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3828A - 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3828A
CN102753828A CN2010800636500A CN201080063650A CN102753828A CN 102753828 A CN102753828 A CN 102753828A CN 2010800636500 A CN2010800636500 A CN 2010800636500A CN 201080063650 A CN201080063650 A CN 201080063650A CN 102753828 A CN102753828 A CN 102753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ion
scroll compressor
refrigerant gas
solenoid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36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3828B (zh
Inventor
佐藤英治
小山昌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53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3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8/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8/08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varying the rotational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8/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8/24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valves controlling pressure or flow rate, e.g. discharge valves or unloading valves
    • F04C28/26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valves controlling pressure or flow rate, e.g. discharge valves or unloading valves using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40Electric motor
    • F04C2240/403Electric motor with inverter for speed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低成本形成为小型化·轻量化结构而能够简单地量产,并且在超低速运转模式下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小容量控制的涡旋压缩机。在该压缩机中,喷出头罩(118)设置在喷出口(108)的外周具备溢流机构的固定涡盘(102)的顶板上,喷出引导管(120)将空间(123)内的制冷剂气体从喷出头罩(118)内的喷出头空间(123)向密闭壳体(115)外导出,电磁阀(122)按照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来控制打开、关闭,通过电磁阀(122)将喷出引导管(120)与用于吸入制冷剂气体的吸入管(113)结合并连通,从而形成将空间(123)内的制冷剂气体从引导管(120)向管(113)引导的旁通通路。在低速旋转范围内需要小容量控制时,进行通过逆变器(128)对电动机(100)驱动并按照来自电磁驱动电路(129)的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来改变使阀(122)关闭的运转与打开的运转的比率的运转。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作为生态(环境对应)效果高的面向新一代住宅的空调供热水系统中的制冷·空调电路的压缩机,且能够进行适用地球暖化系数(GWP)低的新制冷剂的电动机系统驱动信号频率中的大范围的运转,尤其是超低速运转模式下能高效率地实施小容量控制的小型化·轻量化结构的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减少一般住宅中消耗的能量、即、由空调机消耗的能量和由供热水机消耗的能量的观点出发,在建筑物的隔热材料中使用高隔热材料而减少热负载的倾向增强。而且,也存在如下的构想:通过装备太阳光发电或太阳能热水器,而具体实现使一整年的累计消耗电力为零的化石燃料零化住宅。
在这样的构想中,要求在空调机或供热水机中使用的涡旋压缩机能够通过一台进行大范围的容量控制。例如,在空调机的制冷运转中,运转开始时,室内的温度通常升高,因此需要急速运转。这种情况下,起动时以大容量进行高速运转(高速旋转),但室内冷却某种程度而从起动向常规运转状态过渡时,以小容量进行低速运转(低速旋转)。该常规运转状态下的低速运转尤其在假定实施最近的省能量化且在配备有高隔热材料的建筑物上装备的空调机中使用时,以非常低的旋转速度进行运转。
