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2323B - 用作两个具有滚轮底座的相继本体之间的互通通道的可变形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作两个具有滚轮底座的相继本体之间的互通通道的可变形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2323B
CN102712323B CN201080060386.5A CN201080060386A CN102712323B CN 102712323 B CN102712323 B CN 102712323B CN 201080060386 A CN201080060386 A CN 201080060386A CN 102712323 B CN102712323 B CN 102712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ble
platform
sheet material
metal sheet
deformab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03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2323A (zh
Inventor
J-L·安德烈
S·布里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hr Industrie SA
Original Assignee
Lohr Industri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hr Industrie SA filed Critical Lohr Industrie SA
Publication of CN102712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2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20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oaches; Adaptation of coach end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B61D3/16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 B61D3/18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for vehicles
    • B61D3/187Details, e.g. bridges for floor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变形组件(12),其包括:柔性金属片材组件(16),每个柔性金属片材组件都包括具有从其每端延展的侧臂的中心部分。所述片材侧面竖起地设置,彼此堆叠,并且通过其中心部分被附着于由滚轮底座(5)支撑的平板(9)的端部。其侧臂保持弹性变形。可变形组件优选地包括延展止挡装置(28,29),其通过在终端片材(23)上的操作而限制所述片材的延展。介于两个连续平板(9,10)之间的互通通道(1)通过利用一个或两个所述可变形组件(12,13)而被制造,其每一个被安置于两个平板(9,10)的相对端部(17,18)中的一个端部上,并且与其它片材和/或其它平板(10)相互独立。所述发明涉及公路或铁路运输领域。

Description

用作两个具有滚轮底座的相继本体之间的互通通道的可变形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形组件,可变形组件通过由牵引连接的两个连续的滚轮来实现介于由一个或多个滚轮底座支撑的两个相继平台或平板之间的互通通道。
背景技术
在被一个或多个滚轮底座支撑的连续两个平台之间的互通通道领域,其被发展用于乘客运送,同时也被用于货物运输,尤其是针对公路车辆运输以及其它机械化的滚动负载,或者是在装载或卸载操作过程中,通过滚动装卸装置来进行的货物供给、搬走或移动。
为便于装载或卸载的操作,事实上,很适当的是应该在从一个平台通向另一个平台的过程中,在到达底端的情况下,无需从滚轮底座上下来,而是直接装配到下一个平台之上。
介于平台之间的互通通道的存在,还可以通过将其限制于列车末端的两滚轮底座的范围内,从而来降低登岸跳板,或者起重设备以及必要装卸的数目。
其间,此互通通道的存在,在由滚轮底座构成的列车的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在滚动运输过程中,位于相对于两个连续滚轮底座的两个连续平台的末端之间的空间,依据路线布局或是驱动变化,其无论在体积层面还是在形状方面都经受大量的变化,例如:在曲线进口、通道为凹陷或者凸起、倾斜、制动、加速或震动的情况下。
互通通道可无条件地适应此类变化或者介于平台之间的空间变形,并在滚动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不便。
问题在两个平板或平台彼此间高度或倾斜度发生变化时会更加扩大,在此情况下,例如:供车辆运输之用的装载层滚轮底座。
用于乘客的互通通道要存在足够特性,因为其必需具备更多的保护,从而用于相对于外环境的封闭系统的构成。
针对于货物,此类保护则显得很少或不重要,因为货物本身已经被各自地进行了保护。尤其是针对车辆的运输更是如此。基于此点,在之前的技术中所提及的互通通道,照例展现为相对于两个相继平台或平板的介于两横向边缘之间的连接结构形式。
之前,最简单也最普通的实施应用为利用连接旋转百叶。此旋转百叶的数目为两个,状态为闭合以及展开,其确保介于相继平板之间的互通连接。每个百叶呈现出的末端,其被旋转置于平板末端的横向边缘之上或其旁边,同时,另一末端,其旋转之后位于相对于下一平板末端的横向边缘邻近支撑区域。此百叶在相对于末端的横向边缘上彼此铰接,其为了构成两可折叠、可展开的配件的舷梯。
在装载或卸载操作结束时,此百叶必需被手动地折叠于平台之上,由此,其要被捆绑,以便在滚动过程中不会造成不便。
