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6328A - 液晶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6328A
CN102736328A CN2012100822238A CN201210082223A CN102736328A CN 102736328 A CN102736328 A CN 102736328A CN 2012100822238 A CN2012100822238 A CN 2012100822238A CN 201210082223 A CN201210082223 A CN 201210082223A CN 102736328 A CN102736328 A CN 102736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quid
light
crystal apparatus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22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田智己
原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36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6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5Insul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ject the image of a two-dimensional display, such as an array of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or a CR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1Blocking layers, e.g. against migration of 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04Matrix technologies
    • G09G2300/0417Special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use of low carrier mobility technolog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32Special driving of display border are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在液晶装置的元件基板中,在俯视位于图像显示区域与密封材料之间而构成周边电路部的一部分的周边区域中,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虚设像素电极。并且,在周边区域中,在相对于虚设像素电极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被施加与施加于对置基板的共用电极和/或虚设像素电极的共用电位不同的电位的电极。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一对基板间保持有液晶的液晶装置及将该液晶装置用作光阀的投影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装置通过密封材料贴合元件基板与对置基板,所述元件基板在一个面侧设置有排列了多个像素电极的图像显示区域,所述对置基板设置有被施加共用电位的共用电极,在元件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液晶层保持于以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内。如此的液晶装置可用作直视型显示装置和/或投影型显示装置的光阀。
在如此的液晶装置中,若当液晶注入时混入的离子性杂质和/或从密封材料析出(洗提)的离子性杂质由于液晶装置的驱动而在图像显示区域内凝集,则会招致图像的残像(污点)等的显示质量的下降。因此,提出下述技术:在图像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周边电极,通过使离子性杂质被吸引到如此的周边电极并滞留而防止离子性杂质在图像显示区域内凝集(参照专利文献1)。
更具体地,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包围图像显示区域的周围地设置第1周边电极与第2周边电极,在第1周边电极及第2周边电极施加不同的电位,并使施加于第1周边电极及第2周边电极的电位的极性按每帧地反相,通过第1周边电极与第2周边电极之间的横向电场,使液晶进行微小的摇动并使离子性杂质进行移动。
专利文献1:特开2008-58497号公报的图4等
可是,由于在周边区域通过与像素电极同一层的导电膜而设置虚设像素电极,在缓解图像显示区域与周边区域的高低差而谋求图像显示区域内的平坦化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将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配置于适当的位置的问题点。例如,若在比设置有虚设像素电极的区域靠内侧设置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则周边电极与图像显示区域的距离变得过短,俘获于周边电极的离子性杂质的影响会波及于图像显示区域。相对于此,若在比设置有虚设像素电极的区域靠外侧设置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则难以通过周边电极而使图像显示区域内的离子性杂质受吸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在设置有虚设像素电极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配置于适当的位置的液晶装置、及具备有该液晶装置的投影型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液晶装置特征为:具有元件基板、对置基板、密封材料和液晶层,所述元件基板在一个面侧设置有图像显示区域,在该图像显示区域排列有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对置基板设置有被施加共用电位的共用电极,所述密封材料使所述元件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相贴合,所述液晶层在所述元件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保持于以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内;在所述元件基板的一个面侧,具有多个导电图形、绝缘膜、周边电极和取向膜,所述多个导电图形在由所述图像显示区域与所述密封材料所夹置的周边区域通过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同一层的导电膜所形成,所述绝缘膜相对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及所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所处之侧,所述周边电极在所述周边区域中相对于所述绝缘膜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所处之侧且俯视重叠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的区域,被施加与所述共用电位不同的电位,所述取向膜相对于该周边电极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所处之侧。
在本发明涉及的液晶装置中,因为在元件基板的周边区域,设置有被施加与共用电位不同的电位的周边电极,所以在周边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生成液晶层的层厚方向的电场。因此,即使在当液晶注入时混入的离子性杂质和/或从密封材料析出的离子性杂质存在于液晶中、且如此的离子性杂质伴随于液晶驱动而凝集于图像显示区域的端部的情况下,离子性杂质也在周边区域中被吸引到周边电极或者共用电极中与周边电极相对置的部分,被吸引的离子性杂质以在该处凝集的状态原封不动地滞留于周边区域。从而,因为离子性杂质不会渗出于图像显示区域,所以能够防止起因于离子性杂质的显示质量的下降。在此,虽然以缓解图像显示区域与周边区域的高低差而提高图像显示区域内的表面绝缘膜的平坦性为目的,在周边区域设置导电图形,但是在本发明中,因为在与导电图形重叠的位置设置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所以即使在形成有导电图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周边电极设置于距图像显示区域的距离适当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以周边电极俘获的离子性杂质的影响波及于图像显示区域,并且能够使欲在图像显示区域凝集的离子性杂质可靠地吸引到周边电极。因此,能够同时达到图像显示区域内的平坦化、和防止起因于离子性杂质的显示质量的下降。