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5074B - 混合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5074B
CN102705074B CN201210172776.2A CN201210172776A CN102705074B CN 102705074 B CN102705074 B CN 102705074B CN 201210172776 A CN201210172776 A CN 201210172776A CN 102705074 B CN102705074 B CN 102705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assembly
piston
power plant
mixed power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27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5074A (zh
Inventor
王汝成
金启前
由毅
吴成明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727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5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5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5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5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5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装置,包括汽缸、活塞、连杆、第一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及控制器;所述汽缸包括气缸盖和气缸体,所述汽缸盖和所述气缸体结合起来构成一燃烧室,所述活塞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燃烧室内并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装设在所述气缸盖内或所述气缸体底部,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装设在所述活塞内;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至少一个为线圈,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将传统发动机系统与电力驱动系统整合一起,相较现有的混合动力装置,其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普遍使用的燃油发动机汽车排放废气污染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改善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脱颖而出。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未来是电动汽车的天下,但是目前的电池技术问题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汽油相比差上百倍,远未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数值,专家估计在10年以内电动汽车还无法取代燃油发动机汽车(除非燃料电池技术有重大突破)。
现实迫使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开发了一种混合动力装置(Hybrid-ElectricVehicel,缩写HEV)的汽车。所谓混合动力装置就是有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采用燃油的发动机系统,另一套是用电的驱动电机系统。这种混合动力装置既发挥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二者“并肩战斗”,取长补短,汽车的热效率可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可改善30%以上。
但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系统与电力驱动系统是分离的,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传统发动机系统与电力驱动系统整合一起的混合动力装置,其结构简单。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装置,包括汽缸、活塞、连杆、第一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第三磁性组件及控制器;所述第一磁性组件、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及所述第三磁性组件均为线圈,所述气缸盖包括中空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周壁内并环绕所述燃烧室的上部,所述气缸体包括中空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三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周壁内并环绕所述燃烧室的下部,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装设在所述活塞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使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吸引/排斥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的同时,所述第三磁性组件排斥/吸引所述第二磁性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内部中空,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的接头通过所述连杆与外界电源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内部为中空并具有一内壁,所述第二磁性组件与所述活塞内壁之间设有隔热材料。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在传统的发动机基础上增设第一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及控制器;第一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至少其中一个为线圈,控制器控制线圈的电流方向和强度,使第一磁性组件交替吸引/排斥第二磁性组件,从而使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因此,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不仅可以通过燃烧燃油推动活塞上下运动,还能通过电能推动活塞上下运动。