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1021A - 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1021A
CN102761021A CN2012100279701A CN201210027970A CN102761021A CN 102761021 A CN102761021 A CN 102761021A CN 2012100279701 A CN2012100279701 A CN 2012100279701A CN 201210027970 A CN201210027970 A CN 201210027970A CN 102761021 A CN102761021 A CN 102761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lug
card
connector
shape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79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良
奥村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61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充分的开关转换时间,可实现廉价且小型化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其具备可使操作用杆(20)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移动且使操作用杆(20)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进行动作的动作单元(29),插拔检测单元具备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与卡状体(1)在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而相对于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43接触或分离的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和配置在操作用杆(20)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部的宽度方向用检测单元(41),宽度方向用检测单元(41)被操作用杆(20)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推压,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相对于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56)接触或分离。

Description

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IC卡等卡连接在基板上的卡连接器,是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取出卡,并且能够检测伴随于此卡的插拔状态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中,已知有通过操作推杆而能够从壳体取出收放卡的卡托盘等卡状体的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或利用所谓推入、推出方式能够将卡状体从壳体取出的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2)等。
另一方面,在这种卡连接器中,已知具有利用与卡状体在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地转换的开关检测卡状体的插拔状态的检测用单元的卡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3),该检测用单元用于信号传送用触头相对于卡信号传送端子的带电、非带电状态的转换控制等。
例如如图11所示,该检测单元包括在卡插入部100的里侧向连接器宽度方向配置的操作侧开关触头101、和分别配置在操作侧开关触头101的卡状体插入方向里侧及跟前侧的被操作侧开关触头102、103,操作侧开关触头101与由卡或容纳卡的卡托盘构成的卡状体104在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地进行动作,相对于各被操作侧开关触头102、103接触或离开、即进行开关的转换,通过该开关的转换动作能够阶段性地检测卡状体104的插拔状态。
即,该检测用单元能够检测下述状态:图11(a)所示的操作侧开关触头101只与被操作侧开关触头102接触的状态(初期状态);图11(b)所示的与卡状体104接触并且操作侧开关触头101离开两被操作侧开关触头102、103的状态(第一检测状态);以及图11(c)所示的被卡状体104推入且操作侧开关触头101与被操作侧开关触头103接触的状态(第二检测状态)。
另外,就该开关的转换的时间(时刻)而言,由于开关的转换与卡状体104在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地进行,因此由两被操作侧开关触头102、103间的距离及卡状体104的插拔速度决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9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51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3516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若开关转换的时间短,则有可能无法正确地检测开关的转换,例如,在从上述的第一检测状态到第二检测状态的动作中,若从第一检测状态到第二检测状态的转换的时间、即操作侧开关触头101离开被操作侧开关触头102后到与被操作侧开关触头103接触的时间短,则无法检测第一检测状态,有可能错误地检测为从初期状态直接转换到第二检测状态。
因此,在这种卡连接器中,需要在开关的转换时间具有充分的间隔,或在考虑上述那样问题的基础上利用逻辑电路进行处理,为了利用逻辑电路来处理而不得不依靠复杂的电路,因此存在其成本增多之类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为了在开关的转换时间具有充分的间隔,插拔速度是根据进行卡状体的插拔操作的人员的力量状况等变化的不稳定的参数,因此只有增大被操作侧开关触头间的距离,因此,存在导致连接器整体的大型化之类的问题。
另外,在使卡状体相对于连接器(安装有连接器的设备)进行带电插拔时,卡的信号传送端子和连接器的信号传送用触头间的带电、非带电的转换根据由上述检测用单元得到的检测信号进行,由于检测开关与卡在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地进行动作,因此,在检测开关进行动作时,信号传送用端子的位置也相对于信号传送用触头变化。
