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5411A - 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5411A
CN102755411A CN2012102451088A CN201210245108A CN102755411A CN 102755411 A CN102755411 A CN 102755411A CN 2012102451088 A CN2012102451088 A CN 2012102451088A CN 201210245108 A CN201210245108 A CN 201210245108A CN 102755411 A CN102755411 A CN 102755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tosan
extract powder
stilbene
extractum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5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5411B (zh
Inventor
黄光亮
许小春
罗建明
黄子健
王莎
黎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AIYUN SHAN MING X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AIYUN SHAN MING X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AIYUN SHAN MING X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AIYUN SHAN MING X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451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5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5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5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5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5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该方法是将芪鹿益肾片的原料经提取制成稠浸膏后,加水将按重量计1.0~3.0%的壳聚糖分散加入该稠浸膏中,使壳聚糖溶胀成胶体状,均匀包裹在稠浸膏外层后再干燥、粉碎制得所述的浸膏粉。该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可较大幅度的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防潮性能及流动性,且安全无毒,易降解,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防潮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全浸膏制剂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大多含有糖类、鞣质、无机盐等吸潮成分,因而经过提取分离制成的中药全浸膏皆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潮性,导致中药固体制剂在成型过程中因浸膏粉的吸潮而变软、结块、流动性降低等,给药品的生产带来困难;甚至导致中药制剂的霉变,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此,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一直是制药工作中的较为普遍的难题。
芪鹿益肾片由白花蛇舌草12-16份、黄芪4-7份、益母草13-17份、鹿含草12-16份、党参2-5份、附子1-3份、石韦5-7份、牛膝2-5份、桑寄生9-12份、茯苓3-5份 、白术3-6份、山茱萸2-4份、丹参8-11份十三味中药制成,组方中黄芪、党参等含有大量的多糖成分,而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等全草类药材含有大量的鞣质,虽然工艺过程中采用了水提醇沉法进行药物提取,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带入了较多的吸潮成分,从而导致浸膏粉的吸潮。原工艺浸膏粉的临界相对湿度仅为52%,在生产过程中难于粉碎、制粒、压片成形。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把组方中的部分含淀粉质多的药材粉碎成粉末与浸膏粉一起混匀制粒,可以暂时性地解决制粒问题,但是由于没有从本质上解决浸膏粉的吸潮问题,在压片、包衣过程中仍然会因为吸潮导致粘冲、片芯变形等生产问题。影响了芪鹿益肾片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及制片后的保质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可有效的防止在制片过程中吸潮及浸膏粉保存防变质的问题。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芪鹿益肾片组方比例要求将原料药材白花蛇舌草、黄芪、益母草、鹿含草、党参、附子、石韦、牛膝、桑寄生加水煎煮,浓缩成稠浸膏,加浓度为50%~7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醇沉,过滤,收集滤液。
2、将原料药材茯苓、白术、山茱萸、丹参用浓度为60%~7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渗漉,收集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 的滤液,浓缩得稠浸膏Ⅰ。
4、加水将壳聚糖分散后加入稠浸膏Ⅰ中,使壳聚糖溶胀成胶体状,并均匀包裹在浸膏外层;其中,壳聚糖的用量为稠浸膏Ⅰ的1.0~3.0%。
5、将步骤4所得产物干燥,粉碎后得目标产物。
在研究中,我们优选以下措施:
对于壳聚糖,优选动力黏度为100~300cPa.s的壳聚糖。
浓缩方法优选减压浓缩,其中所述减压的压力为-0.08~-0.1 MPa。
步骤4中加水的重量为壳聚糖的3~4倍效果较好。
所述步骤4的优选操作方法为:加水将壳聚糖分散后,边搅拌边缓慢地将其加到稠浸膏Ⅰ中,搅拌使壳聚糖溶胀成胶体状,继续搅拌30分钟,使壳聚糖均匀包裹在浸膏外层。