尽管简单,此舷梯结构仍存在不足。其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操作人员必需展开,继而折叠互通舷梯的不同百叶,一旦存在疏忽,其会导致百叶损坏或在滚动过程中的平板末端的损坏。
此外,此结构仅仅可以用于装载或卸载操作。由此,在滚动过程中,其不可能进行装载,比如:在此结构条件下的车辆,其一部分位于其中之一的平板之上,另一个则位于另一个平板之上。
另外,在平板的高度以及/或者倾斜度可调节的条件下,还会存在两个相继平板调节不同步这样的额外风险。
在百叶展开的情况下,介于两个相继连接的平板之间的最大移动幅度,尤其是在其进行操作调节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百叶的释放。
在其中之一平板的端部升高的情况下,被连接于另一平板的折叠百叶开始提起,继而,如果移动继续进行,则其会终止于重新落于平板。由此,其构成了在初始位置或者下方位置的平板返回的阻碍,并且存在被损毁的风险。
当然,操作人员要费心于如何避免损毁。其要监督在装载或卸载过程中,或者百叶展开或闭合的操作中,相对于平板的所有操作。然而,往往疏忽是不可避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变形组件,用于实现介于一个或连续两个滚轮底座支撑的两相继平板之间的互通通道,其摒除了从前技术体系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涉及在一个或两个独立、相邻但不对接的可变型的结构形式下的两个连续承载平板之间的互通通道,其允许对平板的高度或者倾斜位置进行操作与调节,并通过保持其间最大间距而避免干扰风险。
得益于其变型能力,此互通通道可以吸收不同的路径形式,如:凹形、圆形、倾斜通道,以及所有水平或定位改变和通过滚动的接近或远离移动:制动、加速、转弯、震动。
依据本发明的互通通道被用于在装载或卸载操作过程中的停顿时段。而其在滚动或平板相对操作过程中保持在原位,不会造成不便。
因此,操作者不再参与进行其展开以及回缩,从而摒除所有疏忽以及后继损坏所造成的风险,并且在装载或卸载操作过程中赢得了相当可观的时间。
此外,其可优势地被用于在滚动、装载过程中的运送区域,如:车辆可被置于与此通道同一水平,其一部分位于其中之一的平板之上,另一部分位于另一平板。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在彼此相对的平板之间的分离自由空间之中,安置于滚轮底座的平板或平台末端的可变形组件,从而达到在此两个相继平板之间实施互通通道。
依据本发明,此可变形组件包括:轮廓优选为凹槽的柔性金属片材组件,每个柔性金属片材组件都包括了通过侧臂,从每个侧边延展的中心部分。
所述柔性金属片材被安置于其侧面,彼此堆叠,并且通过其中心部分被固定于由滚轮底座支撑的平板的末端,其侧臂保持弹性变形。
可变形组件相对于平板而独立,并且包括终端片材,其为相对于平板末端的最远的金属片材,并被安置于其上。
此外,可变形组件优选地包括延展止挡装置,其通过在终端片材上的操作,进而限制金属片材的延展。
金属片材末端彼此靠近,继而重叠成完全堆积压缩的状态,其金属片材优选地恢复弹性地被置于末端横向边缘上方,并且通过止挡装置而来限制金属片材的延展。
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介于两相继平台或平板之间的互通通道,此平台或平板被一个或两个相继滚轮底座支撑,并且被自由空间所彼此分隔,所述互通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可变形的组件。
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模式,此互通通道包括两套变形装配设备,其彼此独立,并且相对地被装配在用于分离两平板的自由空间之内,其每一个末端均朝向两相继平板。
本发明同时还指出了平板滚轮底座,其包括被装配于其中一个末端的此类型的变形组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中加以详述,并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两铁道滚轮底座剖面整体示意图,其被装配了依照本发明的介于两上层平台之间的互通通道;
-图2-5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互通通道的第一实施例在通道为直线的情况下的俯视图、轮廓图和放大的细节的透视图;
-图6-9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互通通道在通道为曲线的情况下的俯视图、侧视图和放大细节透视图;
-图10-13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互通通道在通道为凹陷的情况下的俯视图、侧视图和放大细节透视图;
-图14-17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互通通道在平板中的一个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的俯视图、侧视图和放大细节透视图;
-图18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互通通道其中一个可变形组件的不同构成构件的分解透视图,所述组件被固定于平板中的一个平板的末端;
-图19-20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互通通道在通道是直线情况下的两个简化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和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20对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可变形组件和互通通道进行详细地描述。示出在不同图中的相同元件用同样的索引数字标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1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互通通道1涉及铁路滚轮底座3的列车2的部分,所述部分通过转向架或其他设备的挂车装置4互相连接且被位于列车前部的火车头类型的未在图中示出的机动车辆所牵引。