因此,若检测开关的动作比信号传送用触头相对于卡的信号传输用端子的脱离时间滞后,则尽管卡和连接基板还处于带电状态,也取出卡,有可能产生卡上所存储的信息消失等故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这种现有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充分的开关转换时间,可廉价且小型化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并实现期望的目的,方案一记载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具备在前面开口有供卡状体插入的卡状体插入部的壳体、和在上述卡状体插入部的侧部向上述卡状体的插拔方向配置且能在该插拔方向上移动的操作用杆,以及与该操作用杆在上述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而将上述卡状体向拔出方向推出的卡取出机构,并且具备插拔检测单元,该插拔检测单元具有由操作侧开关触头及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构成的检测开关,通过上述操作侧开关触头和被操作侧开关触头互相接触或分离,检测上述卡状体的插拔状态,在该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中,具备可使上述操作用杆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移动且使上述操作用杆向上述连接器方向宽度方向外侧进行动作的动作单元,上述插拔检测单元具备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与上述卡状体在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而相对于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接触或分离的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和配置在上述操作用杆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部的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上述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通过上述操作用杆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而被推压,使得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相对于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接触或分离。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操作用杆是刚体,并且具有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配合突部,该配合突部与形成于上述卡状体的侧缘部的配合凹部互相配合,限制上述卡状体在拔出方向的移动,上述配合突部的插拔方向里侧缘部形成为在嵌合在上述配合凹部内的状态下,与上述配合凹部内侧缘相互平行且朝向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或二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动作单元具备在上述操作用杆的上述插拔方向跟前侧向外侧倾斜的诱导锥部,通过被该诱导锥诱导,能够将操作用销插入上述操作用杆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二或三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操作用杆具备插入在上述壳体的底板部朝向上述插拔方向形成的滑动用槽中的转动轴,能够以该转动轴为基轴,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转动。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三或四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取出单元具备枢轴支撑在上述壳体的插拔方向里侧部的转动杆,通过使上述操作用杆向插拔方向里侧移动,使上述转动杆转动,利用上述转动杆的与操作用杆相反侧的端部将上述卡状体向拔出方向推出。
方案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四或五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卡状体具有配置在上述壳体的插拔方向跟前侧的前缘露出部,在该前缘露出部上形成用于插入操作用销的插入孔,该操作用销用于操作上述操作用杆,并且在上述插入孔内设置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的由橡胶材料等弹性部件构成的防水、防滴用部件,在未插入上述操作用销时,上述贯通孔利用弹性封闭,在插入操作用销时,利用操作用销的外周面将上述贯通孔向扩大直径方向扩展。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如上所述,具备在前面开口有供卡状体插入的卡状体插入部的壳体、在上述卡状体插入部的侧部朝向上述卡状体的插拔方向配置且能在该插拔方向上移动的操作用杆、以及与该操作用杆在上述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而将上述卡状体向拔出方向推出的卡取出机构,并且具备插拔检测单元,该插拔检测单元具有由操作侧开关触头及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构成的检测开关,通过上述操作侧开关触头和被操作侧开关触头互相接触或分离,检测上述卡状体的插拔状态,在该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中,具备能使上述操作用杆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移动且使上述操作用杆向上述连接器方向宽度方向外侧进行动作的动作单元,上述插拔检测单元具备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与上述卡状体在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而相对于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接触或分离的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和配置在上述操作用杆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部的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通过上述宽度方向检测用开关被上述操作用杆的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推压,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相对于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接触或分离,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检测卡状体的插拔方向的检测开关的转换时机上具有富裕,通过一起使用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和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即使不使用复杂的逻辑电路也能够与带电插拔控制等对应。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操作用杆是刚体,并且具有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配合突部,该配合突部与形成于上述卡状体的侧缘部的配合凹部互相配合,限制上述卡状体在拔出方向的移动,上述配合突部的插拔方向里侧缘部形成为在与上述配合凹部内嵌合的状态下,与上述配合凹部内侧缘相互平行且朝向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从而能够防止由卡状体的强行拔出或由落下冲击等冲击产生的卡状体的拔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动作单元在上述操作用杆的上述插拔方向跟前侧具备向外侧倾斜的诱导锥部,能够通过被该诱导锥诱导,将操作用销插入上述操作用杆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从而能够使操作用杆适当地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进行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操作用杆具备插入在上述壳体的底板部朝向上述插拔方向形成的滑动用槽中的转动轴,以该转动轴为基轴,能够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转动,从而能够使操作用杆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移动,能够进行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的转换。