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周边区域,在相对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为与所述对置基板所处之侧相反侧且俯视重叠的区域,设置有具备周边电路及信号布线的周边电路部。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即使在将交流电位施加于周边电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导电图形而阻止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的电影响,所以能够将周边电路部设置于与导电图形重叠的区域、即与周边电极重叠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周边电极至少在相对于所述周边电路部俯视重叠的区域中,包括沿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重叠的区域并行延伸的多个带状电极。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周边电极中,能够将从导电图形超出的部分抑制得小,所以即使将交流电位施加于周边电极的情况下,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的电影响也会由于导电图形而被阻止,难以波及于周边电路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个带状电极的间距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的在与该多个带状电极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间距相等。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周边电极中,能够将从导电图形超出的部分抑制得小,所以即使在将交流电位施加于周边电极情况下,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的电影响也会由于导电图形而被阻止,难以波及于周边电路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个带状电极的线宽比所述多个导电图形的在与该多个带状电极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在周边电极中,能够将从导电图形超出的部分抑制得小,所以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的电影响由于导电图形而被阻止,难以波及于周边电路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个导电图形及所述周边电极在所述周边区域中设置于全周。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周边电极的形成范围广,所以能够有效地俘获离子性杂质。
本发明若应用于下述情况下则有效:所述取向膜为无机取向膜;在所述液晶层,采用介电各向异性(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液晶化合物。虽然无机取向膜具有容易吸附离子性杂质的倾向,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采用了无机取向膜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离子性杂质在图像显示区域内凝集。并且,虽然在液晶层采用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因为液晶分子以长度方向的一个部位为中心旋转,所以容易使离子性杂质集中于特定部位,相应地容易使图像的劣化产生,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采用了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离子性杂质在图像显示区域内凝集。
本发明涉及的液晶装置例如可用作投影型显示装置的光阀和/或直视型显示装置。在将本发明涉及的液晶装置用于投影型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投影型显示装置,设置出射供给于所述液晶装置的光的光源部和投影通过所述液晶装置所调制的光的投影光学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2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液晶面板的说明图。
图3是形成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元件基板的电极等的说明图。
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像素的说明图。
图5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周边电路部等的说明图。
图6是形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液晶装置的元件基板的周边电极的说明图。
图7是形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液晶装置的元件基板的周边电极的说明图。
图8是将形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涉及的液晶装置的元件基板的周边电极放大而示的说明图。
图9是采用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投影型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符号的说明
8a··周边电极,8b··带状电极,9a··像素电极,9b··虚设像素电极(导电图形),10··元件基板,10a··图像显示区域,10b··周边区域,17··表面绝缘膜,20··对置基板,21··共用电极,50··液晶层,107··密封材料,100··液晶装置,106··周边电路部,110、1000··投影型显示装置,Vcom··共用电位,Vtrap··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电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进行参照的附图中,用于使各层和/或各构件在图面上成为可以识别的程度的大小,使比例尺按各层和/或各构件不同而示。还有,虽然在流过场效应型晶体管的电流的方向发生反转的情况下,源与漏互换,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以连接像素电极之侧为漏、以连接数据线的侧为源进行说明。并且,当对形成于元件基板的层进行说明时,所谓上层侧或者表面侧是指元件基板的与基板主体所处之侧相反侧(对置基板所处之侧),所谓下层侧是指元件基板的基板主体所处之侧(与对置基板所处之侧相反侧)。
(实施方式1)
(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电构成的框图。在图1中,液晶装置100具有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和/或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对齐)模式的液晶面板100p,液晶面板100p在其中央区域具备矩阵状地排列有多个像素100a的图像显示区域10a。在液晶面板100p中,在后述的元件基板10(参照图2等)中,多条数据线6a及多条扫描线3a在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内侧纵横延伸,在对应于它们的交叉处的位置构成像素100a。在多个像素100a的各自,形成包括场效应型晶体管的像素晶体管30及后述的像素电极9a。在像素晶体管30的源电连接数据线6a,在像素晶体管30的栅电连接扫描线3a,在像素晶体管30的漏,电连接像素电极9a。
在元件基板10中,在比图像显示区域10a靠外周侧,设置扫描线驱动电路104、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及具备有各种布线的周边电路部106。数据线驱动电路101电连接于各数据线6a,将从图像处理电路所供给的图像信号依次供给于各数据线6a。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电连接于各扫描线3a,将扫描信号依次供给于各扫描线3a。
在各像素100a中,像素电极9a介由液晶层与形成于后述的对置基板20(参照图2等)的共用电极相对置,构成液晶电容50a。并且,在各像素100a,用于防止以液晶电容50a所保持的图像信号的变动,与液晶电容50a并联地附加存储电容55。在本方式中,用于构成存储电容55,跨多个像素100a而形成与扫描线3a并行地延伸的电容线5b。
在如此的液晶装置100中,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和/或数据线驱动电路101的形成区域及其附近,设置被施加共用电位Vcom的共用电位线5c和/或供给与共用电位Vcom不同的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电位Vtrap的布线5s,存储电容55电连接于共用电位线5c,后述的周边电极电连接于布线5s。
(液晶面板100p及元件基板10的构成)
