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1043B - 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1043B
CN102761043B CN201210133424.6A CN201210133424A CN102761043B CN 102761043 B CN102761043 B CN 102761043B CN 201210133424 A CN201210133424 A CN 201210133424A CN 102761043 B CN102761043 B CN 1027610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ductive component
thickness direction
stick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34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1043A (zh
Inventor
渡边健
黑田桂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61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1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0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其具备:第一工序,在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部(3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有在宽度方向延伸的一个棒状焊料(10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部(321)对应地配置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焊接部(222a、230a);和第二工序,在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有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热压焊头(420),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420)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

Description

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的技术领域,涉及将多个导电部件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的多个导电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公平5-57718号公报公开了以下的端子的接合方法,即:使按预定的间距排列的端子彼此相对地重合,在重合部之间正交地夹设带状的焊料,通过加热使上述焊料熔融,从而利用焊料将上述重合部接合起来,在该端子的接合方法中,在上述焊料预先形成有与端子排列的间距相同的嵌合槽,将该嵌合槽与一方的端子嵌合,且使另一方的端子重合在上述嵌合部分的上表面。并且,该公报还公开了在形成于上述焊料的嵌合槽之间形成有切口的端子的接合方法。
日本特开2007-305452号公报公开了以下的同轴电缆用电连接器,即:将多个导电端子沿着细长状的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按适当的间距间隔排列,并且使用以沿着上述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长尺寸状焊料材料将同轴电缆中心导体一并连接到上述各导电端子。
日本特开2009-160617号公报公开了以下的热压焊头,即:该热压焊头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长尺寸状的焊烙部,通过使上述焊烙部的焊烙前面与被接合物加压接触或者接近来将上述被接合物接合,其中,在与上述焊烙前面的相反的一侧与上述焊烙部一体地具有呈翅片状地延伸的散热部。根据该热压焊头,在长尺寸状焊烙部的整个长度范围使通电过程中以及通电刚结束后的温度特性均匀化,能够获得在焊烙部的长度方向上均匀的接合品质。日本特开2010-253503号公报也公开了同样的结构。
日本特开2010-253503号公报公开了以下的热压焊头,即:通过与被接合物加压接触或者接近来接合上述被接合物,其中,该热压焊头具有梳齿状的焊烙部和散热部,上述梳齿状的焊烙部通过通电而发热,上述散热部与上述焊烙部一体形成并在上述梳齿状的焊烙部的焊烙前部的相反侧呈翅片状地延伸。根据该热压焊头,进而即使在邻接的接合部间没有空间也能不给接合部以外带来热的影响地进行接合。
在这样使用上述现有的棒状焊料以各自的焊接部隔开间隔地排列成一列的方式将多个第一导电部件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情况下,有时形成熔融后凝固的各连接焊料的焊料的量会变得不均匀。在该情况下,对于焊料量过小的上述连接焊料而言,连接强度比目标值低,另外对于焊料量过剩的上述连接焊料而言,相邻的连接焊料部的间隙比目标值小。而且,有时存在生成焊料的熔渣,或发生卷曲而成的焊珠的情况,如果搁置这些生成物不管的话,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并且,在电连接器的壳体上设有多个接点来形成多个极,使用上述棒状焊料将从多条电线的终端露出的导体以各自的焊接部隔开间隔地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一并焊接于上述多个接点,在这种情况下,若在上述壳体设有从相邻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的极间壁,则在焊接时,上述极间壁会受到来自被加热至高温的上述棒状焊料的热负荷而可能发生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下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即:在第二导电部件重合棒状焊料以及第一导电部件,上述棒状焊料沿长度方向设有厚壁部和薄壁部,使热压焊头发热并按压上述第一导电部件以及上述厚壁部或者按压上述薄壁部,此时,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在上述长度方向被断开,上述各厚壁部形成上述各连接焊料的大部分,由此,能够确保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从而实现对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的确保以及对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的确保,另外能够防止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的生成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在如上述极间壁那样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若在上述棒状焊料的靠上述第一导电部件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设置台阶差,则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而且,利用上述构造物提高了定位精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是将多个第一导电部件以各自的焊接部隔开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方法。该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具备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
在上述第一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与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的一个棒状焊料,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地配置于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
在上述第二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的一个热压焊头,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并且使上述热压焊头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按压。
上述棒状焊料具备薄壁部和多个厚壁部,上述厚壁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上述多个厚壁部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上述多个厚壁部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一面,而且,上述多个厚壁部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二面表面,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上述薄壁部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
上述热压焊头具备:第一焊烙部,上述第一焊烙部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观察,上述第一焊烙部分别从与上述各厚壁部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突出;和第二焊烙部,上述第二焊烙部设在相邻的上述第一焊烙部之间,并且上述第二焊烙部分别设置成,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通过由上述各第一焊烙部加热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按压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以及上述各厚壁部而使上述各薄壁部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移位了的时候,上述第二焊烙部与上述各薄壁部的表面接触。
在上述第一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地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着,在上述第二工序中,在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上述热压焊头,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并且使上述热压焊头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此时,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各厚壁部以及上述各薄壁部分别熔融,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分别被焊接在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
在该情况下,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由上述热压焊头的上述各第一焊烙部加热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以及上述各厚壁部且将其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时,上述各薄壁部接受承受上述各厚壁部的变形而并以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浮升起的方式位移移位,从而上述各薄壁部与上述各第二焊烙部接触而熔融,先于上述各厚壁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断开。由此,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各薄壁部处分别在宽度方向分离,上述各厚壁部分别独立。接着,上述独立了的各厚壁部在与其对应的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之间熔融后凝固,形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之间的上述各连接焊料的大部分,因而,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不会或多或少。由此,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而且,确保了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另外,当加热上述棒状焊料时,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熔融,因此在上述各厚壁部熔融时,上述各薄壁部不易以固体形式残留,因而,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包含焊膏的情况下,由于在对上述棒状焊料的加热开始后比较早的阶段上述各薄壁部即在上述长度方向断开,因而,上述棒状焊料所包含的焊膏容易从上述断开的面熔出,从而抑制了由气化了的焊膏造成上述棒状焊料破裂的情况。由此,也不易生成焊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进而,当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像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分别与上述各构造物对置。由此,若在上述棒状焊料中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设置台阶差,则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相对于上述构造物离开,因而,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而且,由于在上述构造物的宽度方向两侧嵌有上述厚壁部,所以,提高了上述棒状焊料相对于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定位精度,减少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的偏差。
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为,在上述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重合上述棒状焊料以及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上述棒状焊料沿长度方向设有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并按压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以及上述厚壁部,此时,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在上述长度方向断开,上述各厚壁部形成上述各连接焊料的大部分,由此,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能够实现对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的确保以及对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的确保,另外能够防止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的生成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当如上述极间壁那样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像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若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设置台阶差,则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并且能够利用上述构造物来提高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将采用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把电线的导体连接到电连接器的接点时的上述电线、上述棒状焊料和上述电连接器分解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上述电线、上述棒状焊料和上述电连接器组装到一起时这些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按照图2中在长度方向横过上述棒状焊料的剖面线剖开得到的剖视图。
图4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的立体图。从厚壁部的第一面侧观察。
图5是图4的上述棒状焊料的立体图。从上述厚壁部的第二面侧观察。
图6是图4的上述棒状焊料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热熔融装置的示意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安装于热熔融装置的热压焊头的立体图。
图9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8的上述热压焊头的立体图。
图10至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主视图。这些图都表示了上述热压焊头、上述电线、上述棒状焊料和上述电连接器的主要部分。对于上述电线,仅表示焊接部而省略了其他部分。在图10中,上述棒状焊料和上述电线重合于上述接点。
图11是表示将上述热压焊头向上述电线按压的状态的、与图10相当的图。
图12是表示将上述热压焊头进一步向上述电线按压的状态的、与图10相当的图。
图13是表示焊接结束后将上述热压焊头从上述连接焊料分离开的状态的、与图10相当的图。
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从厚壁部的第一面侧观察。
图15是上述棒状焊料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从上述厚壁部的第二面侧观察。
图1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从厚壁部的第一面侧观察。
图17是上述棒状焊料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从上述厚壁部的第二面表面侧观察。
图1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的第三变形例的立体图。从厚壁部的第一面侧观察。
图19是上述棒状焊料的第三变形例的立体图。从上述厚壁部的第二面侧观察。
图20是放大了上述棒状焊料的第三变形例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的第四变形例的立体图。从厚壁部的第一面侧观察。
图22是上述棒状焊料的第四变形例的立体图。从上述厚壁部的第二面侧观察。
图23是上述棒状焊料的第四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热熔融装置的示意说明图。
图25是表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安装于热熔融装置的热压焊头的立体图。
图26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25的上述热压焊头的立体图。
图27至图30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主视图。这些图都表示了上述热压焊头、上述电线、上述棒状焊料和上述电连接器的主要部分。对于上述电线,仅表示焊接部而省略了其他部分。在图27中,上述棒状焊料和上述电线重合于上述接点。
图28是表示将上述热压焊头向上述电线按压的状态的、与图27相当的图。
图29是表示将上述热压焊头进一步向上述电线按压的状态的、与图27相当的图。