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取出单元具备枢轴支撑在上述壳体的插拔方向里侧部的转动杆,通过使上述操作用杆向插拔方向里侧移动,使上述转动杆转动,通过利用上述转动杆的与操作用杆相反侧的端部将上述卡状体向拔出方向推出,能够有效地利用操作用杆在插拔方向的移动取出卡状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卡状体具有配置在上述壳体的插拔方向跟前侧的前缘露出部,在该前缘露出部形成用于插入操作用销的插入孔,该操作用销用于操作上述操作用杆,并且在上述插入孔内设置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的由橡胶材料等弹性部件构成的防水、防滴用部件,在未插入上述操作用销时,上述贯通孔利用弹性封闭,在插入操作用销时,利用操作用销的外周面将上述贯通孔向扩大直径方向扩展,从而能够防止水滴等侵入安装了连接器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是上述例子的纵剖视图。
图3是上述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图1中的卡托盘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b)是其仰视图,(c)是其A-A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3中的操作用杆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中的壳体侧部的卸下保护罩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1中的壳体内部的卸下保护罩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a)~(d)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的卡状体插入顺序的卸下保护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a)~(d)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的卡状体取出顺序的卸下保护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卸下保护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a)~(c)是表示现有的连接器的检测开关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中:
A-卡,1-卡状体(卡托盘),2-壳体,3-信号传送端子,4-信号传送用触头,5-卡收放凹部,6-主体部,7-前缘露出部,8-配合突部,9-配合凹部,10-插入孔,11-操作用销,12-防水、防滴用部件,13-模制壳,14-保护罩,15-卡状体插入部,16、17-导向壁,20-操作用杆,21-转动轴,22-滑动槽,23-滑动导向用突片,24-滑动槽,25-复位弹簧,26-转动杆,27-操作槽,28-枢轴支撑轴,29-诱导锥部,30-销推压部,40-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1-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2-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3-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44-固定用槽,45-固定部,46-弹性操作片部,47-接触部,48-操作侧接点部,49-连接端子部,50-主体部,51-被操作侧接点部,52-连接端子部,55-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6-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57-侧壁部,58-固定部,59-弹性操作片部,60-接触部,61-外延长部,62-操作侧接点部,63-连接端子部,64-主体部,65-被操作侧接点部,66-连接端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9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带取出机构卡A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另外,图中符号A是IC卡等卡。
该卡连接器通过将由收放卡A的卡托盘1构成的卡状体插入壳体2,从而配置在卡A的一面的信号传送端子3、3...与支撑在壳体2内的信号传送用触头4、4...弹性地接触,通过触头4、4...使卡A与设置有壳体2的基板电连接。
如图4所示,卡托盘1具有在一面侧具有收放卡A的卡收放凹部5的平板状的主体部6、和配置在主体部6的出入方向跟前侧的前缘露出部7,并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指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跟前侧,“后”指出入方向里侧。
主体部6形成为矩形状,在其一个侧缘部形成有配合凹部9,该配合凹部9供后述的配合突部8嵌入,并与该配合突部8互相配合。
该配合凹部9形成为在外侧开口的四边形状,其插拔方向里侧内缘9a相对于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朝向垂直方向而形成。
前缘突出部7在将卡连接器组装在电气设备上时在设备躯体的外侧面露出,在将卡托盘1从壳体2排出的情况下,卡托盘1从设备躯体的外侧面突出为抽屉状。另外,图中符号10是用于将后述的操作用销11插入壳体2内的插入孔。
在该插入孔10内以封闭插入孔10的方式设有由橡胶材料等弹性部件构成的防水、防滴用部件12,通常时,利用其弹性封闭中央部的贯通孔12a而防止水滴等侵入连接器内,另一方面,在插入操作用销11时,通过利用操作销11的外周面将贯通孔12a向扩大直径方向扩展,能够使操作用销11通过插入孔10。
壳体2组装由绝缘树脂材料构成的模制壳13、保护罩14而形成,在前面开口有供卡托盘1插入的卡状体插入部15而形成。
卡状体插入部15形成于从模制壳13的内底面向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侧立起的形状的导向壁16、17间,卡托盘1由该两导向壁16、17引导两侧缘而插入。另外,图中符号18是可使后述的操作用杆20在插拔方向及连接器宽度方向移动地收放的杆收放部。
在该导向壁16的外侧部、即杆容纳部18内配置有朝向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的操作用杆20,利用卡取出机构与该操作用杆20在插拔方向上的移动连动地将卡托盘1向拔出方向推出。
如图5所示,该操作用杆20是利用金属材料形成为细长板状的刚体,具有一定的厚度,难以在其厚度方向、即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弯曲。
另外,该操作用杆20在板长方向的一端部具备朝向板宽方向的转动轴21,通过将该转动轴21可旋转且可在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滑动地枢轴支撑在壳体2上,从而操作用杆20整体以转动轴21为中心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转动且可在卡托盘插拔方向上移动。
通过将该转动轴21的两端部插入在模制壳13的底板部及保护罩14上相对配置且朝向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而形成的滑动槽22、22,使转动轴21被滑动槽22、22引导,从而转动轴21可旋转且可在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上滑动地枢轴支撑在壳体2上。
另外,在该操作用杆20上,在板长度方向距转动轴21隔有一定的间隔的位置具备向板厚方向外侧突出的滑动导向用突片23、23,将该两滑动导向用突片23、23插入在模制壳13的底板部及保护罩14上互相相对配置而分别形成的导向槽24、24中。
