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4112A - 气体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14112A CN102714112A CN2010800610799A CN201080061079A CN102714112A CN 102714112 A CN102714112 A CN 102714112A CN 2010800610799 A CN2010800610799 A CN 2010800610799A CN 201080061079 A CN201080061079 A CN 201080061079A CN 102714112 A CN102714112 A CN 1027141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break switch
- covering member
- keeper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7015—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characterised by flow directing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2—Housings or protective screens
- H01H33/66261—Specific screen details, e.g. mounting, materials, multiple screens or specific electrical field conside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7015—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characterised by flow directing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contacts
- H01H33/7061—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characterised by flow directing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mounting means
Landscapes
- Circuit Breaker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体断路器,即使覆盖构件(6、7、16、17)的与电弧放电空间(22)相接触的那个面受损,覆盖构件(6、7、16、17)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朝向位于电弧放电空间(22)的电弧吹气的力量也不会减弱。所述气体断路器包括:接触环(4);安装在接触环(4)上,且朝向对电弧进行消弧的消弧气体的路径(21)延伸的保持件(5);以及安装在保持件(5)上的电绝缘性的覆盖构件(6、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断路器,尤其涉及发电站、变电站及其它电能供给装置中为了接通、断开工作电流和过电流而使用的气体断路器。
背景技术
关于与对断开电力时在触头间产生的电弧吹出消弧气体以使电弧消弧的气体断路器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如被日本专利特开2002-203463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揭示。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0346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和电绝缘性覆盖构件抵接的抵接面与该绝缘性覆盖构件之间形成有一条环状间隙,该环状间隙从该电绝缘性覆盖构件所抵接的边缘部起沿半径方向开口且具有楔形断面,并且该边缘部被包围这些抵接面的环状卷边(bead)介电性地屏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03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反复进行电流断开会使构成气体断路器的零件受损。尤其是上述覆盖构件,在电弧放电空间产生的电弧的热气会使与电弧放电空间相接触的那个面损耗严重,并且会使覆盖构件的边缘部也发生损耗。因此,覆盖构件无法相对于抵接面正确定位,越靠近中心轴线,气流间隙的宽度越宽,从而使从加热室流至电弧放电空间的气体的流速变慢。
另外,若覆盖构件的与电弧放电空间相接触的面损耗严重,则气流间隙的位于中心轴线一侧的口会远离中心轴线,从而使向位于电弧放电空间的电弧吹气的力量减弱。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断路器,即使覆盖构件的与电弧放电空间相接触的那个面受损,覆盖构件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并且向位于电弧放电空间的电弧吹气的力量也不会减弱。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气体断路器包括:固定触头;保持件,该保持件安装在固定触头上,且朝向对电弧进行消弧的消弧气体的路径延伸;以及电绝缘性的覆盖构件,该覆盖构件安装在保持件上。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气体断路器,即使覆盖构件的与电弧放电空间相接触的那个面受损,也能防止覆盖构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并且能防止朝向位于电弧放电空间的电弧吹气的力量减弱。