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8263A - 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 Google Patents

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8263A
CN102688263A CN2012101791241A CN201210179124A CN102688263A CN 102688263 A CN102688263 A CN 102688263A CN 2012101791241 A CN2012101791241 A CN 2012101791241A CN 201210179124 A CN201210179124 A CN 201210179124A CN 102688263 A CN102688263 A CN 102688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ranii strictipedis
radix geranii
radix
group
r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91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8263B (zh
Inventor
李辉
洪小凤
耿玲
张娴文
赵昱
李凤贤
施贵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791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8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8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8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8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82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本发明的紫地榆有效部位提取物由彝药隔山消经大孔吸附树脂精制而成。隔山消为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Knuth的干燥根。本发明采用大鼠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紫地榆有效部位对模型大鼠的一般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学和氧化损伤的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因此,紫地榆有效部位可以预期应用于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Description

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紫地榆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该有效部位由云南民间白族/彝族常用草药隔山消经现代提取工艺制备而成,具有明显的抗溃疡性结肠炎功效,可以用于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保健品或药物。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确定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一般认为UC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精神及环境因素等有关。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特异性治疗药物和方法,临床上治疗常用的几类药物(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都只是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存在停药后易复发和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等缺点。由于该病治愈难度大、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由于该病自然病程的复杂特殊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UC的治疗现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难点,日益受到关注。而有迹象表明,我国UC的发生率正逐年增高。因此,寻找其它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以替代目前的常规药物己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方向。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因此在治疗该疾病时常规方法为选用糖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或免疫抑制剂。而长期服用激素类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都很大,使这些本来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犹如雪上加霜。尤其是大剂量激素的冲击疗法及激素长期的维持治疗,激素的毒副作用也随之明显凸现,比如会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现象:向心性肥胖、面色潮红、甚至动则汗出或入夜盗汗、痤疮等,且病人容易继发感染或加重感染,机体的生长发育延缓等等。而免疫抑制剂又会出现:骨髓抑制,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使谷丙转氨酶(SGPT或ALT)增高;性机能损害,尤其是男性,少数可发生不育;脱发;出血性膀肌炎,血尿增多;抵抗力降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最大的缺点是停药后都容易复发。
由于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多的缺点,如上述治疗的不彻底、易复发、对机体的伤害较大等;而中草药在疾病,尤其是慢性难治性顽疾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疗效。因此,中草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经常有腹泻、粘液便和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湿热郁结,余邪不尽、热毒结聚等症状,故在中药的辩证方药上使用清热、燥湿、活血及解毒的中草药。然而,常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都是数种中草药组成的复方,不仅药物质量控制不易,服用上也不方便。因此,以单味中草药为基础,富集其有效组分或有效部位,将其开发成为安全、有效、可控的现代中药/天然药物是当前药物研发的研究热点。
