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8428B - 传动带 - Google Patents

传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8428B
CN102748428B CN201210214268.6A CN201210214268A CN102748428B CN 102748428 B CN102748428 B CN 102748428B CN 201210214268 A CN201210214268 A CN 201210214268A CN 102748428 B CN102748428 B CN 102748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layer
rubber
main body
cloth
toothed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42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8428A (zh
Inventor
草野隆行
中本雄二
中岛荣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48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8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8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8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06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 F16G1/08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28Driving-belts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带。本发明的传动带(10)用加强布(13)覆盖住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主体(11)的与带轮接触的部分,所述加强布(13)包括:加强布主体(14),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的表面的RFL膜(15),设置在该加强布主体(14)的由该RFL膜(15)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之间的浸渍橡胶层(16),以及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14)的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橡胶层(18)。在所述表面橡胶层(18)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的含量比所述浸渍橡胶层(16)的耐磨性材料的含量高。

Description

传动带
本申请是基于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10月22日、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40416.0、发明名称为“传动带”的专利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带。
背景技术
让氟树脂等耐磨性材料分散而获得的粘接处理剂被广泛用于对设置在带主体表面上的加强布进行的粘接处理。在加强布的带轮接触部分由配合有耐磨性材料的粘接处理剂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带轮接触部分维持摩擦系数较低的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耐磨性,但有可能导致加强布和带主体之间的粘接性劣化。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齿形带中,在齿布表面留有空隙部分并对该齿布表面进行RFL(间苯二酚-甲醛胶乳)粘接处理,接着进行将大量分散有含摩擦改性成分的耐磨性复合材料的橡胶糊涂布在齿布的一表面上的涂层处理以及将不含耐磨性复合材料的橡胶糊涂布在齿布的另一表面上的涂层处理。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齿形带中,对齿布中的纤丝表面进行RFL等的粘接处理以及浸渍在分散有大量氟树脂的糊橡胶中的浸渍处理,使氟树脂隔着RFL粘接成分大量地分散于距纤维表面极近的位置。
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传动带中,对覆盖传动带表面的纤维材料进行浸渍在分散有含氟树脂粉末的粉末状减摩材料的RFL处理液中的第一处理、浸渍在橡胶糊中的第二处理以及浸渍在分散有含氟树脂粉末的粉末状减摩材料的橡胶糊中的第三处理,由此,使大量氟树脂粉末隔着RFL成分聚集在纤维材料的表面或者附近。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表特表2002-5420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0-3102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4058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38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的部分设有加强布的传动带即使长时间走行也能够维持优异的耐磨性,并能获得加强布与带主体之间优异的粘接性。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加强布覆盖住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的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布包括:加强布主体,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构成线的表面的RFL膜,设置在该加强布主体的由该RFL膜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之间的浸渍橡胶层,以及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橡胶层;
所述表面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的含量比所述浸渍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含量高。
优选所述耐磨性材料是聚四氟乙烯粉末。
优选所述浸渍橡胶层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
