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3481B -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3481B
CN108093481B CN201711218855.1A CN201711218855A CN108093481B CN 108093481 B CN108093481 B CN 108093481B CN 201711218855 A CN201711218855 A CN 201711218855A CN 108093481 B CN108093481 B CN 108093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beam recovery
recover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88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93481A (zh
Inventor
陈艺戬
高波
鲁照华
李儒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2188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3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3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3481A/zh
Priority to EP23192709.6A priority patent/EP4277402A3/en
Priority to US16/767,781 priority patent/US11800590B2/en
Priority to EP18883953.4A priority patent/EP3720214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8140 priority patent/WO201910512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93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3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Reverberation, Karaoke And Other Acous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包括: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本申请的方法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来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提高了波束恢复的效率。

Description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指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利用多根天线的波束成型能力,可以采用更窄波束传输有效提升传输效率。但是利用窄波束传输时会对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移动和波束链路的阻塞会比较敏感。尤其是在高频中,阻塞现象比较严重,经常引起链路失效。因此,当无线信道因为上述原因产生信道变化时,通信系统需要快速的进行波束链路的切换和恢复,才能提供好的用户体验。波束恢复过程主要包括:
波束监测,即判断波束是否失效;
波束选择,即当波束失效时,选择新的波束,新的波束用于重建传输链路;
波束恢复信息发送,即发送波束恢复信息,如终端指示信息、波束指示信息等;
下行控制信令(DCI,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检测,即按照约定的规则将时域和/或频域传输资源划分为多个控制信息传输区域(简称:控制区域);根据约定的规则确定多个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分别按照每一个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检测控制信道上的DCI。
上述DCI检测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情况需要在波束恢复阶段对多个控制区域进行检测,例如,存在一个控制区域对应原控制信息发送配置,以及一个控制区域对应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其中,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根据终端发送的波束指示信息确定,简单的方式是在时域和/或频域划分多个控制区域,如划分两个控制区域,终端在控制区域1内检测控制信道上的DCI时,按照原控制信息发送配置进行检测;终端在控制区域2内检测控制信道上的DCI时,按照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进行检测。又如,需要对多个新波束对应的控制区域进行检测,这种情况往往在同一个控制区域上检测多个新波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波束恢复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
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之前,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是否需要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如果是,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发送参数,按照所述发送参数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和/或,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内容并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部分或全部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至少包含下行控制信息检测结果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扰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是否需要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如果是,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发送参数,按照所述发送参数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和/或,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内容并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部分或全部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至少包含下行控制信息检测结果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扰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一指令,当所述第一指令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进行下行控制信息DCI检测;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本申请的方法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来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提高了波束恢复的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上发送。通过该方法,如果在PUCCH上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时,基站没有接收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那么在PRACH上重新发送波束恢复信息,即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由于相对PUCCH而言,PRACH有更大概率使得基站接收到波束恢复信息,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波束恢复的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为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该方法通过发送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来使第二通信节点获知DCI检测结果,进一步提高了波束恢复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波束检测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检测方法,包括:
确定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被划分成的每一个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从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波束,并发送选择的波束对应的波束恢复信息;
根据选择的波束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可选的,所述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是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分组指示信令或所述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类型进行分组的。
可选的,所述确定每一个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包括:
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配置信令确定所述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扰码。
可选的,所述数据信息传输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参数、参考信号参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参数或编码块组、随机接入参数或类型、传输子带参数、调制与编码策略表格。
可选的,所述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之一:
最大层数、码本子集限制或码本参数、上行子带大小、预编码绑定粒度;
所述参考信号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之一:
解调导频配置、相位噪声导频配置、跟踪导频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波束检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被划分成的每一个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选择发送模块,用于从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波束,并发送选择的波束对应的波束恢复信息;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波束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配置信令所述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波束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二指令,当所述第二指令被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波束检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波束检测方法的步骤。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确定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被划分成的每一个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从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波束,并发送选择的波束对应的波束恢复信息;根据选择的波束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本申请的方法通过将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划分成波束组,每一个波束组均有相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在进行DCI检测时根据波束所属的波束组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进行检测,而不是所有的波束对应一个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提高了波束检测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原波束对应的控制区域和所有新波束对应的控制区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波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波束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波束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上述DCI检测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在DCI检测阶段,终端如果既按照原波束对应的原控制信息发送配置进行检测,又按照新波束对应的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进行检测,则存在如表1所示的四种可能性。
