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2132A - 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2132A
CN102712132A CN2010800612845A CN201080061284A CN102712132A CN 102712132 A CN102712132 A CN 102712132A CN 2010800612845 A CN2010800612845 A CN 2010800612845A CN 201080061284 A CN201080061284 A CN 201080061284A CN 102712132 A CN102712132 A CN 102712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film
core
chamber
inclina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12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2132B (zh
Inventor
近藤兼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12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2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1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04Combined thermoforming and prestretching, e.g. biaxial stretching
    • B29C51/06Combined thermoforming and prestretching, e.g. biaxial stretching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 for prestr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16Lining or labe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791/00Shaping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B29C2791/004Shaping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 B29C2791/006Using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791/00Shaping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B29C2791/004Shaping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 B29C2791/007Using fluid unde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10Forming by pressure difference, e.g.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2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1/42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3/00Use of polyalke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23/10Polymers of propylene
    • B29K2023/12PP, i.e. polypropyl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7/00Use of polyester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77/00Use of PA, i.e. polyamides, e.g. polyesteram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28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by bending, drawing or stretch forming sheet to assume shape of configured lamina while in contact therewi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不在树脂薄膜作用过度的拉伸应力地将树脂薄膜被覆在芯材表面上的被覆方法。将在表面形成凸部(20A)且在凸部(20A)具有两个倾斜面(22、23)和棱线(21)的芯材(20)在下腔室(2b)内配置。配置树脂薄膜(10)以将腔室(2)的内部空间分隔。加热树脂薄膜(10),以与在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被覆的部分(22)相比,在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被覆的部分(23)成为高温。使树脂薄膜(10)伸展,以使树脂薄膜(10)向上腔室(2a)侧膨胀。通过使芯材(20)向树脂薄膜(10)移动,而使芯材(20)的棱线(21)与树脂薄膜(10)接触。使树脂薄膜(10)与芯材(20)的表面形状一致地将树脂薄膜(10)被覆在芯材表面上。

Description

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芯材的表面被覆树脂薄膜的方法和装置,特别地,涉及可在芯材的表面形成有凸部的芯材上适当地被覆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其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提高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等的芯材的外观性和耐腐蚀性,而提出了在芯材的表面被覆(覆盖,ォ一バ一レィ)树脂薄膜来作为表皮材料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被覆方法在由一对腔室形成的内部空间中配置芯材,通过加热来使在芯材上被覆的树脂薄膜软化,并在芯材上按压将腔室内加压而使其软化的树脂薄膜来被覆。
此外,在长方体状的芯材(被覆制品)的表面上被覆树脂薄膜(片材)的情况下,提出了以下的被覆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该方法,首先,将芯材配置在一对腔室(上室和下室)中的下室中,并在上室和下室之间配置树脂薄膜。其次,通过均匀地加热来使树脂薄膜软化,使下室内与上室内相比成为相对高的压力,并使树脂薄膜向上室侧膨胀。使芯材向膨胀的树脂薄膜上升,并使下室减压,而在芯材的上表面和侧面被覆树脂薄膜。
再有,在具有凹部的芯材的凹部被覆树脂薄膜的情况下,提出了以下的被覆方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3)。根据该方法,将通过加热而软化的树脂薄膜用真空吸附而仿照凹部的表面形状,以将上述树脂薄膜在上述芯材的凹部表面上被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007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27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0387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被覆方法的情况下,芯材的形状假设为单纯的平板形状的情况,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被覆方法的情况下,芯材假设为单纯的长方体的形状。因此,在芯材的表面具有凹凸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凸部的高度高(构成凸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的情况下,在上述方法中,有时因压力不足而树脂薄膜不能彻底伸展(伸长),不能使树脂薄膜紧贴在芯材上。于是,为了使树脂薄膜在该表面形状的芯材上仿形,在腔室内施加较大的压力较理想,但是,此时,树脂薄膜有可能裂开。
