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0216B - 混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混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0216B
CN102740216B CN201210082292.9A CN201210082292A CN102740216B CN 102740216 B CN102740216 B CN 102740216B CN 201210082292 A CN201210082292 A CN 201210082292A CN 102740216 B CN102740216 B CN 102740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udio signal
time
test ton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2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0216A (zh
Inventor
藤田启明
仙头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40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0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0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02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02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 H04H60/04Studio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of studi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05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combining the signals of two or more microphon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50/00Aspects of algorithms 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s without intrinsic musical character, yet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or used in electrophonic musical processing
    • G10H2250/041Delay lines applied to musical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30/00Signal processing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30/20Processing of the output signals of the acoustic transducers of an array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 H04R2430/23Direction finding using a sum-delay beam-form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音设备。在自动校正处理中,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分别连接至所设置的基准通道和多个目标通道,从而将各测试信号分别输入至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上升检测部分(60a)检测输入相应通道的测试信号中的上升,从而在该测试信号的上升时刻由锁存器(60b)锁存采样计数器(61)的计数值。根据锁存至基准通道的计数值和锁存至目标通道的计数值之间差来计算时间差。根据该时间差,自动校正为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设置的延迟时间。

Description

混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自动调节延迟时间以消除多个输入信号之间的时间差的自动延迟校正能力的混音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存在这样的一种混音设备,其对由多个麦克风采集的音调进行混音并将混合音发送至功率放大器和各种记录设备、或将混合音发送至效果器和播放音乐的播放器(例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5-252328)。通过操控操作元件,操控混音设备的操作者对乐器的音调或由麦克风采集的歌声的音量或音质进行控制,从而最佳地表现音乐演奏。该混音设备具有多个输入通道、用于对从这些输入通道输入的信号进行混音的混音总线、和用于输出混音信号的输出通道。在将受控信号输出至混音总线前,各输入通道控制输入信号的频率特性(频率响应特性)、混音电平等,而混音总线对所提供的信号进行混音然后将混音信号输出至输出通道。输出通道控制从混音总线输入的混音信号的电平等,然后输出受控信号。
在传统的混音设备中,每个输入通道的音频处理部分控制各输入信号的电平和频率特性。音频处理部分具有延迟装置,从而通过延迟装置使各输入信号延迟一定时间段。利用延迟装置使各输入信号延迟的原因如下:取决于音调发生器与各麦克风的位置之间的各个距离差,作为由各麦克风采集到的音调信号的各输入信号之间具有时间差,从而由于各输入信号的时间差所引起的相位偏移导致了无延迟地对各输入信号进行混音会对音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在各输入通道之间调节针对各延迟装置设置的各自的延迟时间,传统的混音设备消除了各输入通道之间的输入信号的时间差,从而这些信号将彼此同相。
尽管传统的混音设备提供有针对每个输入通道的延迟装置,以调节各输入信号的相位,但是用户需要在收听混音的同时手动指定针对各输入通道的各自的延迟时间。因此,传统的混音设备的缺点在于在有多个输入通道的情况下,用户需要遵循针对各输入通道指定延迟时间的复杂且耗时的程序,以调节针对各输入通道的延迟时间。此外,缺点还在于用户难以精确地调节延迟时间以使各输入信号彼此同相。
发明内容
做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简单且精确地设置各输入通道的延迟时间的混音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音设备,其具有分别从多个麦克风接收多个音频信号的多个输入通道,该混音设备分别控制各输入通道中的输入的音频信号的特性、对输入通道所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以获得混音后的音频信号、然后输出混音后的音频信号,该混音设备包括:多个延迟装置,其分别提供给各输入通道,并分别延迟各输入的音频信号;第一指定装置,其将所述多个输入通道之一指定为基准通道;第二指定装置,其将所述多个输入通道中的至少一个指定为目标通道;时间差检测装置,其检测目标通道接收到一个代表测试音的音频信号的时刻与基准通道接收到一个代表测试音的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其中由目标通道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所代表的测试音是由单个音调发生器产生并被多个麦克风中向目标通道提供音频信号的一个麦克风采集到的测试音,而由基准通道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所代表的测试音是由多个麦克风中的向基准通道提供音频信号的另一个麦克风采集到的测试音;以及延迟控制装置,其在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刻根据由时间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时间差来控制分别提供给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延迟装置,以消除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分别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
在此情况下,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由用户的操控指定。此外,音频信号的特性是音频信号的频率特性、电平特性、和相位特性。
根据如上构造的本发明,时间差检测装置检测目标通道接收到一个代表测试音的音频信号的时刻与基准通道接收到一个代表测试音的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延迟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到的时间差来控制分别提供给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延迟装置,以消除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因此,各音频信号的特性被自动调节,从而由分别将音频信号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麦克风的位置变化造成的时间差(即,相位差)将被消除,以方便用户针对时间差进行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实施例的混音设备的构造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通道条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等效示出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信号处理部分的处理算法和波形I/O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输入通道的构造的电路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输入通道控制屏幕;
图6是用于自动校正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延迟参数的自动校正屏幕;
图7是用于手动校正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延迟参数的手动校正屏幕;
图8是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
图9是由本发明的混音设备执行的自动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1的流程图,该处理是由本发明的混音设备执行的自动校正处理的第一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的第二实施例的构造;
图12是本发明的混音设备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的第三实施例的构造;