也就是,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除具有传统发动机的功能外还具有电动机的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装置的单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装置的多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装置的单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装置的单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为油电混合动力装置。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以应用在汽车上举例说明,但这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可以应用在其它需要动力的设备上。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100包括汽缸1、活塞30、连杆40、曲轴60、第一磁性组件16a、第二磁性组件26a、第三磁性组件32a及控制器(图未示)。汽缸1包括气缸盖10和气缸体20,气缸盖10和气缸体20结合起来构成一燃烧室50。气缸盖10包括顶壁12和第一周壁14,其中顶壁12设有进气歧管122,第一周壁14设有排气歧管142。气缸体20包括底壁22和第二周壁24,底壁22开设一通孔222以供连杆40穿过。活塞30可活动地安装在燃烧室50内。活塞30内部形成一容置腔31,容置腔31具有一内壁34。连杆40内部为中空。曲轴60位于气缸体20的下方并通过连杆40与活塞30连接。曲轴60的一端与飞轮70(请参照图2)连接。第一磁性组件16a装设在气缸盖10内,第二磁性组件26a装设在活塞30的容置腔31内,第三磁性组件32a装设在气缸体2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组件16a、第二磁性组件26a及第三磁性组件32a均为线圈。控制器控制线圈的电流方向和大小。气缸盖10的第一周壁14为中空,第一磁性组件16a设置在第一周壁14内并环绕燃烧室50的上部。气缸体20的第二周壁24为中空,第三磁性组件32a设置在第二周壁24内并环绕燃烧室50的下部。
优选地,第二磁性组件26b与所述活塞30内壁34之间设有隔热材料36。
采用电力驱动有二种方式,一种是对第一磁性组件16a和第三磁性组件32a输入方向相同的交替电流,对第二磁性组件26a输入恒向电流,第一磁性组件16a和第三磁性组件32a的极性交替变化,从而第一磁性组件16a和第三磁性组件32a可以交替吸引/排斥第二磁性组件26a,使活塞30上下往复运动;另一种是对第一磁性组件16a和第三磁性组件32a输入方向相同的恒向电流,对第二磁性组件26a输入交替电流,第一磁性组件16a面向活塞30的一端和第三磁性组件32a面向活塞30的一端极性相同,第二磁性组件26a二端的极性交替变化,从而第一磁性组件16a交替吸引/排斥第二磁性组件26a的同时,第三磁性组件32a交替排斥/吸引第二磁性组件26a,使活塞30上下往复运动。
采用内燃机工作时,活塞30向下运动,空气从进气管吸入,将油喷入燃烧室50与空气混合,活塞30向上运动,将混合气体压缩,点燃混合气体,气体膨胀推动活塞30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曲轴60转动。
因为采用内燃机工作时,首先需要动力推动活塞30向下运动而吸入空气,所以汽车启动时,可以先通过电力驱动活塞30往复运动来带动曲轴60及飞轮70转动,然后利用飞轮70的惯性带动曲轴60转动,使活塞30向下运动吸入空气,从而过渡到采用内燃机工作。优选地,当转速达到预设值时或汽车处于爬坡状态时,采用内燃机工作,这样可以提高汽车的热效率。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100可以是单缸或多缸结构,汽缸的数量视需要而定。图1显示了混合动力装置100的单缸结构,而图2显示了混合动力装置100的四缸结构。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组件16b和第三磁性组件32b为永久磁体,第二磁性组件26b为线圈。第一磁性组件16b装设在顶壁12内,第二磁性组件26b装设在底壁22内,且第一磁性组件16b面向活塞30的一端极性与第二磁性组件26b面向活塞30的一端极性相同。与控制器连接的电路通过连杆40的中空部与第二磁性组件26b的接头电连接。
采用电力工作时,活塞30内部的线圈26b通入交替电流,线圈26b二端的极性交替变化。当线圈26b靠近气缸盖10一端的磁性与第一磁性组件16b的磁性相互吸引,而线圈26b另一端的磁性与第三磁性组件32b的磁性相互排斥,活塞30向上运动,活塞30通过连杆40带动曲轴60转动,曲轴60再带动飞轮70转动。当线圈26b靠近气缸盖10一端的磁性与第一磁性组件16b的磁性相互排斥,而线圈26b另一端的磁性与第三磁性组件32b的磁性相互吸引,活塞30向下运动,活塞30通过连杆40带动曲轴60转动,曲轴60再带动飞轮70转动。线圈26b电流交替一次,连杆40带动曲轴60转动一圈。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组件16C和第三磁性组件32C为线圈,第二磁性组件26c为永久磁体。气缸盖10的第一周壁14为中空,第一磁性组件16C设置在第一周壁14内并环绕燃烧室50的上部。气缸体20的第二周壁24为中空,第三磁性组件32C设置在第二周壁24内并环绕燃烧室50的下部。第二磁性组件26c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永久磁体。
当第二磁性组件26c只包括单个永久磁体时,永久磁体的二极位于活塞30的二端。对第一磁性组件16C和第三磁性组件32C输入方向相同的交替电流,从而第一磁性组件16C交替吸引/排斥第二磁性组件26c的同时,第三磁性组件32C交替排斥/吸引第二磁性组件26c,使活塞30上下往复运动。
当第二磁性组件26c只包括多个永久磁体时,例如二个,这些永久磁体分别位于活塞30的二端,面向第一磁性组件16C和面向第三磁性组件32C的极性可以相同或相反。如果极性相同则对第一磁性组件16C和第三磁性组件32C输入方向相反的交替电流,反之,对第一磁性组件16C和第三磁性组件32C输入方向相同的交替电流,从而第一磁性组件16C交替吸引/排斥第二磁性组件26c的同时,第三磁性组件32C交替排斥/吸引第二磁性组件26c,使活塞30上下往复运动。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100在传统的发动机基础上增设第一磁性组件16a、16b、16c,第二磁性组件26a、26b、26c、第三磁性组件32a、32b、32c及控制器;第二磁性组件26a、26b、26c或/及第一磁性组件16a、16b、16c,第三磁性组件32a、32b、32c为线圈,控制器控制线圈的电流方向和强度,使第一磁性组件16a、16b、16c和第三磁性组件32a、32b、32c交替吸引/排斥第二磁性组件26a、26b、26c,从而使活塞30上下往复运动。因此,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100不仅可以通过燃烧燃油推动活塞30上下运动,还能通过电能推动活塞30上下运动。也就是,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装置100除具有传统发动机的功能外还具有电动机的功能。