图30是表示焊接结束后将上述热压焊头从上述连接焊料分离开的状态的、与图27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是将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以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焊接部222a、230a以及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部321隔开间隔地在后述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310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方法。上述焊接部222a、230a、321是分别成为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以及第二导电部件320中用于焊接的对象的部位。如图1至图3以及图10至图13所示那样,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存在三种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第一种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是以绝缘包覆件221包覆被称为芯线或者线芯的导体的周围而成的独立的电线220中的上述导体。第二种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同样是以绝缘包覆件221包覆导体周围而成的电线220中的上述导体。该电线220与由被称为芯线或者线芯的导体构成的加蔽线(drainwire)捆扎在一起并以导电性的屏蔽带包覆,并且以绝缘包覆件210包覆上述屏蔽带。并且,通过上述电线220、上述加蔽线、上述屏蔽带和上述绝缘包覆件210构成屏蔽电缆。另外,上述屏蔽电缆的加蔽线也是第一导电部件,其作为第三种第一导电部件230。内置在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电线200中的上述电线220为两根,但该内置数量也可以是一根或者三根以上。内置在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电线200的上述加蔽线为两根,但该内置数量也可以是一根或者三根以上,也可以没有加蔽线。通过将上述电线220的终端的上述绝缘包覆件221剥除,作为上述独立的电线220的导体且作为内置在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中的电线220的导体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的终端从上述绝缘包覆件221的终端露出。另外,通过将上述电线200的终端的上述绝缘包覆件210剥除,作为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的导体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30的终端从上述绝缘包覆件210的终端露出。另外,上述绝缘部件310是在壳体设置接点而成的电连接器300的壳体,上述第二导电部件320是上述接点。但是,上述第一导电部件可以统一为以上所例示的独立的上述电线220的导体、内置在上述屏蔽电缆中的上述电线220的导体和内置在上述屏蔽电缆中的上述加蔽线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它们中的两种或者三种的组合。作为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对象的电线的导体并不由该实施方式进行限定性解释,只要是能够从电线的终端露出的导体,且能够将导体的焊接部隔开间隔地排列成一列,即为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对象。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对象的第一导电部件以及第二导电部件只要都是能够进行焊接的导电性的部件即可,并不由该实施方式进行限定性解释。作为一例,列举了第一导电部件是电子部件的引线、第二导电部件是印刷布线板的导体图案的情况。
下面,取相互正交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利用这些方向的标注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若以图10进行说明,则该图的左右方向是上述宽度方向,该图的上下方向是上述厚度方向,与该图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上述进深方向,纸面的表侧为上述进深方向的近前侧,纸面的背侧为上述进深方向的进深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相当,但上述厚度方向也可以与上述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相当。上述电连接器300具备:作为上述壳体的上述绝缘部件310和设于该绝缘部件310的作为上述多个接点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上述绝缘部件310由合成树脂形成,但上述绝缘部件只要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即可。上述绝缘部件310具备:主体壳体311和保持器壳体312,上述保持器壳体312从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即上侧组装于该主体壳体311。在该实施方式中,如此将绝缘部件310分成上述主体壳体311和上述保持器壳体312,但也可以不进行分开而形成为一体。如图1至图3所示那样,上述主体壳体311具备:主体311a,其由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部件以及从上述横向部件的两端向上述进深方向的进深侧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纵向部件形成为在俯视观察呈大致U字形;和嵌合部311b,其从该主体311a的上述横向部件的上述进深方向的进深侧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下侧延伸并与配合侧电连接器(省略图示)嵌合。上述嵌合部311b相对于上述配合侧电连接器沿着上述厚度方向嵌合或者脱离。在上述横向部件的上述进深方向的进深侧,上述嵌合部311b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即上侧的端面形成在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即上侧的表面。在上述主体311a,在上述两个上述纵向部件的对置的端面之间形成有从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即上侧接受上述保持器壳体312的接受部311d。
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由金属形成为大致长条状,并且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被压入上述嵌合部311b。上述第二导电部件只要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即可。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较宽的一方的表面除了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即上侧的端部以外都与上述嵌合部311b的上述进深方向进深侧的表面接触。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端部朝向上述进深方向近前侧弯折并与上述嵌合部311b的上述端面接触。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端部成为上述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部321。因此,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在从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L字形。
上述保持器壳体312形成为大致板状,使其板厚方向与上述厚度方向大致一致。上述保持器壳体312与上述主体311a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当使上述保持器壳体312沿着上述厚度方向接近上述主体311a时,上述保持器壳体312嵌入上述接受部311d。
在上述保持器壳体312的中央部设有载置部312b,上述载置部312b以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载置有敛缝壳330,上述敛缝壳330分别针对独立的上述电线220和由内置有上述电线220的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进行敛缝。在上述保持器壳体312的上述进深方向进深侧设有从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面凹陷成大致U字形的第一保持部,上述第一保持部分别嵌合保持上述独立的上述电线220以及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在上述保持器壳体312的上述进深方向近前侧设有从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面凹陷成大致U字形的第二保持部,上述第二保持部分别嵌合保持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30,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30是由上述独立的上述电线220、从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的终端引出的上述电线220以及从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的终端引出的上述加蔽线构成的。从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的终端引出的上述电线220两根一起地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部。由上述加蔽线构成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30被适当分开,并且将上述分开而成的部分单独地或者两根一起地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部。由上述第二保持部实现的对这些部件进行保持的保持形态根据上述电连接器的规格而适当应对,并不应由该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作为对象的电连接器中的电线的连接形态进行限定性解释。
在上述嵌合部311b的上述端面,在上述宽度方向排列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端部,由这些端部构成上述电连接器300的多个极。并且,在上述嵌合部311b的上述端面设有极间壁311f,上述极间壁311f从相邻的上述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分别立起。上述极间壁311f与上述绝缘部件310同样由合成树脂形成,但只要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即可。作为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对象的电连接器并不由该实施方式进行限定性解释,只要在绝缘部件设有多个接点且接点的焊接部隔开间隔地排列成一列即可,也可以是不具备极间壁的电连接器。
如图4至图6所示那样,上述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和薄壁部120,其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棒状焊料100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一致。并且,如先前说明的那样,上述宽度方向、上述厚度方向以及上述进深方向相互正交。上述棒状焊料100形成为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以上述宽度方向为长边并以上述进深方向为短边的长方形,但只要是形成为以上述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棒状,则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从上述进深方向观察上述棒状焊料100,上述各厚壁部110的厚度相同,另外上述各薄壁部120的厚度相同,但也可以是形成为每个厚壁部或者每个薄壁部厚度并不一致。上述厚壁部110以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上述厚壁部110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间隔是恒定的。但是,由于上述间隔是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间隔对应地设置的,因此是上述间隔的尺寸是由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间隔确定的。因此,也存在上述间隔并非恒定而变得不一致的情况。如图4所示那样,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面111,上述第一面111的宽度比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的上述焊接部222a的宽度大。上述薄壁部120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面111的宽度为将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面除以极数并去掉了上述薄壁部120得到的宽度。因此,上述各第一面111隔着上述薄壁部120在上述宽度方向上连续,如后述那样,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平面。上述第一面的宽度只要是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相同或在其以上即可。如图5所示那样,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具有宽度比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小的第二面112。上述第二面的宽度只要是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即可。如图6所示那样,上述第一面111的宽度比上述第二面112的宽度大,因而,上述厚壁部110形成为在从上述进深方向观察时呈梯形,但并不由此来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棒状焊料的上述第一面与上述第二面的尺寸比。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处于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上述厚壁部110的宽度方向外侧分别设有与上述薄壁部类似的端部130。该端部130与上述厚壁部110以及上述薄壁部120在进深方向上的尺寸相同。该端部13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与上述第一面111处于同一个面。所说的上述宽度方向外侧是指相对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央沿着上述宽度方向远离的一侧。并且,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含上述薄壁部120在内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
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平面。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100形成有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上述进深方向延伸的槽140。上述槽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形成有两条以上,但也可以是一条。另外,上述槽140是直线状,但上述槽只要是沿着上述进深方向延伸即可,也可以不是直线状而是曲线状。并且,在上述棒状焊料100中的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100中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
接着,根据图7来说明上述热熔融装置400。上述热熔融装置400具备升降自如地设于构架(省略图示)的加热器头410,所述加热器头410具备一对电极保持器411和分别设在各电极保持器411的连接部件412。将热压焊头4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述两个连接部件412,与施加在上述一对电极保持器411之间的电压对应地在上述热压焊头420流过电流,后述的第一焊烙部422以及第二焊烙部423通过电阻发热来产生焦耳热。从加热器电源430将电力供给到上述一对电极保持器411。上述加热器电源430具备:三相整流电路431,其将三相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变换器432,其进行逆转换来由直流电力电气地生成交流电力;和焊接变压器433,上述变换器432的输入端子与上述三相整流电路431的输出端子连接,上述焊接变压器433的一次侧线圈与上述变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上述一对电极保持器411与上述焊接变压器433的二次侧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述热压焊头420安装温度传感器441,将来自该温度传感器441的输出信号和来自上述焊接变压器433的电流测定电路的输出信号输入到控制部450。上述控制部450具备微型计算机,通过该控制部450,基于来自上述温度传感器441的输出信号和来自上述焊接变压器433的电流测定电路的输出信号来控制上述变换器432的驱动电路和上述加热器头410的动作。上述加热器头410以相对于构架沿着上述厚度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设置。从而,上述热压焊头420也被设置成相对于构架沿着上述厚度方向移动自如。并且,通过将上述热压焊头420以预定压力按压在被加热物,并在上述热压焊头420按照预定的模式流过电流,从而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来对上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以上所说明的采用交流波形变换器方式的电源电路的上述加热器电源430仅仅是一个示例,作为用于使上述热压焊头420进行电阻发热的上述加热器电源,可以利用例如单相交流形或者其他形式的加热器电源。本发明所使用的热熔融装置并不由该实施方式的上述热熔融装置400进行限定性解释,只要是发挥相对于被加热物以预定压力进行按压同时进行加热的功能的热熔融装置即可。
