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8059B -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8059B
CN110278059B CN201810206077.2A CN201810206077A CN110278059B CN 110278059 B CN110278059 B CN 110278059B CN 201810206077 A CN201810206077 A CN 201810206077A CN 110278059 B CN110278059 B CN 110278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60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8059A (zh
Inventor
陈艺戬
鲁照华
朱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2060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8059B/zh
Priority to CN202210420449.8A priority patent/CN1150016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7950 priority patent/WO2019174593A1/zh
Priority to EP19766508.6A priority patent/EP3767861A4/en
Priority to US16/980,314 priority patent/US1141250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278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8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Abstract

一种控制信道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该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端使用第一传输配置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承载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所述发送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承载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采用不同传输配置的控制信道发送不同控制信息,能对控制信息进行区分从而采取不同的传输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指一种控制信道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5th Generation,第5代)中,物理层控制信道的资源非常宝贵,控制信道的资源利用率是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技术中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率不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率。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包括:
发送端使用第一传输配置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承载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所述发送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承载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发送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传输配置和第二传输配置;
发送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第一传输配置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承载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以及,使用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承载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发送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端根据第一传输配置检测第一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检测第二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获取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检测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传输配置和第二传输配置;
检测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第一传输配置检测第一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以及,使用所述第二传输配置检测第二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获取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检测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中,采用不同传输配置的控制信道发送不同控制信息,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保障数据传输性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发送装置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检测装置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发送设备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检测设备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目前的控制信道资源利用率并不是十分理想,存在利用率不高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
1、不同物理层控制信息发送采用完全相同的传输配置,效率不高。
5G物理层控制信令有多种,包括资源分配信息,载波指示,BWP(BandWidth Part,带宽分段)指示,非周期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上报触发指示,上行功控命令,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指示,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方式指示,测量导频(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测量参考信号))触发,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bundling(绑定)参数,QCL(Quasi-co-location,准共位置)关系指示、预编码指示等等。
这些信令中,不管是用于上行传输还是下行传输的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format(格式),其中多类信息被包含在同一DCI format进行传输。但实际上,虽然都属于物理层控制信令,都有着比数据信息更严苛的误码率要求,不同控制信息发送采时,用完全相同的传输参数配置,比如以下一些类别的传输参数:码率、MCS、波束、功率、映射方式等等,这样会导致效率不够高。
2、控制信道CORESET(资源集合)的配置灵活度差导致资源浪费。
控制信道中发送DCI信息时,UE需要通过盲检测才能确定有没有DCI,以及DCI的位置,占用资源大小等信息。所以需要预先配置控制信道的CORESET(资源集合),然后在资源集合中定义搜索空间。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CORESET不能通过物理层信令来动态的调整大小及位置,只能通过高层信令来半静态的调整。而CORESET一般会由较多的用户共享,如果配置过小的CORESET,会导致有的时候用户的控制资源不够用,因此一般都要配置足够大的CORESET来应对多个用户都被激活的情况。但这样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CORESET中的各用户不能动态的协调资源,容易产生资源碎片。
3、DCI本身导致资源浪费
NR(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接入技术)的DCI设计比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要复杂,里面有一些参数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按照最大的情况预留比特,比如:BWP指示会影响用于资源分配的比特数目,资源分配需要按照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数目最多的BWP来预留比特;Resource allocation type(资源分配类型)也会影响资源分配bit(比特)数目,资源分配需要按照花销最多的RA(资源分配)type来预留比特;上行TRI会影响DMRS配置参数比特数目,需要按照TRI最大的情况来考虑DMRS配置参数比特数目,等等。这些情况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随着5G的演进,控制信息之间存在相关性的情况会越来越常见,而支持动态的DCI大小目前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存在开销的浪费。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101,发送端使用第一传输配置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承载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步骤102,所述发送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承载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可以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划分,比如:
Figure BDA0001595915510000051
本申请中,采用不同传输配置的控制信道发送不同控制信息,能对控制信息进行区分从而采取不同的传输配置,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保障数据传输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L1还承载第三控制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导频触发信息、反馈触发信息、BWP配置信息,TCI(TransmissionConfiguration Indication,传输配置指示)信息,第二控制信道L2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第三控制信息中还可包括其他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息内容属于同一DCI format,第三控制信息内容属于同一DCI format,第三控制信息与第一控制信息属于相同的DCI format或分别采用不同的DCI format。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根据第一传输配置、第三控制信息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第二控制信道L2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发送功率、位置、盲检测搜索空间、MCS、速率匹配参数、映射参数、第二控制信息子块数目、传输层数或DMRSport数目、DMRS port分配、第二控制信道L2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L2的传输聚合级别选择范围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数据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