图13是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2的流程图,该处理是由本发明的混音设备执行的自动校正处理的第二实施例;以及
图14是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3的流程图,该处理是由本发明的混音设备执行的自动校正处理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音设备的构造的框图。
根据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混音设备1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10,其控制混音设备1的整体操作并根据混音操作元件的操控产生控制信号;非易失性可重写闪存11,其中存储了诸如由CPU执行的混音控制程序的操作软件;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2,其具有用于CPU 10的工作区,其中存储有各种数据等。如上所述,通过将操作软件存储在闪存11中,混音设备1允许对存储在闪存11中的操作软件进行重写来对操作软件进行更新。此外,诸如数字记录器的其他设备可以通过作为输入/输出接口的附加I/O 13连接至混音设备1。
混音设备1上的每个输入和输出都是通过波形I/O(波形数据接口)14来进行。对于输入,波形I/O 14具有:多个模拟输入端口,为每个模拟输入端口提供有用于将从外部麦克风等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和多个数字输入端口,从外部向这些数字输入端口输入数字信号。对于输出,波形I/O 14具有:多个模拟输出端口,为每个模拟输出端口提供有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D/A转换器;和多个数字输出端口,其用于输出数字信号。此外,波形I/O 14还具有用于输出模拟监控信号的监控端口。监控信号被从监控端口供给操作者的监控器20,以允许位于操作者室的操作者检查输入通道或输出通道的信号、或检查从输出通道输出的将以不改变当前混音状态的形式提供给扬声器等的信号。此外,信号处理部分15包括多个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在CPU 10的控制下执行混音处理和效果处理。
显示单元16是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用于显示诸如如下屏幕:用于调节包括针对输入通道的延迟参数在内的各种参数的屏幕、和用于自动校正延迟参数的自动校正屏幕。电机驱动混频电位器(fader)17作为用于对将被发送至混音总线(诸如立体声总线(ST总线))的信号的输出电平和从这些总线输出的信号的输出电平进行控制的混频电位器是手动操作或电机驱动的。操作元件18包括:分配开关,用于将12个通道条分配给输入通道1至12或输入通道13至24;光标移动键,用于移动在显示单元16上显示的屏幕上的光标;增/减键,用于增大或减小要设定的值;旋转编码器,用于选择要设定的值;输入键,用于输入设定值。各部件都连接至总线19。
图2示出了设置在本发明的混音设备1的面板上的通道(ch)条的构造。
尽管图2所示的各通道条21实际上用于十二个通道,但是图2仅示出了用于十二个通道中的三个通道的通道条21。各通道条21的构造相似。更具体地,每个通道条21都具有:旋钮21a,用于控制分配给通道条21的通道的某一参数;SEL键21b,其被操控来选择操作者期望操控的通道,并且在已选择了该通道的状态下点亮该SEL键21b;ON键21c,其被操控来接通通道,并且在该通道处于接通状态的状态下点亮该ON键21c;混频电位器21d,其为用于控制通道的输入电平的电机驱动混频电位器17;和CUE键21e,其被操控来排列通道,并且在该CUE键21e处于接通状态的状态下点亮该CUE键21e。这些通道条21分别对应于全部输入通道或全部输出通道,它们能够被分配给12个输入通道或12个输出通道,从而各通道条21可以分别控制所分配的通道。
利用通道条21,可以指定下文所述自动校正处理中使用的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通过按下被分配了操作者期望定义为基准通道的输入通道的通道条21的SEL键21b来点亮该通道条21的SEL键21b,例如,就将该输入通道定义为基准通道。通过按下被分配了操作者期望定义为目标通道的输入通道的通道条21的SEL键21b,此外同时按下基准通道的通道条的SEL键21b,操作者期望定义为目标通道的输入通道的SEL键21b闪烁,从而具有闪烁SEL键21b的输入通道被定义为目标通道。混音设备1可以具有多个目标通道。
图3是等效示出具有图1所示构造的本发明的混音设备1的信号处理部分(DSP)15和波形I/O 14的处理算法的功能框图。
在图3中,从外部麦克风等输入至多个模拟输入端口(A-输入)30的模拟信号被集成在波形I/O 14中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以输入至输入跳线(patch)32。输入至多个数字输入端口(D-输入)31的数字信号被直接输入至输入跳线32。输入跳线32选择性地跳接(连接)多个输入端口中的一个输入端口,从该输入端口将信号输入至具有24个通道的输入通道部分33的一个输入通道。更具体的,从被输入跳线32跳接的一个输入端口发送的信号被提供给输入部分33的一个输入通道。
输入通道部分33的每个输入通道都具有限幅器、压缩器、均衡器(EQ)、延迟装置、混频电位器、和用于控制至立体声(ST)总线34的发送电平的发送控制部分,从而每个输入通道可以调节频率平衡、电平控制和至ST总线34的发送电平。从输入通道部分33输出的用于24个通道的数字信号被选择性输出至ST总线34的L ch总线或R ch总线。在ST总线34中,从24个输入通道中给定的一个或多个输入通道选择性输入的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分别针对L ch和R ch进行混音,从而来自L ch和R ch的混音输出被输出至ST输出通道部分35。ST输出通道部分35的L ch和R ch的每个输出通道均具有限幅器、压缩器、均衡器、混频电位器等,从而每个输出通道可以调节频率平衡、电平控制和至输出跳线36的发送电平。输出跳线36选择性将从ST输出通道部分35输入的立体声信号跳接至模拟输出端口部分(A-输出)37和数字输出端口部分(D-输出)38的输出端口。更具体地,被输出跳线36跳接的通道发送的信号被提供至输出端口。
提供至具有多个模拟输出端口的模拟输出端口部分(A-输出)37的数字输出信号被集成在波形I/O 14中的D/A转换器转换成模拟输出信号,以从模拟输出端口输出。从模拟输出端口部分(A-输出)37输出的模拟输出信号接下来被放大并从主扬声器发出。此外,这些模拟输出信号还被提供至表演者佩戴的入耳式监听器,并被放置在表演者附近的舞台监听扬声器再现。从具有多个数字输出端口的数字输出端口部分(D-输出)38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可以被提供至记录器、外部连接的DAT等以进行数字记录。
混音设备1的信号处理部分15利用设置在面板上的操作元件18(诸如混频电位器、旋钮和开关)执行对应于参数组的信号处理,其中该参数组包括针对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指定的信号处理参数。当音频输出被混音设备1发出时,更具体地,由信号处理部分15创建对应于所述参数组的音频设置。此外,后面描述的用于校正延迟时间的自动校正处理的部分由信号处理部分15的DSP执行。
接下来,图4示出了表示具有24个通道的输入通道部分33的一个输入通道的示例构造的电路框图。
如图4所示,在输入通道40中,从输入跳线32输入的音频信号的电平和频率特性由具有限幅器、压缩器、EQ等的处理部分14控制,而音频信号被通道延迟装置42延迟一定时间段。由通道延迟装置42将信号延迟的原因在于,例如在由单个音调发生器提供的信号被多个外部麦克风采集的情况下,在这些外部麦克风之间存在由于音调发生器和各外部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的时滞,这造成了由各外部麦克风采集到的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了解决信号间的相位差,调节时间差以使各信号同相。为了实现对通道延迟装置42造成的延迟时间的自动校正,分别对下文描述的基准通道和下文描述的目标通道添加自动校正处理部分50(类似于下文描述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70、80),而从单个音调发生器输入测试音。从输入通道40的通道延迟装置42之前的处理部分41发送的音频信号(测试音)被提供至添加到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每个自动校正处理部分50,以检测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之间的音频信号(测试音)的时间差,从而根据该时间差自动校正针对通道延迟装置42提供的延迟时间。已经由通道延迟装置42调节了延迟时间的音频信号被提供至混频电位器43,从而其音量电平已被混频电位器43控制的音频信号被通过输入通道开关(CH_ON)44提供至PAN 45。其声像已被PAN 45定位给立体声L通道和R通道的信号被分别提供至ST总线34的立体声总线L和R。
接下来,图5示出了在要控制输入通道的各种参数时在显示单元16上显示的示例输入通道控制屏幕。输入通道控制屏幕是用户可以在其上操控旋钮等来控制参数的GUI屏幕。
在图5所示的输入通道控制屏幕上,如果操控任意通道条21的SEL键21b,则在显示框a2上显示所选的输入通道号,同时SEL键a1的显示颜色变成点亮状态。在所示示例中,选择了“通道5”,从而允许用户控制关于各栏中的“通道5”的参数(随后将对此进行描述)。在HA栏a3上,利用控制输入电平的旋钮来表示跳接的输入端口(IN1)和幻象电源(48V)的on/off状态。在DYNA栏a4上,提供了用于在处理部分41的限幅器或压缩器的动态的on和off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表明参数值的仪表、和用于控制参数的多个旋钮。在PAN栏a5上,提供了用于指定PAN 45中的声像定位的PAN设定旋钮。在DELAY栏a6上,提供了允许用户指定通道延迟装置42的延迟时间的DELAY设定旋钮。在INSERT栏a7上,提供了用于对将被插入到输入通道中的信号路径在on和off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ON)。在EQ栏a8上,提供了用于显示均衡器的特性的框、用于对4波段EQ在on和off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ON)、和用于改变各波段的Q和频率参数的多个旋钮。在FADER栏a9上,提供了用于指定输入通道的输入电平的混频电位器和用于对通道在on和off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ON)。
通过如上所述操控通道条21的SEL键21b,用户能够选择用户期望在输入通道控制屏幕上指定其参数的输入通道。此外,在输入通道控制屏幕上,用户能够通过操控在从HA栏a3到FADER栏a9范围内的各栏上显示的各开关和旋钮来指定关于所选输入通道的各种参数。此外,通过点击关闭按钮a10能够关闭输入通道控制屏幕。
在本发明的混音设备1上,通过自动校正各通道延迟装置42的各个延迟时间,多个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相位可以与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相位一致。通过用户利用用于指示自动校正的操作元件18做出的、或在显示单元16上显示的屏幕上做出的执行自动校正的指令,就启动了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自动校正处理。
