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3081B - 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 - Google Patents

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3081B
CN102753081B CN201180008885.4A CN201180008885A CN102753081B CN 102753081 B CN102753081 B CN 102753081B CN 201180008885 A CN201180008885 A CN 201180008885A CN 102753081 B CN102753081 B CN 102753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endoscope
capsule type
maintaining part
metastomium
medical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88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3081A (zh
Inventor
高桥正树
濑川英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53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3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0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e.g. by using a sanitary sheath
    • A61B1/00144Hygienic pack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0Containers, covers, furniture or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e.g. sterile covers
    • A61B50/3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ckaging, protecting, dispensing, collecting or disposing of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10Devices to locate articles in containers
    • B65D25/101Springs, elastic lips, or other resilient elements to locate the articles by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10Devices to locate articles in containers
    • B65D25/103V-shaped elements, e.g. racks, protuberances projecting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supporting the articles locally at its 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25Containers made of sheet-like material and having a shape to accommodate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 B65D81/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resilient suspens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0Containers, covers, furniture or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e.g. sterile covers
    • A61B2050/005Containers, covers, furniture or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e.g. sterile covers with a lid or cover
    • A61B2050/0065Peelable cov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0Containers, covers, furniture or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e.g. sterile covers
    • A61B50/20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ical or diagnostic appliances or instru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在本发明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包括:保持部(24),其以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2)沿该胶囊型内窥镜(2)的宽度方向离开该封装体的方式将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在基座容器(22)内;以及非保持部(25),其形成在多个保持部(24)之间,并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以能够把持;利用保持部(24)与非保持部(25)来引导从外部对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进行的把持。

Description

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内窥镜领域中,装备有摄像功能与无线功能的胶囊型医疗装置(胶囊型内窥镜)面市。该胶囊型内窥镜为了进行观察(检查)而在由作为被检体的被检者吞入之后直到从被检者的生物体自然排出为止的观察期间在胃、小肠等脏器的内部(体腔内)伴随着脏器的蠕动运动而移动,利用摄像功能依次进行摄像。
另外,在这些脏器内的移动下的该观察期间,由胶囊型内窥镜在体腔内拍摄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等无线功能依次被发送到设置在被检体外部的外部装置中,存储在设于外部装置内的存储器中。通过由被检者携带具有该无线功能与存储功能的外部装置,使被检者在吞入胶囊型内窥镜之后到排出为止的观察期间能够不被束缚自由地进行行动。在观察后,医生或者护士能够根据存储在外部装置的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使体腔内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等显示单元中来进行诊断。
可是,由于在对被检者使用之前需要对胶囊型内窥镜进行灭菌,因此在将胶囊型内窥镜容纳于封装体内的状态下,向该封装体内注入灭菌气体,进行胶囊型内窥镜的灭菌处理。作为这种封装体,提出了一种在沿长轴方向以埋入至胴部的方式将胶囊型内窥镜插入形成在基座容器的主表面上的孔内之后、利用灭菌片闭塞基座容器的主表面的结构的封装体(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7524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封装体中,由于将胶囊型内窥镜较深地嵌入至胴部,因此存在用手指抓捏的部分变少、难以从封装体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这样的问题。而且,在以往,在从封装体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时,有时会接触到胶囊型内窥镜的壳体中覆盖摄像部的端部的透明圆顶部分,存在该圆顶部分被污染、观察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不会接触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壳体中覆盖摄像部的端部的透明圆顶部分的方式容易地取出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其用于保持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包括:多个保持部,其以能够使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从该封装体脱离的方式保持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以及非保持部,其形成在上述多个保持部之间,并使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暴露以能够把持;利用上述保持部与上述非保持部来引导从外部对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进行的把持。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还具有把持防止部,该把持防止部形成为覆盖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在长轴上的至少一端,并用于防止把持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端部中的在长轴上的至少一端。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以能够使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沿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宽度方向离开该封装体的方式保持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分别设置在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的两端,并保持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的两端。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具有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端部相接触的一对接触部,上述一对接触部构成为在该一对接触部彼此之间夹住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上述一对接触部之间的间隔小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的外径。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具有以阻碍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向上述宽度方向脱离的方式突出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与上述保持部上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隔比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的外径小,该相对面为上述保持部上的与上述突起部相对的面。