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气体断路器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表示处于断开状态下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2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3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4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4的处于断开状态下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图1中示出了气体断路器的消弧室、即充满绝缘气体的未图示的壳体内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该气体断路器被组装到形成消弧室的壳体内。实施方式1的气体断路器绕作为轴线的中心轴线2大致旋转对称地形成。在中心轴线2周围,以中心轴线2为中心,配置有中空的保持构件即上部保持构件3和下部保持构件13。一对保持构件3、13在沿着中心轴线2的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为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保持构件3、13在这一对保持构件3、13彼此相对一侧的表面上对一对接触环、即上部接触环4和下部接触环14进行保持。接触环4、14是由耐磨损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并相对于轴线方向形成为漏斗状。即,一对接触环4、14形成为越靠近中心轴线2、其间的距离越小。作为固定触头的上部接触环4具有朝向接近下部接触环14的方向缩小的漏斗形状。作为另一固定触头的下部接触环14具有朝向接近上部接触环4的方向缩小的漏斗形状。
接触环4、14以中心轴线2为中心而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接触环4、14形成为中空的环状。图1中所示的接触环4、14是不会发生弹性变形的受到固定的刚性构件。不过,接触环4、14也可以是相对于中心轴线2呈放射状地形成多个狭缝的可弹性变形的构件。也就是说,接触环4、14可设置为固定式的构件或可弹性变形的构件。
在环状的接触环4、14的内部设有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可动触头32。可动触头32具有由例如Cu-W、石墨、CFC、石墨/Cu或CFC/Cu这样的耐烧性材料构成的尖端部33。
该可动触头32能够在未图示的开关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中心轴线2滑动。可动触头32沿轴线方向在接触环4、14与可动触头32的外侧面接触的连接位置和接触环4、14脱离可动触头32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接触环4、14的朝向中心轴线2一方的接触面在连接位置上与可动触头32的外表面接触。
接触环4、14经由保持构件3、13而分别与未图示的第一电气端子、第二电气端子连接。另外,可动触头32与未图示的第二电气端子连接。
通过使可动触头32沿轴线方向在连接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移动,使接触环4、14实现电气连接及切断。即,一旦可动触头32移动到连接位置,接触环4、14便与可动触头32之间实现通电连接,气体断路器便处于通电状态。而一旦可动触头32移动到断开位置,接触环4、14便脱离可动触头32,气体断路器便处于断开状态。
图1中示出了可动触头32位于连接位置的通电状态下的气体断路器。可动触头32位于断开位置的断开状态下的气体断路器在后述的图3中示出。不过,在接触环4、14形成为可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接触环4、14也可以是在与可动触头32连接及脱离时发生弹性变形的部件。
上部接触环4具有上部相对面4a。上部相对面4a是上部接触环4的表面的、与下部接触环14相对(即,在图1中朝向下方)的部分。下部接触环14具有下部相对面14a。下部相对面14a是下部接触环14的表面的、与上部接触环4相对(即,在图1中朝向上方)的部分。相对面4a、14a形成为一对接触环4、14中的一方与一对接触环14、4中的另一方相对的面。
为了使相对的接触环4、14形成为漏斗状,以越接近中心轴线2、相对面4a、14a彼此越接近的方式,使相对面4a、14a的一部分相对于径向倾斜。此处,径向是指与上述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其是作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表示的、以中心轴线2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相对面4a、14a形成接触环4、14的径向上的外侧(远离中心轴线2的一侧)的面。
在上部相对面4a上安装有金属制保持件、即上部保持件5。在下部相对面14a上安装有金属制的另一保持件、即下部保持件15。保持件5、15具有:沿着接触环4、14的相对面4a、14a配置而固定在接触环4、14上的固定端、沿着轴线方向弯曲而朝向另一个接触环14、4延伸的作为自由端的前端部5a、15a。
在相对面4a、14a相对于径向倾斜的倾斜面与保持件5、15之间,以沿着该倾斜面的方式设有间隙,该间隙能允许接触环4、14在发生弹性变形时的移位。在保持件5、15的前端部5a、15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8、18。