Figure BDA0001486060470000071
表1
相关技术中,一般认为如果发生波束恢复,则不会出现表1中的情况2和情况3,仅仅针对情况1和情况4分别考虑了对应的第二通信节点及第一通信节点的行为。但实际上,由于波束检测阶段一般是基于导频进行判断的,即根据测量到的导频的质量判断波束是否失效,从而判断控制信道的传输是否失效。但是,实际中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导致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控制信道的传输质量,例如,被监测导频受到的干扰和控制信道受到的干扰不同,波束失效的判断门限过高,被监测导频的测量在控制信道的检测时间内由于阻塞因素消失、终端接收波束调整能够恢复链路,因此,在DCI检测阶段仍然有可能在圆控制信道上正确检测到DCI,即上述情况2和情况3。而相关技术中并为给出针对情况2和情况3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导致波束恢复的效率较低。
对于情况2,终端按照原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检测到DCI,而按照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未检测到DCI,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一、新波束的选择不正确,由于新波束是按照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选择的,没有识别波束的信噪比(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因此,干扰很强的波束也有可能被选择,而原波束对于的原控制信道实际上仍然可以用于通信,终端无需进行波束切换,仍然使用原波束进行通信。
二、基站并没有收到终端发送的波束恢复信息。
对于情况3,终端按照原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检测到DCI,而按照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也检测到DCI,可能存在以下原因:原波束能够正常通信,但是新波束有更好的质量。
问题2,相关技术中,原波束对应一个控制信息发送配置1,所有新波束对应一个控制信息发送配置2。图1为本申请原波束对应的控制区域和所有新波束对应的控制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原波束对应一个控制区域,所有新波束对应另一个控制区域。虽然不同的新波束可以按照不同的控制信道准共位置(QCL,Quasi-co-location)假设来进行接收,但是当所有新波束只对应一种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时,由于不同的波束对应的信道不同,传输天线及节点也有可能不同,因此,这种方式存在灵活性限制,从而影响与其他用户在同一波束下的资源复用,从而降低资源利用率。
参见图2,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包括:
步骤200、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
本步骤中,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如第一通信节点(如终端)的指示信息、波束指示信息等。
步骤201、进行DCI检测。
本步骤中,可以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第二通信节点的(如基站)配置进行DCI检测。
例如,按照预先约定的第一规则将时域和/或频域传输资源划分为多个控制信息传输区域(简称:控制区域);根据预先约定的第二规则确定多个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分别按照每一个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检测控制信道上的DCI。
步骤202、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本步骤中,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可以与第一波束恢复信息相同,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也可以与第一波束恢复信息不同。
例如,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可以至少包含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例如,基于原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是否检测到DCI,基于新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是否检测到DCI等。
本步骤中,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DCI格式(format)类型、控制区域配置(包括检测时域位置(monitor occasion)配置)、映射配置(例如,分布式、集中式)、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 ElementGroup)的预编码绑定粒度(Bundling Size)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DCI的加扰扰码。
本步骤中,可以直接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例如,根据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发送参数,按照发送参数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其中,发送参数可以是以下至少之一:发送位置、发送序列、发送功率、重复发送次数、发送波束等等。
又如,根据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内容并发送。即不同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对应的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内容的多少不同。
又如,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是否包括原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新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来确定发送的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方式和/或内容。具体的,
当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原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而不包括新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如上述情况2)时,如果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PUCCH上发送,则有可能第二通信节点并没有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波束恢复信息,为了提高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波束恢复信息的概率,可以在PRACH上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这种情况发送的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可以与第一波束恢复信息相同,即重新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也可以与第一波束恢复信息不同,如发送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
当然,如果是由于新波束的选择不正确,则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以告知第二通信节点DCI检测结果,也可以向重新选择新波束,并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重新选择的新波束的波束恢复信息。
当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原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新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如上述情况3)时,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以告知第二通信节点DCI检测结果。
也可以先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是否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如果确定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则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如果确定不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则结束本流程。
例如,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是否包括原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新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来确定是否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并确定发送的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方式和/或内容。具体的,
当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原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而不包括新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如上述情况2)时,如果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PUCCH上发送,则有可能第二通信节点并没有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波束恢复信息,这种情况下则确定出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并且,为了提高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波束恢复信息的概率,可以在PRACH上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这种情况发送的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可以与第一波束恢复信息相同,即重新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也可以与第一波束恢复信息不同,如发送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
当然,如果是由于新波束的选择不正确,则确定出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这种情况下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以告知第二通信节点DCI检测结果,也可以向重新选择新波束,并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重新选择的新波束的波束恢复信息。
当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原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新波束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如上述情况3)时,确定出需要发送四儿波束恢复信息,这种情况下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以告知第二通信节点DCI检测结果。
