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4193A -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94193A CN105494193A CN201510923958.2A CN201510923958A CN105494193A CN 105494193 A CN105494193 A CN 105494193A CN 201510923958 A CN201510923958 A CN 201510923958A CN 105494193 A CN105494193 A CN 1054941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ond
- shellfish
- close shellfish
- seed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双线紫蛤是名贵的海珍品,对于目前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科学的培育方法使双线紫蛤的育苗达到了规模化苗种的生产效果,从亲贝采捕到人工催产以及幼体培育的整体过程组成一套规范化的人工育苗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使得苗种人工繁育过程不再盲目随意,对养殖产业具有促进和规范作用。本发明育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亲体强化、人工催产、人工孵化、D型幼体选优、幼体培育、附着变态、稚贝培育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双线紫蛤是一种名贵的贝壳类,贝壳表具橄榄绿色壳皮,有光泽,壳皮略带深紫色底,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我国仅分布于浙江、福建及广东海域。
近年来,随着海域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双线紫蛤的滥捕,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保护,严重破坏了其正常的生长、繁衍,以致双线紫蛤资源面临着灭绝的危机,被列为福建省水生野生重点保护动物。作为名贵海珍品的双线紫蛤,由于资源日益枯竭,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其价位一路攀升。
双线紫蛤采取营埋栖式生活,喜细沙底质,非常适合进行池塘人工养殖。因此,开展双线紫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仍属于空白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对双线紫蛤从采捕亲贝、人工催产、产卵培育的整体过程组成一套规范化的人工育苗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使得人工培育过程不再盲目随意,对养殖产业具有促进和规范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亲体强化:
采捕自然海区或池塘中的成熟双线紫蛤亲贝,利用含碘量10%的100PPM聚维酮碘溶液或10PPM高锰酸钾溶液对亲贝体表进行消毒,消毒后送入培养池中;
亲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置40~50粒,每日给亲贝投喂单细胞藻类,投喂量为30万细胞/毫升水体,每天投喂2~3次;
每天上午6~10点之间进行全量换水,并保持低位流水5分钟;
培养池的海水参数为水深40~60厘米,底层铺有细沙15厘米,水温在18~23℃之间,海水盐度在23‰~32‰之间,pH值在8.0~8.5之间;
(二)人工催产:
取样检查亲贝性腺发育情况,当腺体饱满时则解剖检查性腺成熟情况,确定亲贝性腺发育进入排放期,则将亲贝挖起并洗净,用10PPM高锰酸钾溶液进行体表消毒,阴干2~4小时,进行流水刺激1小时,流水量为没过亲贝10厘米,后将亲贝转入100PPM氨海水水体中浸泡30分钟,再转入新鲜海水中,大充气20分钟后逐步分装雌雄亲贝;
根据亲贝排精卵时排出物呈烟雾状或颗粒状,按照雌雄亲贝10:1的比例将亲贝分装到产卵蓝内并挂于产卵池中产卵;
产卵池中投放亲贝的密度为每30立方米投放亲贝总量≤10公斤;
产卵池的海水参数为水容积为30立方米,水温为25~29℃,盐度为25‰~30‰,pH值为8.0~8.3,溶解氧>5~6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5ug/L的海水;
(三)人工孵化:
受精卵在产卵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为≤20个受精卵/毫升水体,期间不间断充气;
调整产卵池的参数为盐度28‰、水温26~28℃;在产卵池中静置18~19小时,个体成长基本为35~40微米,进入下一步骤;
(四)D型幼体选优:
人工孵化24小时后,采用350目网布捞取或采用虹吸方法收集幼体,并将收集的幼体送入育苗池中培育;
育苗池的海水参数为水温在25~29℃之间、盐度为25‰~30‰、pH值为8.0~8.3、溶解氧>5mg/L、氨氮含量低于0.1mg/L,光照为500~1000勒克司;
(五)幼体培育:
幼体前期培育密度为每毫升水体5~10个幼体,投喂单细胞饵料,投饵密度为2.5~10万个细胞/毫升育苗池水体,每天投饵2~3次;
