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2532A -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2532A
CN102742532A CN2012102695595A CN201210269559A CN102742532A CN 102742532 A CN102742532 A CN 102742532A CN 2012102695595 A CN2012102695595 A CN 2012102695595A CN 201210269559 A CN201210269559 A CN 201210269559A CN 102742532 A CN102742532 A CN 102742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eding
family
shell
oyster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95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琪
王庆志
丛日浩
孔令锋
王卫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2102695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25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2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为:(1)制种:从养殖群体中挑选左壳色为纯紫色的雌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各选育系,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进行幼体培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逐代选育进行纯化,使其成为家系;(2)新品系的纯化:选择该性状比例90%以上并且不分离的家系作为种贝,进行种苗扩繁,从而培育出性状稳定的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本发明加速了新品系的培育进程,并且不需要转基因和药物处理,既可培育出新品系,而且通过颜色性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市场销售价格增长,增加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收入,市场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遗传育种中选择育种的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长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珍珠贝目牡蛎科巨蛎属。长牡蛎肉质细嫩,可鲜食,亦可制成干品,牡蛎汤可以浓缩成蚝油。长牡蛎自然分布于日本、中国和韩国,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海洋贝类。我国牡蛎产量约占世界牡蛎产量的80%以上,其中主要为长牡蛎。
颜色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由于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一直受到遗传学家、育种学家的关注。该性状已经在农业、畜牧业以及鱼类的遗传育种中应用。在贝类中,壳色作为一个可遗传的质量性状,在贝类遗传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在长牡蛎选育和养殖过程中还没有对左壳纯紫色长牡蛎培育方法的报道。
当长牡蛎以活体销售时,消费者常对牡蛎的外壳颜色会有不同的偏好。在此情况下,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壳色选育方法,开展左壳纯紫色长牡蛎品系的选育,不但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可提高长牡蛎产品的价值。该方法对开展高附加值长牡蛎的养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培育的长牡蛎具有明显的表型特征——左壳纯紫色的长牡蛎品系,该品系牡蛎的生长与其他颜色无明显差异,但该纯色的牡蛎深受鲜活牡蛎市场的欢迎,其市场价格也高于其他颜色的牡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操作步骤为:
(1)制种:从养殖群体中挑选左壳色为纯紫色的雌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各选育系,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进行幼体培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逐代选育进行纯化,使其成为家系;
(2)新品系的纯化:选择该性状比例90%以上并且不分离的家系作为种贝,进行种苗扩繁,即以选中的家系进行群体自繁,从而培育出性状稳定的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
进一步地说:
所述制种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亲贝选种及促熟培养:从长牡蛎养殖群体中挑选2-3龄、壳高10-15cm、壳形规整的个体,左壳色为纯紫色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同时培养密度控制在每立方水体30个以下,水温控制在16-22℃,投喂活体单胞藻,每天中午换水一次,并清除亲贝排泄物;
B、配子获得:将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本解剖、辨别雌雄,以260目筛绢过滤去除杂质,将获得的雌、雄配子分别收集于标记好的10L聚乙烯塑料桶中;
C、单配授精及孵化:采用单对交配,即1雌与1雄交配,分别建立家系;将各组受精卵分别放到盛有新鲜海水的100L聚乙烯塑料桶中并做好标记,微量充气,孵化密度控制在40-80个/ml,在水温20-24℃条件下,经过24h孵化至D形幼虫;
D、幼体培育:采用虹吸法用300目筛绢抄网将上述D形幼虫选优后,分别置于100L的聚乙烯塑料桶中培育;根据生长阶段调整培育密度:壳高<120μm的早期幼虫密度为10-15个/ml,开口饵料为等边金藻;壳高120-150μm的幼虫密度为5-10个/ml;后期幼虫(壳高150-200μm),幼虫密度小于5个/ml;幼虫壳高达到250-300μm时,密度降为2个/ml;
E、中间培育:为避免自然海区天然长牡蛎幼体对选育系造成污染,对已附着变态的选育系进行中间培育,即将不同选育系置于没有自然长牡蛎幼体的室外水池中培养;
F、海上养成:待自然海区天然长牡蛎幼体的附着期结束后,将各选育家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养成,养成期间定期清理附着生物;