导向槽24具有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横槽24a、从横槽24a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连通配置地朝向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的纵槽24b,并形成为L字状,通过将滑动导向用突片23在该滑动槽24中引导,操作用杆20以转动动作和滑动动作分别独立的方式进行动作。即,在转动动作时,限制操作用杆20朝向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的滑动移动,另一方面,在滑动动作时,限制操作用杆20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另外,图中符合25是将操作用杆20向卡托盘侧推压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25形成为板弹簧状,将一方端部固定支撑在模制壳13上,在模制壳13上利用反力将操作用杆20向卡托盘侧1推压。
另外,在操作用杆20上,在转动轴21的跟前部形成有用于操作构成取出单元的转动杆26的操作槽27,在该操作槽27内插入转动杆26的一方端部26a。
如图7所示,转动杆26通过枢轴支撑轴28枢轴支撑在模制壳13的插拔方向里侧部,通过利用操作用销11推压使操作用杆20向卡状体插拔方向里侧移动,被操作槽27的内缘部27a推压,从原位置以枢轴支撑轴28为中心转动,另一方端部26b推压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里侧缘,将卡托盘1向拔出方向推出。
另一方面,在操作用杆20的与转动轴21相反侧的端部形成前端侧向离开导向壁16的方向倾斜的形状的诱导锥部(引导锥部)29,该诱导锥部29作为用于使操作用杆20向连接器宽度方向进行动作的动作单元而使用。
该诱导锥部29在导向壁16和操作用杆20之间对通过卡托盘1的插入孔10插入壳体2内的操作用销11的前端部进行诱导,由此,与操作用杆20的转动轴21相反侧的端部被操作用销11的外周部推压地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移动,由此,操作用杆20整体以转动轴21为中心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转动。
另外,在该操作用杆20上形成有从板宽方向的一侧缘向卡状体侧折弯的形状的配合突部8,该配合突部8在规定的卡状体收放位置、即卡A的信号传送用端子3、3...和在壳体2内露出的信号传送用触头4、4...接触的位置,嵌入形成于卡托盘1的侧缘的配合凹部9,限制卡托盘1在插拔方向的移动。
配合突部8形成为矩形状,插拔方向里侧缘部形成为在嵌合在凹部9内的状态下,与凹部内侧缘9a平行且朝向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
另外,在将配合突部8嵌合在配合凹部9内的状态下,即使想要强行拔出卡托盘1,由于操作用杆20是刚体难以弯曲,因此若不利用动作单元使操作用杆20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移动,则配合突部8不会脱离配合凹部9,卡托盘1不会拔出。
另外,由于操作用杆20是刚体难以弯曲,因此即使在连接器受到落下冲击的情况下,配合突部8也不会从配合凹部9脱离。
另外,在该配合突部8的插拔方向跟前侧缘部形成有向下折弯的形状的销推压部30,利用诱导锥部29在操作用杆20和导向壁16之间诱导操作用销11,通过操作用杆20转动,配合突部8从配合凹部9脱离,操作用销11的前端与销推压部30抵接。
另外,图中符号31是在操作用杆20向卡状体侧移动时,供销推压部30插入的形成于导向壁16上的避让槽。
另一方面,在该卡连接器上具备检测用单元,该检测用单元具有配置在插入部15的插拔方向里侧的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和配置在插入部15的侧部的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根据由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及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的转换动作产生的信号,能够阶段性地检测卡托盘1的插拔状态。
另外,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和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配置成在插拔方向上充分地分离。
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由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及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43构成,通过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与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地相对于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43接触或离开,进行开关40的转换。
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通过对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材料进行折弯加工一体地形成,具有嵌入形成于模制壳13的里侧壁部的固定用槽44的向连接器宽度方向从固定部45向前倾斜的形状的弹性操作片部46,在弹性操作片部46的前端形成有山形状的接触部47,在与该弹性操作片部46相反侧的后端形成有横向折弯的形状的操作侧接点部48。
另外,图中符号49是从固定部45的下缘向外折弯的形状的连接端子部,通过该连接端子部49焊接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基板上的连接图形上,将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电连接在连接基板上。
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43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材料进行折弯加工一体地形成,具有从埋入模制壳13的底板部的主体部50向上折弯的形状的被操作侧接点部51、和从模制壳13的插拔方向里侧缘突出的连接端子部52,通过连接端子部52焊接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基板上的连接图形上,将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43电连接在连接基板上。
该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在初期状态处于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的操作侧接点部48和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43的被操作侧接点部51接触的状态,在将卡托盘1插入规定的插入位置时,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被卡托盘1或收放在卡托盘1中的卡A的后缘部推压地进行动作,两接点部48、51分离,开关40为断开状态,在将卡状体插入壳体2内期间维持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在取出卡托盘1时,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利用自身的弹性与卡托盘1的移动连动地向插拔方向跟前侧进行动作,若取出到规定位置,则两接点部48、51接触,恢复到初期状态。
