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1461A - 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1461A
CN102751461A CN2012102317958A CN201210231795A CN102751461A CN 102751461 A CN102751461 A CN 102751461A CN 2012102317958 A CN2012102317958 A CN 2012102317958A CN 201210231795 A CN201210231795 A CN 201210231795A CN 102751461 A CN102751461 A CN 102751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film
composite material
auxiliary agent
porous barrier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17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1461B (zh
Inventor
杨振忠
李焦丽
张成亮
梁福鑫
王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dingshan Xingyu Zhongke Membra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Original Assignee
Pingdingshan Xingyu Zhongke Membra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dingshan Xingyu Zhongke Membra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filed Critical Pingdingshan Xingyu Zhongke Membra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317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1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1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1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1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14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在聚乙烯、聚偏氟乙烯等聚乙烯隔膜表面复合一层耐热多孔材料,在复合的过程中固化、成孔,得到多孔的复合多孔隔膜。本发明所提出的复合多孔隔膜采用了热性能不同的多层材料,所以在升温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性能,即升温至某一温度(闭孔温度),复合多孔隔膜由多孔膜转变为尺寸基本不变的致密膜,发生的变化包括中间的聚乙烯层闭孔,耐热复合层保持原状,维持了复合多孔隔膜的尺寸完整性。该项特性针对动力电池高安全性的需求,工艺经小试、中试确认可大规模生产,是一项适用于动力电池隔膜的专用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严重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在现有的汽车动力替代能源研究中,纯电池动力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内外电动车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国际上正在形成新一轮锂离子动力电池投资与发展热潮。
电池隔膜材料是电池的关键内层组件之一,作用为:隔开电池正负极但允许离子快速通过;在电池过热时,通过闭孔功能阻隔电池中的电流传导,实现电池的安全保护。此外,隔膜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直接影响电池的工作状态,对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循环使用寿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隔膜对电池的电学性能和安全性能都有重要影响。电池的安全保障措施之一就是在异常工作状态下发生电流切断,其中一种方法是依靠隔膜在高温时的自动闭孔特性。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乙烯隔膜不足以保证在高温下(180℃)的完整性,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闭孔、并且保持尺寸完整性的隔膜,对于提高电池的安全特性有重大意义。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层隔膜的复合隔膜,该复合膜具有多层结构,灵活整合了多种材料的不同特性,既能够确保在高温下发生闭孔,又可以保证隔膜的完整性,有效阻断电流,是实现前述安全保障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隔膜对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影响也很大,在电动车用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中,隔膜约占电池总成本的25%。我国虽然是锂离子电池生产大国,但主要产品只能用于低端市场,如手机电池等。相比于普通锂离子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对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对电池隔膜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国外隔膜产品的高昂价格和技术壁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对于发展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我所从“七五”开始就致力于高性能多孔隔膜的研制及其中的关键物理化学问题研究,提出了双向拉伸制备聚丙烯多孔隔膜的新技术,使得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得到极大改善,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PE)隔膜制备工艺(CN1062357)。从2005年开始,我所进行了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的中试及产业化研究,2008年成功实现了隔膜的批量制备。但目前生产的隔膜为单层结构,限制了高温性能,无法满足动力电池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复合多孔隔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复合材料和溶剂混匀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将所得混合液浸涂于聚乙烯多孔膜材料上,固化,得到所述复合多孔隔膜。
上述方法中,所述复合材料选自耐热高分子材料、无机酯化物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聚砜、聚醚砜、聚芳砜、含硅的有机酯、含钛的有机酯、含铝的有机酯、硅酸酯、钛酸酯、铝酸酯、锆酸酯和锌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2-二(烯丙基氧甲基)-1-丁氧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酞酸酯、钛酸四丁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基)二异丙氧基铝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复合材料为含钛、硅、铝、锆、锌的酯化物时,由于该类化合物通常含有双键、巯基、氨基等可反应官能团,可以在加热、固化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包括与聚乙烯的交联和自身的交联,从而实现通过化学键修饰聚乙烯多孔膜,获得耐溶剂、耐热的、具有复合交联网络结构的多孔膜。优选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2-二(烯丙基氧甲基)-1-丁氧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酞酸酯、钛酸四丁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基)二异丙氧基铝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无机酯化物的含量取决于所选用的耐热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与分子量,调节范围为5-20%。当高分子材料中可反应基团较多时,无机材料的可调范围相应较宽,由此导致有机/无机界面结合点多、强度大,有利于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吸液能力。