然而,当涡旋压缩机过度地进行低速旋转时,在结构上,滑动轴承处的油膜断裂产生而轴承容易损伤,而且正因为低速旋转而无法顺畅地进行使曲轴旋转的电动机驱动等,从而难以进行稳定的运转动作。因此,通常在小容量运转时,反复进行如下的运转模式:将旋转速度维持某种程度而进行容量控制,例如在室内冷却某种程度之后,使涡旋压缩机停止,在室内的温度上升时,再次起动。
然而,在这样的小容量运转时,反复进行停止·起动的运转模式不仅效率差,而且无法自如地实施空气调节,因此提出了对容量控制想办法的技术。通常,在通过涡旋压缩机进行容量控制时,由电动机驱动来控制旋转速度或改良一部分的结构,使旋转速度恒定而对喷出量进行可变控制或将它们并用的方法。例如,作为使喷出量可变的技术,列举了具备在曲轴的轴向上将密封(seal)解除而不进行压缩的结构的容量调整机构的涡旋式机械(参照专利文献1),在控制压力低时将压缩中途的制冷剂气体向吸入侧排出而使压缩开始延迟的涡旋形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机构(参照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中,分别夹设电磁阀而通过配管将设置在压缩机的一端侧的外壳结合配件和与非回旋涡盘构件连接的活塞之间形成的高压室、喷出室、低压的吸入管结合,对电磁阀进行脉冲宽度调整(PWM)控制而形成为on(打开)时,从高压室朝向低压的吸入管的管内连通,非回旋涡盘构件向外壳结合配件侧移动,曲轴的轴向上的密封被解除而不进行压缩。而且,在使电磁阀为off(关闭)时,从高压室朝向喷出室的管内连通,非回旋涡盘构件向与外壳结合配件相反侧的曲轴侧移动,进行曲轴的轴向的密封而进行通常的压缩动作。
根据专利文献1的涡旋压缩机,在通常的容量控制时使电磁阀为off(关闭)而运转,在小容量控制时使电磁阀为on(打开)而调整向低压侧的吸入管返回的制冷剂气体的喷出量,由此能够进行0~100%的大范围的容量控制。其结果是,能够进行与由于上述的滑动轴承的油膜断裂或转矩变动的问题而实际上无法实施的电动机驱动引起的旋转速度的下限设定值(在向电动机的驱动信号中为频率5Hz左右,实际的设计上设定为比其高的值)以下的超低速运转的情况相当的小容量控制下的压缩动作,将该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向喷出管引导,由此在制冷剂循环中能够使制冷剂气体平缓地循环。
在专利文献2中,以与压缩室连结的方式在固定涡盘上设置旁通孔,并将具备与旁通孔连结的卸载活塞的卸载阀体安装于固定涡盘,通过从压缩机外向卸载阀体导入的控制压力而使卸载活塞工作,在控制压力高时,将旁通孔隔断而成为满载运转,在控制压力低时使旁通孔开口,而进行使压缩室的制冷剂气体绕过吸入室的容量控制。
根据专利文献2的涡旋压缩机,在控制压力低时将压缩中途的制冷剂气体向吸入室排出,减小吸入完成时的闭入容积,因此能够在大致50~100%的范围内进行容量控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90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550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00455号公报
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通过容量调整机构的工作而具有在曲轴的轴向上将密封解除不进行压缩的功能,在超低速运转模式的小容量控制时,能够进行与进行基于电动机驱动的旋转速度的下限设定值以下的超低速运转的情况相当的小容量控制下的压缩动作,从而具有能够进行大范围的容量控制的优越的性能。
然而,专利文献1的技术为了设置容量调整机构而改造了相当多的压缩机主体(密闭壳体)的改造部位,容量调整机构自身所需的专用的部件或将各部分结合的配管的个数多,而且在各部分需要用于将配管的两端部结合的烦杂的加工或作业等,以复杂的结构组装方面会花费劳力和时间,无法避免成本高的情况,因此结果是存在无法作为低成本且小型化·轻量化结构而简单地量产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具有在从外部导入的控制压力低时将压缩中途的制冷剂气体向吸入室排出、减小吸入完成时的闭入容积而使压缩开始延迟的功能的技术,压缩机主体(密闭壳体)的改造部位和为了容量调整所需的专用的部件少,为比较简单的结构,因此作为低成本且小型化·轻量化结构而能够简单地量产。
然而,专利文献2的技术与具有容量调整机构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相比,容量控制的范围特别窄,不面向大范围的运转,其结果是,存在无法可靠地实施超低速运转模式下的小容量控制这样的基本性能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点而作出,其技术性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作为低成本且小型化·轻量化结构而能够简单地量产,且在超低速运转模式下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小容量控制的涡旋压缩机。