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由配置在操作用杆20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及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56构成,通过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与操作用杆20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连动而相对于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56接触或分离,进行开关41的转换。
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通过对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材料进行折弯加工一体地形成,具有从固定在模制壳13的侧壁部57上的朝向插拔方向的固定部58向卡托盘侧倾斜的形状的弹性操作片部59,在弹性操作片部59的前端形成通过圆弧状的接触部60向外的外延长部61,在其后端形成向插拔方向跟前侧折弯的形状的操作侧接点部62。
另外,图中符号63是连接端子部,通过将该连接端子部63焊接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基板上的连接图形上,从而将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电连接在连接基板上。
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56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材料进行折弯加工一体地形成,在模制壳13的侧面部具有将表面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露出的被操作侧接点部64和从模制壳13的侧缘部突出的连接端子部65,通过将连接端子部65焊接在形成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基板上的连接图形上,从而将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56电连接在连接基板上。
该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在操作用杆20的配合突部8嵌入卡托盘1的配合凹部9内的位置,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和操作用杆20为非接触状态,并且开关触头的两接点部62、64为接触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操作用杆20以转动轴21为中心转动地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的状态下,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被操作用杆20推压而进行动作,两接点部62、64分离。此时,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的转换能够不伴随卡托盘1在插拔方向的移动地进行。
在如此构成的卡连接器中,在未插入卡托盘1的状态下,如图8(a)所示,操作用杆20位于转动到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且移动到插拔方向内侧的位置,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接通,被操作用杆20推压,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的操作侧接点部62离开被操作侧接点部64,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为断开状态(初期状态)。
接着,如图8(b)所示,将卡托盘1插入卡状体插入部15内,若插入到规定位置,则卡托盘1的后缘部与转动杆26的端部26b接触,若进一步推入卡托盘1,则被卡托盘1推压,转动杆26转动,操作用杆20与之连动地向插拔方向跟前侧开始移动。此时,还与初期状态相同,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为接通状态,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为断开状态。
并且,若进一步推入卡托盘1到达规定的位置,则卡托盘1或收放在卡托盘1中的卡A的后缘部与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的接触部47抵接,通过推压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向插拔方向里侧进行动作,由此,两接点部48、51分离,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为断开状态(第一检测点)。
接着,若将卡托盘1插入到规定的收放位置、即卡A的信号传送端子3和在卡状体插入部15内露出的信号传送用触头4接触的位置,则如图8(c)所示,推压到转动杆26,操作用杆20的滑动导向用突片23移动到纵槽24b和横槽24a相交的位置,被复位弹簧25及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推压,操作用杆20以转动轴21为基轴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卡托盘1侧)转动,如图8(d)所示,配合突片8嵌入卡托盘1的配合凹部9内,并且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利用自身的弹性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进行动作,两接点部62、64接触,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为接通状态(第二检测点)。
从该第一检测点转换到第二检测点的期间、即转换时间是卡托盘1的后缘与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接触后移动到规定的收放位置的时间和操作用杆20转动的时间(滑动导向用突片23从横槽24a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时间)的总合,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可检测的时间。
另外,操作用杆20的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的转动不与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移动连动,其时间只依赖于横槽24a长度及由复位弹簧25产生的作用力,因此稳定。
另一方面,为了从该卡连接器取出卡托盘1,在图9(a)所示的第二检测点,首先,若从插入孔10插入操作用销11,则操作用销11的前端部与诱导锥部29接触。此时,滑动导向用突片23为插入横槽24a内的状态,处于限制操作用杆20在插拔方向的移动的状态,因此由推入操作用销11产生的推压力相对于诱导锥部29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进行作用,操作用杆20以转动轴21为中心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转动。
并且,如图9(b)所示,通过操作用杆20转动,操作用杆20的外侧表面与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的接触部60接触,将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55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推入,由此,两接点部62、64分离,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成为断开状态(第一检测点)。
此时,能够不伴随卡托盘1在插拔方向的移动地转换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如果根据该信号进行带电插拔的控制,则带电、非带电的转换时间不会比信号传送用端子3从信号传送用触头4离开的时间慢。