此外,即使在进行专利文献3记载的被覆方法的情况下,在被覆时树脂薄膜与凹部的开口周缘接触而被固定(限制),之后,被覆于凹部的树脂薄膜部分通过真空吸附而伸展(伸长)。因此,在该部分作用有较大的拉伸应力,树脂薄膜有可能裂开。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即使芯材的表面是具有凹凸的表面,也可使树脂薄膜不裂开地将树脂薄膜在其表面上被覆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反复进行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在被覆前采用以下的(1)和(2)的方法,能将树脂薄膜适当地在芯材表面上被覆。
(1)在被覆时,与树脂薄膜中的伸展(伸长)较大的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将伸展小的树脂薄膜部分加热为更高温。
(2)向树脂薄膜作用压力而使树脂薄膜不与芯材接触,使加热为更高温的、在被覆时伸展小的树脂薄膜部分预先伸展(在该时间点,不使在被覆时伸展大的树脂薄膜部分大幅伸展)。
而且,得到新发现,如果通过(1)和(2),而将部分伸展的树脂薄膜在芯材上被覆,则在被覆时,伸展大的树脂薄膜部分存在伸展的余量(余力),因此不会作用过度的拉伸应力,可将树脂薄膜在芯材表面上被覆。
本发明基于该新发现而研制,本发明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在由一对腔室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芯材,在该芯材的表面被覆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准备在所述芯材的表面形成凸部且在该凸部具有倾斜角度不同的至少两个倾斜面和由该两个倾斜面形成的棱线的芯材来作为所述芯材的工序;将所述芯材在一对腔室中的一个腔室内配置的工序;在与所述芯材的表面相对的位置配置所述树脂薄膜以在所述一对腔室之间将内部空间分隔的工序;加热树脂薄膜以使与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二树脂薄膜部分成为高温的工序;通过使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比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高来使所述树脂薄膜伸展以使所述树脂薄膜向另一腔室侧膨胀的工序;通过使所述芯材向所述伸展的树脂薄膜移动来使所述芯材的凸部的至少所述棱线与所述树脂薄膜接触的工序;和通过使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比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低,而使所述树脂薄膜仿照所述芯材的表面形状,来将所述树脂薄膜在所述芯材的表面被覆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在加热树脂薄膜的工序中,与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将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二树脂薄膜部分加热为高温。这样,可使该第二树脂薄膜比第一树脂薄膜部分易于伸展(伸张)。
其次,在使所述树脂薄膜伸展的工序中,在使所述树脂薄膜向另一腔室侧膨胀时,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第二树脂薄膜部分被加热为高温,因此较大地伸展。因此,在该情况下,第二树脂薄膜部分的厚度比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的部分薄。
在该状态下,在与树脂薄膜接触的工序中,使棱线与树脂薄膜接触,因此树脂薄膜由棱线限制。特别地,在树脂薄膜的背面侧涂布粘接剂等粘接材料的情况下,对树脂薄膜的限制力变得更大。这样,夹持着棱线,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的伸展和第二树脂薄膜部分的伸展难以互相影响。
在该状态下,在腔室内作用压力,来使上述树脂薄膜仿照上述芯材的表面形状,而将上述树脂薄膜在所述芯材表面被覆。此时,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的伸展与在上述伸展工序中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的伸展相比较小,因此充分地具有伸展的余量(余力)。因此,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的芯材的表面与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的芯材表面相比需要更大的进展,通过该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的伸展的余量,可在第一树脂薄膜部分没有作用过剩的拉伸应力地使其伸展,可在芯材的表面上被覆树脂薄膜。
再有,这里,本发明中所说的“树脂薄膜”是既包括薄膜状的树脂又包括片状的树脂的概念。此外,“树脂薄膜的伸展(伸张)”延伸到树脂薄膜的厚度变薄。
被被覆的芯材的凸部如果具有例如底切削的形状、具有相对于芯材的平面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侧面的形状等两个不同的倾斜面,则该凸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再有,本发明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更优选的是,在准备所述芯材的工序中,准备通过在所述芯材的表面的外侧周部形成所述凸部以将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在内侧配置、并将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在外侧配置,从而在所述芯材的表面形成凹部的芯材,在加热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中,加热所述树脂薄膜,以使与在比所述棱线靠内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在比所述棱线靠外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二树脂薄膜部分)变为高温。
根据本发明,在与树脂薄膜接触的工序中,所述树脂薄膜与所述芯材的凸部的至少棱线接触,树脂薄膜由该部分限制。而且,在树脂薄膜的被覆时,在比所述棱线靠内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一树脂薄膜部分)存在伸展的余量,因此可容易地使树脂薄膜伸展到比棱线靠内侧的凹部中。这样,可不在树脂薄膜作用过剩的拉伸应力地在芯材的表面上被覆树脂薄膜。
再有,在加热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中,如果能在树脂薄膜的伸展程度上设置差,则树脂薄膜的加热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加热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中,将所述第二树脂薄膜部分加热以成为树脂薄膜的树脂的软化点温度(玻化温度)以上较理想,第一树脂薄膜部分在小于软化点温度下加热较理想。这样,在伸展工序中,可使第二树脂薄膜部分的伸展更大,且可具有比第一树脂薄膜部分更大的伸展的余量。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可依次进行加热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和伸展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但是,同时进行加热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和使所述树脂薄膜伸展的工序更理想。通过同时进行该工序,可进一步缩短一系列的被覆时间。