所述步骤5的干燥方法优选低温真空干燥法,所述的低温温度为60~70℃,压力为-0.08~-0.1 MPa。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方法均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法通过采用一定量的壳聚糖对芪鹿益肾片浸膏粉进行包合,较好地隔绝空气中水分对浸膏粉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潮问题,从而实现芪鹿益肾片的生产产业化。实验证明,壳聚糖对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防潮效果远高于其他吸潮剂比如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无水乳糖、磷酸钙对芪鹿益肾片的防潮效果,使该浸膏粉的临界相对湿度从52%提高至67%,获得意料之外显著效果;相对于其他中药浸膏粉,如毛冬青浸膏粉,壳聚糖对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防潮效果也表现优越,差别非常显著。
2、实验证明,使用壳聚糖作为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防潮剂,不但能提高浸膏粉的临界相对湿度且能增强芪鹿益肾片制备过程中颗粒的流动性能。
3、壳聚糖无毒稳定,具有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微生物降解性及抗菌作用,因此使用壳聚糖作为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防潮剂,安全无毒,易降解,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进一步提高药品的保质期。
4、芪鹿益肾片浸膏的pH值约为4,与壳聚糖溶胀的酸性环境相当,因此不需要预先用稀酸溶胀,省略了工艺步骤,提高了工艺效率。
说明书附图
图1是传统工艺制作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2按本发明方法加粘度50 cPa.s 壳聚糖作为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3是加粘度100cPa.s 壳聚糖作为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4是加粘度200cPa.s 壳聚糖作为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5是加粘度300 cPa.s 壳聚糖作为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6是加粘度400 cPa.s 壳聚糖作为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7是加入微晶纤维素作为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8是加微粉硅胶作为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9是加无水乳糖作为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10是传统工艺制作的毛冬青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图11是用本发明工艺加入粘度200 cPa.s壳聚糖作为防潮剂的毛冬青浸膏粉的吸湿平衡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验结果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实施例采用金湖甲壳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壳聚糖。
一、实施例中样品的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方法是:
将称量瓶置于玻璃干燥器内,置于五氧化二磷干燥器内干燥至恒重。将底部盛有不同饱和盐溶液(分别为CH3COOK、MgCl2、K2CO3、NaBr、KI、NaCl、KCl、Na2HPO4饱和盐溶液,相对湿度分别为20%、33%、43%、58%、69%、75%、84%、98%)的干燥器放于25 ℃恒温培养箱内恒温24h。取按工艺制备的芪鹿益肾浸膏粉l4份,分为2组,每组7份,每份约l g,,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准确称重后置于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在25℃恒温培养箱中放置7天,取出称量瓶,加盖后精密称定,计算样品的水分含量。以相对湿度为横坐标,吸湿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图中曲线两端的切线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临界相对湿度。
二、壳聚糖动力粘度测定方法是:取壳聚糖以1%醋酸配成1%溶液,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VI G第二法测动力黏度。
三、按传统工艺制备芪鹿益肾片浸膏粉及其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传统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制法如下:
1、将原料药材白花蛇舌草14份、黄芪5份、益母草15份、鹿含草14份、党参3份、附子2份、石韦6份、牛膝3份、桑寄10份生加水煎煮,浓缩成稠浸膏,加浓度为50%~7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酒沉,过滤,收集滤液。
2、将原料药材茯苓4份、白术4份、山茱萸3份、丹参9份用浓度为60%~7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渗漉,收集滤液;备用。
3、合并1、2所得滤液,减压(压力为-0.08~-0.1 MPa)浓缩至d=1.5(90℃时测)的稠浸膏,并进行低温真空干燥温度为60-70℃,压力为-0.09~-0.1 MPa),即得。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结果见图1。
 四、按本发明工艺、按上述药材配比分别制备用粘度50 cPa.s 壳聚糖、100 cPa.s 壳聚糖、200 cPa.s 壳聚糖、300cPa.s 壳聚糖和400cPa.s 壳聚糖作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
1、浸膏的制备:
(1)将原料药材白花蛇舌草、黄芪、益母草、鹿含草、党参、附子、石韦、牛膝、桑寄生加水煎煮,浓缩成稠浸膏,加浓度为50%~7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酒沉,过滤,收集滤液。