图2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液晶面板100p的说明图,图2(a)、(b)分别是从对置基板侧看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液晶面板100p和各构成要件的俯视图、及其H-H’剖视图。图3是形成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元件基板10的电极等的说明图,图3(a)、(b)分别是表示元件基板10整体中的像素电极9a和/或虚设像素电极9b的布置的说明图、及表示虚设像素电极9b的形状等的说明图。还有,在图3中,将周边电极8a的图示进行省略。并且,在图3中关于像素电极9a和/或虚设像素电极9b的数量等示出得少,周边区域10b的宽度尺寸示为3列虚设像素电极的量。
如示于图2(a)、(b)及图3(a)地,在液晶面板100p中,元件基板10与对置基板20介由预定的间隙通过密封材料107相贴合,密封材料107沿对置基板20的外缘地设置为框状。密封材料107为包括光固化树脂和/或热固化性树脂等的粘接剂,配合用于使两基板间的距离成为预定值的玻璃纤维、或者玻璃珠等的间隙材料。在本方式中,在密封材料107,设置用作液晶注入口的中断部分107a,如此的中断部分107a在注入液晶后,通过封固材料105而封固。在本方式中,元件基板10的4个边部分10d~10g之中、在边部分10d所处之侧设置中断部分107a及封固材料105。
在如此的构成的液晶面板100p中,元件基板10及对置基板20均为四边形,在液晶面板100p的基本中央,参照图1进行了说明的图像显示区域10a设置为四边形的区域。对应于如此的形状,密封材料107也设置为基本四边形,在密封材料107的内周缘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外周缘之间,基本四边形的周边区域10b设置为框缘状。
元件基板10的一个面10s及另一个面10t之中、在一个面10s侧(对置基板20所处的面侧),在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外侧,沿元件基板10的一边(边部分10d)形成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及多个端子102,沿相邻于该一边的其它边(边部分10e、10g)形成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并且,虽然详情后述,但是在元件基板10的一个面10s,在图像显示区域10a,矩阵状地形成参照图1进行了说明的像素晶体管30及电连接于像素晶体管30的矩形的像素电极9a,在如此的像素电极9a的上层侧形成取向膜16。
并且,在元件基板10的一个面10s,在周边区域10b,形成与像素电极9a同时形成的作为导电图形的虚设像素电极9b。关于虚设像素电极9b,可采用被施加电位的构成、或者处于未被施加电位的浮置状态的构成。在任一情况下,当在元件基板10中使形成取向膜16的面通过抛光平坦化时,虚设像素电极9b都有助于压缩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周边区域10b的高度位置、并使形成取向膜16的面成为平坦面。在本方式中,因为在虚设像素电极9b,介由共用电位线5c施加共用电位Vcom,所以能够防止液晶分子在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外周侧端部的取向紊乱。
在本方式中,虚设像素电极9b如示于图3(b)地,以与像素电极9a同一形状及同一尺寸且以与像素电极9a同一间距所形成。在此,多个虚设像素电极9b之中、相邻的虚设像素电极9b彼此间介由宽度比虚设像素电极9b窄的连接部9u相连。从而,如果在一部分虚设像素电极9b施加共用电位Vcom,则在全部的虚设像素电极9b施加共用电位Vcom。
再在图2(b)中,对置基板20的两个面之中、在与元件基板10相对置的一个面形成共用电极21,在共用电极21的上层形成取向膜26。共用电极21在对置基板20的基本整面或者跨多个像素100a而形成为多个带状电极。并且,在对置基板20中与元件基板10相对置的一方基板面,在共用电极21的下层侧形成遮光层108。在本方式中,遮光层108形成为沿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外周缘延伸的框缘状。在此,遮光层108的外周缘位于在与密封材料107的内周缘之间隔有间隙的位置,遮光层108与密封材料107不重叠。还有,在对置基板20中,遮光层108有时在与通过相邻的像素电极9a所夹置的区域重叠的区域等形成为黑矩阵部。
在如此地构成的液晶面板100p中,在元件基板10,在比密封材料107靠外侧而与对置基板20的角部分重叠的区域,形成用于在元件基板10与对置基板20之间取得电导通的基板间导通用电极109,如此的基板间导通用电极109电连接于共用电位线5c。并且,在与基板间导通用电极109重叠的位置,配置包括所谓的银点等的导电微粒的基板间导通材料109a,元件基板10的共用电位线5c与对置基板20的共用电极21介由基板间导通材料109a电连接。因此,共用电极21从元件基板10侧被施加共用电位Vcom。
在此,密封材料107以基本同一宽度尺寸沿对置基板20的外周缘而设置。因此,密封材料107为基本四边形。但是,密封材料107设置为,在与对置基板20的角部分重叠的区域中避开基板间导通用电极109而通过内侧,密封材料107的角部分为基本圆弧状。
在如此的构成的液晶装置100中,若通过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膜和/或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膜等的透光性导电膜而形成像素电极9a及共用电极21,则能够构成透射型的液晶装置。相对于此,若通过透光性导电膜形成像素电极9a及共用电极21的一方,并通过铝膜等的反射性导电膜形成另一方,则能够构成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在液晶装置100为反射型的情况下,从元件基板10及对置基板20之中的一方侧的基板入射的光在以另一方侧的基板进行反射并出射期间被调制而对图像进行显示。在液晶装置100为透射型的情况下,从元件基板10及对置基板20之中的一方侧的基板入射的光在透射另一方侧的基板并出射期间被调制而对图像进行显示。
液晶装置100能够用作便携电子计算机、便携电话机等的电子设备的彩色显示装置,该情况下,在对置基板20,形成滤色器(未图示)和/或保护膜。并且,在液晶装置100中,相应于所使用的液晶层50的种类和/或常白模式/常黑模式的差别,偏振膜、相位差膜、偏振板等相对于液晶面板100p配置为预定的朝向。而且,液晶装置100在后述的投影型显示装置(液晶投影机)中,能够用作RGB用的光阀。该情况下,因为在RGB用的各液晶装置100的各自,介由RGB色分解用的分色镜所分解的各色的光作为投影光分别入射,所以未形成滤色器。
在本方式中,液晶装置100为在后述的投影型显示装置中用作RGB用的光阀的透射型的液晶装置,以从对置基板20入射的光透射元件基板10而出射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并且,在本方式中,液晶装置100以具备有作为液晶层50采用介电各向异性(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液晶化合物的VA模式的液晶面板100p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像素的具体性构成)
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像素的说明图,图4(a)、(b)分别是在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元件基板10中相邻的像素的俯视图,及在相当于图4(a)的F-F’线的位置剖切液晶装置100时的剖视图。还有,在图4(a)中,半导体层以细而短的虚线表示,扫描线3a以粗的实线表示,数据线6a及与其同时形成的薄膜以单点划线表示,电容线5b以双点划线表示,像素电极9a以粗而长的虚线表示,后述的漏电极4a以细的实线表示。还有,虽然在与扫描线3a和/或电容线5b等重叠的区域形成遮光层7a,但是在图4(a)中省略遮光层7a的图示。
如示于图4(a)地,在元件基板10的一个面10s侧,在多个像素100a的各自形成四边形的像素电极9a,分别沿各像素电极9a的纵横的边界形成数据线6a及扫描线3a。数据线6a及扫描线3a分别直线地延伸,对应于数据线6a与扫描线3a的交叉处形成像素晶体管30。在元件基板10上,与扫描线3a重叠地形成电容线5b。在本方式中,电容线5b具备与扫描线3a重叠地直线延伸的主线部分和在数据线6a与扫描线3a的交叉部分重叠于数据线6a地延伸的副线部分。
如示于图4(a)、(b)地,元件基板10以形成于石英基板和/或玻璃基板等的透光性的基板主体10w的一个面10s侧的像素电极9a、像素开关用的像素晶体管30及取向膜16为主体所构成。对置基板20以形成于石英基板和/或玻璃基板等的透光性的基板主体20w的一个面侧的共用电极21及取向膜26为主体所构成。
在元件基板10中,在基板主体10w的一个面10s侧,形成包括金属硅化物膜或者金属膜的遮光层7a,在如此的遮光层7a的表面侧形成基底绝缘膜12。并且,在多个像素100a的各自,形成具备有半导体层1a的像素晶体管30。半导体层1a具备相对于包括扫描线3a的一部分的栅电极3c介由栅绝缘层2相对置的沟道区域1g、源区域1b和漏区域1c,源区域1b及漏区域1c分别具备低浓度区域及高浓度区域。半导体层1a例如通过形成于基底绝缘膜12的表面的多晶硅膜等所构成,栅绝缘层2包括通过CVD(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所形成的氧化硅膜和/或氮化硅膜。并且,栅绝缘层2有时也具有对半导体层1a进行热氧化形成的氧化硅膜和通过CVD法等所形成的氧化硅膜和/或氮化硅膜的2层结构。在扫描线3a,采用导电性的多晶硅膜、金属硅化物膜或者金属膜。还有,在本方式中,以防止当透射了液晶装置100之后的光以其他构件进行了反射时、如此的反射光入射于半导体层1a在像素晶体管30产生起因于光电流的误工作为目的而在与像素晶体管30重叠的区域设置遮光层7a。但是,也可以采用形成遮光层7a作为扫描线、并对栅电极3c与遮光层7a介由接触孔进行电连接的结构。