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还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在容纳于该封装体内的情况下沿着与脱离方向正交的面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包括:一对接触部,其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端部相接触;以及被按压部;上述一对接触部构成为在该一对接触部彼此之间夹住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上述一对接触部之间的间隔小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的外径,上述被按压部与上述一对接触部一体地构成,通过该被按压部被从预定的按压方向按压,从而使上述一对接触部之间的间隔扩展至大于或等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的外径。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以点接触或线接触的方式保持容纳于该封装体内的胶囊型医疗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保持部以能够使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沿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长度方向离开该封装体的方式保持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具有基座部,该基座部在主表面上形成供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在长轴上的预定的端嵌入的孔,上述保持部由凸部形成,该凸部以与上述孔的侧壁的一部分相连续的方式从上述基座部的上述主表面突出,以使得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的一部分暴露以能够把持。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座部的主表面上示有表示把持方向的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包括:基座部,其在主表面上形成供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在长轴上的预定的端及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嵌入的孔;以及凹部,其形成为以与上述孔的侧壁的一部分连续的方式下挖上述基座部的主表面的一部分;上述保持部由上述基座部的主表面的除上述凹部以外的部分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的特征在于,该封装体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保持面被具有灭菌气体透过性的灭菌片闭塞。
由于本发明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包括:保持部,其以能够使胶囊型医疗装置离开该封装体的方式保持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非保持部,其形成在多个保持部之间,并使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暴露以能够把持;利用保持部与非保持部对来自外部的对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的把持进行引导,因此,以不会接触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壳体中覆盖摄像部的端部的透明圆顶部分的方式,容易地取出胶囊型医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示意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一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封装体上去除了灭菌片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BB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CC线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EE线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FF线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基座容器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从图18所示的封装体上去除了灭菌片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的GG线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1的GG线剖视图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24是表示图19所示的基座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图19所示的基座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图19所示的基座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5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8的HH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添加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另外,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在附图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需要留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个构件的厚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各个构件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在附图彼此之间,也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示意的系统示意图。在图1中,该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包括:吞入型的胶囊型内窥镜2,其用于导入到被检体1的体腔内而作为拍摄被检体内的图像且进行无线发送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发挥功能;以及接收装置3,其配置在被检体1的外部,且是在与胶囊型内窥镜2之间对各种信息进行无线通信的体外装置。另外,无线型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包括:显示装置4,其用于根据接收装置3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图像显示;以及便携式记录介质5,其用于在接收装置3与显示装置4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接收装置3作为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2无线发送来的被检体内的图像数据的无线接收单元发挥作用。接收装置3包括:接收夹克3a,其穿戴在被检体1上,并且具有未图示的多个接收用天线;以及外部装置3b,其用于进行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处理。
显示装置4是用于显示由胶囊型内窥镜2拍摄到的被检体内图像的装置,具有根据由便携式记录介质5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显示的工作站等那样的结构。具体而言,显示装置4既可以设为利用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直接显示图像的结构,也可以设为像打印机等那样向其他介质输出图像的结构。
便携式记录介质5也能够与外部装置3b及显示装置4相连接,具有在安装、连接在两者上时能够输出或记录信息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式记录介质5具有如下结构:在胶囊型内窥镜2在被检体1内移动的期间插入于外部装置3b而记录从胶囊型内窥镜2发送来的数据。接着,在胶囊型内窥镜2从被检体1排出之后,即,在被检体1内的摄像结束之后,从外部装置3b中取出而插入于显示装置4,利用该显示装置4读出记录在便携式记录介质5中的数据。例如,便携式记录介质5由小型快闪(注册商标)存储器等构成,能够经由便携式记录介质5间接地进行外部装置3b与显示装置4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与外部装置3b和显示装置4之间通过有线直接连接的情况不同,被检体1能够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进行动作。
接着,说明图1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2。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一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胶囊型内窥镜2包括:胶囊型壳体12,其是以易于导入到被检体的脏器内部的大小形成的外壳;以及摄像部11A、11B,其用于拍摄被摄体的互不相同的摄像方向的图像。另外,胶囊型内窥镜2包括:无线通信部16,其用于利用天线16a向外部无线发送由摄像部11A、11B拍摄到的各个图像;控制部17,其用于控制胶囊型内窥镜2的各个构成部;以及电源部18,其用于向胶囊型内窥镜2的各个构成部供给电力。
胶囊型壳体12是以能够导入到被检体的脏器内部的大小形成的外壳壳体,通过利用圆顶状壳体12b、12c堵塞筒状壳体12a的两侧开口端来实现。圆顶状壳体12b、12c是相对于可见光等预定波长频带的光透明的圆顶形状的光学构件。筒状壳体12a是相对于可见光大致不透明的有色的壳体。如图2所示,由该筒状壳体12a及圆顶状壳体12b、12c形成的胶囊型壳体12以液密的方式内包有摄像部11A、11B、无线通信部16、控制部17及电源部18。
摄像部11A、11B用于拍摄互不相同的摄像方向的图像。具体而言,摄像部11A具有LED等照明部13A、聚光透镜等光学系统14A以及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等摄像元件15A。照明部13A用于向摄像元件15A的摄像视野S1发出白色光等照明光,透过圆顶状壳体12b对摄像视野S1内的被摄体(例如被检体内部的摄像视野S1侧的脏器内壁)进行照明。光学系统14A将来自该摄像视野S1的反射光会聚到摄像元件15A的摄像面上,在摄像元件15A的摄像面上成像摄像视野S1的被摄体图像。摄像元件15A经由摄像面接收来自该摄像视野S1的反射光,对该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处理,然后拍摄该摄像视野S1(视角φ)的被摄体图像、即被检体的体内图像。摄像部11B具有LED等照明部13B、聚光透镜等光学系统14B以及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等摄像元件15B。照明部13B用于向摄像元件15B的摄像视野S2发出白色光等照明光,透过圆顶状壳体12c对摄像视野S2内的被摄体(例如被检体内部的摄像视野S2侧的脏器内壁)进行照明。光学系统14B将来自该摄像视野S2的反射光会聚到摄像元件15B的摄像面上,在摄像元件15B的摄像面上成像摄像视野S2的被摄体图像。摄像元件15B经由摄像面接收来自该摄像视野S2的反射光,对该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处理,然后拍摄该摄像视野S2(视角φ)的被摄体图像、即被检体体内图像。
另外,在胶囊型内窥镜2为如图2所示那样拍摄长轴La方向的前方及后方的双眼型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情况下,该摄像部11A、11B的各个光轴与胶囊型壳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即长轴La大致平行或大致重合。另外,该摄像部11A、11B的摄像视野S1、S2的各个方向、即摄像部11A、11B的各个摄像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
