的线圈股线18a,该线圈股线18a被缠绕成为线圈18。导线保持器52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或终止端分别沿箭头C的方向保持在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以及导线端保持槽56b、58b、60b、62b中。在每个线圈股线18a中,扁线的长边沿着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的底面设置并安置。因此,如图4和图5所示,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以及导线端保持槽56b、58b、60b、62b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或者沿箭头A的方向的高度)。如图5所示,在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以及导线端保持槽56b、58b、60b、62b之中设置在最高位置处的导线端保持槽56a、56b比其他导线端保持槽58a、60a、62a、58b、60b、62b更深,所述其他导线端保持槽58a、60a、62a、58b、60b、62b是大致相同深度的。
导线端保持槽56a和导线端保持槽56b引导并保持同一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或终止端。导线端保持槽58a和导线端保持槽58b引导并保持同一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或终止端。导线端保持槽60a和导线端保持槽60b引导并保持同一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或终止端。导线端保持槽62a和导线端保持槽62b引导并保持同一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或终止端。
更具体地,处于U1相至U6相的6个线圈18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连接到输入端子U,处于V1相至V6相的6个线圈18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连接到输入端子V,并且处于W1相至W6相的6个线圈18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连接到输入端子W。处于所有相位(即处于U1相至U6相、V1相至V6相、W1相至W6相)的线圈18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连接到中性点端子N。
处于所有相位的18个线圈18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被引导并保持在接近中性点端子N的最深导线端保持槽56a、56b中。
处于U1相至U6相的6个线圈18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被引导并保持在接近输入端子U的导线端保持槽58a、58b中。处于V1相至V6相的6个线圈18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被引导并保持在接近输入端子V的导线端保持槽60a、60b中。处于W1相至W6相的6个线圈18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被引导并保持在接近输入端子W的导线端保持槽62a、62b中。
图4中,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被示出为设置在导线端保持槽56a、56b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10基本上如上所述构造。下面将参照图6至图21A以及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
首先,在下面将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大致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此后,将参照图7至图21A描述将线圈股线18a的端部安装在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定位在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附近)上的过程、以及将线圈股线18a的端部安装在处于最后U2相位的分芯构件14上的过程。
在图6所示的步骤S1(步骤(a)、第一步骤)中,将线圈股线18a缠绕在绝缘体26上,其中将绝缘体26装配在所有分割铁心24(见图2和图3)上方以便组装定子10(见图1),从而生产线圈18。在每个分芯构件14上,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从块52b沿箭头C1的方向的端部沿着箭头B1的方向延伸,而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从块52a沿箭头C2的方向的端部沿着箭头B1的方向延伸。
在步骤S1中,制造所有的分芯构件14。然后,将分芯构件14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可旋转工作台120上(见图8)以便生产定子铁心16。如果待紧邻地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不是最后的分芯构件14(步骤S2:否),那么在步骤S3(步骤(b)、第二步骤)中,分芯构件14在给定位置处固定在工作台120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将分芯构件14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工作台120上时,将分芯构件14从靠近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那些分芯构件逐个相继设置。更具体地,为了制造图1所示的定子10,将分芯构件14沿着定子铁心16的整个圆周边缘的一半以U5相、V5相、W5相...的顺序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然后将分芯构件14沿着定子铁心16的整个圆周边缘的另一半以W4相、V4相、U4相...的顺序设置在工作台120上。此后,将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即,最后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
在步骤S4(步骤(c)、第三步骤)中,当工作台120旋转时,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插入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56b中,该分芯构件14在步骤S3中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并且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8a、60a、62a、58b、60b、62b之中具有相同高度的导线端保持槽中。然后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拉到供定位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
当将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与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隔开的位置处时,其它分芯构件14已被沿着朝向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方向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例如,当将处于W6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时,处于V6相、U6相、W5相、V5相以及U5相的分芯构件14已被沿着朝向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方向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因此,能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拉到供定位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而不会被暴露或遭受松弛。
步骤S5(步骤(d)、第四步骤)中,在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8a、60a、62a、58b、60b、62b中的某些的情况下,当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中的一个拉到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中的一个时,工作台120的旋转停止。然后,线圈股线18a由诸如剪刀的切割器122切断(见图10A、11B、19B和20B),从而保留从导线端保持槽58a、60a、62a、58b、60b、62b中的相应槽从定子10径向向外延伸的一定线圈股线长度。