另外,在被覆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中,将所述一个腔室内减压,并将所述另一腔室内加压更理想。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配置有芯材的一个腔室减压,可使芯材和树脂薄膜之间的空气适当地排出。
在本申请中,也公开了用于适当地进行所述被覆方法的被覆装置。本发明涉及的被覆装置,在表面形成凸部且在该凸部具有倾斜角度不同的至少两个倾斜面和由该两个倾斜面形成的棱线的芯材的表面上被覆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一对腔室,其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芯材的内部空间;装载台,其在所述一对腔室中的一个腔室内装载所述芯材;薄膜放置部,其在与所述装载台相对的位置放置所述树脂薄膜以在所述一对腔室之间将内部空间分隔;加热部,其在所述另一腔室内具有将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一树脂薄膜部分加热的第一加热部和将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二树脂薄膜部分加热的第二加热部,且所述第二加热部比所述第一加热部高温地发热;压力调整部,其调整所述一对腔室内的压力,以在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和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之间相对地产生压差;和装载台移动部,其使所述装载台向所述另一腔室侧移动。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加热部比第一加热部高温地发热,因此与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可将在从所述棱线倾斜的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被覆的第二树脂薄膜部分加热为高温。这样,通过压力调整部,可使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比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高,从而可使第二树脂薄膜部分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进一步伸展。再有,在被覆时,可通过装载台移动部来使所述棱线与所述树脂薄膜接触。然后,通过压力调整部,使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与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相比相对较低,从而可使具有伸展的余量的第一树脂薄膜部分伸展而在芯材的表面上被覆树脂薄膜。
再有,本发明涉及的被覆装置,所述被覆装置是用于在通过在所述芯材的表面的外侧周部形成所述凸部以将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在内侧配置、并将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在外侧配置来作为所述芯材,从而在所述芯材的表面形成凹部的芯材上被覆所述树脂薄膜的装置,所述第一加热部配置成加热在比所述棱线靠内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一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二加热部配置成加热在比所述棱线靠外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二树脂薄膜部分)。
根据本发明,与在比所述棱线靠内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将在比所述棱线靠外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二树脂薄膜部分)加热为更高温,从而可使第二树脂薄膜部分通过压力调整部来伸展。这样,第一树脂薄膜部分可在被覆时具有伸展的余量,从而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也不会出现树脂薄膜裂开地将薄膜被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芯材的表面是具有凹凸的表面,也可使得不对树脂薄膜作用过度的拉伸应力地将树脂薄膜在芯材表面上被覆。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配置芯材和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加热树脂薄膜的工序中的加热部、树脂薄膜和芯材的配置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使树脂薄膜伸展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使芯材接触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在芯材表面被覆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配置芯材和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加热树脂薄膜的工序中的加热部、树脂薄膜和芯材的配置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使树脂薄膜伸展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使芯材接触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在芯材表面被覆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A、1B被覆装置2腔室2a上腔室(另一腔室)2b下腔室(一个腔室)3a上腔室移动装置3b装载台移动装置(装载台移动部)4薄膜放置部5A、5B装载台6加压空气装置7真空装置8加热部8A、8C第一加热部8B、8D第二加热部9a、9b三通阀10树脂薄膜10A、10C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B、10D第二树脂薄膜部分20、30芯材20A、30A凸部21、31棱线22、32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23、33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34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而根据两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配置芯材和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添加有用于适当地被覆树脂薄膜的被覆装置。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加热树脂薄膜的工序中的加热部、树脂薄膜和芯材的配置状态的示意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使树脂薄膜伸展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被覆装置1A具备一对腔室2,该一对腔室包括上腔室2a(另一腔室)和下腔室(一个腔室)2b。在上腔室2a,连接有用于使上腔室2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上腔室移动装置3a。在驱动上腔室移动装置3a而使上腔室2a向下腔室2b下降时,如图3所示,在一对腔室2的内部,形成用于配置芯材20的密闭的内部空间。
下腔室2b被预先固定,在其内部,配置有装载芯材20的装载台5A。装载台51A的装载面成为与芯材20的形状一致的表面形状,以能稳定地装载芯材20。在装载台5A,连接有用于使装载台5A在腔室2内在上下方向上升降而移动的装载台移动装置(装载台移动部)3b。