方式一:根据第一控制信道L1使用的聚合级别确定,或者,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或者,根据第一控制信道L1使用的聚合级别和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第一控制信道L1和第二控制信道L2的聚合级别存在关联关系。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聚合级别/第二控制信道L2的信息bit数目)<=(第一控制信道L1的聚合级别/第一控制信道L1的信息bit数目);
第二控制信道L2的聚合级别也可以由第三控制信息直接通知,比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聚合级别AL=8;或者通知范围,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聚合级别范围AL=[8,16],然后终端通过盲检测判断第二控制信道L2的聚合级别为8还是16。
方式二:根据数据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确定
数据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第二控制信道L2的传输聚合级别选择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的存在或不存在由第一控制信道L1发送的DCIformat格式确定。例如,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控制信令由第一控制信道L1和第二控制信道L2发送;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控制信令没有第二控制信道L2,只由第一控制信道L1发送。也可以是按照待传输的DCI format格式来判断,比如DCI Format 1_0,DCI Format 0_0由第一控制信道L1和第二控制信道L2发送,DCI Format 1_1,DCI Format 0_1只由第一控制信道L1发送。此处仅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哪些DCI format格式由第一控制信道L1发送,哪些DCI format格式由第二控制信道L2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L2的发送功率通过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比如,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或者,根据第一控制信道L1的发送功率确定
比如,约定或配置第一控制信道L1和第二控制信道L2之间的控制信息发送功率存在一个偏置值,比如第二控制信道L2发送功率比第一控制信道L1低3dB。
比如,通过第三控制信息来指示第二控制信道L2功率相对于第一控制信道L1功率的偏置;或者是指示第二控制信道L2功率相对于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偏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的位置(无需盲检测情况)通过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下面具体进行说明。
方式一:根据第一控制信道L1的位置确定
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也处于第一控制信道L1所在的CORESET;
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时域位置在第一控制信道L1所在时域符号后的第t个时域符号内;t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可以约定或者基站配置;
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时域位置在第一控制信道L1所在时域Slot(时隙)后的第k个时域Slot内;k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可以约定或者基站配置;
方式二:根据数据信道的位置确定
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时域位置在数据信道占用符号中的前x个时域符号;x=1,2,……N,N为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符号总数。
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频域位置在数据信道所分配的频域资源上,并且按照预设映射函数F进行离散映射。
又比如,第二控制信道L2位于数据信道的解调导频所在的符号上;或者,第二控制信道L2位于解调导频相邻的一个或多个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元)位置。
方式三: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高层预配置多个CORESETs用于第二控制信道L2传输,通过第三控制信息指示所选的CORESET;或者,第三控制信息指示第二控制信道L2是在控制区域进行传输还是在数据区域进行传输;或者,第三控制信息指示第二控制信道L2在数据区域的具体传输位置,包括频域或时域位置。
方式四:由第一控制信道L1的位置和数据信道的位置共同确定
比如,第二控制信道L2与第一控制信道L1间隔至少s个符号,并且位于数据信号所在的时域符号。需要满足该条件的索引最低的x个时域符号;x=1,2,……,N,N为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符号总数。又比如,第二控制信道L2位于第一控制信道L1所在的时域符号之后,数据信道所在的时域符号之前;
方式五,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确定;
比如:上行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会影响上行的预编码指示TPMI的个数,会影响到第二控制信息开销。第二控制信道L2不能在一个CORESET上承载所有的TPMI信息时,信息会被分为多个子块,并占用多个CORESET的资源。
可以根据预编码粒度结合CORESET的大小、使用的聚合级别来算出需要多少个子块。然后启用对应的CORESETs资源。
这些子块可以有独立的CRC校验,也可以是联合的CRC校验。对于多个TPMIs的发送这种应用、多个Links的第二控制信息发送、多个Slot的第二控制信息发送等应用,可以是独立的CRC校验。而对于其他的一些应用则可以是联合的CRC校验。因此是独立还是联合CRC是可以通过具体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息划分策略来确定的。
当分为多个子块时,每块可以携带其对应的块编号信息;也可以是预先约定多个子块与CORESET的对应关系。
另外,如果子块数目非常多时,可以部分在CORESET内传输,部分在数据信道所属的符号传输。或者时都在数据信道所属的符号传输,主要取决于第二控制信息的总的开销。
方式六,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确定;
比如,层数比较少时,第二控制信息不用分割,但层数目比较多时,不同的层可能对应不同的第二控制信息,因此需要分块。与前面类似,第二控制信息被分为多个部分后可能在多个CORESETs上传输,具体的传输位置需要根据对应的层数来确定,层数小时只需要一个CORESET,层数多时需要多个CORESET。可以是,每个传输块对应的层,对应一个第二控制信息子块,对应一个CORESET发送。
方式七,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确定。
比如,发射天线端口数比较小时,第二控制信息不用分割,对应一个CORESET传输。但发射天线端口数比较大时,第二控制信息需要分割为多个子块,对应多个CORESET传输或者在数据信道所在的
第二控制信道所处的位置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划分规则来确定。不同的划分规则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二控制信道L2位置。有的划分规则下,第二控制信道L2可以与第一控制信道L1都处于控制信道的发送区域,有的情况第二控制信道L2可以在数据信道传输的时域符号上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需要盲检测,与第二控制信道L2的位置对应,扩展为一个候选资源位置的集合;第二控制信道L2的盲检测搜索空间(需盲检测情况)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方式一:根据第一控制信道L1的位置确定;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盲检测搜索空间时域位置在第一控制信道L1所在时域符号后的第t个时域符号内;又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盲检测搜索空间时域位置在第一控制信道L1所在时域符号后的第t,t+1个时域符号内;t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可以约定或者基站配置;又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的盲检测搜索空间也处于在第一控制信道L1所在的CORESET。
方式二:根据数据信道的位置确定;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盲检测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在数据信道占用符号中的前x个时域符号;x=1,2,……,N,N为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符号总数。又例如,L2盲检测搜索空间的频域在数据信道所分配的频域资源上,并且按照映射函数F进行离散映射。
方式三: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例如,高层预配置多个CORESETs作为第二控制信道L2的盲检测搜索空间,通过第三控制信息进行动态选择;又比如,第三控制信息指示第二控制信道L2的盲检测搜索空间是在控制区域还是在数据区域;
方式四:由第一控制信道L1的位置和数据信道位置共同确定;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盲检测搜索空间与第一控制信道L1间隔至少s个符号,并且位于数据信号所在的时域符号。需要满足该条件的索引最低的x个时域符号;x=1,2,……,最大为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符号总数。又例如,第二控制信道L2盲检测搜索空间位于第一控制信道L1所在的时域符号之后,数据信道所在的时域符号之前;
方式五: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确定;
比如:上行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会影响上行的预编码指示TPMI的个数,会影响到第二控制信息开销。第二控制信道L2不能在一个CORESET上承载所有的TPMI信息时,信息会被分为多个子块,并占用多个CORESET的资源。
可以根据预编码粒度来确定第二控制信息开销,从而根据开销大小确定其盲检测空间。
方式六: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确定;
