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5382A -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5382A
CN102705382A CN2012102180654A CN201210218065A CN102705382A CN 102705382 A CN102705382 A CN 102705382A CN 2012102180654 A CN2012102180654 A CN 2012102180654A CN 201210218065 A CN201210218065 A CN 201210218065A CN 102705382 A CN102705382 A CN 102705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ing
inner ring
ring
bear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80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5382B (zh
Inventor
胡纪强
李四军
谢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ONGHU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ONGHU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ONGHU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ONGHU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180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5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5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5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5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53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首先对轴承内圈的外径进行测量、对轴承外圈的内径进行测量;B.将已测量外径的轴承内圈归入轴承内圈库,将已测量内径的轴承外圈归入轴承外圈库;C.通过数据库来拣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进行配对合套。其专用设备设置了轴承外圈存储架和轴承内圈存储架,由中央控制器来控制配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门用于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进行尺寸配对后进行合套的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使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的合套更精确。

Description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是轴承的两个基本部件,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后在两者之间填充钢珠。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的尺寸要相适配,所谓的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的尺寸相适配,是指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后,往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填充入钢珠,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的间隙与钢珠的尺寸相对应。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进行尺寸配对后进行合套的方法及设备。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进行尺寸配对后进行合套的方法及设备,本发明提供一种专门用于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进行尺寸配对后进行合套的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首先对轴承内圈的外径进行测量、对轴承外圈的内径进行测量;
B.将已测量外径的轴承内圈归入轴承内圈库,将已测量内径的轴承外圈归入轴承外圈库,并由数据库记录各个轴承内圈的外径数值及存放位置、由数据库记录各个轴承外圈的内径数值及存放位置;
C.从轴承内圈库内按照存放顺序依次取出轴承内圈,数据库根据每个取出轴承内圈的外径在轴承外圈库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外圈,然后将轴承内圈套于轴承外圈内;或者从轴承外圈库内按照存放顺序依次取出轴承外圈,数据库根据每个取出轴承外圈的内径在轴承外圈库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内圈,然后将轴承内圈套于轴承外圈内。
一种实现上述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的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横向的轴承内圈输送带和横向的轴承外圈输送带;
在轴承外圈输送带的末端设有轴承外圈挡片,所述的轴承外圈挡片上设有一个与轴承外圈相适配的外圈挡口;
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纵向的外圈输送滑轨,所述的外圈输送滑轨位于所述轴承外圈挡片的内侧,该外圈输送滑轨上滑设有可沿外圈输送滑轨纵向滑动的外圈输送滑块,所述的外圈输送滑块与用于驱动其滑动的外圈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外圈输送滑块上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外圈取料滑块,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与驱动其滑动的外圈取料机构连接;
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上固设有一外圈送料板,所述的外圈送料板上设有面向轴承外圈输送带的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所述的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由前自后依次排列,外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位于所述轴承外圈挡片上的外圈挡口的后方且正对所述的外圈挡口;
所述外圈输送滑轨的外侧有纵向的外圈承料板,所述的外圈送料板位于所述外圈承料板的上方,所述的外圈承料板上具有外圈内径检测工位和外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外圈内径检测工位位于所述外圈存储工位的前方,外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正对外圈内径检测工位、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正对外圈存储工位;
在外圈内径检测工位上,所述的外圈承料板上开设有外圈顶孔,所述外圈顶孔的正下方有外圈顶起机构,所述外圈顶起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外圈支块,所述外圈支块与所述的外圈顶孔相适配从而该外圈支块可嵌入所述的外圈顶孔内;
所述外圈顶孔的正上方设有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