在启动了图9所示的自动校正处理之后,在步骤S1中于显示单元16上显示自动校正屏幕。图6中示出了自动校正屏幕的一个示例。当用户已经在步骤S2中选择了基准通道、并且在步骤S3中将所选通道设置为基准通道时,在“基准通道”区的左侧显示所设置的基准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期望定义为基准通道的输入通道被分配给通道条21,通过用户按下该通道条21的SEL键21b,该输入通道被设置为基准通道。在所示示例中,“Ch.5”被定义为基准通道。步骤S3包括用于将自动校正处理部分50(其类似于后面描述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70、80)连接为使得自动校正处理部分50将位于所选基准通道“Ch.5”的通道延迟装置42之前的处理,和用于检测当前为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的处理。在接下来的步骤S4中,执行选择目标通道的操控,以在步骤S5中将所选通道设置为目标通道,从而将所设置的目标通道显示在“目标通道”区的第一行的左侧。在这种情况中,用户期望设置为目标通道的输入通道被分配给通道条21,通过用户在按下基准通道的通道条的SEL键21b的同时按下通道条21的SEL键21b,将该输入通道设置为目标通道。在所示的示例中,“Ch.1”被设置为目标通道。此外,步骤S5还包括将自动校正处理部分50连接为处于作为所选目标通道的“Ch.1”的通道延迟装置42之前的处理、和用于检测对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当前延迟时间的处理。
在点击执行按钮b8之前可以一直重复目标通道的选择。在所示的示例中,重复步骤S4和S5,从而作为所设置的目标通道的“Ch.4”显示在“目标通道”区的第二行的左侧,而作为所设置的目标通道的“Ch.6”显示在“目标通道”区的第三行的左侧。可以被设置为基准通道的通道数量为1,而可以被设置为目标通道的通道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中为六个)。此外,还执行用于将自动校正处理部分50连接为位于所选目标通道“Ch.4”和“Ch.6”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之前的处理,和用于检测为这些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当前延迟时间的处理。在位于基准通道区和目标通道区中间的延迟区中,以毫秒(msec)显示通过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为各通道的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更具体的,在用户点击执行按钮b8之前,显示通过步骤S3、S5检测到的为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的分辨率优选的至少为0.1msec。在设置在基准通道区和目标通道区右侧的消息区中,显示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各自的结果。更具体的,在用户点击执行按钮b8之前,在消息区中显示“-”。在图6所示的自动校正屏幕上,由于“目标通道”区具有六行,从而可以应用6.1Ch立体声系统。然而,在这样情况下,由于通过使信号同相将会在LFE(低频效果通道)上产生很小的效果,因此将不会对LFE通道进行延迟时间的控制。在将混音设备1应用于6.1Ch立体声系统的情况下,对包括基准通道在内的多个通道提供七个自动校正处理部分50(其类似于后面描述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70、80)。
如果在点击执行按钮b8之前点击了用于关闭屏幕的关闭按钮b9,则在步骤S6中检测到关闭按钮b9的点击,从而行进到步骤S9以关闭显示单元16上的自动校正屏幕,以终止自动校正处理。
当点击了执行按钮b8时,在步骤S7中检测到执行按钮b8的点击,从而行进到步骤S8以执行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在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中,在步骤S3中设置的基准通道和在步骤S5中设置的所有目标通道被选为用户期望控制的输入通道。然后,单个音调发生器产生测试音,以使跳接至将被控制的输入通道的各外部麦克风可以捕获该测试音。这些外部麦克风分别放置在用户期望的位置处,而在各外部麦克风捕获该测试音前,测试音通过该音调发生器和各外部麦克风之间的空间(通过存在于该空间内的空气)传播。更具体的,每个外部麦克风将捕获已根据外部麦克风与音调发生器之间的距离而被延迟了的测试音。每个目标通道检测还未被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延迟的测试音与还未被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延迟的测试音之间的时间差。由于对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了一定的延迟时间(延迟参数),因此根据检测到的时间差和为基准通道设置的延迟参数来为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延迟参数,以使得目标通道的测试音与从基准通道输出的测试音同相。更具体的,通过将检测到的时间差与由基准通道的当前延迟参数所代表的延迟时间相加得到的延迟时间所表示的新延迟参数被设置给目标通道。
对作为所设置的“n”个通道的各目标通道执行上述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在判断通过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使将从目标通道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相位已经被自动校正为与将从基准通道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相位一致的情况下,在目标通道的消息框上显示表达“OK”的消息,以自动校正的延迟参数代替延迟框上显示的延迟时间。在已经判断出将被输入到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相位超前相比于可以为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过大的情况中,或在已经判断出通道延迟装置42由于将被输入到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相位延迟大于将被输入到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相位延迟而将不能使得音频信号的相位与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相位一致的情况中,在目标通道的消息框上显示表达“超出可调节范围”的消息而不更新延迟框上显示的延迟时间。在一定时间段内还未检测到测试音已经被输入至目标通道的情况下,在目标通道的消息框上显示表达“无上升”的消息,而不更新延迟框上显示的延迟时间。
以上已经描述了在步骤S8中执行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此后,将说明体现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图10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1的流程图,而图8示出了对应于第一实施例通道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的构造。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连接在图9所示的自动校正处理的步骤S3中所选择的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以及步骤S5中所选择的目标通道的各通道延迟装置42的前面。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的处理由信号处理部分(DSP)15执行。
在启动了第一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1之后,在步骤S10中清除连接在基准通道和“n”个目标通道的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之前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60的所有锁存器60b。在步骤S11和步骤S13中,CPU 10等待一分钟。在该待机时间期间,由音调发生器产生衰减但明显地上升的测试音,使得跳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外部麦克风可以捕获该测试音。优选的音调发生器是诸如鼓之类的打击乐器。在于步骤S13中判断出在一分钟过去之前音频信号(测试音)已经输入到基准通道或任意一个目标通道的情况下,即,判断出已经在基准通道或任意目标通道中检测到了音频信号的上升,则CPU 10执行步骤S14。在于步骤S13中判断出在一分钟过去之后还无任何音频信号(测试音)输入到基准通道或任何目标通道的情况下,则CPU 10从步骤S11分支到步骤S12,以在显示单元16上显示表达“无测试信号输入”的弹出错误消息,以终止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1。
在步骤S14中,CPU 10等待两秒钟以检测基准通道和n个通道的目标通道中每一个中的输入测试音的上升。在步骤S15中,CPU 10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锁存器60b读取输入到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音频信号(测试音)上升的时刻。由上升检测部分60a检测到的上升时刻作为锁存信号被施加给锁存器60b,从而锁存器60b在施加锁存信号时锁存作为由采样计数器61计数的值的采样编号。上升检测部分60a仅对输入到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超过某一阈值的时刻、或上升峰值的时刻检测一次来作为上升时刻。作为20位计数器的采样计数器61在每个采样周期使计数器增加1。在步骤S15中,更具体地,CPU 10读取作为采样时钟的计数值的采样编号来作为音频信号上升的时刻。在96kHz采样时钟的情况中,计数器的分辨率约为0.01msec。在48kHz采样时钟的情况中,计数器的分辨率约为0.02msec。
在步骤S16中,选择了第一目标通道。在步骤S17中,计算对应于第一目标通道的上升时刻的采样编号和对应于基准通道的上升时刻的采样编号之间的差。锁存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采样编号改变了一定的时间量,该时间量对应于产生测试音的音调发生器和跳接至各通道的各个外部麦克风之间的距离。更具体的,在锁存至基准通道的采样编号和锁存至目标通道的采样编号之间的差等同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之间的测试音的相位差。通过将所述采样编号间的差乘以采样时钟的周期,从而可以获得输入至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和输入至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之间的时间差。