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Knuth﹚为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紫地榆生长于海拔2,7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草地、林下及灌丛,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在云南主要分布于中甸、丽江、大理、昆明等地;其根为白族、彝族民间常用草药隔山消,味苦、微涩、酸,性微寒,功能主治为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滇南本草)。白族和彝族民间多用于治疗厌食、痢疾、慢性胃炎、脘腹疼痛,月经不调,鼻衄;也可外用,治跌打损伤。国内外文献表明:目前对紫地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化学成以及隔山消(紫地榆的根)水提物抑龋作用方面的探索,而对该药的有关药理、毒理、临床应用、药材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报道都非常少。已报道的紫地榆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鞣质类和酚酸类,其中五倍子酸甲酯具有抗HIV的活性。除本专利发明人前期对其粗提物的抗菌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尚未见其它关于紫地榆和/或其有效部位用于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
隔山消(紫地榆的干燥根)是云南民间白族、彝族常用中草药,虽然当地居民也将其应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但是,还未有特别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此外,由于隔山消味苦,需长期服药的慢性难治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般很难按时、按量长期服用常规煎煮的药物。并且隔山消中含有大量鞣质,因此,其在治疗慢性疾患的同时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新的刺激与伤害。为了去芜存菁,即保留紫地榆药材中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部位、去除易产生毒副作用的成分,使患者不需服用大量药物即可达到防治效果,我们对紫地榆的有效部位提取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以乙酸所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为药效试验模型,验证紫地榆有效部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功效。据此完成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紫地榆有效部位,具体而言,该有效部位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
a)用50%-90%乙醇溶剂回流提取经粉碎的紫地榆3次,每次提取1-10小时,温度50-80℃;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乙醇浸膏;
b)将步骤a得到的乙醇浸膏溶于蒸馏水中超声使其充分溶解,经大孔吸附树脂材料柱层析,水洗,然后用60%的乙醇-水洗脱,其中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为AB-8;
c)将步骤b得到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冷冻干燥得产品。
其中,减压浓缩时的温度不超过100℃;步骤a中的提取时间优选2-6小时。
本发明中的紫地榆是指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Knuth的任一部位或全草,优选其干燥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由大孔树脂制备得到的紫地榆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功能的药物,该药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紫地榆有效部位提取物、药用辅料和可药用载体。以紫地榆有效部位为原料的药物制剂可以是注射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气雾剂、透皮贴剂、栓剂、滴丸剂、外用搽剂、软膏剂等剂型药物。
本发明的相关试验中选用了AB-8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工具,有效地富集了紫地榆有效部位;并采用10%乙酸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UC大鼠),观察UC大鼠体重变化、大便隐血情况;检测UC大鼠肠道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以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测定UC大鼠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NO自由基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摘取UC大鼠脾脏、胸腺和结肠,计算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结肠湿重指数等。工艺研究及药效学实验结果说明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紫地榆醇提物进行精制在生产工艺上及其在制备防治UC的制药用途的应用上有着相当的优势,并且以往未见相关的报道,从而构成本发明。
本发明有益之处在于:首次发现由AB-8大孔树脂制备的紫地榆有效部位具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成药潜力,为开发防治该疾病创新性非激素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具有潜在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再一特点为: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采用了除去干扰成分效果好、操作简便、样品损耗小、成本低、污染小、安全可靠的大孔吸附树脂为提取分离材料,利于节能减排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产业化前景十分明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对大鼠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说明其在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用途。必须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的制备
1.1仪器与试剂:
FD-1C-80冷冻干燥机为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产品,超净工作台采用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SW-CJ-2FD型双人单面净化工作台,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为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灭菌锅用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YXQ-LS-50SII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旋转蒸发仪(R-210)为瑞士步祺产品,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TL-16R型)为上海离心机机械研究所产品,紫外分光光度计(722型)购自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紫外光谱用Shimadzu 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薄层制备层析(PTLC)用Merck公司的铝箔硅胶板,薄板(TLC)检测用254nm和365nm的紫外灯;显色剂用碘蒸气、10%硫酸-乙醇以及磷钼酸溶液。乙酸、乙醇、甲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药材:
隔山消,购自大理集盛大药房。经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马晓匡教授鉴定为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Knuth的干燥根。
1.3紫地榆乙醇浸膏的制备:
取隔山消药材(紫地榆的干燥根)5公斤,粉碎后加60%乙醇10000毫升浸泡,加温至60℃提取,提取3次,每次本别为2小时、4小时、4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紫地榆乙醇浸膏(粗提物I)1.64公斤,即1克浸膏相当于3.06克生药。
1.4紫地榆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将1.3项下制备得到的粗提物I(500克)溶于3750毫升蒸馏水中超声使其充分溶解,用750克大孔吸附树脂AB-8吸附拌样,上柱,先用水洗脱至无色。续用60%乙醇-水溶液洗脱至无色,取洗脱液500毫升减压浓缩至干,真空干燥,即得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
实施例2: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I)的制备
2.1仪器与试剂:同实施例1。
2.2药材:同实施例1。
2.3紫地榆乙醇浸膏的制备:
取隔山消药材(紫地榆的干燥根)5公斤,加60%乙醇10000毫升浸泡,加温至60℃提取,提取3次,每次本别为4小时、6小时、8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紫地榆乙醇浸膏(粗提物II)1.63公斤,即1克浸膏相当于3.06克生药。
2.4紫地榆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将2.3项下制备得到的粗提物II(500克)溶于3750毫升蒸馏水中超声使其充分溶解,用750克大孔吸附树脂AB-8吸附拌样,上柱,先用水洗脱至无色。续用60%乙醇-水溶液洗脱至无色,取洗脱液500毫升减压浓缩至干,真空干燥,即得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I)。
实施例3: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隐血的影响
3.1实验材料:
3.1.1动物:SD雄性大鼠,体重为220~240克,合格证号:SCXK(滇)2005-0008,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饲料及垫料由大理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3.1.2受试药物:粗提物I,即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紫地榆乙醇浸膏;样品I,即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紫地榆有效部位。实验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527)为阳性对照品,用时用刀片刮去黄色糖衣,呈现黄褐色,研碎后过100目筛,用0.5%CMC-Na配制成剂量为300毫克/公斤的混悬液备用。
3.1.3试剂:
冰乙酸(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批号:080308,分析纯);
以下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隐血(OB)试剂盒,批号:20101126;考马斯亮蓝蛋白试剂盒,批号:20100925;丙二醛(MDA)试剂盒,批号:20101124;SOD试剂盒(测总),批号:20101125;一氧化氮测试盒(硝酸还原酶法),批号:20101117;髓过氧化物酶(MPO)测试盒,批号:20101109;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试盒,批号:20101116。
3.1.4主要仪器:同实施例1。
3.2试验方法:
3.2.1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造模:大鼠在实验室常规饲养一周。实验前禁食不禁水24小时,记录体重。造模前先用5%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30分钟后用乙醚麻醉,经肛门插入直径3毫米的聚乙烯纤维导管8~10公分,取仰卧位,注入10%乙酸溶液1.5毫升、保留15秒,立即用3~5毫升生理盐水(NS)冲洗两次。造模24小时后大鼠即出现腹泻,为黄色稀便、半稀便甚至血便,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自主活动减少。其粪便性状及一般情况的改变,符合实验性UC的改变,表明造模成功。
3.2.2分组及给药:造模24小时后,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样品I(50毫克/公斤、100毫克/公斤、200毫克/公斤)、粗提物I(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SASP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其中,正常组大鼠用生理盐水按3.2.1造模方法处理。造模后24小时开始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7天。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粗提物I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配制成低、中、高剂量(163.4毫克/公斤、326.8毫克/公斤、653.6毫克/公斤,相当于0.5、1.0、2克生药/公斤)。
3.2.3大便隐血实验:采用邻联甲苯胺法,用隐血(OB)试剂盒检测,用棉签挑取少量大鼠大便于白瓷板上,先滴加邻联甲苯胺,再滴加过氧化氢,根据显色时间和显色程度进行隐血等级评分。隐血等级评分标准如下:
Figure BDA00001719192700051
Figure BDA00001719192700061
3.2.4数据统计与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6.0,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涉及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3.3实验结果:
乙酸性UC大鼠造模后,对各组造模24小时和给药7天后的隐血情况进行评价与统计学分析,紫地榆有效部位对UC大鼠隐血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见表1-2。造模24小时后各组大鼠大便隐血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隐血大部分呈阳性(++)或强阳性(+++)。经药物治疗后,隐血程度逐渐减轻。给药7天后,各组间隐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正常组外,各组造模后24小时和给药7d后的隐血情况之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粗提物组和样品I之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前后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表1.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UC大鼠隐血的影响(造模后24小时)
Figure BDA00001719192700062
说明:采用秩和检验,除正常组外,各造模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2.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UC大鼠隐血的影响(给药7天后)
Figure BDA00001719192700071