另外,通过推入操作用销11,操作用销11的前端部被诱导锥部29诱导而被插入操作用杆20和导向壁16之间,与脱离配合凹部9的杆推压部30抵接,并且滑动导向用突片23移动到横槽24a的外侧端,操作用杆20成为可在插拔方向上移动的状态。
并且,通过进一步推入操作用销11,使转动轴21由滑动槽22引导,使滑动导向用突片23由纵槽24b引导,并且操作用杆20向插拔方向里侧滑动,伴随于此,转动杆26的一方端部26a被向插拔方向里侧推压,转动杆26以枢轴支撑轴28为中心转动,另一端部26b向拔出方向推压卡托盘1的后缘部。
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42利用自身的弹性与卡托盘1利用该转动杆26的向拔出方向的移动连动地向拔出方向进行动作,若进行动作到规定的位置,则两接点部48、51接触,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为断开,恢复到初期状态。
另外,代替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利用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等加力机构,将操作用杆20向卡托盘1的插拔方向跟前侧加力,图10表示初期状态,即、使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40及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均为接通状态。
在该情况下,在插入卡托盘1时,通过由形成于卡托盘1的后缘部的倾斜部推压配合突部8,操作用杆20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转动,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41与之连动而成为断开状态,并移动到图8(b)的状态。
另外,在取出卡托盘1时,通过从图9(c)的状态将操作用销11及卡托盘1从壳体2拔出,利用上述加力单元及复位弹簧25加力,操作用杆20恢复到图10所示的初期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取出单元,对使用转动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取出单元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为下述取出单元等:具备与卡状部件一起在壳体内能沿出入方向移动的滑块、对滑块向推出方向加力的复位弹簧、以及在规定的收放位置限制滑块的移动的锁定机构,通过使操作用杆在插拔方向移动,解除滑动的限制,滑块可以向拔出方向推出卡状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作为卡状体使用在内部收放卡的卡托盘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使用托盘而是直接将卡插入连接器中。

Claims (6)

1.一种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具备在前面开口有供卡状体插入的卡状体插入部的壳体、和在上述卡状体插入部的侧部朝向上述卡状体的插拔方向配置且能在该插拔方向上移动的操作用杆、以及与该操作用杆在上述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而将上述卡状体向拔出方向推出的卡取出机构,
并且具备插拔检测单元,该插拔检测单元具有由操作侧开关触头及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构成的检测开关,通过上述操作侧开关触头和被操作侧开关触头互相接触或分离,检测上述卡状体的插拔状态,该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备能使上述操作用杆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移动并且使上述操作用杆向上述连接器方向宽度方向外侧进行动作的动作单元,
上述插拔检测单元具备插拔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与上述卡状体在插拔方向的移动连动而相对于插拔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接触或分离的插拔方向用检测开关、和配置在上述操作用杆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部的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
上述宽度方向用检测开关通过上述操作用杆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而被推压,使得宽度方向用操作侧开关触头相对于宽度方向用被操作侧开关触头接触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用杆是刚体,并且具有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配合突部,该配合突部与形成于上述卡状体的侧缘部的配合凹部互相配合,限制上述卡状体在拔出方向的移动,上述配合突部的插拔方向里侧缘部形成为在嵌合在上述配合凹部内的状态下,与上述配合凹部内侧缘相互平行且朝向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动作单元在上述操作用杆的上述插拔方向跟前侧具备向外侧倾斜的诱导锥部,通过被该诱导锥部诱导,能够将操作用销插入上述操作用杆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用杆具备插入在上述壳体的底板部朝向上述插拔方向形成的滑动用槽中的转动轴,能够以该转动轴为基轴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出单元具备枢轴支撑在上述壳体的插拔方向里侧部的转动杆,通过使上述操作用杆向插拔方向里侧移动,使上述转动杆转动,利用上述转动杆的与操作用杆相反侧的端部将上述卡状体向拔出方向推出。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状体具有配置在上述壳体的插拔方向跟前侧的前缘露出部,在该前缘露出部形成用于插入操作用销的插入孔,该操作用销用于操作上述操作用杆,并且在上述插入孔内设置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的由橡胶材料等弹性部件构成的防水、防滴用部件,在未插入上述操作用销时,上述贯通孔利用弹性封闭,在插入操作用销时,利用操作用销的外周面将上述贯通孔向扩大直径方向扩展。
CN2012100279701A 2011-04-28 2012-02-09 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 Pending CN1027610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1421A JP2012234669A (ja) 2011-04-28 2011-04-28 取出し機構付き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1-101421 2011-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1021A true CN102761021A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55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79701A Pending CN102761021A (zh) 2011-04-28 2012-02-09 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34669A (zh)
CN (1) CN10276102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6027A (zh) * 2012-11-16 2013-02-27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5098467A (zh) * 2015-01-20 2015-11-2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型卡连接器