G、颜色纯度检查:在长牡蛎壳高生长到5-10cm时,检查每个家系中贝壳的颜色。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幼体培育过程中投喂适量等边金藻和扁藻,水温为20-25℃,盐度为28-30,严格避免各家系之间相互混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精心挑选左壳纯紫色的长牡蛎亲体、单个个体解剖授精建立家系、苗种培育、中间养成、海上养成、颜色纯度检查以及新品系筛选和纯化等过程,经过连续2代定向选育,培育出左壳纯紫色的长牡蛎新品系。本发明的优点是从感观色泽角度培养出新的养殖贝类新品系,开辟了养殖贝类新品种。同时,通过两代家系定向选育就可获得性状稳定的家系,加速了新品系的培育进程,并且不需要转基因和药物处理,既可培育出新品系,而且通过颜色性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市场销售价格增长,增加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收入,市场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操作步骤为:
(1)制种:从养殖群体中挑选左壳色为纯紫色的雌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各选育系,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进行幼体培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逐代选育进行纯化,使其成为家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种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亲贝选种及促熟培养:从长牡蛎养殖群体中挑选2-3龄、壳高10-15cm、壳形规整的个体,左壳色为纯紫色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同时培养密度控制在每立方水体30个以下,水温控制在16-22℃,投喂活体单胞藻,每天中午换水一次,并清除亲贝排泄物。
B、配子获得:将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本解剖、辨别雌雄,以260目筛绢过滤去除杂质,将获得的雌、雄配子分别收集于标记好的10L聚乙烯塑料桶中。
C、单配授精及孵化:采用单对交配,即1雌与1雄交配,分别建立家系;将各组受精卵分别放到盛有新鲜海水的100L聚乙烯塑料桶中并做好标记,微量充气,孵化密度控制在40-80个/ml,在水温20-24℃条件下,经过24h孵化至D形幼虫。
D、幼体培育:采用虹吸法用300目筛绢抄网将上述D形幼虫选优后,分别置于100L的聚乙烯塑料桶中培育;根据生长阶段调整培育密度:壳高<120μm的早期幼虫密度为10-15个/ml,开口饵料为等边金藻;壳高120-150μm的幼虫密度为5-10个/ml;后期幼虫(壳高150-200μm),幼虫密度小于5个/ml;幼虫壳高达到250-300μm时,密度降为2个/ml。
E、中间培育:为避免自然海区天然长牡蛎幼体对选育系造成污染,对已附着变态的选育系进行中间培育,即将不同选育系置于没有自然长牡蛎幼体的室外水池中培养。
F、海上养成:待自然海区天然长牡蛎幼体的附着期结束后,将各选育家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养成,养成期间定期清理附着生物。
G、颜色纯度检查:在长牡蛎壳高生长到5-10cm时,检查每个家系中贝壳的颜色。
(2)新品系的纯化:选择该性状比例90%以上并且不分离的家系作为种贝,进行种苗扩繁,即以选中的家系进行群体自繁,从而培育出性状稳定的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幼体培育过程中投喂适量等边金藻和扁藻,水温为20-25℃,盐度为28-30,严格避免各家系之间相互混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精心挑选左壳纯紫色的长牡蛎亲体、单个个体解剖授精建立家系、苗种培育、中间养成、海上养成、颜色纯度检查以及新品系筛选和纯化等过程,经过连续2代定向选育,培育出左壳纯紫色的长牡蛎新品系。本发明的优点是从感观色泽角度培养出新的养殖贝类新品系,开辟了养殖贝类新品种。同时,通过两代家系定向选育就可获得性状稳定的家系,加速了新品系的培育进程,并且不需要转基因和药物处理,既可培育出新品系,而且通过颜色性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市场销售价格增长,增加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收入,市场前景广阔。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操作步骤为:
(1)制种:从养殖群体中挑选左壳色为纯紫色的雌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各选育系,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进行幼体培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逐代选育进行纯化,使其成为家系;
(2)新品系的纯化:选择该性状比例90%以上并且不分离的家系作为种贝,进行种苗扩繁,即以选中的家系进行群体自繁,从而培育出性状稳定的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种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亲贝选种及促熟培养:从长牡蛎养殖群体中挑选2-3龄、壳高10-15cm、壳形规整的个体,左壳色为纯紫色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同时培养密度控制在每立方水体30个以下,水温控制在16-22℃,投喂活体单胞藻,每天中午换水一次,并清除亲贝排泄物;
B、配子获得:将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本解剖、辨别雌雄,以260目筛绢过滤去除杂质,将获得的雌、雄配子分别收集于标记好的10L聚乙烯塑料桶中;
C、单配授精及孵化:采用单对交配,即1雌与1雄交配,分别建立家系;将各组受精卵分别放到盛有新鲜海水的100L聚乙烯塑料桶中并做好标记,微量充气,孵化密度控制在40-80个/ml,在水温20-24℃条件下,经过24h孵化至D形幼虫;
D、幼体培育:采用虹吸法用300目筛绢抄网将上述D形幼虫选优后,分别置于100L的聚乙烯塑料桶中培育;根据生长阶段调整培育密度:壳高<120μm的早期幼虫密度为10-15个/ml,开口饵料为等边金藻;壳高120-150μm的幼虫密度为5-10个/ml;后期幼虫(壳高150-200μm),幼虫密度小于5个/ml;幼虫壳高达到250-300μm时,密度降为2个/ml;
E、中间培育:为避免自然海区天然长牡蛎幼体对选育系造成污染,对已附着变态的选育系进行中间培育,即将不同选育系置于没有自然长牡蛎幼体的室外水池中培养;
F、海上养成:待自然海区天然长牡蛎幼体的附着期结束后,将各选育家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养成,养成期间定期清理附着生物;
G、颜色纯度检查:在长牡蛎壳高生长到5-10cm时,检查每个家系中贝壳的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体培育过程中投喂适量等边金藻和扁藻,水温为20-25℃,盐度为28-30,严格避免各家系之间相互混杂。