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壳体内使回旋涡盘的涡卷体与固定涡盘的涡卷体相互啮合而形成压缩室,该固定涡盘在中央部分形成喷出口,并在该喷出口的外周侧设置与向该压缩室连通的溢流口连结的溢流阀,所述涡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出头罩,其安装于固定涡盘的顶板而覆盖喷出口及溢流阀来形成喷出头空间,且具备用于对设置在规定的部位上的贯通孔进行打开或关闭的喷出阀;喷出引导管,其从喷出头空间向密闭壳体外引导该喷出头空间内的制冷剂气体;电磁阀,其与用于吸入制冷剂气体的吸入管及喷出引导管结合并连通,并按照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对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驱动控制,其中,喷出头罩、喷出引导管、及电磁阀形成使该电磁阀为打开状态而用于将喷出头空间内的制冷剂气体从该喷出引导管向吸入管引导的旁通通路。在该涡旋压缩机中,优选的是,具备生成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的电磁驱动电路。
另外,在上述涡旋压缩机中,优选的是,具备成为旋转主轴的曲轴,该曲轴将电动机的旋转部安装在大致中央部分,在轴向上的一端侧隔着框架而安装回旋涡盘,且在另一端侧安装有轴支承构件,其中,在曲轴中的电动机的旋转部与轴支承构件之间的部位设有飞轮。而且,在该涡旋压缩机中,优选的是,电动机由旋转部和固定部构成,并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进行驱动而使旋转部及曲轴旋转。而且,在该涡旋压缩机中,优选的是,具备操作指示控制机构,该操作指示控制机构按照操作指示来控制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动作和生成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的电磁驱动电路的动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具有不用大幅地变更已存的基本结构而以简单的结构在超低速运转模式时用于高效率地进行小容量控制的容量调整机构,因此,能够不使电动机驱动的效率劣化地执行与进行了基于电动机驱动的旋转速度的下限设定值以下的超低速运转的情况相当的小容量控制下的压缩动作。其结果是,能够以低成本形成为小型化·轻量化结构而简单地量产具有能够进行0~100%的大范围的容量控制的优越性能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涡旋压缩机的概略结构沿着旋转主轴的延伸方向剖切表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涡旋压缩机具备的容量调整机构的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涡旋压缩机具备的容量调整机构的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二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包括图1所示的涡旋压缩机具备的容量调整机构的工作在内的容量控制时的电动机旋转速度与负载(容量)的关系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涡旋压缩机的概略结构沿着旋转主轴的延伸方向剖切表示的侧视图。
该涡旋压缩机作为以往那样的基本结构,在密闭壳体(腔室)115设有用于安装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吸入的吸入管113的吸入口和用于安装进行喷出的喷出管114的喷出口,在密闭壳体(腔室)115内的端侧安装具有涡卷体的固定涡盘102,电动机100由转子(旋转部)110a及定子(固定部)110b构成,曲轴106成为将电动机100的转子100a安装在大致中央部分的旋转主轴,在曲轴106的一端侧安装回旋涡盘101,该回旋涡盘101隔着框架105而具有对方侧的涡卷体,在曲轴106的另一端侧安装由轴承支承板111及副轴承112构成的轴支承构件,由此形成组装体,以回旋涡盘101的涡卷体与固定涡盘102的涡卷体相互啮合的方式将该组装体装入到密闭壳体115内的剩余的空间部分,从而成为将各部安装、密闭而收纳的结构。
在该密闭状态下,在细部结构上,对于安装在回旋涡盘101的背面上的回旋轴承,插入由框架105的主轴承105a支承的曲轴106的偏心部106a,配置在回旋涡盘101与框架105之间的欧氏环107在曲轴106的旋转时限制回旋涡盘101的自转运动,从而使涡旋压缩机进行回旋运动。而且,回旋涡盘101及固定涡盘102均具有竖立设置在端板上的涡卷体,由于各涡卷体的卷角不同,在组装状态下,呈现出由端板及涡卷体壁面形成的2个压缩室的最大密闭容积不同的非对称涡旋形状。
该非对称涡旋形状表示如下结构:使回旋涡盘101及固定涡盘102的由渐开线曲线形成的各涡卷体相互啮合,在回旋涡盘101的卷绕终端侧的卷板的外侧形成的压缩室与其内侧形成的压缩室的大小不同,相对于曲轴106的轴旋转而相位错开约180度地形成。
具体而言,固定涡盘102在中央附近开设有喷出口108,涡卷体的内侧曲线的卷绕终端延长约180度而到达回旋涡盘101的涡卷体的卷绕终端附近。因此,在将回旋涡盘101及固定涡盘102的各涡卷体组合而形成压缩室时,由回旋涡盘101的涡卷体的外侧曲线和固定涡盘102的涡卷体的内侧曲线关闭在内而形成的第一压缩室与由回旋涡盘101的涡卷体的内侧曲线和固定涡盘102的涡卷体的外侧曲线关闭在内而形成的第二压缩室的大小不同,相对于曲轴106的旋转而相位错开约180度地形成。
另外,在该涡旋压缩机中,在固定涡盘102中的喷出口108的外周侧设有与向压缩室连通的溢流口125连结的过压缩防止阀即溢流阀124。此外,安装在固定涡盘102的顶板上的喷出头罩118覆盖喷出口108及溢流阀124而形成喷出头空间123,且具备喷出阀121,该喷出阀121具有用于对设置在规定的部位上的贯通孔119进行打开或关闭的止回阀作用。