控制部17用于控制作为胶囊型内窥镜2的构成部的摄像部11A、11B及无线通信部16的各个动作,并且控制该各个构成部之间的信号的输入输出。具体而言,控制部17使摄像元件15A拍摄由照明部13A照明的摄像视野S1内的被摄体的图像,使摄像元件15B拍摄由照明部13B照明的摄像视野S2内的被摄体的图像。另外,控制部17具有生成图像信号的信号处理功能。控制部17从摄像元件15A获取摄像视野S1的体内图像数据,每次对该体内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生成包含摄像视野S1的体内图像数据的图像信号。与其相同,控制部17从摄像元件15B获取摄像视野S2的体内图像数据,每次对该体内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生成包含摄像视野S2的体内图像数据的图像信号。控制部17控制无线通信部16,以将该各个图像信号按照时间序列依次无线发送到外部。
可是,胶囊型内窥镜2在使用于被检体1之前需要进行灭菌而保持该灭菌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上述的胶囊型内窥镜2容纳于能够灭菌的封装体内。以下,使用图3~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在此,图3是表示容纳该胶囊型内窥镜的本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封装体上去除了灭菌片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封装体20具有利用灭菌片21闭塞基座容器22的主表面的结构,该灭菌片21具有灭菌气体透过性,该基座容器22能够利用主表面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灭菌片21构成了密封构件。胶囊型内窥镜2的灭菌处理是通过在胶囊型内窥镜2保持在封装体20的基座容器22内之后被灭菌片21闭塞胶囊型内窥镜2、然后经由灭菌片21向封装体20内供给灭菌气体来进行。
如图4~图6所示,在基座容器22上形成为两个保持部24从基座构件23的上表面向该基座构件23上表面的铅垂轴线上方突出。该两个保持部24设置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两端、即筒状壳体12a的两端,并用于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两端。该两个保持部24以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2沿该胶囊型内窥镜2的宽度方向(沿着相对于图6所示的基座构件23的上表面呈铅垂的轴线Lc的方向)从该基座容器22脱离的方式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各个保持部24具有从基座构件23的上表面向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方向突出的构造。
各个保持部24形成为覆盖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上的各个端。如图5所示,各个保持部24在从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对内包胶囊型内窥镜2的摄像部11A、11B的圆顶状壳体12b、12c进行包围。而且,如图6所示,各个保持部24在基座构件23上具有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高度。因而,各个保持部24防止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方向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上的各个端。
如图5及图6所示,各个保持部24具有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的一部分相接触的一对接触部24b。该保持部24的一对接触部24b构成为在该接触部24b彼此之间夹住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保持部24利用接触部24b所分别位于的相对的两个面夹住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如区域P1所示,在与基座构件23的上表面平行的平行面、同时也是穿过胶囊型内窥镜2的中心轴线的平行面(图6所示的面Lb)与保持部24内壁之间的交叉线处,一对接触部24b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线接触。另外,在保持部24中,也可以缩小一对接触部24b在长轴La方向的宽度以使得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与各个接触部24b点接触。
而且,保持部24形成为一对接触部24b之间的沿着面Lb的间隔D24(参照图6)比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外径、即筒状壳体12a的外径D12a(参照图5)小。因而,该一对接触部24b利用在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之间产生的摩擦支承胶囊型内窥镜2以使得胶囊型内窥镜2不会无目的地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方向(沿着图6所示的轴线Lc的方向)弹出。而且,保持部24形成为利用能够借助于手指的把持从基座容器2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程度的力支承胶囊型内窥镜2。
一个保持部24利用一对接触部24b在两个位置支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因而,两个保持部24通过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各个端部的四个位置相接触而将胶囊型内窥镜2保持在基座容器22内。另外,如图6所示,为了减小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与基座构件23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支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的支承板26设置在基座构件23的上表面上。
该两个保持部24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的方式形成为相离开。该保持部24之间的未形成有保持部24的区域作为非保持部25发挥作用。在非保持部25中的图5的区域A2中,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以能够把持的方式暴露。
如图5所示,在从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作为保持部24的外壁的倾斜面24a以保持部24成为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朝向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上的端去而扩展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为相对于长轴La倾斜。因而,非保持部25如箭头Y1a所示那样成为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中央朝向长轴La去而扩展那样的形状。其结果,如图5所示,在操作者的两根手指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如箭头Y1所示那样靠近的情况下,操作者的两根手指沿着保持部24的倾斜面24a被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在区域A2中暴露的胴部。因此,保持部24及非保持部25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以能够把持,以不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除胴部以外的部位的方式对来自外部的对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把持进行引导。操作者在手指被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之后,原样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如图6的箭头Y2所示那样沿着轴线Lc提起胶囊型内窥镜2而从基座容器2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如图5所示,在从上方观察基座容器22的情况下,操作者如箭头Y1所示那样使手指靠近而在用手指把持了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之后,朝向纸面的大致铅垂上方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保持部24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较大地暴露的状态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因此能够确保能够用手指把持的区域较大,从而能够用手指从基座容器22中容易地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保持部24形成为对内包有摄像部11A、11B的圆顶状壳体12b、12c进行包围,因此不会使得手指从长轴La方向把持圆顶状壳体12b、12c。因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手指不会接触圆顶状壳体12b、12c,因此该圆顶部分也不会被污染,因此胶囊型内窥镜2的观察性也不会降低。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各个保持部24以分别利用一对接触部24b夹住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两端的状态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两端,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胶囊型内窥镜2的保持功能,因此胶囊型内窥镜2也不会因封装体20的振动、落下而从封装体中弹出,而能够稳定地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1中,对保持部具有保持胶囊型内窥镜的胴部端部的功能和防止对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上的各个端进行把持的功能这两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独立于保持部而设有把持防止部的情况。
图7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BB线剖视图。与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2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具有利用图3所示的灭菌片21闭塞图7所示的基座容器32的主表面的结构。
如图7~图9所示,在基座容器32上形成有以从基座构件33的上表面向该基座构件33上表面的铅垂轴线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保持部341~344。在该保持部341~344中,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左端部相对的保持部341、342成对,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右端部相对的保持部343、344成对。该保持部341~344以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2沿该胶囊型内窥镜2的宽度方向(沿着相对于图9所示的基座构件33的上表面呈铅垂的轴线Lc的方向)从该基座容器33脱离的方式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两端。各个保持部341~344具有从基座构件33的上表面向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方向突出的构造。