如图8以及图9所示那样,上述热压焊头420具备主体421、第一焊烙部422和第二焊烙部423。上述主体421形成为各边沿着上述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存在的长方体形。在上述主体421的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上述第一焊烙部422以及第二焊烙部423。上述第一焊烙部422以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分别对应的方式进行设置。上述第一焊烙部422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间隔是恒定的。但是,由于上述间隔是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间隔对应地设置的,因而上述间隔是根据上述第二导电部件的间隔确定的尺寸。因此,也存在上述间隔并非恒定而变得不一致的情况。上述第一焊烙部422设置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与上述各厚壁部110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并且,上述第一焊烙部422以从与上述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分别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焊烙部422设置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包括与上述各厚壁部110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并与上述第二面112相当的范围。上述第一焊烙部422形成为各边沿着上述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存在的长方体形,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的表面形成为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平面。并且,上述第一焊烙部422的上述进深方向的尺寸与上述主体421相同。但是,并不由该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第一焊烙部的形状进行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上述第一焊烙部只要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从与上述各厚壁部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分别突出地设置即可。上述第二焊烙部423设在相邻的上述第一焊烙部422之间,上述第二焊烙部423分别被如下设置:在后述的第二工序中由上述各第一焊烙部422加热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以及上述各厚壁部110且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从而使上述各薄壁部120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发生移位,此时,上述第二焊烙部423与上述各薄壁部120的表面接触。即,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由上述各第一焊烙部422对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以及上述各厚壁部110进行加热且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时,如图11所示那样,上述各厚壁部110熔融,而且,由作用于上述各厚壁部110的内部的应力使上述各薄壁部120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移位。由于将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设置成其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两侧的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所以,推测出这样的上述各薄壁部120的移位是当受到上述按压力时由在上述两侧的厚壁部110以及位于上述两侧的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薄壁部120产生的应力所引起的。
并且,上述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具备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如图10所示那样,上述第一工序为以下工序: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有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以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部321对应的方式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在该情况下,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第二面112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接触,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第一面111接触。如图11至图13所示那样,上述第二工序为以下工序:操作上述热熔融装置400,在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有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上述热压焊头420,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420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当进行上述第二工序时,由上述热压焊头420对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进行加热而使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以及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熔融,如图13所示那样,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被分别焊接到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在上述第二工序的期间,由于上述棒状焊料100熔融,所以,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焊接部222a、230a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稍稍沉入。在图13中,标号170是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熔融后凝固而成的连接焊料。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先前说明的那样,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是独立的电线以及从屏蔽电缆等上述电线220、200的终端露出的导体,上述绝缘部件310是具有多个极的电连接器300的壳体,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是分别构成上述电连接器300的上述各极的接点,在上述壳体设有从相邻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分别立起的极间壁311f。因此,上述焊接方法为: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以及上述棒状焊料100配置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接触,而且,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分别与上述第二面112接触,此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以与上述各极间壁311f分别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
因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在上述第一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上述棒状焊料100,以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的方式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配置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接着,在上述第二工序中,在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上述热压焊头420,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420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此时,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以及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熔融,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被分别焊接到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
在该情况下,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由上述热压焊头420的上述各第一焊烙部422加热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以及上述各厚壁部110且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时,上述各薄壁部120接受上述各厚壁部110的变形而以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升起的方式移位并与上述各第二焊烙部423接触而熔融,从而先于上述各厚壁部110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断开。由此,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各薄壁部120处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分离,上述各厚壁部110分别独立。接着,上述独立了的各厚壁部110在与之对应的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和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熔融后凝固,形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的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大部分,因而,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不会或多或少。由此,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连接强度,而且,确保了相邻的连接焊料170的间隙。另外,当加热上述棒状焊料100时,由于上述各薄壁部120先于上述各厚壁部110熔融,所以,在上述各厚壁部110熔融时上述各薄壁部120不易以固体方式残留,因此,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170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故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100包含焊膏的情况下,在从开始加热上述棒状焊料100起比较早的阶段,上述各薄壁部120即在上述长度方向断开,因而,上述棒状焊料100所含的焊膏容易从上述断开的面熔出,抑制了由气化了的焊膏造成上述棒状焊料100破裂的情况。据此,也不易生成焊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并且当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焊接部222a、230a之间存在例如上述极间壁311f那样的构造物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与上述各构造物对置。由此,若在上述棒状焊料100中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110和上述薄壁部120设置台阶差,则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120相对于上述构造物离开,因而,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而且,由于在上述构造物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110,所以,提高了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对于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定位精度,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如下设置即可:在将长度方向设于宽度方向并采用与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时,上述棒状焊料具备:多个厚壁部,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一面,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二面,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和薄壁部,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上述厚壁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但是,在这样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中,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100还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这样,通过比较简单的构成实现了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另外,在为了将上述电线220、200的导体焊接于上述具备极间壁311f的电连接器300的上述接点而使用该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将该棒状焊料100配置成上述各槽140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311f对应,从而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120相对于上述极间壁311f离开,因而,能够防止上述极间壁311f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上述极间壁311f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110,所以,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对于上述电连接器300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只要是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以各自的上述焊接部隔开上述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一并焊接到设于上述绝缘部件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即可。但是,在这样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情况下,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是从电线220、200的终端露出的导体,上述绝缘部件310是具有多个极的电连接器300的壳体,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是分别构成上述电连接器300的上述各极的接点,在上述壳体设有从相邻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分别立起的极间壁311f,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以及上述棒状焊料100配置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接触,而且,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分别与上述第二面112接触,此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以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311f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根据该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利用上述棒状焊料100在具备上述极间壁311f的电连接器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焊接电线220、200的导体。并且,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分别与上述各电线220、200的导体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上述第二面112分别与上述各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接触,而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311f对置。由此,若在上述棒状焊料100中的上述接点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110和上述薄壁部120设置台阶差,则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120相对于上述极间壁311f离开,从而能够防止上述极间壁311f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上述极间壁311f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110,所以,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对于电连接器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接着,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能够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这些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中,原样不变地引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构成,对在上述变形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构成不同的构成进行追加说明。