图1中仅示出了两个相继的滚轮底座3,分别标记为前滚轮底座5和后滚轮底座6。每个滚轮底座5,6包括专门为车辆运输所设置的下平板或平台7,8以及上平板或平台9和10。
为了简化装置和卸载操作,上平台8可以倾斜且其高度可以调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1设置在将前滚轮底座5的上平台9和后滚轮底座6的上平台10分开的自由空间11中。
本发明不局限于本文中所述的优选实施例。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可以安装在各种滚轮底座上,所述各种滚轮底座可以是公路滚轮底座或铁路滚轮底座,可以用于车辆运输或商品运输,也可以用于乘客运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在倾斜度可调节或高度可变化的相继的平板或平台的情况下尤其具有优势。当然,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也可以用于高度和/或倾斜度是固定的平板或平台。
此外,尽管在图1中互通通道被示出在上平台9和10之间,但是所述互通通道也可以设置在相继的滚轮底座5和6的下平板或平台7和8的水平上。
同样,所述互通通道也可以应用在只包括一个平台或包括两个以上平台的滚轮底座3中,从而在每个或仅在其中几个相继的平台之间实施互通通道。
最后,也可以应用在两个由相同滚轮底座支撑的两个相继平台或平板中。
下面将参考图2-18对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1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互通通道1包括可变形组件12,所述可变形组件12设置在滚轮底座5的平板9的端部14,在将平板9和平板10相对分开的自由空间11中通过压缩和/或延展进行弹性变形。可变形组件12相对于平板10是独立的。
根据未示出的本发明中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互通通道1可以只包括一个设置在任何一个平板端部的可变形组件12,其相对于另一个平板的端部是自由的且不与可变形组件12连接。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且示出在不同附图中的实施例所述,互通通道可以包括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这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是独立的且相对于相继的平板9和10可分别安置在端部14和15上。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可以发生接触但互不相连。它们通过并排和延展构成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
每个可变形组件12,13由固定在相应平板9或10的端部14或15水平上的连续的金属片材16所构成,所述金属片材16优选地被固定在所述端部14和15的横向侧面17或18上。
可变形组件12的横向尺寸优选地差不多等于设有该可变形组件12的平板9或10的宽度。
金属片材16基本上是平的且包括通过两个侧臂20延展的中心部分19,所述两个侧臂20在中心部分19的两侧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金属片材16通常具有通过优选地与凹槽底部平行的端部分支21在每个侧部延展的凹槽形状的轮廓。这种轮廓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平的,例如水平的,中心部分19,所述中心部分19通过跟随有端部分支21的斜侧翼22在每侧延展,所述端部分支21优选地与平的中心部分19或静止位置的分叉部分平行。在优选的情况下,每个侧臂20都由斜侧翼22和端部分支21所构成。
金属片材16优选地由一个金属件构成,但每个可变形组件12,13的终端片材23除外,即为了能够便于安装,端部的金属片材优选地以两个金属件所实现,例如以下述两个半金属片材24的形式所构成。
金属片材16,23不是平地设置,而是设置在侧面以堆叠的方式相互并排。
金属片材16,23在中心部分19的水平上被固定在相应的支撑平板9,10的端部14,15。为此,所述金属片材16,23可以相互组装或一个穿过另一个地组装或通过螺钉或其他连接固定装置一个靠着另一个地贴合和支撑。
在上述例子中,金属片材16和23通过螺钉组件25被固定在相对的支撑平板9,10的每个端部14的横向侧面17上,所述螺钉组件25穿过设置在互相贴合的金属片材16的中心部分19中的一系列孔26,然后再穿过设置在平板9的横向侧面17,18中的一系列孔27,最后通过未示出的螺母组件被固定在横向侧面17,18的后部。
为了使并排不同的金属片材16堆叠,相继的金属片材16设有逐渐渐增的扩口部分和长度逐渐增大的中心部分19,所述扩口部分从终端片材23的侧臂20到最靠近平板9,10端部13,15的金属片材之间逐渐扩大,或如上所示,所述扩口部分从在停留位置上平行的侧臂20开始逐渐增大,所述中心部分19的长度从终端片材23开始到最靠近平板9,10的端部14,15金属片材之间逐渐增大。
金属片材16的侧臂20是金属质地且在端部是自由的,如下所述,所述金属片材16在受到压缩和松弛之后能够发生变形。因而,斜侧翼22和端部分支21,或更广泛地说,侧臂20能够通过压缩或松弛这样的应力选定不同的朝向。金属片材16的轮廓可以在受到挤压之后或相反地在松弛之后通过远离侧臂20而扩大。
此外在应用中,每个金属片材16的两个侧臂20不是必须对称的,每个侧臂20能够根据其所承受的不一定对应的压缩或松弛的应力选定不同的朝向。