如图9的区域P 1所示,保持部341、342分别在端部具有突起部341a、342a。该一对突起部341a、342a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左端位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上部。该突起部341a的突起顶端和与该突起部341a相对的突起部342a的突起顶端之间的、沿着面Lb的间隔D 34设定为比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外径(筒状壳体12a的直径D 12a)小。因而,该一对突起部341a、342a作为阻碍胶囊型内窥镜2向取出方向脱离的止挡件发挥作用。另外,在保持部343、344上也分别设有与保持部341、342相同的突起部。
在胶囊型内窥镜2配置在基座容器32内的状态下,保持部341~344形成为,不与胶囊型内窥镜2相接触,而是以能够借助于手指的把持从基座容器33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程度的力将胶囊型内窥镜2保持在基座容器32内。
另外,如图9所示,在基座构件33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相接触的位置限定部36。该位置限定部36设为沿着长轴La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筒状壳体12a相接触。如图9所示,该位置限定部36以成为く字状的剖面的方式在与胶囊型内窥镜2之间的接触面上形成有凹坑。当在位置限定部36上配置有胶囊型内窥镜2的情况下,由于胶囊型内窥镜2被定位在该凹坑的中央部,因此位置限定部36具有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不会沿着面Lb移动的方式限定位置的功能。另外,位置限定部36不仅对应设置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左端,也对应设置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右端。
而且,在基座容器32上,独立于保持部341~344而设有两个把持防止部37。各个把持防止部37形成为覆盖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La上的各个端。即,如图8所示,在从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各个把持防止部37形成为包围胶囊型内窥镜2的圆顶状壳体12b、12c。而且,如图7所示,各个把持防止部37在基座构件33上具有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高度。通过如此形成,使各个把持防止部37防止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方向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上的各个端。另外,利用该把持防止部37,胶囊型内窥镜2也被限制了在长轴La方向上的移动,因此把持防止部37也具有限制胶囊型内窥镜2向长轴La方向位移的功能。
而且,如图7及图8所示,保持部341、343之间及保持部342、344之间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的方式分别形成为相离开。该保持部341、343之间及保持部342、344之间的区域作为非保持部35发挥作用。在非保持部35中的图8的区域A3中,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以能够把持的方式暴露。另外,如图8所示,在从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胶囊型内窥镜2除了非保持部35以外被保持部341~344及把持防止部37覆盖,因此操作者的手指被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在非保持部35处暴露的胴部。
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的操作者在手指被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在非保持部35处暴露的胴部之后,如图8的箭头Y3所示那样使手指靠近来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然后,如图9的(2)所示的箭头Y4所示,沿着轴线Lc从基座容器3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换言之,在如图8所示,从上方观察基座容器32的情况下,操作者在如箭头Y3所示那样使手指靠近而用手指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之后,通过向纸面的大致铅垂上方进行提起来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在该情况下,利用该操作者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的动作,如图9的(2)所示的箭头Y4所示,沿着轴线Lc移动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侧面与突起部341a、342a线接触或点接触。由此,如图9的(2)所示,对保持部341、342,从胶囊型内窥镜2胴部侧面施加如箭头Y5所示那样从内侧朝向外侧的力。利用该力,保持部341、342以暂时被推开的方式变形,一对突起部341a、342a之间的间隔扩展为大于或等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因此能够从基座容器3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另外,保持部343、344也同样地进行变形。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充分地确保胶囊型内窥镜2的保持功能,并且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较大地暴露的状态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因此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较容易,由于以包围圆顶状壳体12b、12c的方式形成有把持防止部37,因此该圆顶部分也不会被污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胶囊型内窥镜2配置于基座容器32的状态下,由于保持部341~344未与胶囊型内窥镜2相接触,因此胶囊型内窥镜2与基座容器32之间的接触面积与实施方式1相比变小。因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灭菌气体能够充分地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侧面相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灭菌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说明不是向基座部上表面的铅垂轴线上方而是以与基座部上表面平行的方式一边滑动一边取出胶囊型内窥镜的情况。
图10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CC线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EE线剖视图。与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具有利用图3所示的灭菌片21闭塞图10所示的基座容器42的主表面的结构。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基座容器42中,在基座构件43的上表面形成有剖面呈L字状的两个保持部44。该两个保持部44设置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两端、即筒状壳体12a的两端,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两端。
如图11所示,各个保持部44具有使沿着该胶囊型内窥镜2的宽度方向中的面Lb的上侧部分开口的形状。各个保持部44以能够向朝向该开口部的方向脱离的方式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另外,各个保持部44具有图10所示的长轴La所穿过的两侧部分也分别开口的形状。
如图11所示,各个保持部44分别具有突起部44a。另外,保持部44的突起部44a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端部位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上部。而且,突起部44a的突起顶端和与该突起部44a相对的基座构件43上表面之间的沿着轴线Lc的间隔D44设定为比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外径D12a小。因而,该突起部44a作为阻碍胶囊型内窥镜2向取出方向(沿着图11的(2)的箭头Y7所示的面Lb向上方)脱离的止挡件发挥作用。
在胶囊型内窥镜2配置于基座容器42的状态下,保持部44未与胶囊型内窥镜2相接触,形成为以能够借助于手指的把持从基座容器4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程度的力将胶囊型内窥镜2保持在基座容器42内。
如图11~图13所示,在基座构件43的上表面设有具有大致L字状的剖面的位置限定部46。位置限定部46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圆顶状壳体12b、12c的外表面中除摄像视野S1、S2以外的位置与胶囊型内窥镜2相接触。如图11所示,该位置限定部46形成为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圆顶部相接触的面46a缓慢倾斜。因此,胶囊型内窥镜2以不会沿着面Lb移动的方式被限定位置。而且,当在该位置限定部46上配置有胶囊型内窥镜2的情况下,定位为胶囊型内窥镜2的圆顶状壳体12b、12c钩挂在该面46a的角46b上。因而,位置限定部46以胶囊型内窥镜2不会沿着面Lb移动的方式限定位置,并且以胶囊型内窥镜2不会沿长轴La方向移动的方式限定位置。
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基座构件43的上表面上,独立于保持部44而设有两个把持防止部47。如图12及图13所示,各个把持防止部47形成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上的各个端的外侧,阻碍在长轴La方向上对圆顶状壳体12b、12c的把持。因而,各个把持防止部47防止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方向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上的各个端。另外,利用该把持防止部47,胶囊型内窥镜2也被限制长轴La方向的移动,因此把持防止部47也具有限制胶囊型内窥镜2向长轴La方向位移的功能。另外,在基座构件43的上表面设有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所在的支承板48。
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各个保持部44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的方式分别形成为相离开。该保持部44之间的未形成有保持部44的区域作为非保持部45发挥作用。在非保持部45中的图10的区域A4中,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以能够把持的方式暴露。另外,如图10~图13所示,由于胶囊型内窥镜2除了非保持部45以外被保持部44、把持防止部47覆盖,因此操作者的手指被引导至在非保持部45处暴露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