所述制备复合多孔隔膜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将复合材料和溶剂混匀步骤之前,向体系中加入助剂。
所述复合材料为耐热高分子材料时,所述助剂选自碳原子总数为1-5的醇、碳原子总数为3-6的酮和碳原子总数为6-10的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乙醇、异丙醇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的用量为所述复合材料质量的0.1-10倍;
所述复合材料为无机酯化物时,所述助剂为酸性试剂或碱性试剂,优选由溶质为氨、铵或HCl且溶剂为水、乙醇或丙酮组成的溶液;所述助剂的用量为所述复合材料质量的5-25%。
所述复合材料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时,在所述将复合材料和溶剂混匀步骤之前,还向体系中加入引发剂;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异丙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所述复合材料质量的1-20%。
所述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卤代烃、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和间甲苯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的用量为使由所述复合材料和助剂的总质量百分浓度为1%-25%或使由所述复合材料、引发剂和助剂的总质量百分浓度为1%-25%。
为了改善复合多孔隔膜的性能,对于某些体系还会采用添加助剂的方法促进水解、交联过程。所述助剂为酸或碱的溶剂,优选由溶质为氨、铵或HCl且溶剂为水、乙醇或丙酮组成的溶液;所述助剂的用量为所述复合材料质量的5-25%。
所述反应步骤中,温度为60-200℃,时间为30min至24小时;
所述浸涂步骤中,时间为1-60秒,温度为10-60℃;
所述固化步骤中,时间为20-2000秒,温度为60-80℃。在此过程中,固化、成孔同时进行,最终得到耐热性能满足要求的复合多孔隔膜,其特点在于160℃时闭孔并能保持膜的完整性。实验表明,160℃处理后,PE原膜已完全破裂,而复合膜仍能保持完整,并由白色不透明转变为半透明,经化学方法验证膜已闭孔,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观形貌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升温后,由于PE熔融导致闭孔,原来的多孔结构转变为致密结构,有效阻断电流。同时,在复合膜层的支撑作用下,闭孔后的隔膜仍能保持必要的外形尺寸,避免短路的发生。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多孔隔膜,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中,所述多孔膜的结构为内外贯通的多孔结构,内层为聚乙烯多孔膜,外层为复合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分层结构。所述多孔聚乙烯膜的厚度为16-60μm,孔隙率为35-65%,孔径为2-500nm,平均孔径为200-400nm;所述复合层的厚度为0.1-2μm,孔径为2nm-4μm;所述复合多孔隔膜的孔隙率为35-65%,厚度为16-64μm,孔径为2nm-4μm。
另外,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多孔隔膜在制备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克服了目前电池隔膜高温性能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采用两种或多种材料复合制备复合多孔隔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聚乙烯隔膜表面复合一层耐热多孔材料,在复合的过程中固化、成孔,得到复合多孔隔膜。本发明所提出的复合多孔隔膜采用了热性能不同的多层材料,所以在升温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性能,即升温至某一温度(闭孔温度),复合隔膜由多孔膜转变为尺寸基本不变的致密膜,发生的变化包括中间的聚乙烯层闭孔,耐热复合层保持原状,维持了复合隔膜的尺寸完整性。该方法针对动力电池高安全性的需求,工艺和设备易于实现,成本低、可以进行连续化制膜。经溶液配方和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有望将制膜速度提升至较高水平(单台设备30万平方米/年),利于规模化生产,普适性好,工艺经小试、中试确认可大规模生产,是一项特别适用于动力电池隔膜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多孔隔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多孔隔膜受热(160℃处理30min)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
实施例1
将0.5g聚醚砜溶解于25ml溶剂二氯甲烷,在25℃下充分搅拌10min,得到透明的溶液,随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0.5ml助剂乙醇,继续搅拌5min,得到浸涂溶液。在环境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浸涂PE隔膜10s(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浸涂后的膜呈半透明,表面溶剂迅速挥发、干燥,然后在80℃固化5min,得到复合多孔隔膜。所述复合隔膜的厚度为22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nm-2μm。其形貌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见图1。
实施例2
将0.5g聚醚砜溶解于15ml二氯甲烷与10ml甲苯的混合溶剂中,在25℃下充分搅拌10min,得到透明的溶液,随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0.5ml助剂乙醇,继续搅拌5min,得到浸涂溶液。同上例经浸涂(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处理,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2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3
将0.5g聚醚砜溶解于25ml溶剂二氯甲烷,在25℃下充分搅拌10min,得到透明的溶液,随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0ml助剂异丙醇,继续搅拌5min,得到浸涂溶液。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表面干燥后在80℃处理5min,然后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第二次浸涂、第二次热处理、第三次浸涂、第三次热处理,最后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2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nm-4μm。
实施例4
将0.5g聚醚砜溶解于25ml溶剂二氯甲烷,在25℃下充分搅拌10min,得到透明的溶液;将钛酸四丁酯配制成10%的甲苯溶液;在聚醚砜溶液中加入0.5ml钛酸四丁酯的甲苯溶液、0.3ml助剂乙醇,于室温下继续搅拌5min,得浸涂溶液。在环境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浸涂后的膜呈半透明,表面溶剂迅速挥发、干燥,然后在80℃固化5min,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2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5
将1.25g聚醚砜溶解于25ml溶剂二氯甲烷,在25℃下充分搅拌10min,得到透明的溶液;将钛酸四丁酯配制成10%的甲苯溶液;在聚醚砜溶液中加入0.5ml钛酸四丁酯的甲苯溶液、0.3ml助剂乙醇,于室温下继续搅拌5min,得浸涂溶液。在环境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取出后在80℃固化5min,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4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1μm。