每个金属片材16,23的连续部分通过弯管或例如褶皱28来改变方向,所述弯管或褶皱28符合金属片材的结构且能够在支撑平板9,10的纵向上施加推动力或延展之后赋予金属片材16,23发生变形的能力从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弹性。
在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终端片材23有利地具有与其他金属片材16不同的形状。其侧臂20向后地,即在设有可变形组件12,13的平板9,10的方向上,通过纵向转向件28一个跟一个从而实现延展止挡的功能。
每个纵向转向件28与位于相应平板9,10上的固定装置29协作以形成延展止挡装置30。所述延展止挡装置30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形式。这涉及,如上所述,在导向件31中滑动的纵向转向件28的端部,所述导向件31,例如可以是U形夹具,固定在相关平板9或10的侧面型材件32的上,起到与每个纵向转向件28的卡端协作的固定装置29的作用,从而限制金属件16的延展,纵向转向件28的形状例如可以是T形或鱼叉形。
止挡装置30旨在延展的过程中通过每个端部来将终端片材23进行固定,这主要是通过在端部限定一个最大延展位置来实现,在所述位置上形成挡住导向件31和阻止一切超出最大延展运动的卡端34。
在将终端片材23固定的同时,止挡装置30也同时将其他堆叠的金属片材16固定,这些金属片材16被卡在终端片材23和横向侧面17,18之间。
金属片材16和23优选地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保持弹性紧张,即预应力。因此,金属片材16,23优选地以高弹性极限的金属制成且以压缩弹性应力的方式设置。当延展到止挡装置30所限制的最大延展程度的时候,金属片材16,23保持弹性应力以确保延展的返回运动且对于由制造所确定的压缩具有弹性刚度。
所述预应力有利地通过防止可变形组件12,13的金属片材16,23震动从而允许在滚动的过程中减少噪音。
另外,当车辆在可变形组件12,13和金属片材16,23的侧面行驶的时候,所述预应力产生与车轮运动在金属片材上施加的驱动力相反的阻力。所述阻力阻止了金属片材16,23不期望的移动,否则这些不期望的移动可能会由于可变形组件或金属片材分离而造成危险的自由间距。
每个可变形组件12,13的终端片材23包括形成缓冲的接触件35,所述接触件35位于每个侧臂20的端部,优选地位于与每个纵向转向件28起点相应的弯管处。
当互通通道1包括相对的两个可变形组件12,13时,可变形组件12,13的终端片材23的接触件35用于与相对的可变形组件12,13的终端片材23的对应的接触件35发生支撑接触。在互通通道1只包括一个可变形组件12的情况下,终端片材23的接触件35与相应平板端部的边协作,发生支撑接触。
每个接触件35优选地采用被中心部分43、侧肋36、上顶37和下顶38所包裹的凸起形状,所述上顶37和下顶38向后弯曲,即向设置可变形组件12,13的平板9和10弯曲。
每个接触件在角落中也会生成基本上是圆形的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能够形成滑动支撑从而确保了正的或斜的或移动的或固定的接触。这就允许无论在直线推力的情况下,还是在平板倾斜运动之后的倾斜推力的情况下,都能够保持支撑接触,所述平板倾斜运动是由于不同车轮形状和不同的路况所引起的,例如倾斜、升高、道路水平的降低或平板调节运动。
根据可实现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顶37和/或下顶38可以不被接触件35所局限且可以在终端片材23的一部分上或在全部终端片材23上进行延展,从而在装置压缩的状态下全部或部分地覆盖或包裹另外的金属片材16。
接触件35可以如上所述与终端片材23有利地在一个件上实现。同样也可以在单独的件上独立地制造,然后被贴合在终端片材23上。接触件35被固定在弯管的水平上,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可采取的任何方法使所述弯管把纵向转向件28与端部分支21分开。
根据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纵向转向件28也可以通过所有合适的方法贴合在终端片材23或接触件35上的以独立的元件的形式来实现。同样也可以采用与接触件35组成单一组件的形式,所述组件独立于终端片材23且可以通过所有合适的方式贴合并固定在终端片材23上。
在纵向转向件28不是与终端片材23由一个元件形成的情况下,终端片材23可以有利地由金属片材16剩下的材料来实现且不拘泥于两个半金属片材24的形式。
同样可以设想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在固定在平板9或相应平板10中的肋32,33上的导向件31中滑动的纵向转向件28被例如两个纵向转向所代替,所述两个纵向转向件在相关平板的方向上一个向相关平板的上面延展,另一个向相关平板的下面延展,所述两个纵向转向件在分别固定在平板上表面上和平板下表面上的导向件中滑动。
在图19和20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简化版本中,由于金属片材16的轮廓结构所致,在可变形组件12和相对的平板10端部15之间或在互通通道1的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之间,更具体地说是在金属片材16的中心部分19的位置上,存在有中心空腔39。
为了避免中心空腔39对行人带来掉落的危险和在互通通道1穿过的过程中的负荷,可变形组件12或图2-18中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每个可变形组件12,1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金属片材16的中心部分19上的自由空间11中的填充金属片材40。中心空腔39因而由一个或若干个所述填充金属片材40所填平。
填充金属片材40是补充金属片材,填充金属片材40优选地基本上是横向平直的,可移动地设置在每个可变形组件12,13的终端片材23上,且长度能够随着远离终端片材23的中心部分19而逐渐加大。