又如,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所包含的信息来确定是否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具体的,
当控制信息发送配置为DCI format类型时,如果DCI format类型包括两种,分别为DCI format 1和DCI format 2,那么,当DCI format类型为DCI format 1时,确定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当DCI format类型为DCI format 2时,确定不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当控制信息发送配置为控制区域时,如果控制区域包含两个,分别为时频区域1和时频区域2,那么,当在时频区域1中检测到DCI时,确定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当在时频区域2中检测到DCI时,确定不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其中,时频区域1和时频区域2可以一个对应原波束,另一个对应新波束,也可以两个时频区域对应不同的新波束。
当控制信息发送配置为DCI的加扰扰码时,如果DCI的加扰扰码包括两个,分别为加扰扰码1和加扰扰码2,那么,当利用加扰扰码1对应的解扰序列进行解扰检测到DCI时,确定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当利用加扰扰码2对应的解扰序列进行解扰检测到DCI时,确定不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对应控制信息发送配置为其他信息时,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方式来判断是否需要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况1和情况4以及多个新波束对应的DCI检测也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来实现波束恢复信息的发送。
本申请的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来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提高了波束恢复的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PUCCH上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在PRACH上发送。通过该方法,如果在PUCCH上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时,第二通信节点没有接收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那么在PRACH上重新发送波束恢复信息,即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由于相对PUCCH而言,PRACH有更大概率使得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波束恢复信息,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波束恢复的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与第一波束恢复信息部分或全部相同时,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PUCCH上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在PRACH上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为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该方法通过发送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来使第二通信节点获知DCI检测结果,从而第二通信节点基于DCI检测结果做出进一步决策,进一步提高了波束恢复的效率。
参见图3,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检测到的DCI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进行下行控制信令DCI检测。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是否需要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如果是,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发送参数,按照所述发送参数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和/或,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内容并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可选的,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部分或全部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至少包含DCI检测结果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DCI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REG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DCI的加扰扰码。
参见图4,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一指令,当所述第一指令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在多波束传输的通信系统中,可以将一个波束或波束组看成一个虚拟扇区,每个小区由多个虚拟扇区组成。为了更好的进行资源的复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一个虚拟扇区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对该虚拟扇区下的多个用户是共享的,不同的虚拟扇区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可以是不一样的。虚拟扇区之间通过空分的方式进行资源复用,而虚拟扇区内通过时频分的方式进行资源复用。
在波束恢复时,候选的波束可能是不同方向的,因此,可能会涉及到多个虚拟扇区,如果针对所有的候选波束只有一个控制信息发送配置,那么所有的候选波束只能使用相同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会影响不同虚拟扇区下的资源利用率。
参见图5,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波束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500、确定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被划分成的每一个波数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本申请中,波束可以用使用波束传输的参考信号或参考资源来进行表征,例如,对波束进行分组,可以体现为对参考信号的分组或参考资源的分组。
本步骤中,可以由第一通信节点来对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进行分组,也可以由第二通信节点来对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进行分组。具体的,
可以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将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划分成M个波束组;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该预先约定的规则可以是任意规则,例如,该预先约定的规则可以是按照第二通信节点(如基站)发送的分组指示信令来进行分组,也可以是按照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类型来进行分组,当然,也可以按照其他的规则来进行分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或者按照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分组指示信令将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划分成M个波束组。其中,分组指示信令包括波束分组信息,该波束分组信息可以是波束分组方式等。
或者按照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类型将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划分成M个波束组。例如,将参考信号类型为同步信号(SS,Synchronization Signal)的波束划分为一组,将参考信号类型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的波束划分为一组;或者,将参考信号类型为与同一SS存在关联关系的CSI-RS的波束划分为一组。当然,上述的划分方式仅仅是分组方式的几种示例,上述几种示例之间的分组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本步骤中,可以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确定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该预先约定的规则可以是任意规则,例如,该预先约定的规则可以是按照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或者按照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配置信令确定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其中,配置信息包括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本步骤中,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DCI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包括检测时域位置(monitor occasion)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REG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DCI的加扰方式。
本步骤中,数据信息传输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传输参数、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参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参数或编码块组(CBG,CodeBlock Group)、随机接入(RA,Random Access)参数或类型(Type)、传输子带(BWP,Bandwidth Part)参数、调制与编码策略(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表格。
其中,MIMO传输参数包括以下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最大层数(Max layer Number)、码本子集限制(CSR,Codebook SubsetRestriction)/码本(CB,Codebook)参数(parameters)、上行子带大小(UL SB size,UplinkSubband Size)、Bundling size;
RS参数包括以下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解调导频(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配置(configuration)、相位噪声导频(PTRS,Phase noise Reference Signal)配置(如ON/OFF)、跟踪导频配置(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configuration。
步骤501、从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波束,并发送选择的波束对应的波束恢复信息。
本申请中,波束恢复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如终端)的指示信息和波束的指示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节点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哪个通信节点,波束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新选择的波束。
波束的指示可以体现为与传输该波束的参考信号或参考资源有QCL关系。
步骤502、根据选择的波束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进行下行控制信令DCI检测。
