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8744B -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8744B
CN103828744B CN201410053280.2A CN201410053280A CN103828744B CN 103828744 B CN103828744 B CN 103828744B CN 201410053280 A CN201410053280 A CN 201410053280A CN 103828744 B CN103828744 B CN 103828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ulturing pool
juvenile mollusk
oyster
juven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32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8744A (zh
Inventor
张跃环
肖述
喻子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bingding seafoo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0532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28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28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8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8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8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土池选择、土池清理、土池肥水、稚贝投放、日常管理等环节,对3-9mm稚贝经过60-90天生态育成,可以高效率的培育出大量香港牡蛎幼贝(中蚝),即大规格商品苗。本发明在环境可控的中低盐生态土池中进行,改变了以往蚝民采苗、育成、收获均在海上作业的习惯;显著降低了华南沿海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对海上养殖的经济损失;有效的提高稚贝存活率80-120%,加快稚贝生长速度15-30%,增加幼贝产量100-300%,为其养殖提供了充足的幼贝来源,也为香港牡蛎的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海洋农业中贝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区域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是我国华南沿海养殖贝类中的主要经济种,喜欢生活在近河口或附近有淡水注入的半咸水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年产量在130多万吨,产值在80-100亿元(中国渔业年鉴,2013)。目前为止,香港牡蛎苗种来源仍然是以天然采苗为主,在采苗过程中,海区中间育成幼贝(中蚝)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规模,是限制香港牡蛎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子。
有关于贝类中间育成的研究,主要有海区中间育成、围垦中间育成和土池中间育成技术。三者相比,自然海区由于环境条件不可控,中间育成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多,效率往往较差;围垦是介于海区与土池之间大面积人为圈起来的小面积海区,其人为可控程度居中,效率居中;而土池的环境条件是完全可以人为控制的,比如对生物饵料的培养、海水盐度的调整,敌害生物的清除等,往往会获得比较理想的中间育成比率。
香港牡蛎幼贝的中间育成是指从≤10mm稚贝生长至30-60mm幼贝的养殖过程。受传统香港牡蛎养殖方式的影响,以往所有稚贝的中间育成均是在采苗的自然海区进行,经常遭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侵袭,存在着存活率低、生长缓慢、产量低等缺陷;导致蚝民们获得中蚝数量不足、甚至颗粒无收,很难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回避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侵袭对香港幼贝育成所带来的风险,提高天然苗种的成活率,加快其生长速度,增加幼贝(中蚝)产量,而开发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本发明的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土地选择:养殖池选择在江河入海口附近,有充足的咸淡水资源,以保证香港牡蛎苗种在中低盐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底质为沙泥或硬泥底质,保证进水后的水位不会自然下降,以免苗种干露或苗种陷入池底;养殖池深度控制在1.8-3.0m,面积≥10亩,具有进、出水闸门;
b、土地治理:将养殖池中水放干,暴晒之后再对养殖池灭菌消毒;
c、土池肥水:选择中低盐度10-20ppt海水在大潮阶段利用4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将水引入养殖池中,水深控制在1.5-2.0m,大约经过2-3d,待水中悬浮物沉降以后,清除敌害生物,经过7-10d敌害清除,开始投肥水素等生物制剂培养养殖池中的饵料生物;
d、稚贝投放:当养殖池中水色泛绿,透明度在≤20cm,达到肥活嫩爽程度时,采用浮排或者延绳形式进行稚贝的中间育成,其中稚贝育成密度在2-5个/L,这样既不影响生长、存活,又不浪费空间,同时,稚贝育成面积不超过养殖池总面积的50%,以维持土池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e、日常管理:定期肥水,保证稚贝有充足的饵料来源;水质管理,尤是盐度变化,控制在10-20ppt中低盐环境;清除敌害,经常抽样检测稚贝养成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发生,如青苔、海绵等,一旦发现,及时清理掉,以免影响稚贝生长、存活及其幼贝产量,经过60-90d的养殖池生态育成,即可以获得大量30-60mm的健康香港牡蛎幼贝,即中蚝。
所述的步骤a的保证进水后的水位不会自然下降是养殖池底质不漏水或者还可通过铺一层塑料地膜防止漏水,维持水位。
所述的步骤b的暴晒优选暴晒时间为5-15天,灭菌消毒是利用生石灰等处理养殖池表面,消灭敌害生物及其有毒菌群。
所述的步骤c的清除敌害生物优选是投放茶籽饼等药剂杀死水中带来的鱼虾贝蟹等敌害生物。
本发明利用中低盐条件的土池作为中间育成场所,改变了以往蚝民采苗、育成及收获均在海上作业的习惯,大大降低了育成风险,有效的提高稚贝存活率80-120%,加快稚贝生长速度15-30%,增加幼贝产量100-300%,为其华南沿香港牡蛎养殖提供了充足的幼贝(中蚝)资源,也为香港牡蛎的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左半部分(A)是传统自然海区中间育成的一些主要特点,右半部分(B)为本发明技术的主要特征。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A:5-9mm稚贝;B:自然海区吊养;C:养殖池生态吊养;D:海区养成中蚝;E:养殖池生态育成中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2013年6月28日,在湛江官渡香港牡蛎天然采苗区附近选择了一个60亩土池作为养殖池,该养殖池位于江河入海口附近,半咸水资源丰富。该养殖池可容纳水深在1.8-2.5m,硬泥底、不漏水、具有进、出水闸门,进排水方便。
b、土池治理:在确定该养殖池作为香港牡蛎中间育成场所后,将养殖池中水放干,暴晒7d之后利用生石灰处理养殖池表面,用量为60kg/亩,消灭土池中残余的敌害生物及其有毒菌群。在此期间,利用钩机对该土池坝堤进行维修,防止台风、大潮天气对土池造成的威胁;同时,对进出水闸门进行了维修,方便进出水。
c、土池肥水:在大潮期间,检测半咸水盐度,在盐度为20ppt时候,利用4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将水引入养殖池中,水深控制在2.0m。大约经过3d,水中悬浮物沉降以后,投放茶籽饼,用量在1.2kg/亩,杀死水中带来的鱼虾贝蟹等敌害生物幼苗。经过7d敌害清除,药性相对较弱时,开始投肥水素等生物制剂养土池中的饵料生物。大约经过5d,培养起来了大量浮游生物,水色翠绿。
d、稚贝投放:2013年7月22日,养殖池中半咸水透明度在约在5-8cm左右时,水色泛绿,达到肥活嫩爽程度时,采用浮排吊养形式对香港牡蛎稚贝进行了中间育成。稚贝壳高在4-8mm,育成密度为3个/L,总共投放4000万稚贝。因为这样既不影响生长、存活,又不浪费空间。其中,育成面积为养殖池总面积的15%,可以有效的维持土池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e、日常管理:每隔7天定期肥水一次,保证稚贝有充足的饵料。土池中最初盐度为20ppt,伴随着降雨现象的发生,盐度会急剧下降至10ppt,之后,采用纳入高盐度海水的办法,控制土池盐度变化,维持养殖池中处于10-20ppt中低盐度的环境条件。同时,清除敌害,经常抽样检测稚贝养成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发生,如青苔、海绵等,一旦发现,及时清理掉,以免影响稚贝生长、存活及其幼贝产量。经过60-90d的养殖池中间育成,获得约3460万壳高在30-60mm(平均为48.53mm)的健康香港牡蛎幼贝,即中蚝(大规格商品蚝苗)。
如表1所示,经过利用同一批壳高在6.78mm的稚贝进行试验,发现本实施例与官渡传统采苗区育成相比,有效的提高稚贝存活率87%,加快稚贝生长速度28%,增加幼贝(中蚝)产量139%。
表1:传统海区中间育成与养殖池生态育成的幼贝养殖性状差异
注:表1中产量为相对产量,即壳高与存活率乘积,这是一种用于表示牡蛎幼贝产量国际通用公式。

