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1096A -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1096A
CN113331096A CN202110630329.6A CN202110630329A CN113331096A CN 113331096 A CN113331096 A CN 113331096A CN 202110630329 A CN202110630329 A CN 202110630329A CN 113331096 A CN113331096 A CN 113331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ssostrea gigas
population
breeding
cultivation
gi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03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1096B (zh
Inventor
李忠玉
李琪
刘士凯
于瑞海
徐成勋
李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jiang South China Shellfish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anjiang South China Shellfish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jiang South China Shellfish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anjiang South China Shellfish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6303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1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1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1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1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1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所述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亲贝选择:从两种不同维度的流域中分选出长牡蛎群体,进行初步筛选和二次筛选获取繁殖群体;S2精卵获取:以步骤S1筛选后的繁殖群体分别捡取长牡蛎精子和长牡蛎卵子。本发明提供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具有采用不同纬度海域的长牡蛎,且分别筛选对应海域的长牡蛎进行杂交培育,杂交后进行再次进行分筛和育苗,育苗后对成长后的长牡蛎进行纯化,使得纯化后的长牡蛎能够适应不同纬度的海域环境的养殖,为不同海域的长牡蛎养殖提供新品种的可能,提高长牡蛎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为长牡蛎在不同纬度区域的海域进行养殖提供稳定的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长牡蛎是牡蛎科、牡蛎属贝类,壳厚,背腹延伸,形态变化极大,贝壳大,呈长条形,壳长约是壳高的3倍左右,一般壳高37毫米,壳长89毫米,壳宽25毫米,壳面具波纹状鳞片,右壳较平坦,左壳具有数条较强的放射肋,闭壳肌痕肾形,靠近腹缘,贝壳不具缘面,不具蜂窝状贝壳结构,但具有白垩粉沉淀层,终生不具栉齿,壳面紫色或淡紫色,壳内面白色,但闭壳肌痕呈紫色,韧带槽长而深,闭壳肌马蹄形,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具右侧侧水腔,鳃与内脏团之间由一条纵向隔膜在左、右鳃之间的入鳃血管处相连,,肠环形,肛区不游离,不具肛翼,肠沟延至肛门末端,消化盲囊开口,数目变化大,外套膜厚,心耳囊状,前大动脉粗,腹动脉两条,直肠不穿过心室,脏神经节不分节,浮养型,变态期幼虫的壳缘处有一紫色缘带。
由于不同纬度的水产养殖需求,在对长牡蛎进行养殖时,易因海水水域的不同而造成长牡蛎养殖出现肉质微小且身长不能达到销售的标准而导致长牡蛎产业受到影响。
由于不同海域海水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海域长牡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为了满足长牡蛎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水产长牡蛎的质量,减少水产户的损耗,需要提出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来提高长牡蛎群体对不同纬度海水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解决了长牡蛎对不同纬度的海水环境进行适应性生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亲贝选择:从两种不同维度的流域中分选出长牡蛎群体,进行初步筛选和二次筛选获取繁殖群体;
S2精卵获取:以步骤S1筛选后的繁殖群体分别捡取长牡蛎精子和长牡蛎卵子;
S3人工受精:对步骤S2中的精子和卵子进行群体交配,群体交配后的子代长牡蛎进行个体交配,获得品种F1群体;
S4长牡蛎群体品种纯化:将品种F1分三类后分别投放在不同环境的模拟海水中培育,三类海水中品种F1自交繁育后子代分别为F21、F22、F23,分别用子代的F21、F22、F23为长牡蛎群体材料,筛选出8-10cm的长牡蛎作为亲本,在进行子代群体交配,重复步骤S4步骤的群体交配若干次,通过若干代的连续纯化,从而分筛选育出适合不同维度海域养殖的长牡蛎群体新品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初步筛选出2龄以上、肉质饱满、壳型规整的群体作为核心群体,长度为7-10cm。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二次筛选时测量初选后长牡蛎的长度,优选出全长前10%的雌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精卵捡取时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贝进行洗卵和洗精,然后进行过滤,去除杂质,精自和卵子单独储存。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群体交配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时采用虹吸法将受精卵收集至培育筒的内部进行分组培育。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模拟海水包括三种不同纬度海水的水质模拟,用于培育出能够在不同纬度海域的养殖。