在所述的外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外圈承料板的外侧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的第一缺口内有一垂向的外圈存储架,所述的外圈存储架由数个夹层组成,该外圈存储架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连接;
所述外圈存储工位后方设有一外圈装配板,所述的外圈装配板位于所述外圈送料板的上方,所述的外圈装配板上开设有外圈装配孔,所述外圈装配孔与所述外圈存储架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和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外圈装配孔正下方的外圈承料板上开设有与该外圈装配孔适配的外圈下装配孔,所述外圈下装配孔的正下方有外圈上顶机构,所述外圈上顶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外圈顶块,所述的外圈顶块与外圈装配孔及外圈下装配孔适配从而可嵌入所述的外圈装配孔及外圈下装配孔内;
所述外圈装配孔的外侧有将轴承外圈向内推的外圈内推机构;
在轴承内圈输送带的末端设有轴承内圈挡片,所述的轴承内圈挡片上设有一个与轴承内圈相适配的内圈挡口;
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纵向的内圈输送滑轨,所述的内圈输送滑轨位于所述轴承内圈挡片的内侧,该内圈输送滑轨上滑设有可沿内圈输送滑轨纵向滑动的内圈输送滑块,所述的内圈输送滑块与用于驱动其滑动的内圈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内圈输送滑块上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内圈取料滑块,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与驱动其滑动的内圈取料机构连接;
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上固设有一内圈送料板,所述的内圈送料板上设有面向轴承内圈输送带的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所述的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由前自后依次排列,内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位于所述轴承内圈挡片上的内圈挡口的后方且正对所述的内圈挡口;
所述内圈输送滑轨的外侧有纵向的内圈承料板,所述的内圈送料板位于所述内圈承料板的上方,所述的内圈承料板上具有内圈外径检测工位和内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内圈外径检测工位位于所述内圈存储工位的前方,内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正对内圈外径检测工位、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正对内圈存储工位;
在内圈外径检测工位上,所述的内圈承料板上开设有内圈顶孔,所述内圈顶孔的正下方有内圈顶起机构,所述内圈顶起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内圈支块,所述内圈支块与所述的内圈顶孔相适配从而该内圈支块可嵌入所述的内圈顶孔内;
所述内圈顶孔的正上方设有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
在所述的内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内圈承料板的外侧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的第二缺口内有一垂向的内圈存储架,所述的内圈存储架由数个夹层组成,该内圈存储架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连接;
所述内圈存储工位后方设有一内圈装配板,所述的内圈装配板位于所述内圈送料板的上方,所述的内圈装配板上开设有内圈装配孔,所述内圈装配孔与所述内圈存储架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和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圈装配孔正下方的内圈承料板上开设有与该内圈装配孔适配的内圈下装配孔,所述内圈下装配孔的正下方有内圈上顶机构,所述内圈上顶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内圈顶块,所述的内圈顶块与内圈装配孔及内圈下装配孔适配从而可嵌入所述的内圈装配孔及内圈下装配孔内;
所述内圈装配孔的外侧有将轴承内圈向内推的内圈内推机构;
所述的内圈装配板位于所述外圈装配板的上方且两者相衔接,内圈内推机构向内推轴承内圈从而使轴承内圈跌落于轴承外圈内完成合套;
还包括一中央控制器,所述的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均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
上述设备还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支架,所述的第一检测支架上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两侧的第一检测支架上分别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第一外圈检测棒和可横向滑动的第二外圈检测棒,第一外圈检测棒和第二外圈检测棒关于所述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对称,所述的第一外圈检测棒和第二外圈检测棒位于所述外圈顶孔的正上方从而可伸入轴承外圈内;
所述第一外圈检测棒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一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圈检测棒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二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的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检测支架,所述的第二检测支架上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两侧的第二检测支架上分别滑设有和横向滑动的第一内圈检测棒和可横向滑动的第二内圈检测棒,第一内圈检测棒和第二内圈检测棒关于所述的第二位移传感器对称,所述的第一内圈检测棒和第二内圈检测棒位于所述内圈顶孔的正上方从而夹住轴承内圈;
所述第一内圈检测棒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三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第二内圈检测棒与驱动其滑动的第四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及第二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的外圈输送机构为外圈输送气缸,所述外圈输送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输送滑块连接;
所述的内圈输送机构为内圈输送气缸,所述内圈输送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输送滑块连接;
所述的外圈取料机构为外圈取料气缸,所述外圈取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连接;
所述的内圈取料机构为内圈取料气缸,所述内圈取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连接;
所述的外圈顶起机构为外圈顶起气缸,所述的外圈支块设于所述外圈顶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的内圈顶起机构为内圈顶起气缸,所述的内圈支块设于所述内圈顶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为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存储架连接;