可以根据预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来确定第二控制信息开销或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从而根据开销大小或子块数目确定其盲检测空间。
方式七: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确定。
可以根据预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来确定第二控制信息开销或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从而根据开销大小或子块数目确定其盲检测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数据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方式一:根据第一控制信道L1的聚合级别确定;例如,第一控制信道L1的不同聚合级别会决定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的候选范围,比如,第一控制信道L1的聚合级别为1,对应第二控制信道L2可选择的MCS集合a,第一控制信道L1的聚合级别为2,对应第二控制信道L2可选择的MCS集合b,第一控制信道L1的聚合级别为4,对应第二控制信道L2可选择的MCS集合c。又比如,第一控制信道L1的聚合级别为1,2,对应第二控制信道L2可选择的MCS集合a;第一控制信道L1的聚合级别为4,8,对应第二控制信道L2可选择的MCS集合b。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可以根据设置第一控制信道L1的聚合级别与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的对应关系。
方式二,根据数据信道的MCS确定;例如,如果是下行调度控制信令,数据信道的MCS与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的候选范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存在固定的MCS索引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多对一。比如一对一时,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 x1对应数据信道的MCS y1,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 x2对应数据信道的MCS y2;一对多时,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 x1对应数据信道的MCS{y1,y2},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x2对应数据信道的MCS{y3,y4};多对一时,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x1,x2}对应数据信道的MCS y1,第二控制信道L2的MCS{x3,x4},对应数据信道的MCS y2。
本实施例中,可以动态调整CORESET的大小及位置,在相关技术中,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要依靠盲检测,为了避免复杂度,一般其资源分配都不够灵活。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的CORESET大小和位置灵活性会明显提高。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的Rate matching(速率匹配)参数,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至少之一确定;第一控制信息或第三控制信息中会携带一些用于第二控制信道L2控制信道Rate matching的指示信令,可以更好的解决控制信道与其它信号碰撞(例如导频信号),并且,还可以更好的进行相邻波束、节点或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其中,如果该指示信令也被用于数据信道进行速率匹配,可以在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如果仅仅用于第二控制信道L2,可以在第三控制信息中携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的Mapping(映射)参数,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其中,映射参数包括RE mapping,比如mapping方式;以及,码字流到层的mapping,比如mapping到的层数目。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承载的第二控制信息子块数目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码字数目、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方式一: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其中,第二控制信息可以有多个子块,分别用于不同的物理链路;也可以用于同一物理链路的多个传输层;也可以用于同一物理链路的多个频域资源集合;也可以用于同一物理链路的多个时域Slot;也可以是用于多个物理链路与多个层,多个物理链路与多个Slot,多个物理链路与多个频域资源集合;第三控制信息可以指示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以及作用的链路数目、层数目,slot数目等;
方式二,根据数据信道的码字数目确定;比如,第二控制信息可以有多个子块,与数据信道的码字数目相同;或第二控制信息可以有多个子块,与数据信道的码字数存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的传输层数或DMRS port(端口)数目根据如下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方式一: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比如与数据信道的码字流数目相同;方式二、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一般需要小于等于数据信道的DMRS或layer(层)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的DMRS port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比如,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比如与数据信道的MCS较高的码字流对应的DMRS ports的子集,可以为端口号最小或最大的port;也可以是多个port的合并。比如,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比如第三控制信息指示第二控制信道L2的DMRS port分配,可以是指示数据信道的MCS较高的码字流对应的DMRS ports中的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根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其中,复用方式包括空分、时分、频分、时分和频分。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息的size大小或DCI Format或所属的BWP或所属的CC(Component Carrier,成员载波)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第二控制信道L2。比如,根据第二控制信道所属的位置确定,不同的位置会约定对应的size大小,DCI Format或所属的BWP或所属的CC。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L2的资源可以灵活变化,其承载的第二控制信息大小也可以由第一控制信息进行指示,因此,可以避免开销的浪费。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发送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第一传输配置和第二传输配置;
发送单元202,用于使用所述第一传输配置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承载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以及,使用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承载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还承载第三控制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导频触发信息、反馈触发信息、带宽分段配置信息、传输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信息获取单元201获取的所述第二传输配置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至少之一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数据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通过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数据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码字数目、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大小、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属的带宽分段,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属的成员载波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端根据第一传输配置检测第一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步骤302,所述接收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检测第二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获取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还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三控制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导频触发信息、反馈触发信息、带宽分段配置信息、传输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检测第二控制信道前,还包括,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数据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数据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码字数目、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大小、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属的带宽分段,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属的成员载波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检测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第一传输配置和第二传输配置;