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的操作者在手指被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在非保持部45处暴露的胴部之后,如图10的箭头Y6所示那样使手指靠近来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然后,从基座容器42中如图11的(2)所示的箭头Y7所示那样沿着面Lb向上方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换言之,在如图10所示那样从上方观察基座容器42的情况下,操作者在如箭头Y6所示那样使手指靠近而用手指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之后,以与纸面平行的方式一边向上方滑动一边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在该情况下,利用该操作者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的动作,如图11的(2)表示的箭头Y7所示,沿着面Lb向上移动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侧面与突起部44a线接触或点接触。由此,如图11的(2)所示,对保持部44,从胶囊型内窥镜2胴部侧面施加如箭头Y8所示那样从内侧朝向外侧的力。利用该力,保持部44以暂时被推开的方式变形,突起部44a与基座构件43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扩展为大于或等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因此能够从基座容器4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与实施方式2相同,充分地确保胶囊型内窥镜2的保持功能,并且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较大地暴露的状态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因此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较容易,由于以包围圆顶状壳体12b、12c的方式形成有把持防止部47,因此该圆顶部分也不会被污染。而且,在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由于在胶囊型内窥镜2配置于基座容器42的状态下保持部44未与胶囊型内窥镜2相接触,因此胶囊型内窥镜2与基座容器42之间的接触面积与实施方式1相比变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灭菌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3。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利用薄壁的树脂材料等一体成形了保持部与基座部的情况。图14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图16是图15的FF线剖视图。与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3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具有利用图3所示的灭菌片21闭塞图14所示的基座容器52的主表面的结构。
如图14~图16所示,在基座容器52上,以从基座构件53的上表面向该基座构件53上表面的铅垂轴线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两个保持部54。该两个保持部54设置在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两端,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两端。该两个保持部54以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2沿该胶囊型内窥镜2的宽度方向(沿着图16所示的轴线Lc的方向)从该基座容器52脱离的方式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各个保持部54具有从基座构件53的上表面向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方向突出的构造。
各个保持部54形成为覆盖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La上的各个端。如图15所示,在从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各个保持部54形成为包围胶囊型内窥镜2的圆顶状壳体12b、12c。而且,如图16所示,各个保持部54在基座构件53上具有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高度。因而,各个保持部54防止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方向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上的各个端。
如图15及图16所示,各个保持部54具有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的一部分相接触的一对接触部54b。该保持部54的一对接触部54b构成为在该接触部54b彼此之间夹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保持部54利用接触部54b所分别位于的相对的两个面夹住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如区域P4所示,在面Lb与保持部54的内壁之间的交叉线处,一对接触部54b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之间线接触或点接触。
而且,保持部54形成为一对接触部54b之间的沿着面Lb的间隔D54(参照图16)比胶囊型内窥镜2的筒状壳体12a的外径D12a(参照图15)小。因而,该一对接触部54b利用在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之间产生的摩擦将胶囊型内窥镜2支承于保持部54之间的保持区域54c,以使得胶囊型内窥镜2不会无目的地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方向(沿着图16所示的轴线Lc的方向)弹出。而且,保持部54形成为以能够借助于手指的把持从基座容器5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程度的力支承胶囊型内窥镜2。
各个保持部54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的方式形成为相离开。该保持部54之间的未形成有保持部54的区域作为非保持部55发挥作用。在非保持部55中的图15的区域A5中,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以能够把持的方式暴露。另外,如图15所示,在从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由于胶囊型内窥镜2除非保持部55以外被保持部54覆盖,因此操作者的手指被引导至在非保持部55处暴露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
而且,如图16所示,基座构件53与保持部54一体形成。该基座构件53与保持部54例如由聚丙烯等薄壁的树脂材料形成。因而,如图15及图16所示的箭头Y10所示,在沿着面Lb从两侧按压基座构件53的情况下,基座构件53被压入内侧而变形,与此相伴,如图16的(2)的箭头Y11所示,保持部54也以保持部54的上表面54a彼此扩展的方式变形。
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的操作者在被引导至在非保持部55处暴露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之后,在该非保持部55的区域A5中,如箭头Y9所示那样使手指靠近来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然后,如图15及图16的箭头Y10所示,从两侧沿着面Lb按压基座构件53。其结果,基座构件53被压入内侧而变形,与此相伴,保持部54也以保持部54的上表面54a彼此暂时扩展的方式变形。通过该变形,如图16的(2)的箭头Y11所示,成对的接触部54b之间的间隔扩展为大于或等于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能够如箭头Y12所示那样从基座容器5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充分地确保胶囊型内窥镜2的保持功能,并且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较大地暴露的状态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因此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较容易,由于以包围圆顶状壳体12b、12c的方式形成有保持部54,因此该圆顶部分也不会被污染。
而且,在实施方式3中,由于通过按压基座构件53并打开保持部54之间来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因此与实施方式1、2相比,为了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而施加到胶囊型内窥镜2上的力较小即可,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按压基座构件53而以保持部54之间打开的方式使其变形,但是也可以通过设置使保持部54之间机械开闭的机构而打开保持部54之间来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除了利用一对接触部54b进行夹住来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以外,也可以设置作为防止胶囊型内窥镜2从取出方向弹出的止挡件发挥作用的突起部来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基座容器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并对应于利用与图15的FF线相同的线截取的情况。
如该图17所示,在该基座容器62中,与基座容器52相同,设有与基座部63一体形成的两个保持部64,在各个保持部64上分别形成有成对的突起部64a。以突起部64a的突起顶端彼此之间的沿着面Lb的间隔D64小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外径D12a的方式形成有保持部64。与实施方式3相同,基座部63与保持部64由薄壁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因此,如图17的(1)的箭头Y13所示,在从两侧沿着面Lb按压基座部63的情况下,基座部63被压入内侧而变形,保持部64也以保持部64的上表面64b彼此扩展的方式变形。与此相伴,保持部64的突起部64a之间也如图17的(2)的箭头Y14所示那样扩展为大于或等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能够如箭头Y15所示那样从基座容器62中取出保持区域64c的胶囊型内窥镜2。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4。在实施方式4中,说明不是从胶囊型内窥镜的宽度方向而是从胶囊型内窥镜的长度方向取出的情况。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从图18所示的封装体上去除了灭菌片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同时也是从图19所示的状态反转了的情况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图22是图21的GG线剖视图。