而且,喷出引导管120是将喷出头空间123内的制冷剂气体从喷出头空间123向密闭壳体115外引导的部件,其一端侧与喷出头罩118结合,中途部分贯通密闭壳体115,且另一端侧被向密闭壳体115外拉出。用于吸入制冷剂气体的吸入管113和喷出引导管120的另一端侧与根据脉冲宽度调整(PWM)控制信号而被驱动控制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电磁阀122结合并连通。
这里的喷出头罩118、喷出引导管120及电磁阀122形成使电磁阀122为打开状态而用于将喷出头空间123内的制冷剂气体从喷出引导管120向吸入管113引导的旁通通路。而且,在超低速运转模式时,使电磁阀122中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反复动作,通过使旁通通路的使用的有无反复,而作为用于进行小容量控制的容量调整机构发挥作用。
吸入管113用于取入制冷剂气体,并与固定涡盘102连通。喷出管114用于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向外部喷出。在电动机110的下部的轴承支承板111上安装的副轴承112与框架105的主轴承105a一起对曲轴106进行支承。顺便提一下,密闭壳体115内的曲轴106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小室被使用作为积存油的油积存室116。在曲轴106中的电动机100的转子100a与轴支承构件的副轴承112之间的部位上设有用于确保旋转的安全的飞轮117。
从油积存室116供给的油通过设置在曲轴106的偏心部106a的周围的回旋轴承而被导向由固定涡盘102、回旋涡盘101、及框架105形成的背压室(中间室)109。在背压室109中,当油中的制冷剂气体发泡而压力上升时,该上升压力通过控制阀向吸入侧逃散而保持规定的压力水平。该吸入侧与设置在固定涡盘102的涡卷体的外周的固定外周槽连通,但由于该固定外周槽与制冷剂气体的吸入口连通,所以由此固定外周槽内始终成为吸入压。在回旋涡盘101中,喷出压力作用在中央部分,中间压力作用在其外周部分。因此,回旋涡盘101对固定涡盘102以适当的压力进行按压,由此能够确保涡盘卷板间的轴向上的密封。
在该涡旋压缩机的情况下,成为如下周知的高压腔室方式的结构:当在压缩室中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为喷出压力以上时,经由溢流口125及溢流阀124向喷出室103喷出,当小于喷出压力时,关闭溢流阀124,从喷出口108喷出。
此外,在涡旋压缩机主体外具备:用于对电动机100进行驱动的作为电动机驱动电路的逆变器128;生成用于对电磁阀122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驱动控制的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的电磁驱动电路129;根据操作指示而对所述逆变器128及电磁驱动电路129的动作进行控制的作为操作指示控制机构的空调机控制电路130。
在这种结构的涡旋压缩机中,在密闭壳体115内存在4个不同的压力。第一个压力是绕着喷出室103、104或电动机100的压力、或是油积存室116的压力,均为高压的喷出压力。第二个压力是吸入管113内的空间与吸入管113连接于固定涡盘102的空间的压力,为低压的吸入压力。第三个压力是背压室109的压力,使喷出压力与吸入压力的中间程度的中间压力。第四个压力通过电磁阀122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的动作而设定为喷出压力,或者是设定为吸入压力的喷出头空间123的压力。
该涡旋压缩机的压缩动作分成电磁阀122的关闭状态下的第一运转模式和电磁阀122的打开状态下的第二运转模式。
图2是表示涡旋压缩机具备的容量调整机构的电磁阀122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在第一运转模式中,当电磁驱动电路129以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的矩形波的下降区间的周期T1形成为电磁阀122的关闭状态,并且逆变器128驱动电动机100而使转子100a及曲轴106旋转时,伴随于此,回旋涡盘101开始回旋运动。由于该动作而回旋涡盘101及固定涡盘102的涡卷体啮合,从而形成第一压缩室及第二压缩室。
此时,从吸入管113流入的制冷剂气体在第一压缩室及第二压缩室中被压缩。在第一压缩室及第二压缩室中,伴随着曲轴106的旋转,边使容积向中央方向减少边进行压缩动作,由此,高压化的制冷剂气体从形成于固定涡盘102的喷出口108向喷出头空间123喷出。在该压缩的过程中根据喷出压力水平而经由溢流口125及溢流阀124将高压化的制冷剂气体向喷出头空间123喷出。需要说明的是,溢流阀124表示在螺旋弹簧127的前端安装的罩部分,该螺旋弹簧127安装在按压部126的前端侧,但包含各部的溢流阀机构部也称为溢流阀。
无论如何,喷出头空间123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比喷出压力稍高,且比喷出室103的压力高,因此将覆盖喷出头罩118的贯通孔119的喷出阀121压开,将制冷剂气体向喷出室103喷出。然后,制冷剂气体从喷出室104最终通过喷出管114而向外部喷出。