在保持件5的尖端部5a上分别安装有作为第一构件的第一覆盖构件6和作为第二构件的第二覆盖构件7。在上部保持件5的前端部5a上,第一覆盖构件6和第二覆盖构件7安装成一体,从而形成上部保持件5侧(上部接触环4侧)的上部覆盖构件6、7。第一覆盖构件6和第二覆盖构件7安装在上部保持件5的前端部5a上。
在保持件15的前端部15a上分别安装有作为第三构件的第一覆盖构件16和作为第四构件的第二覆盖构件17。在下部保持件15的前端部15a上,第一覆盖构件16和第二覆盖构件17安装成一体,从而形成下部保持件15侧(下部接触环14侧)的作为另一个覆盖构件的下部覆盖构件16、17。第一覆盖构件16和第二覆盖构件17安装在下部保持件15的前端部15a上。
覆盖构件(即上部覆盖构件6、7和下部覆盖构件16、17两者)是由电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构件,且形成为环状,并以覆盖前端部5a、15a的方式安装在保持件5、15上。覆盖构件包括:作为第一构件的第一覆盖构件6及作为第三构件的第一覆盖构件16;以及作为第二构件的第二覆盖构件7及作为第四构件的第二覆盖构件17,在径向上,第一覆盖构件6及第一覆盖构件16设置在接近中心轴线2的一侧,第二覆盖构件6及第二覆盖构件17设置在远离中心轴线2的一侧。覆盖构件使用保持件5、15安装在接触环4、14上。
在固定于上部接触环4的上部保持件5一侧的上部覆盖构件6、7与固定于下部接触环14的下部保持件15一侧的下部覆盖构件16、17之间,形成有绕着中心轴线2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间隙21,该间隙21在轴线方向上将上部覆盖构件6、7与下部覆盖构件16、17隔开。下部接触环14与上部接触环4隔着间隙21地配置。上部保持件5从上部接触环4朝向间隙21延伸。下部保持件15从下部接触环14朝向间隙21延伸。
上部保持件5一侧的覆盖构件6、7和下部保持件15一侧的覆盖构件16、17沿着轴线方向排列,且在轴线方向上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21,从而隔着间隙21彼此相对。覆盖构件6、7、16、17被配置成:第二覆盖构件7、17面对间隙21,以确定间隙21在轴线方向上的尺寸,第一覆盖构件6、16面对后述的电弧放电空间22。
覆盖构件以覆盖接触环4、14的相对面4a、14a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不过,覆盖构件也可以形成得更大型,以将相对面4a、14a全部覆盖。覆盖构件也可以以覆盖彼此面对的相对面4a、14a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在第一覆盖构件6、16上分别形成有突起部9、19。在第二覆盖构件7、17上形成有螺纹部。第二覆盖构件7、17的螺纹部分别与保持件5、15的螺纹部8、18紧固,第一覆盖构件6、16的突起部9、19分别嵌入到由保持件5、15和第二覆盖构件7、17形成的凹部中。这样,被一分为二的覆盖构件便形成一体而安装到各自的保持件5、15上。利用形成一体的覆盖构件的大致中心部分(也称为中心部分)来覆盖保持件5、15的前端部5a、15a。
图2是气体断路器的局部侧视图。图2表示从侧面观察气体断路器时,为了看清气体断路器内部情况而将壳体的一部分切开的状态。另外,图2中并未示出可动触头32。如图2所示,在上部接触环4与第二覆盖构件7之间夹着上部保持件5。在下部接触环14与第二覆盖构件17之间夹着下部保持件15。
第二覆盖构件7、17形成为与接触环4、14相比直径更小的环状。因此,在图2所示的侧视图中,第二覆盖构件7、17在径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接触环4、14的尺寸小。第二覆盖构件7、17相对于第一覆盖构件6、16(参照图1)配置在径向外侧。因此,在图2所示的侧视图中,只能看到第二覆盖构件7、17,而不能看到第一覆盖构件6、16,因而没有图示。
以下,对包括上述这样的结构的断路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断开状态下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图3所示的消弧气体与电弧间的接触区域1形成在安装有气体断路器的消弧室内,并且接触区域1绕中心轴线2呈旋转对称地配置,从而形成在由接触环4、14围住的空间内。上部覆盖构件6、7包括接近接触区域1的第一覆盖构件6和远离接触区域1的第二覆盖构件7。下部覆盖构件16、17包括接近接触区域1的第一覆盖构件16和远离接触区域1的第二覆盖构件17。
在表示通电状态下的气体断路器的图1中,可动触头32在电气连接时以中心轴线2为中心配置在接近接触环4、14的连接位置上,且与接触环4、14通电连接。通过使可动触头32沿轴线方向在接触区域1内从连接位置向断开位置移动,从而可使气体断路器从通电状态变为图3所示的断开状态。
一旦因可动触头32移动而使上部接触环4与可动触头32之间处于非接触状态,则在上部接触环4与可动触头32的尖端部33之间产生电弧。一旦可动触头32进一步移动而使下部接触环14与可动触头32之间处于非接触状态,则上述电弧的方向就会变为从可动触头32的尖端部33朝向下部接触环14。这样,就在接触区域1内的接触环4、14之间的电弧放电空间22内产生图3所示的电弧24。
电弧放电空间22内的气体被电弧24加热而处于高温,并且电弧放电空间22的压力增高。一对接触环4、14就形成为被高温的电弧24消耗的两个消耗触头。
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在上部覆盖构件6、7与下部覆盖构件16、17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21。该间隙21起到气流间隙的作用,可使处于高温的气体朝着径向外侧从电弧放电空间22向接触区域1外的环状加热室23流动。加热室23的周围被分隔壁25包围。用于对电弧24进行消弧的消弧气体在电弧产生时首先在该加热室23内被加压蓄能。在电弧被消弧时,消弧气体经由该间隙21而朝相反方向、即径向内侧方向流入接触区域1内的电弧放电空间22。消弧气体的路径、即间隙21是由覆盖构件6、7、16、17形成的。间隙21构成气体断路器的热缓冲吹气口。加热室23和电弧放电空间22通过间隙21而连通。