优选本发明的传动带构成为:在所述浸渍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所述耐磨性材料的含量为5~100质量份,并且在所述表面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所述耐磨性材料的含量为20~230质量份。
本发明的传动带的所述带主体可以是齿形带主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设置成覆盖带主体表面的加强布包括:加强布主体,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构成线的表面的RFL膜,设置在该加强布主体的由该RFL膜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之间的浸渍橡胶层,以及设置成覆盖加强布主体的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橡胶层,并且表面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的含量比所述浸渍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含量高。因此,即使带长时间走行也能够维持优异的耐磨性,并能获得加强布与带主体之间优异的粘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齿形带的立体图。
图2是齿形带的剖面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示出用于试验评价的带走行试验机的带轮平面布置情况。
符号说明
10齿形带(传动带)
11齿形带主体(带主体)
13加强布
14加强布主体
15RFL膜
16浸渍橡胶层
18表面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齿形带)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形带10。该齿形带10是一种适用于例如汽车的OHC(顶置凸轮轴)驱动用途等高负荷用途的齿形带。
该齿形带10具有由橡胶制成的齿形带主体11,其带轮接触侧表面由加强布13覆盖。
齿形带主体11由下述橡胶组合物形成。对在原料橡胶中配合了配合剂后混炼而成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及加压,再用交联剂进行交联,便得到了该橡胶组合物。作为构成齿形带主体11的橡胶组合物的原料橡胶能够列举出:例如,二元乙丙橡胶(EPR)及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乙烯-α-烯烃弹性橡胶、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等。原料橡胶可以由单种物质构成,也可以由多种物质构成。作为配合剂能够列举出:例如,交联剂(例如硫、有机过氧化物)、抗老化剂、加工助剂、增塑剂、填充材、炭黑、硅石及短纤维等加强材等等。各种配合剂可以由单种物质构成,也可以由多种物质构成。
齿形带主体11在外周侧设置有背面部11b,并且在内周侧与背面部11b一体地在带长方向上按照一定间隔设置有齿部11a。
背面部11b形成为横长平带状。芯线12形成为在带宽方向上具有螺距的螺旋状,并埋设在背面部11b的内周侧。
芯线12由较长纤维材料的加捻线或编织绳构成。优选由加捻线构成的芯线12设置为:S捻纱线和Z捻纱线这一对纱线形成双螺旋。作为构成芯线12的纤维材料能够列举出:例如,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唑(PBO)纤维、金属纤维等。为了赋予芯线12与齿形带主体11相粘接的粘接性,在成形加工前对芯线12进行将该芯线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后再加热的粘接处理和/或浸渍在橡胶糊中后再干燥的粘接处理。
齿部11a可以形成为侧视形状为梯形的梯形齿,也可以形成为侧视形状为半圆形的圆形齿,还可以形成为除此以外的其它形状。齿部11a可以构成为沿带宽方向延伸而设,也可以构成为沿相对带宽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而设的斜齿。
齿形带主体11的齿部11a的表面由加强布13覆盖。图2示出加强布13的剖面。
加强布13包括:加强布主体14,通过对该加强布主体14进行规定的粘接处理而设置的RFL膜15,浸渍橡胶层16,粘接橡胶层17以及表面橡胶层18。该加强布13的厚度为例如0.8~1.8mm。
加强布主体14是由下述构成线织成的平纹、斜纹或缎纹等的织布、编织品或无纺布等布构成的。该构成线含有例如,尼龙6,6、尼龙4,6、尼龙6等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唑(PBO)纤维等。考虑到齿部的形成性,优选加强布主体14在带长方向上具有可伸长性。
RFL膜15设置成:覆盖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的整个表面。RFL膜15是将加强布主体14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后再进行加热、干燥而形成的。考虑到与加强布主体14的粘接性,优选在RFL膜15中不含耐磨性材料。
浸渍橡胶层16设置成:浸入到加强布主体14的由RFL膜15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和构成线之间。由此,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表面就成为隔着RFL膜15由浸渍橡胶层16覆盖住的状态。浸渍橡胶层16是通过将被RFL膜15覆盖住表面的加强布主体14浸渍在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后再进行干燥而形成的。
形成浸渍橡胶层16的橡胶组合物是以例如,二元乙丙橡胶(EPR)及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乙烯-α-烯烃弹性橡胶、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作为原料橡胶,并向该原料橡胶中配合多种配合剂而形成的。
在浸渍橡胶层16的橡胶组合物中所配合的配合剂至少含有耐磨性材料P。作为耐磨性材料P能够列举出: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偏氟乙烯(PVDF)等。其中,考虑到耐磨性,优选聚四氟乙烯(PTFE)。优选耐磨性材料P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组合物中的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为5~100质量份,更优选为40~8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60~70质量份。考虑到在浸渍橡胶层16中的分散性,优选耐磨性材料P为粉末状,例如粒径为0.5~50μm。
考虑到粘接性,优选在浸渍橡胶层16的橡胶组合物中所配合的配合剂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能够列举出: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等。优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为5~40质量份,更优选为10~20质量份。