在此说明的将电磁阀122形成为关闭状态且不使用旁通通路而使制冷剂气体流动的第一运转模式也称为满载运转。旁通通路表示从与喷出头空间123连结的喷出引导管120通过打开状态的电磁阀122向吸入管113连通的循环路。
图3是表示涡旋压缩机具备的容量调整机构的电磁阀122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二运转模式下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在第二运转模式中,当电磁驱动电路129以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的矩形波的上升区间的周期T2形成为电磁阀122的打开状态,并且逆变器128驱动电动机100而使转子100a及曲轴106旋转时,伴随于此,回旋涡盘101开始回旋运动。由于该动作而回旋涡盘101及固定涡盘102的涡卷体啮合,从而形成第一压缩室及第二压缩室。
但是,在第二运转模式中,由于电磁阀122成为打开状态,因此形成从与喷出头空间123连结的喷出引导管120通过打开状态的电磁阀122而向吸入管113连通的旁通通路,由此,喷出头空间123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旁通通路向吸入管113流入,该压力比吸入压力稍高。因此,喷出头空间123内的压力下降而设定为吸入压力。
此时,由于喷出头空间123的压力比喷出室103低,因此覆盖喷出头罩118的贯通孔119的喷出阀121闭塞,制冷剂气体不向喷出室103喷出。在这样的状态下,从吸入管113流入的制冷剂气体在第一压缩室及第二压缩室中被压缩时,经由溢流口125及溢流阀124向喷出头空间123喷出,之后,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从喷出口108向喷出头空间123喷出。
向喷出头空间123喷出的制冷剂气体从与喷出头空间123连结的喷出引导管120通过打开状态的电磁阀122而向吸入管113流动。
在此说明的将电磁阀122形成为打开状态而使用旁通通路来使制冷剂气体流动的第二运转模式也可以称为卸载运转。需要说明的是,溢流口125与溢流阀124优选设置成在全部的旋转角度的区域与喷出头空间123连通。其理由是能够避免涡盘卷板处的内部压缩,减小卸载运转下的压缩动作。
在实施例1的涡旋压缩机中,由逆变器128进行电动机100的驱动,并切换以来自电磁驱动电路129的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的矩形波的下降区间的周期T1形成为电磁阀122的关闭状态的满载运转与以上升区间的周期T2形成为电磁阀122的打开状态的卸载运转,从而能够进行容量控制。但是,在该涡旋压缩机中,在高速运转模式时也能够进行容量控制,但在从高速旋转到比电动机驱动产生的旋转速度的下限设定值稍高的规定的设定值的低速旋转范围内,通过逆变器128对电动机100的驱动来实施通常运转模式,在规定的设定值以下的低速旋转范围内需要小容量控制时,优选使容量调整机构起作用而作为超低速运转模式,改变满载运转与卸载运转的比率进行运转。
图4是表示包括实施例1的涡旋压缩机具备的容量调整机构的工作在内的容量控制时的电动机旋转速度与负载(容量)的关系的特性图。
在实施例1的涡旋压缩机中,相对于满载运转,能够使容量变化至T1/(T1+T2)。在图4中,表示了当电磁阀122的关闭状态的周期T1为零(即,电磁阀122的打开状态的周期T2为100%)时,负载(喷出容量)如c点所示那样成为零,当使周期T1为50%(周期T2为50%)时,负载(喷出容量)如b点所示那样成为50%,当使周期T2为零(周期T1为100%)时,负载(喷出容量)如a点所示那样成为100%。
即,该涡旋压缩机能够进行0~100%的大范围的容量控制,具有在a点以下的低旋转速度的范围(超低速运转模式)内进行基于容量调整机构的容量控制(基于电磁阀122的容量控制)的功能。但是,图4中的特性上的虚线所示的区域不是表示在涡旋压缩机中通过逆变器128对电动机100的驱动以旋转速度的下限设定值(实际上成为比该值稍高的规定的设定值)以下进行了运转的结果,而是比旋转速度的下限设定值高的规定的设定值的运转以及容量调整机构进行的容量控制(基于电磁阀122的容量控制)并用的结果,表示能够实现与进行了下限设定值以下的超低速运转的情况相当的小容量控制下的压缩动作。
然而,通常是对电磁阀122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切换控制来进行卸载运转和满载运转。在实施例1的涡旋压缩机中,通过用于对形成喷出头空间123的喷出头罩118的贯通孔119进行打开、关闭的喷出阀121的工作,而能够进行卸载运转与满载运转的切换。
通过使电磁阀122为关闭状态,而将从吸入管113吸入的制冷剂气体在压缩后向喷出头空间123喷出,将喷出阀121压开而进行向喷出室103的喷出,但使电磁阀122为打开状态时,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向吸入管113侧流动而喷出头空间123内的压力下降,因此无法将喷出阀121压开,不进行向喷出室103的喷出。通过这样的电磁阀122的关闭状态、打开状态,而能够以压缩机的运转状态(旋转动作状态)将制冷剂气体的对于喷出室103的喷出量形成为on、off。
在此,通过改变电磁阀122中的关闭状态的时间(周期T1)与打开状态的时间(周期T2)的比率,而能够使喷出量在0~100%之间变化。但是,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中的从蒸发器的吸入压力(蒸发温度)和向冷凝器的喷出压力(冷凝温度)发生变动,因此,对于表示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的动作切换所需的时间的1动作切换周期(T1+T2),未设定得过长。当该1动作切换周期(T1+T2)变长时,吸入压力和喷出压力分别变动,它们的变动振幅与时间的长度成比例地增大,成为使压缩动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以避免变动振幅增大的方式设定1动作切换周期(T1+T2)。