消弧气体从加热室23经过间隙21而流向电弧放电空间22,并且通过向电弧24吹出消弧气体来将电弧24消弧。此时,因处于高温的电弧放电空间22内的热气和来自电弧24的放射能量,而使第一覆盖构件6、16的温度上升,从而使第一覆盖构件6、16损耗。特别是第一覆盖构件6、16的内径面6a、16a损耗严重。由于第一覆盖构件6、16的一部分发生损耗蒸发,因此使得电弧放电空间22的气体压力进一步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金属制的保持件5、15来对第一覆盖构件6、16与第二覆盖构件7、17的结合体即覆盖构件的大致中心部分进行保持。即使覆盖构件6、7、16、17的温度上升,由于保持件5、15是金属制的,且弹性率高,热变形(热膨胀)小,因而能够抑制保持件5、15的移位或变形。从而,能够抑制保持件5、15上安装的覆盖构件的位置变化及变形等,因此能够使在上部覆盖构件6、7与下部覆盖构件16、17之间形成的间隙21保持固定的宽度。
如上所述,一旦作为气流间隙的间隙21的宽度变宽,经由间隙21流入电弧放电空间22的消弧气体的流速就会变慢,使消弧能力降低。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通过覆盖构件6、7、16、17能使气流间隙的宽度保持固定,因此能够维持经由间隙21流入电弧放电空间22的消弧气体的流速。从而能够抑制消弧气体的消弧能力的降低。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气体断路器利用弹性率高、热变形(热膨胀)小的金属制保持件5、15来支撑覆盖构件的中心部分,因此,即使与电弧放电空间22相接触的第一覆盖构件6、16受损,也能防止因电弧放电空间22的热气而导致覆盖构件变形。例如,在保持件5、15使用铁的情况下,弹性率和特氟隆(注册商标)相比为100倍以上,和尼龙相比为10倍以上。另外,特氟隆(注册商标)和尼龙的热变形温度低到一百几十度左右,而铁的热变形(热膨胀)在相同的温度上升情况下是特氟隆(注册商标)和尼龙的10%左右。
(实施方式2)
图4是实施方式2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图4示出了处于通电状态下的其它气体断路器的消弧室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实施方式2的气体断路器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气体断路器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不过,实施方式2在覆盖构件具有图4所示的结构这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关于在其间形成有间隙21的一对覆盖构件,面对间隙21的覆盖构件的整个表面由作为第二构件的第二覆盖构件7及作为第四构件的第二覆盖构件17形成。实施方式2的第二覆盖构件7、17具有在面对间隙21的表面上向径向内侧(接近中心轴线2的方向)延长的延长部7a、17a。通过利用该延长部7a、17a来形成覆盖构件的面对间隙21的表面,就可使用第二覆盖构件7、17来形成间隙21。一对覆盖构件的彼此相对的面由一分为二的位于外周侧的覆盖构件、即第二覆盖构件7、17构成。
覆盖构件被分割成形成间隙21的第二覆盖构件7、17和作为与电弧放电空间22相接触的部分的第一覆盖构件6、16。第一覆盖构件6、16还具有因电弧而损耗、蒸发来使电弧放电空间22的压力升高的作用,因此可由某种程度上较易蒸发的材料来形成。与此相对的是,第二覆盖构件7、17不具有像第一覆盖构件6、16这样使电弧放电空间22的压力上升的作用。因此,第一覆盖构件6、16和第二覆盖构件7、17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形成。具体来说,形成间隙21的第二覆盖构件7、17能够由比第一覆盖构件6、16更不易受损耗、耐热性高的绝缘材料来形成。
通过这样,即使因处于高温的电弧放电空间22内的热气和来自电弧的放射能量而使第一覆盖构件6、16的内径面6a、16a受到严重损耗,第二覆盖构件7、17的延长部7a、17a因热气而受到的损耗也较小。从而,能够防止形成间隙21的第二覆盖构件7、17发生变形,因此能够使间隙21保持大致固定的宽度和长度。
在电弧被消弧时,在经过加压蓄能的气体从加热室23内经由间隙21流入电弧放电空间22内的过程中,越远离间隙21,消弧气体的流速就越慢。通过设置上述的延长部7a、17a,就能够将流速快的消弧气体流吹到电弧附近。即,可以使间隙21延伸到电弧附近,而该间隙21形成消弧气体向电弧放电空间22流入的流入路径,且能够确保使消弧气体从间隙21喷出的喷出口与电弧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能够向电弧喷出更高速的消弧气体。从而,能够提高消弧气体的电弧阻断性能。
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2的气体断路器与实施方式1同样,是使用弹性率高、热变形(热膨胀)小的金属制保持件5、15来支撑覆盖构件的中心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因电弧放电空间22的热气而使覆盖构件发生变形,并能抑制消弧气体的消弧能力降低。除此之外,在被分割的覆盖构件的中心部分中,将形成间隙21的部分即第二覆盖构件7、17使用耐热性强的材料来形成,从而抑制第二覆盖构件7、17因热气而受到损耗。由此使间隙21的位于电弧放电空间22一侧的口不容易远离中心轴线2,因此具有不会减弱气体向电弧的吹出力这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5是实施方式3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如在实施方式1及2中所说明的那样,构成覆盖构件的多个构件既可以使用螺纹部8、18及突起部9、19来结合成一体,也可以使用其它任意的方法来结合成一体。