此外,被覆装置1A还具备放置树脂薄膜10的薄膜放置部4和将树脂薄膜10加热的加热部8。薄膜放置部4构成为在上腔室2a和下腔室2b之间在与装载台5A相对的位置(将下腔室2b的开口覆盖的位置)放置树脂薄膜10。这样,如图3所示,树脂薄膜10可将腔室2内的内部空间分隔。
这里,如图2所示,被覆树脂薄膜10的芯材20是金属制,在其芯材的表面上形成有凸部20A。该凸部20A至少具有两个倾斜角度不同的倾斜面22、23,且具有由这两个倾斜面22、23形成的棱线21(脊)。再有,两个倾斜面22、23中的至少一个倾斜面23与另一倾斜面22相比倾斜角度较大。该倾斜角度是芯材20的凸部20A以外的平面(与树脂薄膜的表面(背面)大体平行的面)和倾斜面所成的角度。因此,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23与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22相比为陡峭的斜率。
本实施方式在该芯材20上被覆树脂薄膜10,加热部8的装置构成与此前的构成大不相同。即,构成为,夹持棱线21而在被覆于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23侧的树脂薄膜10的部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和被覆于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22侧的树脂薄膜10的部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的加热温度存在差。
具体地,加热部8预先配置在上腔室2a内,具备第一加热部8A和第二加热部8B。第二加热部8B构成为与第一加热部8A相比高温放热(发热)。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加热部8A配置成将在从棱线21倾斜的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23侧被覆的树脂薄膜10的部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加热。第二加热部8B配置成将在从棱线21倾斜的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22侧被覆的树脂薄膜10的部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加热。
因此,在加热树脂薄膜10时,加热部8可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加热为比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高的温度。再有,在使树脂薄膜10伸展(膨胀)时,由于树脂薄膜10接近加热部8,因此有可能在上述树脂薄膜10的加热状态产生变化。该情况下,优选迅速进行从使树脂薄膜10伸展的工序到使芯材20与树脂薄膜10接触的工序(参照后述的图4)的工序。但是,在想更稳定地确保树脂薄膜的软化状态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即使是使树脂薄膜10膨胀(伸展)的状态,也设定第一加热部8A和第二加热部8B的发热量(加热温度),以使加热部8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加热为比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高的温度较理想。在该情况下,如后述那样,可同时进行树脂薄膜10的加热和伸展。
这里,作为加热部8,只要能加热树脂薄膜10,则其加热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电加热器的情况下,构成为在第二加热部的电热线流过的电流与第一加热部相比较大。此外,上腔室移动装置3a和装载台移动装置3b可举出包括缸和活塞的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等,只要能使上腔室2a和装载台5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则该机构没有特别限定。
再有,被覆装置1A具备可将腔室内加压为大气压以上的加压空气装置6和可使腔室内为大气压以下的负压的真空装置7。这两个装置经三通阀9a、9b而与上、下腔室2a、2b连通。在各装置6、7,设有用于稳定地供给压力的储压罐6a、7a。加压空气装置6在罐6a连接有压缩机6b,真空装置7在罐7b连接有真空泵7c。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6、7、9a、9b相当于本发明中所称的压力调整部,但是,不限于该装置构成,只要能进行(1)使上腔室2a内的压力比下腔室2b内的压力相对较高以及(2)使下腔室2a内的压力比下腔室2b内的压力相对较低这两个压力调整,则也可仅用加压空气装置6或真空装置7来构成。
除了图1~3之外还参照图4和图5来在下面说明使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被覆装置1A的树脂薄膜10的被覆方法。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使芯材接触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在芯材表面被覆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首先,如图1所示,准备上述芯材20,将芯材20配置在一对腔室2中的下腔室2b内的装载台5A上。其次,使用薄膜放置部4A来在上腔室2a和下腔室2b之间在与芯材表面相对的位置配置树脂薄膜10,以在上腔室2a和下腔室2b之间将内部空间隔离。再有,在树脂薄膜10的背面(与芯材20接触的面),涂布粘接剂来作为粘合剂。这样,在后述的被覆时(参照图5),可将树脂薄膜10粘接在芯材20的表面上。
而且,在配置了这些部件的状态下,使上腔室移动装置3a可动,且使上腔室2a向下腔室2b移动(参照图3)。这样,在上、下腔室2a、2b,通过树脂薄膜10而分别形成独立的封闭空间来作为内部空间。再有,三通阀9a、9b为关闭状态以使腔室2内的压力不变化。
其次,使用在上腔室2a配置的加热部8来加热树脂薄膜10。具体地,如图2所示,将在从棱线21倾斜的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23侧被覆的树脂薄膜的部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用第一加热部8A加热,并将在从棱线21倾斜的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22侧被覆的树脂薄膜的部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用第二加热部8B加热。与第一加热部8A相比,第二加热部8B的发热温度较高(发热量大)。这样,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相比被加热为较高温度。
再有,如图3所示,操作三通阀9a、9b来从加压空气装置6将加压空气向下腔室2b内供给。这样,下腔室2b内的压力与上腔室2a内的压力相比变为相对较高。其结果,可使树脂薄膜10伸展(伸长)以膨胀到上腔室侧。
此时,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相比被加热为较高温度,因此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相比伸展较大(参照图3中实线箭头)。即,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的厚度与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的厚度相比较厚,其结果,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具有在随后的被覆工序(参照图5)中用于伸展的余量。
这里,如果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加热到软化点温度以上,且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加热到小于软化点温度的温度,则可更适当地使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更大地伸展。