图14以及图15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标号采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进深方向近前的端面与进深侧的端面形成为平坦的平面,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该平面在上述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而且,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壁部110的第二面112也形成为平坦的平面并且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与之相对的是,在第一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上述薄壁部120向上述进深方向的两侧突出,上述槽140向上述进深方向的两侧突出。由此,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进深方向近前的端面和进深侧的端面形成为弯曲的面。另外,虽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但该平面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在上述薄壁部120处进深方向的尺寸变大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呈波状地形成。并且,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壁部110的第二面112也形成为平坦的平面,但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在上述进深方向形成得长。即,上述第一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并且,上述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并且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所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形成为具有凹凸的表面。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之间缓和地变化而不形成上述那样明确的槽。并且,在上述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中,上述薄壁部120向上述进深方向的两侧突出,上述槽140向上述进深方向的两侧突出。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使用了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的作用以及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图16以及图17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标号采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了平面。与之相对的是,在第二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上述各薄壁部120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呈U字形隆起地形成,由此,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在相邻的上述第一面11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突出。并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比较,上述槽140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形成得更深。即,上述第二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并且,上述第二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所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第一面虽然形成为平面,但也可以将上述第一面形成为具有凹凸的面。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之间缓和地变化而不形成上述那样明确的槽。并且,在上述第二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中,上述各薄壁部120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呈U字形隆起地形成,由此,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在相邻的上述第一面11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突出。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
若使用上述第二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则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通过由上述各第一焊烙部422加热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以及上述各厚壁部110且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而使上述各薄壁部120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移位时,这样的移位稳定地进行,上述第二焊烙部423可靠地与上述各薄壁部120的表面接触。使用了第二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的其他作用以及效果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图18至图20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标号采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进深方向近前的端面和进深侧的端面形成为平坦的平面。与之相对的是,在第三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中,在上述薄壁部120中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狭小部150,上述狭小部150在以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面积在上述薄壁部120中最小。因此,当沿着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上述薄壁部120在上述狭小部150处缩小了。即,在上述薄壁部120中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从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进深方向近前侧的端面向进深侧凹陷的凹部151,而且,形成有从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进深方向进深侧的端面向近前侧凹陷的凹部151,在这些凹部151之间形成上述狭小部150。即,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并且,上述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并且形成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形成为具有凹凸的面。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之间缓和地变化而不形成上述那样明确的槽。并且,在上述第三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中,在上述薄壁部120中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狭小部150,上述狭小部150在以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面积在上述薄壁部120中最小。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
当加热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时,上述各薄壁部120之中的上述狭小部150最先开始熔融,因而,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各薄壁部处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概率提高,能够更为可靠地得到由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100获得的作用以及效果。另外,由于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各狭小部150处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分离,上述各厚壁部110分别独立,所以,在上述独立了的各厚壁部110吸收了在上述宽度方向中间分离了的上述各薄壁部120的碎片。由此,更为准确地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减少了偏差。从而,更为可靠地实现对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连接强度的确保以及对相邻的连接焊料170的间隙的确保,另外,更加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170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使用了第三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的其他作用以及效果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图21至图23表示第四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标号采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相同的标号。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上述厚壁部110的第一面111形成为平坦的平面。与之相对的是,在第四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中,在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形成有接挡部160,上述接挡部160沿上述厚度方向凹陷而供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进入。在该变形例中,在上述进深方向观察时,上述接挡部160凹陷成圆弧状,并且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进深方向近前侧的端面大致笔直地延伸到上述进深方向进深侧的端面。并且,上述接挡部160的厚度方向的深度被设定成供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部分进入的程度。但是,并不由该变形例对上述接挡部的形状进行限定性解释,上述接挡部只要形成为在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沿上述厚度方向凹陷而供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入即可。即,上述第四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并且,上述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除了上述接挡部160以外形成平面,并且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形成为具由凹凸的面。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之间缓和地变化而不形成上述那样明确的槽。并且,在上述第四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中,在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形成有接挡部160,上述接挡部160在上述厚度方向凹陷而供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进入。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
上述第四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在焊接时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被卡定在上述接挡部160而不易意外地移动,能够提高焊接的操作性。使用了第四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的其他作用以及效果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接着,对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原样不变地引用以上所说明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和上述各种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构成,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和上述各种实施方式的构成不同构成进行追加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是将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以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焊接部222a、230a以及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部321隔开间隔地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310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方法。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绝缘部件310以及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分别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这些部件相同。因此,对于有关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上述绝缘部件310以及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说明,原样不变地引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有关这些部件的说明。若进行示意说明,如图1至图3以及图27至图30所示那样,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存在三种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第一种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是将被称为芯线或者线芯的导体周围以绝缘包覆件221覆盖而成的独立的电线220中的上述导体。第二种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是纳入屏蔽电缆并同样地将导体周围以绝缘包覆件221覆盖而成的电线220中的上述导体。另外,上述屏蔽电缆的加蔽线也是第一导电部件,其成为第三种第一导电部件230。另外,上述绝缘部件310是在壳体设置接点而成的电连接器300的壳体,上述第二导电部件320是上述接点。上述电连接器300具备作为上述壳体的上述绝缘部件310和作为上述多个接点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设于该绝缘部件310。上述绝缘部件310具备主体壳体311和保持器壳体312,所述保持器壳体312从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即上侧组装在该主体壳体311。在上述保持器壳体312的上述进深方向近前侧设有从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面呈大致U字形地凹陷的第二保持部,并且上述第二保持部分别嵌合地保持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30,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30由上述独立的上述电线220、从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的终端引出的上述电线220和从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的终端引出的上述加蔽线构成。从由上述屏蔽电缆构成的上述电线200的终端引出的上述电线220两根一起地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部。由上述加蔽线构成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30被适当分开,该分开后的部分单独地或者两根一起地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部。在上述嵌合部311b的上述端面,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排列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端部,由此构成上述电连接器300的多个极。并且,在上述嵌合部311b的上述端面设有极间壁311f,上述极间壁311f从相邻的上述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分别立起。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棒状焊料10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因此,对于有关上述棒状焊料100的说明,原样不变地引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有关上述棒状焊料100的说明。但是,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无需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连续,也可以在其间设置台阶差。如图4至图6所示那样,上述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和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一致。并且,如先前说明的那样,上述宽度方向、上述厚度方向以及上述进深方向相互正交。上述棒状焊料100形成为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取上述宽度方向为长边、取上述进深方向为短边的长方形,但只要是形成为取上述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棒状,则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从上述进深方向观察时,上述各厚壁部110的厚度相同,并且上述各薄壁部120的厚度相同,但对于每个厚壁部或者每个薄壁部厚度也可以不一致。上述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地设置。上述厚壁部110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间隔是恒定的。但是,由于上述间隔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间隔对应地设置,因而,上述间隔是根据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间隔确定的尺寸。因此,也存在上述间隔并非恒定而变得不一致的情况。如图4所示那样,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宽度比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的上述焊接部222a的宽度大的第一面111。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上述薄壁部120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但是,如上述那样,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不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连续,所以,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能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包括了在上述薄壁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之间在上述厚度方向形成有台阶差的上述棒状焊料的变形例。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第一面111的宽度成为将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除以极数并去除了上述薄壁部120而得到的宽度。因此,上述各第一面111隔着上述薄壁部120在上述宽度方向上连续,如后述那样,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平面。上述第一面的宽度只要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即可。如图5所示那样,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具有宽度比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小的第二面112。上述第二面的宽度只要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即可。如图6所示那样,由于上述第一面111的宽度比上述第二面112的宽度大,所以,上述厚壁部110形成为在上述进深方向观察时呈梯形,但并不以此对本发明的棒状焊料的上述第一面与上述第二面的尺寸比进行限定性解释。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处于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上述厚壁部110的宽度方向外侧分别设有与上述薄壁部类似的端部130。该端部130与上述厚壁部110以及上述薄壁部120的进深方向的尺寸相同。该端部13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与上述第一面111处于同一平面。所说的上述宽度方向外侧是指相对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央沿着上述宽度方向远离的一侧。并且,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