粘接橡胶层17形成在形成有RFL膜15及浸渍橡胶层16的加强布主体14的带主体粘接侧的表面上。粘接橡胶层17的厚度例如为50~300μm。粘接橡胶层17是例如通过将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涂在加强布主体14上以后再进行干燥而形成的。
形成粘接橡胶层17的橡胶组合物是以例如,二元乙丙橡胶(EPR)及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乙烯-α-烯烃弹性橡胶、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作为原料橡胶,并向该原料橡胶中配合多种配合剂而形成的。优选在形成粘接橡胶层17的橡胶组合物中所配合的配合剂不含耐磨性材料,由此便能够获得齿形带主体11与加强布13之间优异的粘接性。
表面橡胶层18设置成:覆盖形成有RFL膜15及浸渍橡胶层16的加强布主体14的成为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表面橡胶层18的厚度例如为50~500μm。表面橡胶层18是例如通过将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涂在加强布主体14上以后再进行干燥而形成的。
形成表面橡胶层18的橡胶组合物是以例如,二元乙丙橡胶(EPR)及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乙烯-α-烯烃弹性橡胶、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作为原料橡胶,并向该原料橡胶中配合多种配合剂而形成的。
在表面橡胶层18的橡胶组合物中所配合的配合剂至少含有耐磨性材料P。作为耐磨性材料P能够列举出: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偏氟乙烯(PVDF)等。其中,考虑到耐磨性,优选聚四氟乙烯(PTFE)。优选耐磨性材料P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组合物中的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为20~230质量份,更优选为70~1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80~100质量份。在形成表面橡胶层18的橡胶组合物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P的含量比浸渍橡胶层16高,由此能够提高齿形带10的表面露出部分即带轮接触部分的耐磨性。考虑到在表面橡胶层18中的分散性,优选耐磨性材料P为粉末状,例如粒径为0.5~50μm。
根据上述结构的加强布13,因为浸渍橡胶层16含有耐磨性材料P,并且在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与构成线之间形成有浸渍橡胶层16,使得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的表面隔着RFL膜15由浸渍橡胶层16覆盖,所以耐磨性材料P就隔着RFL膜15存在于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的表面,从而能够在加强布主体14的表面获得优异的耐磨性。换言之,即使由于带长时间走行,导致加强布13的带表面露出部分即带轮接触部分产生磨损,也能够维持耐磨性材料P存在于加强布主体14的表面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长时间维持高耐磨性。
因为在表面橡胶层18的橡胶组合物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P的含量比浸渍橡胶层16高,所以能够在加强布13的带轮接触部分获得更优异的耐磨性。进而,因为在加强布主体14的成为带主体11粘接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不含耐磨性材料的粘接橡胶层,所以相对于带主体11的粘接性优异。
在齿形带主体11的背面部11b的表面上也可以设置有背面侧加强布,但这并未图示出来。背面侧加强布是由下述构成线织成的平纹、斜纹或缎纹等的织布、编织品或无纺布等构成的。该构成线含有例如,尼龙6,6、尼龙4,6、尼龙6等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唑(PBO)纤维等纤维材料。为了赋予背面侧加强布与齿形带主体11相粘接的粘接性,对背面侧加强布进行了将该背面侧加强布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后再加热的粘接处理和/或将橡胶糊涂在成为齿形带主体11侧的表面上再干燥的粘接处理。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齿形带10,即使带长时间走行,也能够在齿形带主体11和加强布13很好地粘接起来的状态下维持优异的耐磨性。
(齿形带的制造方法)
下面,对所述齿形带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大致划分为加强布的制作工序、未交联橡胶薄片和加捻线的制作工序以及齿形带的成形工序。
<加强布的制作>
首先,通过对加强布主体14进行下面所说明的粘接处理,而形成RFL膜15、浸渍橡胶层16、粘接橡胶层17及表面橡胶层18,制作出加强布13。具体而言,经由RFL水溶液浸渍处理、橡胶糊浸渍处理及橡胶糊涂布处理,来完成粘接处理。
-RFL水溶液浸渍处理-
RFL水溶液浸渍处理是将加强布主体14浸渍在RFL水溶液中以后再进行加热、干燥的处理。由此,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的表面就由RFL膜15覆盖。
RFL水溶液是向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的初始缩合物中混入氯丁橡胶(CR)胶乳、氢化丁腈橡胶(H-NBR)胶乳等胶乳而制成的混合液。RFL水溶液中的固体成分为例如5~25质量%。间苯二酚(R)与甲醛溶液(F)的摩尔比为例如R/F=1/0.8~1/2.0。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的初始缩合物(RF)与胶乳(L)的质量比为例如RF/L=1/5~1/20。若使RFL水溶液附着在加强布主体14上以后再进行加热干燥,RFL水溶液的水分就会挥散并且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之间进行缩合反应,从而在加强布主体14的表面形成有RFL膜15。
在将加强布主体14浸渍在RFL水溶液中以后再用挤压辊进行挤压使RFL水溶液含在加强布主体14中。加强布主体14的干燥温度为例如140~180℃,干燥时间为例如3~5分钟。处理次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多次。RFL膜15的附着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加强布主体14为例如5~40质量份。能够通过调整将加强布主体14浸入RFL水溶液中的浸渍处理次数和挤压情况来控制RFL膜15的附着量。
-橡胶糊浸渍处理-