检测单元402,用于使用所述第一传输配置检测第一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以及,使用所述第二传输配置检测第二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获取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获取单元401还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三控制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导频触发信息、反馈触发信息、带宽分段配置信息、传输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获取单元401获取第二传输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
第二传输配置中的上述信息如何确定请参考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发送设备50,包括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所述存储器510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520读取执行时,执行以下操作:
使用第一传输配置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承载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使用第二传输配置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承载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520读取执行时,还实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检测设备60,包括存储器610和处理器620,所述存储器610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620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包括:
发送端使用第一传输配置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承载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所述发送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承载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位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还承载第三控制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导频触发信息、反馈触发信息、带宽分段配置信息、传输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属于同一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属于同一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至少之一确定。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数据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
6.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通过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数据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8.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9.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10.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码字数目、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11.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12.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13.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大小、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属的带宽分段,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属的成员载波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
14.一种控制信道发送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传输配置和第二传输配置;
发送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第一传输配置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承载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以及,使用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承载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位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15.一种控制信道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发送方法。
17.一种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端根据第一传输配置检测第一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检测第二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获取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位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还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三控制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导频触发信息、反馈触发信息、带宽分段配置信息、传输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配置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使用第二传输配置检测第二控制信道前,还包括,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配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配置。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选择范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数据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聚合级别、所述数据信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22.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参数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23.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映射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24.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子块数目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码字数目、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25.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传输层数、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数目、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端口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
26.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
27.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大小、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属的带宽分段,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属的成员载波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
28.一种控制信道检测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传输配置和第二传输配置;
检测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第一传输配置检测第一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获取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以及,使用所述第二传输配置检测第二控制信道,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获取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传输配置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位置或盲检测搜索空间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位置、第三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所述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粒度、所述数据信道的传输层数、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29.一种控制信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至27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至27任一所述的控制信道检测方法。