优选的,所述长牡蛎群体选育过程中需要对杂交后的长牡蛎苗进行模拟海水培育,培育时需要使用到培育设备,培育设备包括:
培育池;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固定于所述培育池的侧面;
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收放电机,所述收放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器,所述收卷器的表面缠绕有牵引绳;
培育网,所述培育网活动安装于所述培育池的内部,所述培育我那个的外表面与所述培育池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培育网的顶部与所述牵引绳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牵引口,牵引口位于所述培育池内部的正上方,所述牵引绳的底端通过所述牵引口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培育池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培育池的底部设置有内嵌槽,所述培育池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观测井,所述观测井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向观测道,所述观测井的顶部开设有连接井口。
优选的,所述横向观测道的内部与所述观测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观测井和所述横向观测道均为透明结构,所述连接井口的内部与所述观测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横向观测道的表面与所述内嵌槽的内表面卡合。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采用不同纬度海域的长牡蛎,且分别筛选对应海域的长牡蛎进行杂交培育,杂交后进行再次进行分筛和育苗,育苗后对成长后的长牡蛎进行纯化,使得纯化后的长牡蛎能够适应不同纬度的海域环境的养殖,为不同海域的长牡蛎养殖提供新品种的可能,提高长牡蛎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为长牡蛎在不同纬度区域的海域进行养殖提供稳定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右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B-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培育池,101、内嵌槽;
2、连接板;
3、箱体,31、收放电机,32、收卷器,33、牵引绳;
4、培育网;
5、观测井,51、横向观测道;
6、连接井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正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A-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右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B-B部放大示意图。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亲贝选择:从两种不同维度的流域中分选出长牡蛎群体,进行初步筛选和二次筛选获取繁殖群体;
S2精卵获取:以步骤S1筛选后的繁殖群体分别捡取长牡蛎精子和长牡蛎卵子;
S3人工受精:对步骤S2中的精子和卵子进行群体交配,群体交配后的子代长牡蛎进行个体交配,获得品种F1群体;
S4长牡蛎群体品种纯化:将品种F1分三类后分别投放在不同环境的模拟海水中培育,三类海水中品种F1自交繁育后子代分别为F21、F22、F23,分别用子代的F21、F22、F23为长牡蛎群体材料,筛选出8-10cm的长牡蛎作为亲本,在进行子代群体交配,重复步骤S4步骤的群体交配若干次,通过若干代的连续纯化,从而分筛选育出适合不同维度海域养殖的长牡蛎群体新品种。
采用不同纬度海域的长牡蛎,且分别筛选对应海域的长牡蛎进行杂交培育,杂交后进行再次进行分筛和育苗,育苗后对成长后的长牡蛎进行纯化,使得纯化后的长牡蛎能够适应不同纬度的海域环境的养殖,为不同海域的长牡蛎养殖提供新品种的可能,提高长牡蛎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为长牡蛎在不同纬度区域的海域进行养殖提供稳定的基础。
步骤S4中将长牡蛎品种F1分别散养在三种不同纬度海域的海水模拟环境中,长牡蛎品种F1在各海域海水模拟环境中生长自交后获得能够适应三种不同纬度海水的长牡蛎品种F2,生长至6~10cm时,再次分筛出7~10cm的长牡蛎。
长牡蛎品种F2分筛出7-10cm的育苗后再次分成F21、F22和F23分别投入三种不同的海水的海水模拟环境中进行培育。
培育后再次对F21、F22和F23的子代进行分选和群体交配,纯化至少八次后获得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海水模拟环境进行养殖,且能够保障养殖后长牡蛎肉质和壳长的稳定性。
所述步骤S1中初步筛选出2龄以上、肉质饱满、壳型规整的群体作为核心群体,长度为7-10cm。
所述步骤S1中二次筛选时测量初选后长牡蛎的长度,优选出全长前10%的雌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
所述步骤S2中精卵捡取时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贝进行洗卵和洗精,然后进行过滤,去除杂质,精自和卵子单独储存。
所述步骤S3中群体交配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时采用虹吸法将受精卵收集至培育筒的内部进行分组培育。
所述步骤S4中模拟海水包括三种不同纬度海水的水质模拟,用于培育出能够在不同纬度海域的养殖。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不同纬度海域的长牡蛎,且分别筛选对应海域的长牡蛎进行杂交培育,杂交后进行再次进行分筛和育苗,育苗后对成长后的长牡蛎进行纯化,使得纯化后的长牡蛎能够适应不同纬度的海域环境的养殖,为不同海域的长牡蛎养殖提供新品种的可能,提高长牡蛎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为长牡蛎在不同纬度区域的海域进行养殖提供稳定的基础。
所述长牡蛎群体选育过程中需要对杂交后的长牡蛎苗进行模拟海水培育,培育时需要使用到培育设备,培育设备包括:
培育池1;
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表面固定于所述培育池1的侧面;
箱体3,所述箱体3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所述箱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收放电机31,所述收放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器32,所述收卷器32的表面缠绕有牵引绳33;