由于采样计数器61重复地从“0”到一定的最大值(220-1)进行计数而不考虑音频信号的输入,因此存在其中对应于基准通道的上升时刻以及目标通道的上升时刻的两个采样编号(计数值)将最大值夹在中间的情况。然而,由于采样计数器61的20位相当大,因此最大值相比于对应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上升时刻的采样编号(计数值)之间的差也非常大。因此,在以上计算出来的差的绝对值相当大的情况中,可以认为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上升时刻相对应的两个采样编号(计数值)将最大值夹在中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中,在计算所述差之前将该最大值与采样编号中较小的一个相加。此外,由于输入到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被看作基准,因此在向目标通道输入音频信号落后于向基准通道输入音频信号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时间差将是正值。如果向目标通道输入音频信号在向基准通道输入音频信号之前,则时间差将是负值。
在步骤S18中,判断获得的时间差是否在1秒之内。如果所述时间差(即,时间差的绝对值)超过1秒,则认为跳接至基准通道的外部麦克风和跳接至目标通道的外部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超过约340m,该距离等于音调在1秒内传输的距离。因此,不能认为两个外部麦克风采集的是从同一音调发生器发送的测试音。因此,在时间差超过了1秒的情况中,CPU 10不执行自动校正,而是在步骤S19中,在步骤S16所选的目标通道的(自动校正屏幕上的)消息框上显示表达“无上升”的消息。
在时间差在1秒之内的情况下,则在步骤S20中基于为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和当前为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来判断在步骤S17中获得的时间差是否位于可调节的范围内。在判断出时间差超出了该范围的情况中,CPU 10将不执行自动校正,而是在步骤S21中在步骤S16所选择的目标通道的消息框上显示表达“超出可调节范围”的消息。在判断出时间差位于可调节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获得的时间差和为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延迟P)来为在步骤S16中选择的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该延迟时间(延迟P),同时以该设置的延迟时间代替目标通道的延迟框上显示的延迟时间。其中时间差可调节的范围表示如果目标通道相对于基准通道的时间差为正值,则该时间差与为基准通道设置的延迟时间的和小于或等于可为目标通道的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的最大值。此外,该可调节范围表示如果目标通道相对于基准通道的时间差为负值,则该时间差与为基准通道设置的延迟时间的和为“0”或更大。为了这样设置目标通道的延迟时间,必要的是,为基准通道设置的延迟时间应该为大到一定程度的正值。
在步骤S19、步骤S21或步骤S22之后,在步骤S23中选择作为下一目标通道的第二目标通道来重复上述步骤S17至S22,以对第二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执行自动校正处理。此外,对于第三及以后的目标通道的各通道延迟装置42,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7至S22。当对所有的目标通道执行了自动校正处理时,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1结束。
如上所述,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通过用户点击执行按钮b8来启动,以执行由步骤S16至S24组成的用于设置校正值的处理。更具体的,重复由步骤S17至S22组成的处理以执行用于自动校正为目标通道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各延迟时间的处理。此外,根据自动校正处理的结果更新图6所示的自动校正屏幕上显示的延迟框和消息框。在第一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1中,从单个音调发生器发射的测试音将被各外部麦克风采集,以输入到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来根据作为由采样计数器61计数的值的采样编号检测音频信号(测试音)各自的上升时刻,从而根据采样编号的差来获得基准通道与各目标通道之间的测试音的各个时间差。根据所获得的时间差,对每个目标通道执行用于校正为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的自动校正处理。
图13示出了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的第二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2的流程图,而图11示出了对应于第二实施例的通道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70的构造。自动校正处理部分70连接在图9所示的自动校正处理步骤S3所选择的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以及步骤S5所选择的各目标通道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的前面。自动校正处理部分70的处理由信号处理部分(DSP)15和CPU 10完成。
在启动了第二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2之后,在步骤S30清除连接在基准通道和“n”个通道的目标通道的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之前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70的所有存储缓冲器70b。在步骤S31和步骤S33中,CPU 10等待1分钟。在待机期间,由音调发生器产生衰减但明显上升的测试音,从而跳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外部麦克风可以捕获该测试音。在于步骤S33中判断出在一分钟之内音频信号(测试音)已经输入到了基准通道或任一目标通道的情况下,即,判断出已经在基准通道或任一目标通道中检测到了音频信号的上升,则CPU 10执行步骤S34。在于步骤S33中判断出直到一分钟过去之后都没有任何音频信号(测试音)输入到基准通道或任一目标通道的情况下,则CPU 10从步骤S31分支到步骤S32,以在显示单元16上显示表达“无测试信号输入”的弹出错误消息,以结束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2。
在步骤S34中,CPU 10等待两分钟以检测基准通道和n个通道的目标通道中每一个通道中的上升。在步骤S35中,CPU 10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存储缓冲器70b中的每一个读取输入至该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现在,将说明上述“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音量改变曲线是通过利用音量电平检测装置70a检测输入音频信号的包络以及以一定采样定时对检测到的包络的波形进行采样而得到的数据。因此,在此情况中,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70的各音量电平检测装置70a具有检测包络的功能和采样功能。此外,所述音频信号是通过以一定采样定时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采样而得到的数据。因此,在此情况中,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70的各音量电平检测装置70a具有对输入的数字音频信号进行采样的定时进行改变的采样功能。然而,音量电平检测装置70a的采样率可以与输入数字音频信号的采样率相同。在此情况中,无需改变采样定时。音量改变曲线的音量电平数据是包络的采样值,而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是音频信号的采样值。该情况的音量电平数据被压缩并以“dB”表示。下面将描述在处理中使用的音量改变曲线和音频信号两者。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使用上述术语“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
设置在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70中的存储缓冲器70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环形缓冲器,从而一在步骤S30中清除了存储缓冲器70b,就将由音量电平检测装置70a检测到的并输入到该通道的关于音频信号(测试音)的音量电平数据重复写入环形缓冲器。当由上升检测部分71检测到的上升时刻作为触发信号被应用于存储缓冲器70b时,CPU 10用约两秒的时间将音量电平数据写入环形缓冲器,然后停止写入。环形缓冲器具有将音量电平数据存储略长于两秒的时间段的能力。关于在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存储缓冲器70b中存储的音量电平数据,比输入上述触发信号的时间点早大约100个样本(也就是比所述时间点早了一定的短时间段)的采样值被看作时刻“0”的音量电平数据,而随后约两秒的采样值被看作是随着从上述时刻“0”开始已经过去的时间值改变的音量电平数据。
被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70共用的上升检测部分71将输入到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音频信号(测试音)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刻或上升峰值时刻定义为上升时刻,并将最早的时刻作为触发信号施加至存储缓冲器70b。因此,在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存储缓冲器70b的各环形缓冲器中,使得比音频信号最早输入到基准通道或任一目标通道的时刻早约100个样本的时刻被定义为时刻“0”,从而对时刻“0”之后的各采样值在对应于一定采样率的每个时刻同时并行地进行存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比最早输入的音频信号的时刻早约100个样本的时刻被定义为时刻“0”,因此各环形缓冲器将存储包括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各上升的音量电平数据。