如线圈股线18a的另一端未被拉出(步骤S6:否),那么以和步骤S4和S5相同的方式拉动线圈股线18a的另一端。将线圈股线18a的另一端拉到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中的一个。
这时,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已被拉到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中的一个(步骤S6:是)。如果所有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仍未被拉动(步骤S7:否),那么控制过程返回到步骤S2。然后,对下一个分芯构件14重复步骤S2至S7。
如果待被接着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是最后的分芯构件14,即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步骤S2:是),那么在步骤S8中,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沿定子铁心16的周向相互隔开,该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邻近于待设置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区域。
当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已相互隔开时,工作台120上待供设置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区域被加宽。那么,在步骤S9中,将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插入该加宽区域中。此后,使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朝向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到一起,该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已被沿定子铁心16的周向插入,从而相继接合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步骤S10)。
此后,对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执行步骤S4和S5。当拉动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步骤S6:是、步骤S7:是)时,将所有的分芯构件14设置成环形图案并且将所有线圈股线18a的端部拉到供定位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从而完成定子铁心16的制造。
然后,将定子铁心16设置在保持器12中,并且将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连接到线圈股线18a的相应端部。现在完成定子10的制造。最后,将定子10安装在旋转电机中,从而完成旋转电机的制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通过对每个分芯构件14重复步骤S2至S7而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来制造旋转电机,而不会引起对分芯构件14的破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但是可以对其进行改变或修改。例如,可以对定子铁心16的每个分芯构件14重复步骤S1至S7。
下面将参照图7至图12B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细节,用于将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并且拉动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
图7和图8示出了正好在将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之前的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
在将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之前,处于U5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5相的分芯构件14已被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以形成环形图案的一部分。
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被承载在呈长矩形板的托盘124上并且由一对夹子126、128夹持到托盘124。使托盘124的纵向轴线朝向工作台120取向。被承载在托盘124上的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具有远离工作台120突出的块52a、52b。夹子126保持绝缘体26的上内周壁44a和下内周壁44b(见图2和图3),而夹子128保持绝缘体26的上外周壁46a和下外周壁46b。因此,将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夹持到托盘124并防止其沿着托盘124的纵向方向(即,沿朝向和远离工作台120的方向)移位。
托盘124支撑滑轮130和滑轮132,该滑轮130用于暂时缠绕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该线圈股线18a已被缠绕在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绝缘体26上,该滑轮132用于暂时缠绕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该线圈股线18a已被缠绕在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绝缘体26上。作为包括H截面滑轮的滑轮130、132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支撑杆134、136上,该支撑杆134、136从托盘124向上延伸。
呈圆盘形式的多个加压机夹具140、142、144、146设置在工作台120附近。加压机夹具140、142、144、146被支撑在相应的支撑臂150、152、154、156上并且能朝向和远离已被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移动。加压机夹具140、142、144、146的厚度略小于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的宽度。加压机夹具140、142、144、146能进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并且挤压已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
更具体地,加压机夹具140和支撑臂150被设置在预定高度处,从而允许加压机夹具140能进入已被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56b中。加压机夹具142和支撑臂152设置在预定高度处,从而允许加压机夹具142能进入已被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8a、58b中。
类似地,加压机夹具144和支撑臂154设置在预定高度处,从而允许加压机夹具144能进入已被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60a、60b中。加压机夹具146和支撑臂156设置在预定高度处,从而允许加压机夹具146能进入已被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62a、62b中。
多个保持器160、162、164、166分别设置在支撑臂150、152、154、156旁边以保持已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0、132上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并且防止线圈股线18a的端部移动离开滑轮130、132或者防止该线圈股线18a的端部压溃或在滑轮130、132上松弛。
工作台120,托盘124,夹子126、128,滑轮130、132,加压机夹具140、142、144、146,支撑臂150、152、154、156以及保持器160、162、164、166共同形成制造装置170,该制造装置170用于通过将分芯构件14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工作台120上来制造定子铁心16。