(2)将原料药材茯苓、白术、山茱萸、丹参用浓度为60%~7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渗漉,收集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 的滤液,浓缩得稠浸膏。
(4)称取3.0g粘度为50 cPa.s、100 cPa.s、200 cPa.s、300cPa.s和400 cPa.s的壳聚糖各一份,加水12ml将壳聚糖分散后边搅拌边加入200g的稠浸膏Ⅰ中,使壳聚糖溶胀成胶体状,并均匀包裹在浸膏外层。
(5)将步骤4所得产物进行低温真空干燥(温度为60-70℃,压力为-0.09~-0.1 MPa),粉碎后得目标产物a、b、c、d和e。
(6)用无水乙醇将上述浸膏粉进行制粒,压片。
2、相对临界湿度的测定:
按实施例一的方法测定目标产物a、b、c、d、e的临界相对湿度,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测定目标产物a、b、c、d、e的崩解,结果见表1及图2、图3、图4、图5、图6。
表1
                                                 
Figure 137945DEST_PATH_IMAGE001
从上表1可以看出,壳聚糖在芪鹿益肾浸膏粉中用作防潮剂,其粘度是需要经过筛选的。壳聚糖的粘度低于100 cPa.s时,其临界相对湿度略有提高,由原工艺的52%提高至60%,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而壳聚糖的粘度大于400 cPa.s时,其临界相对湿度虽能提高至生产要求范围内,但由于壳聚糖的粘度大,对芪鹿益肾浸膏粉包裹作用太大,使芪鹿益肾浸膏干燥粉末成较难分散于水的颗粒,会影响芪鹿益肾片的崩解和吸收。为了避免因使用壳聚糖而影响芪鹿益肾片的崩解和吸收,同时又能提高芪鹿益肾浸膏粉的抗吸潮性能,本发明所选用的壳聚糖粘度为100—300cPa.s,实验证明在本发明优选范围内的壳聚糖明显提高芪鹿益肾浸膏粉的临界相对湿度,可从原工艺的52%提高到67%。
五、以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无水乳糖作防潮剂的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的制备及其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参照中国国家药品标准WS3-504(Z-067)-2008(Z)制备芪鹿益肾片浸膏粉,称取浸膏粉200g共3份,各加3g(浸膏粉的1.5%)的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无水乳糖混合均匀。按实施例一的方法制备样品,测定样品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见表2及图7、图8、图9。
 表2
Figure 533154DEST_PATH_IMAGE003
六、传统方法制备毛冬青浸膏粉的方法是:取毛冬青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0小时,合并三次煎煮液,减压(压力为-0.08~0.1 MPa)浓缩至d=1.2(90℃时测),喷雾干燥,即得目标产品。按实施例一的方法测定目标产物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见表2及图10。
使用本发明方法制备毛冬青浸膏粉的方法是:取毛冬青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0小时,合并三次煎煮液,减压(压力为-0.08~0.1 MPa)浓缩至d=1.2(90℃时测)。称取浸膏200g加入3g事先用1%醋酸配成溶胶的壳聚糖(粘度200 cPa.s),搅拌均匀,喷雾干燥,即得。按实施例一的方法测定目标产物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见表2及图11。
从表2及相应的吸湿平衡曲线可以看出,芪鹿益肾浸膏粉使用其他吸潮剂,如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无水乳糖的临界相对湿度与原工艺浸膏粉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壳聚糖后,能明显提高芪鹿益肾浸膏粉的临界相对湿度,从原工艺的52%提高到67%。壳聚糖同样能用于其他的中药浸膏粉的防潮,如毛冬青浸膏粉,使用壳聚糖能使其临界相对湿度从55%调高至60%,但效果不如在芪鹿益肾浸膏粉中的应用。
七、芪鹿益肾浸膏中添加壳聚糖对制备片剂过程中颗粒的流动性影响研究。
取粘度分别为100 cPa.s、200 cPa.s、300cPa.s的壳聚糖制备的浸膏粉颗粒及原工艺制备的浸膏粉颗粒在同一条件下测定其流动性,流动性的测定方法:将浸膏粉颗粒从漏斗底部豁口排出,待物料流动至预定的底直径r时停止其排出,测量其高度h,休止角a=arctg(h/r)。结果见表3。
表3: 壳聚糖对芪鹿益肾颗粒流动性的影响(休止角)
Figure 2012102451088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从上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的浸膏粉的休止角明显小于原工艺颗粒的休止角,提示本发明方法的浸膏粉具有更好的流动性,便于压片等后续工艺的实施。因此,在芪鹿益肾浸膏中添加壳聚糖不仅能提高芪鹿益肾浸膏粉的防潮性能,而且能提高制剂芪鹿益肾片制备过程中颗粒的流动性。

Claims (6)

1.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药材白花蛇舌草、黄芪、益母草、鹿含草、党参、附子、石韦、牛膝、桑寄生加水煎煮,浓缩成稠浸膏,加浓度为50%~7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酒沉,过滤,收集滤液;
(2)、将原料药材茯苓、白术、山茱萸、丹参用浓度为60%~75%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渗漉,收集滤液;
(3)、合并步骤1和步骤2 的滤液,浓缩得稠浸膏Ⅰ;
(4)、加水将壳聚糖分散后加入稠浸膏Ⅰ中,使壳聚糖溶胀成胶体状,并均匀包裹在浸膏外层;其中,壳聚糖的用量为稠浸膏Ⅰ的1.0~3.0%;
(5)、将步骤4所得产物干燥,粉碎后得目标产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聚糖的动力黏度为100~300cPa.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的浓缩方法为减压浓缩,其中所述减压的压力为-0.08~-0.1 M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加水的重量为壳聚糖的3~4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加水将壳聚糖分散后,边搅拌边缓慢地将其加到稠浸膏Ⅰ中,搅拌使壳聚糖溶胀成胶体状,继续搅拌30分钟,使壳聚糖均匀包裹在浸膏外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干燥方法为低温真空干燥,所述的低温温度为60~70℃,压力为-0.08~-0.1 MPa。