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为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存储架连接;
所述的外圈上顶机构为外圈上顶气缸,所述的外圈顶块设于所述外圈上顶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的内圈上顶机构为内圈上顶气缸,所述的内圈顶块设于所述内圈上顶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的外圈内推机构为外圈内推气缸,所述外圈内推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设有外圈推块;
所述的内圈内推机构为内圈内推气缸,所述内圈内推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设有内圈推块。
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末端推送气缸,所述的末端推送气缸位于所述外圈输送滑轨和内圈输送滑轨之间,该末端推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一末端推动板,所述末端推动板位于所述外圈装配板的上方从而将合套完成的工件向前推。
所述的外圈推块具有面向所述外圈装配孔的第一弧形缺口,所述的内圈推块具有面向所述内圈装配孔的第二弧形缺口。
所述的末端推动板具有开口朝前的第三弧形缺口。
上述设备的具体工作方法为:轴承外圈置于轴承外圈输送带上,轴承内圈置于轴承内圈输送带上。
轴承外圈被运输到轴承外圈输送带的末端时被轴承外圈挡片挡住并由外圈挡口定位。初始状态时外圈送料板的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位于外圈挡口的后方且正对外圈挡口,之后外圈取料机构动作,将外圈取料滑块向外滑动,使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扣住轴承外圈输送带末端的轴承外圈、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扣住外圈内径检测工位的轴承外圈、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扣住外圈存储工位的轴承外圈,然后外圈输送机构动作,将外圈输送滑块向后拉,从而带动外圈送料板向后拉,将轴承外圈输送带末端的轴承外圈送至外圈内径检测工位,将外圈内径检测工位的轴承外圈送至外圈存储工位,将外圈存储工位的轴承外圈送至外圈装配板上。
轴承外圈送至外圈内径检测工位时,轴承外圈位于外圈顶孔位置,此时外圈顶起机构的外圈支块嵌于外圈顶孔内,轴承外圈支承在外圈支块上,然后外圈顶起机构动作将外圈支块顶起从而将轴承外圈顶起,然后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对轴承外圈的内径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外圈顶起机构动作将外圈支块下降,外圈支块再次嵌于外圈顶孔内,轴承外圈回归原位;
在外圈存储工位,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扣住外圈存储架的某一夹层内的轴承外圈,外圈送料板在向后拉时将该轴承外圈向后拉至外圈下装配孔处,此时外圈上顶机构的外圈顶块位于外圈下装配孔内,轴承外圈支承在外圈顶块上,之后外圈上顶机构上顶将外圈顶块顶至嵌与外圈装配孔内,则此时轴承外圈位于外圈装配板上。然后外圈内推机构动作,将轴承外圈向内推至外圈装配板和内圈装配板的衔接处;
轴承内圈被运输到轴承内圈输送带的末端时被轴承内圈挡片挡住并由内圈挡口定位。初始状态时内圈送料板的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位于内圈挡口的后方且正对内圈挡口,之后内圈取料机构动作,将内圈取料滑块向外滑动,使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扣住轴承内圈输送带末端的轴承内圈、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扣住内圈外径检测工位的轴承内圈、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扣住内圈存储工位的轴承内圈,然后内圈输送机构动作,将内圈输送滑块向后拉,从而带动内圈送料板向后拉,将轴承内圈输送带末端的轴承内圈送至内圈外径检测工位,将内圈外径检测工位的轴承内圈送至内圈存储工位,将内圈存储工位的轴承内圈送至内圈装配板上。
轴承内圈送至内圈外径检测工位时,轴承内圈位于内圈顶孔位置,此时内圈顶起机构的内圈支块嵌于内圈顶孔内,轴承内圈支承在内圈支块上,然后内圈顶起机构动作将内圈支块顶起从而将轴承内圈顶起,然后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对轴承内圈的内径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内圈顶起机构动作将内圈支块下降,内圈支块再次嵌于内圈顶孔内,轴承内圈回归原位;
在内圈存储工位,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扣住内圈存储架的某一夹层内的轴承内圈,内圈送料板在向后拉时将该轴承内圈向后拉至内圈下装配孔处,此时内圈上顶机构的内圈顶块位于内圈下装配孔内,轴承内圈支承在外圈顶块上,之后内圈上顶机构上顶将内圈顶块顶至嵌与内圈装配孔内,则此时轴承内圈位于内圈装配板上。然后内圈内推机构动作,将轴承内圈向内推直至跌落,从而使轴承内圈跌落在轴承外圈内完成合套。合套完成后由末端推送气缸推动末端推动板将合套完成的工件继续向前推;
从内圈存储架内按照由上自下或由下自上的顺序依次由内圈送料板取出轴承内圈。中央控制器内记录有各轴承内圈的外径数值以及存放位置。中央控制器根据每个取出的轴承内圈的外径,通过计算在外圈存储架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外圈;或者从外圈存储架内按照由上自下或由下自上的顺序依次由外圈送料板取出轴承外圈。中央控制器内记录有各轴承外圈的外径数值以及存放位置。中央控制器根据每个取出的轴承外圈的外径,通过计算在内圈存储架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内圈。外圈存储架的升降及内圈存储架的升降分别由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驱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专门用于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进行尺寸配对后进行合套的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使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的合套更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外圈输送滑块、外圈取料滑块、外圈送料板的侧视装配示意图。
图2是搬移轴承内圈和搬移轴承外圈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外圈存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外圈装配板和内圈装配板的组装图。
图5是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首先对轴承内圈的外径进行测量、对轴承外圈的内径进行测量;
B.将已测量外径的轴承内圈归入轴承内圈库,将已测量内径的轴承外圈归入轴承外圈库,并由数据库记录各个轴承内圈的外径数值及存放位置、由数据库记录各个轴承外圈的内径数值及存放位置;
C.从轴承内圈库内按照存放顺序依次取出轴承内圈,数据库根据每个取出的轴承内圈的外径在轴承外圈库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外圈,然后将轴承内圈套于轴承外圈内;或者从轴承外圈库内按照存放顺序依次取出轴承外圈,数据库根据每个取出的轴承外圈的内径在轴承外圈库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内圈,然后将轴承内圈套于轴承外圈内。