如图8所示,加压机夹具140、142,支撑臂150、152以及保持器160、162朝向和远离导线端保持槽56a、56b、58a、58b移动。
制造装置170用来将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并且用来以如下方式拉动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
首先,通过移动机构(未示出)将托盘124从图7和图8所示的位置移到图9A所示的位置,然后,将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图6所示的步骤S3)。此后,夹子126、28释放分芯构件14并且被从该分芯构件14退回。在图9A至图12B中,为了说明目的,从图示中省略处于U5相和V5相的分芯构件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
这时,将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暂时缠绕在滑轮130上,同时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暂时缠绕在滑轮132上。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拉到输入端子W的位置(即处于U6相的分芯构件的位置),如图1和图9A所示,处于U6相的分芯构件的位置与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位置成角度地顺时针隔开。此外,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拉到中性点端子N的位置(即,如图1和图9A所示靠近处于U5相的分芯构件14的块52b的位置)。
换言之,如图9A至图12B的平面图所观察到的,以相互交叉的关系拉动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同一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为了实现线圈股线的这种交叉,以如下方式拉动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
首先,将支撑臂150朝向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移动,从而将加压机夹具140插入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见图4和图8)中,直到加压机夹具140接触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2上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还将支撑臂152朝向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移动,从而使保持器166接触到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0上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这时,使滑轮130、132沿这样的方向旋转,以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缠绕到这样的程度,使得能防止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变松。
然后,使联接到工作台120的中心的旋转轴(未示出)旋转,以便使该工作台120沿图9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并沿着从U5相到W5相的周向绕其轴线旋转。因此,使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顺时针旋转。使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与滑轮130、132的旋转相反地分别从该滑轮130、132退绕,从而缠绕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
因为,如上所述,加压机夹具140已插入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中,因此当从滑轮132放出线圈股线18a时,加压机夹具140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压入或插入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56b中。加压机夹具140沿着定子铁心16圆周地沿顺时针方向拉动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同时使工作台120和安装在其上的分芯构件14顺时针旋转(步骤S4)。
由于加压机夹具140呈圆盘形式,因此加压机夹具140能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可靠地压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6b中并且向下压到底面100a、100b,而不会将过度的表面压力施加于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另外,当圆盘形加压机夹具140挤压并拉动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时,加压机夹具140能避免在与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接触时对该终止端的破坏。
当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到达中性点端子N的位置(即,如图10A所示,接近处于U5相的分芯构件14的位置)时,切割器122用来切断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从而留下一定的线圈股线长度,即,足够大而能够连接到中性点端子N的线圈股线长度(步骤S5),该线圈股线长度从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延伸。
这时,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中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一部分由加压机夹具140压入该导线端保持槽56a,使得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2上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一部分由保持器160保持。因此,当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由切割器122切断时,能防止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6b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一部分被从导线端保持槽56a、56b逐出。此外,能防止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2上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一部分被从滑轮132逐出,或者防止该终止端的一部分压溃或者在滑轮132上松弛。
使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朝向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5沿直线从滑轮130退绕,并且使该开始端由保持器166保持。因此,能防止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被逐出,或压溃或在滑轮140上松弛。
当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已被拉到定位有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时,如图10B所示,将加压机夹具140、支撑臂150和保持器160从工作台120退回。因此,使加压机夹具140和保持器160与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隔开。
这时,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仍未被拉到定位有输入端子W的区域,即靠近处于U相的分芯构件14的位置(步骤S6:否)。现在使联接到工作台120的中心的旋转轴(未示出)如图10B所示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工作台120旋转。因为被从滑轮130退绕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倾向于由于工作台120的逆时针旋转而松弛,因此,这时,滑轮130与工作台120的逆时针旋转同步地缠绕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