更具体地,在步骤S35,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每个存储缓冲器70b中的一个存储位置中读取已经被输入到相应的通道中且范围为大约两秒的音频信号(测试音)的音量电平数据,所述存储位置为略领先于(领先约100个样本)已由外部麦克风采集并具有最小延迟时间的音频信号(测试音)的上升时刻的位置。因此,可以读取从早于上升的点开始的范围内的音量电平数据。此外,由于音量电平数据以dB为单位进行存储并在存储缓冲器70b中被压缩,因此可以减小存储缓冲器70b的存储容量。
在步骤S36中,根据从每个通道的每个存储缓冲器70b读取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来检测上升时刻。更具体的,在此情况中,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刻或上升峰值的时刻被检测为上升时刻。
在步骤S37中,用户手动地对上升时刻进行校正,同时在步骤S38中设置校正值。由于步骤S37中的手动校正不是必须的,因此将说明用于设置校正值的步骤S38紧接着步骤S36而无手动校正的步骤S37的情况。
由于步骤S38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1中的用于设置校正值的步骤S16至S24,所以将省略对步骤S38中的校正值的设置的详细说明。在用于设置校正值的步骤S38中,基于在步骤S36中检测到的基准通道的上升时刻与目标通道的各上升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对将为目标通道的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各延迟时间进行自动校正。然后根据自动校正的结果更新图6所示的自动校正屏幕的延迟框和消息框。
在第二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2中,如上所述,将从单个音调发生器发出的测试音输入到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以基于各输入音频信号(测试音)各自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来相对地检测这些音频信号(测试音)的各上升时刻,从而根据上升时刻的时间差来执行对将针对目标通道的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各延迟时间进行的自动校正。
接下来说明其中将执行用于手动校正时间的步骤S37的情况。校正时间的处理是允许用户通过用户的视觉来对通过在输入到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和输入到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之间进行程序处理而计算出的时间差进行校正的处理。图7示出了用户进行该情况的手动校正的屏幕。下面将说明图7的手动校正屏幕。在显示框c1上显示了在自动校正处理的步骤S2、S3中设置为基准通道的输入通道编号(“Ch.5”),而从基准通道的存储缓冲器70b读取的并被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延迟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显示在信号显示部分c4上的时间轴上。此外,在显示框c5上显示从自动校正处理的步骤S4、S5中所设置的目标通道中选择的输入通道编号(“Ch.4”),而从目标通道的存储缓冲器70b读取的并被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延迟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显示在信号显示部分c6上的时间轴上。在该图中,各音量改变曲线(更具体地为包络)以虚线表示,而各音频信号以实线表示。
通过点击放大/缩小键c2中的任一个,显示在信号显示部分c4、c6上的代表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两个波形被放大或缩小。通过点击滚动键c3中的任一个,显示在信号显示部分c4、c6上的两个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都向右或向左滚动。
信号显示部分c4、c6上显示的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是代表将分别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输出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波形,而从基准通道输出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波形和从目标通道输出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波形之间的时间差在显示框c7上表示为“0.6msec”。该时间差是利用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各上升时刻得出的。更具体的,所述各上升时刻已在上述步骤S36中根据各音量改变曲线(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而被检测出来。由于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计算出来的时间差具有由于非精确检测出来的上升时刻而造成的误差,因此优选的,通过显示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而允许用户通过视觉来进行手动校正。下文中,将说明手动校正。
通过用户的视觉,用户控制时间差以使得基准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和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将在时间上彼此一致。通过点击增大/减小键c8来完成用户对时间差的控制。在所示的示例中,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比基准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晚0.6+αmsec。“α”是通过从对应于已发出测试音的音调发生器和跳接至(连接至)基准通道的外部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与该音调发生器和跳接至目标通道的外部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差的时间差中减去计算出的时间差(该情况中为0.6msec)而得到的值。在图7所示的信号显示部分c4、c6上,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在时间轴上被放置为彼此偏移时间差“α”。响应于对增大/减小键c8的点击,上述计算出的时间差增大或减小以根据时间的增大/减小量来使显示在信号显示部分c6上的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波形在时间轴上移动。此外,根据所述移动量,计算并更新显示框c7上显示的时间差。通过用户对增大/减小键c8的点击,来使显示在显示部分c6上的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与显示在显示部分c4上的基准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在时间轴上一致,从基准通道输出的音频信号和从目标通道输出的音频信号之间的时间差被校正为使该时间差几乎消除。
在手动校正后通过点击“回车”键c9来将显示在显示框c7上的更新后的时间差添加至在步骤S36中检测出的基准通道的上升时刻,以重新计算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的上升时刻。通过该重新计算,校正了在步骤S36中检测到的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的上升时刻。在通过点击“回车”键c9来对目标通道的上升时刻进行校正之后,一个接一个地对其余目标通道的各自的上升时刻进行校正。当已经完成了对所有目标通道的各自的上升时刻的校正时,用户点击关闭按钮c11。响应于对关闭按钮c11的点击,手动校正屏幕关闭从而终止步骤S37中校正上升时刻的处理。
在用于在步骤S37中校正上升时刻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38中的用于设置校正值的上述处理。在此情况中,根据在步骤S36中检测出的基准通道的上升时刻与在步骤S37中校正的目标通道的上升时刻之间的各个时间差,对将为各目标通道的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各延迟时间进行自动校正。类似于上述情况,根据自动校正处理的结果来更新显示在图6所示的自动校正屏幕的延迟区和消息区。
上述步骤S37和S38可以如下进行。
在于步骤S37中打开的图7的手动屏幕上,当使得显示在显示部分c6上的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在时间轴上与显示在显示部分c4上的基准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一致时,计算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之间的时间差。因此,CPU 10跳过在步骤S37之后的步骤S38中得出所述差的处理(图10的步骤S17),而是利用以上计算出来的时间差来执行步骤S38的其余处理。此外,通过操控增大/减小键c8,用户能够细调自动设置的时间差。在此情况下,允许用户调节根据用户期望而利用自动校正计算出的时间差。
在第二实施例中,利用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和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各自的上升时刻,在通过手动操控校正了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上升时刻与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上升时刻之间的差之前,计算了两个音频信号的上升时刻之间的差。然而,对于两个音频信号之间的上升时刻的差较小、信号显示部分c4、c6的时间轴较长等的情况,可以省略在手动校正时间差之前进行的对两个音频信号之间的上升时刻差的计算,从而可直接进行对时间差的手动校正。更具体的,在信号显示部分c4、c6上显示基准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和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而不考虑通过计算得到的各音频信号之间的上升时刻差。可以通过由用户手动操控在时间轴上移动显示在显示部分c4、c6上的基准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或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以使得各音频信号的上升时刻彼此一致,来获得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之间的上升时刻差。对于通过手动操控在时间轴上移动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可以移动基准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可替换的,可以移动目标通道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