CN105281102A (zh) * 2014-07-25 2016-01-27 Smk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CN104701666B (zh) * 2013-12-03 2017-03-15 Smk株式会社 盘式卡插件
CN109214473A (zh) * 2017-07-04 2019-01-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卡片发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5203B2 (ja) * 2013-05-21 2016-11-30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03933710U (zh) * 2014-05-23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卡托防水设备及终端
US9761971B2 (en) 2014-06-06 2017-09-12 Molex, Llc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which prevents short-circuits, prevents damage and wear, enables easier handling, and improves reliability
JP5986255B1 (ja) * 2014-06-06 2016-09-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034831B2 (ja) * 2014-06-16 2016-11-3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967384B2 (ja) * 2014-07-23 2016-08-10 Smk株式会社 トレイ式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6031886A (ja) 2014-07-30 2016-03-0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6031887A (ja) 2014-07-30 2016-03-0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6295159B2 (ja) * 2014-08-01 2018-03-1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435178B2 (ja) 2014-12-04 2018-12-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6124030B2 (ja) * 2015-03-30 2017-05-10 Smk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CN104811516A (zh) * 2015-04-29 2015-07-29 深圳市富优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式分体卡托
JP6456777B2 (ja) 2015-06-08 2019-01-23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セット
CN105357346B (zh) * 2015-11-26 2018-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防水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6412163A (zh) * 2016-11-21 2017-02-15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及手机
KR102604966B1 (ko) * 2017-02-24 2023-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13675702B (zh) * 2021-07-13 2024-02-20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插拔机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6027A (zh) * 2012-11-16 2013-02-27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701666B (zh) * 2013-12-03 2017-03-15 Smk株式会社 盘式卡插件
CN105281102A (zh) * 2014-07-25 2016-01-27 Smk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卡连接结构
CN105098467A (zh) * 2015-01-20 2015-11-2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型卡连接器
CN109214473A (zh) * 2017-07-04 2019-01-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卡片发行装置
CN109214473B (zh) * 2017-07-04 2021-09-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卡片发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4669A (ja) 201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1021A (zh) 带取出机构卡连接器
US7261578B2 (en) Card connector
EP0540308B1 (en) Connector device
US7094086B2 (en) Reversible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device and connector
US7410375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ing mechanism
CN101223705B (zh) 电子模块读取器
US20120329330A1 (en) Card connector
JP2009272098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896920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120058657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detecting contacts actuated by slider
CN101345166B (zh) 脱扣装置模块及实现脱扣装置模块的断路器
KR101724335B1 (ko) 커넥터 및 검출 스위치
CN101621167B (zh) 连接器
CN101334831B (zh) 存储卡用插座
CN101165702A (zh) 垂直安装的智能卡读卡装置
CN102007498B (zh) 卡连接器
CN102593628A (zh) 带有取出功能的卡连接器
JP2014086409A (ja) 取出機能付き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7887723B (zh) 卡缘连接器
CN104716527A (zh) 开关一体型卡插件
GB2396489A (en) Switched electric socket
JP4334583B2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1041874Y (zh) 组合式卡连接器
CN101388509B (zh) 电子卡连接器
KR101586243B1 (ko) 카드 취출 수단을 구비한 듀얼 메모리 카드용 소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