在扫描线3a的上层侧形成包括氧化硅膜等的第1层间绝缘膜41,在第1层间绝缘膜41的上层形成漏电极4a。漏电极4a形成为,以扫描线3a与数据线6a相交叉的位置为基点而沿扫描线3a及数据线6a延伸的基本L字型。漏电极4a包括导电性的多晶硅膜、金属硅化物膜或者金属膜等,介由接触孔41a而电连接于漏区域1c。
在漏电极4a的上层侧,形成包括氮化硅膜和/或氧化硅膜等的电介质层42。在电介质层42的上层侧,介由电介质层42与漏电极4a相对置地形成电容线5b,通过如此的电容线5b、电介质层42及漏电极4a,形成存储电容55。电容线5b包括导电性的多晶硅膜、金属硅化物膜或者金属膜等。
在电容线5b的上层侧,形成包括氧化硅膜等的第2层间绝缘膜43,在第2层间绝缘膜43的上层形成数据线6a及中继电极6b。数据线6a介由接触孔43a而电连接于源区域1b。中继电极6b介由接触孔43b而电连接于漏电极4a,并介由漏电极4a而电连接于漏区域1c。数据线6a及中继电极6b包括导电性的多晶硅膜、金属硅化物膜或者金属膜等。
在数据线6a及中继电极6b的上层侧,形成包括氧化硅膜等的第3层间绝缘膜44。在第3层间绝缘膜44,形成通向中继电极6b的接触孔44a。在第3层间绝缘膜44的上层,形成包括ITO膜等的透光性导电膜的像素电极9a,像素电极9a介由接触孔44a而电连接于中继电极6b。在本方式中,第3层间绝缘膜44的表面为平坦面。
在此,在第3层间绝缘膜44的表面,形成参照图2(b)及图3(a)进行了说明的虚设像素电极9b(未图示于图4),如此的虚设像素电极9b包括与像素电极9a同时形成的透光性导电膜。
在像素电极9a的表面形成取向膜16。取向膜16包括聚酰亚胺等的树脂膜、或者氧化硅膜等的斜向蒸镀膜。在本方式中,取向膜16为包括SiOx(x<2)、SiO2、TiO2、MgO、Al2O3、In2O3、Sb2O3、Ta2O5等的斜向蒸镀膜的无机取向膜(垂直取向膜),在取向膜16与像素电极9a的层间形成氧化硅膜和/或氮化硅膜等的表面绝缘膜17。
表面绝缘膜17的表面为平坦面,填埋形成于像素电极9a之间的凹部。从而,取向膜16形成于表面绝缘膜17的平坦的表面。如此的构成能够通过在像素电极9a的表面侧形成表面绝缘膜17之后,对表面绝缘膜17的表面进行抛光而实现。
在如此的抛光中能够利用化学机械抛光,在化学机械抛光中,能够通过包括于抛光液的化学成分的作用、和抛光剂与元件基板10的相对移动,以高速得到平滑的抛光面。更具体地,在抛光装置中,一边使贴附有包括无纺布、发泡聚氨酯、多孔含氟树脂等的抛光布(衬垫,pad)的平板与对元件基板10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相对旋转,一边进行抛光。此时,例如将包括平均粒径为0.01~20μm的氧化铈微粒、作为分散剂的丙烯酸酯衍生物和水的抛光剂供给于抛光布与元件基板10之间。此时,虽然若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周边区域10b之间存在大的高低差,则即使进行抛光工序,也难以使图像显示区域10a内成为平坦面,但是在本方式中,如参照图2及图3进行了说明地,在周边区域10b形成虚设像素电极9b。从而,因为在形成表面绝缘膜17的时刻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周边区域10b之间并不存在大的高低差,所以通过进行抛光工序,能够使图像显示区域10a内成为平坦面。
在对置基板20中,在石英基板和/或玻璃基板等的透光性的基板主体20w的一个面侧形成共用电极21,覆盖如此的共用电极21地形成取向膜26。取向膜26与取向膜16同样,包括聚酰亚胺等的树脂模、或者氧化硅膜等的斜向蒸镀膜。在本方式中,取向膜26为包括SiOx(x<2)、SiO2、TiO2、MgO、Al2O3、In2O3、Sb2O3、Ta2O5等的斜向蒸镀膜的无机取向膜(垂直取向膜),在取向膜26与共用电极21的层间形成氧化硅膜和/或氮化硅膜等的保护膜27。保护膜27的表面为平坦面,在如此的平坦面上形成取向膜26。如此的取向膜16、26使用于液晶层50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液晶化合物垂直取向,液晶面板100p作为常黑的VA模式进行工作。
(周边电路部的构成)
图5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周边电路部106等的说明图。如示于图5地,在液晶装置100中,在参照图1及图2进行了说明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及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等的周边电路部106,构成具备有n沟道型的驱动用晶体管106a与p沟道型的驱动用晶体管106b的互补型晶体管电路等。并且,各种的布线106c等也形成于周边电路部106。在此,因为驱动用晶体管106a、106b可利用像素晶体管30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而形成,所以在元件基板10中形成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及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的区域也具有与示于图3(b)的剖面构成基本相同的剖面构成。
在本方式中,形成周边电路部106的区域之中、在由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密封材料107夹置的周边区域10b中,在覆盖周边电路部106的第3层间绝缘膜44的表面,形成包括与像素电极9a同一层的导电膜的虚设像素电极9b。如此的虚设像素电极9b在周边区域10b中,利用周边电路部106的空余区域等,电连接于示于图1、图2(a)及图3(a)的共用电位线5c。形成于第3层间绝缘膜44等的接触孔(未图示)可利用于虚设像素电极9b与共用电位线5c的电连接。
并且,在元件基板10中,在周边区域10b,在表面绝缘膜17的表面形成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8a。如此的周边电极8a在周边区域10b中,利用周边电路部106及虚设像素电极9b的空余区域等,电连接于示于图1、图2(a)及图3(a)的布线5s。形成于第3层间绝缘膜44等的接触孔(未图示)可利用于如此的周边电极8a与布线5s的电连接。
(周边电极8a的详细构成)
图6是形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液晶装置100的元件基板10的周边电极8a的说明图,图6(a)、(b)是表示周边电极8a整体的布置的说明图、及将周边电极8a放大而示的说明图。还有,在图6中关于像素电极9a和/或虚设像素电极9b的数量等示出得少,在图6中,周边区域10b的宽度尺寸示为3列虚设像素电极的量。
如示于图5及图6地,在本方式的液晶装置100的元件基板10中,在通过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密封材料107所夹置的周边区域10b,构成周边电路部106的一部分,在周边区域10b中,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虚设像素电极9b。并且,在本方式的液晶装置100的元件基板10中,在周边区域10b中,在相对于虚设像素电极9b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8a。在本方式中,周边电极8a包括ITO和/或IZO等的导电性金属氧化膜、导电性的多晶硅膜、金属硅化物膜、金属膜等。
如此的周边电极8a在周边区域10b中,利用周边电路部106及虚设像素电极9b的空余区域等,电连接于示于图1、图2(a)及图3(a)的布线5s,被施加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电位Vtrap。形成于第3层间绝缘膜44等的接触孔(未图示)可利用于如此的周边电极8a与布线5s的电连接。
在本方式中,周边电极8a在周边区域10b中形成为包围图像显示区域10a全周的矩形框状。在此,周边电极8a在周边区域10b的宽度方向上,并未形成于相邻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位置,仅形成于周边区域10b之中、从图像显示区域10a离开的位置。因此,在表面绝缘膜17的表面形成周边电极8a之后,当形成取向膜16时,即使在形成周边电极8a的区域中存在起因于周边电极8a的台阶而取向膜16的形成偏离最佳条件,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中,也能够适当地形成取向膜16。并且,即使相对于周边电极8a施加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电位Vtrap,也不会使图像显示区域10a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紊乱。
在本方式的液晶装置100中,施加于共用电极21及虚设像素电极9b的共用电位Vcom固定为0V,施加于像素电极9a的信号的极性反相。并且,施加于周边电极8a的电位也极性反相。例如,施加于周边电极8a的电位Vtrap其极性以与施加于像素电极9a的信号的极性反相的定时相同的定时反相。并且,施加于周边电极8a的电位Vtrap也可以采用其极性以比施加于像素电极9a的信号的极性反相的定时高的频率反相的构成。不管在采用了哪种驱动方法的情况下,施加于周边电极8a的电位Vtrap都总是与施加于共用电极21及虚设像素电极9a的共用电位Vcom(0V)不同。从而,即使在制造液晶装置100时当液晶注入时混入的离子性杂质和/或从密封材料107析出的离子性杂质存在于液晶层50内,若在周边电极8a施加电位Vtrap,则在周边电极8a与共用电极21之间,也可生成液晶层50的层厚方向的电场。因此,即使当液晶注入时混入的离子性杂质和/或从密封材料107析出的离子性杂质存在于液晶层50内,也高效地被吸引到周边电极8a、及在共用电极21中与周边电极8a相对置的部分,并滞留于此。因此,离子性杂质不会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中凝集。