幼体前期培育,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总水体的20~30%,中后期培育,日换水量为总水体的40~50%;
(六)附着变态:
待眼点幼体发育到180~220um时,用180目筛绢网袋收集,转入预先在育苗池底备好附着基的池中培育,促使幼体附着变态;
附着基采用0.1~0.15cm粒径的细沙,用80目网筛选并洗净,再用100ppm二氧化氯消毒,后使用,布沙厚度为0.3cm;
(七)稚贝培育:
每日换水1~2次,每日投饵2~3次,每5~7天倒池一次,连续充气,稚贝经过30天培育,待苗种壳长达到3mm以上时,即可出苗养成。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成熟亲贝为2~3龄的亲贝。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亲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置50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检查亲贝性腺为使用阴干法检查。
优选地,步骤五中所述饵料为单胞藻饵料。
优选地,所述藻饵料为金藻、角毛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七中所述每日换水的换水量为100~150%,每次换水量逐步增加。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亲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置50粒。从上述描述可见,本发明首先利用聚维酮碘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对亲贝消毒,剔除病菌,提高亲贝存活率,使得存活率可达93%;接着将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贝转入氨海水浸泡,按照一定的雌雄比例分配,可以提高快速产卵和受精效率;然后控制适宜的受精卵孵化密度从而提高孵化率;再对孵化后的幼体进行选优即可获得质量较高的幼体;设定海水要求科学调控育苗用水,可以加快幼体生长,还能提高幼体存活率;最后幼虫变态成稚贝,通过投放附着基提高变态效果,经过多次倒池,稚贝培育出苗,最终培养成为可食用的双线紫蛤成贝。
本发明对双线紫蛤从采捕亲贝、人工催产、产卵培育的整体过程组成一套规范化的人工育苗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使得人工培育过程不再盲目随意,对养殖产业具有促进和规范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双线紫蛤是名贵的海珍品,对于目前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科学的培育方法使双线紫蛤的育苗达到了规模化苗种生产的效果,从亲贝采捕、人工催产以及幼体培育的整体过程组成一套规范化的人工育苗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使得苗种人工繁育过程不再盲目随意,对养殖产业具有促进和规范作用。
本发明的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亲体强化:
采捕自然海区或池塘中的成熟双线紫蛤亲贝,利用含碘量10%的100PPM聚维酮碘溶液或10PPM高锰酸钾溶液对亲贝体表进行消毒,消毒后送入培养池中;
亲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置40~50粒,每日给亲贝投喂单细胞藻类,投喂量为30万细胞/毫升水体,每天投喂2~3次;
每天上午6~10点之间进行全量换水,并保持低位流水5分钟;
培养池的海水参数为水深40~60厘米,底层铺有细沙15厘米,水温在18~23℃之间,海水盐度在23‰~32‰之间,pH值在8.0~8.5之间。
在步骤一中,优选地,该成熟亲贝为2~3龄的亲贝;该单细胞藻类的投喂量为30万细胞/毫升水体,每天投喂2~3次;全量换水时间为6~7点之间;亲贝的放置密度为每平方米放置50粒。
培养池参数优选为水深为50厘米,水温在22℃,海水盐度在25‰,pH值在8.2。
其中,保持低位流水5分钟中的“低位”是指沙层面的高度。
自然海区或池塘中采捕的亲贝,在自然海区采捕的一般可以为海区内人工饲养划线的亲贝,池塘一般为人工饲养。
该单细胞藻类是指通过引种、保种后人工扩大培养的金藻、角毛藻、扁藻和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本步骤所使用的单细胞藻类可以为金藻、角毛藻、扁藻或小球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二)人工催产:
取样检查亲贝性腺发育情况,当腺体饱满时则解剖检查性腺成熟情况,确定亲贝性腺发育进入排放期,则将亲贝挖起并洗净,用10PPM高锰酸钾溶液进行体表消毒,阴干2~4小时,进行流水刺激1小时,流水量为没过亲贝10厘米,后将亲贝转入100PPM氨海水水体中浸泡30分钟,再转入新鲜海水中,大充气20分钟后逐步分装雌雄亲贝;
根据亲贝排精卵时排出物呈烟雾状或颗粒状,按照雌雄亲贝10:1的比例将亲贝分装到产卵蓝内并挂于产卵池中产卵;
产卵池中投放亲贝的密度为每30立方米投放亲贝总量≤10公斤;
产卵池的海水参数为水容积为30立方米,水温为25~29℃,盐度为25‰~30‰,pH值为8.0~8.3,溶解氧>5~6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5ug/L的海水。