培育网4,所述培育网4活动安装于所述培育池1的内部,所述培育我那个4的外表面与所述培育池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培育网4的顶部与所述牵引绳33的底端固定连接。
在长牡蛎品种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分选后的长牡蛎投入海水环境模拟池中进行培养,不同的划水环境模拟池内部的海水溶液不同,与不同纬度海域的海水相适配,海水环境模拟池内部在进行长牡蛎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对长牡蛎进行定期的检查;
培育池1采用透明钢化玻璃建筑成型,围成池状结构,用于填充模拟海水环境的材料和对长牡蛎的养殖。
培育池1的侧面通过连接板2安装有箱体3,箱体3的内部设置用于收卷牵引绳33的收卷器32,收卷器32通过收放电机31进行转动调节,收卷器32正向旋转调节时同步带动牵引绳33缠绕且向上收起,牵引绳33向上收起时同步带动培育网4向上移动,培育网4向上移动至海水水平面以上后方便对上方培育的长牡蛎进行取样或观测;
当收卷器32反向旋转调节时同步带动牵引绳33释放且向下移动,牵引绳33向下释放时同步带动培育网4向下移动,培育网4向下移动时方便复位,保障长牡蛎培育的稳定性。
培育网4的孔径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孔径的尺寸能够对培育成型后的长牡蛎向上抬起,以便于培育后长牡蛎的取料。
所述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牵引口,牵引口位于所述培育池1内部的正上方,所述牵引绳33的底端通过所述牵引口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培育池1的内部。
牵引口为牵引绳33的升降调节提供空间,牵引绳33的活动调节方便带动培育网4上下活动调节。
有益效果:
通过在培育池1的外侧设置收卷器32,收卷器32通过牵引绳33方便带动培育网4同步上下移动调节,培育网4上下移动调节时方便对培育池1内部成型后的长牡蛎进行上下移动调节,从而方便对培育的长牡蛎进行分选和取料。
所述培育池1的底部设置有内嵌槽101,所述培育池1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观测井5,所述观测井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向观测道51,所述观测井5的顶部开设有连接井口6。
所述横向观测道51的内部与所述观测井5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观测井5和所述横向观测道51均为透明结构,所述连接井口6的内部与所述观测井5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横向观测道51的表面与所述内嵌槽101的内表面卡合。
培育池1、观测井5和横向观测道51均采用透明钢化玻璃建设,且观测井5的底部与培育池1的底部在同一平面,方便从观测井5或横向观测道51对培育池1的内部进行肉眼观测;
观测井5的内部与横向观测道51的内部相互连通,方便管理人员的行走和观测;
观测井5的顶部通过连接井口6与外界连接,连接井口6与观测井5的内部之间设置爬行扶梯,用于管理人员的进入和爬出。
观测井5连接的横向观测道51交错分布在内嵌槽101的内部,方便通过横向观测道51对培育池1的内部进行观察。
有益效果:
通过在观测井5和横向观测道51的内部对培育池1内部的长牡蛎养殖情况进行直接观测,不需要将长牡蛎从模拟海水环境中取出,不影响长牡蛎正常的正常,同时方便对长牡蛎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亲贝选择:从两种不同维度的流域中分选出长牡蛎群体,进行初步筛选和二次筛选获取繁殖群体;
S2精卵获取:以步骤S1筛选后的繁殖群体分别捡取长牡蛎精子和长牡蛎卵子;
S3人工受精:对步骤S2中的精子和卵子进行群体交配,群体交配后的子代长牡蛎进行个体交配,获得品种F1群体;
S4长牡蛎群体品种纯化:将品种F1分三类后分别投放在不同环境的模拟海水中培育,三类海水中品种F1自交繁育后子代分别为F21、F22、F23,分别用子代的F21、F22、F23为长牡蛎群体材料,筛选出8-10cm的长牡蛎作为亲本,在进行子代群体交配,重复步骤S4步骤的群体交配若干次,通过若干代的连续纯化,从而分筛选育出适合不同维度海域养殖的长牡蛎群体新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初步筛选出2龄以上、肉质饱满、壳型规整的群体作为核心群体,长度为7-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二次筛选时测量初选后长牡蛎的长度,优选出全长前10%的雌雄个体作为繁殖亲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精卵捡取时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贝进行洗卵和洗精,然后进行过滤,去除杂质,精自和卵子单独储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群体交配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时采用虹吸法将受精卵收集至培育筒的内部进行分组培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模拟海水包括三种不同纬度海水的水质模拟,用于培育出能够在不同纬度海域的养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牡蛎群体选育过程中需要对杂交后的长牡蛎苗进行模拟海水培育,培育时需要使用到培育设备,培育设备包括:
培育池;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固定于所述培育池的侧面;
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收放电机,所述收放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器,所述收卷器的表面缠绕有牵引绳;
培育网,所述培育网活动安装于所述培育池的内部,所述培育我那个的外表面与所述培育池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培育网的顶部与所述牵引绳的底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牵引口,牵引口位于所述培育池内部的正上方,所述牵引绳的底端通过所述牵引口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培育池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的底部设置有内嵌槽,所述培育池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观测井,所述观测井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向观测道,所述观测井的顶部开设有连接井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观测道的内部与所述观测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观测井和所述横向观测道均为透明结构,所述连接井口的内部与所述观测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横向观测道的表面与所述内嵌槽的内表面卡合。