从而,如果在制造出液晶装置100之后,当液晶装置100的检查时在周边电极8a施加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电位Vtrap,并在共用电极21施加共用电位Vcom,则能够预先使离子性杂质吸引到周边电极8a所处之侧、使其滞留于此。并且,当液晶装置100进行过显示工作时,用于液晶层50的液晶分子的姿势转变,即使在由于伴随于其的液晶分子的微小的摇动,液晶层50中的离子性杂质欲集中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角部分的情况下,也因为离子性杂质被吸引到周边电极8a所处之侧,并保持在此凝集的状态不变而滞留,所以离子性杂质不会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中凝集。尤其是,虽然若在对液晶装置100进行了反相驱动时的直流分量中产生不均衡,则液晶层50中的离子性杂质容易集中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角部分,但是根据本方式,因为离子性杂质被吸引到周边电极8a所处之侧,并保持在此凝集的状态不变而滞留,所以离子性杂质不会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中凝集。因此,能够防止起因于离子性杂质的图像的显示质量下降的产生。
(本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过地,在本方式的液晶装置100中,因为在元件基板10的周边区域10b,设置被施加与共用电位Vcom不同的电位Vtrap的周边电极8a,离子性杂质不会在图像显示区域10a凝集,所以能够防止起因于离子性杂质的显示质量的下降。并且,虽然在本方式中,以缓解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周边区域10b之间的表面绝缘膜17的高低差为目的,在周边区域10b设置虚设像素电极9b,但是在本方式中,在与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位置设置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8a。因此,即使在形成了虚设像素电极9b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周边电极8a设置于离开图像显示区域10a适当距离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俘获于周边电极8a的离子性杂质的影响波及于图像显示区域10a,并能够使欲在图像显示区域10a凝集的离子性杂质可靠地被吸引。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起因于离子性杂质的显示质量的下降。
并且,虽然在周边区域10b,在虚设像素电极9b的下层侧设置周边电路部106,但是在周边电极8a施加交流的电位(Vtrap)时的电影响能够通过被施加定电位(共用电位Vcom)的虚设像素电极9b而阻止。从而,根据本方式,因为能够将周边电路部106设置于与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区域、即与周边电极8a重叠的区域,所以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的布置方面的自由度高。
并且,虽然在周边电极8a中对离子性杂质进行俘获的能力基本正比于周边电极8a的平面面积,但是在本方式中,因为虚设像素电极9b及周边电极8a在周边区域10b中设置于全周,所以周边电极8a的形成范围广。因此,能够有效地俘获离子性杂质。
并且,虽然在VA模式的液晶装置100的情况下,由于液晶分子转变为垂直姿势与水平地平卧的姿势时的流动,离子性杂质容易偏聚于对应于预倾的方位的对角的角区域,但是在本方式中,通过周边电极8a,能够有效地俘获离子性杂质。并且,虽然在作为取向膜16、26采用了无机取向膜的情况下,无机取向膜存在容易吸附离子性杂质的趋势,但是在本方式中,通过周边电极8a,能够有效地俘获离子性杂质。因此,即使在VA模式的液晶装置100中采用了无机取向膜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离子性杂质在图像显示区域10a凝集。
(实施方式2)
图7是形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液晶装置100的元件基板10的周边电极8a的说明图,图7(a)、(b)是表示周边电极8a整体的布置的说明图、及将周边电极8a放大而示的说明图。还有,因为本方式的基本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在共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而将它们的说明进行省略。
如示于图7地,本方式的液晶装置100与实施方式1同样,也在元件基板10,设置排列有多个像素电极9a的图像显示区域10a和通过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密封材料107所夹置的周边区域10b。并且,在周边区域10b,构成周边电路部106的一部分,在周边区域10b中,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虚设像素电极9b。并且,在周边区域10b中,在相对于虚设像素电极9b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8a。
在本方式中,周边电极8a至少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重叠的区域中,包括沿与多个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区域并行地延伸的多个带状电极8b。在本方式中,周边电极8a的整体包括沿与多个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区域并行地延伸的多个带状电极8b。并且,多个带状电极8b因为分别在周边区域10b中形成于全周,所以成为矩形框状。因此,周边电极8a通过多重的带状电极8b所构成。
并且,带状电极8b的间距(线宽方向的间距)与虚设像素电极9b的在与带状电极8b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间距相等。并且,带状电极8b的线宽比虚设像素电极9b的在与带状电极8b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因此,带状电极8b在线宽方向上,位于比以下层侧重叠的虚设像素电极9b的端部靠内侧。
因为在如此地构成的情况下,也在元件基板10的周边区域10b,设置被施加与共用电位Vcom不同的电位的周边电极8a,所以离子性杂质不在图像显示区域10a凝集。因此,能够防止起因于离子性杂质的显示质量的下降。并且,在本方式中,虽然在周边区域10b设置虚设像素电极9b,但是在与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位置设置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8a。因此,即使在形成了虚设像素电极9b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周边电极8a设于离开图像显示区域10a适当距离的位置。并且,虽然在周边区域10b,在虚设像素电极9b的下层侧设置周边电路部106,但是在周边电极8a施加交流电位(Vtrap)时的电影响能够通过被施加定电位(共用电位Vcom)的虚设像素电极9b而阻止。从而,根据本方式,因为能够将周边电路部106设置于与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区域、即与周边电极8a重叠的区域,所以起到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的布置方面的自由度高等与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本方式中,周边电极8a包括沿与多个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区域并行地延伸的多个带状电极8b。并且,带状电极8b的间距(线宽方向的间距)与虚设像素电极9b的在与带状电极8b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间距相等,带状电极8b的线宽比虚设像素电极9b的与带状电极8b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因此,带状电极8b在线宽方向上,位于比以下层侧重叠的虚设像素电极9b的端部靠内侧。因此,在带状电极8b中,因为从虚设像素电极9b超出的区域的面积极窄,所以在周边电极8a施加交流电位时的电影响能够通过被施加了定电位(共用电位Vcom)的虚设像素电极9b高效地阻止。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图8是将形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涉及的液晶装置100的元件基板10的周边电极8a放大而示的说明图,图8(a)、(b)是在周边电极8a中仅使与周边电路部106重叠的部分成为带状电极的情况下的说明图、及使周边电极8a成为与虚设像素电极9b同样的形状的情况下的说明图。还有,因为本方式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在共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而将它们的说明进行省略。