橡胶糊浸渍处理是将表面形成有RFL膜15的加强布主体14浸渍在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后再用挤压辊挤压,让溶剂挥散干燥而形成浸渍橡胶层16的处理。
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是将向三元乙丙橡胶(EPDM)、氯丁橡胶(CR)、氢化丁腈橡胶(H-NBR)、丁腈橡胶(NBR)等原料橡胶中配合多种配合剂后混炼而成的物质溶解在甲苯、丁酮(MEK)等溶剂中而制成的。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固体成分的浓度为例如5~30质量%。
加强布主体14的干燥温度为例如60~120℃,干燥时间为例如3~10分钟。能够通过调整将加强布主体14浸入浸渍橡胶层16中的浸渍处理次数和挤压情况来控制浸渍橡胶层16的附着量。
因为利用该橡胶糊浸渍处理,在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和构成线之间形成有浸渍橡胶层16,所以能够让耐磨性材料P隔着RFL膜15存在于加强布主体14的构成线的表面。
-橡胶糊涂布处理-
橡胶糊涂布处理是将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涂在形成有RFL膜15及浸渍橡胶层16的加强布主体14的一面上,并将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涂在该加强布主体14的另一面上以后再让溶剂挥散而干燥的处理。由此,在加强布主体14的一面上形成有粘接橡胶层17,在其另一面上形成有表面橡胶层18。
对该橡胶糊涂布处理进行具体的说明。首先,将溶解在甲苯、丁酮(MEK)等溶剂中的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涂在加强布主体14的一面上,然后在例如60~120℃的环境温度下干燥3~10分钟。涂布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的次数可以为一次,也可以反复涂布多次。这样形成的粘接橡胶层17的厚度为例如50~300μm。
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是将向原料橡胶中配合多种配合剂后混炼而成的物质溶解在甲苯、丁酮(MEK)等溶剂中而制得的。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固体成分的浓度为例如20~45质量%。
接着,用与涂布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相同的方法,将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涂在加强布主体14的与涂有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然后在例如60~120℃的环境温度下干燥3~10分钟。所形成的表面橡胶层18的厚度为例如50~500μm。
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是将向原料橡胶中配合含耐磨性材料P的多种配合剂后混炼而成的物质溶解在甲苯、丁酮(MEK)等溶剂中而制得的。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固体成分的浓度为例如20~45质量%。
此外,在此对先形成粘接橡胶层17后再形成表面橡胶层1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在形成了表面橡胶层18后再形成粘接橡胶层17,还可以同时形成这两个橡胶层。
在形成粘接橡胶层17及表面橡胶层18时,也可以进行涂胶加工、压延加工、研磨加工或层压加工。
经由上述工序,对加强布主体14进行粘接处理,从而制作出加强布13。
<未交联橡胶薄片和加捻线的制作>
利用公知的方法,制作用以形成齿形带主体11的未交联橡胶薄片。
对用以成为芯线12的加捻线进行将该加捻线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后再加热的粘接处理和/或将该加捻线浸渍在橡胶糊中后再干燥的粘接处理。
<齿形带的成形>
准备用以成为齿形带主体11的未交联橡胶薄片、用以成为芯线12的加捻线以及进行上述粘接处理后制作出来的加强布13,再利用公知的方法形成齿形带10。在该成形作业中,使用了圆筒状模具和将该模具嵌合起来的硫化釜。在圆筒状模具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以形成齿形带10的齿部11a的凹槽,该凹槽沿轴向延伸并以等间隔排列在周向上。
首先,用加强布13覆盖圆筒状模具。此时,加强布13的形成有表面橡胶层18的面与模具接触,并将加强布13缠好,使加强布13的长度方向与圆筒状模具的周向(带长方向)一致。将加捻线以螺旋状缠绕在圆筒状模具上的加强布13之上,进而在其上缠绕未交联橡胶薄片。
接着,将装好了加强布13、加捻线及未交联橡胶薄片的圆筒状模具放入硫化釜中进行加热及加压。此时,由于加热及加压,使得橡胶朝圆筒状模具一侧流动,特别是在凹槽部分借助橡胶的推压,加强布13沿着凹槽表面延伸,从而形成带齿。这样就形成了齿形带主体11,并且将齿形带主体11、芯线12及加强布13一体化而成的圆筒状厚块(slab)就成形出来了。已形成在加强布13的表面的粘接橡胶层17及表面橡胶层18分别在加强布主体14的表面扩散,粘接橡胶层17位于加强布13的带主体粘接侧,表面橡胶层18位于齿形带10的带轮接触部分。
然后,在对厚块进行冷却后从硫化釜中取出圆筒状模具,将厚块从圆筒状模具上取下来。
最后,研磨厚块的背面使其厚度均等后,再切成具有规定宽度的圆环,这样便能够获得齿形带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已对齿形带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于此,只要是用加强布13覆盖住带主体表面的传动带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已进行了粘接处理的加强布13设置在带内侧,不过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对设置在带外周侧的背面侧加强布进行上述粘接处理。
[试验评价]
下面,说明对齿形带所进行的试验评价。
(试验评价用带)
分别制作出实施例1~5以及比较例1~5的齿形带。
<实施例1>
-加强布的制作-
预先对由尼龙6,6(旭化成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eona66)形成的加强布主体进行以下一系列的粘接处理,从而制作出加强布。
首先,将加强布主体浸渍在胶乳成分为H-NBR的RFL水溶液中再将其挂到挤压辊上以后,进行加热干燥,从而在加强布主体的表面上形成了RFL膜。该RFL膜的附着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加强布主体为20质量份。