参照图1~图6,一种实现上述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的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横向的轴承内圈输送带1和横向的轴承外圈输送带2。
在轴承外圈输送带2的末端设有轴承外圈挡片3,所述的轴承外圈挡片3上设有一个与轴承外圈相适配的外圈挡口4。
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纵向的外圈输送滑轨,所述的外圈输送滑轨位于所述轴承外圈挡片3的内侧,该外圈输送滑轨上滑设有可沿外圈输送滑轨纵向滑动的外圈输送滑块5,所述的外圈输送滑块5与用于驱动其滑动的外圈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外圈输送滑块5上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外圈取料滑块6,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6与驱动其滑动的外圈取料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外圈输送机构为外圈输送气缸,所述外圈输送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输送滑块连接;外圈取料机构为外圈取料气缸,所述外圈取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连接。当然外圈输送机构及外圈取料机构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形式,如采用油缸等。
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6上固设有一外圈送料板7,所述的外圈送料板7上设有面向轴承外圈输送带的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8、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9、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10,所述的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8、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9、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10由前自后依次排列,外圈送料板7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8位于所述轴承外圈挡片3上的外圈挡口4的后方且正对所述的外圈挡口4。
所述外圈输送滑轨的外侧有纵向的外圈承料板11,所述的外圈送料板7位于所述外圈承料板11的上方,所述的外圈承料板11上具有外圈内径检测工位和外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外圈内径检测工位位于所述外圈存储工位的前方,外圈送料板7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9正对外圈内径检测工位、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10正对外圈存储工位。
在外圈内径检测工位上,所述的外圈承料板上开设有外圈顶孔12,所述外圈顶孔12的正下方有外圈顶起机构,所述外圈顶起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外圈支块,所述外圈支块与所述的外圈顶孔相适配从而该外圈支块可嵌入所述的外圈顶孔内。本实施例中,外圈顶起机构为外圈顶起气缸,所述的外圈支块设于所述外圈顶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外圈顶孔12的正上方设有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本实施例中,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支架13,所述的第一检测支架13上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14,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4的两侧的第一检测支架上分别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第一外圈检测棒15和可横向滑动的第二外圈检测棒16,第一外圈检测棒15和第二外圈检测棒16关于所述的第一位移传感器14对称,所述的第一外圈检测棒15和第二外圈检测棒16位于所述外圈顶孔12的正上方从而可伸入轴承外圈内;所述第一外圈检测棒15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一检测气缸17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圈检测棒16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二检测气缸18的活塞杆连接。
在所述的外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外圈承料板的外侧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的第一缺口内有一垂向的外圈存储架19,所述的外圈存储架19由数个夹层组成,该外圈存储架19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为第一升降气缸20,所述第一升降气缸20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存储架19连接。当然第一升降装置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如油缸等。
所述外圈存储工位后方设有一外圈装配板21,所述的外圈装配板21位于所述外圈送料板7的上方,所述的外圈装配板21上开设有外圈装配孔22,所述外圈装配孔22与所述外圈存储架19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9和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10之间的距离;所述外圈装配孔22正下方的外圈承料板11上开设有与该外圈装配孔22适配的外圈下装配孔23,所述外圈下装配孔23的正下方有外圈上顶机构,所述外圈上顶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外圈顶块,所述的外圈顶块与外圈装配孔22及外圈下装配孔23适配从而可嵌入所述的外圈装配孔22及外圈下装配孔23内。本实施例中,外圈上顶机构为外圈上顶气缸,所述的外圈顶块设于所述外圈上顶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外圈装配孔22的外侧有将轴承外圈向内推的外圈内推机构,本实施例中外圈内推机构为外圈内推气缸24,所述外圈内推气缸24的活塞杆的末端设有外圈推块25。外圈推块25具有面向所述外圈装配孔22的第一弧形缺口。
在轴承内圈输送带1的末端设有轴承内圈挡片26,所述的轴承内圈挡片26上设有一个与轴承内圈相适配的内圈挡口27。
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纵向的内圈输送滑轨,所述的内圈输送滑轨位于所述轴承内圈挡片26的内侧,该内圈输送滑轨上滑设有可沿内圈输送滑轨纵向滑动的内圈输送滑块,所述的内圈输送滑块与用于驱动其滑动的内圈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内圈输送滑块上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内圈取料滑块,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与驱动其滑动的内圈取料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内圈输送机构为内圈输送气缸,所述内圈输送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输送滑块连接;内圈取料机构为内圈取料气缸,所述内圈取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连接。当然内圈输送机构及内圈取料机构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如采用油缸等。
