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2070A -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2070A
CN102752070A CN2011100996659A CN201110099665A CN102752070A CN 102752070 A CN102752070 A CN 102752070A CN 2011100996659 A CN2011100996659 A CN 2011100996659A CN 201110099665 A CN201110099665 A CN 201110099665A CN 102752070 A CN102752070 A CN 102752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precoding
information
data transmission
busines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96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2070B (zh
Inventor
柯柏安
陈小锋
吕永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996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2070B/zh
Priority to CN201610830330.2A priority patent/CN10630169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11009966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752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2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2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为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而发明。所述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本发明可用于长期演进等无线通信系统中。

Description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增强的长期演进LTE-A(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系统中,下行多址接入方式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从而系统的下行资源在时间上被划分成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在频率上被划分成了子载波。
根据LTE版本8/9/10(Release 8/9/10)标准,在LTE/LTE-A系统中,在normal CP(正常循环前缀)下,一个正常下行子帧含有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在extended CP(扩展循环前缀)下,一个正常下行子帧含有12个OFDM符号。系统为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分配物理资源的最小单位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一个P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为半个子帧时长,即包含7个OFDM符号或者6个OFDM符号。
子帧上承载的各种数据,是在子帧的物理时频资源上划分出各种物理信道来组织映射的。各种物理信道可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相应地,控制信道承载的数据可称为控制数据,也称为控制信息,业务信道承载的数据可称为业务数据。其中,通信的根本目的是传输业务数据,而控制信息用于告知UE发给UE的业务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以及这些PRB在整个系统中所有PRB中的起始位置、业务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等,以辅助业务数据的传输。通常将辅助业务数据传输的信息称为控制信息,在控制信道上传输,例如,资源分配RA(Resource Allocation)和调制编码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等信息。
现有技术中,一个子帧里控制信道可以占用整个系统所有PRB的前3个OFDM符号,这个开销比较大,使得业务数据可用的资源减少,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一种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接收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处理;
根据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经所述处理单元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一种UE,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接收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处理;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和UE,通过第一控制信息将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UE,这样,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可以根据信道状况等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优化了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因此,当第二控制信息传输一定数量的信息比特并达到性能要求时,可以使用码率更高的信道编码方式,即可以把这一定数量的比特编码成更少的码字比特,这样第二控制信息就可以占用更少的资源,即减少了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开销,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基于基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两级控制信息的发送方式,首先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主要用于通知UE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然后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与业务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主要包含于第二控制信息中。这样,基站就可以实时根据信道状况等实际情况,而为第二控制选择最佳或较佳的预编码信息,通过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以有效提升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进而,当第二控制信息传输一定数量的信息比特时,在达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码率更高的信道编码方式,即可以把这一定数量的比特编码成更少的码字比特,这样第二控制信息就可以占用更少的资源,即减少了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开销,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
其中,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包括:发射端,即基站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过程中用到的信息和/或从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中解调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时用到的信息。具体可包括预编码矩阵或预编码向量、数据层(Layer)层数、数据层对应的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和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加扰标识(ScramblingIdentity)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其中,数据层层数为传输数据的层数,可以理解为同时能并行传输的数据个数。举例说明,发射端有T个或T组天线,假设数据层层数为k,要把这k个数据通过T个天线或T组天线发送,需要先把k个数变换成T个数,然后通过T个或T组天线发送。预编码处理过程即主要包含确定数据层层数k,把k个数变成T个数的过程。通常,把k个数变成T个数的预编码方式如下:
把k个数写成向量形式:
K=trans{[x(0),x(1),...,x(k-1)]}
其中,trans{}表示矩阵或向量的转置;
使用T行k列的矩阵W乘以K得到一个包含T个数的向量:
Y=trans{[y(0),y(1),...,y(T-1)]}。
从而就把k个数变成了T个数。设W=[w(0),w(2),...,w(k-1)],其中w(i)为维数或长度为T的列向量。此时,有另一种表示,即分解开来看,Y=x(0)w(0)+x(1)w(1)+...+x(k-1)w(k-1)。假设接收端有R个接收天线,发射端T个天线到接收端R个天线间的信道为H,其中H为R行T列的矩阵,第i列为第i个发射天线到R个接收天线分别的信道衰落系数,第j行为T个发射天线分别到第j个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发射端发送的数据Y经过信道后,接收端R个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数据组成的向量Y′=trans{[y′(0),y′(1),...,y′(R-1)]}=HY=HWK=x(0)[Hw(0)]+x(1)[Hw(1)]+...+x(k-1)[Hw(k-1)],其中y′(i)为第i个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数据。接收端要解调得到实际发送的数据x(0),...,x(k-1),需要知道:发射端发送了几层数据,这几层数据对应的矩阵HW或者每一层分解开来看时对应的列向量[Hw(i)]。因此,从发射端和接收端整体来看,预编码信息的内容为发射端对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处理过程中用到的信息,和/或从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中解调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时用到的信息。
而要让接收端知道预编码信息,一般有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发射端把数据层层数信息k,预编码矩阵W或每层对应的w(i)信息,发送给接收端。而接收端再通过没有经过预编码的导频(reference signal,RS),例如LTE/LTE-A系统的公共导频(commonreference signal,CRS)或信道状态信息导频(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估计得到H。接下来就可以解调发送的数据K了。根据信道状况的不同,数据层层数是变化的。当然,若通信系统的数据层层数固定设置,即不管信道状况如何,基站与UE之间始终传输固定层数的数据,且该固定层数由基站和UE所共知,则本发明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无需包括数据层层数。另外,预编码矩阵W或每层对应的w(i)信息可在已知数据层层数的条件下通过盲检测而获得,因此,预编码信息也可不包括预编码矩阵W或每层对应的w(i)信息。