实施例6
将0.5g聚醚砜溶解于25ml溶剂二氯甲烷,在25℃下充分搅拌10min,得到透明的溶液;将钛酸四丁酯配制成10%甲苯溶液;在聚醚砜溶液中加入0.5ml钛酸四丁酯甲苯溶液、0.3ml助剂丁醇,于室温下继续搅拌5min,得浸涂溶液。在环境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取出后在80℃固化5min,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2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7
将0.5g聚醚砜溶解于25ml溶剂二氯甲烷,在25℃下充分搅拌10min,得到透明的溶液;将钛酸四丁酯配制成10%的甲苯溶液;在聚醚砜溶液中加入0.5ml钛酸四丁酯甲苯溶液、0.3ml助剂乙醇、0.4ml溶剂甲苯,于室温下继续搅拌5min,得浸涂溶液。在环境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取出后在80℃固化5min,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2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nm-4μm。
实施例8
将0.5g聚醚砜溶解于25ml溶剂二氯甲烷,在25℃下充分搅拌10min,得到透明的溶液;将正硅酸四乙酯配制成10%甲苯溶液;在聚醚砜溶液中加入0.5ml正硅酸四乙酯的甲苯溶液、0.3ml助剂乙醇,于室温下继续搅拌30min,得浸涂溶液。在环境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取出后在80℃固化5min,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2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9
将149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8.9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0kg溶剂甲苯充分共混,油浴回流反应6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然后加入13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10min。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0
将149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8.9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0.5kg溶剂丙酮充分共混,油浴回流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0.5kg甲苯继续回流3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然后加入13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10min。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1
将1.37k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1.7g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10.1kg溶剂甲苯在反应釜中共混,油浴回流反应6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2
将1.37k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1.7g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3.4kg溶剂甲苯充分共混后,油浴回流反应6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加入6.7kg甲苯稀释后涂膜。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3
将1.37k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1.7g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3.4kg溶剂甲苯充分共混后,油浴回流反应6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加入10.1kg甲苯稀释后涂膜。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4
将1.37k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1.7g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3.4kg溶剂甲苯充分共混后,油浴回流反应6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加入6.7kg甲苯和170g助剂碳酸氢铵水溶液,高速剪切5min,得到白色乳液。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5
将1.37k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1.7g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3.4kg溶剂甲苯充分共混后,油浴回流反应6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加入10.1kg甲苯和170g助剂碳酸氢铵水溶液,高速剪切5min,得到白色乳液。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6
将196g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3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580g溶剂丙酮混合,于70℃回流反应6h。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3%,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7
将196g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3g过氧化苯甲酰、580g丙酮混合,于70℃回流反应6h,然后加入430g丙酮。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8
将236g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8.7g过氧化苯甲酰、2.25kg甲苯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加入26.6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5min。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19
将1.4kg钛酸四丁酯、140g2,2-二(烯丙基氧甲基)-1-丁氧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酞酸酯、78g过氧化苯甲酰、11.9kg甲苯在反应釜中共混,油浴回流反应6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20
将1.4kg(乙酰乙酸乙酯基)二异丙氧基铝酸酯、60g过氧化苯甲酰、11.9kg甲苯在反应釜中共混,油浴回流反应6小时,得到澄清、稍粘稠溶液。在温度为25℃,湿度40-60%条件下,将该溶液作为浸涂液,浸涂PE隔膜10s(PE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5%,孔径为2-500nm),热风(100℃)固化2分钟,得到复合多孔隔膜。该复合膜厚度为20μm,孔隙率为54%,孔径为2nm-2μm。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多孔隔膜的耐热性能。
将实施例1中复合膜用耐高温胶带固定在模板上,为了便于比较,取同样尺寸PE膜作为参比,在160℃处理30min进行耐热试验,然后取出对隔膜的宏观和微观形貌进行观察。PE膜数分钟内已破裂收缩,而复合膜经30分钟耐热试验仍保持尺寸完整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经过耐热试验,修饰层的多孔结构脉络清晰可见,而其下的PE发生熔融收缩,转变为致密的中间层,见图2。该复合多孔隔膜的这项特性尤其适用于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高安全性需求,是一项适用于动力电池隔膜的专用隔膜。

Claims (10)