说明:采用秩和检验,P<0.001,各造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3.4结果说明:
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主要症状之一是便血,便血是由于结肠黏膜受损,包括黏膜血管广泛扩张,以及黏膜面的溃疡所致。该实施例结果说明:给药7天后各组的隐血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能使隐血程度明显减轻,大部分呈阴性(-)或弱阳性(+);其药效明显强于紫地榆粗提物(乙醇浸膏)和阳性对照药物SASP,并呈现量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紫地榆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UC大鼠大便隐血的症状,因此可以预期进一步开发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实施例4: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湿重的影响
4.1实验材料:
4.1.1动物:同实施例3。
4.1.2受试药物:粗提物II,即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紫地榆乙醇浸膏;样品II,即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紫地榆有效部位。药性对照药物:同实施例3。
4.1.3试剂:同实施例3。
4.1.4主要仪器:同实施例1。
4.2试验方法:
4.2.1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造模:同实施例3。
4.2.2分组及给药:造模24小时后,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样品II(50毫克/公斤、100毫克/公斤、200毫克/公斤)、粗提物II(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SASP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方法同实施例3。
4.2.3观察指标:
(1)体重:分别于造模前、给药7天后称重,比较分析。
(2)结肠湿重、长度:给药7天后,禁食不禁水24小时,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迅速剖腹,取出肛门至盲肠末端的整个结肠和直肠段。沿肠系膜剪开肠腔,用冷生理盐水冲洗肠内容物。冲洗干净后,用滤纸拭干,测量结肠长度,称量整个肠段重量。结肠湿重指数=全结肠湿重重量/处死前体重。
4.2.4数据统计与分析:同实施例3。
4.3实验结果:
在给药7天的观察时间里,正常对照组体重呈明显增加趋势;模型对照组体重呈明显减轻趋势;紫地榆粗提物(粗提物II)低、中剂量组、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I)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体重减轻程度小于模型对照组;粗提物II高剂量组与样品II的中、高剂量组之大鼠体重则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测试药物对UC大鼠结肠湿重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见表3,各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结肠湿重明显增加。其中,模型组结肠湿重增重最大,结肠湿重指数在所有组中最高;各治疗组的结肠湿重指数虽然有所降低,但是阳性对照SASP组与模型组的结肠湿重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紫地榆粗提物高剂量组与紫地榆有效部位则能明显降低UC大鼠的结肠湿重指数(P<0.05)。
表3.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UC大鼠结肠湿重的影响(均值±标准差)
Figure BDA00001719192700081
说明:与正常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01
4.4结果说明:
在整个给药过程中观察到,正常组大鼠的生长及一般活动均正常;造模后各组大鼠经SASP和紫地榆粗提物与有效部位之不同剂量给药治疗后,自主活动、毛色等均较模型组改善,其中以紫地榆粗提物高剂量组及紫地榆有效部位中、高剂量组的改善最为明显;各组大鼠造模后体重与造模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给药7天后,紫地榆粗提物高剂量组与紫地榆有效部位的中、高剂量组之大鼠体重则与正常组一样,呈现明显增加趋势。用乙酸造模后,由于炎性、水肿及溃疡形成等原因,使UC大鼠结肠重量增加。本实施例结果说明: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的结肠湿重指数均有所增加,但紫地榆粗提物(乙醇浸膏)高剂量组与紫地榆有效部位组的增重幅度相对较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结肠湿重指数都有所降低,其中紫地榆粗提物高剂量组与紫地榆有效部位明显降低UC大鼠的结肠湿重指数(P<0.05),而阳性对照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地榆有效部位显著降低了UC大鼠的结肠湿重指数,表明其具有成为UC的非激素类、非免疫抑制剂类创新性天然药物。
实施例5: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5.1实验材料:
5.1.1动物:同实施例3。
5.1.2受试药物:粗提物II,即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紫地榆乙醇浸膏;样品II,即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紫地榆有效部位。药性对照药物:同实施例3。
5.1.3试剂:同实施例3。
5.1.4主要仪器:同实施例1。
5.2试验方法:
5.2.1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造模:同实施例3。
5.2.2分组及给药:造模24小时后,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样品II(50毫克/公斤、100毫克/公斤、200毫克/公斤)、粗提物II(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SASP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方法同实施例3。
5.2.3观察指标:胸腺、脾脏指数。给药7天后处死大鼠,解剖取脾脏、胸腺,精密电子天平称重,以大鼠脾脏或胸腺重量(毫克)比上处死前大鼠体重量(克)为脾脏或胸腺指数进行统计。
5.2.4数据统计与分析:同实施例3。
5.3实验结果:
紫地榆有效部位对UC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表4:(1)模型组脾脏明显肿大,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给药组与正常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I)各剂量组、及紫地榆粗提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紫地榆粗提物各剂量组胸腺均明显萎缩(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01;其余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I)之低、中剂量组的胸腺也呈明显萎缩,而其高剂量组与正常大鼠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I)各剂量组、及紫地榆粗提物低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品II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01;其余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4.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719192700101