如示于图8(a)地,本方式的液晶装置100与实施方式1同样,也在元件基板10,设置排列有多个像素电极9a的图像显示区域10a和通过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密封材料107所夹置的周边区域10b。并且,在周边区域10b,构成周边电路部106的一部分(参照图3等),在周边区域10b中,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虚设像素电极9b。并且,在周边区域10b中,在相对于虚设像素电极9b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8a。
在本方式中,周边电极8a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重叠的区域中,包括沿与多个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区域并行地延伸的多个带状电极8b。相对于此,周边电极8a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不重叠的区域中,线宽尺寸相当于多个虚设像素电极9b的宽度尺寸。即使在如此地构成的情况下,在周边电极8a施加交流电位时的电影响也能够通过被施加定电位(共用电位Vcom)的虚设像素电极9b而阻止。从而,根据本方式,因为能够将周边电路部106设置于与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区域、即与周边电极8a重叠的区域,所以起到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的布置方面的自由度高等与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的效果。
并且,虽然在周边电极8a中俘获离子性杂质的能力基本正比于周边电极8a的平面面积,但是在本方式中,周边电极8a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不重叠的区域中,线宽尺寸变大。因此,俘获离子性杂质的能力强。
如示于图8(b)地,本方式的液晶装置100与实施方式1同样,也在元件基板10,设置排列有多个像素电极9a的图像显示区域10a、和通过图像显示区域10a与密封材料107所夹置的周边区域10b。并且,在周边区域10b,构成周边电路部106的一部分(参照图3等),在周边区域10b中,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虚设像素电极9b。并且,在周边区域10b中,在相对于虚设像素电极9b以上层侧重叠的区域,形成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周边电极8a。
在本方式中,周边电极8a虽然比虚设像素电极9b稍小,但是包括具有与虚设像素电极9b同样形状的带状电极8b。更具体地,周边电极8a与虚设像素电极9b同样,具有多个矩形部分8a1、和以比矩形部分8a1窄的宽度尺寸而使矩形部分8a1彼此相连接的连接部分8a2。因此,周边电极8a不会从虚设像素电极9b超出。根据如此的构成,在周边电极8a施加交流电位时的电影响能够通过被施加定电位(共用电位Vcom)的虚设像素电极9b可靠地阻止。从而,根据本方式,因为能够将周边电路部106设置于与虚设像素电极9b重叠的区域、即与周边电极8a重叠的区域,所以起到在相对于周边电路部106的布置方面的自由度高等的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周边电极8a为以全周相连的构成,但是只要是可以施加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电位Vtrap的构成即可,周边电极8a也可以局部中断。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周边电极8a为以全周相连的构成,但是例如也可以在仅在角部分才设置有周边电极8a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关于构成周边电极8a的多个带状电极8b施加相同的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电位Vtrap,但也可以在多个带状电极8b施加不同的离子性杂质俘获用的电位Vtrap。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透射型的液晶装置100,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反射型的液晶装置100。
(向电子设备的搭载例)
关于应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装置100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9为采用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投影型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9(a)、(b)分别是采用透射型的液晶装置100的投影型显示装置的说明图、及采用反射型的液晶装置100的投影型显示装置的说明图。
(投影型显示装置的第1例)
示于图9(a)的投影型显示装置110为将光照射于设置于观察者侧的屏幕111、并对以该屏幕111进行了反射的光进行观察的所谓投影型显示装置。投影型显示装置110具备:具备有光源112的光源部130;分色镜113、114;液晶光阀115~117(液晶装置100);投影光学系统118;十字分色棱镜119;和中继系统120。
光源112以供给包括红色光、绿色光及蓝色光的光的超高压水银灯所构成。分色镜113为使来自光源112的红色光透射并对绿色光及蓝色光进行反射的构成。并且,分色镜114为使以分色镜113所反射的绿色光及蓝色光之中的蓝色光透射并对绿色光进行反射的构成。如此一来,分色镜113、114构成将从光源112出射的光分离为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色分离光学系统。
在此,在分色镜113与光源112之间,从光源112依次配置积分器121及偏振变换元件122。积分器121为使从光源112所照射的光的照度分布均匀化的构成。并且,偏振变换元件122为使来自光源112的光成为具有例如s偏振光那样的特定的振动方向的偏振光的构成。
液晶光阀115为对透射分色镜113而以反射镜123进行了反射的红色光相应于图像信号进行调制的透射型的液晶装置100。液晶光阀115具备λ/2相位差板115a、第1偏振板115b、液晶面板115c及第2偏振板115d。在此,入射于液晶光阀115的红色光因为即使透射分色镜113而光的偏振也不变化,所以仍为s偏振光不变。
λ/2相位差板115a为将入射于液晶光阀115的s偏振光变换为p偏振光的光学元件。并且,第1偏振板115b为遮断s偏振光而使p偏振光透射的偏振板。而且,液晶面板115c构成为,通过相应于图像信号的调制而将p偏振光变换为s偏振光(如果是中间色调则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进而,第2偏振板115d为遮断p偏振光而使s偏振光透射的偏振板。从而,液晶光阀115构成为,相应于图像信号对红色光进行调制,并使调制过的红色光朝向十字分色棱镜119出射。
还有,λ/2相位差板115a及第1偏振板115b以接触不使偏振光变换的透光性的玻璃板115e的状态所配置,能够避免λ/2相位差板115a及第1偏振板115b由于发热而变形。
液晶光阀116为对在以分色镜113进行了反射之后以分色镜114进行了反射的绿色光相应于图像信号进行调制的透射型的液晶装置100。而且,液晶光阀116与液晶光阀115同样地,具备第1偏振板116b、液晶面板116c及第2偏振板116d。入射于液晶光阀116的绿色光为以分色镜113、114所反射而进行入射的s偏振光。第1偏振板116b为遮断p偏振光而使s偏振光透射的偏振板。并且,液晶面板116c构成为,通过相应于图像信号的调制将s偏振光变换为p偏振光(如果是中间色调则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进而,第2偏振板116d为遮断s偏振光而使p偏振光透射的偏振板。从而,液晶光阀116构成为,相应于图像信号对绿色光进行调制,并使调制过的绿色光朝向十字分色棱镜119出射。
液晶光阀117为对在以分色镜113进行反射、并透射了分色镜114之后经由中继系统120的蓝色光相应于图像信号进行调制的透射型的液晶装置100。而且,液晶光阀117与液晶光阀115、116同样地,具备λ/2相位差板117a、第1偏振板117b、液晶面板117c及第2偏振板117d。在此,入射于液晶光阀117的蓝色光因为在以分色镜113进行反射而透射了分色镜114之后以中继系统120的后述的2个反射镜125a、125b进行反射,所以成为s偏振光。
λ/2相位差板117a为将入射于液晶光阀117的s偏振光变换为p偏振光的光学元件。并且,第1偏振板117b为遮断s偏振光而使p偏振光透射的偏振板。而且,液晶面板117c构成为,通过相应于图像信号的调制将p偏振光变换为s偏振光(如果是中间色调则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进而,第2偏振板117d为遮断p偏振光而使s偏振光透射的偏振板。从而,液晶光阀117构成为,相应于图像信号对蓝色光进行调制,并使调制过的蓝色光朝向十字分色棱镜119出射。还有,λ/2相位差板117a及第1偏振板117b以接触玻璃板117e的状态所配置。