CN201810206077.2A 2018-03-13 2018-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78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6077.2A CN110278059B (zh) 2018-03-13 2018-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202210420449.8A CN115001637A (zh) 2018-03-13 2018-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PCT/CN2019/077950 WO2019174593A1 (zh) 2018-03-13 2019-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EP19766508.6A EP3767861A4 (en) 2018-03-13 2019-03-13 CONTROL CHANNEL SEND METHOD, DEVICE AND DEVICE,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6/980,314 US11412500B2 (en) 2018-03-13 2019-03-13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 control channel,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control channel,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6077.2A CN110278059B (zh) 2018-03-13 2018-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0449.8A Division CN115001637A (zh) 2018-03-13 2018-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059A CN110278059A (zh) 2019-09-24
CN110278059B true CN110278059B (zh) 2022-05-17

Family

ID=679085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0449.8A Pending CN115001637A (zh) 2018-03-13 2018-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201810206077.2A Active CN110278059B (zh) 2018-03-13 2018-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0449.8A Pending CN115001637A (zh) 2018-03-13 2018-03-13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2500B2 (zh)
EP (1) EP3767861A4 (zh)
CN (2) CN115001637A (zh)
WO (1) WO20191745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33155B2 (en) * 2019-06-07 2022-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igger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undling
CN115023923B (zh) * 2020-02-10 2023-10-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资源集预编码指示
US11627568B2 (en) * 2020-02-11 2023-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resource set for reduced-capability user equipment
CN113009849B (zh) * 2021-02-20 2021-11-16 王功 一种机器人操作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525065A (ja) * 2002-08-14 2005-08-1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mbmsデータのための制御信号伝送方法
CN101478808A (zh) * 2009-01-21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及检测方法
CN102752070A (zh) * 2011-04-20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4247313A (zh) * 2012-02-27 2014-12-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对各个资源的变化自适应的控制信令传输
CN107113136A (zh) * 2014-10-31 2017-08-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dci标志和dci格式大小指示符的两阶段pdcch
CN107396443A (zh) * 2016-05-13 2017-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9985B2 (en) * 2004-03-22 2010-12-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ntrol on at least one frequency selecting data carrier frequencies
US9042319B2 (en) * 2011-09-30 2015-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orthogonal reception at multiple points
CN103891162B (zh) * 2011-10-19 2017-10-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监测控制信道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装置
US9497756B2 (en) * 2012-03-25 2016-11-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ase st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CN108242990B (zh) * 2012-11-30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发送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CN105490787B (zh) * 2014-09-15 2019-06-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导频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
CN113328836A (zh) 2015-11-13 2021-08-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7194022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525065A (ja) * 2002-08-14 2005-08-1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mbmsデータのための制御信号伝送方法
CN101478808A (zh) * 2009-01-21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及检测方法
CN102752070A (zh) * 2011-04-20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4247313A (zh) * 2012-02-27 2014-12-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对各个资源的变化自适应的控制信令传输
CN107113136A (zh) * 2014-10-31 2017-08-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dci标志和dci格式大小指示符的两阶段pdcch
CN107396443A (zh) * 2016-05-13 2017-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和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2009340 Summary #1 of email discussion [103-e-NR-L1enh-URLLC-02] DCI format design";Huawe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103-e》;202011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67861A1 (en) 2021-01-20
US11412500B2 (en) 2022-08-09
CN115001637A (zh) 2022-09-02
US20210092718A1 (en) 2021-03-25
CN110278059A (zh) 2019-09-24
EP3767861A4 (en) 2021-12-08
WO2019174593A1 (zh)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9293B2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CN108093481B (zh)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US1186419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control channel
CN108111267B (zh) 信号的传输方法和系统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6105077B (zh) 用于在覆盖增强区域中使用重复机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278059B (zh)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07736073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基站、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RU253001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CN1142709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波束失败恢复操作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1007630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024382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US9231746B2 (en) Method and transmitter element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for link adaptation, method and receiver element for receiving the channel information
US11503549B2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7872896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10196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KR202300064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160468A1 (en) Provision of granting of resources to a wireless device
CN110266432B (zh) 触发信道状态信息非周期反馈的方法、ue、基站及系统
CN116980970A (zh) 信道反馈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