一旦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已返回到托盘124的位置,如图11A所示,工作台120的旋转就暂时停止,并且将加压机夹具146、支撑臂156和保持器166朝向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移动。加压机夹具146被插入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62b中并且接触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被暂时缠绕在滑轮滑轮130上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的一部分继续由保持器166保持。
然后,工作台120重新开始顺时针旋转以便进一步从滑轮130退绕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当从滑轮130放出线圈股线18a时,加压机夹具146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压入或插入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62a、62b。当使工作台120和分芯构件14反时针旋转时,加压机夹具146还沿着定子铁心16圆周地反时针拉动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步骤S4)。
由于加压机夹具146呈类似于加压机夹具140的圆盘形式,因此加压机夹具146能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可靠地压入导线端保持槽62a、62b中并且向下压到底面106a、106b,而不会将过度表面压力施加于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另外,当圆盘形加压机夹具146挤压并拉动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时,圆盘形加压机夹具146能避免在和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接触时引起对该开始端的破坏。
当如图11B所示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到达输入端子W的位置时,切割器122用来切断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从而留下一定的线圈股线长度,即,足够大以连接到输入端子W的线圈股线长度,该线圈股线从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62a延伸(步骤S5)。这时,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62a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的一部分由加压机夹具146挤压,而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0上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的一部分由保持器166保持。因此,当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由切割器122切断时,能防止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62a、62b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的一部分被从导线端保持槽62a、62b逐出。此外,能防止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0上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的一部分被从滑轮130逐出,或者压溃或在滑轮130上松弛。
当如图12A所示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已被拉到定位有输入端子W的区域时,将加压机夹具146、支撑臂156和保持器166从工作台120退回。因此,将加压机夹具146和保持器166与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隔开。
最后,将托盘124从工作台120退回。现在完成了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安装在处于W5相的分芯构件14上的过程(步骤S6:是)。
下面将参照图13至图21B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细节,该制造方法用于将处于U2相的最后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并且用于拉动处于最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
制造装置170用来将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以及拉动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
如图13所示,当远离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分芯构件14已被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工作台120上时(见图8),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旨在被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区域提供空间,该空间刚好足够宽以使得能在其中容纳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因此,可用于定位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作业空间比当其他分芯构件14被设置就位时的作业空间要小得多。如果在其他分芯构件14已被定位在该工作台120上的同时将托盘124简单地朝向工作台120移动以便将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那么如图13所示,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可能接触相邻的分芯构件14,即,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潜在地导致对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和与其相邻的分芯构件14的破坏。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远离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17个分芯构件14已被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工作台120上时,如图13所示,将17个分芯构件14分成第一组8个分芯构件14和第二组9个分芯构件14,该第一组包括从处于W4相的分芯构件14到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即,在中心线172的一侧上沿着定子铁心16的整个圆周边缘的大概一半的分芯构件14,该第二组包括从处于U5相的分芯构件14到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即,在中心线172的另一侧上沿着定子铁心16的整个圆周边缘的大概另一半的那些分芯构件14。
然后,如图14所示,使第二组9个分芯构件14远离第一组8个分芯构件14以距中心线172的角度θ成角度地移位,从而使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沿着定子铁心的周向相互隔开(图6中的步骤S8)。这时,在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之间产生足够的作业空间以便使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能被设置在工作台120上。
能使第二组9个分芯构件14以如下方式以距中心线172的角度θ远离第一组8个分芯构件14成角度地移位。即,工作台120包括两个能独立地成角度移动的工作台构件。将第一组8个分芯构件14设置在其中一个工作台构件上,而将第二组9个分芯构件14设置在另一个工作台构件上。使另一个工作台构件以角度θ远离所述一个工作台构件成角度地移动,从而提供将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足够的作业空间。
在已提供用于将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足够的作业空间之后,通过移动机构(未示出)将托盘124从图14所示的位置移到图15所示的位置,然后,将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图6的步骤S9)。此后,将第二组9个分芯构件14朝向中心线172(即,朝向第一组8个分芯构件14)成角度地移位角度-θ。