所述填充金属片材40通过端部挂在每个终端片材23的倾斜侧翼22上。填充金属片材40为此在其端部包括弯曲的挂钩41,所述挂钩41被设置在纵向开口42中,挂钩41的长度适合于设置在侧臂20中,更具体地说适合于设置在每个终端片材23的倾斜侧翼22上。
侧臂20与终端片材23各自靠近和分开的运动分别增大倾斜侧翼22之间的距离或减少填充金属片材40的有用长度。为了使得填充金属片材40能够将增大的距离填平或克服其有用长度减少的问题,填充金属片材40端部的弯曲挂钩41可以有利地在用来使倾斜侧翼22开口接近和用来使倾斜侧翼22开口松开的发动机的作用下沿着终端片材23的纵向开口42滑动。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运行进行检测,本发明的运行与示出的两个实施方式的运行是相同的。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将相继地参考图2-17进行阐述。
如图2-5所示,在平直的直线上,金属片材16均匀地分开。在两个可变形组件12,13和互通通道1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所述间隙等于滚轮底座的两侧且取决于拖挂装置4的长度。
在暂停时,两个可变形组件12,13之间的间距必须保持足够的小,从而允许装载和卸载操作能够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从承受延展弹性应力的金属片材16到靠着导向件31的卡端34形成的止挡,两个相继的平板9,10之间的中间自由空间11总是会被金属片材16,23,40所占据。
如果拖挂装置4很短,两个可变形组件12,13可以比上述例子中所描述的更加靠近。两个可变形组件12,13可以在形成缓冲的接触件35的位置上互相接触。然而,金属片材16不需要全部地被压缩,而是能够通过在两个方向上的自由可变形从而完全地适应由于滚动所产生的变化。
在直线滚动的过程中,延展运动或压缩运动可能由车辆制动和加速或减速所导致。在加速时,存在能够使互通通道1的长度增加的延展力。所述延展受到上述延展止挡装置30行程的限制。
当车辆行驶曲线路程的时候,根据本发明的所述互通通道1呈现图6-9中所示的形势。
相对的平台9和10的端部14和15在曲线的内侧互相靠近而在曲线的外侧互相分离。
因此,互通通道1在曲线的内侧压缩而在曲线的外侧延展。
在曲线的内侧,两个可变形组件12,13的接触件35通过滑动互相重新接触。终端片材23随着在导向件31中的纵向转向件28的滑动重新被推向平台9或10的端部14或15。终端片材23恰好将可变形组件12,13的其他金属片材16进行压缩,所述终端片材23则被重新推向相应的端部14或15。
当曲线结束时,压缩停止且互通通道1由于可变形组件12,13本身的弹性和金属片材16和23的预应力得以重新恢复上述直线形态。
在曲线的外侧,金属片材16和23位于受延展的止挡装置30限制的最大延展位置上。
图10-13示出了当车辆位于中空通道中时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1的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可变形组件12,13被压缩地位于上面部分中。在互通通道的两侧,接触件35在上顶37或中央部分43互相对应地接触。
在通道是凸出的情况中(未示出),情况恰好相反。互通通道在下面部分被压缩,接触件35在下顶38的两侧发生接触。
当多种运动结合时,例如倾斜运动、通过凹处、曲线运动或其他公路或铁路地形的所有其他形式,互通通道1可变形特征使其结合形成缓冲的接触件35允许在装配有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互通通道1的平板9,10相对应的端部14,15之间适应距离、朝向和外形上的变化。
最后,如图14-17所示,互通通道1有利地使得操作者在不干预互通通道的情况下,平台9,10互相之间实现倾斜度或高度上的变化。
事实上,用于装卸通道的上顶37和下顶38将接触件35包裹的形式使得,即便在由于拖挂装置4很短而导致两个可变形组件互相靠的太近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之间仍然保持滑动接触。
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当两个平台9和10具有相同高度时,两个被压缩的可变形组件12和13在中心部分43接触接触件35。
例如,当其中一个平台9高于另一个平台10时,接触件35与其相对应的可变形组件12和13首先在中心部分43位置上发生接触,然后在平台10的接触件35的上顶37相比上升的平台9的接触件35的下顶38保持不动,直到上升的平台9超出不动的平台10为止。
上顶37和下顶38倾斜的形式如同伴随着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的释放的滑动渐进装卸通道一样。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最初被压缩,当平台9上升超过不动的平台10时,继而伴随着滑动导向运动而延展直到达到延展限定位置为止。
当平台9返回原位时,运行情况是相似的但方向相反。
当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处于最大延展情况时,接触件35通过高平台9的下顶38与低平台10的上顶37发生接触。在平台9下降的运动过程中,接触件35分别通过用作渐进装卸通道的上下倾斜37和38互相滑动,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的金属片材16和23逐渐地被压缩。
借助于本发明所述互通通道1的具体有利结构,不需要操作者进行干预,还可以避免在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可展开的百叶发生碰撞所导致损坏或破碎问题。
尽管没有具体阐述,只包括一个可变形组件12的互通通道1的运行模式与包括两个可变形组件12和13的互通通道1的运行模式相似。这样是为了减少赘述。