方法二,发射端把数据层层数信息k,这k层数据将在哪些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信息,这些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的加扰标识信息,发送给接收端。其中,天线口和数据层对应,例如LTE/LTE-A系统里的端口Port 7,8,...,14;解调导频是每个天线口上发送的导频,但这些导频和数据一样经过了相同的预编码处理,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信息指示了导频具体的数据数值怎么生成或获得,例如LTE/LTE-A系统里端口Port 7,8对应的nSCID。而接收端通过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得知发射端在天线端口上发送的导频数据,因为解调导频和数据经过了相同的预编码处理,所以可以通过接收到的导频数据和发射端发射的导频数据估计得到收发天线间信道H和预编码矩阵W或列向量w(i)合成的信息[HW]或Hw(i)。接下来就可以解调发送的数据K了。可以理解的是,对于部分特殊天线端口而言,其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信息确定,不需要包括于预编码信息中。而一些场景下,通过天线端口信息即可获知数据层层数信息,因此,预编码信息中不需要同时包括天线端口信息和数据层层数信息。另外,在天线端口确定的前提下,预编码信息中不需包括天线端口信息。
综上,由方法一和二可以看到,预编码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数据层数信息k、预编码矩阵W或每层对应的预编码向量w(i)信息、这k层数据对应的天线端口信息,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等。
由于基站可以实时根据的信道状况而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可能是实时变化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第一控制消息将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UE,以保证UE对第二控制信息的正常接收。
其中,第一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预编码信息中具体可以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通常情况下,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个数是有限的,并且每一个预编码矩阵可以被指定一个序号,该序号在LTE/LTE-A系统中被称为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中包括预编码矩阵比特字段,该字段指示预编码矩阵的序号。
举例说明,假设通信系统中一共有序号为0至7的8个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此时,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矩阵比特字段可以包括3个比特,此比特字段的比特值代表预编码矩阵的序号,例如,当该比特字段为“000”时,表示第二控制信息采用第0个预编码矩阵,当该比特字段为‘111’表示第7个预编码矩阵。
另外,当第一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预编码信息中具体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数据层层数时,如果对于不同层数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是联合依次编号的,此时,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矩阵比特字段,可同时指示预编码矩阵的序号和数据层层数。
例如,数据层层数为1时,可以使用4个预编码矩阵,层数为2时,可以使用8个预编码矩阵,即共有12个预编码矩阵,联合依次编号为0至11,例如,序号为0代表层数为1的第1个预编码矩阵,序号为3代表层数为1的第4个预编码矩阵,序号为4代表层数为2的第1个编码矩阵,以此类推。此时,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矩阵比特字段可以包括4个比特,此比特字段的比特值代表预编码矩阵的序号和数据层层数,例如,当该比特字段为“1000”时,意为第8号预编码矩阵,即指示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数据层层数为2,及层数为2时可以使用的8个预编码矩阵中的第4个预编码矩阵。
当然,当第一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预编码信息中具体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数据层层数时,第一控制信息中可同时包括预编码矩阵比特字段和数据层层数字段,分别指示预编码矩阵的序号和数据层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息主要用于通知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而与业务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主要包含于第二控制信息中。但是,第一控制信息不限如此,除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外,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还可包括与业务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例如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信息,该信息用于指示用于上行反馈下行业务数据传输对应的确认应答ACK(Acknowledgement)/否认应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信息的PUCCH具体是哪一个PUCCH信道,包括该PUCCH信道在时频资源上的位置以及其它相关参数等。
这样,如果出现第一控制信息正常接收,第二控制信息接收失败的情况,UE能够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所包括的PUCCH信息,将第二控制信息接收失败的情况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基站,有效保证基站和UE的正常通信。具体的,PUCCH信道可以由第一控制信息所在的时频资源的物理位置来推算出来的,或者是直接在第一控制信息的内容里指示出来。
进一步的,为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减少UE的盲检测,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中还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其他传输相关参数,例如,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物理时频资源,例如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PRB位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或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等。其中,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是指根据业务数据的不同传输方式第二控制信息所包含的内容。例如,在LTE/LTE-A系统,根据业务数据的不同传输方式,如高层配置的不同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其相应的控制信息组织格式有格式Format1A/1B/1C/1D/2/2A/2B等。
另外,如果第二控制信息既能够支持预编码传输方式,还能够支持发射分集传输方式,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中还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息采用预编码传输方式还是发射分集传输方式。其中,发射分集处理方式可以是以Alamoti发射分集方式为基础的空频块编码SFBC(Spatial-Frequency Block Code),空时块编码STBC(Spatial-Time Block Code)等,也可以是其它设定的发射分集方式。这样,在基站无法获得的信道状况或者获得的信道情况不准确等情形而无法确定较佳或最佳的预编码信息时,或者在发射分集传输方式的性能好于预编码传输方式时,基站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方式下发第二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一控制信息通知给UE。
可选的,在第一控制信息中,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可以单独使用1比特字段进行指示。例如,该比特字段为“1”表示第二控制信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方式,为“0”表示第二控制信息采用预编码传输方式,反之亦可。
可选的,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还可以用第一控制信息中,指示预编码信息的比特字段的一个预留状态来区分。也即,第一控制信息中,预编码信息的比特字段具有未赋予含义的预留状态,使用这些预留状态指示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该比特字段取值一特定的预留状态表示第二控制信息采用发射分集传输方式,若取值为其它非预留状态,表示第二控制信息采用预编码传输方式,且该非预留状态的取值指示了采用预编码传输方式时的预编码矩阵和/或数据层数信息,反之亦可。例如,前文示例中提到的总共12个预编码信息(预编码矩阵和数据层数信息),需要4比特来指示。但4比特总共可以指示16个状态,假设前12个状态来分别指示第二控制信息采用预编码传输方式以及具体的预编码信息,那么该字段取值剩下的4个状态中的某一个时,表示第二控制信息是采用发射分集方式传输。
具体的,第二控制信息包括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占用的PRB位置信息、业务数据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业务数据的预编码信息等与业务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
步骤102,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具体是指:
情形1,如果在步骤101中,介绍的两种方法里采用的是方法一,那么预编码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或预编码向量和/或数据层层数,这种情况所述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比较直观,因为预编码处理用到预编码矩阵或预编码向量,和/或数据层层数都是明确包含在所述预编码信息中的;