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100形成有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上述进深方向延伸。上述槽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形成两条以上,但也可以是一条。另外,上述槽140为直线状,但上述槽只要沿着上述进深方向延伸即可,也可以不是直线状而是曲线状。并且,在上述棒状焊料100中的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100中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
接着,根据图24对上述热熔融装置400进行说明。上述热熔融装置400具备升降自如地设于构架(省略图示)的加热器头410,该加热器头410具备一对电极保持器411和分别设于各电极保持器411的连接部件412。在上述两个连接部件412分别连接热压焊头420的两端,与施加在上述一对电极保持器411之间的电压对应地在上述热压焊头420流过电流,后述的第一焊烙部422以及第二焊烙部423通过电阻发热而产生焦耳热。从加热器电源430将电力供给到上述一对电极保持器411。上述加热器电源430具备:三相整流电路431,其将三相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变换器432,其进行逆转换来从直流电力电气生成交流电力;和焊接变压器433,在上述三相整流电路431的输出端子连接上述变换器432的输入端子,在上述变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上述焊接变压器433的一次侧线圈,上述焊接变压器433的二次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一对电极保持器411连接。在上述热压焊头420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41,将来自该温度传感器441的输出信号和来自上述焊接变压器433的电流测定电路的输出信号输入到控制部450。上述控制部450具备微型计算机,通过该控制部450基于来自上述温度传感器441的输出信号和来自上述焊接变压器433的电流测定电路的输出信号对上述变换器432的驱动电路和上述加热器头410的动作进行控制。上述加热器头410以相对于构架沿着上述厚度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进行设置。从而,上述热压焊头420也被设置成相对于构架沿着上述厚度方向移动自如。并且,通过将上述热压焊头420以预定压力按压被加热物,并在上述热压焊头420以预定模式流过电流,从而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来对上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使用以上所说明的交流波形变换器方式的电源电路的上述加热器电源430仅仅是一个示例,作为用于使上述热压焊头420进行电阻发热的上述加热器电源,例如可以利用单相交流形或者其他形式的加热器电源。本发明所使用的热熔融装置并不由该实施方式的上述热熔融装置400进行限定性解释,只要是发挥相对于被加热物以预定压力进行按压同时进行加热的功能的热熔融装置即可。
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那样,上述热压焊头420具备主体421、第一焊烙部422和第二焊烙部423。上述主体421形成为各边沿着上述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存在的长方体形。在上述主体421的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上述第一焊烙部422以及第二焊烙部423。上述第一焊烙部422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地设置。上述第一焊烙部422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间隔是恒定的。但是,由于上述间隔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间隔对应地设置,所以,上述间隔是根据第二导电部件的间隔确定的尺寸。因此,也存在上述间隔并非恒定而形成得不一致的情况。上述第一焊烙部422设在当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与上述各厚壁部110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焊烙部422设在包括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与上述各厚壁部110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并与上述第二面112相当的范围。上述第一焊烙部422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的表面形成为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平面。并且,上述第一焊烙部422的上述进深方向的尺寸与上述主体421相同。但是,并不由该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第一焊烙部的形状进行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上述第一焊烙部只要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并且设在当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与上述各厚壁部的至少中央部分别对应的部分即可。上述第二焊烙部423设在当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与相邻的上述第一焊烙部422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上述第二焊烙部423被设置成分别相对于上述第一焊烙部422进一步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突出。上述第二焊烙部423形成为各边沿着上述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存在的长方体形,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的表面形成为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平面。并且,上述第二焊烙部423的上述进深方向的尺寸与上述主体421相同。但是,并不由该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第二焊烙部的形状进行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上述第二焊烙部只要分别相对于上述第一焊烙部进一步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突出地设置于当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与相邻的上述第一焊烙部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即可。上述第二焊烙部423构成为,当在后述的第二工序中由上述各第二焊烙部423加热上述各薄壁部120且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时,上述各第二焊烙部423与上述各薄壁部120接触而使上述各薄壁部120熔融,上述各薄壁部120先于上述各厚壁部110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断开。
并且,上述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具备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如图27所示那样,上述第一工序为以下工序:将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上述棒状焊料100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焊接部321对应地分别配置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在该情况下,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第二面112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接触,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第一面111接触。如图28到图30所示那样,上述第二工序为以下工序:操作上述热熔融装置400,将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上述热压焊头420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420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当进行上述第二工序时,由上述热压焊头420分别加热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使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以及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熔融,如图30所示那样,将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焊接到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在上述第二工序的期间,由于上述棒状焊料100熔融,所以,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焊接部222a、230a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稍稍沉入。在图30中,标号170是上述棒状焊料100熔融之后凝固而成的连接焊料。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先前说明的那样,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是独立的电线以及从屏蔽电缆等上述电线220、200的终端露出的导体,上述绝缘部件310是具有多个极的电连接器300的壳体,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是分别构成上述电连接器300的上述各极的接点,在上述壳体设有极间壁311f,上述极间壁311f从相邻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分别立起。因此,上述焊接方法为: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以及上述棒状焊料100配置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接触,而且,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分别与上述第二面112接触,此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以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311f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
因此,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在上述第一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地分别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着,在上述第二工序中,在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上述热压焊头420,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而且,当使上述热压焊头420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时,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以及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熔融,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被分别焊接到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
在该情况下,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由上述热压焊头420的上述各第二焊烙部423加热上述各薄壁部120且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时,上述各第二焊烙部423与上述各薄壁部120接触而使上述各薄壁部120熔融,先于上述各厚壁部110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断开。由此,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各薄壁部120处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分离,上述各厚壁部110分别独立。接着,上述独立了的各厚壁部110在与其对应的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和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熔融后凝固,形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的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大部分,因而,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不会或多或少。由此,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连接强度,而且,确保了相邻的连接焊料170的间隙。另外,当加热上述棒状焊料100时,由于上述各薄壁部120先于上述各厚壁部110熔融,所以,在上述各厚壁部110熔融时,上述各薄壁部120不易以固体形式残留,因而,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170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100包含焊膏的情况下,在开始加热上述棒状焊料100以后比较早的阶段,上述各薄壁部120即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断开,因而,上述棒状焊料100所含的焊膏容易从上述断开的面熔出,抑制了由气化的焊膏造成上述棒状焊料100破裂。由此,也不易生成焊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并且,当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焊接部222a、230a之间存在例如上述极间壁311f那样的构造物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与上述各构造物对置。由此,若在上述棒状焊料100中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110和上述薄壁部120设置台阶差,则能够使上述薄壁部120相对于上述构造物离开,所以,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而且,由于在上述构造物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110,所以,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对于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定位的定位精度得到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以下述方式设置即可:在将长度方向设于宽度方向并采用与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时,该棒状焊料具备:多个厚壁部,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一面,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二面,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和薄壁部,其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上述厚壁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但是,在这样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之中,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100还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并且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这样,通过比较简单的构成实现了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另外,在为了将上述电线220、200的导体焊接于上述具备极间壁311f的电连接器300的上述接点而使用该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该棒状焊料100以使上述各槽140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311f对应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120相对于上述各极间壁311f离开,因而,能够防止上述极间壁311f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上述极间壁311f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110,所以,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对于上述电连接器300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只要是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以各自的上述焊接部隔开上述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一并焊接到设于上述绝缘部件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即可。