中继系统120具备中继透镜124a、124b与反射镜125a、125b。中继透镜124a、124b用于防止由于蓝色光的光路长产生的光损失而设置。在此,中继透镜124a配置于分色镜114和反射镜125a之间。并且,中继透镜124b配置于反射镜125a、125b之间。反射镜125a配置为,使透射分色镜114而从中继透镜124a出射的蓝色光朝向中继透镜124b反射。并且,反射镜125b配置为,使从中继透镜124b出射的蓝色光朝向液晶光阀117反射。
十字分色棱镜119为将2个分色膜119a、119b正交配置为X字型的色合成光学系统。分色膜119a为对蓝色光进行反射而使绿色光透射的膜,分色膜119b为对红色光进行反射而使绿色光透射的膜。从而,十字分色棱镜119构成为,对以液晶光阀115~117的各自所调制过的红色光、绿色光与蓝色光进行合成,并朝向投影光学系统118出射。
还有,从液晶光阀115、117入射于十字分色棱镜119的光为s偏振光,从液晶光阀116入射于十字分色棱镜119的光为p偏振光。通过如此地使入射于十字分色棱镜119的光成为不同种类的偏振光,在十字分色棱镜119中能够对从各液晶光阀115~117进行入射的光进行合成。在此,一般地,分色膜119a、119b的s偏振光的反射晶体管特性优异。因此,使以分色膜119a、119b所反射的红色光及蓝色光为s偏振光,使透射分色膜119a、119b的绿色光为p偏振光。投影光学系统118构成为,具有投影透镜(图示略),将以十字分色棱镜119所合成的光投影于屏幕111。
(投影型显示装置的第2例)
示于图9(b)的投影型显示装置1000具有产生光源光的光源部1021、将从光源部1021所出射的光源光分离为红、绿、蓝的3色的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1023和通过从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1023所出射的各色的光源光所照明的光调制部1025。并且,投影型显示装置1000具备对从光调制部1025所出射的各色的像光进行合成的十字分色棱镜1027(合成光学系统)和用于将经由十字分色棱镜1027的像光投影于屏幕(未图示)的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光学系统1029。
在如此的投影型显示装置1000中,光源部1021具备光源1021a、一对蝇眼光学系统1021d、1021e、偏振变换构件1021g和重叠透镜1021i。在本方式中,光源部1021具备包括抛物面的反射器1021f,出射平行光。蝇眼光学系统1021d、1021e包括在与系统光轴相正交的面内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要件透镜,通过这些要件透镜对光源光进行分割使之单独地聚光、发散。偏振变换构件1021g将从蝇眼光学系统1021e出射的光源光变换为例如平行于图面的仅p偏振分量而供给于光路下游侧光学系统。重叠透镜1021i通过使经由偏振变换构件1021g的光源光作为整体适当地会聚,可以分别均匀地对设置于光调制部1025的多个液晶装置100进行重叠照明。
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1023具备十字分色镜1023a、分色镜1023b和反射镜1023j、1023k。在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1023中,来自光源部1021的基本白色的光源光入射于十字分色镜1023a。以构成十字分色镜1023a的一方的第1分色镜1031a所反射的红色(R)光以反射镜1023j所反射并透射分色镜1023b,介由入射侧偏振板1037r、使p偏振光透射而对s偏振光进行反射的线栅偏振板1032r及光学补偿板1039r,按p偏振光原封不动地入射于红色(R)用的液晶装置100。
并且,以第1分色镜1031a所反射的绿色(G)光以反射镜1023j所反射,然后,在分色镜1023b也被反射,介由入射侧偏振板1037g、使p偏振光透射而对s偏振光进行反射的线栅偏振板1032g及光学补偿板1039g,按p偏振光原封不动地入射于绿色(G)用的液晶装置100。
相对于此,以构成十字分色镜1023a的另一方的第2分色镜1031b所反射的蓝色(B)光以反射镜1023k所反射,介由入射侧偏振板1037b、一方面使p偏振光透射另一方面对s偏振光进行反射的线栅偏振板1032b及光学补偿板1039b,按p偏振光原封不动地入射于蓝色(B)用的液晶装置100。
还有,光学补偿板1039r、1039g、1039b通过调整向液晶装置100的入射光及出射光的偏振状态,光学性地补偿液晶层的特性。
在如此地构成的投影型显示装置1000中,经由光学补偿板1039r、1039g、1039b而入射的3色的光分别在各液晶装置100中受调制。此时,从液晶装置100所出射的调制光之中、s偏振光的分量光以线栅偏振板1032r、1032g、1032b进行反射,并介由出射侧偏振板1038r、1038g、1038b而入射于十字分色棱镜1027。在十字分色棱镜1027,形成X字状地相交叉的第1电介质多层膜1027a及第2电介质多层膜1027b,一方的第1电介质多层膜1027a对R光进行反射,另一方的第2电介质多层膜1027b对B光进行反射。从而,3色的光在十字分色棱镜1027中被合成,出射于投影光学系统1029。而且,投影光学系统1029将以十字分色棱镜1027所合成的彩色的像光以预期的倍率投影于屏幕(未图示。)。
(其他的投影型显示装置)
还有,关于投影型显示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作为光源部,采用出射各色的光的LED光源等,将从如此的LED光源所出射的色光分别供给到不同的液晶装置。
(其他电子设备)
关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除了上述的电子设备之外,也可以在便携式电话机、信息便携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数码照相机、液晶电视机、车辆导航装置、可视电话机、POS终端、具备有触摸面板的设备等的电子设备中用作直视型显示装置。

Claims (8)

1.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元件基板,其在一个面侧设置有图像显示区域,在该图像显示区域排列有多个像素电极,
对置基板,其设置有被施加共用电位的共用电极,
密封材料,其使所述元件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相贴合,和
液晶层,其在所述元件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保持于以所述密封材料所包围的区域内;
在所述元件基板的一个面侧,具有:
多个导电图形,其在由所述图像显示区域与所述密封材料所夹置的周边区域通过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同一层的导电膜所形成,
绝缘膜,其相对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及所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所处之侧,和
周边电极,其在所述周边区域中相对于所述绝缘膜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所处之侧且俯视重叠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的区域,被施加与所述共用电位不同的电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边区域,在相对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为与所述对置基板所处之侧相反侧且俯视重叠的区域,设置有具备周边电路及信号布线的周边电路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电极至少在相对于所述周边电路部俯视重叠的区域中,包括沿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重叠的区域延伸的多个带状电极。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带状电极的间距与所述多个导电图形的在与该多个带状电极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间距相等。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带状电极的线宽比所述多个导电图形的在与该多个带状电极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电图形及所述周边电极在所述周边区域中设置于全周。
7.按照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相对于该周边电极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所处之侧的取向膜;
所述取向膜为无机取向膜;在所述液晶层,采用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液晶化合物。
8.一种投影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记载于权利要求1~7中的任何一项的液晶装置;
出射供给于所述液晶装置的光的光源部;和
投影通过所述液晶装置所调制的光的投影光学系统。