CN2012102695595A 2012-07-31 2012-07-31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Pending CN1027425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95595A CN102742532A (zh) 2012-07-31 2012-07-31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95595A CN102742532A (zh) 2012-07-31 2012-07-31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532A true CN102742532A (zh) 2012-10-24

Family

ID=4702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95595A Pending CN102742532A (zh) 2012-07-31 2012-07-31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2532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6336A (zh) * 2013-08-16 2013-12-0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右壳均为橙色的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814846A (zh) * 2014-02-28 2014-05-2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牡蛎种间核质互换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828744A (zh) * 2014-02-17 2014-06-0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CN103947588A (zh) * 2014-04-16 2014-07-3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CN104365515A (zh) * 2014-11-25 2015-02-25 鲁东大学 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
CN105165685A (zh) * 2015-10-13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5210946A (zh) * 2015-10-13 2016-01-0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以右壳颜色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CN105475185A (zh) * 2015-11-28 2016-04-1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岩牡蛎亲贝促熟培育及产卵的方法
CN107494356A (zh) * 2017-09-18 2017-12-22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
CN109699541A (zh) * 2019-02-19 2019-05-0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蓝紫色外套膜番红砗磲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13331096A (zh) * 2021-06-07 2021-09-03 湛江华南贝类研究院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CN114868682A (zh) * 2022-03-09 2022-08-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活体双壳贝类的贝壳Cal标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7640A (zh) * 2009-07-30 2010-01-06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外套膜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1642064A (zh) * 2009-06-10 2010-02-10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获得长牡蛎杂种优势的制种方法
CN101990854A (zh) * 2010-10-29 2011-03-30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2064A (zh) * 2009-06-10 2010-02-10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获得长牡蛎杂种优势的制种方法
CN101617640A (zh) * 2009-07-30 2010-01-06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外套膜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1990854A (zh) * 2010-10-29 2011-03-30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产适用技术百科全书》编委会: "《水产适用技术百科全书》", 30 April 1994,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TAKEO IMAI等: "STUDY OF BREEDING OF JAPANESE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TOHOK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
刘世禄等: "《中国主要海产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30 June 2005, 海洋出版社 *
李华琳等: "太平洋牡蛎养殖技术", 《生物学通报》 *
王光亮: "《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30 April 2006,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苏春福等: "太平洋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渔业致富指南》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6336B (zh) * 2013-08-16 2014-09-1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右壳均为橙色的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416336A (zh) * 2013-08-16 2013-12-0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右壳均为橙色的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828744A (zh) * 2014-02-17 