参见图6,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波束检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被划分成的每一个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选择发送模块,用于从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波束,并发送选择的波束对应的波束恢复信息;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波束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配置信令所述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参见图7,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波束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二指令,当所述第二指令被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波束检测方法。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波束检测方法的步骤。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
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之前,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是否需要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如果是,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发送参数,按照所述发送参数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和/或,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内容并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部分或全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至少包含下行控制信息检测结果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扰码。
7.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发送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是否需要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如果是,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发送参数,按照所述发送参数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和/或,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的内容并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恢复信息部分或全部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恢复信息至少包含下行控制信息检测结果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扰码。
13.一种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一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指令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15.一种波束检测方法,包括:
确定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被划分成的每一个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从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波束,并发送选择的波束对应的波束恢复信息;
根据选择的波束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扰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波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是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分组指示信令或所述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类型进行分组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波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每一个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包括:
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配置信令确定所述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波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传输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参数、参考信号参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参数或编码块组、随机接入参数或类型、传输子带参数、调制与编码策略表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波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之一:
最大层数、码本子集限制或码本参数、上行子带大小、预编码绑定粒度;
所述参考信号参数包括以下的至少之一:
解调导频配置、相位噪声导频配置、跟踪导频配置。
20.一种波束检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候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被划分成的每一个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选择发送模块,用于从候选波束集合中选择波束,并发送选择的波束对应的波束恢复信息;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波束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进行下行控制信息检测;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类型、控制区域配置、映射配置、控制信道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目配置、资源元素组的预编码绑定粒度配置、交织矩阵行数配置、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扰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波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或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配置信令所述波束组对应的控制信息发送配置和/或数据信息传输配置。
22.一种波束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二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指令被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波束检测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波束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1711218855.1A 2017-11-28 2017-11-28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093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8855.1A CN108093481B (zh) 2017-11-28 2017-11-28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EP23192709.6A EP4277402A3 (en) 2017-11-28 2018-09-2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beam recovery information, and beam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6/767,781 US11800590B2 (en) 2017-11-28 2018-09-2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beam recovery information, and beam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8883953.4A EP3720214B1 (en) 2017-11-28 2018-09-2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beam recovery information, and beam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8/108140 WO2019105125A1 (zh) 2017-11-28 2018-09-27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8855.1A CN108093481B (zh) 2017-11-28 2017-11-28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3481A CN108093481A (zh) 2018-05-29
CN108093481B true CN108093481B (zh) 2023-04-18

Family

ID=6217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8855.1A Active CN108093481B (zh) 2017-11-28 2017-11-28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0590B2 (zh)
EP (2) EP3720214B1 (zh)
CN (1) CN108093481B (zh)
WO (1) WO2019105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3481B (zh) * 2017-11-28 2023-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0536419B (zh) * 2018-05-23 2023-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10572854B (zh) * 2018-06-06 2021-10-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恢复方法、系统、基站、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77224B (zh) * 2018-06-15 2020-1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状态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10635870B (zh) * 2018-06-22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35878B (zh) * 2018-06-22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命令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636617B (zh) * 2018-06-22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677928B (zh) * 2018-07-03 2021-05-2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952215B2 (en) * 2018-07-10 2021-03-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ver multiple carriers
CN110719154B (zh) * 2018-07-12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740018B (zh) * 2018-07-18 2021-1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段上的调度方法、侦听方法和设备