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在第二覆盖构件7、17的一部分上设置以朝向保持件5、15突出的方式延伸的延伸部43、53。在延伸部43、53的与保持件5、15相对一侧的面、即径向内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突起44、54。此外,在保持件5、15的与延伸部43、53相对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朝向延伸部43、53突起的凸部41、51。在凸部41、51上形成有凸部41、5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径向上凹陷的卡合槽42、52。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实施方式3的气体断路器中,当将第二覆盖构件7、17的螺纹部与保持件5、15的螺纹部8、18紧固时,可在延伸部43、53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将第二覆盖构件7、17旋紧,并将突起44、54嵌入卡合槽42、52的内部而实现卡合。通过这样,就能防止在第二覆盖构件7、17的螺纹部与保持件5、15的螺纹部8、18之间的螺纹紧固发生松弛。从而,能够防止构成覆盖构件的第一覆盖构件6、16与第二覆盖构件7、17之间的分离。
不过,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覆盖构件7、17的螺纹部和保持件5、15的螺纹部8、18,而只利用设在延伸部43、53上的突起44、54与卡合槽42、52之间的卡合来安装构成覆盖构件的多个构件。
(实施方式4)
图6是实施方式4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3中,对包括作为一对固定触头的上部接触环4和下部接触环14、作为一对保持件的上部保持件5和下部保持件15以及作为一对覆盖构件的上部覆盖构件6、7和下部覆盖构件6、7的气体断路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气体断路器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气体断路器并不一定需要包括一对固定触头。
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置包括在实施方式1中详细说明的一对接触环、保持件及覆盖构件中的一侧的接触环4、保持件5及覆盖构件6、7的气体断路器。上述气体断路器还包括电绝缘性的绝缘构件61。在轴线方向上,在覆盖构件6、7与绝缘构件61之间形成有间隙21。绝缘构件61以隔着间隙21而与覆盖构件6、7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
环状的绝缘构件61的内周面相对于接触环4的内周面设置在径向外侧。绝缘构件61形成为其内周面的直径比接触环4的直径大。在图6所示的通电状态下,接触环4与可动触头32的外周面接触,但绝缘构件61不与可动触头32接触。因此,可动触头32的移动不会受到绝缘构件61的妨碍,此外,与实施方式1相比,相对于可动触头32的外周面而滑动的固定触头的表面积为更小的结构。
如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接触环4与未图示的第一电气端子连接,可动触头32与未图示的第二电气端子连接。因此,当图6所示的可动触头32配置在连接位置上时,接触环4就会与可动触头32接触,从而使接触环4与可动触头32通电连接,而使气体断路器处于通电状态。即,通过包括连接至不同于与可动触头32相连接的第二电气端子的第一电气端子上的接触环4,就可使气体断路器处于通电状态。
图7是实施方式4的断路状态下的气体断路器的局部剖视图。通过使可动触头32沿轴线方向在接触区域1内从连接位置朝断开位置移动,就可使气体断路器从图6所示的通电状态变为图7所示的断开状态。一旦因可动触头32移动而使上部接触环4与可动触头32之间处于非接触状态,则在上部接触环4与可动触头32的尖端部33之间产生电弧。通过这样,就会在接触区域1内的接触环4与可动触头32之间的电弧放电空间22产生图7所示的电弧24。
在电弧被消弧时,消弧气体经由间隙21流入接触区域1内的电弧放电空间22。消弧气体从加热室23经过间隙21而流至电弧放电空间22,并且通过向电弧24吹出消弧气体来将电弧24消弧。与实施方式1同样,由于能够抑制安装在保持件5上的覆盖构件6、7发生位置变化及变形等的现象,因此能够使在覆盖构件6、7与绝缘构件31之间形成的间隙21保持固定的宽度。从而,能够维持经由间隙21向电弧放电空间22流入的消弧气体的流速,能够防止消弧气体的消弧能力降低。
实施方式4的气体断路器与实施方式1~3相比,接触环4、保持件5及覆盖构件6、7的数量减少。通过削减气体断路器的部件数量,使结构简单,就能够降低气体断路器的制造成本。
不过,在实施方式1~4的说明中,对一分为二的覆盖构件被保持件5、15的前端部5a、15a保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覆盖构件不局限于一分为二的结构,只要是结合成一体的覆盖构件的大致中心部分被保持件5、15支撑,则覆盖构件也可以被分割成更多个构件。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公开的实施方式均为举例说明,不应当认为是构成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是由以上说明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其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相等的范围,并包括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作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1 接触区域