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上固设有一内圈送料板28,所述的内圈送料板28上设有面向轴承内圈输送带的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29、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30、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31,所述的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29、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30、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31由前自后依次排列,内圈送料板28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29位于所述轴承内圈挡片上的内圈挡口27的后方且正对所述的内圈挡口27。
所述内圈输送滑轨的外侧有纵向的内圈承料板32,所述的内圈送料板28位于所述内圈承料板32的上方,所述的内圈承料板32上具有内圈外径检测工位和内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内圈外径检测工位位于所述内圈存储工位的前方,内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30正对内圈外径检测工位、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31正对内圈存储工位。
在内圈外径检测工位上,所述的内圈承料板32上开设有内圈顶孔33,所述内圈顶孔33的正下方有内圈顶起机构,所述内圈顶起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内圈支块,所述内圈支块与所述的内圈顶孔33相适配从而该内圈支块可嵌入所述的内圈顶孔33内。本实施例中内圈顶起机构为内圈顶起气缸,所述的内圈支块设于所述内圈顶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内圈顶孔33的正上方设有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本实施例中,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检测支架34,所述的第二检测支架34上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35,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35的两侧的第二检测支架上分别滑设有和横向滑动的第一内圈检测棒36和可横向滑动的第二内圈检测棒37,第一内圈检测棒36和第二内圈检测棒37关于所述的第二位移传感器35对称,所述的第一内圈检测棒36和第二内圈检测棒37位于所述内圈顶孔33的正上方从而夹住轴承内圈;所述第一内圈检测棒36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三检测气缸3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第二内圈检测棒37与驱动去滑动的第四检测气缸39的活塞杆连接。
在所述的内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内圈承料板的外侧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的第二缺口内有一垂向的内圈存储架40,所述的内圈存储架40由数个夹层组成,该内圈存储架40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为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存储架连接。当然第二升降装置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如油缸等。
所述内圈存储工位后方设有一内圈装配板41,所述的内圈装配板41位于所述内圈送料板28的上方,所述的内圈装配板41上开设有内圈装配孔42,所述内圈装配孔42与所述内圈存储架40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30和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31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圈装配孔42正下方的内圈承料板上开设有与该内圈装配孔适配的内圈下装配孔43,所述内圈下装配孔43的正下方有内圈上顶机构,所述内圈上顶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内圈顶块,所述的内圈顶块与内圈装配孔及内圈下装配孔适配从而可嵌入所述的内圈装配孔及内圈下装配孔内。本实施例中内圈上顶机构为内圈上顶气缸,所述的内圈顶块设于所述内圈上顶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内圈装配孔的外侧有将轴承内圈向内推的内圈内推机构,本实施例中内圈内推机构为内圈内推气缸44,所述内圈内推气缸44的活塞杆的末端设有内圈推块45。内圈推块45具有面向所述内圈装配孔的第二弧形缺口。
所述的内圈装配板41位于所述外圈装配板21的上方且两者相衔接,内圈内推机构向内推轴承内圈从而使轴承内圈跌落于轴承外圈内完成合套;
还包括一中央控制器,所述的第一位移传感器14、第二位移传感器35、第一升降气缸20、第二升降气缸均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末端推送气缸,所述的末端推送气缸位于所述外圈输送滑轨和内圈输送滑轨之间,该末端推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一末端推动板,所述末端推动板位于所述外圈装配板的上方从而将合套完成的工件向前推。所述的末端推动板具有开口朝前的第三弧形缺口。
上述设备的具体工作方法为:轴承外圈置于轴承外圈输送带2上,轴承内圈置于轴承内圈输送带1上。
轴承外圈被运输到轴承外圈输送带2的末端时被轴承外圈挡片3挡住并由外圈挡口4定位。初始状态时外圈送料板7的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8位于外圈挡口的后方且正对外圈挡口,之后外圈取料机构动作,将外圈取料滑块6向外滑动,使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8扣住轴承外圈输送带2末端的轴承外圈、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9扣住外圈内径检测工位的轴承外圈、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10扣住外圈存储工位的轴承外圈,然后外圈输送机构动作,将外圈输送滑块5向后拉,从而带动外圈送料板7向后拉,将轴承外圈输送带2末端的轴承外圈送至外圈内径检测工位,将外圈内径检测工位的轴承外圈送至外圈存储工位,将外圈存储工位的轴承外圈送至外圈装配板21上。
轴承外圈送至外圈内径检测工位时,轴承外圈位于外圈顶孔12位置,此时外圈顶起机构的外圈支块嵌于外圈顶孔12内,轴承外圈支承在外圈支块上,然后外圈顶起机构动作将外圈支块顶起从而将轴承外圈顶起,然后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对轴承外圈的内径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外圈顶起机构动作将外圈支块下降,外圈支块再次嵌于外圈顶孔12内,轴承外圈回归原位。本实施例中,外圈内径检测机构的轴承外圈内径具体测量方法为:伸入轴承外圈内的第一外圈检测棒15在第一检测气缸17的带动下向外滑,伸入轴承外圈的第二外圈检测棒16在第二检测气缸18的带动下向外滑,直至第一外圈检测棒15和第二外圈检测棒16均与轴承外圈的内壁相触碰,第一位移传感器14检测到第一外圈检测棒15和第二外圈检测棒16的滑移量,从而计算出轴承外圈的内径。
在外圈存储工位,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10扣住外圈存储架19的某一夹层内的轴承外圈,外圈送料板7在向后拉时将该轴承外圈向后拉至外圈下装配孔23处,此时外圈上顶机构的外圈顶块位于外圈下装配孔23内,轴承外圈支承在外圈顶块上,之后外圈上顶机构上顶将外圈顶块顶至嵌于外圈装配孔22内,则此时轴承外圈位于外圈装配板21上。然后外圈内推机构动作,将轴承外圈向内推至外圈装配板21和内圈装配板41的衔接处;