图14示出了作为响应于点击执行按钮b8而在自动校正处理的步骤S8中执行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的第三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3的流程,而图12示出了对应于第三实施例的通道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80的构造。自动校正处理部分80连接在图9所示的自动校正处理的步骤S3中所选择的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以及在步骤S4中所选择的各目标通道的各自的通道延迟装置42的前面。自动校正处理部分80的处理由信号处理部分(DSP)15和CPU 10执行。
在启动了第三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3之后,执行步骤S40至S44。然而,由于步骤S40至S44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2的步骤S30至S34,因此将省略对步骤S40至S44的说明。然而,在第三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3中,将由单个音调发生器产生的测试音不需要明显上升,并且也不需要是衰减音。
在步骤S44中,CPU 10等待两秒钟,以检测基准通道和有n个通道的目标通道中的每一个通道中的输入音频信号(测试音)的上升。在步骤S45中,CPU 10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每个存储缓冲器80a读出输入至该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的波形。
每个存储缓冲器80a都具有环形缓冲器,以使得一旦在步骤S40中已经将存储缓冲器80a清除,就将代表输入至该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的波形数据写入该环形缓冲器。当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上升检测部分71的上升检测部分81检测到的上升时刻被用作触发信号时,CPU 10用约两秒钟将波形数据写入环形缓冲器,然后停止写入。对于存储在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存储缓冲器80a中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数据,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将比输入上述触发信号时间点早约100个样本的采样值看作时刻“0”的波形数据,而随后约两秒的波形数据被看作随着从上述时刻“0”开始已经过去的时间值而改变的波形数据。同样在此情况中,存储在存储缓冲器80a的环形缓冲器中的波形数据的采样率可以等同于或不同于输入数字音频信号的采样率。
被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自动校正处理部分80共用的上升检测部分81将输入到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音频信号(测试音)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刻或上升峰值时刻定义为上升时刻,并将最早的时刻作为触发信号施加至存储缓冲器80a。因此,在步骤S45中,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每个存储缓冲器80a中的一个存储位置中读取已经被输入到相应的通道且范围为大约两秒的音频信号(测试音)的波形数据,所述存储位置为略领先于(领先约100个样本)已被外部麦克风采集并具有最小延迟时间的音频信号(测试音)的上升时刻的位置。
对于在步骤S45中读出的目标通道的各音频信号,在步骤S46中针对每个目标通道计算用于判断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和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之间的一致程度的交叉相关值。该交叉相关值由CPU 10利用卷积运算来计算。更具体的,通过将存储在存储缓冲器80a中的有关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数据相对于存储在存储缓冲器80a中的有关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数据延迟包括正负值的一定的短时间段,以将目标通道的波形数据的各采样值与基准通道的波形数据的各采样值相乘来结合相乘结果,从而进行卷积运算。负延迟表示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数据领先于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数据。获得最大结合值(即,交叉相关值)的延迟时间被看作基准通道的波形数据和目标通道的波形数据之间的时间差。换言之,交叉相关值是通过相对于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波形而变化地延迟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数据来计算的。在计算出的交叉相关值中,产生最大交叉相关值的延迟时间是目标通道相对于基准通道的延迟时间。
在步骤S47中,针对每个目标通道,产生针对目标通道的最大交叉相关值的时间差被检测为输入到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和输入到相应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测试音)之间的“上升时间差”。在此情况下,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存储缓冲器80a读出的波形数据的各时刻根据已经发出测试音的音调发生器与跳接至该通道的外部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而改变。更具体的,从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自的存储缓冲器80a读出的各波形数据之间的时间差等同于输入到基准通道的测试音的相位和输入到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相位之间的差。
在接下来的步骤S48中,根据如上获得的“上升时间差”执行用于设置校正值的处理。由于基准通道和各目标通道之间的各时间差被检测为“上升时间差”,因此,和就第二实施例的情况所说明的一样,CPU 10跳过在步骤S47之后步骤S48中用于计算差(图10的步骤S17)的处理,而是利用被用作所述差的如上获得的时间差来执行步骤S48中的其余处理。在该用于设置校正值的处理中,更具体的,根据上述“上升时间差”来执行用于自动校正对每个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的处理。此外,如上所述,根据自动校正处理的结果更新图6所示的自动校正屏幕的延迟框和消息框上显示的内容。
如上所述,通过第三实施例的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3,将单个音调发生器发出的测试音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以针对每个目标通道计算输入到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和输入到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之间的交叉相关值,以检测输入的测试音之间的上升时刻差,从而根据检测到的上升时刻差来执行用于自动校正将对该目标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的处理。
在第三实施例中,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数据被延迟了包括正负值的一定的小时间段,以计算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之间的交叉相关值。然而,第三实施例可以修改为使得将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数据延迟了包括正负值的一定的小时间段,以计算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和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之间的交叉相关值。此外,类似于上述情况,基于产生最佳一致性的交叉相关值的延迟,可以计算出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和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之间的上升时刻差。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目的的前提下进行各种改变。
尽管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混音设备被设计为使得由于自动校正处理为各通道(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设置的各延迟参数随后可以由用户分别改变,但本发明的混音设备可以修改为关联(link)各通道间的延迟参数,从而由用户对一个通道的延迟参数值进行改变,其他通道的延迟参数也将改变以保持各通道间的各个差。
在音调发生器不是一个点而是跨越一定区域的范围的情况下,优选的将单个音调发生器放置在所述区域中产生最大音调的位置处来产生测试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混音设备具有作为ST总线的混音总线,和作为ST输出通道的输出通道。然而作为通用的混音器,本发明的混音设备可以具有多个混音总线和分别对应于这些混音总线的多个输出通道。然而,在这种情况中,混音设备配备有用于各混音总线的多个电平控制部分,以用于进行各自的电平控制。
此外,在自动校正屏幕上的目标通道的消息框上显示了表达“超出可调节范围”的消息的情况中,该混音设备可以允许用户显示输入通道控制屏幕,以再次进行指定来增加对基准通道的通道延迟装置42设置的延迟时间,从而使得输入到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和输入到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之间的时间差落入可调节的范围内。通过再次执行测量和自动校正处理,甚至具有表达“超出可调节范围”的消息的目标通道的音频信号都可以被自动校正为与输入到基准通道的音频信号的相位一致。

Claims (12)

1.一种混音设备,其具有分别从多个麦克风接收多个音频信号的多个输入通道,该混音设备分别控制各输入通道中的输入的音频信号的特性、对各输入通道所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以获得混音后的音频信号、然后输出混音后的音频信号,该混音设备包括:
多个延迟装置,其被分别提供各输入通道,并分别延迟各输入的音频信号;
第一指定装置,其将所述多个输入通道之一指定为基准通道;
第二指定装置,其将所述多个输入通道中的至少一个指定为目标通道;