CN2012100822238A 2011-03-29 2012-03-26 液晶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27363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3574A JP5699741B2 (ja) 2011-03-29 2011-03-29 液晶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073574/2011 2011-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6328A true CN102736328A (zh) 2012-10-17

Family

ID=4692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22238A Pending CN102736328A (zh) 2011-03-29 2012-03-26 液晶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43814B2 (zh)
JP (1) JP5699741B2 (zh)
KR (1) KR20120112127A (zh)
CN (1) CN102736328A (zh)
TW (1) TW20123948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1119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15236903A (zh) * 2021-04-22 2022-10-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0474B (zh) * 2013-12-30 2017-02-11 新益先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點感測顯示器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JP6503721B2 (ja) * 2014-12-12 2019-04-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レイ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6394438B2 (ja) 2015-02-27 2018-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7009637A (ja) * 2015-06-17 2017-01-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656664B1 (ko) * 2016-10-06 2024-04-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20190090101A (ko) 2018-01-22 2019-08-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7704B2 (ja) 1990-09-18 1997-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JPH06289408A (ja) 1993-03-30 1994-10-18 Seiko Instr Inc 液晶表示装置
JPH1138389A (ja) * 1997-07-16 1999-02-1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反射型の液晶表示装置
JP4724749B2 (ja) * 2006-05-19 2011-07-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972344B2 (ja) * 2006-05-23 2012-07-11 シチズ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ミヨタ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ション装置
JP4923866B2 (ja) 2006-08-30 2012-04-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
JP2009092697A (ja) 2007-10-03 2009-04-30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JP2012083513A (ja) * 2010-10-12 2012-04-26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1119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8121119B (zh) * 2016-11-29 2021-01-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15236903A (zh) * 2021-04-22 2022-10-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774805B2 (en) 2021-04-22 2023-10-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5236903B (zh) * 2021-04-22 2023-1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9486A (en) 2012-10-01
JP5699741B2 (ja) 2015-04-15
KR20120112127A (ko) 2012-10-11
US20120249919A1 (en) 2012-10-04
US8643814B2 (en) 2014-02-04
JP2012208300A (ja)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6328A (zh) 液晶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02445794B (zh) 液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034001B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08115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video display device
CN102890376A (zh) 电光装置、投影型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692764A (zh) 液晶装置及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02736326B (zh) 液晶装置以及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4103250A (zh) 液晶装置的驱动方法、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2247662A (ja) 液晶装置、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736327A (zh) 液晶装置以及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6932981A (zh) 液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5910009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4937655A (zh)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2738147B (zh) 电光装置、投射型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8180428A (ja) 液晶装置、電子機器
JP2013257445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06536A (ja) 液晶組成物、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2123144A (ja)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12220911A (ja) 液晶装置、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225971A (ja) 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装置
JP2013109258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415725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2198255A (ja) 基板、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28382B2 (ja) 液晶装置、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257443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