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动力要求不高或电流强度很高时,可以省略第一磁性组件16a、16b、16c和第三磁性组件32a、32b、32c中的其中一个,第一磁性组件16a、16b、16c或第三磁性组件32a、32b、32c与第二磁性组件26a、26b、26c配合同样可使活塞30上下往复运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混合动力装置,包括汽缸、活塞和连杆,所述汽缸包括气缸盖和气缸体,所述汽缸盖和所述气缸体结合起来构成一燃烧室,所述活塞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燃烧室内并与所述连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第三磁性组件及控制器,所述第一磁性组件、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及所述第三磁性组件均为线圈,所述气缸盖包括中空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周壁内并环绕所述燃烧室的上部,所述气缸体包括中空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三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周壁内并环绕所述燃烧室的下部,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装设在所述活塞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线圈的电流方向,使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吸引/排斥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的同时,所述第三磁性组件排斥/吸引所述第二磁性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内部中空,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的接头通过所述连杆与外界电源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内部为中空并具有一内壁,所述第二磁性组件与所述活塞内壁之间设有隔热材料。
CN201210172776.2A 2012-05-25 2012-05-25 混合动力装置 Active CN102705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2776.2A CN102705074B (zh) 2012-05-25 2012-05-25 混合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2776.2A CN102705074B (zh) 2012-05-25 2012-05-25 混合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5074A CN102705074A (zh) 2012-10-03
CN102705074B true CN102705074B (zh) 2015-09-30

Family

ID=4689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2776.2A Active CN102705074B (zh) 2012-05-25 2012-05-25 混合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50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3122A (zh) * 2013-05-16 2013-08-2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汽车动力系统
CN106640410A (zh) * 2017-02-09 2017-05-10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斯特林发动机的散热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3428A (en) * 1977-02-22 1980-07-22 Phecell Bradley Electromagnetic augment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6675A (ja) * 2007-02-15 2008-08-28 Honda Motor Co Ltd 減衰力可変ダンパー
CN201306216Y (zh) * 2008-11-27 2009-09-09 马维锋 内燃发动机的辅助动力装置
KR100934407B1 (ko) * 2009-04-08 2009-12-29 조병옥 솔레노이드 영구자석 엔진
WO2010132818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Pelmear Douglas A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3428A (en) * 1977-02-22 1980-07-22 Phecell Bradley Electromagnetic augment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5074A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037B (zh) 一种基于直线isg电机/发动机的车用增程器
WO2007134029A3 (en) Combustion engine driven electric generator apparatus
CN102705074B (zh) 混合动力装置
CN102146854B (zh) 一种天然气和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点火定时校正方法
CN201306216Y (zh) 内燃发动机的辅助动力装置
CN104601047A (zh) 一种采用磁动力辅助驱动的发动机
CN207021886U (zh) 一种磁动力发动机
CN101795045A (zh) 电磁感应发动机
RU112537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генератор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тока
CN205805706U (zh) 一种一体式发电系统
CN208778097U (zh) 一种内燃直线发电机和新能源汽车
WO2009035229A2 (en) Engine
CN102710093B (zh) 电磁动力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02094745U (zh) 电磁感应发动机
CN106609705A (zh) 磁回程内燃机
KR20060029651A (ko) 자기력 엔진
CN101120164A (zh) 连控轨道传动发动机
CN203660696U (zh) 一种混合励磁起停电机磁环装置
CN202160133U (zh) 电磁能发动机
CN102185539B (zh) 脉冲电磁发动机
CN214295542U (zh) 一种传统内燃机汽车改装纯电动汽车结构
CN202150816U (zh) 磁动力发动机
CN201090344Y (zh) 一种机动车的磁力启动器
KR20100049714A (ko) 전자석을 이용한 전기구동엔진
CN202019323U (zh) 磁力全冲程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03

Address after: 317000 east gate of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228 No. 206 Farmer's Second House in Linjiang Industrial Park,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Branch,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