Claims (4)

1.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土地选择:养殖池选择在江河入海口附近,有充足的咸淡水资源,底质为沙泥或硬泥底,保证进水后的水位不会自然下降,养殖池深度控制在1.8-3.0m,面积≥10亩,具有进、出水闸门;
b、土地治理:将养殖池中水放干,暴晒之后再对养殖池灭菌消毒;
c、土池肥水:选择中低盐度10-20ppt海水在大潮阶段利用4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将水引入养殖池中,水深控制在1.5-2.0m,待水中悬浮物沉降以后,清除敌害生物,之后开始投生物制剂培养养殖池中的饵料生物;
d、稚贝投放:当养殖池中水色泛绿,透明度在≤20cm,达到肥活嫩爽程度时,采用浮排或者延绳形式进行稚贝的中间育成,其中稚贝育成密度在2-5个/L,同时,稚贝育成面积不超过养殖池总面积的50%;
e、日常管理:定期肥水,保证稚贝有充足的饵料来源;水质管理,盐度变化,控制在10-20ppt中低盐环境;清除敌害,经常抽样检测稚贝育成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发生,一旦发现,及时清理掉,以免影响稚贝生长、存活及其幼贝产量,经过养殖池生态育成,即可以获得健康香港牡蛎幼贝,即中蚝。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的保证进水后的水位不会自然下降是养殖池底质不漏水或者还通过铺一层塑料地膜防止漏水,维持水位。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的暴晒,其暴晒时间为5-15天,灭菌消毒是利用生石灰处理养殖池表面,消灭敌害生物及其有毒菌群。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的清除敌害生物是投放茶籽饼杀死水中带来的鱼虾贝蟹等敌害生物。
CN201410053280.2A 2014-02-17 2014-02-17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Active CN103828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3280.2A CN103828744B (zh) 2014-02-17 2014-02-17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3280.2A CN103828744B (zh) 2014-02-17 2014-02-17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8744A CN103828744A (zh) 2014-06-04
CN103828744B true CN103828744B (zh) 2015-05-20