情形2,如果在步骤101中,介绍的两种方法里采用的是方法二,那么预编码信息可能只包括数据层数信息k,这k层数据对应的天线端口信息,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信息。这种情况所述预编码信息里没有明确包含预编码矩阵或预编码向量。此时,所述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具体指采用和预编码信息里包含的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相同的预编码处理方式,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为了描述简单,上述两种情形,本实施例以及后面的实施例都概括为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步骤103,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可在第一控制信息发送之前进行,也可在第一控制信息发送之后进行,亦即;步骤102的顺序不限,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2在步骤101之前进行,即在第二控制信息已经经过预编码处理之后,首先发送第一控制信息,通知UE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然后发送第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采用两级控制信息的发送方式,首先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主要用于通知UE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然后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与业务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主要包含于第二控制信息中。通过第一控制信息将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UE,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可以根据信道状况等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优化了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因此,当第二控制信息传输一定数量的信息比特并达到性能要求时,可以使用码率更高的信道编码方式,即可以把这一定数量的比特编码成更少的码字比特,这样第二控制信息就可以占用更少的资源,即减少了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开销,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
为了提高峰值速率,满足未来通信系统对数据速率的需求,LTE-A系统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载波聚合技术中,两个或更多的成员载波的频谱被聚合在一起以得到更宽传输带宽。LTE-A系统中,UE可以配置不同的上行和下行成员载波数目,并且每个成员载波有独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过程,则当LTE-A中的UE同时接入多个下行成员载波时,对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上传输给UE的业务数据,都需要传输相应的控制信息。
基于此,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如何具体应用于载波聚合CA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应用于多个下行成员载波聚合的场景下。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即第二控制信息中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而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201,联合信道编码(Joint Channel Coding)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为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可包括当前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全部或部分下行成员载波。
在应用CRC校验机制时,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联合信道编码只需要添加一次CRC校验比特,减少了CRC校验所对应的冗余比特,从而进一步节省了资源开销。
步骤202,采用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联合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其中,预编码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为一个公共的预编码信息,基站将使用这个公共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联合信道编码后得到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即是说,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被联合信道编码后,将被统一进行预编码处理。
步骤203,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对所述进行联合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
步骤204,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即为经过所述预编码处理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且这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了联合信道编码,在第二控制信息中,采用第一控制信息所携带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联合信道编码后得到的数据进行了预编码处理。
在多个下行成员载波聚合的场景下,不同时刻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是变化的,换言之,第二控制信息的总信息量可以是变化的,UE可通过盲检测而获知第二控制信息的总信息量的变化。
为了减少盲检测,可以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将第二控制信息中有哪些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指示出来,例如,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中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即指示第二控制信息中有几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此时,第二控制信息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需要包括有与其对应的下行成员载波身份标识,这个标识可以类似LTE/LTE-A里的载波指示字段或者载波指示域(Carrier Indicator Field,CIF)。
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中中还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身份标识,即明确指示第二控制信息里都有哪些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例如,UE共配置有5个下行成员载波,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包括一个5个比特的比特字段,与5个下行成员载波一一对应,比特值为“0”代表第二控制信息里没有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比特值为“1”代表第二控制信息里包括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若该比特字段为“11001”,表示第二控制信息里有第1,2,5比特分别对应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但没有第3,4比特分别对应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同样应用于多个下行成员载波聚合的场景下,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是分别独立信道编码、独立预编码处理及传输的,也就是说,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于一个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中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为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而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01,分别独立信道编码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为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可包括当前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全部或部分下行成员载波。
步骤302,分别采用各自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分别依据各自对应的预编码信息,独立进行预编码处理。
步骤303,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即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处理所分别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且第一控制信息是所述分别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一起联合信道编码及发送的,这样在应用CRC校验机制时,减少了CRC校验所对应的冗余比特,从而进一步节省了资源开销。
其中,第一控制信息可以有两种格式,其一:第一控制信息中包括为UE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分别对应的比特字段,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将显示在该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中。也就是说,对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的某个载波,无论是否具有业务数据传输,亦即是否被调度,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均包括该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即第一控制信息中均具有该载波对应的信息位置。