显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两个附有不同参考图的优选实施方式,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超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框架前提下进行若干改变和设想其他实施例。

Claims (18)

1.一种安置于滚轮底座(3)的第一平台(9)的端部(14)上的可变形组件(12),其设置在将第一平台(9)和相邻的滚轮底座(3)上的另一相对的平台(10)分离的自由空间(11)中,从而在所述第一平台(9)和所述相对的平台(10)之间实现互通通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组件(12)包括一组柔性金属片材(16),每个柔性金属片材(16)包括通过侧臂(20)在每侧延展的中心部分(19);其中,所述片材(16)侧面竖起地安置,以彼此堆叠的方式并排设置,并且其中心部分(19)被固定于平台(9)的端部(14),其侧臂(20)保持弹性变形;其中,可变形组件(12)包括终端片材(23),所述终端片材(23)是平台(9)的端部(14)的最远的金属片材(16);其中,所述可变形组件(12)相对于平台(9)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可变形组件(12)的横向尺寸基本等于平台(9)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以高弹性极限的金属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16)由单一元件所制成,但终端片材(23)除外,所述终端片材(23)由两个半金属片材(24)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16)呈凹槽轮廓,从平的中心部分(19)开始由两个斜侧翼(22)延展,跟随有两个与中心部分(19)平行的或在静止位置上分离的端部分支(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相继的金属片材(16)设有侧臂(20)和中心部分(19),所述侧臂(20)或者使其宽度从终端片材(23)到最靠近平台(9)的端部(14)的金属片材逐渐增大,或者在静止位置上平行,所述中心部分(19)的长度从终端片材(23)开始到最靠近平台(9)的端部(14)的金属片材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金属片材(16)通过弹性预应力得以维持,金属片材(16)的侧臂(20)在端部是自由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限定金属片材(16)延展的延展止挡装置(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延展止挡装置(30)作用在可变形组件(12)的终端片材(2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延展止挡装置(30)包括纵向转向件(28),所述纵向转向件(28)从终端片材(23)的每个侧臂(20)向平台(9)延展且与位于所述平台(9)上的固定装置(29)协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29)是固定在平台(9)的侧面型材件(32)上的U形的导向件(31),纵向转向件(28)在侧面型材件(32)中滑动,所述固定装置(29)与纵向转向件(28)的卡端(34)协作用于限制金属片材(16)的延展。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终端片材(23)在每个侧臂(20)的端部包括形成缓冲的接触件(35),接触件(35)采用被中心部分(43)、侧肋(36)、上顶(37)和下顶(38)所包裹的凸起形状,所述上顶(37)和下顶(38)向平台(9)弯曲。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自由空间(11,39)中设置在金属片材(16)的中心部分(19)位置上的至少一个填充金属片材(4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每个填充金属片材(40)基本上是直的且是横向的,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终端片材(23)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其特征在于,每个填充金属片材(40)在端部包括弯曲的挂钩(41),所述挂钩(41)被设置在终端片材(23)的侧臂(20)中的纵向开口(42)中,且挂钩(41)能够沿着所述纵向开口(42)滑动。
16.一种用于滚轮底座(5)的平台(9),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至少其中一个端部(14)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
17.一种互通通道(1),所述互通通道(1)位于由一个滚轮底座(3)或由两个相继的滚轮底座(5,6)支撑并被自由空间(11)分开的两个相继的平台(9,10)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组件(1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互通通道(1),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在将两个平台(9,10)分开的自由空间(11)中互相独立的且相互面对地安装的可变形组件(12,13),在端部(14,15)上的可变形组件(12,13)分别面对两个相继的平台(9,10)。
CN201080060386.5A 2009-10-30 2010-10-21 用作两个具有滚轮底座的相继本体之间的互通通道的可变形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905226 2009-10-30
