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6235B - 一种改进的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6235B
CN102746235B CN201210254496.6A CN201210254496A CN102746235B CN 102746235 B CN102746235 B CN 102746235B CN 201210254496 A CN201210254496 A CN 201210254496A CN 102746235 B CN102746235 B CN 1027462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hydrogen peroxide
amount
dimethyl sulf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44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6235A (zh
Inventor
段晓峰
王宏志
谈敦潮
邹德超
赵大龙
王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LLAB PHAR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LLAB PHAR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LLAB PHAR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LLAB PHARM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544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6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6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6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6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6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该方法为,4-(2-甲基咪唑-1-基)-2,2-二苯基丁腈或其磷酸盐,在甲醇和/或乙醇、二甲基亚砜和碱存在的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在40-60℃下经改良Radziszewski反应而得。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收率较高,且避免了大量酸碱的使用,是一种简便、经济、环保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咪达那新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咪达那新,化学名称为4-(2-甲基-1H-咪唑-1-基)-2,2-二苯基丁酰胺,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咪达那新是由日本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与杏林制药联合开发的新型二苯基丁酰胺类抗胆碱药,具有高度膀胱选择性,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于2007年6月在日本上市。
美国专利US5932607报道了咪达那新的制备,该方法是在140-150℃使用70%硫酸将4-(2-甲基咪唑-1-基)-2,2-二苯基丁腈水解成酰胺,反应完成后多余的硫酸需用碱中和,其反应式如下:
这个方法的主要缺点为收率低,仅为32%;反应使用大量的硫酸,需要用碱中和。
随后,EP1845091报道了另一个制法,使用氢氧化钾和异丙醇将4-(2-甲基咪唑-1-基)-2,2-二苯基丁腈磷酸盐水解成酰胺,然后将粗品转化成盐酸盐或磷酸盐,重结晶除去杂质后再碱化得到咪达那新,其反应式如下:
这个方法使用大量的碱,产物纯化比较麻烦。总收率为4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高收率的咪达那新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经济、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如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式II所示化合物或其磷酸盐,在甲醇或/和乙醇、二甲基亚砜和碱存在的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在40-60℃下经改良Radziszewski反应得到式I所示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上述方法中,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或碳酸钾。
所述过氧化氢可以采用市售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
上述方法中,优选反应温度为50℃。
所述反应时间为2-4小时,优选反应时间为3小时。
所述式II化合物与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比为1:2-4,优选物质的量比为1:3。
上述方法中,二甲基亚砜的加入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所述式II化合物与二甲基亚砜的物质的量比为1:2-4,优选物质的量比为1:3。
上述方法中,所述式II化合物的磷酸盐可由4-溴-2,2-二苯基丁腈与2-甲基咪唑反应制备而得(参考专利EP1845091),其具体反应式如下:
上述制备式II化合物磷酸盐的反应式中,4-溴-2,2-二苯基丁腈可由二苯基乙腈与1,2-二溴乙烷反应制备而得(参考文献Roczniki Chemii 1966,40,1839-1847),其反应式如下:
本发明所述制备式I所示咪达那新的方法收率较高(最高收率可达76%),明显高于以往的制备方法(最高收率为45%);同时,使用过氧化氢为反应物,避免了大量酸碱的使用,是一种简便、经济、环保的咪达那新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收率的计算公式为:收率=产物(式I化合物)摩尔数/原料(式II化合物)摩尔数×100%。
实施例1
在50ml三口瓶中,加入甲醇10ml,4-(2-甲基咪唑-1-基)-2,2-二苯基丁腈磷酸盐2.0g(5mmol),DMSO1.17g(15mmol),室温下加入30%双氧水1.7g(过氧化氢实际用量为15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5mol/L氢氧化钠溶液(约5ml),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30℃,加完后升温至50℃,搅拌3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成(展开剂:乙酸乙酯),加入30ml水,在内温15℃以下,搅拌1h,过滤,用水冲洗,得到的粗品用90%的乙醇重结晶(1g粗品用6ml溶剂),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约1.21g,收率76%。
1HNMR(CDCl3):δ2.228(3H,s),δ2.711(2H,t),δ3.787(2H,t),δ5.344(1H,brs),δ5.636(1H,brs),δ6.724(1H,s),δ6.850(1H,s),δ7.314-7.408(10H,m)
实施例2
在50ml三口瓶中,加入乙醇10ml,4-(2-甲基咪唑-1-基)-2,2-二苯基丁腈磷酸盐2.0g(5mmol),DMSO1.56g(20mmol),室温下加入30%双氧水1.13g(过氧化氢实际用量为10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30%碳酸钠溶液(约5ml),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30℃,加完后升温至60℃,搅拌4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成(展开剂:乙酸乙酯),加入30ml水,在内温15℃以下,搅拌1h,过滤,用水冲洗,得到的粗品用90%的乙醇重结晶(1g粗品用6ml溶剂),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约1.15g,收率72%。
实施例3
在50ml三口瓶中,加入甲醇10ml,4-(2-甲基咪唑-1-基)-2,2-二苯基丁腈磷酸盐2.0g(5mmol),DMSO1.17g(15mmol),室温下加入30%双氧水2.26g(过氧化氢实际用量为20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5mol/L氢氧化钾溶液(约5ml),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30℃,加完后升温至40℃,搅拌2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成(展开剂:乙酸乙酯),加入30ml水,在内温15℃以下,搅拌1h,过滤,用水冲洗,得到的粗品用90%的乙醇重结晶(1g粗品用6ml溶剂),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约1.19g,收率75%。
实施例4