说明: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01
5.4结果说明:
该实施例结果说明:UC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前者出现胸腺萎缩、脾脏肿大等免疫功能受损表征。SASP阳性药物组、紫地榆粗提物(乙醇浸膏)高剂量组及紫地榆有效部位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紫地榆有效部位对UC大鼠胸腺萎缩、脾脏肿大的改善效果优于阳性药物。结果表明紫地榆有效部位能有效改善抗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大鼠胸腺萎缩、脾脏肿大等症状。
实施例6: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6.1实验材料:
6.1.1动物:同实施例3。
6.1.2受试药物:粗提物I,即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紫地榆乙醇浸膏;样品I,即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紫地榆有效部位。药性对照药物:同实施例3。
6.1.3试剂:同实施例3。
6.1.4主要仪器:同实施例1。
6.2试验方法:
6.2.1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造模:同实施例3。
6.2.2分组及给药:造模24小时后,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样品I(50毫克/公斤、100毫克/公斤、200毫克/公斤)、粗提物I(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SASP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方法同实施例3。
6.2.3观察指标: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标准如下。
0分:结肠黏膜无损伤;
1分:结肠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表面光滑,无糜烂或溃疡;
2分:结肠黏膜充血水肿,黏膜粗糙,呈颗粒感,有糜烂或肠粘连;
3分:结肠粘膜高度充血水肿,表面有坏死及溃疡形成,面积<1平方公分,(溃疡最大纵径<1公分)肠壁增厚或表面有坏死及炎性息肉;
4分:结肠粘膜重度充血水肿,黏膜坏死及溃疡形成,面积>1平方公分,(溃疡最大纵径>1公分)或全肠壁坏死、中毒性巨结肠导致死亡。
6.2.4数据统计与分析:同实施例3。
6.3实验结果:
紫地榆有效部位对UC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损伤(CMDI)的保护作用之实验结果见表5:正常组大鼠没有病变,与模型组及各给药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模型组的CMDI指数明显升高,与紫地榆粗提物(乙醇浸膏)高剂量组及紫地榆有效部位高、中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ASP组的CMDI指数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
表5.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损伤(CMDI)的保护作用
Figure BDA00001719192700121
说明: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6.4结果说明:
该实施例结果说明:各造模组的CMDI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光镜下可见黏膜层坏死脱落,出现中重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充血水肿以及弥漫性溃疡。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符合实验性UC的改变,说明模型复制成功。紫地榆有效部位高剂量组的CMDI指数低于阳性药物SASP组,说明紫地榆有效部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7: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氧化损伤的影响
7.1实验材料:
7.1.1动物:同实施例3。
7.1.2受试药物:粗提物I,即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紫地榆乙醇浸膏;样品I,即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紫地榆有效部位。药性对照药物:同实施例3。
7.1.3试剂:同实施例3。
7.1.4主要仪器:同实施例1。
7.2试验方法:
7.2.1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造模:同实施例3。
7.2.2分组及给药:造模24小时后,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样品I低、中、高剂量组(50毫克/公斤、100毫克/公斤、200毫克/公斤)、粗提物I低、中、高剂量组(163.4毫克/公斤、326.8毫克/公斤、653.6毫克/公斤)、阳性对照SASP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方法同实施例3。
7.2.3观察指标:取部分病变组织块,迅速置于-80℃冰箱冷冻,留待测各项生化指标。剪取冻存的组织块,准确称重,用眼科剪剪碎,加冷生理盐水,低温制成组织匀浆以供检测。一氧化氮(NO)自由基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测定分别根据试剂盒说明操作。
7.2.4数据统计与分析:同实施例3。
7.3实验结果:
氧化损伤在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损伤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紫地榆有效部位对UC大鼠结肠组织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6。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O、MDA含量及MPO活性明显增加,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紫地榆有效部位(样品I)显著降低NO、MDA含量及MPO活性并明显增强结肠组织中SOD的活性,其高剂量组还能显著提升GSH-PX含量;紫地榆粗提物(乙醇浸膏)则能降低MDA含量及MPO活性,其高剂量组还能增强结肠组织中SOD的活性并降低NO水平。
表6.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所致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719192700131
说明: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01
7.4结果说明:
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的一种酶,其含量的增高可以反映中性粒细胞在某一组织中的增多,间接反映炎症在组织中的存在。因此,凡是存在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组织,都可以通过MPO活性测定来判定细胞浸润程度。对于MPO的检测能较好地反映UC急性炎症期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作为评价本病的急慢性病理改变和炎症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实施例说明,紫地榆有效部位能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结肠炎症程度,这是其黏膜保护作用机理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氧化损伤是UC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氧自由基(oxygenrfeeradieals,OFR)在UC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大量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提示UC肠黏膜中OFR水平明显升高,大量OFR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作用,充当或激活炎性介质,使炎症进一步加重。在生理情况下,为了防御正常生命活动中产生的OFR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机体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如SOD等,但当OFR形成过量或抗氧化系统削弱,OFR可引起机体一系列损伤,其中最重要的是触发细胞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产生MDA等脂质过氧化物,使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氧自由基的量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强度是通过脂质过氧化中间产物MDA来判断的。MDA的水平测定不仅可间接反映OFR生成的多少,同时也是OFR触发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直接证据和膜结构受损程度的指标。NO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气体自由基,同时也是兼具细胞内和细胞间使以及神经递质作用的信息分子,在体内参与诸多的病理生理过程。在UC中晚期,NO转变为氧化能力更强的氧化亚硝酸(OONO-),后者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含巯基蛋白和脂质的细胞膜、细胞器过氧化,从而使组织细胞损伤。SOD则是机体内主要的抗氧化酶,能将组织细胞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生成H2O2,从而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其活力的高低反映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许多学者认为:UC体内,尤其是肠黏膜组织局部SOD活性降低、清除氧自由基能力下降是导致自由基堆积造成肠黏膜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NO、MDA水平及SOD活性可间接反应机体的氧化-抗氧化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实验结果可知:模型组结肠组织中MDA、NO自由基的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表明乙酸性UC大鼠模型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清除OFR的能力减弱。与模型组比较,紫地榆有效部位组结肠组织中MDA、NO自由基的含量及MPO活性显著降低(P<0.001、P<0.05、P<0.001),SOD活性增强(P<0.05),其高剂量组还能显著提升GSH-PX含量(P<0.05);表明紫地榆有效部位对乙酸性UC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减少NO的生成,降低自由基的水平,间接提高内源性SOD的活性,使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从而减轻结肠黏膜的损伤和炎症。
在上述说明书阐述本发明时,同时提供了实施例的目的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本发明的意义。在进入本发明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范围内时,本发明的实际应用包括所有一般变化、配合,或改进。

Claims (5)

1.一种紫地榆有效部位提取物,其特征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
a)用50%-90%乙醇溶剂回流提取经粉碎的紫地榆3次,每次提取1-10小时,温度50-80℃;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乙醇浸膏;
b)将步骤a得到的乙醇浸膏溶于蒸馏水中超声使其充分溶解,经大孔吸附树脂材料柱层析,水洗,然后用60%的乙醇-水洗脱,其中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为AB-8;
c)将步骤b得到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冷冻干燥得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紫地榆有效部位提取物,其特征为:紫地榆是指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Knuth的干燥根;减压浓缩时的温度不超过100℃;步骤a中的提取时间为2-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的紫地榆有效部位提取物用于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4.一种具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功能的药物,其为治疗有效量的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的紫地榆有效部位提取物、药用辅料和可药用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药物,其药物剂型是片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滴丸、气雾剂、透皮贴剂、栓剂、外用搽剂或软膏剂。
CN201210179124.1A 2012-06-02 2012-06-02 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8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9124.1A CN102688263B (zh) 2012-06-02 2012-06-02 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9124.1A CN102688263B (zh) 2012-06-02 2012-06-02 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8263A true CN102688263A (zh) 2012-09-26
CN102688263B CN102688263B (zh) 2014-02-12

Family

ID=4685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91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8263B (zh) 2012-06-02 2012-06-02 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82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4706A (zh) * 2014-12-29 2015-03-25 北京一轻研究院 一种用于延缓皮肤衰老的地榆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18323A (zh) * 2021-03-26 2021-06-25 大理大学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紫地榆药材红外提取与预测方法