US20210344404A1 (en) * 2018-07-20 2021-11-0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0798864B (zh) * 2018-08-01 2021-03-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KR20230150890A (ko) 2018-08-07 2023-10-31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에서의 링크 복구
EP3836733A4 (en) * 2018-08-09 2022-07-0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789808B (zh) * 2018-08-10 2024-01-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535588B (zh) * 2018-09-21 2023-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信令执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0062085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Carrier selection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CN111107630B (zh) * 2018-10-26 2022-05-31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132204B (zh) * 2018-10-31 2021-08-03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波束失败的方法和装置
JP7073529B2 (ja) * 2018-11-15 2022-05-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11225433B (zh) * 2018-11-26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11278166B (zh) * 2018-12-27 2022-07-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416641B (zh) 2019-01-08 2021-08-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码本约束、码本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615118B (zh) * 2019-04-30 2022-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恢复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3092A (zh) * 2009-01-12 2011-12-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多个搜索空间来实现多种传输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312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7079459A (zh) * 2015-08-11 2017-08-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从波束故障中恢复
WO2017151876A1 (en) * 2016-03-03 2017-09-08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 control in beamformed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6022A1 (en) * 2016-04-04 2017-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beam in beamforming system
US10687335B2 (en) * 2016-06-10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forming base station regarding user equipment's reception of beam change instruction
WO2017221202A1 (en) * 2016-06-23 2017-1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Beam change
WO2018016921A1 (ko) * 2016-07-21 2018-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단말 간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0505618B2 (en) * 2016-08-10 2019-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8124027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8167958A1 (ja) * 2017-03-17 2020-01-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173239A1 (ja) * 2017-03-23 2018-09-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605862A4 (en) * 2017-03-23 2020-11-25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US11139878B2 (en) * 2017-09-08 2021-10-05 Apple Inc. Group based beam reporting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in new radio systems
CN108093481B (zh) * 2017-11-28 2023-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3092A (zh) * 2009-01-12 2011-12-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多个搜索空间来实现多种传输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79459A (zh) * 2015-08-11 2017-08-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从波束故障中恢复
WO2017151876A1 (en) * 2016-03-03 2017-09-08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 control in beamformed systems
CN10679312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TTL.Discussion on beam failure recovery.《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8380》.2017,全文. *
InterDigital, Inc. .Remaining issues on beam recovery.《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NR#3 R1-1716469》.2017,全文. *
Samsung.Beam failure recovery.《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7606》.2017,全文. *
vivo.Discussion on beam measurement, beam reporting and beam indic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7472》.201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7402A2 (en) 2023-11-15
CN108093481A (zh) 2018-05-29
WO2019105125A1 (zh) 2019-06-06
US11800590B2 (en) 2023-10-24
EP4277402A3 (en) 2024-02-28
US20200367308A1 (en) 2020-11-19
EP3720214A4 (en) 2021-09-15
EP3720214B1 (en) 2023-10-04
EP3720214A1 (en)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3481B (zh) 发送波束恢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波束检测方法和装置
US117649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reporting,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08111267B (zh) 信号的传输方法和系统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KR10252264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복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60623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463265B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7058733B2 (ja) 情報処理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8123778B (zh) 传输及传输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
JP5264251B2 (ja) Ofdma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ンテナの選択方法
US1142488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UE and base station
KR20200003935A (ko) 차세대 무선 시스템들에서 빔 지시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RU251805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быстрой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в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ой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2007053A2 (en) Method for optimising spatial modulation in a wireless link and network element thereto
US9363706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442901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混合确认信令
CN104396202A (zh)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可靠性的自适应预编码
CN103326758A (zh) 下行解调参考信号初始化配置参数通知、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4651408B (zh) 基于确认传输的多播反馈
WO2018082664A1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系统、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333535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278059B (zh) 控制信道发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KR101478469B1 (ko) Ofdm 기반의 기지국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60003290A (ko) 직교 커버링 코드들에 기초하여 협력 다중 포인트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들
CN117480812A (zh) 提供快速移动性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So et al. Metric-Combining Multiuser Detection Using Replica Cancellation with RTS and Enhanced CTS for High-Reliable and Low-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