使处于W1相的分芯构件14和处于V2相的分芯构件14朝向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设置到一起,如图16所示。因此,将处于W1相、U2相和V2相的三个分芯构件14从图17A所示的状态改变到图17B所示的状态。结果,将三个分芯构件14沿着定子铁心16的周向接合在一起,因此将所有三个分芯构件14整洁地以环形图案定位在工作台120上(图6的步骤S10)。
在步骤S10之后,相继实施步骤S4至S7。
更具体地,在步骤S4中,夹子126、128释放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然后将夹子126、128从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退回。
将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暂时缠绕在滑轮130上,而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暂时缠绕在滑轮132上。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拉到输入端子W的位置,并且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拉到中性点端子N的位置。更具体地,以如下方式拉动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
首先,如图18A所示,将支撑臂150、152朝向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移动,因此将加压机夹具140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直到该加压机夹具140接触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还将加压机夹具142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b直到该加压机夹具142接触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0上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可以保持接触保持器162。使滑轮130、132沿这样的方向旋转,以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缠绕到这样的程度,使得能防止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松弛。
使被联接到工作台120的中心的旋转轴(未示出)旋转以便使工作台120如图18B所示顺时针旋转。因此,使工作台120上的分芯构件14顺时针旋转。使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分别与滑轮130、132的旋转相反地从该滑轮130、132退绕,从而缠绕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
当从滑轮132放出线圈股线18a时,加压机夹具140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压入并插入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56b中。当工作台120和分芯构件14顺时针旋转时,加压机夹具140沿着定子铁心16圆周地顺时针拉动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当从滑轮130放出线圈股线18a时,加压机夹具142还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压入并插入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8a、58b中。当工作台120和分芯构件14顺时针旋转时,加压机夹具142沿着定子铁心16圆周地顺时针拉动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
由于圆盘形加压机夹具140、142接触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因此圆盘形加压机夹具140、142能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可靠地压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6b、58a、58b并且向下压到槽的底面100a、100b、102a、102b,而不会将过度表面压力施加于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另外,当圆盘形加压机夹具140、142挤压和拉动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时,圆盘形加压机夹具140、142避免在与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接触时引起对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的破坏。
此后,当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已到达输入端子U的位置(即接近如图1和图19A所示处于V5相的分芯构件14的位置)时,暂时停止工作台120的旋转。
然后,在步骤S5时,切割器122切断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从而留下一定的线圈股线长度,该一定的线圈股线长度从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8b延伸,即,足够大以连接到输入端子U的线圈股线长度。这时,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8b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的一部分由加压机夹具142压入该导线端保持槽58a。此外,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0上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的一部分由保持器162保持(见图7和图8)。因此,当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由切割器122切断时,能防止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8a、58b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的一部分被从该导线端保持槽58a、58b逐出。而且,能防止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0上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被从滑轮130逐出,并且还能防止该开始端压溃或在滑轮130上变松。
当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已被拉到定位有输入端子U的区域时,将加压机夹具142、支撑臂152和保持器162从工作台120退回。因此,将加压机夹具142和保持器162与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隔开。
这时,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仍未被拉到定位有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步骤S6:否)。使被联接到工作台120的中心的旋转轴(未示出)旋转以在图20A中顺时针转动工作台120。当从滑轮132放出线圈股线18a时,加压机夹具140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压入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a、56b,并且还沿着定子铁心16圆周地顺时针拉动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