FR0905226A FR2952014B1 (fr) 2009-10-30 2009-10-30 Ensemble deformable servant de passage d'intercirculation entre deux plateaux successifs de base roulante
PCT/IB2010/054771 WO2011051862A1 (fr) 2009-10-30 2010-10-21 Ensemble déformable servant de passage d'intercirculation entre deux plateaux successifs de base roulant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2323A CN102712323A (zh) 2012-10-03
CN102712323B true CN102712323B (zh) 2015-05-20

Family

ID=42235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038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323B (zh) 2009-10-30 2010-10-21 用作两个具有滚轮底座的相继本体之间的互通通道的可变形组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94159B2 (zh)
EP (1) EP2493741B1 (zh)
CN (1) CN102712323B (zh)
ES (1) ES2424987T3 (zh)
FR (1) FR2952014B1 (zh)
RU (1) RU2550056C2 (zh)
WO (1) WO20110518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4460B (zh) * 2017-07-17 2023-06-06 欧特美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锁闭功能的渡板装置
CN113492626B (zh) * 2020-03-20 2023-01-13 际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和车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37116C (de) * 1937-05-25 1943-07-07 Herbert Goy UEbergangs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miteinander gekuppelten Fahrzeugen
DE3305062A1 (de) * 1983-02-14 1984-08-16 Hübner Gummi- und Kunststoff GmbH, 3500 Kassel Uebergangsbruecke fuer schienenfahrzeuge
EP0293051A1 (en) * 1987-05-22 1988-11-30 Ascan A/S A passage connection between steadily intercoupled railway cars
US5060577A (en) * 1989-12-13 1991-10-29 Floyd Steinmetz Diaphragm assembly for the ends of passenger railroad cars comprising one piece integrally molded urethane channel members
EP0562598A1 (de) * 1992-03-25 1993-09-29 HÜBNER Gummi- und Kunststoff GmbH Gelenk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Fahrzeugen
FR2764856A1 (fr) * 1997-06-18 1998-12-24 Joint Francais Soufflet d'interconnexion formant un couloir d'intercirculation pour materiel roulant
DE10023701A1 (de) * 2000-05-09 2001-11-22 Contitech Elastomer Besch Gmbh Durchgangsbalg für Gelenkfahrzeuge
CN1660614A (zh) * 2004-02-25 2005-08-31 和记公司 用于两个车厢之间的互通波纹棚的地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6986B1 (de) * 1998-11-05 2002-09-11 HÜBNER Gummi- und Kunststoff GmbH Verbindungseinrichtung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fahrzeugteilen eines gelenkfahrzeuges
RU2236966C2 (ru) * 2002-10-10 2004-09-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орговый дом "БМЗ" Крытый вагон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автомобилей
DE102006002655B4 (de) * 2006-01-19 2008-03-06 Hübner GmbH Balg eines Übergangs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Fahrzeugen