CN201210245108.8A 2012-07-16 2012-07-16 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Active CN102755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5108.8A CN102755411B (zh) 2012-07-16 2012-07-16 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5108.8A CN102755411B (zh) 2012-07-16 2012-07-16 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5411A true CN102755411A (zh) 2012-10-31
CN102755411B CN102755411B (zh) 2014-03-26

Family

ID=4705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5108.8A Active CN102755411B (zh) 2012-07-16 2012-07-16 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541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3816A (zh) * 2005-12-15 2006-08-09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中药颗粒防潮性能的生产工艺
CN101284059A (zh) * 2007-04-11 2008-10-15 西安芳草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脾肾,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3816A (zh) * 2005-12-15 2006-08-09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中药颗粒防潮性能的生产工艺
CN101284059A (zh) * 2007-04-11 2008-10-15 西安芳草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脾肾,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淑萍等: "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时珍国医国药》, vol. 17, no. 3, 31 December 2006 (2006-12-31), pages 341 - 34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5411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4785B (zh) 一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19992B (zh) 一种鲜品益母草和鲜品芦荟的药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1292A (zh) 一种提高制剂中维生素类成分稳定性的生产方法
CN112021555A (zh) 一种灵芝孢子粉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4858B (zh) 蛹虫草微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7071A (zh) 治疗急、慢性肠、胃炎及细菌性痢疾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CN114344351A (zh) 一种富硒灵芝孢子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6316B (zh) 骨筋丸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4429C (zh)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364166B (zh) 一种提升工艺稳定性以及产品品质的维脂康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2755411B (zh) 一种提高芪鹿益肾片浸膏粉防潮性能的方法
CN103536622A (zh) 羊栖菜硫酸多糖在制备抗衰老药品及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0421721C (zh) 一种止咳平喘的药物
CN108066350B (zh) 连翘苷、其衍生物、连翘苷与连翘脂素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04666832A (zh) 治疗感冒及反复感冒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7012A (zh) 一种饲用中草药预处理破壁方法
CN115531463A (zh)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CN101239058A (zh) 原花青素类化合物用于制备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药物和保健食品
CN103690759B (zh) 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69281B (zh) 一种一清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3440571B (zh) 一种补肾健骨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4857143A (zh)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药物制剂
CN100361650C (zh) 一种障眼明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698855A (zh) 阿胶当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17771A (zh) 二丁胶囊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