接着,将在表面形成有RFL膜的加强布主体浸在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以后,再挂到挤压辊上进行干燥,从而就形成了浸渍橡胶层。该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是将向H-NBR(日本瑞翁株式会社(ZEON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称:Zetpol2000)中配合交联剂等后混炼而成的物质溶解在MEK溶剂中而获得的,相对于该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配合有70质量份的PTFE(AGC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L1737,平均粒径:7μm)以及20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LOAD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称:开姆洛克(Chemlok)233X)。
然后,将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涂在表面形成有RFL膜及浸渍橡胶层的加强布主体的一面上,并将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涂在该加强布主体的另一面上,从而分别形成了粘接橡胶层及表面橡胶层。
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是将向H-NBR中配合交联剂等后混炼而成的物质溶解在MEK溶剂中而获得的。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原料橡胶的浓度为35质量%。所形成的粘接橡胶层的层厚为150μm。
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是将向H-NBR中配合交联剂等后混炼而成的物质溶解在MEK溶剂中而制得的,相对于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配合有100质量份的PTFE。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原料橡胶的浓度为35质量%。所形成的表面橡胶层的层厚为200μm。
-齿形带的成形-
用以H-NBR为原料橡胶并配合交联剂后混炼而成的橡胶组合物形成齿形带主体,将高强度玻璃的加捻线(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制造,纤丝直径7μm,每股的纤丝数3,股数11)用作芯线,并使用上述已制作好的加强布,制作出齿形带。将制作好的该齿形带作为实施例1。该齿形带的带宽为10mm,带长为840mm,带齿间距为8mm,齿数为105个。
<实施例2>
-加强布的制作-
除了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PTFE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为5质量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接处理,从而制作出加强布。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实施例2。
<实施例3>
-加强布的制作-
除了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PTFE的配合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为230质量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接处理,从而制作出加强布。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实施例3。
<实施例4>
-加强布的制作-
除了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PTFE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为50质量份,且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PTFE的配合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为70质量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接处理,从而制作出加强布。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实施例4。
<实施例5>
-加强布的制作-
除了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PTFE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为60质量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4相同的粘接处理,从而制作出加强布。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实施例5。
<比较例1>
-加强布的制作-
预先对由尼龙6,6形成的加强布主体进行以下一系列的粘接处理,从而制作出加强布。
首先,与实施例1相同,在加强布主体的表面上形成了RFL膜。
接着,将在表面形成有RFL膜的加强布主体浸在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后再进行干燥,从而形成了浸渍橡胶层。该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是将向H-NBR中配合交联剂等后混炼而成的物质溶解在MEK溶剂中而获得的,相对于该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配合有1质量份的PTFE及20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然后,向粘接在加强布主体的齿部上的面涂布橡胶糊,从而形成了橡胶组合物层。该橡胶组合物层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粘接橡胶层。该橡胶糊的组分与实施例1的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糊相同。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比较例1。
<比较例2>
-加强布的制作-
对加强布主体进行粘接处理,该粘接处理除了在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未配合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外均与比较例1相同,从而制作出加强布。该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的原料橡胶的浓度为15质量%。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比较例2。
<比较例3>
-加强布的制作-
对加强布主体进行粘接处理,该粘接处理除了在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相对于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配合了70质量份的PTFE及20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外均与比较例1相同,由此制作出加强布。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比较例3。