再有,为了明确说明各工序,分为加热树脂薄膜10的工序和使加热的树脂薄膜伸展以向上腔室2a侧膨胀的工序而连续地进行。但是,如果在膨胀的状态下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加热为相对高温,即,如果在膨胀的状态下使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相比相对地伸展,则当然也可同时进行这两个工序。
其次,如图4所示,使用装载台移动装置3b来使装载台5A上升。这样,芯材20朝向膨胀的树脂薄膜10移动。而且,使树脂薄膜10的背面与芯材20的凸部20A的至少棱线21接触。其结果,树脂薄膜10由棱线21限制。这样,夹持着棱线21,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的伸展和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的伸展难以互相影响。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树脂薄膜10的背面涂布有粘接剂,因此棱线21所产生的限制力变得更大。
其次,使膨胀状态的树脂薄膜10变形,而在芯材20的表面上被覆粘接。具体地,如图5所示,通过使下腔室2b内的压力比上腔室2a内的压力相对较低,而使树脂薄膜10与芯材20的表面形状一致(仿形)地将树脂薄膜10在芯材表面上被覆。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三通阀9a、9b来向上腔室2a供给加压空气装置6的加压空气而成为压力比大气压高的加压状态(参照图5的实线箭头)。另一方面,使真空装置7工作来吸取下腔室2内的空气,下腔室2b内成为压力比大气压低的减压状态(参照图5的虚线箭头)。这样,空气难以进入芯材20和树脂薄膜10之间。但是,不限于该方法,也可以是仅使上腔室2a为加压状态,也可仅使下腔室2b成为减压状态。
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22侧的芯材表面由于其倾斜面22平缓,因此在被覆时,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相比,不需要使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进一步较大地伸展。因此,即使用已伸展的树脂薄膜部分10B被覆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22侧的芯材表面,也不需要在该薄膜部分作用过剩的拉伸应力。
另一方面,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23侧的芯材表面由于其倾斜面23的斜率陡峭,因此在被覆时,与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相比,需要使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较大地伸展。因此,由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与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B相比存在伸展的余量,因此即使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更大地伸展,也可不会在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A作用过剩的拉伸应力地使其伸展。
这样,可不在芯材20的表面作用过剩的拉伸应力地,即树脂薄膜没有局部变薄地经粘接剂将树脂薄膜10被覆在芯材20的表面上。从而,将腔室2内调整为大气压,打开上腔室2a,取出被覆树脂薄膜10的芯材2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芯材来作为芯材,但是,该金属可举出例如钢、铸铁、铝合金或钛合金等,且只要可不会因来自加热部的热而进行变形等地形成凸部,该材料不特别限于金属材料,例如,可以是热固化性树脂等高分子树脂等。
此外,树脂薄膜为0.1mm~1mm左右的厚度较理想,只要能伸展,则该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在考虑通过加热部的热而易于伸展时,例如,PP、PA、PET等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较理想。
下面参照图6~10来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芯材的形状(装载芯材的装载台的形状)和加热树脂薄膜的加热部的构成不同。因此,仅详细说明该不同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件和设备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配置芯材和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加热树脂薄膜的工序中的加热部、树脂薄膜和芯材的配置状态的示意立体图。此外,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使树脂薄膜伸展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使用被覆装置1B来将树脂薄膜10被覆在芯材30的表面上。如图6和图7所示,芯材30在芯材表面的外侧周部形成有凸部30A。凸部3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32、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33和由该倾斜面32、33形成的棱线31。
具体地,凸部30A形成为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33在内侧(朝向芯材表面中央)配置,且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32在为外侧(朝向芯材表面的外侧)配置。而且,通过该倾斜面32、33,在凸部30A的顶部,形成有由四条边构成的棱线31。这样,通过在芯材表面的外侧周部形成连续的凸部30A,而在芯材表面形成凹部34。
如图8所示,第一加热部8C配置成加热在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33侧被覆的树脂薄膜,即在比棱线21靠内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此外,第二加热部8D配置成加热在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32侧被覆的树脂薄膜,即比棱线21外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D。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第二加热部8D比第一加热部8C高温地发热。
下面,除了图6~8之外,还参照图9和图10,在使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被覆装置1B的芯材30上被覆树脂薄膜10。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使芯材接触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中的、在芯材表面被覆树脂薄膜的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首先,如图6所示,准备芯材30,将芯材30配置在一对腔室2中的下腔室2b内的装载台5B上。使用薄膜放置部4来在与芯材表面相对的位置配置树脂薄膜10,以在一对腔室2之间将内部空间隔离。使上腔室2a向下腔室2b移动。再有,在树脂薄膜10的背面,涂布有粘接剂。
如图7所示,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用第一加热部8C加热,并将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D用第二加热部8D加热。这样,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D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相比被加热到高温。