当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已到达定位有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即,如图1和图20B所示接近处于U5相的分芯构件14的位置)时,切割器122切断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从而留下一定的线圈股线长度,该线圈股线长度从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导线端保持槽56B延伸,即,足够大以连接到中性点端子N的线圈股线长度(步骤S5)。这时,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中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一部分由加压机夹具140压入该导线端保持槽56a。此外,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2上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一部分由保持器160保持。因此,当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由切割器122切断时,能防止被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6b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一部分被从该导线端保持槽56a、56b逐出。而且,能防止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2上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一部分被从滑轮132逐出,并且防止该终止端压溃或在滑轮132上松弛。
当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已被拉到定位有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时,将加压机夹具140、支撑臂150和保持器160从工作台120退回,如图21A所示。因此,使加压机夹具140和保持器160从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隔开。
最后,将托盘124从工作台120退回。现在完成了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安装在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上的过程(步骤S6:是)。
已经参照图7至图21B在上文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细节,该制造方法用于拉动处于W5相和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拉动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的过程可适用于除了处于W5相和U2相的分芯构件14以外的其它分芯构件14。
然而,不同于处于U2相的分芯构件14,足够的作业空间可用于将其它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因此,可以从设置在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附近的分芯构件14对其它分芯构件14相继执行步骤S2至S7,从而将分芯构件14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以及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和终止端沿着定子铁心16圆周地沿一个方向拉到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
在所有分芯构件14已被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之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不会沿着定子10的定子铁心16圆周地拉动线圈股线18a的端部,如日本特开2000-217293号公报所公开的,而是将分芯构件14逐个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由此将每个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中的相应槽中,从而每当将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就拉动线圈股线18a的端部。因此,能防止所有分芯构件14的线圈股线18a的端部从定子铁心16径向向外延伸。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在节省空间的环境中制造旋转电机,而不会引起对分芯构件14的破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已在步骤S1中制成所有分芯构件14之后,重复步骤S2至S7以便构造定子10。也可以重复步骤S1至S7以便构造定子10。
因为线圈股线18a的端部被暂时缠绕在滑轮130、132上,因此能防止线圈股线18a的端部从定子10径向向外延伸。
当在步骤S5中所有的分芯构件14已被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工作台120上时,将所有线圈股线18a的切断端设置在定位有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中。因此,所有线圈股线18a的端部能被捆在一起并且被容易地连接到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设置在定位有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附近的分芯构件14相继执行步骤S2至S7,从而将多个分芯构件14设置成环形图案。因此,能将线圈股线18a的端部拉到定位有输入端子U、V、W以及中性点端子N的区域,而不会被暴露或经受松弛。
当将最后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的最小作业空间中时,执行步骤S8至S10以便加宽该最小作业空间并且防止该最后的分芯构件14接触到两个相邻的分芯构件14。结果,能将最后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而不会引起对该最后的分芯构件14或两个相邻的分芯构件14的破坏,因此,能减轻制造装置的操作员的负担。还能将最后的分芯构件14设置在工作台120上而不会引起线圈股线18a的端部遭受松弛。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但是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改变和修改。
图22示出了根据修改的分芯构件14a的立体图。可以将多个这种分芯构件14a以环形图案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从而生产定子铁心16。
图22所示的分芯构件14a与图1至图21B所示的分芯构件14的不同之处在于,分芯构件14a具有用于紧固已被缠绕在线圈框架38上的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的终止端紧固构件54。该终止端紧固构件54设置在导线保持器52的背面,即,沿箭头C1的方向设置在导线保持器52的端部上,并且沿箭头B2的方向设置在导线保持器52的背面。
当将线圈股线18a缠绕在绝缘体26上时,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从块52a沿着箭头C2的方向的端部沿箭头B1的方向延伸。而且,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由终止端紧固构件54紧固,并且从块52b沿箭头C1的方向的端部沿着箭头B1的方向延伸。因此,将线圈股线18a沿这样的方向缠绕在绝缘体26上,该方向与图1至图5所示的线圈股线18a被缠绕在每个分芯构件14的绝缘体26上的方向相反。
假设根据图6至图21B所示的制造方法将多个分芯构件14a以环形图案设置以便构造定子铁心16,那么参照图6至图21B在上描述的过程应该以如下方式来修改:
(1)因为在图22中将线圈股线18a沿这样的方向缠绕在绝缘体26上,该方向与图1至图5所示的线圈股线18a被缠绕在每个分芯构件14的绝缘体26上的方向相反,如上所述,因此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暂时围绕滑轮130缠绕,并且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暂时围绕滑轮132缠绕。
(2)因为上述修改(1),加压机夹具140定位成当从滑轮130放出线圈股线18a时,将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压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6b。而且,保持器160定位成保持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该线圈股线18a的终止端被暂时围绕滑轮130缠绕。
(3)此外,由于上述修改(1),其它加压机夹具142、144、146定位成当从相应的滑轮132放出线圈股线18a时,将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压入导线端保持槽58a、60a、62a、58b、60b、62b。而且,其它保持器162、164、166定位成保持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该线圈股线18a的开始端被暂时围绕相应的滑轮130缠绕。