<比较例4>
-加强布的制作-
除了在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相对于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PTFE的配合量为100质量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配合量为0质量份,并且在表面橡胶层用橡胶糊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PTFE的配合量为70质量份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粘接处理,由此制作出加强布。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比较例4。
<比较例5>
-加强布的制作-
除了浸渍橡胶层用橡胶糊的PTFE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糊中的100质量份的固形成分为80质量份以外,进行与比较例4相同的粘接处理,由此制作出加强布。
-齿形带的成形-
制作出除了使用经上述粘接处理而制作出的加强布以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齿形带,将该齿形带作为比较例5。
(试验评价方法)
<台上负荷耐久试验>
图3示出台上负荷耐久试验中带走行试验机30的带轮平面布置情况。
该带走行试验机30包括:直径较大的从动齿形带轮31(齿数为42),设置在该从动齿形带轮的右侧的直径较小的驱动齿形带轮32(齿数为21),以及设置在从动齿形带轮31及驱动齿形带轮32的中间且略靠从动齿形带轮31的右斜下方的带轮直径为52mm的平带轮(空转带轮)33。并且,分别设定好从动齿形带轮31及驱动齿形带轮32的位置,使得带由从动齿形带轮31到驱动齿形带轮32保持水平状态。
让实施例1~5以及比较例1~5的齿形带在下述状态下进行了走行。即:齿形带的齿部与从动齿形带轮31及驱动齿形带轮32相啮合,并缠绕好齿形带使平带轮33与带背面接触,然后向从动齿形带轮31施加29.4Nm的负荷扭矩,并向驱动齿形带轮32施加固定载荷,使带张力达到216N,在环境温度为100℃的状态下,让驱动齿形带轮32以6000rpm的转速沿顺时针旋转,从而让上述齿形带进行了走行。
(试验评价结果)
在表1及表2中示出上述试验评价的结果。
(表1)
(表2)
根据上述结果可知:设有包含比浸渍橡胶层多的耐磨性材料的表面橡胶层的实施例1的走行时间比未设置表面橡胶层的比较例1~3显著增长。
将表面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配合量比浸渍橡胶层多的实施例1~5与表面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配合量比浸渍橡胶层少的比较例4及比较例5加以比较,从比较例4及比较例5由于加强布脱离而导致带走行时间缩短的情况可知:通过使表面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配合量高于浸渍橡胶层,就可使加强布与带主体之间的粘接性提高。
对未形成表面橡胶层的比较例1~3加以比较,可知:在浸渍橡胶层中配合有耐磨性材料的比较例3在台上负荷耐久试验中的走行时间略长。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的部分由加强布覆盖住的传动带很有用。

Claims (1)

1.一种齿形传动带,用加强布覆盖住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齿形带主体的与带轮接触的齿部侧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布包括:加强布主体,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构成线的表面的RFL膜,设置在该加强布主体的由该RFL膜覆盖住表面的构成线之间的浸渍橡胶层,以及设置成覆盖该加强布主体的带表面露出侧的表面橡胶层,所述浸渍橡胶层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
所述表面橡胶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原料橡胶,耐磨性材料的含量比所述浸渍橡胶层的耐磨性材料的含量高,所述耐磨性材料是聚四氟乙烯粉末。
CN201210214268.6A 2008-10-23 2009-10-22 传动带 Active CN1027484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3454 2008-10-23
JP2008-273454 2008-10-2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416.0A Division CN102177363B (zh) 2008-10-23 2009-10-22 传动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8428A CN102748428A (zh) 2012-10-24
CN102748428B true CN102748428B (zh) 2015-04-01

Family

ID=4211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4268.6A Active CN102748428B (zh) 2008-10-23 2009-10-22 传动带
CN20098014041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7363B (zh) 2008-10-23 2009-10-22 传动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41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7363B (zh) 2008-10-23 2009-10-22 传动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432916B2 (zh)
CN (2) CN102748428B (zh)
DE (1) DE112009002487B4 (zh)
WO (1) WO20100471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5346B1 (ja) 2013-01-22 2014-04-0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歯付ベルト