如图8所示,操作三通阀9a、9b来通过加压空气装置6使下腔室2b内的压力与上腔室2a的压力相比相对较高。此时,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D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相比加热为高温,因此在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32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10D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相比较大地伸展(参照图8的实线箭头)。再有,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那样,可同时进行加热工序和伸展工序。
其次,如图9所示,使装载台5B上升。这样,使树脂薄膜10与芯材30的凸部30A的棱线31接触。其结果,树脂薄膜10由棱线31限制。这样,夹持着棱线31,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的伸展和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D的伸展难以互相影响。
其次,如图10所示,通过使下腔室2b内的压力与上腔室2a内的压力相比相对较低(参照图10的实线和虚线箭头),而使树脂薄膜10与芯材20的表面形状一致,将树脂薄膜10被覆在芯材表面。
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32侧的芯材表面由于其倾斜面32平缓,因此在被覆时,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相比,不需要使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D进一步较大地伸展。因此,即使用已伸展的树脂薄膜部分10D被覆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32侧的芯材表面,也不需要在该薄膜部分作用过剩的拉伸应力。
另一方面,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33侧的芯材表面、即凹部34的表面由于其倾斜面33的斜率陡峭,因此在被覆时,与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D相比,需要使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较大地伸展。因此,由于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与第二树脂薄膜部分10D相比存在伸展的余量,因此即使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更大地伸展,也可不会在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作用过剩的拉伸应力地使其伸展。可将第一树脂薄膜部分10C容易地被覆在棱线31内侧的凹部34中。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请求保护的范围记载的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变化。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矩形形状的芯材上被覆树脂薄膜,但是,如果在表面具有凸部,则芯材的外形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圆盘状或菱形的芯材。

Claims (6)

1.一种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在由一对腔室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芯材,在该芯材的表面被覆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准备在所述芯材的表面形成有凸部且在该凸部具有倾斜角度不同的至少两个倾斜面和由该两个倾斜面形成的棱线的芯材来作为所述芯材的工序;
将所述芯材配置在一对腔室中的一个腔室内的工序;
在与所述芯材的表面相对的位置配置所述树脂薄膜以在所述一对腔室之间将内部空间分隔的工序;
加热树脂薄膜使得与从所述棱线起被覆在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的第一树脂薄膜部分相比,从所述棱线起被覆在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的第二树脂薄膜部分成为高温的工序;
通过使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比另一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高来使所述树脂薄膜伸展以使所述树脂薄膜向另一腔室侧膨胀的工序;
通过使所述芯材向所述伸展了的树脂薄膜移动来使所述芯材的凸部的至少所述棱线与所述树脂薄膜接触的工序;和
通过使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比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相对较低,而使所述树脂薄膜仿照所述芯材的表面形状,来将所述树脂薄膜被覆在所述芯材的表面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准备所述芯材的工序中,准备在所述芯材的表面的外侧周部形成所述凸部并使得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配置在内侧、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配置在外侧,从而在所述芯材的表面形成了凹部的芯材,
在加热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中,加热所述树脂薄膜,使得与在所述棱线内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相比,在所述棱线外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成为高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加热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中,将所述第二树脂薄膜部分加热使其成为树脂薄膜的树脂的软化点温度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时进行加热所述树脂薄膜的工序和使所述树脂薄膜伸展的工序。
5.一种被覆装置,是在表面形成有凸部且在该凸部具有倾斜角度不同的至少两个倾斜面和由该两个倾斜面形成的棱线的芯材的表面上被覆树脂薄膜的被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
一对腔室,其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芯材的内部空间;
装载台,其在所述一对腔室中的一个腔室内装载所述芯材;
薄膜放置部,其在与所述装载台相对的位置放置所述树脂薄膜以在所述一对腔室之间将内部空间分隔;
加热部,其在另一腔室内具有将从所述棱线起被覆在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侧的第一树脂薄膜部分加热的第一加热部、和将从所述棱线起被覆在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侧的第二树脂薄膜部分加热的第二加热部,且所述第二加热部比所述第一加热部高温地发热;
压力调整部,其调整所述一对腔室内的压力,以在所述一个腔室内的压力和所述另一腔室内的压力之间相对地产生压差;和
装载台移动部,其使所述装载台向所述另一腔室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薄膜的被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覆装置是用于在如下所述的芯材上被覆所述树脂薄膜的装置,作为所述芯材,是在所述芯材的表面的外侧周部形成所述凸部且使得所述倾斜角度大的倾斜面配置在内侧、所述倾斜角度小的倾斜面配置在外侧,从而在所述芯材表面形成了凹部的芯材,