如图18及图19所示,封装体140具有作为外部容纳部的铝塑包141、嵌入铝塑包141内并作为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内部容纳部的基座容器142、以及设置在铝塑包141的上表面上并闭塞铝塑包141的开口的灭菌片143。
铝塑包141包括:有底的圆筒部141a;手把部141b,其设置于该圆筒部141a的开口上边缘的一部分;边缘部141c,其设置于圆筒部141a的开口上边缘及手把部141b的外周;以及大致半圆柱形状的多个突起部141d,其设置在圆筒部141a的周面上,并形成在从圆筒部141a的内部向外部方向突出的圆筒部141a的长度方向上。手把部141b由上表面呈大致三角形的板状构件形成,并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基座容器142的手把部142b相抵接。边缘部141c具有预定的宽度,呈台阶状高出一节地设置在圆筒部141a的开口上边缘及手把部141b的外周上。另外,该边缘部141c的高度构成为大于或等于与手把部141b相抵接的基座容器142的手把部142b、边缘部142c的厚度,在基座容器142容纳于铝塑包141内的状态下,在边缘部141c的上表面上粘贴灭菌片143。
接着,参照图20~图22说明基座容器142。如图20~图22所示,基座容器142包括:有底的圆筒部142a;舌片形状的手把部142b,其设置于该圆筒部142a的开口上边缘的一部分上;边缘部142c,其以与手把部142b相连的方式设置于圆筒部142a的开口上边缘;以及大致半圆柱形状的多个突起部142d,其从圆筒部142a的内部向外部方向突出。在圆筒部142a上形成有成为主表面的基座面142f,在该基座面142f的中央部分设有供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上的一端嵌入的有底的孔142e。如图22所示,该基座面142f的高度设定为与嵌入孔142e内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的高度大致相等。而且,孔142e的内径以能够供胶囊型内窥镜2嵌入的方式由比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稍微大的内径构成。
而且,在该基座面142f上,与孔142e的侧壁的一部分连续地形成多个从基座面142f突出的凸部来作为保持部144。该保持部144形成为突出至嵌入孔142e内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大致中央附近。在本实施方式4中,以形成有三个保持部144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保持部144具有朝向基座容器142的外周扩展那样的扇形状。如图21及图22的区域P 6所示,该保持部144在与孔142e相连续的各个接触部144a处与嵌入孔142e内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相接触。三个保持部144的接触部144a分别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侧面相接触。因此,在基座容器142中,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一个端部被该三个保持部144保持在三个位置。而且,保持部144以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2沿该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度方向(图22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方向)从基座容器142脱离的方式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的一者。因而,各个保持部144具有从基座面142f向胶囊型内窥镜2的取出方向突出的构造。
各个保持部144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的方式形成为分别相离开,保持部144之间的未形成有保持部144区域作为非保持部145发挥作用。在非保持部145中,如图22的区域P7所示,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以能够把持的方式暴露。
而且,在从上方观察基座构件144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保持部144具有从基座容器142的外周朝向胶囊型内窥镜2的侧面变狭窄的扇形状,因此非保持部145具有从基座容器142的外周朝向胶囊型内窥镜2的侧面去而变狭窄的形状。因此,操作者的手指在如图21的箭头Y21所示那样靠近胶囊型内窥镜2的侧面的情况下,以在120度的方向上用3根手指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周部的三个位置的方式沿着保持部144的形状被引导至在非保持部145处暴露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侧面。
然后,操作者在3根手指被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胴部侧面之后,原样在三个位置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如图22的箭头Y22所示那样沿着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提起胶囊型内窥镜2而从基座容器142中取出。另外,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孔142e周围中的除保持部144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有台阶148,以使得把持及取出变容易。
另外,当在孔142e内嵌入有胶囊型内窥镜2的情况下,该孔142e的底部覆盖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La上的一端,因此也具有防止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方向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上的一端的功能。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4中,保持部144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向手指的靠近方向较广地暴露并且也向深度方向较广地暴露的状态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因此,在实施方式4中,手指易于靠近至胴部侧面,而且能够用手指把持胴部侧面直至胴部下方,因此能够用手指容易地从基座容器14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当在孔142e内嵌入有胶囊型内窥镜2的情况下,由于利用孔142e的底部覆盖圆顶状壳体12b、12c中的一者,因此手指不会接触该圆顶状壳体12b、12c,该圆顶部分也不会被污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操作者的手指沿着保持部144的形状被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侧面。在此,由于未嵌入孔142e内的圆顶状壳体12b、12c不会位于该引导路径,因此操作者的手指基本上不会接触到该未嵌入孔142e内的圆顶状壳体12b、12c,未嵌入孔142e内的圆顶部分也不会被污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4中,三个保持部144分别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相接触。因而,在本实施方式4中,由于在三个位置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胶囊型内窥镜2的保持功能。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如图23所示,通过在保持部144的与孔142e连续的面上设置台阶144b,将筒状壳体12a与圆顶状壳体12b之间的接合位置钩挂在台阶144b上,从而能够限制胶囊型内窥镜2沿深度方向位移。因此,能够防止圆顶状壳体12b的顶部与孔142e的底面相接触。当在胶囊型内窥镜2上没有上述接合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圆顶状壳体12b中的成为摄像部的视角范围外的位置(未映在图像上的位置)抵接在台阶144b上,也可以与上述相同地限制胶囊型内窥镜2沿深度方向位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如图21所示,以形成有从上表面观察具有扇形状的保持部144的基座容器14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保持部144的形状并不限于扇形状。
例如,如图24的基座容器1421所示,也可以是I字形状的保持部1441。在该情况下,在区域P6a中也利用三个保持部1441在三个位置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胶囊型内窥镜2的保持功能。另外,各个保持部1441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的方式分别形成为相离开,操作者的手指在保持部1441之间的未形成有保持部1441的非保持部1451处如箭头Y21a所示那样被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侧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侧面。
另外,如图25的基座容器1422所示,也可以是T字形状的保持部1442。在该情况下,在区域P6b中也利用三个保持部1442在三个位置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胶囊型内窥镜2的保持功能。另外,各个保持部1442以使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暴露的方式分别形成为相离开,操作者的手指在保持部1442之间的未形成有保持部1442的非保持部1452处如箭头Y21b所示那样被从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侧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侧面。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以设置有三个保持部144、1441、144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并不限于此,只要以能够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方式设置多个就足矣。
另外,如图26的基座容器1423所示,在基座面142f中的非保持部145处,也可以示有表示把持方向的箭头状的标记149。在该情况下,操作者只要一边目视确认标记149一边使手指向该标记149所示的方向靠近,将能够使手指正确地靠近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5。图27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5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的基座容器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基座容器的上表面的俯视图,图29是图28的HH线剖视图。与实施方式4相同,本实施方式5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具有在使图27所示的基座容器242从图27所示的状态反转的状态下安装在铝塑包141上、进而利用灭菌片143闭塞铝塑包141的开口的结构。
如图27所示,与实施方式4的基座容器142相同,实施方式5中的基座容器242具有手把部142b和边缘部142c。而且,基座容器242具有有底的圆筒部242a和从该圆筒部242a的内部向外部方向突出的大致半圆柱形状的多个突起部242d。