时间差检测装置,其检测目标通道接收到一个代表测试音的音频信号的时刻与基准通道接收到一个代表测试音的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其中由目标通道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所代表的测试音是由单个音调发生器产生的并被多个麦克风中的向目标通道提供音频信号的一个麦克风采集到的测试音,而由基准通道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所代表的测试音是由多个麦克风中的向基准通道提供音频信号的另一个麦克风采集到的测试音;以及
延迟控制装置,其在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刻根据由时间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时间差来控制分别提供给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各延迟装置,以消除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分别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通过用户的操控来指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音频信号的特性是音频信号的频率特性、电平特性、和相位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时间差检测装置包括:
计数器,其在每个预定的时刻连续改变计数值以测量时间;以及
计算装置,其根据输入至基准通道的代表测试音的音频信号上升时计数器所计的计数值与输入至目标通道的代表测试音的音频信号上升时计数器所计的计数值之间的差来计算接收这些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时间差检测装置包括:
存储装置,其随着时间相对于预定时刻以预定速率经过而同时并行地连续存储代表输入至基准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以及代表输入至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以及
计算装置,其根据由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并代表了输入至基准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检测到的上升时刻与由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并代表了输入至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检测到的上升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接收这些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预定时刻是比分别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上升时刻中最早的一个早了一个时间段的时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时间差检测装置包括:
存储装置,其随着时间相对于预定时刻以预定速率经过而同时并行地连续存储代表输入至基准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以及代表输入至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
显示装置,其在时间轴上分别显示被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并代表了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
移动装置,其根据用户做出的使得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并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各上升时刻彼此一致的操控,来沿时间轴移动输入至基准通道或目标通道并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以及
计算装置,其利用由所述移动装置使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沿时间轴的移动量来计算接收到各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预定时刻是比分别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上升时刻中最早的一个早了一个时间段的时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时间差检测装置包括:
存储装置,其随着时间相对于预定时刻以预定速率经过而同时并行地连续存储代表输入至基准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以及代表输入至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
基本时间差计算装置,其计算由被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并代表了输入至基准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检测到的上升时刻与由被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并代表了输入至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音量电平数据检测到的上升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来作为基本时间差;
显示装置,其以消除了由所述基本时间差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基本时间差的方式在时间轴上分别显示被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并代表了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
移动装置,其根据用户做出的使得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并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的各上升时刻彼此一致的操控,来沿时间轴移动输入至基准通道或目标通道并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以及
校正装置,其通过利用所述移动装置使测试音的音量改变曲线或音频信号沿时间轴移动的移动量来校正由基本时间差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基本时间差,从而计算接收到各音频信号的时刻的时间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预定时刻是比分别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上升时刻中最早的一个早了一个时间段的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时间差检测装置包括:
存储装置,其随着时间相对于预定时刻以预定速率经过而同时并行地连续存储代表输入至基准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频信号以及代表输入至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频信号;以及
计算装置,其计算用于判断代表输入至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频信号与代表输入至基准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频信号之间的一致程度的交叉相关值,同时对被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并代表了输入至基准通道或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音频信号的时间进行偏移,以及利用获得了计算出的交叉相关值的最佳一致性的时间偏移量来计算各音频信号被接收到的时刻的时间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音设备,其中
所述预定时刻是比分别输入至基准通道和目标通道的测试音的上升时刻中最早的一个早了一个时间段的时刻。
CN201210082292.9A 2011-03-25 2012-03-26 混音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0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7369 2011-03-25
JP2011067369 2011-03-25
JP2012046239A JP6102063B2 (ja) 2011-03-25 2012-03-02 ミキシング装置
JP2012-046239 2012-03-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0216A CN102740216A (zh) 2012-10-17
CN102740216B true CN102740216B (zh) 2015-03-04

Family

ID=45939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229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0216B (zh) 2011-03-25 2012-03-26 混音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37752B2 (zh)
EP (1) EP2503791A3 (zh)
JP (1) JP6102063B2 (zh)
CN (1) CN1027402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7472B2 (ja) * 2010-03-19 2014-01-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ミキシング装置
US9078091B2 (en) * 2012-05-02 2015-07-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dia based on media elements from multiple locations
JP6090204B2 (ja) * 2014-02-21 2017-03-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信号発生装置
CN205793344U (zh) * 2016-04-08 2016-12-07 王泰来 一种双输入高保真混音器
KR102364074B1 (ko) * 2016-12-08 2022-02-18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단말 장치,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JP6904141B2 (ja) 2017-07-28 2021-07-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楽音発生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楽器