所述第一加热部被配置成加热在所述棱线内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所述第二加热部被配置成加热在所述棱线外侧被覆的树脂薄膜部分。
CN201080061284.5A 2010-03-18 2010-03-18 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4655 WO2011114484A1 (ja) 2010-03-18 2010-03-18 樹脂フィルムの被覆方法及び被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2132A true CN102712132A (zh) 2012-10-03
CN102712132B CN102712132B (zh) 2014-11-12

Family

ID=4464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128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132B (zh) 2010-03-18 2010-03-18 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8591A1 (zh)
JP (1) JP4894984B2 (zh)
CN (1) CN102712132B (zh)
WO (1) WO201111448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7656A (zh) * 2014-05-02 2017-02-22 株式会社浅野研究所 热成型装置
CN108556334A (zh) * 2018-07-03 2018-09-21 青岛澳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风挡、负压风挡覆膜装置及方法
CN109094000A (zh) * 2018-09-10 2018-12-28 温州祺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三维产品表面进行加饰覆膜的工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05658A1 (ja) * 2012-01-11 2013-07-18 Scivax株式会社 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EP2930006B1 (en) * 2012-12-06 2017-09-13 Scivax Corporation Roller-type pressurization device, imprinter, and roller-type pressurization method
US10269062B2 (en) 2014-05-08 2019-04-23 Xero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obile banking reconciliation
JP6592659B2 (ja) * 2014-06-03 2019-10-23 Scivax株式会社 ローラ式加圧装置、イン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ローラ式加圧方法
KR102387039B1 (ko) 2015-05-19 2022-04-14 후세진공가부시키가이샤 피착체의 표면 보호 방법 및 표면 장식 방법
JP6462547B2 (ja) * 2015-10-02 2019-01-30 天昇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およ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8140625A (ja) * 2017-02-24 2018-09-13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加飾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49721A (ja) * 2017-03-10 2018-09-27 共和レザー株式会社 被成形物の成形方法、及び被成形物の成形装置
JP2019111666A (ja) * 2017-12-21 2019-07-11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加飾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11727A (ja) * 2017-12-22 2019-07-11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加飾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3210660A1 (en) * 2021-02-05 2022-08-11 Artobotics, Llc Vacuum forming methods for making printed imag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features
US11607836B1 (en) * 2022-02-08 2023-03-21 Aerlyte, Inc. Heated polymeric sheet material feeding proces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68700A (ja) * 1986-05-17 1987-11-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絵付製品の製造方法
JPH05293895A (ja) * 1992-04-20 1993-11-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真空プレス積層成形装置及び方法
JPH08244126A (ja) * 1995-03-13 1996-09-24 Araco Corp 表皮材の外表面にしぼが形成された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US20020129634A1 (en) * 2001-03-16 2002-09-19 Preco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preheating of solid phase pressure formed web or sheet material
JP2006007422A (ja) * 2004-06-22 2006-01-12 Fuse Shinku Kk 中空芯材の減圧被覆方法及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9207A (ja) * 1983-04-28 1984-11-12 Toyota Motor Corp 合成樹脂シ−トの熱成形法
JPH0532276Y2 (zh) * 1989-03-24 1993-08-18
US5290490A (en) * 1990-06-29 1994-03-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fferentially heating and thermoforming a polymer sheet
JPH09123265A (ja) * 1995-10-26 1997-05-13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Psp容器の成形方法とその方法に用いる成形装置
US6257866B1 (en) * 1996-06-18 2001-07-10 Hy-Tech Forming Systems, Inc. Apparatus for accurately forming plastic sheet
US5968444A (en) * 1997-05-16 1999-10-19 Green Tokai Co., Ltd Method for pre-shaping of plastic films used in co-molding processes and improved paint film covered parts made thereby