但是,在这样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之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情况下,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是从电线220、200的终端露出的导体,上述绝缘部件310是具有多个极的电连接器300的壳体,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是分别构成上述电连接器300的上述各极的接点,在上述壳体设有极间壁311f,上述极间壁311f分别从相邻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以下述方式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以及上述棒状焊料100: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接触,而且,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分别与上述第二面112接触,此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以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311f对置的方式配置。根据该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利用上述棒状焊料100将电线220、200的导体焊接在上述具备极间壁311f的电连接器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并且,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各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分别与上述各电线220、200的导体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上述第二面112分别与上述各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接触,而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120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311f对置。由此,若在上述棒状焊料100中的上述接点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110和上述薄壁部120设置台阶差,则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120相对于上述极间壁311f离开,从而能够防止上述极间壁311f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上述极间壁311f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110,所以,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对于电连接器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可以使用先前说明过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第一至第四变形例。因此,对于有关这些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的说明,原样不变地引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变形例的相关说明。
若进行示意说明,则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其中,由于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不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连续,所以,也可以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能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中,在上述薄壁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之间在上述厚度方向形成台阶差。并且,上述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并且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形成为具有凹凸的面。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之间缓和地变化而不形成上述那样明确的槽。并且,在上述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中,上述薄壁部120向上述进深方向的两侧突出,上述槽140向上述进深方向的两侧突出。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使用了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的作用以及效果由于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另外,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其中,由于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不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连续,所以,也可以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能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中,在上述薄壁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之间在上述厚度方向形成台阶差。并且,上述第二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第一面形成为平面,但也可以将上述第一面形成为具有凹凸的面。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之间缓和地变化而不形成上述那样明确的槽。并且,在上述第二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中,上述各薄壁部120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呈U字形隆起地形成,由此,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在相邻的上述第一面11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突出。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
若使用上述第二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则与使用其它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相比,在上述第二工序中上述各第二焊烙部423与上述各薄壁部120接触的时刻提前,从而能够将该接触的时刻与上述各第一焊烙部422跟上述各厚壁部110接触的时刻之间的时间设成较长。使用了第二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场合的其他作用以及效果由于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并且,图18至图20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其中,由于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不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连续,所以,也可以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能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中,在上述薄壁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之间在上述厚度方向形成台阶差。并且,上述第三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并且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形成为具有凹凸的面。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之间缓和地变化而不形成上述那样明确的槽。并且,在上述第三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中,在上述薄壁部120中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狭小部150,上述狭小部150在以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面积在上述薄壁部120中最小。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
当加热上述第三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时,由于上述各薄壁部120之中的上述狭小部150先熔融,所以,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各薄壁部处分别在宽度方向分离的概率变高,能够更为可靠地得到由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所使用的棒状焊料100获得的作用以及效果。另外,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各狭小部150处分别在宽度方向分离,上述各厚壁部110分别独立,因而,在上述独立了的各厚壁部110中吸收在上述宽度方向中间分离了的上述各薄壁部120的碎片。由此,进一步准确地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焊料量,偏差减少。从而,更为可靠地实现了对上述各连接焊料170的连接强度的确保以及对相邻的连接焊料170的间隙的确保,另外,更加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170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使用了第三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的其他作用以及效果由于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进而,图21至图24示出的第四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其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相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其中,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不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连续,因此也可以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能使用的上述棒状焊料中,在上述薄壁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之间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形成台阶差。并且,上述第一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除了接挡部160之外形成平面,并且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120。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形成为具有凹凸的面。另外,也可以使上述厚壁部与上述薄壁部之间缓和地变化,不形成上述那样明确的槽。并且,上述第四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形成有上述接挡部160,上述接挡部160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凹陷并供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进入。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相同。
在上述第四变形例的棒状焊料100中,在焊接时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与上述接挡部160卡定而变得不易意外地移动,从而能够提高焊接的操作性。在使用了第四变形例的上述棒状焊料100的情况下的其他作用以及效果由于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1)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的第一形态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是将多个第一导电部件以各自的焊接部隔开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方法。
该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具备: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与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棒状焊料,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地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和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有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热压焊头,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
上述棒状焊料具备:多个厚壁部,上述多个厚壁部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一面,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二面,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和薄壁部,上述薄壁部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上述厚壁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
上述热压焊头具备:第一焊烙部,上述第一焊烙部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烙部分别从与上述各厚壁部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突出;和第二焊烙部,上述第二焊烙部设在相邻的上述第一焊烙部之间,并且上述第二焊烙部被分别设置成,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通过由上述各第一焊烙部加热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按压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以及上述各厚壁部而使上述各薄壁部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发生了移位时,上述第二焊烙部与上述各薄壁部的表面接触。
在上述第一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地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着,在上述第二工序中,在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上述热压焊头,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此时,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各厚壁部以及上述各薄壁部分别熔融,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分别被焊接在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
在该情况下,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由上述热压焊头的上述各第一焊烙部加热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以及上述各厚壁部且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时,上述各薄壁部接受上述各厚壁部的变形而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升起地移位,从而上述各薄壁部与上述各第二焊烙部接触而熔融,并且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断开。由此,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各薄壁部处分别在宽度方向分离,上述各厚壁部分别独立。接着,上述独立了的各厚壁部在与其对应的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之间熔融后凝固,从而形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之间的上述各连接焊料的大部分,因而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不会或多或少。由此,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而且,确保了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
另外,当加热上述棒状焊料时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熔融,因此在上述各厚壁部熔融时,上述各薄壁部不易以固体形式残留,因而,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包含焊膏的情况下,在开始加热上述棒状焊料后比较早的阶段上述各薄壁部即在上述长度方向断开,因而,上述棒状焊料所包含的焊膏容易从上述断开的面熔出,抑制了由气化了的焊膏造成上述棒状焊料破裂。由此,也不易生成焊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并且,当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像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分别与上述各构造物对置。由此,若在上述棒状焊料中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设置台阶差,则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相对于上述构造物离开,因而,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而且,由于在上述构造物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所以,上述棒状焊料相对于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定位的定位精度得以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的偏差有所减少。