另外,实施例1的涡旋压缩机在高压腔室方式下,密闭壳体115内的整体为高压而其占有体积大,而且由于电磁阀122中的关闭状态、打开状态的切换控制而喷出头空间123的压力发生变化,并且喷出头空间123的体积成为缓冲而成为多余地压缩的结构。因此,考虑到压缩动作产生喷出头空间123的体积量的延迟而成为使电磁阀122中的关闭状态、打开状态的切换控制的动力增大的主要原因的情况,极力减小喷出头空间123的体积的情况至关重要。
此外,在上述的涡旋压缩机的情况下,由于产生旁通通路中的从喷出头空间123向吸入管113引导为止的配管的压力损失、以及溢流口125处的压力损失,因此优选根据旋转速度而适当地设定配管的尺寸和溢流口125的尺寸。在主要以低速旋转进行容量控制时,溢流口125的尺寸并不那么相关,但在以比较高的高速旋转进行容量控制时,优选增大溢流口125的尺寸。但是,当溢流口125的尺寸增大的情况下,满载运转时的溢流口125内的制冷剂气体发生再膨胀,而压力损失增大,因此需要留意上述点。
无论如何,在具备实施例1的容量调整机构的涡旋压缩机中,具有在超低速运转模式时用于高效率地进行小容量控制的简单的结构的容量调整机构,由此,能够不使电动机驱动的效率劣化地执行与进行了基于电动机驱动的旋转速度的下限设定值(向电动机100的驱动信号为频率5Hz左右)以下的超低速运转的情况相当的小容量控制下的压缩动作,具有能够进行0~100%的大范围的容量控制的优越性能。其结果是,在产品化时能够以低成本形成为小型化·轻量化结构而简单地量产。
【符号说明】
101回旋涡盘
102固定涡盘
103、104喷出室
105框架
105a主轴承
106曲轴
106a偏心部
107欧氏环
108喷出口
109背压室(中间室)
110电动机
110a转子
110b定子
111轴承支承板
112副轴承
113吸入管
114喷出管
115密闭壳体(腔室)
116油积存室
117飞轮
118喷出头罩
119贯通孔
120喷出引导管
121喷出阀(止回阀)
122电磁阀
123喷出头空间
124溢流阀
125溢流口
126按压部
127螺旋弹簧
128逆变器(电动机驱动电路)
129电磁驱动电路
130空调机控制电路

Claims (5)

1.一种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壳体内使回旋涡盘的涡卷体与固定涡盘的涡卷体相互啮合而形成压缩室,该固定涡盘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喷出口,并在该喷出口的外周侧设有与向该压缩室连通的溢流口连结的溢流阀,所述涡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喷出头罩,其安装于所述固定涡盘的顶板而覆盖所述喷出口及所述溢流阀来形成喷出头空间,且具备用于对设置在规定的部位上的贯通孔进行打开或关闭的喷出阀;喷出引导管,其从所述喷出头空间向所述密闭壳体外引导该喷出头空间内的制冷剂气体;电磁阀,其与用于吸入所述制冷剂气体的吸入管及所述喷出引导管结合并连通,并按照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对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驱动控制,
所述喷出头罩、所述喷出引导管及所述电磁阀形成使该电磁阀为打开状态而用于将所述喷出头空间内的所述制冷剂气体从该喷出引导管向所述吸入管引导的旁通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生成所述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的电磁驱动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成为旋转主轴的曲轴,该曲轴将电动机的旋转部安装在大致中央部分,在轴向上的一端侧隔着框架而安装所述回旋涡盘,且在另一端侧安装有轴支承构件,
在所述曲轴中的所述电动机的旋转部与所述轴支承构件之间的部位设有飞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由所述旋转部和固定部构成,并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进行驱动而使该旋转部及所述曲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操作指示控制机构,该操作指示控制机构按照操作指示来控制所述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动作和生成所述脉冲宽度调整控制信号的电磁驱动电路的动作。
CN201080063650.0A 2010-02-26 2010-02-26 涡旋压缩机 Active CN102753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3143 WO2011104879A1 (ja) 2010-02-26 2010-02-26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3828A true CN102753828A (zh) 2012-10-24