轴承内圈被运输到轴承内圈输送带1的末端时被轴承内圈挡片26挡住并由内圈挡口27定位。初始状态时内圈送料板的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29位于内圈挡口27的后方且正对内圈挡口27,之后内圈取料机构动作,将内圈取料滑块向外滑动,使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29扣住轴承内圈输送带1末端的轴承内圈、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30扣住内圈外径检测工位的轴承内圈、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31扣住内圈存储工位的轴承内圈,然后内圈输送机构动作,将内圈输送滑块向后拉,从而带动内圈送料板28向后拉,将轴承内圈输送带末端的轴承内圈送至内圈外径检测工位,将内圈外径检测工位的轴承内圈送至内圈存储工位,将内圈存储工位的轴承内圈送至内圈装配板上。
轴承内圈送至内圈外径检测工位时,轴承内圈位于内圈顶孔33位置,此时内圈顶起机构的内圈支块嵌于内圈顶孔33内,轴承内圈支承在内圈支块上,然后内圈顶起机构动作将内圈支块顶起从而将轴承内圈顶起,然后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对轴承内圈的内径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内圈顶起机构动作将内圈支块下降,内圈支块再次嵌于内圈顶孔33内,轴承内圈回归原位。本实施例中,内圈外径检测机构的轴承内圈外径具体测量方法为:第一内圈检测棒36在第三检测气缸38的带动下向内滑,第二内圈检测棒37在第四检测气缸39的带动下向内滑,直至第一内圈检测棒36和第二内圈检测棒37夹紧轴承内圈的外壁,第二位移传感器35检测到第一内圈检测棒36和第二内圈检测棒37的滑移量,从而计算出轴承内圈的外径。
在内圈存储工位,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31扣住内圈存储架40的某一夹层内的轴承内圈,内圈送料板28在向后拉时将该轴承内圈向后拉至内圈下装配孔43处,此时内圈上顶机构的内圈顶块位于内圈下装配孔43内,轴承内圈支承在外圈顶块上,之后内圈上顶机构上顶将内圈顶块顶至嵌与内圈装配孔42内,则此时轴承内圈位于内圈装配板41上。然后内圈内推机构动作,将轴承内圈向内推直至跌落,从而使轴承内圈跌落在轴承外圈内完成合套。合套完成后由末端推送气缸推动末端推动板将合套完成的工件继续向前推。
从内圈存储架40内按照由上自下或由下自上的顺序依次由内圈送料板28取出轴承内圈。中央控制器内记录有各轴承内圈的外径数值以及存放位置。中央控制器根据每个取出的轴承内圈的外径,通过计算在外圈存储架19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外圈;或者从外圈存储架19内按照由上自下或由下自上的顺序依次由外圈送料板7取出轴承外圈。中央控制器内记录有各轴承外圈的外径数值以及存放位置。中央控制器根据每个取出的轴承外圈的外径,通过计算在内圈存储架40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内圈。外圈存储架19的升降及内圈存储架40的升降分别由第一升降气缸20、第二升降气缸驱动。

Claims (7)

1.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首先对轴承内圈的外径进行测量、对轴承外圈的内径进行测量;
B.将已测量外径的轴承内圈归入轴承内圈库,将已测量内径的轴承外圈归入轴承外圈库,并由数据库记录各个轴承内圈的外径数值及存放位置、由数据库记录各个轴承外圈的内径数值及存放位置;
C.从轴承内圈库内按照存放顺序依次取出轴承内圈,数据库根据每个取出的轴承内圈的外径在轴承外圈库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外圈,然后将轴承内圈套于轴承外圈内;或者从轴承外圈库内按照存放顺序依次取出轴承外圈,数据库根据每个取出的轴承外圈的内径在轴承外圈库内取出与之尺寸适配的轴承内圈,然后将轴承内圈套于轴承外圈内。
2.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的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的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横向的轴承内圈输送带和横向的轴承外圈输送带;
在轴承外圈输送带的末端设有轴承外圈挡片,所述的轴承外圈挡片上设有一个与轴承外圈相适配的外圈挡口;
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纵向的外圈输送滑轨,所述的外圈输送滑轨位于所述轴承外圈挡片的内侧,该外圈输送滑轨上滑设有可沿外圈输送滑轨纵向滑动的外圈输送滑块,所述的外圈输送滑块与用于驱动其滑动的外圈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外圈输送滑块上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外圈取料滑块,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与驱动其滑动的外圈取料机构连接;
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上固设有一外圈送料板,所述的外圈送料板上设有面向轴承外圈输送带的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所述的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由前自后依次排列,外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一外圈弧形取料口位于所述轴承外圈挡片上的外圈挡口的后方且正对所述的外圈挡口;
所述外圈输送滑轨的外侧有纵向的外圈承料板,所述的外圈送料板位于所述外圈承料板的上方,所述的外圈承料板上具有外圈内径检测工位和外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外圈内径检测工位位于所述外圈存储工位的前方,外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正对外圈内径检测工位、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正对外圈存储工位;
在外圈内径检测工位上,所述的外圈承料板上开设有外圈顶孔,所述外圈顶孔的正下方有外圈顶起机构,所述外圈顶起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外圈支块,所述外圈支块与所述的外圈顶孔相适配从而该外圈支块可嵌入所述的外圈顶孔内;
所述外圈顶孔的正上方设有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
在所述的外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外圈承料板的外侧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的第一缺口内有一垂向的外圈存储架,所述的外圈存储架由数个夹层组成,该外圈存储架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连接;
所述外圈存储工位后方设有一外圈装配板,所述的外圈装配板位于所述外圈送料板的上方,所述的外圈装配板上开设有外圈装配孔,所述外圈装配孔与所述外圈存储架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外圈弧形取料口和第三外圈弧形取料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外圈装配孔正下方的外圈承料板上开设有与该外圈装配孔适配的外圈下装配孔,所述外圈下装配孔的正下方有外圈上顶机构,所述外圈上顶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外圈顶块,所述的外圈顶块与外圈装配孔及外圈下装配孔适配从而可嵌入所述的外圈装配孔及外圈下装配孔内;
所述外圈装配孔的外侧有将轴承外圈向内推的外圈内推机构;
在轴承内圈输送带的末端设有轴承内圈挡片,所述的轴承内圈挡片上设有一个与轴承内圈相适配的内圈挡口;