在步骤二中,优选地,检查亲贝性腺为使用阴干法检查;亲贝阴干2~4小时中阴干时间为根据亲贝大小决定,较大的阴干时间长些,较小的阴干时间短,中等大小的优选阴干3小时。
产卵池的参数优选为水温28℃,盐度28‰,pH值为8.2,溶解氧>5.8mg/L亚硝酸盐含量0.13ug/L的海水。
一般来说,产卵池的亲贝在1~2个小时内可以陆续排精产卵完成受精。
(三)人工孵化:
受精卵在产卵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为≤20个受精卵/毫升水体,期间不间断充气;
调整产卵池的参数为盐度28‰、水温26~28℃;在产卵池中静置18~19小时,个体成长基本为35~40微米,进入下一步骤。
在步骤三中,受精卵在盐度28‰、水温26~28℃的情况下,约20~30分钟出现第一极体,3~4个小时进入囊胚期,16个小时发育成担轮幼虫,18~19小时即可发育到D形幼虫,个体大小在35~40微米。
(四)D型幼体选优:
人工孵化24小时后,采用350目网布捞取或采用虹吸方法收集幼体,并将收集的幼体送入育苗池中培育;
育苗池的海水参数为水温在25~29℃之间、盐度为25‰~30‰、pH值为8.0~8.3、溶解氧>5mg/L、氨氮含量低于0.1mg/L,光照为500~1000勒克司。
育苗池的海水优选参数为水温在26℃之间、盐度为26‰、pH值为8.3、溶解氧>5mg/L、氨氮含量低于0.1mg/L,光照为500~1000勒克司;
在步骤四中,人工孵化后,受精卵的质量有好有差,质量差的在后续培育难度大,存活率小,同时质量较差的受精卵会沉在产卵池的中下部,因此利用350目网布或虹吸方法打捞经过受精卵孵化后的上层幼体,能更好地提高产量。
(五)幼体培育:
幼体前期培育密度为每毫升水体5~10个幼体,投喂单细胞饵料,投饵密度为2.5~10万个细胞/毫升育苗池水体,每天投饵2~3次;
幼体前期培育,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总水体的20~30%,中后期培育,日换水量为总水体的40~50%;
在步骤五中,优选地,每毫升水体放置7个幼体,投饵密度根据幼体的个体大小、幼体密度、摄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一般情况下,中等大小、密度、摄食的幼体,每次投饵密度为4.2万个细胞/毫升育苗池水体,每天投饵3次。
优选地,投喂单细胞饵料主要投喂金藻、角毛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六)附着变态:
待眼点幼体发育到180~220um时,用180目筛绢网袋收集,转入预先在育苗池底备好附着基的池中培育,促使幼体附着变态;
附着基采用0.1~0.15cm粒径的细沙,用80目网筛选并洗净,再用100ppm二氧化氯消毒,后使用,布沙厚度为0.3cm。在步骤六中,附着基优选采用0.10~0.15cm粒径的细沙,布沙厚度为0.3cm。
(七)稚贝培育:
每日换水1~2次,每日投饵2~3次,每5~7天倒池一次,连续充气,稚贝经过30天培育,待苗种壳长达到3mm以上时,即可出苗养成。
本育苗方法所分的7个步骤,是按照常识性进行的区分,并不是生态环境中实际存在的步骤;每个步骤之间具有紧密关系,均是一步紧接着下一步进行。
在步骤七中,优选在每6.5天进行一次倒池,确保了稚贝底质环境的优质化,保证了稚贝的安全、健康快速生长。
在步骤七中,有经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池内残饵数量和幼体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通过科学地调控优质和适量的饵料促进稚贝的快速生长,有效地缩短了稚贝的培育时间,提早出库。
从上述过程可见,本发明首先利用聚维酮碘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对亲贝消毒,剔除病菌,提高亲贝存活率,使得存活率可达90%;接着将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贝转入氨海水浸泡,按照一定的雌雄比例分配,可以快速提高产卵和受精效率;然后按照放置的密度提高亲贝孵化率;再对孵化后的幼体进行选优即可获得质量较高的幼体;设定海水要求制备育苗池水,可以加快幼体生长,还能提高幼体存活率;最后幼虫变态成稚贝,通过附着基提高变态效果,经过多次倒池,稚贝培养出苗,最终培养成为成熟可食用的双线紫蛤商品成贝。
本发明对双线紫蛤从采捕亲贝、人工催产、产卵培育的整体过程组成一套规范化的人工育苗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使得人工培育过程不再盲目随意,对养殖产业具有促进和规范作用。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便更好说明本发明的方法,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制备培养池:设定为水深50厘米,底层铺有细沙15厘米,水温在22℃,海水盐度在25‰,pH值在8.2的海水;
亲体强化:采捕海区中的3龄成熟双线紫蛤亲贝,利用含碘量10%的100PPM聚维酮碘溶液地亲贝进行消毒,消毒后送入该培养池;亲贝在培养池中放置的密度为50粒,每日向亲贝投喂角毛藻,每天上午7点进行全量换水,保持低位流水5分钟。
步骤二:
制备产卵池:设定为水容积为30立方米,水温为28℃,盐度为28‰,pH值为8.1,溶解氧>5.8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3ug/L的海水;