2014-06-0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CN103828744B (zh) * 2014-02-17 2015-05-2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CN103814846A (zh) * 2014-02-28 2014-05-2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牡蛎种间核质互换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947588A (zh) * 2014-04-16 2014-07-3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CN103947588B (zh) * 2014-04-16 2015-09-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以左壳放射嵴数目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CN104365515A (zh) * 2014-11-25 2015-02-25 鲁东大学 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
CN104365515B (zh) * 2014-11-25 2016-07-13 鲁东大学 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
CN105165685B (zh) * 2015-10-13 2017-11-0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5165685A (zh) * 2015-10-13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5210946A (zh) * 2015-10-13 2016-01-0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以右壳颜色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CN105475185A (zh) * 2015-11-28 2016-04-1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岩牡蛎亲贝促熟培育及产卵的方法
CN105475185B (zh) * 2015-11-28 2017-12-1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岩牡蛎亲贝促熟培育及产卵的方法
CN107494356A (zh) * 2017-09-18 2017-12-22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
CN109699541A (zh) * 2019-02-19 2019-05-0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蓝紫色外套膜番红砗磲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9699541B (zh) * 2019-02-19 2020-11-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蓝紫色外套膜番红砗磲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13331096A (zh) * 2021-06-07 2021-09-03 湛江华南贝类研究院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CN113331096B (zh) * 2021-06-07 2022-06-03 湛江华南贝类研究院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CN114868682A (zh) * 2022-03-09 2022-08-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活体双壳贝类的贝壳Cal标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2532A (zh)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3858803B (zh) 一种壳金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416336B (zh) 一种左右壳均为橙色的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2763617B (zh) 一种熊本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1990854A (zh)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2318571B (zh) 海紫杂交扇贝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1703016B (zh) 一种利用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培育单性杂交扇贝的方法
CN101617640A (zh) 长牡蛎外套膜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3478028B (zh) 白色或紫色淡水珍珠的定向培育方法
CN101642064A (zh) 一种获得长牡蛎杂种优势的制种方法
CN102308770A (zh) 海杂回交扇贝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1133725A (zh) 白色虾夷扇贝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3975879A (zh) 一种贝壳金黄色速长葡萄牙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KR101184318B1 (ko) 신품종 방사무늬김 전남슈퍼김 1호
CN103004669A (zh) 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
CN104686423A (zh) 一种暗纹东方鲀群体—家系—分子综合遗传育种的方法
CN101103708A (zh) 虾夷扇贝三元杂交育种方法
CN114208734B (zh) 一种综合多种育种技术改良葡萄牙牡蛎三倍体生产性能的方法
CN101990849B (zh) 青蟹的阶段式群体选育方法
CN101341862B (zh) 一种橙黄壳色华贵栉孔扇贝的制种方法
KR101001370B1 (ko) 방사무늬김의 신품종 육성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생산된 신품종 방사무늬김
CN102860273A (zh) 一种青蟹杂交育种方法
CN104381158A (zh) 一种采用卵生型手段繁育幼生型牡蛎的方法
CN101438689A (zh) 中国蛤蜊两个壳色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548726A (zh) 一种缢蛏家系的建立和良种选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