JP6922614B2 (ja) * 2017-09-27 2021-08-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楽音発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076739A1 (en) * 2017-10-16 2019-04-25 Sony Europe Limited AUDIO PROCESSING
WO2019159259A1 (ja) * 2018-02-14 2019-08-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パラメータ調整装置、音響パラメータ調整方法および音響パラメータ調整プログラム
WO2020052756A1 (de) * 2018-09-12 2020-03-19 Ask Industries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raftfahrzeugseitigen audioausgabeeinrichtung
JP7400220B2 (ja) * 2019-06-07 2023-12-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Av機器
CN111888765B (zh) * 2020-07-24 2021-12-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媒体文件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2079853A1 (ja) * 2020-10-15 2022-04-21 株式会社SessionTree 音楽データ処理方法
EP4047595A1 (de) 2021-02-23 2022-08-24 e-instruments lab GmbH Verfahren zur erstellung einer gruppe von phasenkohärenten samples für ein virtuelles instrument
JP2022132838A (ja) * 2021-03-01 2022-09-13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処理方法、音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音響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4817A (zh) * 2001-10-24 2003-04-3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数字混音器
JP2005151404A (ja) * 2003-11-19 2005-06-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信号遅延時間測定装置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671253A (zh) * 2004-03-17 2005-09-21 索尼株式会社 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856188A (zh) * 2005-04-26 2006-11-01 索尼株式会社 声学装置、延时计算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952628A (zh) * 2005-10-18 2007-04-25 索尼株式会社 声音测量设备和方法以及音频信号处理设备
JP2009038470A (ja) * 2007-07-31 2009-02-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音響装置、遅延時間測定方法、遅延時間測定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92999A (ja) * 1989-05-03 1990-12-04 Hiroshi Ishikawa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スピーカー装置、及び拡声通話装置
JP3221162B2 (ja) * 1993-06-23 2001-10-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遅延補正装置
JPH09182186A (ja) * 1995-12-25 1997-07-11 Nitsuko Corp 雑音除去装置
JPH09247053A (ja) * 1996-03-13 1997-09-19 Canon Inc 音声レベル表示装置
JP3541339B2 (ja) * 1997-06-26 2004-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アレイ装置
GB2330048B (en) * 1997-10-02 2002-02-27 Sony Uk Ltd Audio signal processors
JP4177492B2 (ja) * 1998-10-21 2008-11-05 ソニー・ユナイテッド・キングダム・リミテッド オーディオ信号ミキサ
US20040202332A1 (en) * 2003-03-20 2004-10-14 Yoshihisa Murohashi Sound-field setting system
JP4107250B2 (ja) 2004-03-01 2008-06-25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ミキシング装置
JP5372643B2 (ja) * 2009-07-29 2013-12-18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ディレイ調整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4817A (zh) * 2001-10-24 2003-04-3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数字混音器
JP2005151404A (ja) * 2003-11-19 2005-06-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信号遅延時間測定装置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671253A (zh) * 2004-03-17 2005-09-21 索尼株式会社 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856188A (zh) * 2005-04-26 2006-11-01 索尼株式会社 声学装置、延时计算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952628A (zh) * 2005-10-18 2007-04-25 索尼株式会社 声音测量设备和方法以及音频信号处理设备
JP2009038470A (ja) * 2007-07-31 2009-02-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音響装置、遅延時間測定方法、遅延時間測定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7752B2 (en) 2014-09-16
CN102740216A (zh) 2012-10-17
US20120243711A1 (en) 2012-09-27
EP2503791A3 (en) 2016-03-16
JP6102063B2 (ja) 2017-03-29
EP2503791A2 (en) 2012-09-26
JP2012217146A (ja)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0216B (zh) 混音设备
KR100897971B1 (ko) 오디오 튜닝 시스템
KR101467830B1 (ko) 컴퓨팅 시스템, 헤드폰 교정 필터 생성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US4306113A (en) Method and equalization of home audio systems
TWI635482B (zh) Instant editing multi-tra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cessing method
US8233630B2 (en) Test apparatus, test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1437191B (zh) 一种音频测控系统的校准方法
EP2400678A2 (en)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device
CA2773036A1 (en) An auditory test and compensation method
US8503698B2 (en) Mixing apparatus
US7095860B1 (en) Audio dynamic control effects synthesizer with or without analyzer
JP2013110585A (ja) 音響機器
JP2016178391A (ja) 音響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6574685B1 (en) Sampling tuning system including replay of a selected data stream
JP2013162499A (ja) 楽音信号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49247B2 (en) Audio mixing system
JP2009236818A (ja) 周波数特性測定装置
JP2016174225A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ミキシングコンソール
KR100964755B1 (ko) 음악 장르 판별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게임기
JP3716795B2 (ja) 演奏装置
RU2300171C2 (ru) Способ настройки тракта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сигналограмм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WO2007066754A1 (ja) 音楽ジャンル判別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ゲーム機
WO2007073617A1 (en)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latency
RU2279759C2 (ru) Психоакустический процессор
JP6323216B2 (ja) パラメータ受付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