人工催产:取样采用阴干法检查亲贝性腺发育情况,当腺体饱满则解剖检查性腺成熟情况,确定亲贝性腺进入排放期时,则将亲贝挖起并洗净,用10PPM高锰酸钾溶液进行体表消毒,阴干3小时,再通过流水刺激1小时,流水量为没过亲贝10厘米,然后将亲贝转入100PPM氨海水水体中浸泡20分钟,再转入新鲜海水中大充气刺激20分钟,开始排精产卵;
经过上述刺激催产处理,亲贝便陆续开始排精产卵,亲贝排精产卵初期可以观察到排出物,雄亲贝排出物是烟雾状,雌亲贝排出物是颗粒状,按雌雄10:1的比例将亲贝分装到产卵蓝内,挂于该产卵池中产卵,亲贝投放密度为每30立方米投放亲贝总量≤10公斤。
步骤三:
人工孵化:受精卵可以在产卵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为每毫升水体放置13个,不间断充气,保持产卵池中盐度为28‰左右,水温在28℃左右;
观察和检查可见:在第22分钟左右出现第一极体,在第3~4小时进入囊胚期,接着在第16小时发育成担轮幼虫,在18~19小时可以发育成D形幼虫,个体大小长度平均在35~40微米左右。
步骤四:
制备育苗池环境条件:设定为水温在26℃之间、盐度为26‰、pH值为8.3、溶解氧>5mg/L、氨氮含量低于0.1mg/L,光照为750勒克司;
D型幼体选优:经过人工孵化的24小时后,采用350目网布捞取幼体,并将收集的幼体根据幼体培育密度要求,分别送入相应的该育苗池中培育。
步骤五:
幼体放置密度为每毫升海水放置7个幼体,投喂单细胞饵料-金藻,投饵密度为4.2万个细胞/毫升育苗池水体,每天投饵3次;
前期幼体培育,每日换水一次,每次的换水量为总量的20~30%,中后期幼体培育,每日换水一次,=每次的换水量为总量的48%;
步骤六:
制备附着基:采用0.10cm粒径的细沙,用80目网筛选并洗净,再用100ppm二氧化氯消毒后使用,布沙厚度为0.3cm;带水分布于育苗池池底待用;
附着变态:待幼体平均发育成200um左右的幼虫时,观察可见幼虫面盘已经开始萎缩,斧足在两壳缘间伸缩,用180目筛绢网袋收苗,将苗转入预先在育苗池底备好的附着基池中继续培育;
步骤七:
稚贝培育:每日换水,每日投喂3次,连续充气,每6天进行一次倒池,稚贝培育30天后,苗种壳达到3mm以上,即可出苗;
最后养殖成成熟的可供食用的双线紫蛤,整个养殖过程完成。
通过本实施例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在福建省莆田市海域2014年进行了双线紫蛤育苗实验和验收:经过40多天的培育,双线紫蛤平均壳长在0.43厘米,每公斤10.18万粒,共培育出双线紫蛤种苗339万粒,实现双线紫蛤规模化人工育苗,相对于现有的育苗方式,本发明的育苗方法是双线紫蛤领域中的重大突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亲体强化:
采捕自然海区或池塘中的成熟双线紫蛤亲贝,利用含碘量10%的100PPM聚维酮碘溶液或10PPM高锰酸钾溶液对亲贝体表进行消毒,消毒后送入培养池中;
亲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置40~50粒,每日给亲贝投喂单细胞藻类,投喂量为30万细胞/毫升水体,每天投喂2~3次;
每天上午6~10点之间进行全量换水,并保持低位流水5分钟;
培养池的海水参数为水深40~60厘米,底层铺有细沙15厘米,水温在18~23℃之间,海水盐度在23‰~32‰之间,pH值在8.0~8.5之间;
(二)人工催产:
取样检查亲贝性腺发育情况,当腺体饱满时则解剖检查性腺成熟情况,确定亲贝性腺发育进入排放期,则将亲贝挖起并洗净,用10PPM高锰酸钾溶液进行体表消毒,阴干2~4小时,进行流水刺激1小时,流水量为没过亲贝10厘米,后将亲贝转入100PPM氨海水水体中浸泡30分钟,再转入新鲜海水中,大充气20分钟后逐步分装雌雄亲贝;
根据亲贝排精卵时排出物呈烟雾状或颗粒状,按照雌雄亲贝10:1的比例将亲贝分装到产卵蓝内并挂于产卵池中产卵;
产卵池中投放亲贝的密度为每30立方米投放亲贝总量≤10公斤;
产卵池的海水参数为水容积为30立方米,水温为25~29℃,盐度为25‰~30‰,pH值为8.0~8.3,溶解氧>5~6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5ug/L的海水;
(三)人工孵化:
受精卵在产卵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为≤20个受精卵/毫升水体,期间不间断充气;
调整产卵池的参数为盐度28‰、水温26~28℃;在产卵池中静置18~19小时,个体成长基本为35~40微米,进入下一步骤;
(四)D型幼体选优:
人工孵化24小时后,采用350目网布捞取或采用虹吸方法收集幼体,并将收集的幼体送入育苗池中培育;
育苗池的海水参数为水温在25~29℃之间、盐度为25‰~30‰、pH值为8.0~8.3、溶解氧>5mg/L、氨氮含量低于0.1mg/L,光照为500~1000勒克司;
(五)幼体培育:
幼体前期培育密度为每毫升水体5~10个幼体,投喂单细胞饵料,投饵密度为2.5~10万个细胞/毫升育苗池水体,每天投饵2~3次;
幼体前期培育,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总水体的20~30%,中后期培育,日换水量为总水体的40~50%;
(六)附着变态:
待眼点幼体发育到180~220um时,用180目筛绢网袋收集,转入预先在育苗池底备好附着基的池中培育,促使幼体附着变态;
附着基采用0.1~0.15cm粒径的细沙,用80目网筛选并洗净,再用100ppm二氧化氯消毒,后使用,布沙厚度为0.3cm;