2 中心轴线
3、13 保持构件
4、14 接触环
4a、14a 相对面
5、15 保持件
5a、15a 前端部
6、16 第一覆盖构件
6a、16a 内径面
7、17 第二覆盖构件
7a、17a 延长部
8、18 螺纹部
9、19 突起部
21 间隙
22 电弧放电空间
23 加热室
24 电弧
25 分隔壁
32 可动触头
33 尖端部
41、51 凸部
42、52 卡合槽
43、53 延伸部
44、54 突起
61 绝缘构件
Claims (23)
1.一种气体断路器,包括:
固定触头(4);
保持件(5),该保持件(5)安装在所述固定触头(4)上,且朝向对电弧进行消弧的消弧气体的路径(21)延伸;以及
电绝缘性的覆盖构件(6、7),该覆盖构件(6、7)安装在所述保持件(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触头(4)形成为以轴线(2)为中心的环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消弧气体与电弧间的接触区域(1)形成在由所述固定触头(4)围住的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轴线(2)方向在连接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动触头(32),
所述消弧气体经由所述路径(21)流入所述接触区域(1),从而对所述可动触头(32)从所述连接位置朝向所述断开位置移动时在所述接触区域(1)内产生的电弧进行消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是金属制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构件(6、7)覆盖所述保持件(5)的朝向所述路径(21)延伸的前端部(5a)。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构件(6、7)包括:接近消弧气体与电弧之间的接触区域(1)的第一构件(6);以及远离所述接触区域(1)的第二构件(7),将所述第一构件(6)和所述第二构件(7)形成为一体后安装在所述保持件(5)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面对所述路径(21)的所述覆盖构件(6、7)的整个表面由所述第二构件(7)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7)由耐热性比所述第一构件(6)高的材料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5)对所述覆盖构件(6、7)的大致中心部分进行支撑。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绝缘性的绝缘构件(16、17、61),该绝缘构件(16、17、61)以隔着所述路径(21)而与所述覆盖构件(6、7)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固定触头(4)隔着所述路径(21)配置的另一个固定触头(14);以及
安装在所述另一个固定触头(14)上、朝向所述路径(21)延伸的另一个保持件(15),
所述绝缘构件(16、17)安装在所述另一个保持件(15)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固定触头(14)形成为以轴线(2)为中心的环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触头(4)和所述另一个固定触头(14)在所述轴线(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构件(6、7)和所述绝缘构件(16、17)沿所述轴线(2)方向排列配置。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消弧气体与电弧之间的接触区域(1)形成在由所述另一个固定触头(14)围住的空间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轴线(2)方向在连接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动触头(32),
所述消弧气体经由所述路径(21)流入所述接触区域(1),从而对所述可动触头(32)从所述连接位置朝向所述断开位置移动时在所述接触区域(1)内产生的电弧进行消弧。
18.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保持件(15)是金属制的。
19.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构件(16、17)覆盖所述另一个保持件(15)的朝向所述路径(21)延伸的前端部(15a)。
20.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构件(16、17)包括:接近消弧气体与电弧之间的接触区域(1)的第三构件(16);以及远离所述接触区域(1)的第四构件(17),将所述第三构件(16)和所述第四构件(17)形成一体后安装在所述另一个保持件(15)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面对所述路径(21)的所述绝缘构件(16、17)的整个表面由所述第四构件(17)形成。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构件(17)由耐热性比所述第三构件(16)高的材料形成。
23.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保持件(15)对所述绝缘构件(16、17)的大致中心部分进行支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51560 | 2010-02-04 | ||