在如上所述修改过程的情况下,执行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至S10,从而制造由以环形图案布置的分芯构件14a组成的定子铁心16。
虽然已经详细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在没有脱离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6)

1.一种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该旋转电机结合有包括定子铁心(16)的定子(10),所述定子铁心具有由多个分芯构件(14、14a)形成的环形组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线圈股线(18a)缠绕在绝缘体(26)上,所述绝缘体(26)围绕分割铁心(24)的一部分,从而生产分芯构件(14、14a);
(b)将所述分芯构件(14、14a)设置在工作台(120)上;以及
(c)在所述工作台(120)绕其轴线旋转的同时,将所述线圈股线(18a)的端部插入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中,所述导线端保持槽被限定在所述定子(10)的外周缘上的所述绝缘体(26)的表面中并且沿着该定子(10)的周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重复步骤(b)和步骤(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线圈股线(18a)的所述端部被暂时围绕相应的滑轮(130、132)缠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d)在将所述线圈股线(18a)的所述端部拉到供定位所述旋转电机的端子的区域之后,切断所述线圈股线(18a)的所述端部的在所述导线端保持槽(56a、58a、60a、62a、56b、58b、60b、62b)和所述滑轮(130、132)之间延伸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从设置在供定位所述旋转电机的所述端子的区域附近的分芯构件(14、14a)开始相继执行步骤(b)、(c)和(d),从而以环形图案设置所述分芯构件(14、14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e)当将最后的分芯构件(14、14a)设置在与供定位所述旋转电机的所述端子的区域远离的第二区域中时,使邻近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两个分芯构件(14、14a)相互远离地分隔开,并且将最后的分芯构件(14、14a)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以及
(f)使所述两个分芯构件(14、14a)朝向已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14、14a)邻近所述第二区域,从而使所述最后的分芯构件(14、14a)和所述两个分芯构件(14、14a)彼此接合。
CN201210125044.8A 2011-04-28 2012-04-25 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 Active CN102761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1628 2011-04-28
JP2011101628A JP5749557B2 (ja) 2011-04-28 2011-04-28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1208A true CN102761208A (zh) 2012-10-31
CN102761208B CN102761208B (zh) 2014-09-03

Family

ID=4705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5044.8A Active CN102761208B (zh) 2011-04-28 2012-04-25 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75381B2 (zh)
JP (1) JP5749557B2 (zh)
CN (1) CN10276120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985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方法
CN106953480A (zh) * 2015-12-22 2017-07-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装置和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13853733A (zh) * 2019-06-27 2021-12-28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用于电机的定子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8095B2 (ja) * 2011-06-09 2014-11-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導線の巻取方法及び巻取装置
JP5850431B2 (ja) * 2012-12-25 2016-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用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2016059208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流体ポンプ
CN107786021B (zh) * 2016-08-29 2019-10-11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绝缘套管与绕线制品
JP6652527B2 (ja) * 2017-07-14 2020-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用分割コアの製造方法
WO2019111777A1 (ja) * 2017-12-07 2019-06-13 京セラ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ツールズ株式会社 固定子鉄心、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ES2914811T3 (es) * 2019-05-27 2022-06-16 Magnax Bv Estator para una máquina de flujo axial
JP7365971B2 (ja) 2020-06-16 2023-10-20 株式会社ミツバ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巻線方法及びコイル巻装用治具
CN112769304B (zh) * 2020-12-31 2023-06-13 常州合杰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步进电机转子铁芯高力矩分隔工艺
DE102021106186A1 (de) * 2021-03-15 2022-09-15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Modular aufgebautes, segmentiertes Statorpake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7240A1 (fr) * 2000-12-07 2002-06-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tator de moteur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 stator de moteur
CN1953297A (zh) * 2005-10-12 2007-04-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定子中馈电线和端子的连接结构及接合装置
CN101032064A (zh) * 2005-08-03 2007-09-05 阿斯莫有限公司 电枢、旋转电机、直流电动机以及无刷电动机
CN101286657A (zh) * 2006-11-08 2008-10-15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US7498709B2 (en) * 1999-09-27 2009-03-03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segments of a segmented wound member of an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JP2009183071A (ja) * 2008-01-31 2009-08-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