WO2019017101A1 (ja) 2017-07-19 2019-01-24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83135B1 (ja) * 2017-07-19 2018-08-29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19000343B4 (de) 2018-10-17 2024-01-18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Zahnriem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00434A1 (de) * 1994-01-10 1995-07-13 Continental Ag Kraftübertragungsriemen aus elastomerem Werkstoff mit günstige Gleiteigenschaften aufweisenden Riemenoberflächen
JP2740452B2 (ja) * 1994-02-04 1998-04-15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歯付き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349113B (en) * 1999-04-21 2003-07-02 Gates Corp Wear resistant belt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e
JP2000310293A (ja) 1999-04-28 2000-11-07 Mitsuboshi Belting Ltd 歯付ベルト
JP4409664B2 (ja) * 1999-05-14 2010-02-03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ゴムベルト
JP3347095B2 (ja) 1999-05-24 2002-11-20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用処理繊維織物
JP3356717B2 (ja) 1999-05-24 2002-12-16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3847205B2 (ja) * 1999-05-24 2006-11-22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歯付ベルト用処理繊維織物
JP2001304343A (ja) * 2000-04-25 2001-10-31 Mitsuboshi Belting Ltd 歯付ベルト
JP2002103467A (ja) * 2000-09-29 2002-04-09 Mitsuboshi Belting Ltd 歯付ベルト及び歯付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4398083B2 (ja) * 2000-11-30 2010-01-13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歯付ベルト
US6461264B1 (en) * 2000-12-19 2002-10-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having rubber coated fabric layer
JP2006017264A (ja) * 2004-07-05 2006-01-19 Bando Chem Ind Ltd 高負荷用歯付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60993B2 (ja) * 2004-09-17 2009-11-11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歯付ベル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363A (zh) 2011-09-07
DE112009002487T5 (de) 2012-08-02
CN102748428A (zh) 2012-10-24
JP5432916B2 (ja) 2014-03-05
DE112009002487B4 (de) 2017-09-07
WO2010047121A1 (ja) 2010-04-29
CN102177363B (zh) 2014-04-16
JPWO2010047121A1 (ja)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95906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belt with treated tension members with envelope layer and belt thus produced
US8357065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and a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EP1088177B1 (en) Wear resistant belt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e
US6296588B1 (en) High temperature flexible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for endless belt driving surfaces
US9382969B2 (en) Belt having a tension member, in particular a carbon tension member, which is prepared with a cross-linked polyuretha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CN102748428B (zh) 传动带
CN101802441A (zh) 摩擦传动带及使用该摩擦传动带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设备驱动带传动装置
JP2001032887A (ja) ゴムベルト
WO2015166929A1 (ja) 歯付ベルト
US10442147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tension member, in particular a carbon tension member, in the production of a belt
JP6795466B2 (ja) 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56047B (zh) 齿形带
JP2003322216A (ja) 歯付ベルト
JP2010255739A (ja) 伝動ベルト
JP2008006713A (ja) 両面歯付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5669814B2 (ja) 伝動ベルト
WO2023274640A1 (en) Wrapped taped belt
JP2007216394A (ja) 歯付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3311847A (ja) 高負荷伝動ベルト用センター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2155998A (ja) 歯付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