CN113533706A (zh) * 2021-08-12 2021-10-22 大理大学 紫地榆总鞣质对鼠急性胃溃疡保护作用的实验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011A (zh) * 1997-06-26 1998-08-12 张罗李 一种治疗胃肠病的药
CN1434052A (zh) * 2003-02-12 2003-08-06 复旦大学 老鹳草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CN101721584A (zh) * 2008-10-14 2010-06-09 贵州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011A (zh) * 1997-06-26 1998-08-12 张罗李 一种治疗胃肠病的药
CN1434052A (zh) * 2003-02-12 2003-08-06 复旦大学 老鹳草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CN101721584A (zh) * 2008-10-14 2010-06-09 贵州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蓝海,等: "紫地榆中没食子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中成药》, vol. 31, no. 9, 30 September 2009 (2009-09-30), pages 1456 - 1457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4706A (zh) * 2014-12-29 2015-03-25 北京一轻研究院 一种用于延缓皮肤衰老的地榆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18323A (zh) * 2021-03-26 2021-06-25 大理大学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紫地榆药材红外提取与预测方法
CN113533706A (zh) * 2021-08-12 2021-10-22 大理大学 紫地榆总鞣质对鼠急性胃溃疡保护作用的实验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8263B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shora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Dendrophthoe falcata against ehrlich ascites carcinoma in swiss albino mice
Zhang et 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 of Pterocephalus hookeri (CB Clarke) Höeck
EP1158994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mixed aqueous extract of anemarrhena rhizoma and phellodendron bark for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ion
CN101721488B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359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226544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und For Treating Inflammation, Pain, Arthritis And Spinitis, And Proliferating Osteoblastic C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eof
Wang et al. Ethnopharmacological use,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phytochemistry, and progress in Chinese crude drug processing of the lateral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Fuzi): a review
CN102258598B (zh) 以木瓜有效部位制成的药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479963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Sharma et al.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seeds of Alangium salvifolium Linn
CN102688263B (zh) 紫地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防治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JP4106418B2 (ja) 軟骨保護用生薬組成物
CN101293016B (zh) 肉苁蓉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帕金森病药剂中的应用
CN102309542A (zh) 用于慢性肾炎的肾茶正丁醇部位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9950A (zh) 救必应酸在制备调血脂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926896B (zh) 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6166B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藏药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511166A (ja) ハルパゴフィタム プロカンベンス及び/又はハルパゴフィタム ゼイヘリ デンスから精製された抽出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使用
CN101456886B (zh) 瑞香樱草糖-芫花黄素和瑞香属植物的用途
CN106890189A (zh) 重楼皂苷在制备抗肿瘤药物增敏剂中的应用
CN104189346A (zh) 一种新型促胃肠动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axena et al. Antiulcerogenic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Hydro alcoholic extract of the root of Cichorium intybus L. in experimentally induced ulcer in Rats
CN100486600C (zh) 鬼针草总黄酮在制备防治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CN110038007A (zh) 一种具有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作用的组合物
CN103933386A (zh)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复方血友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