CN102753828B CN10275382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50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3650.0A Active CN102753828B (zh) 2010-02-26 2010-02-26 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41066B1 (zh)
JP (1) JP5698727B2 (zh)
CN (1) CN102753828B (zh)
ES (1) ES2656356T3 (zh)
WO (1) WO201110487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6959A (zh) * 2013-05-29 2013-09-18 沈阳艾尔压缩机有限公司 动力用空气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1195A (zh) * 2017-01-26 2018-08-03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可变排量涡旋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7117B2 (ja) * 2012-05-22 2016-03-3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媒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機器
JP6606804B2 (ja) * 2016-12-26 2019-11-20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0612B2 (ja) * 1987-10-19 1996-11-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形圧縮機の容量制御機構
US5674058A (en) * 1994-06-08 1997-10-07 Nippondenso Co., Ltd. Scroll-typ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CN1289011A (zh) * 1999-09-21 2001-03-28 科普兰公司 压缩机脉冲宽度调制
JP2004239099A (ja) * 2003-02-04 2004-08-26 Daikin Ind Ltd 回転式圧縮機
JP2005282936A (ja) * 2004-03-29 2005-10-13 Orion Mach Co Ltd 冷却装置
JP2006200455A (ja) * 2005-01-21 2006-08-03 Daikin Ind Ltd 回転式流体機械
CN101303018A (zh) * 2008-06-06 2008-11-12 西安交通大学 涡旋压缩机
JP2009097358A (ja) * 2007-10-12 2009-05-07 Mayekawa Mfg Co Ltd 密閉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1568777A (zh) * 2006-12-26 2009-10-28 开利公司 带有排气至吸气旁路的脉宽调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5730B2 (ja) * 1992-12-25 1997-1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可変容量圧縮機
JP4644495B2 (ja) * 2004-05-28 2011-03-0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0612B2 (ja) * 1987-10-19 1996-11-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形圧縮機の容量制御機構
US5674058A (en) * 1994-06-08 1997-10-07 Nippondenso Co., Ltd. Scroll-typ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CN1289011A (zh) * 1999-09-21 2001-03-28 科普兰公司 压缩机脉冲宽度调制
JP2004239099A (ja) * 2003-02-04 2004-08-26 Daikin Ind Ltd 回転式圧縮機
JP2005282936A (ja) * 2004-03-29 2005-10-13 Orion Mach Co Ltd 冷却装置
JP2006200455A (ja) * 2005-01-21 2006-08-03 Daikin Ind Ltd 回転式流体機械
CN101568777A (zh) * 2006-12-26 2009-10-28 开利公司 带有排气至吸气旁路的脉宽调制