在圆筒部242a上形成有成为主表面的基座面242f,在该基座面242f的中央部分设有供胶囊型内窥镜2在长轴La上的一端及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嵌入的有底的孔242e。如图29所示,该基座面242f的高度设定为与嵌入在孔242e内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中央部附近位置的高度大致相等。而且,孔242e的内径以能够供胶囊型内窥镜2嵌入的方式由比胶囊型内窥镜2的外径稍微大的内径构成。
而且,在该基座面242f上,以与孔242e的侧壁的一部分连续地下挖基座面242f的孔242e的周围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凹部。该凹部作为非保持部245发挥作用,在图27~图29所示的例子中,作为非保持部245形成有三个凹部。如图29所示,该非保持部245形成为下挖至嵌入在孔242e内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下方侧的端部。因而,嵌入在孔242e内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在与该非保持部245对应的区域(图29所示的区域P9)暴露。
非保持部245以使孔242e的侧壁的一部分残留而分别相离开地下挖的方式形成,基座面242f的孔242e的周围的除凹部(非保持部245)以外的区域作为保持部244发挥作用。在该保持部244中,如图28及图29的区域P 8所示,侧壁244a与嵌入在孔242e内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相接触。三个保持部244的侧壁244a分别与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侧面的一部分相接触。因此,在基座容器242中,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的一个端部被该三个保持部244在三个位置保持。而且,保持部244以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2沿该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度方向(图29的箭头Y24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方向)从基座容器242脱离的方式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的一者。
操作者的手指分别从基座容器242上方插入较广地开口的非保持部245内,如箭头Y23所示,在被引导至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侧面之后,原样在三个位置把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如图29的箭头Y24所示那样沿着胶囊型内窥镜2的长轴La提起胶囊型内窥镜2而从基座容器242中取出。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5中,胶囊型内窥镜2以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在三个位置充分地暴露的方式保持在基座容器242内,因此能够确保能够用手指把持的区域,能够稳定地从基座容器242中取出胶囊型内窥镜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与实施方式4相同,也利用孔242e的底部覆盖圆顶状壳体12b、12c中的一者,因此手指不会接触该圆顶状壳体12b、12c,该圆顶部分也不会被污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5中,与实施方式4相同,也利用三个保持部244在三个位置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胴部端部,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胶囊型内窥镜2的保持功能。
另外,在实施方式5中,将以保持部244形成在三个位置的方式在三个位置设置了凹部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并不限于此,只要以能够保持胶囊型内窥镜2的方式设置多个凹部就足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的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中,以容纳有复眼的胶囊型内窥镜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容纳所谓的单眼的胶囊型内窥镜。
附图标记说明
1被检体;2胶囊型内窥镜;3接收装置;3a接收夹克;3b外部装置;4显示装置;5便携式记录介质;11A、11B摄像部;12胶囊型壳体;12a筒状壳体;12b、12c圆顶状壳体;13A、13B照明部;14A、14B光学系统;15A、15B摄像元件;16无线通信部;16a天线;17控制部;18电源部;20、140封装体;21、143灭菌片;22、32、42、52、62、142、242、1421、1422、1423基座容器;23、33、43、53基座构件;24、341~344、44、54、64、144、244、1441、1442保持部;24a倾斜面;24b、54b、144a接触部;25、35、45、55、145、245、1451、1452非保持部;26支承板;36、46位置限定部;37、47把持防止部;44a、64a、141d、142d、242d、341a、342a突起部;46a面;54a、64b上表面;63基座部;141铝塑包;141a、142a、242a  圆筒部;141c、142c边缘部;141b、142b手把部;142f、242f基座面;142e、242e孔;144b台阶;148台阶;149标记;244a侧壁。

Claims (3)

1.一种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其用于保持包括设于两端部的圆顶状部和位于上述两端部之间的胴部的胶囊型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包括:
多个保持部,其以预定间隔配置而形成有使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以能够把持的方式暴露的空间,并且以能够使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从该封装体脱离的方式保持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
非保持部,其形成在上述多个保持部之间,并使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暴露以能够把持;以及
基座部,该基座部在主表面上形成供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在长轴上的预定的端嵌入的孔;
上述多个保持部以能够使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沿该胶囊型医疗装置的长度方向从该封装体脱离的方式保持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多个保持部中的各保持部由与上述孔的侧壁的一部分连续地从上述基座部的上述主表面突出的凸部形成,并且具有从上述基座部的外周朝向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侧面变狭窄的扇形状,
未形成有上述保持部的区域作为上述非保持部发挥作用,上述非保持部具有从上述基座部的外周朝向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侧面去而变狭窄的形状,
上述多个保持部中的各保持部保持从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端部的上述至少一部分至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端部中央附近的部分,
利用上述保持部与上述非保持部来引导从外部对上述胶囊型医疗装置的胴部进行的把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座部的主表面上示有表示把持方向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该封装体的胶囊型医疗装置保持面被具有灭菌气体透过性的灭菌片闭塞。
CN201180008885.4A 2010-04-05 2011-01-05 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3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7276 2010-04-05
JP2010-087276 2010-04-05
PCT/JP2011/050054 WO2011125343A1 (ja) 2010-04-05 2011-01-05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のパッケー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3081A CN102753081A (zh) 2012-10-24
CN102753081B true CN102753081B (zh) 2015-06-24

Family

ID=44762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888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3081B (zh) 2010-04-05 2011-01-05 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80351A1 (zh)
EP (1) EP2502545B1 (zh)
JP (1) JP4981193B2 (zh)
CN (1) CN102753081B (zh)
WO (1) WO20111253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196B (zh) * 2011-05-13 2014-07-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胶囊型内窥镜的容纳盒、胶囊型内窥镜组件、胶囊型内窥镜组件的组装方法及胶囊型内窥镜组件的组装装置
CN104363818B (zh) * 2012-05-19 2016-12-14 戈登·威尔逊 用于胶囊相机的光学无线对接系统
FR3019158A1 (fr) * 2014-03-27 2015-10-02 Pharmed S A M "boitier individuel pour la manipulation automatisee d'un recipient de forme cylindrique"
USD778161S1 (en) 2015-03-09 2017-02-07 Apple Inc. Packaging
JPWO2016157603A1 (ja) * 2015-03-30 2017-04-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保持装置
USD817172S1 (en) * 2016-08-09 2018-05-08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Packaging tray
JOP20190071A1 (ar) * 2016-10-06 2019-04-04 Bayer Oy ترتيبة لنظام رحمي لمنع الحمل ووليجة خاصة به
EP3810222A1 (en) * 2018-06-25 2021-04-28 Sanofi Packaging for a medicament container
CN109229744A (zh) * 2018-09-28 2019-01-18 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防菌的胶囊内窥镜包装装置
CN109620109B (zh) * 2019-01-30 2022-06-07 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胶囊型内窥镜的封装体
CN111467045A (zh) 2020-05-25 2020-07-31 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胶囊内窥镜包装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5047A (zh) * 2005-01-05 2007-10-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内窥镜的收纳壳体