CN202110630329.6A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Active CN113331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0329.6A CN113331096B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0329.6A CN113331096B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1096A true CN113331096A (zh) 2021-09-03
CN113331096B CN113331096B (zh) 2022-06-03

Family

ID=77474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0329.6A Active CN113331096B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10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5900A (zh) * 2022-12-05 2023-04-0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长牡蛎及其幼虫弧菌抗性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854A (zh) * 2010-10-29 2011-03-30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2742532A (zh) * 2012-07-31 2012-10-2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5028260A (zh) * 2015-06-11 2015-11-11 王卫军 一种贝类肉质性状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9566519A (zh) * 2019-01-25 2019-04-05 瞿佳丽 一种方便打捞的模块化养鱼装置
CN110800673A (zh) * 2019-10-26 2020-02-18 漯河市源汇区水产渔政站 一种青虾苗种培育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854A (zh) * 2010-10-29 2011-03-30 中国海洋大学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CN102742532A (zh) * 2012-07-31 2012-10-2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壳纯紫色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5028260A (zh) * 2015-06-11 2015-11-11 王卫军 一种贝类肉质性状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9566519A (zh) * 2019-01-25 2019-04-05 瞿佳丽 一种方便打捞的模块化养鱼装置
CN110800673A (zh) * 2019-10-26 2020-02-18 漯河市源汇区水产渔政站 一种青虾苗种培育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5900A (zh) * 2022-12-05 2023-04-0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长牡蛎及其幼虫弧菌抗性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1096B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5898C (zh) 背瘤丽蚌人工生产方法
JP2012167097A (ja) 付着性海生動物の培養
CN101971781B (zh) 一种室内培育三疣梭子蟹软壳蟹的方法
Mercier et al. Aquaculture of the Galapagos sea cucumber, Isostichopus fuscus
JP2012526564A (ja) オレンジ色の閉殻筋ホタテ貝の養殖方法
CN103210852B (zh) 一种明显提高脊尾白虾人工育苗存活率的方法
CN110100776A (zh) 一种耐低温耐低盐对虾品种的选育方法
Giraspy et al. Australia’s first commercial sea cucumber culture and sea ranching project in Hervey Bay, Queensland, Australia
CN113331096B (zh) 一种可筛选的长牡蛎群体选育方法
CN107581115B (zh) 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
CN102017920A (zh) 自然虾夷扇贝幼体拖网采集室内培育的采苗方法
CN113349117A (zh) 一种脉红螺池塘生态育苗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84791B (zh) 章鱼一年两茬工厂化养殖方法
CN114304011B (zh) 一种法螺稚贝培育方法
CN101984792A (zh) 章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
CN111602616B (zh) 一种卵形鲳鲹苗种的培育方法
CN212232679U (zh) 一种黄鳝仿生生态产卵巢穴
CN111149742B (zh) 一种唐冠螺幼体制备及培养方法
CN210671708U (zh) 一种仿生态泥鳅繁育装置
CN109042412B (zh) 一种虾夷扇贝苗种繁育装置及方法
CN110393164B (zh) 适合我国北方寒冷海区的文蛤大规格苗种三段式培育方法
CN112931332A (zh) 一种绿色食品对虾种虾培育方法
CN112772495A (zh) 一种无公害对虾种虾的培育方法
CN112205330A (zh) 一种猪耳丽蚌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
CN216983151U (zh) 一种用于提高凡纳滨对虾经济养殖成活率的分级精养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