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纵向的内圈输送滑轨,所述的内圈输送滑轨位于所述轴承内圈挡片的内侧,该内圈输送滑轨上滑设有可沿内圈输送滑轨纵向滑动的内圈输送滑块,所述的内圈输送滑块与用于驱动其滑动的内圈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内圈输送滑块上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内圈取料滑块,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与驱动其滑动的内圈取料机构连接;
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上固设有一内圈送料板,所述的内圈送料板上设有面向轴承内圈输送带的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所述的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由前自后依次排列,内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一内圈弧形取料口位于所述轴承内圈挡片上的内圈挡口的后方且正对所述的内圈挡口;
所述内圈输送滑轨的外侧有纵向的内圈承料板,所述的内圈送料板位于所述内圈承料板的上方,所述的内圈承料板上具有内圈外径检测工位和内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内圈外径检测工位位于所述内圈存储工位的前方,内圈送料板在初始状态下其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正对内圈外径检测工位、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正对内圈存储工位;
在内圈外径检测工位上,所述的内圈承料板上开设有内圈顶孔,所述内圈顶孔的正下方有内圈顶起机构,所述内圈顶起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内圈支块,所述内圈支块与所述的内圈顶孔相适配从而该内圈支块可嵌入所述的内圈顶孔内;
所述内圈顶孔的正上方设有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
在所述的内圈存储工位,所述的内圈承料板的外侧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的第二缺口内有一垂向的内圈存储架,所述的内圈存储架由数个夹层组成,该内圈存储架与用于驱动其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连接;
所述内圈存储工位后方设有一内圈装配板,所述的内圈装配板位于所述内圈送料板的上方,所述的内圈装配板上开设有内圈装配孔,所述内圈装配孔与所述内圈存储架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内圈弧形取料口和第三内圈弧形取料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圈装配孔正下方的内圈承料板上开设有与该内圈装配孔适配的内圈下装配孔,所述内圈下装配孔的正下方有内圈上顶机构,所述内圈上顶机构的输出端的末端具有内圈顶块,所述的内圈顶块与内圈装配孔及内圈下装配孔适配从而可嵌入所述的内圈装配孔及内圈下装配孔内;
所述内圈装配孔的外侧有将轴承内圈向内推的内圈内推机构;
所述的内圈装配板位于所述外圈装配板的上方且两者相衔接,内圈内推机构向内推轴承内圈从而使轴承内圈跌落于轴承外圈内完成合套;
还包括一中央控制器,所述的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均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外圈内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支架,所述的第一检测支架上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两侧的第一检测支架上分别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第一外圈检测棒和可横向滑动的第二外圈检测棒,第一外圈检测棒和第二外圈检测棒关于所述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对称,所述的第一外圈检测棒和第二外圈检测棒位于所述外圈顶孔的正上方从而可伸入轴承外圈内;
所述第一外圈检测棒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一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圈检测棒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二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的轴承内圈外径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检测支架,所述的第二检测支架上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两侧的第二检测支架上分别滑设有可横向滑动的第一内圈检测棒和可横向滑动的第二内圈检测棒,第一内圈检测棒和第二内圈检测棒关于所述的第二位移传感器对称,所述的第一内圈检测棒和第二内圈检测棒位于所述内圈顶孔的正上方从而夹住轴承外圈;
所述第一内圈检测棒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三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第二内圈检测棒与驱动其滑动的第四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及第二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的中央控制器信号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现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输送机构为外圈输送气缸,所述外圈输送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输送滑块连接;
所述的内圈输送机构为内圈输送气缸,所述内圈输送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输送滑块连接;
所述的外圈取料机构为外圈取料气缸,所述外圈取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取料滑块连接;
所述的内圈取料机构为内圈取料气缸,所述内圈取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取料滑块连接;
所述的外圈顶起机构为外圈顶起气缸,所述的外圈支块设于所述外圈顶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的内圈顶起机构为内圈顶起气缸,所述的内圈支块设于所述内圈顶起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为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外圈存储架连接;
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为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内圈存储架连接;
所述的外圈上顶机构为外圈上顶气缸,所述的外圈顶块设于所述外圈上顶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的内圈上顶机构为内圈上顶气缸,所述的内圈顶块设于所述内圈上顶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
所述的外圈内推机构为外圈内推气缸,所述外圈内推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设有外圈推块;