CN101098652A (zh) * 2005-01-05 2008-0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内窥镜的收容壳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4869A (en) * 1980-05-27 1981-12-08 American Sterilizer Company Apparatus for rupturing a sealed, frangible container
JPH0340771Y2 (zh) * 1987-02-27 1991-08-27
JP2511589Y2 (ja) * 1989-12-28 1996-09-25 ザ・パック株式会社 紙コップ等の筒状容器携行具
AU670627B2 (en) * 1992-09-09 1996-07-25 Fisons Plc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US5405580A (en) * 1993-09-24 1995-04-11 American Sterilizer Company Self-contained biological indicators
JP2905379B2 (ja) * 1993-12-14 1999-06-1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Icチップ用キャリア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622864B1 (en) * 2000-06-01 2003-09-23 Osteotech, Inc. Moisture resistant package for storing sterile items
US6499599B1 (en) * 2000-11-14 2002-12-31 Tuscarora, Incorporated Expandable packing end cap
US6830149B2 (en) * 2002-03-08 2004-12-14 Musculoskeletal Transplant Foundation Package with insert for holding allograft implant to preclude lipid transfer
JP4383432B2 (ja) * 2003-06-09 2009-12-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JP4398203B2 (ja) * 2003-08-29 2010-01-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無線型被検体内情報取得装置の保護装置
NL1025430C1 (nl) * 2003-09-25 2005-03-29 Topa Verpakking B V Beschermende verpakking voor kwetsbare producten.
JP4323276B2 (ja) * 2003-09-25 2009-09-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収納具
JP4472401B2 (ja) * 2004-03-29 2010-06-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被検体内情報取得装置
JP4520266B2 (ja) * 2004-09-21 2010-08-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の収容ケース
JP4579038B2 (ja) * 2005-04-11 2010-11-1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型被検体内情報取得装置の収容ケース
US7325703B2 (en) * 2005-06-16 2008-02-05 R.P. Scherer Technologies, Inc. Multi-cavity blister package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flowable substances
JP2007068761A (ja) * 2005-09-07 2007-03-22 Pentax Corp カプセル保持用具
USD538439S1 (en) * 2005-09-09 2007-03-13 Olympus Imaging Corp. Capsule endoscope case
USD538438S1 (en) * 2005-09-09 2007-03-1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apsule endoscope case
JP4765602B2 (ja) * 2005-12-14 2011-09-07 ニプロ株式会社 再生医療用器具の包装体及び再生医療用器具用の処理方法
WO2007074883A1 (ja) * 2005-12-27 2007-07-0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医療装置用収納装置と、廃棄装置と、医療装置の使用方法
EP2050382A1 (en) * 2006-08-09 2009-04-22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apsule endoscope
US7434691B2 (en) * 2006-09-08 2008-10-14 The Smartpill Corporation Ingestible capsule packaging
US7673752B2 (en) * 2006-09-12 2010-03-09 Navajo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Drug card
US8128560B2 (en) * 2006-10-31 2012-03-0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ower-supply starter apparatus for capsule-type medical device, start method of capsule-type medical device, and stop method of power supply for capsule-type medical device
AU2007322906B2 (en) * 2006-11-24 2011-01-2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capsulated endoscope
JP5000356B2 (ja) * 2007-03-30 2012-08-1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JP5074146B2 (ja) * 2007-03-30 2012-11-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JP2009195558A (ja) * 2008-02-22 2009-09-03 Hoya Corp カプセル内視鏡セット
JP5269532B2 (ja) * 2008-09-22 2013-08-2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US7931149B2 (en) * 2009-05-27 2011-04-26 Given Imaging Ltd. System for storing and activating an in vivo imaging capsul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5047A (zh) * 2005-01-05 2007-10-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内窥镜的收纳壳体
CN101098652A (zh) * 2005-01-05 2008-0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内窥镜的收容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25343A1 (ja) 2011-10-13
EP2502545B1 (en) 2014-05-14
JP4981193B2 (ja) 2012-07-18
US20120080351A1 (en) 2012-04-05
JPWO2011125343A1 (ja) 2013-07-08
CN102753081A (zh) 2012-10-24
EP2502545A1 (en) 2012-09-26
EP2502545A4 (en)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3081B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封装体
CN101098652B (zh) 胶囊型内窥镜的收容壳体
CN110151100A (zh) 内窥镜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01065047B (zh) 胶囊型内窥镜的收纳壳体
JP2005143991A (ja) カプセル型医療システム
JP2006288832A (ja)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及び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の作製方法
JP2007313340A (ja) カプセル型医療システム
JP2007167214A (ja) 体内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体内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CN102178506A (zh) 被检体内信息获取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
CN102595999B (zh) 胶囊型内窥镜启动系统
JP4323276B2 (ja)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収納具
JP2006068534A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及び体外装置
CN104244797A (zh) 磁场产生装置以及胶囊型医疗装置引导系统
US8808165B2 (en) Casing of capsule endoscope, capsule endoscope kit, assembly method of capsule endoscope kit and assembly device of capsule endoscope kit
JP2007181700A (ja) 生体内イメージング光学デバイス
JP2007044214A (ja) 生体内情報取得装置
KR101417361B1 (ko) 캡슐 내시경 시스템
JP4914790B2 (ja)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及び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の作製方法
JP2006094933A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用電源スターターおよび電源供給開始方法
JP2007061190A (ja) 受信装置
JP2010194099A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JP2006087524A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の収容ケース
JP2005319095A (ja) 受信装置
JP2011177382A (ja) 使い捨て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用スコープ
JP2008079671A (ja) カプセ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