US20110047780A1 (en) * 2008-07-24 2011-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ron cor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iron co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1587B1 (en) * 1998-11-12 2001-04-03 Hitachi, Ltd.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JP2000217293A (ja) * 1999-01-21 2000-08-0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08125278A (ja) * 2006-11-14 2008-05-29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5354888B2 (ja) * 2007-11-05 2013-11-27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458522B2 (ja) * 2007-12-17 2014-04-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機子用磁芯、電機子、回転電機及び圧縮機
US8482180B2 (en) * 2010-10-20 2013-07-09 Asmo Co., Ltd. Stator, brushless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8709B2 (en) * 1999-09-27 2009-03-03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segments of a segmented wound member of an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WO2002047240A1 (fr) * 2000-12-07 2002-06-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tator de moteur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 stator de moteur
CN101032064A (zh) * 2005-08-03 2007-09-05 阿斯莫有限公司 电枢、旋转电机、直流电动机以及无刷电动机
CN1953297A (zh) * 2005-10-12 2007-04-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定子中馈电线和端子的连接结构及接合装置
CN101286657A (zh) * 2006-11-08 2008-10-15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JP2009183071A (ja) * 2008-01-31 2009-08-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
US20110047780A1 (en) * 2008-07-24 2011-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ron cor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iron cor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985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方法
CN106953480A (zh) * 2015-12-22 2017-07-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装置和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06953480B (zh) * 2015-12-22 2019-06-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装置和用于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13853733A (zh) * 2019-06-27 2021-12-28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用于电机的定子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5593A (ja) 2012-11-29
US8875381B2 (en) 2014-11-04
JP5749557B2 (ja) 2015-07-15
US20120272512A1 (en) 2012-11-01
CN102761208B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1208B (zh) 制造旋转电机的方法
JP6390772B2 (ja) ステータ組立方法及びステータ組立装置
US9502949B2 (en) Stator of motor having bus-bar wir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wiring coil in parallel using the same
US10594182B2 (en)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ator
US9698643B2 (en) Stator winding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jig used in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FR2896350B1 (fr) Procede pour realiser le bobinage d'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stator obtenu par ce procede
EP1729398A3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stator coils,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motor
CN102751797A (zh) 旋转电机及制造该旋转电机的方法
JP6170545B2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装置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18074689A (ja) 絶縁シート挿入装置、絶縁シート挿入方法、ステータ製造装置、モータ
JP2018074861A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
EP2555390A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wire connecting substrate
JP5768305B1 (ja)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123600B1 (en) Tool for inserting turns in laminated cores
JP5666975B2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69768B2 (ja) 固定子および電動機
JP2008172863A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234299U (zh) 一种转子组件
JP5628096B2 (ja) コイル導線の巻取方法及び巻取装置
JP2011229334A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9240018A (ja) 環状蛇行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環状蛇行巻線の成形機
CN115940529A (zh) 用于制造定子、尤其用于ec-马达的定子的方法以及按照这种方法制造的定子和电机
KR101551363B1 (ko) 코일 권선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스테이터
JP2016067178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7046520A (ja) 回転電機の相間絶縁材および回転電機の相間絶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