所述的内圈内推机构为内圈内推气缸,所述内圈内推气缸的活塞杆的末端设有内圈推块。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现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末端推送气缸,所述的末端推送气缸位于所述外圈输送滑轨和内圈输送滑轨之间,该末端推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一末端推动板,所述末端推动板位于所述外圈装配板的上方从而将合套完成的工件向前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推块具有面向所述外圈装配孔的第一弧形缺口,所述的内圈推块具有面向所述内圈装配孔的第二弧形缺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末端推动板具有开口朝前的第三弧形缺口。
CN201210218065.4A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5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8065.4A CN102705382B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8065.4A CN102705382B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5382A true CN102705382A (zh) 2012-10-03
CN102705382B CN102705382B (zh) 2014-03-26

Family

ID=46898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80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5382B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538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2101A (zh) * 2016-07-22 2016-09-28 昆山轴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轴承装配机
CN106352754A (zh) * 2016-08-19 2017-01-25 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内外圈合套检测设备
CN112629457A (zh) * 2020-12-02 2021-04-09 昆山奥德鲁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的内外圈沟道检测及配对装置
CN113958619A (zh) * 2020-07-21 2022-01-21 西门子股份公司 组装一个或多个轴承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9956A (ja) * 2002-02-13 2003-08-27 Nsk Ltd 軸受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軸受装置
CN201013770Y (zh) * 2007-02-13 2008-01-30 林旦 轴承装配中内圈和外圈的上料装置
EP2203654A1 (de) * 2007-09-19 2010-07-07 Schaeffler KG Wälzlager mit einem geteilten lagerring
CN101818763A (zh) * 2010-04-07 2010-09-01 宁波惠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轴承套圈的合套装置
CN202628856U (zh) * 2012-06-28 2012-12-26 宁波东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9956A (ja) * 2002-02-13 2003-08-27 Nsk Ltd 軸受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軸受装置
CN201013770Y (zh) * 2007-02-13 2008-01-30 林旦 轴承装配中内圈和外圈的上料装置
EP2203654A1 (de) * 2007-09-19 2010-07-07 Schaeffler KG Wälzlager mit einem geteilten lagerring
CN101818763A (zh) * 2010-04-07 2010-09-01 宁波惠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轴承套圈的合套装置
CN202628856U (zh) * 2012-06-28 2012-12-26 宁波东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2101A (zh) * 2016-07-22 2016-09-28 昆山轴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轴承装配机
CN105972101B (zh) * 2016-07-22 2018-05-25 昆山轴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轴承装配机
CN106352754A (zh) * 2016-08-19 2017-01-25 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内外圈合套检测设备
CN106352754B (zh) * 2016-08-19 2019-10-18 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内外圈合套检测设备
CN113958619A (zh) * 2020-07-21 2022-01-21 西门子股份公司 组装一个或多个轴承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29457A (zh) * 2020-12-02 2021-04-09 昆山奥德鲁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的内外圈沟道检测及配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5382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5382B (zh)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合套的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207510876U (zh) 一种自动灌装称重机
CN205668797U (zh) 一种自动上料送板机
CN105858181B (zh) 一种自动上料送板机
CN111661595A (zh) 一种管材上料设备及运用该设备的管材上料方法
CN202628856U (zh) 一种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合套的设备
CN105526897B (zh) 一种修井作业用管杆长度测量装置
CN110369312A (zh) 一种长管自动检测机及检测方法
CN107010393A (zh) 一种多层物料自动传送装置
CN108328255B (zh) 一种发电机转子自动上料机构
CN207272230U (zh) 无积放电梯导轨钻孔线
CN206511623U (zh) 提升输送机
CN108952600B (zh) 一种可自动测长的油管输送装置
CN106829426A (zh) 一种提升输送机
CN108790230B (zh) 一种胎面自动供料装置
CN104876026B (zh) 一种圆饼分张机
CN104415979A (zh) 一种冷轧机的坯管自动测长上料装置
CN103662625B (zh) 橡胶片材制造装置以及橡胶片材提升装置
CN202746423U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保持器装置配机的上保持器放置机构总成
CN209656007U (zh) 一种尺寸自动检测装置
CN206720650U (zh) 一种自动化升降装置
JP5633668B2 (ja) 自動ビレット保管搬送装置
CN207000914U (zh) 一种推箱码垛机
CN111591664A (zh) 一种泡沫垫转运系统
CN206818175U (zh) 一种汽车天窗玻璃曲率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