JP2009097358A (ja) * 2007-10-12 2009-05-07 Mayekawa Mfg Co Ltd 密閉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1303018A (zh) * 2008-06-06 2008-11-12 西安交通大学 涡旋压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6959A (zh) * 2013-05-29 2013-09-18 沈阳艾尔压缩机有限公司 动力用空气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1195A (zh) * 2017-01-26 2018-08-03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可变排量涡旋压缩机
CN108361195B (zh) * 2017-01-26 2021-11-23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可变排量涡旋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1066A1 (en) 2013-01-02
WO2011104879A1 (ja) 2011-09-01
EP2541066B1 (en) 2018-01-10
JPWO2011104879A1 (ja) 2013-06-17
ES2656356T3 (es) 2018-02-26
JP5698727B2 (ja) 2015-04-08
CN102753828B (zh) 2015-11-25
EP2541066A4 (en)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9142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1268612B1 (ko) 주파수 가변 압축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1792083B1 (en) Capacity variable type twin rotary compressor and airconditioner with this
CN103380334B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0552326C (zh) 复合动力源热泵式空调装置
CN103727034B (zh) 压缩机
CN100590366C (zh) 空调系统和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01012833A (zh) 旋转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CN102753828A (zh) 涡旋压缩机
EP2093427B1 (en) Capacity Varying Device for a Scroll Compressor
EP3212936B1 (en) Compressor
CN105065272A (zh) 旋转式压缩机
US9879676B2 (en) Multi-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and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including the multi-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US7779642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719432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ロータリ式2段圧縮機
US20240084801A1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engineered shared communication port
CN107131112B (zh) 高压压缩机以及具备该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KR100690892B1 (ko) 용량 가변 압축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CN100455802C (zh) 具有吸入量调节装置的涡旋式压缩机
KR100585810B1 (ko) 이중 셀을 구비한 용량 가변형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KR100585808B1 (ko) 다단 로터리 압축기
JP2005048654A (ja) 圧縮機
KR100620033B1 (ko) 용량 가변형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공조기
CN1971052A (zh) 容量可变压缩机及其操作方法
KR100620030B1 (ko) 용량 가변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ppliances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27

Address after: Hongkong aoteng Plaza No. 8 Chinese Kowloon Linze street 12 floor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aoteng Plaza No. 8 Chinese Kowloon Linze street 12 floor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