JPPCT/JP2010/051560 | 2010-02-04 | ||
PCT/JP2010/058639 WO2011096097A1 (ja) | 2010-02-04 | 2010-05-21 | ガス遮断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4112A true CN102714112A (zh) | 2012-10-03 |
CN102714112B CN102714112B (zh) | 2016-01-27 |
Family
ID=44355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61079.9A Active CN102714112B (zh) | 2010-02-04 | 2010-05-21 | 气体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12800B2 (zh) |
CN (1) | CN102714112B (zh) |
WO (1) | WO20110960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52942B2 (en) * | 2012-03-16 | 2017-01-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Gas circuit breaker |
RU2653692C1 (ru) * | 2017-05-30 | 2018-05-14 | Алексей Иванович Емельянов | Способ гаше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дуги отключения |
US11380501B2 (en) * | 2019-12-31 | 2022-07-05 | Southern States Llc | High voltage electric power switch with carbon arcing electrodes and carbon dioxide dielectric gas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9409A (en) * | 1996-04-04 | 1999-07-27 | Asea Brown Boveri Ag | Power breaker |
CN1232280A (zh) * | 1998-04-14 | 1999-10-20 | Abb研究有限公司 | 断路器 |
EP0951029A2 (de) * | 1998-04-14 | 1999-10-20 | Asea Brown Boveri Ag | Abbrandschaltanordnung |
JP2000067679A (ja) * | 1998-08-21 | 2000-03-03 | Asea Brown Boveri Ag |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スイッチング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
JP2002203463A (ja) * | 2000-11-17 | 2002-07-19 | Abb Hochspannungstechnik Ag | 電力遮断器用の接触領域 |
CN101111915A (zh) * | 2005-02-01 | 2008-01-23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动开关装置的喷嘴紧固装置 |
CN101288141A (zh) * | 2004-12-23 | 2008-10-15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防燃弧的短路电流引导装置的高功率开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61332U (zh) | 1979-05-09 | 1980-11-19 | ||
EP0067460B2 (de) * | 1981-06-12 | 1990-03-21 | BBC Brown Boveri AG | Hochspannungsleistungsschalter |
DE3440212A1 (de) * | 1984-10-10 | 1986-04-17 | BBC Aktiengesellschaft Brown, Boveri & Cie., Baden, Aargau | Druckgasschalter |
FR2576142B1 (fr) * | 1985-01-16 | 1987-12-24 | Alsthom Atlantique | Disjoncteur a haute tension, a gaz comprime, a energie de manoeuvre assistee par l'effet thermique de l'arc |
IT1186140B (it) * | 1985-12-03 | 1987-11-18 | Sace Spa | Camera di interruzione dell'arco elettrico,in particolare per interruttori a fluido |
EP0741399B1 (en) * | 1995-05-04 | 1999-01-20 | ANSALDO INDUSTRIA S.p.A. | A gas-dielectric high-tension interrupter of the arc-puffer type |
DE19613569A1 (de) * | 1996-04-04 | 1997-10-09 | Asea Brown Boveri | Leistungsschalter |
DE19816508A1 (de) | 1998-04-14 | 1999-10-21 | Asea Brown Boveri | Abbrandschaltanordnung |