上述第一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为,在上述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重合沿长度方向设有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的上述棒状焊料以及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并按压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以及上述厚壁部,此时,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在上述长度方向断开,上述各厚壁部形成上述各连接焊料的大部分,所以,能够确保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能够实现对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的确保以及对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的确保,另外能够防止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的生成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如上述极间壁那样当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像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若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设置台阶差,则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而且,能够利用上述构造物来提高定位精度。
2)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的第二形态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是将多个第一导电部件以各自的焊接部隔开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方式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方法。
该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具备: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与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有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棒状焊料,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地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和
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有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热压焊头,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
上述棒状焊料具备:多个厚壁部,上述多个厚壁部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一面,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宽度的第二面,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和薄壁部,上述薄壁部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上述厚壁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
上述热压焊头具备:第一焊烙部,上述第一焊烙部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上述间隔地设置,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烙部设置在分别与上述各厚壁部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和第二焊烙部,上述第二焊烙部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分别在相邻的上述第一焊烙部之间的与上述各薄壁部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相对于上述第一焊烙部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突出。
在上述第一工序中,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对应地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着,在上述第二工序中,在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配置上述热压焊头,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此时,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各厚壁部以及上述各薄壁部分别熔融,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分别被焊接在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
在该情况下,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由上述热压焊头的上述各第二焊烙部加热上述各薄壁部且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进行按压时,上述各第二焊烙部与上述各薄壁部接触而使上述各薄壁部熔融,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断开。由此,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各薄壁部分别在宽度方向分离,上述各厚壁部分别独立。接着,上述独立了的各厚壁部在与其对应的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之间熔融后凝固,形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与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之间的上述各连接焊料的大部分,因而,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不会或多或少。由此,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而且,确保了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另外,当加热上述棒状焊料时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熔融,因此在上述各厚壁部熔融时,上述各薄壁部不易以固体形式残留,因而,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另外,在上述棒状焊料包含焊膏的情况下,在开始加热上述棒状焊料后比较早的阶段上述各薄壁部即在上述长度方向断开,因而,上述棒状焊料所包含的焊膏容易从上述断开的面熔出,抑制了由气化了的焊膏造成上述棒状焊料破裂。由此,也不易生成焊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并且,当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像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分别与上述各构造物对置。由此,若在上述棒状焊料中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设置台阶差,则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相对于上述构造物离开,因而,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而且,由于在上述构造物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所以,上述棒状焊料的相对于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上述第二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为,在上述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重合沿长度方向设有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的上述棒状焊料以及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使上述热压焊头发热并按压上述薄壁部,此时,上述各薄壁部先于上述各厚壁部在上述长度方向断开,上述各厚壁部形成上述各连接焊料的大部分,所以,能够确保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能够实现对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的确保以及对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的确保,另外能够防止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的生成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如上述极间壁那样当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像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若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第一导电部件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设置台阶差,则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而且,能够利用上述构造物来提高定位精度。
3)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之中的第三形态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为,在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进而,
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并且上述棒状焊料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所述槽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而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上述厚壁部,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之间形成上述薄壁部。
这样的话,通过比较简单的构成实现了上述棒状焊料。另外,如上述极间壁那样当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上述棒状焊料以上述各槽分别与上述各构造物对应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相对于上述各构造物离开,因而,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上述构造物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所以,上述棒状焊料相对于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上述第三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除了得到由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获得的效果之外,进而,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构成实现上述第一棒状焊料,另外如上述极间壁那样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部件的焊接部之间存在例如上述极间壁那样的构造物时,能够防止上述构造物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另外,上述棒状焊料相对于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能够减少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的偏差。
4)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之中的第四形态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为,在上述第一至第三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进而,
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薄壁部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狭小部,上述狭小部在由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面积在上述薄壁部中最小。
这样的话,当加热上述棒状焊料时,在上述各薄壁部之中上述狭小部最先熔融,因而,提高了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各薄壁部中分别在宽度方向分离的概率,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得到由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获得的作用以及效果。另外,由于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各狭小部中分别在宽度方向分离,上述各厚壁部分别独立,所以,在上述独立了的各厚壁部中吸收了在上述宽度方向中间分离了的上述各薄壁部的碎片。由此,更为准确地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偏差减少。从而,更为可靠地实现了对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的确保以及对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的确保,另外,更加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产品的可靠性得以提高。
上述第四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除了得到由上述第一至第三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获得的效果之外,进而,更为准确地确保了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并减少了偏差,因而,能够更为可靠地实现对上述各连接焊料的连接强度的确保以及对相邻的连接焊料的间隙的确保,另外,更加不易在上述各连接焊料之间生成焊料的熔渣以及焊珠,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5)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之中的第五形态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为,在上述第一至第四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进而,
上述棒状焊料在上述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形成有接挡部,上述接挡部在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以供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进入。
这样的话,若在焊接时将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放入上述接挡部,则上述焊接部不会意外地移动,因而提高了焊接的操作性。
上述第五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除了得到由上述第一至第四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获得的效果之外,进而,在焊接时上述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与上述接挡部卡定而不易意外地移动,能够使焊接的操作性提高。
6)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之中的第六形态所涉及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为,在上述第一至第五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中,进而,
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是从电线的终端露出的导体,
上述绝缘部件是具有多个极的电连接器的壳体,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是分别构成上述电连接器的上述各极的接点,在上述壳体设有极间壁,上述极间壁分别从相邻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
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以及上述棒状焊料以如下方式配置:当配置成上述各第一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分别与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各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接触,并且上述各第二导电部件的上述焊接部分别与上述第二面接触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对置。
根据该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使用上述棒状焊料来将电线的导体焊接在具备上述极间壁的电连接器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并且,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各厚壁部的上述第一面分别与上述各电线的导体的上述焊接部接触,上述第二面分别与上述各接点的上述焊接部接触,相邻的上述厚壁部之间的上述各薄壁部分别与上述各极间壁对置。由此,若在上述棒状焊料的上述接点侧的表面在上述厚壁部和上述薄壁部设置台阶差,则能够可靠地使上述薄壁部相对于上述极间壁离开,因而,能够防止上述极间壁因热负荷而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在上述极间壁的宽度方向两侧嵌合上述厚壁部,所以,上述棒状焊料相对于电连接器定位的定位精度提高,上述各连接焊料的焊料量的偏差减少。
上述第六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除了得到由上述第一至第五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获得的效果之外,进而,具体公开了将电线的导体焊接在具备上述极间壁的电连接器的上述接点的方法。
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包括将以上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特征组合而成的实施方式。并且,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的若干例子。因此,并不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记载来对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进行限定性解释。

Claims (11)