具体的,UE可依据第一控制信息中各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的取值,判断出该下行成员载波是否被调度,亦即是否具有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以及第一控制信息中是否包括了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例如,如果对一下行成员载波调度时,第一控制信息中该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的取值不会为某个值,例如,该比特字段的取值不会全部为0,那么,就可以在没有对该下行成员载波进行调度时,将第一控制信息中该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全部取值为0,以表示该下行成员载波没有被调度,亦即没有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以及第一控制信息中不具有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而当对一下行成员载波调度时,第一控制信息中该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可以取任何值时,无法通过比特字段的取值而确定该载波是否被调度。此时,第一控制信息中可额外包括指示用的比特字段,该比特字段的比特数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且每个比特与下行成员载波一一对应,比特值为“0”代表该下行成员载波没有被调度、不具有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不包括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比特值为“1”代表该下行成员载波被调度、具有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包括该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反之亦可。例如,假设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为五个下行成员载波,第一控制信息中包括指示用的比特字段,该比特字段长为5比特,若该比特字段为“11001”,表示具有第1,2,5比特分别对应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但没有第3,4比特分别对应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其二:第一控制信息中只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以及其它信息均显示在该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中,也就是说,第一控制信息中不包括没有业务数据传输,即不被调度的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信息位置。
这种格式下,第一控制信息中需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息中分别为哪几个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信息,即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以及其它信息。
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用的比特字段,该比特字段的比特数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且每个比特与下行成员载波一一对应,比特值为“0”代表第一控制信息不包括该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信息,比特值为“1”代表第一控制信息包括该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信息。例如,若该比特字段为“11001”,表示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1,2,5比特分别对应的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信息,但没有第3,4比特分别对应的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信息。
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还可以在每个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对应的比特字段中包括载波标识字段,来标识第一控制信息里的每一比特字段所对应的下行成员载波。
步骤304,分别发送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第二控制信息,即分别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同样应用于多个下行成员载波聚合的场景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401,分别独立信道编码至少一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为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可包括当前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全部或部分下行成员载波。
步骤402,分别采用各自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步骤403,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即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处理所分别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且第一控制信息是所述分别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一起联合信道编码及发送的,这样在应用CRC校验机制时,减少了CRC校验所对应的冗余比特,从而进一步节省了资源开销。
步骤404,发送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即为在不同的数据层上传输的、经过所述预编码处理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每个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是分别独立信道编码且分别添加相应的CRC校验比特、然后被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再采用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的预编码信息对要传输的至少一个数据层进行预编码处理的。以两个载波为例,假设可以传输k层数据,那么可以将来自载波1的第二控制信息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后的数据映射到其中k1层上,将来自载波2的第二控制信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其中k2层上,k1+k2=k。这种情况下,接收端需要知道哪k1层是载波1的第二控制信息,哪k2层是载波2的第二控制信息。在步骤403中,如果第一控制信息中通知的是预编码矩阵,且该预编码矩阵是一个包括k列大矩阵,那么,因为数据层数中的每一层和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一列是一一对应的,也即是需要明确哪个k1列对应载波1,哪k2列对应载波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该对应关系可以在第一控制信息里直接指示,也可以预先设定一个规则来规定,比如具有k列的预编码矩阵中前连续k1列为载波1的,接着连续k2列为载波2的。在步骤403中,如果第一控制信息中通知的是数据层层数和/或天线端口,因为数据层数中的每一层和每一个天线端口也是一一对应的,哪k1层对应的是载波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哪k2层对应的是载波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可以通过明确哪k1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是载波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哪k2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是载波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该对应关系可以在第一控制信息里直接指示,也可以预先设定一个规则来规定,比如至少一个k个天线端口(例如LTE/LTE-A中port7,8,...,7+k-1)中前连续k1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是载波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接着连续k2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是载波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如何具体应用于多个UE的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应用于多个UE的场景下,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是分别独立信道编码、独立预编码处理及传输的,一个UE对应于一个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中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为一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而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501,分别独立信道编码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UE为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UE,可包括当前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全部或部分UE。
步骤502,分别采用各自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步骤503,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即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处理所分别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且第一控制信息是所述分别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一起联合信道编码及发送的,这样在应用CRC校验机制时,减少了CRC校验所对应的冗余比特,从而进一步节省了资源开销。
其中,第一控制信息可以有两种格式,其一:第一控制信息中包括为所述至少一个UE分别对应的比特字段,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将显示在该UE对应的比特字段中。也就是说,对于所述至少一个UE中的某个UE,无论是否具有业务数据传输,亦即是否被调度,在第一控制信息中均包括该UE对应的比特字段,即第一控制信息中均具有该UE对应的信息位置。