1.一种制备复合多孔隔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复合材料和溶剂混匀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将所得混合液浸涂于聚乙烯多孔膜材料上,固化,得到所述复合多孔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选自耐热高分子材料、无机酯化物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聚砜、聚醚砜、聚芳砜、含硅的有机酯、含钛的有机酯、含铝的有机酯、硅酸酯、钛酸酯、铝酸酯、锆酸酯和锌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2-(烯丙基氧甲基)-1-丁氧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酞酸酯、钛酸四丁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基)二异丙氧基铝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复合多孔隔膜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将复合材料和溶剂混匀步骤之前,向体系中加入助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为耐热高分子材料时,所述助剂选自碳原子总数为1-5的醇、碳原子总数为3-6的酮和碳原子总数为6-10的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乙醇、异丙醇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的用量为所述复合材料质量的0.1-10倍;
所述复合材料为无机酯化物时,所述助剂为酸性试剂或碱性试剂,优选由溶质为氨、铵或HCl且溶剂为水、乙醇或丙酮组成的溶液;所述助剂的用量为所述复合材料质量的5-2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时,在所述将复合材料和溶剂混匀步骤之前,还向体系中加入引发剂;
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异丙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所述复合材料质量的1-2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卤代烃、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和间甲苯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的用量为使由所述复合材料和助剂的总质量百分浓度为1%-25%或使由所述复合材料、引发剂和助剂的总质量百分浓度为1%-2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步骤中,温度为20-200℃,时间为30min至24小时;
所述浸涂步骤中,时间为1-60秒,温度为10-60℃; 
所述固化步骤中,时间为20-2000秒,温度为60-80℃。
所述聚乙烯多孔膜的厚度为16-60μm,孔隙率为35-65%,孔径为2-500nm,平均孔径为200-400nm。
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多孔隔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多孔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多孔隔膜的结构为贯通的孔结构,内层为聚乙烯多孔膜,外层为复合层;
所述复合多孔隔膜的厚度为16-64μm,孔隙率为35-65%,孔径为2nm-4μm;其中,所述复合层的厚度为0.1-2μm,孔径为2nm-4μm。
10.权利要求8-9任一所述复合多孔隔膜在制备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201210231795.8A 2012-07-05 2012-07-05 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1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1795.8A CN102751461B (zh) 2012-07-05 2012-07-05 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1795.8A CN102751461B (zh) 2012-07-05 2012-07-05 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1461A true CN102751461A (zh) 2012-10-24
CN102751461B CN102751461B (zh) 2015-04-29

Family

ID=47031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179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1461B (zh) 2012-07-05 2012-07-05 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146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6227A (zh) * 2012-12-26 2013-04-24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具有低温闭孔性能和良好尺寸稳定性的柔性复合陶瓷膜
CN103199211A (zh) * 2013-04-22 2013-07-10 上海双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无机填充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
CN103779525A (zh) * 2012-10-26 2014-05-0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1950B (zh) * 2013-01-28 2017-03-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化学电源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电池或电容器
CN108286054A (zh) * 2018-02-01 2018-07-1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的电解池隔膜和应用方法
CN108562608A (zh) * 2018-03-19 2018-09-21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薄膜闭孔温度的测试计算方法
CN109167003A (zh) * 2018-08-28 2019-01-0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响应隔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88658A (zh) * 2021-11-15 2022-03-15 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电池
CN115172991A (zh) * 2022-06-20 2022-10-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163A (zh) * 1997-01-16 1999-05-05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电池用隔片、用该隔片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及制备非水电解液电池用隔片的方法
US20060099497A1 (en) * 2004-11-08 2006-05-1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Reactive polymer-supported porous film for battery separato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orous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using the porous film, and electrode/porous film assembly