1.一种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将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各自的焊接部(222a、230a)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310)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各自的焊接部(321),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各自的焊接部(222a、230a)隔开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各自的焊接部(321)隔开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其中,
上述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具备:
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将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棒状焊料(100)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与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地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和
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将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热压焊头(420)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420)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
上述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上述多个厚壁部(110)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各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上述薄壁部(120)以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连续的方式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
上述热压焊头(420)具备:第一焊烙部(422),上述第一焊烙部(422)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烙部(422)分别从上述热压焊头(420)的与各厚壁部(110)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突出;和第二焊烙部(423),上述第二焊烙部(423)设在相邻的上述第一焊烙部(422)之间,并且上述第二焊烙部(423)分别设置成,当在上述第二工序中通过由各第一焊烙部(422)加热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按压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以及各厚壁部(110)而使各薄壁部(120)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发生了移位时,上述第二焊烙部(423)与各薄壁部(120)的表面接触。
2.一种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将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各自的焊接部(222a、230a)一并焊接到设于绝缘部件(310)的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各自的焊接部(321),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各自的焊接部(222a、230a)隔开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各自的焊接部(321)隔开间隔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其中,
上述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具备:
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将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棒状焊料(100)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与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地配置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和
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将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个热压焊头(420)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使上述热压焊头(420)发热,而且,使上述热压焊头(420)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接触并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按压,
上述棒状焊料(100)具备:多个厚壁部(110),上述多个厚壁部(110)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各厚壁部(11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侧具有宽度不小于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的宽度的第一面(111),而且,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具有宽度不大于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的宽度的第二面(112),并且上述多个厚壁部(110)分别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对应;和薄壁部(120),上述薄壁部(120)分别设在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上述厚壁部(110)的厚度形成得比包括上述薄壁部(120)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厚,
上述热压焊头(420)具备:第一焊烙部(422),上述第一焊烙部(422)沿着上述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烙部(422)设置在上述热压焊头(420)的分别与各厚壁部(110)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和第二焊烙部(423),上述第二焊烙部(423)在从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分别在相邻的上述第一焊烙部(422)之间的与各薄壁部(120)的至少中央部对应的部分相对于上述第一焊烙部(422)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并且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并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有上述薄壁部(12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平面,并且形成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槽(140),上述槽(140)从上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凹陷并且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上述厚度方向正交的进深方向延伸,在上述槽(140)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上述厚壁部(110),在上述棒状焊料(100)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表面与上述槽(140)之间形成有上述薄壁部(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狭小部(150),上述狭小部(150)在由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面积在上述薄壁部(120)中最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狭小部(150),上述狭小部(150)在由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面积在上述薄壁部(120)中最小。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狭小部(150),上述狭小部(150)在由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面积在上述薄壁部(120)中最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薄壁部(120)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狭小部(150),上述狭小部(150)在由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面积在上述薄壁部(120)中最小。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上述棒状焊料(100)在上述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形成有接挡部(160),上述接挡部(160)在上述厚度方向凹陷以供上述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进入。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是从电线(200、220)的终端露出的导体,
上述绝缘部件(310)是具有多个极的电连接器(300)的壳体,各第二导电部件(320)是分别构成上述电连接器(300)的各极的接点,在上述壳体设有多个极间壁(311f),上述极间壁(311f)分别从相邻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
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以及上述棒状焊料(100)以如下方式配置:当配置成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各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接触,并且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分别与上述第二面(112)接触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各薄壁部(120)分别与各极间壁(311f)对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是从电线(200、220)的终端露出的导体,
上述绝缘部件(310)是具有多个极的电连接器(300)的壳体,各第二导电部件(320)是分别构成上述电连接器(300)的各极的接点,在上述壳体设有多个极间壁(311f),上述极间壁(311f)分别从相邻的上述接点的上述焊接部(321)之间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
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部件(222、230)、上述多个第二导电部件(320)以及上述棒状焊料(100)以如下方式配置:当配置成各第一导电部件(222、230)的上述焊接部(222a、230a)分别与上述棒状焊料(100)的各厚壁部(110)的上述第一面(111)接触,并且各第二导电部件(320)的上述焊接部(321)分别与上述第二面(112)接触时,相邻的上述厚壁部(110)之间的各薄壁部(120)分别与各极间壁(311f)对置。
CN201210133424.6A 2011-04-29 2012-04-28 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10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2611A JP5808939B2 (ja) 2011-04-29 2011-04-29 導電部材のハンダ付け方法
JP2011-102611 2011-04-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1043A CN102761043A (zh) 2012-10-31
CN102761043B true CN102761043B (zh) 2016-06-29

Family

ID=4705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342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1043B (zh) 2011-04-29 2012-04-28 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08939B2 (zh)
CN (1) CN1027610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4649B (zh) * 2014-09-19 2016-03-23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焊点焊接用的焊丝均分焊头的焊接方法
CN107671410B (zh) * 2016-08-01 2023-06-30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焊接头
WO2019198786A1 (ja) * 2018-04-11 2019-10-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接合導体及び導体接合装置、接合導体の製造方法、導体接合方法
CN109226923B (zh) * 2018-11-14 2021-03-19 广州市精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热压焊系统及方法
JP7183722B2 (ja) 2018-11-19 2022-12-0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板はん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1857A1 (en) * 1980-06-09 1981-12-16 RAYCHE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Solder delivery device
US4918277A (en) * 1987-07-09 1990-04-17 Productech Inc. Heated tool with non-flat heating surface for avoiding solder-bridging
TW434953B (en) * 1999-06-23 2001-05-1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he method for welding cables with the electric connector
CN2824326Y (zh) * 2005-07-25 2006-10-04 龚忠祥 连接器用焊接头结构改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32646U (zh) * 1977-03-26 1978-10-20
JPS53147990A (en) * 1977-05-30 1978-12-23 Hitachi Ltd Flat gable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JPH0395881A (ja) * 1989-09-07 1991-04-22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端子の接合方法
JP2005317249A (ja) * 2004-04-27 2005-11-10 Fujikura Ltd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接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ヒータツール
JP2005332920A (ja) * 2004-05-19 2005-12-02 Fujikura Ltd 半田付け用加熱体及び半田接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1857A1 (en) * 1980-06-09 1981-12-16 RAYCHE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Solder delivery device
US4918277A (en) * 1987-07-09 1990-04-17 Productech Inc. Heated tool with non-flat heating surface for avoiding solder-bridging
TW434953B (en) * 1999-06-23 2001-05-1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he method for welding cables with the electric connector
CN2824326Y (zh) * 2005-07-25 2006-10-04 龚忠祥 连接器用焊接头结构改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08939B2 (ja) 2015-11-10
JP2012234710A (ja) 2012-11-29
CN102761043A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1043B (zh) 导电部件的焊接方法
CN102084576B (zh) 电机用线圈及制造线圈的方法
CN103084694B (zh) 热压焊头及接合装置及接合方法以及细线与端子的连接构造
CN102362416B (zh) 成对导体端部的电连接及用于形成此连接的方法
KR20150127550A (ko) 전자소자 거치기구
CN111937099B (zh) 电感器
CN108695602A (zh) 电触头元件和用硬焊料制成的压入焊接体形成到配合触头的硬焊料焊接导电连接部的方法
JP2019192842A (ja) 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MXPA01005324A (es) Elemento de conexion electrica soldable con deposito de soldadura.
CN104600534A (zh) 一种复合配置高频数据线的高频感应锡焊连接方法
CN211480328U (zh) 电线与电路板的连接固定结构及电子装置、光伏发电系统
CN105309042B (zh) 感应加热体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2163786B (zh) 棒状焊料及使用该棒状焊料的焊接方法
CN102593626A (zh) 柔性扁平线缆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7016200B2 (en) Module support for electrical/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6816794B (zh) 用于形成电连接的方法和电连接元件
CN209071614U (zh) 一种多点接线用强化电线
JP2014241680A (ja) 電線の端子接合構造及び抵抗溶接用電極
JP2016024923A (ja) 半田接合構造
JP200622866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9473788A (zh) 一种多点接线用强化电线
CN218849279U (zh) 焊接结构及电容器零部件的焊接结构
CN208001196U (zh) 电机及包含该电机的压缩机
KR200294326Y1 (ko) 미세용접기의 용접전극
KR100952046B1 (ko) 단자가 없는 인버터 트랜스포머의 보빈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