(七)稚贝培育:
每日换水1~2次,每日投饵2~3次,每5~7天倒池一次,连续充气,稚贝经过30天培育,待苗种壳长达到3mm以上时,即可出苗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成熟亲贝为2~3龄的亲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亲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置50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检查亲贝性腺为使用阴干法检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饵料为单胞藻饵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饵料为金藻、角毛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所述每日换水的换水量为100~150%,每次换水量逐步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亲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置50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23958.2A CN105494193B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23958.2A CN105494193B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94193A true CN105494193A (zh) | 2016-04-20 |
CN105494193B CN105494193B (zh) | 2019-02-12 |
Family
ID=55702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923958.2A Active CN105494193B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94193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59116A (zh) * | 2016-08-23 | 2017-01-04 | 北海金不换水产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有效提高产量的花蛤人工育苗方法 |
CN106305543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北海金不换水产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文蛤人工育苗方法 |
CN107148927A (zh) * | 2016-08-11 | 2017-09-12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一种皱肋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的暂养育肥和催产方法 |
CN107969362A (zh) * | 2017-12-14 | 2018-05-01 |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日照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照市水生动物救护站) | 紫彩血蛤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 |
CN108124799A (zh) * | 2017-12-22 | 2018-06-08 | 钦州市钦州港国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大蚝养殖方法 |
CN108990853A (zh) * | 2018-06-29 | 2018-12-14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一种紫贻贝亲贝促熟培育的方法 |
CN110810289A (zh) * | 2019-12-19 | 2020-02-21 | 大连宝发海珍品有限公司 | 一种杂色蛤育苗方法 |
CN111183937A (zh) * | 2020-03-04 | 2020-05-22 | 大连海洋大学 | 一种提高菲律宾蛤仔产量的人工繁育方法 |
CN111213602A (zh) * | 2020-01-14 | 2020-06-02 | 广东荣辉珍珠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内壳黄色马氏珠母贝养成内壳深黄金色珠母贝的受精育苗方法 |
CN111316943A (zh) * | 2020-03-07 | 2020-06-23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一种近江牡蛎的池塘育苗方法 |