具体的,UE可依据第一控制信息中各UE对应的比特字段的取值,判断出该UE是否被调度,亦即是否具有该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以及第一控制信息中是否包括了该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例如,如果对一UE调度时,第一控制信息中该UE对应的比特字段的取值不会为某个值,例如,该比特字段的取值不会全部为0,那么,就可以在没有对该UE进行调度时,将第一控制信息中该UE对应的比特字段全部取值为0,以表示该UE没有被调度,亦即没有该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以及第一控制信息中不具有该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而当对一UE调度时,第一控制信息中该UE对应的比特字段可以取任何值时,无法通过比特字段的取值而确定该UE是否被调度。此时,第一控制信息中可额外包括指示用的比特字段,该比特字段的比特数为所述至少一个UE的个数,且每个比特与UE一一对应,比特值为“0”代表该UE没有被调度、不具有该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不包括该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比特值为“1”代表该UE被调度、具有该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包括该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反之亦可。例如,假设所述至少一个UE为五个UE,第一控制信息中包括指示用的比特字段,该比特字段长为5比特,若该比特字段为“11001”,表示具有第1,2,5比特分别对应的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但没有第3,4比特分别对应的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其二:第一控制信息中只包括所述至少一个UE对应的比特字段,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以及其它信息均显示在该UE对应的比特字段中,也就是说,第一控制信息中不包括没有业务数据传输,即不被调度的UE对应的信息位置。
这种格式下,第一控制信息中需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息中分别为哪几个UE对应的信息,即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以及其它信息。
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用的比特字段,该比特字段的比特数为所述至少一个UE的个数,且每个比特与UE一一对应,比特值为“0”代表第一控制信息不包括该UE对应的信息,比特值为“1”代表第一控制信息包括该UE对应的信息。例如,若该比特字段为“11001”,表示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1,2,5比特分别对应的UE对应的信息,但没有第3,4比特分别对应的UE对应的信息。
可选的,第一控制信息还可以在每个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UE对应的比特字段中包括UE标识字段,来标识第一控制信息里的每一比特字段所对应的UE。
步骤504,分别发送所述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第二控制信息,即分别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应用于多个UE的场景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601,分别独立信道编码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UE为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UE,可包括当前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全部或部分UE。
步骤602,分别采用各自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步骤603,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即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处理所分别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且第一控制信息是所述分别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一起联合信道编码及发送的,这样在应用CRC校验机制时,减少了CRC校验所对应的冗余比特,从而进一步节省了资源开销。
步骤604,发送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即为在不同的数据层上传输的、经过所述预编码处理的所述至少一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是分别独立信道编码且分别添加相应的CRC校验比特、然后被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再采用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的预编码信息对要传输的至少一个数据层进行预编码处理的。以两个UE为例,假设可以传输k层数据,那么可以将来自UE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后的数据映射到其中k1层上,将来自UE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其中k2层上,k1+k2=k。这种情况下,接收端需要知道哪k1层是UE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哪k2层是UE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在步骤603中,如果第一控制信息中通知的是预编码矩阵,且该预编码矩阵是一个包括k列大矩阵,那么,因为数据层数中的每一层和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一列是一一对应的,也即是需要明确哪个k1列对应UE1,哪k2列对应UE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该对应关系可以在第一控制信息里直接指示,也可以预先设定一个规则来规定,比如具有k列的预编码矩阵中前连续k1列为UE1的,接着连续k2列为UE2的。在步骤603中,如果第一控制信息中通知的是数据层层数和/或天线端口,因为数据层数中的每一层和每一个天线端口也是一一对应的,哪k1层对应的是UE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哪k2层对应的是UE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可以通过明确哪k1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是UE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哪k2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是UE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该对应关系可以在第一控制信息里直接指示,也可以预先设定一个规则来规定,比如至少一个k个天线端口(例如LTE/LTE-A中port 7,8,...,7+k-1)中前连续k1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是UE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接着连续k2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是UE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应用于多个UE的场景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701,分别独立信道编码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的预编码信息,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UE为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UE,可包括当前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全部或部分UE。
步骤702,分别采用各自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步骤703,分别发送所述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第一控制信息,即分别发送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
步骤704,发送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即为在不同的数据层上传输的、经过所述预编码处理的所述至少一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UE中,每个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是分别独立信道编码、独立预编码处理的,且分别添加相应的CRC校验比特,而各UE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是一起传输的,而各UE的第一控制信息时分别独立发送的。
以两个UE为例,假设可以传输k层数据,其中k1层数据是来自UE1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后的数据,k2层数据是来自UE2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信道编码后的数据,k1+k2=k。此时,各UE的第一控制信息里可以通知整个有k列的预编码矩阵和各UE的数据所在的层,或者可以通知至少一个k层对应的天线端口和各UE的数据所在的层对应的天线端口,或者也可以只通知各UE的数据所在的层所对应的整个有k列的预编码矩阵的其中的列抽取出来形成的预编码矩阵。
与图1所示的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基于UE,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801,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预编码信息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向量,数据层层数,数据层对应的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
步骤802,接收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步骤803,根据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处理;
步骤804,根据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UE能够通过第一控制消息知悉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这样,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可以根据信道状况等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优化了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因此,当第二控制信息传输一定数量的信息比特并达到性能要求时,可以使用码率更高的信道编码方式,即可以把这一定数量的比特编码成更少的码字比特,这样第二控制信息就可以占用更少的资源,即减少了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开销,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物理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当然,第一控制信息还可包括其他与业务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
这时,步骤804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与前述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9所示,包括:
发送单元10,用于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单元11,用于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发送单元10还用于发送经处理单元11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能够采用两级控制信息的发送方式,首先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主要用于通知UE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然后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与业务数据传输相关的控制信息主要包含于第二控制信息中。通过第一控制信息将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通知给UE,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可以根据信道状况等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优化了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因此,当第二控制信息传输一定数量的信息比特并达到性能要求时,可以使用码率更高的信道编码方式,即可以把这一定数量的比特编码成更少的码字比特,这样第二控制信息就可以占用更少的资源,即减少了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开销,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
其中,发送单元1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的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向量,数据层层数,数据层对应的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1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还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物理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包括发射分集方式或预编码处理方式。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应用于多个下行成员载波聚合的场景下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发送单元10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中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发送单元1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具有业务数据传输的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
处理单元11还用于:联合信道编码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联合信道编码后,处理单元11具体用于:采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联合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这时,发送单元10发送的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还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身份标识。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应用于多个下行成员载波聚合的场景下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发送单元1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处理单元11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独立信道编码后,处理单元11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发送单元10具体用于:分别发送经所述处理单元预编码处理的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应用于多个下行成员载波聚合的场景下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发送单元1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处理单元11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后,处理单元11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应用于多个UE的场景下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发送单元1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处理单元11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独立信道编码后,处理单元11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发送单元10具体用于分别发送经所述处理单元预编码处理的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应用于多个UE的场景下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发送单元10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处理单元11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处理单元11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应用于多个UE的场景下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处理单元11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的预编码信息;
发送单元10具体用于:分别发送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
处理单元11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处理单元11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与前述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UE,如图10所示,包括:
收发单元20,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接收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解码单元21,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处理;
收发单元20还用于根据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能够通过第一控制消息知悉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这样,第二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可以根据信道状况等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优化了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因此,当第二控制信息传输一定数量的信息比特并达到性能要求时,可以使用码率更高的信道编码方式,即可以把这一定数量的比特编码成更少的码字比特,这样第二控制信息就可以占用更少的资源,即减少了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开销,有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资源有效利用率。
其中,收发单元20接收到的预编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向量,数据层层数,数据层对应的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
进一步的,收发单元20接收的第一控制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物理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
这时,收发单元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即根据第一控制信息中包括的和第二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向量,数据层层数,数据层对应的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物理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包括发射分集方式或预编码处理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下:
所述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预编码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方法进一步包括:联合信道编码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包括:采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联合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身份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下:
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包括: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分别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下:
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所述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包括:
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用户设备的场景下:
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包括: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
分别发送所述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多个用户设备场景下:
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所述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包括: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用户设备场景下:
所述发送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别独立信道编码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包括:分别发送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方法进一步包括: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所述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包括:
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12.一种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接收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处理;
根据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向量,数据层层数,数据层对应的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物理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经所述处理单元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向量,数据层层数,数据层对应的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物理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包括发射分集方式或预编码处理方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应用于载波聚合的场景下;
所述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预编码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联合信道编码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采用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联合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个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的身份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应用于载波聚合的场景下;
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分别发送经所述处理单元预编码处理的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应用于载波聚合的场景下;
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成员载波中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下行成员载波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应用于在多个用户设备的场景下;
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分别发送经所述处理单元预编码处理的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应用于在多个用户设备的场景下;
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26.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应用于在多个用户设备的场景下;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对应的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分别发送所述独立信道编码的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独立信道编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将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映射到不同的数据层上;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分别采用所述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对所述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和映射的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
2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传输控制信息,接收采用所述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
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处理;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向量,数据层层数,数据层对应的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对应的解调导频的加扰标识。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一控制信息还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信息:
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在的物理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组织格式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解码处理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CN201110099665.9A 2011-04-20 2011-04-20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752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9665.9A CN102752070B (zh) 2011-04-20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201610830330.2A CN106301690B (zh) 2011-04-20 2011-04-20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9665.9A CN102752070B (zh) 2011-04-20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0330.2A Division CN106301690B (zh) 2011-04-20 2011-04-20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2070A true CN102752070A (zh) 2012-10-24
CN102752070B CN102752070B (zh) 2016-12-14

Family

ID=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5141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信道估计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4179988A1 (zh) * 2013-05-10 2014-11-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邻居发现方法和设备
WO2016161895A1 (zh) * 2015-04-07 2016-10-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254369A (zh) * 2016-04-19 2016-12-21 广东丰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可旋转投影仪及其控制系统
CN106464645A (zh) * 2014-03-28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WO2017193841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8702737A (zh) * 2016-05-12 2018-10-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29463A1 (zh) * 2017-08-09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控制信息、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WO2019072138A1 (en) * 2017-10-10 2019-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CN110278059A (zh) * 2018-03-13 2019-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10402553A (zh) * 2017-01-09 2019-11-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级控制信息的编码技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6207A (zh) * 2007-04-28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以及终端
CN101964675A (zh) * 2009-07-22 201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控制指示pci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1012043A1 (zh) * 2009-07-28 2011-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发射方法及装置
CN101998656A (zh) * 2009-08-1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反馈与接收的方法及基站和中继站
CN101997651A (zh) * 2009-08-10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多天线系统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6207A (zh) * 2007-04-28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以及终端
CN101964675A (zh) * 2009-07-22 201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控制指示pci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1012043A1 (zh) * 2009-07-28 2011-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发射方法及装置
CN101997651A (zh) * 2009-08-10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多天线系统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1998656A (zh) * 2009-08-1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反馈与接收的方法及基站和中继站