CN1851957A (zh) * 2006-04-26 2006-10-25 北京大学 一种聚合物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30700A (zh) * 2008-09-28 2009-09-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湿法成型微孔过滤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110165469A1 (en) * 2006-11-20 2011-07-07 Teijin Limited Separator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CN102134342A (zh) * 2010-12-07 2011-07-27 杭州福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联型聚烯烃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163A (zh) * 1997-01-16 1999-05-05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电池用隔片、用该隔片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及制备非水电解液电池用隔片的方法
US20060099497A1 (en) * 2004-11-08 2006-05-1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Reactive polymer-supported porous film for battery separato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orous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using the porous film, and electrode/porous film assembly
CN1851957A (zh) * 2006-04-26 2006-10-25 北京大学 一种聚合物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10165469A1 (en) * 2006-11-20 2011-07-07 Teijin Limited Separator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CN101530700A (zh) * 2008-09-28 2009-09-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湿法成型微孔过滤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134342A (zh) * 2010-12-07 2011-07-27 杭州福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联型聚烯烃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525A (zh) * 2012-10-26 2014-05-0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66227A (zh) * 2012-12-26 2013-04-24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具有低温闭孔性能和良好尺寸稳定性的柔性复合陶瓷膜
CN103066227B (zh) * 2012-12-26 2015-11-18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具有低温闭孔性能和良好尺寸稳定性的柔性复合陶瓷膜
CN103971950B (zh) * 2013-01-28 2017-03-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化学电源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电池或电容器
CN103199211A (zh) * 2013-04-22 2013-07-10 上海双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无机填充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
CN103199211B (zh) * 2013-04-22 2015-06-10 上海双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无机填充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
CN108286054A (zh) * 2018-02-01 2018-07-1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的电解池隔膜和应用方法
CN108562608A (zh) * 2018-03-19 2018-09-21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薄膜闭孔温度的测试计算方法
CN109167003A (zh) * 2018-08-28 2019-01-0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响应隔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88658A (zh) * 2021-11-15 2022-03-15 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电池
CN115172991A (zh) * 2022-06-20 2022-10-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1461B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1461B (zh) 一种复合多孔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450108A (zh) 一种氢氧化钠/尿素体系下改性纤维素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4282865B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涂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电池隔膜
CN103633272B (zh) 一种微孔隔膜的制备方法及微孔隔膜
Ulaganathan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salts on PVAc/PVdF‐co‐HFP based polymer blend electrolytes
CN103078075B (zh) 具有耐高温层的复合膜、制备方法和电池
TW201025697A (en) Lithium batter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633326A (zh) 芳香族聚酰胺复合隔膜
CN104358362B (zh) 一种隔热阻燃沥青瓦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34721U (zh) 复合多孔膜
CN103066227A (zh) 具有低温闭孔性能和良好尺寸稳定性的柔性复合陶瓷膜
CN102779965A (zh) 一种具有亲水交联表层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2264A (zh) 纳米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生产方法
CN104149451A (zh) 一种防紫外线隔热汽车膜
CN102031833A (zh) 一种高性能合成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CN102086349A (zh) 一种具双重特性的非固化防水涂胶
CN103515557A (zh) 电化学电源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3607B (zh) 一种具有高温自增强机制的微孔聚合物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5884386A (zh) 一种耐火保温砂浆
CN107345002B (zh) 一种氢氧化物键合改性的可膨胀石墨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08078B (zh) 聚酰亚胺无纺布基安全型凝胶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9551A (zh) 电化学电源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0851B (zh) 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840207A (zh) 一种耐高温的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3793B (zh) 一种阻燃有机/无机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