CN114586715A (zh) * | 2022-03-24 | 2022-06-07 | 世倍(厦门)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和蔼巴非蛤的人工繁育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5415A (zh) * | 2013-03-19 | 2013-06-05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
CN103766246A (zh) * | 2012-10-18 | 2014-05-07 | 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 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方法 |
CN104542376A (zh) * | 2014-12-12 | 2015-04-29 | 青岛无为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文蛤人工育苗的方法 |
-
2015
- 2015-12-11 CN CN201510923958.2A patent/CN1054941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66246A (zh) * | 2012-10-18 | 2014-05-07 | 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 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方法 |
CN103125415A (zh) * | 2013-03-19 | 2013-06-05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
CN104542376A (zh) * | 2014-12-12 | 2015-04-29 | 青岛无为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文蛤人工育苗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山东省水产学校: "《贝类养殖学》", 31 March 1997,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陈利雄等: "我国紫云蛤科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及增养殖研究概况", 《南方水产》 * |
黄建辉: "双线紫蛤Sanguinolaria diphos ( Linnaeus)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福建水产》 *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48927A (zh) * | 2016-08-11 | 2017-09-12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一种皱肋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的暂养育肥和催产方法 |
CN106305543A (zh) * | 2016-08-23 | 2017-01-11 | 北海金不换水产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文蛤人工育苗方法 |
CN106259116A (zh) * | 2016-08-23 | 2017-01-04 | 北海金不换水产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有效提高产量的花蛤人工育苗方法 |
CN107969362B (zh) * | 2017-12-14 | 2022-01-04 |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日照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照市水生动物救护站) | 紫彩血蛤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 |
CN107969362A (zh) * | 2017-12-14 | 2018-05-01 |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日照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照市水生动物救护站) | 紫彩血蛤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 |
CN108124799A (zh) * | 2017-12-22 | 2018-06-08 | 钦州市钦州港国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一种大蚝养殖方法 |
CN108990853A (zh) * | 2018-06-29 | 2018-12-14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一种紫贻贝亲贝促熟培育的方法 |
CN110810289A (zh) * | 2019-12-19 | 2020-02-21 | 大连宝发海珍品有限公司 | 一种杂色蛤育苗方法 |