DE19816509B4 (de) | 1998-04-14 | 2006-08-10 | Abb Schweiz Ag | Abbrandschaltanordnung |
ATE418152T1 (de) * | 2006-01-31 | 2009-01-15 | Abb Technology Ag | Schaltkammer für einen gasisolierten hochspannungsschalter |
JP5242461B2 (ja) * | 2009-03-06 | 2013-07-24 | 株式会社東芝 | ガス遮断器 |
-
2010
- 2010-05-21 CN CN201080061079.9A patent/CN10271411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5-21 US US13/511,824 patent/US9012800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5-21 WO PCT/JP2010/058639 patent/WO201109609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9409A (en) * | 1996-04-04 | 1999-07-27 | Asea Brown Boveri Ag | Power breaker |
CN1232280A (zh) * | 1998-04-14 | 1999-10-20 | Abb研究有限公司 | 断路器 |
EP0951029A2 (de) * | 1998-04-14 | 1999-10-20 | Asea Brown Boveri Ag | Abbrandschaltanordnung |
JP2000067679A (ja) * | 1998-08-21 | 2000-03-03 | Asea Brown Boveri Ag |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スイッチング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
JP2002203463A (ja) * | 2000-11-17 | 2002-07-19 | Abb Hochspannungstechnik Ag | 電力遮断器用の接触領域 |
CN101288141A (zh) * | 2004-12-23 | 2008-10-15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防燃弧的短路电流引导装置的高功率开关 |
CN101111915A (zh) * | 2005-02-01 | 2008-01-23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动开关装置的喷嘴紧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96097A1 (ja) | 2011-08-11 |
US9012800B2 (en) | 2015-04-21 |
CN102714112B (zh) | 2016-01-27 |
US20120261385A1 (en) | 2012-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62877B1 (en) | Switching apparatus | |
US20150303010A1 (en) | A vacuum interrupter and a vacuum circuit breaker having the same | |
US20180197656A1 (en) | Gas-insulated electrical apparatus filled with a dielectric gas | |
EP3008740B1 (en) | A high current vacuum interrupter with sectional electrode and multi heat pipes | |
JP4989794B1 (ja) | ガス遮断器 | |
EP2442338B2 (en) | Contact for vacuum interrupter | |
KR101860348B1 (ko) | 진공차단기의 진공인터럽터 | |
US11875957B2 (en) | High voltage electric power switch with carbon arcing electrodes and carbon dioxide dielectric gas | |
CN102714112A (zh) | 气体断路器 | |
JP5174210B2 (ja) | ガス絶縁高電圧スイッチ | |
CN105914097A (zh) | 真空断续器 | |
US20150371792A1 (en) | Electrical transfer switch system | |
CN112614737A (zh) | 一种真空灭弧室 | |
CN218585914U (zh) | 断路器灭弧装置 | |
WO2012049730A1 (ja) | ガス遮断器 | |
JP2016201170A (ja) | ガス遮断器 | |
JP2009170299A (ja) | 回路遮断器 | |
EP3631829B1 (en) | Electrical contact system | |
JP2016213146A (ja) | 電力用遮断器 | |
CN104126213A (zh) | 气体断路器 | |
CN104637724A (zh) | 环保型磁力断路器灭弧室 | |
CN104037012A (zh) | 一种具有插入式接地工位的三工位真空灭弧室 | |
KR200482939Y1 (ko) | 복합소호식 가스개폐기 | |
JP4684373B1 (ja) | ガス遮断器 | |
CN214542013U (zh) | 一种新型触头、真空灭弧室及真空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