在50ml三口瓶中,加入乙醇10ml,4-(2-甲基咪唑-1-基)-2,2-二苯基丁腈1.5g(5mmol),DMSO 0.78g(10mmol),室温下加入30%双氧水1.7g(过氧化氢实际用量为15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40%碳酸钾溶液(约5ml),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30℃,加完后升温至60℃,搅拌3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成(展开剂:乙酸乙酯),加入30ml水,在内温15℃以下,搅拌1h,过滤,用水冲洗,得到的粗品用90%的乙醇重结晶(1g粗品用6ml溶剂),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约1.18g,收率7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制备结构如式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所示化合物或其磷酸盐,在甲醇或/和乙醇、二甲基亚砜和碱存在的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在40-60℃下经改良Radziszewski反应得到式I所示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或碳酸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5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时间为2-4小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时间为3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化合物与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比为1:2-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化合物与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比为1:3。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化合物与二甲基亚砜的物质的量比为1:2-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化合物与二甲基亚砜的物质的量比为1:3。
CN201210254496.6A 2012-07-20 2012-07-20 一种改进的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Active CN102746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4496.6A CN102746235B (zh) 2012-07-20 2012-07-20 一种改进的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4496.6A CN102746235B (zh) 2012-07-20 2012-07-20 一种改进的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6235A CN102746235A (zh) 2012-10-24
CN102746235B true CN102746235B (zh) 2014-09-03

Family

ID=47026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4496.6A Active CN102746235B (zh) 2012-07-20 2012-07-20 一种改进的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62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2286B (zh) * 2013-09-22 2016-01-13 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CN103772287A (zh) * 2013-12-31 2014-05-07 北京万全德众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咪达那新新晶型及制备方法
CN105399678A (zh) * 2014-12-26 2016-03-16 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咪达那新制备工艺
JP6462143B2 (ja) * 2015-03-06 2019-01-30 ラボラトリオス、レスビ、ソシエダッド、リミターダLaboratorios Lesvi,S.L. 固形結晶形体4−(2−メチル−1h−イミダゾール−1−イル)−2,2−ジフェニルブタンニトリ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0A (zh) * 1993-12-10 1996-12-04 杏林制药株式会社 新的咪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67541A (zh) * 2003-08-12 2006-11-22 贝林格尔·英格海姆国际有限公司 1-氨基甲酰基环烷基羧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050754A (zh) * 2009-10-29 2011-05-11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α-氨基-二烷基取代乙酰胺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0A (zh) * 1993-12-10 1996-12-04 杏林制药株式会社 新的咪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67541A (zh) * 2003-08-12 2006-11-22 贝林格尔·英格海姆国际有限公司 1-氨基甲酰基环烷基羧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050754A (zh) * 2009-10-29 2011-05-11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α-氨基-二烷基取代乙酰胺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6235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0242C (zh) 普瑞巴林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6235B (zh) 一种改进的制备咪达那新的方法
CN102822140B (zh) 合成拉科酰胺的方法
US10189760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itagliptin intermediate via asymmetrical reduction method
CN103044468B (zh) N-(2-吡嗪羰基)-l-苯丙氨酸-l-亮氨酸硼酸的制备方法
CN105198830A (zh) 一种米雷格隆的制备方法
US1004703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2-amino-substituted benzaldehyde compound
CN103787968B (zh) 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8623488B (zh) 一种氨甲苯酸的合成方法
CN106588753A (zh) 一种制备匹马色林的方法
CN103387547B (zh) 一种制备嘧螨胺的方法
CN102757390B (zh) 一种制备2-甲氧基-4-肼基-5-氟嘧啶的方法
CN105272911B (zh) 一种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制备方法
CN104326927B (zh) 一种1-[2-氨基-1-(4-甲氧基苯基)乙基]环己醇硫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2827161A (zh) 一种纯化莫西沙星的方法
CN110483319A (zh) 一种n-烷氧基草酰丙氨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4672180A (zh) 一种[(1s)-3-甲基-1-[[(2r)-2-甲基环氧乙基]羰基]丁基]氨基甲酸叔丁酯的手性制备方法
CN105461691A (zh) 一种阿折地平的制备方法
CN105085278A (zh) 一种2-甲基-1-取代苯基-2-丙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781212B (zh) 一种2-羟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2976958A (zh) 一种4-甲氧基-β-苯乙胺的制备方法
CN103848756B (zh) 特立氟胺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2875460A (zh) 一种制备索拉非尼的方法
CN103664766A (zh) 2-氨基吡啶-4-甲醇的制备方法
CN107089928A (zh) N‑Boc‑L‑炔丙基甘氨酸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