CN111213602A (zh) * | 2020-01-14 | 2020-06-02 | 广东荣辉珍珠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内壳黄色马氏珠母贝养成内壳深黄金色珠母贝的受精育苗方法 |
CN111183937A (zh) * | 2020-03-04 | 2020-05-22 | 大连海洋大学 | 一种提高菲律宾蛤仔产量的人工繁育方法 |
CN111183937B (zh) * | 2020-03-04 | 2022-02-01 | 大连海洋大学 | 一种提高菲律宾蛤仔产量的人工繁育方法 |
CN111316943A (zh) * | 2020-03-07 | 2020-06-23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一种近江牡蛎的池塘育苗方法 |
CN114586715A (zh) * | 2022-03-24 | 2022-06-07 | 世倍(厦门)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和蔼巴非蛤的人工繁育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94193B (zh) | 2019-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94193B (zh) |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 |
CN109090004B (zh) |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 |
CN102415346B (zh) | 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 | |
CN101919359B (zh) | 综合调控波纹唇鱼性腺成熟排卵方法 | |
CN104082248B (zh) | 一种小规模简易培养淡水轮虫的方法 | |
CN104273074B (zh) | 一种培育乌贼种苗的方法 | |
CN103918615B (zh) | 一种室内循环水立体养殖红沙蚕的方法 | |
CN105918168B (zh) | 脊尾白虾盐碱水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6135095B (zh) | 基于自然水系统的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 |
CN102870722B (zh) | 绿鳍马面鲀的大规模苗种培育方法 | |
CN103222439A (zh) | 一种凡纳滨对虾无特定病原种虾分级养殖方法 | |
CN107646763A (zh) | 一种黄斑篮子鱼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9804953B (zh) | 一种紫伪翼手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 |
CN105340833A (zh) | 一种大鲵弱光养殖方法 | |
CN107549064A (zh) | 一种金钱鱼室内水泥池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8552090B (zh) | 一种二龄美洲鲥仿洄游土池大棚越冬育肥方法 | |
CN101790967B (zh) |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 |
CN104957069A (zh) | 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 | |
CN107864901A (zh) | 一种大型浮式围网鱼类生态混合养殖方法 | |
CN1336108A (zh) | 大竹蛏人工育苗方法 | |
CN102144585B (zh) | 池蝶蚌与大宗淡水鱼混合养殖方法 | |
AU2020102960A4 (en) | A Breeding method of polyculture of Panulirus ornatus and Caulerpa lentillifera | |
CN1401225A (zh) |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 |
CN110754405B (zh) | 一种卤虫成虫大规模生产方法 | |
CN202760008U (zh) |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2 Address after: 350500 No. 68-1, Zhong Shan Road, Luo Hui town, Xiao Cheng town, Lianjiang County, Fujian. Applicant after: Jiang Xinying Applicant after: FUJIAN NANRI ISLAND MARINE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51100 Marley 21, Yun Wan Village, Nan ri town, Xiuyu District, Putian, Fujian Applicant before: FUJIAN NANRI ISLAND MARINE BIOTECHNOLOGY CO.,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