Cited B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5141B (zh) * 2012-12-26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信道估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05141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信道估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165051B (zh) * 2013-05-10 2019-05-2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邻居发现方法和设备
CN105165051A (zh) * 2013-05-10 2015-12-1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邻居发现方法和设备
WO2014179988A1 (zh) * 2013-05-10 2014-11-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邻居发现方法和设备
US10887150B2 (en) 2014-03-28 2021-01-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user downlink cellular system
CN106464645A (zh) * 2014-03-28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CN106464645B (zh) * 2014-03-28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CN106161291A (zh) * 2015-04-07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2060870B1 (ko) * 2015-04-07 2019-12-30 차이나 아카데미 오브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테크놀로지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TWI619367B (zh) * 2015-04-07 2018-03-21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一種資料的發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裝置
WO2016161895A1 (zh) * 2015-04-07 2016-10-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230445B2 (en) 2015-04-07 2019-03-12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p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ata reception device
CN106254369A (zh) * 2016-04-19 2016-12-21 广东丰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可旋转投影仪及其控制系统
CN108702737A (zh) * 2016-05-12 2018-10-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841901B2 (en) 2016-05-12 2020-11-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396443B (zh) * 2016-05-13 2022-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和终端
US11979868B2 (en) 2016-05-13 2024-05-07 Zte Corpor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tec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10966204B2 (en) 2016-05-13 2021-03-30 Zte Corpor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tec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396443A (zh) * 2016-05-13 2017-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和终端
WO2017193841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终端和存储介质
US11191065B2 (en) 2017-01-09 2021-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ding technique for multi-stage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402553A (zh) * 2017-01-09 2019-11-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级控制信息的编码技术
CN110402553B (zh) * 2017-01-09 2022-03-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级控制信息的编码技术的方法和设备
US11395272B2 (en) 2017-08-09 2022-07-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9029463A1 (zh) * 2017-08-09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控制信息、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11025388B2 (en) 2017-10-10 2021-06-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CN114430314A (zh) * 2017-10-10 2022-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令的系统和方法
WO2019072138A1 (en) * 2017-10-10 2019-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US11588601B2 (en) 2017-10-10 2023-02-2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US11936584B2 (en) 2017-10-10 2024-03-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CN110278059A (zh) * 2018-03-13 2019-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10278059B (zh) * 2018-03-13 2022-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US11412500B2 (en) 2018-03-13 2022-08-0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 control channel,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control channel,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1690A (zh) 2017-01-04
CN106301690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96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和方法
US8325787B2 (en) Precoding signaling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77056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CN102858014B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US7885211B2 (en) Selective rank CQI and PM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63699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高效上行链路反馈
CN102449971B (zh) 用于多载波无线通信的下行链路分配指示符设计
CN102036305B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0142982B2 (en)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end
CN102484568B (zh) 正确错误应答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US913146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control channels to resources in OFDM systems
WO2019029401A1 (zh) 参考信号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090067391A1 (en) Separate Rank and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905379B (zh) 控制信道的接收和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648171A (zh) 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节点b之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860074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2843209A (zh) 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16015A (zh) 针对多分量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分配
CN103178942A (zh)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478379A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394251A (zh) 秩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869049A (zh) 传输控制信道指示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20100120202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 송신장치,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CN111065164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5453A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