JP3741638B2 (ja) * 2001-10-29 2006-02-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両面真空圧空成形方法と両面真空圧空成形装置
GB2439530B (en) * 2006-05-26 2011-07-13 Pera Innovation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DE102006045327A1 (de) * 2006-09-22 2008-04-03 Cfs Germany Gmbh Heizplatt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Heizpatronen
DE102007046472B4 (de) * 2007-09-28 2013-12-24 Bayer Material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iefgezogenen Folienteils aus Polycarbonat oder aus Polymethylmethacrylat
US7691222B2 (en) * 2008-05-28 2010-04-06 The Boeing Company Flexible too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0113601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Dic株式会社 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WO2011108482A1 (ja) * 2010-03-05 2011-09-09 Dic株式会社 賦型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08338B2 (en) * 2011-04-13 2015-08-18 Alig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ermal forming an objec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68700A (ja) * 1986-05-17 1987-11-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絵付製品の製造方法
JPH05293895A (ja) * 1992-04-20 1993-11-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真空プレス積層成形装置及び方法
JPH08244126A (ja) * 1995-03-13 1996-09-24 Araco Corp 表皮材の外表面にしぼが形成された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US20020129634A1 (en) * 2001-03-16 2002-09-19 Preco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preheating of solid phase pressure formed web or sheet material
JP2006007422A (ja) * 2004-06-22 2006-01-12 Fuse Shinku Kk 中空芯材の減圧被覆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7656A (zh) * 2014-05-02 2017-02-22 株式会社浅野研究所 热成型装置
CN108556334A (zh) * 2018-07-03 2018-09-21 青岛澳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风挡、负压风挡覆膜装置及方法
CN109094000A (zh) * 2018-09-10 2018-12-28 温州祺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三维产品表面进行加饰覆膜的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14484A1 (ja) 2011-09-22
CN102712132B (zh) 2014-11-12
US20130008591A1 (en) 2013-01-10
JPWO2011114484A1 (ja) 2013-06-27
JP4894984B2 (ja)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2132A (zh) 树脂薄膜的被覆方法和被覆装置
EP2303564B1 (en) Efficient lamination press with flexible platens and associated method
KR102154538B1 (ko) 수지 성형 장치 및 수지 성형품 제조 방법
US963894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bstrate lamination
CN1404439A (zh) 真空压接dvd-基片的装置
EP3138682A1 (en) Thermoforming apparatus
CN109624297A (zh) 一种屏幕加工装置及贴合方法
KR102554264B1 (ko) 가요성 벽을 이용한 물체 표면의 서로 다른 부분들에 대한 힘의 적용의 제어
MXPA01008677A (es) Metodo de fabricacion y aparato para producto de moldeo de poliimida de tipo abierto, asi como substrato reflector para utilizar en equipo de iluminacion.
US10737436B2 (en) Partial decoration forming method and partial decoration forming apparatus
CN103282170A (zh) 装饰件的制造方法
US414523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laminated and shaped wall covering board of corrugated paperboard base
CN102848698A (zh) 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CN103302160A (zh) 金属层叠膜成型方法及其成型装置
US20150290869A1 (en) Method for thermoforming flexible sheet pieces
JP2010167774A (ja) 真空成形機および真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H11503074A (ja) 薄箔材料の空気圧成形における空気支持による補助
US9511518B2 (en) Formed ligneous bod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998146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bstrate lamination
KR102142936B1 (ko) 다공성 물질의 제어된 형성 및 장치
US20080181979A1 (en) Hot press for coating work pieces, in particular furniture parts, as well as work table therefor
JP2005262502A (ja) 芯材の減圧被覆装置及び方法
KR102064261B1 (ko) 수지 그라프트지가 적층된 판재의 라운드 가공장치 및 방법
CN102762358A (zh) 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JP6472186B2 (ja) 転写用治具セット、転写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