Family

ID=50792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3280.2A Active CN103828744B (zh) 2014-02-17 2014-02-17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28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2518B (zh) * 2017-12-19 2020-08-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香港牡蛎分段式高效养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0815A (zh) * 2007-09-18 2008-02-2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华南沿海七种巨蛎属牡蛎的pcr-rflp鉴别方法
JP3161633U (ja) * 2010-05-24 2010-08-05 日本漁場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漁場施設用成形体
CN102077800A (zh) * 2010-12-20 2011-06-01 山东海益宝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牡蛎的育苗方法
CN102100197A (zh) * 2010-12-20 2011-06-22 山东海益宝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倍体单体牡蛎培育方法
CN102742532A (zh) * 2012-07-31 2012-10-2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2763617A (zh) * 2012-08-20 2012-11-0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熊本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0815A (zh) * 2007-09-18 2008-02-2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华南沿海七种巨蛎属牡蛎的pcr-rflp鉴别方法
JP3161633U (ja) * 2010-05-24 2010-08-05 日本漁場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漁場施設用成形体
CN102077800A (zh) * 2010-12-20 2011-06-01 山东海益宝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牡蛎的育苗方法
CN102100197A (zh) * 2010-12-20 2011-06-22 山东海益宝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倍体单体牡蛎培育方法
CN102742532A (zh) * 2012-07-31 2012-10-2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2763617A (zh) * 2012-08-20 2012-11-0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熊本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0121231;林丽华等;《广东农业科学》;20121231(第11期);第10-14页 *
香港巨牡蛎和长牡蛎幼虫及稚贝的表型性状;张跃环等;《生态学报》;20120229;第32卷(第4期);第1105-11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8744A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5575B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湖泊的养殖方法
Mao et al. Bivalve production in China
CN103798166B (zh) 一种华南沿海香港牡蛎室内大规模人工繁育方法
CN102771377B (zh) 一种可食用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及栽培方法
CN105494193A (zh)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CN103404462A (zh) 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
CN101496500B (zh) 一种管角螺养殖技术
CN104247684A (zh) 一种无公害花鲈养殖方法
CN101946728B (zh) 科学利用秋季炮头青虾苗进行高产大规格养殖方法
JP2011244795A (ja) アサリ等の潜砂性二枚貝の陸上生産方法
CN1739345A (zh) 高位池驯化和养殖方法
CN101843225B (zh) 细角螺的人工养殖方法
CN106719183A (zh) 织锦巴非蛤苗种的海区中培方法
CN103766261B (zh) 脊尾白虾一年连续多茬人工养殖方法
CN1401225A (zh)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CN104322413A (zh) 一种青海湖裸鲤苗种高密度培育方法
CN106818557A (zh) 一种飘鱼、赤眼鳟、罗非鱼、河蚬的混养方法
Lagutkina et al. On the issue of Australian crayfish cultivation in ponds to ensure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CN111165403A (zh) 一种方格星虫和近江牡蛎苗种池塘立体生态培育方法
CN103798168B (zh)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盐度渐变式熊本牡蛎室内大规模人工繁育新方法
CN103435163B (zh) 一种生活小区排污口去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3828744B (zh)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CN103814853B (zh) 一种进口对虾亲虾自然淘汰的选育方法
CN112931332A (zh) 一种绿色食品对虾种虾培育方法
CN102084832A (zh) 一种滩涂贝类苗种中间暂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9

Address after: 530000, four floor, investment building, Qinzhou port, Qinzhou,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bingding seafoo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301 Xingang West Road, Guangzhou,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outh-sea Ocean Inst., Chin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