IT1390795B1 (it) * 2008-07-31 2011-10-19 Pei Protezioni Elaborazioni Dispositivo di collegamento a soffietto per veicoli articolati.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37116C (de) * 1937-05-25 1943-07-07 Herbert Goy UEbergangs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miteinander gekuppelten Fahrzeugen
DE3305062A1 (de) * 1983-02-14 1984-08-16 Hübner Gummi- und Kunststoff GmbH, 3500 Kassel Uebergangsbruecke fuer schienenfahrzeuge
EP0293051A1 (en) * 1987-05-22 1988-11-30 Ascan A/S A passage connection between steadily intercoupled railway cars
US5060577A (en) * 1989-12-13 1991-10-29 Floyd Steinmetz Diaphragm assembly for the ends of passenger railroad cars comprising one piece integrally molded urethane channel members
EP0562598A1 (de) * 1992-03-25 1993-09-29 HÜBNER Gummi- und Kunststoff GmbH Gelenk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Fahrzeugen
FR2764856A1 (fr) * 1997-06-18 1998-12-24 Joint Francais Soufflet d'interconnexion formant un couloir d'intercirculation pour materiel roulant
DE10023701A1 (de) * 2000-05-09 2001-11-22 Contitech Elastomer Besch Gmbh Durchgangsbalg für Gelenkfahrzeuge
CN1660614A (zh) * 2004-02-25 2005-08-31 和记公司 用于两个车厢之间的互通波纹棚的地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60438A1 (en) 2012-10-18
RU2550056C2 (ru) 2015-05-10
CN102712323A (zh) 2012-10-03
WO2011051862A1 (fr) 2011-05-05
EP2493741A1 (fr) 2012-09-05
ES2424987T3 (es) 2013-10-10
EP2493741B1 (fr) 2013-07-03
RU2012122090A (ru) 2013-12-20
FR2952014A1 (fr) 2011-05-06
US8794159B2 (en) 2014-08-05
FR2952014B1 (fr) 201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1797B (zh) 具有升降货架的运送装置
EP2876018B1 (en) Bogie of rail vehicle
RU2544259C2 (ru) Рама ходовой части для рельсовы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RU2574041C2 (ru) Передний модуль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00390036C (zh) 改进的车辆装卸月台防护组件
CN103935281B (zh) 提升和滚动负载系统
CN102712323B (zh) 用作两个具有滚轮底座的相继本体之间的互通通道的可变形组件
US20090095193A1 (en) Cowling for a Guideway Vehicle
CN209023837U (zh) 物流卸货装置
EP2460687A1 (en) Mechanical handling apparatus
CN104790705A (zh) 结构自稳定梳齿交换运输车及配套使用的车辆停放固定架
CN101687513B (zh) 利用在单轨铁道上的具有侧稳定器的电动平台自动运输货物的系统
US20060243156A1 (en) Rail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218858290U (zh) 一种蔬菜物流运输用车
CN110342373A (zh) 物流轨道双摆杆连动式阻车器
US20180118227A1 (en) Drive for a track-guided vehicle
CN112195771A (zh) 一种桥梁伸缩装置
CN205601943U (zh) 一种货物托盘运输车
CN108216152A (zh) 一种改良型物流货物道路运输装置
CN204609401U (zh) 结构自稳定梳齿交换运输车及配套使用的车辆停放固定架
CN2418058Y (zh) 一种有可展叠式篷布的货车
CN216232614U (zh) 一种瓦楞板式汽车车厢
KR101199983B1 (ko) 바로포크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압축기
CN201304252Y (zh) 具有防撞功能的玩具车
EP2172383A1 (fr) Couloir d'intercirculation entre deux véhicu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