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2806A - 光信息介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介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2806A
CN102682806A CN2012100620965A CN201210062096A CN102682806A CN 102682806 A CN102682806 A CN 102682806A CN 2012100620965 A CN2012100620965 A CN 2012100620965A CN 201210062096 A CN201210062096 A CN 201210062096A CN 102682806 A CN102682806 A CN 102682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ca
reflectivity
zone
data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20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川贵清
星泽拓
大西邦一
永井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82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2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94Indication parts or information parts for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G11B20/002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the key being stored as a barcode
    • G11B20/0026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the key being stored as a barcode said barcode being recorded in 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Burst cutting area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信息介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BCA数据的写入,在现有技术中是在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后通过BCA切割机等来进行的。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在光盘制造工序中不得不设计专门用于BCA形成的工序,从光盘的生产工时及制造成本的观点看,光盘生产者的负担大。通过使用与用户数据区域相同的坑形成方法,能实现BCA制造工序的削减。具体而言,通过对坑深度、坑宽、坑图案进行设计能使BCA部的调制度更大,能应用与现有技术的BCA同样的检测方法。

Description

光信息介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信息介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光盘,例如Blu-ray Disc(BD,蓝光光盘)等中,为了实施存储在用户数据区域中的数据的管理及其著作权的保护,在光盘的内周设有Burst CuttingArea(BCA,突发脉冲切割区域,即条形码刻录区域)。作为关于BCA的技术,例如已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专利文献中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494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0435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BCA数据的写入,历来是在用户数据区域形成后利用BCA切割机(BCA cutter,BCA打标机)等来进行的。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必须要在光盘制造工序后设置BCA形成用的独立的工序,从光盘的生产工时和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光盘生产商的负担较大。
上述问题能够通过本发明的以下技术方案得到解决。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BCA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该BCA中,作为根据反射率的变化而被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高反射侧水平的区域,是没有调制的反射光量大致一定的区域,作为低反射侧水平的区域,是由通过与进行记录再现的数据调制方式相同的调制方式而调制的坑形成的,在二值化信号的低反射侧区域,能够以由经数据调制的坑构成的情况下假定的最大反射率低于56%的水平进行二值化检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BCA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该BCA中,作为根据反射率的变化而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高反射侧水平的区域,是没有数据调制的反射光量大致一定的区域,作为低反射侧水平的区域,由反射率低的槽部和反射率高的镜面部构成,在二值化信号的低反射侧区域,能够以由经数据调制的坑构成的情况下假定的最大反射率的1/4的反射水平,进行二值化检测。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上述的光信息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在该光信息介质的BCA结构中,在作为根据反射率的变化而被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低反射率侧水平的区域中形成的坑的坑宽度,是进行记录再现的光斑尺寸的大致一半。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容易的方法来实现BCA的形成,且能够应用与现有技术的BCA相同的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BCA结构及其信号波形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使用的BCA结构及其信号波形的图。
图3是表示2T长的连续图案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8T长的连续图案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坑结构的BCA的图案的图。
图6是表示坑结构的BCA的图案的图。
图7是表示坑结构的BCA的图案的图。
图8是本发明使用的单层ROM光盘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使用的双层ROM光盘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使用的ROM光盘的记录层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数据帧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扰码(scrambled)数据帧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216行304列的数据块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LDC块结构图。
图15a是表示对LDC块进行的第1交错的结构图。
图15b是表示对LDC块进行的第2交错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地址信息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存取块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BIS块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BIS簇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ECC簇的结构图。
图21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记录帧的结构图。
图22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所使用的1-7调制的转换图。
图23同步帧的同步信号图案(模式)表。
图24是表示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BCA的位置的结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BCA的调制规则的转换表。
图26是表示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BCA的记录形状的图。
图27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的BCA的数据结构图。
图28是BCA的同步信号的图案表。
图29是BCA码的ECC块的结构图。
图30是BCA的数据块的结构图。
图31是本发明使用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100…光盘、3101…盘电动机、3102…光拾取器
具体实施方式
[光信息介质]
针对本发明使用的光信息介质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中,以BD的系统为前提。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BCA结构的物理特性及其信号波形。(a)表示物理结构,在作为基底部分的浮雕(emboss)部(凹凸部),按照数据区域的调制方法形成随机数据。在之后的工序中,使用BCA切割机等在此处形成切割部。这样,通过降低反射水平,构成数据图案的“1”,能够根据反射率的差异来与其它的浮雕部的“0”区分。(b)表示实际再现的波形。浮雕部根据数据图案调制,会检测出高频成分。而切割部烧断数据图案,反射光量大幅降低,能使再现信号强度下降到大致零电平(zero level)附近。(c)表示通过再现用的LPF后的信号波形。数据图案类似于用户数据区域的高频成分的信号,被检测为信号中心电平。其结果是,浮雕部比I8H(原波形的顶端电平)低,切割部被检测为零电平附近。
接着,图2表示本发明使用的光信息介质的BCA结构的物理特性及其信号波形。(a)的物理结构与现有技术BCA不同,构成数据图案“0”的部分是镜面部,即,不是坑等光衍射结构,而是反射光量最高的结构。构成数据图案“1”的浮雕部是与现有技术BCA的浮雕部相同的物理结构。
在(b)的再现波形中,其差异变得明确,但是构成数据图案“1”的浮雕部具有与现有技术BCA的数据图案“0”的浮雕部相同的反射率,因此该波形是与现有技术BCA的信号电平不同的波形。作为数据图案“0”的镜面部的信号电平,也同样地从数据图案的高频信号的中心电平大幅移位至I8H。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规定适用于BCA的坑成型条件,以能够与现有技术的BCA同样地进行检测。具体的方法如以下所示。首先,通过将坑深度设计为激光波长的大致1/4,能最容易检测反射光量的变化。在这样的设计中,虽然推挽信号的检测会变得困难,但因为在BCA的再现中可以不实施跟踪伺服,所以是能够实现的。
接着,表示针对坑形状进行的评价结果。特别是针对最能够确保反射光量的变化也就是信号调制度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各条件按坑长、坑宽进行了比较研究。
首先,针对坑长,从数据调制的观点出发,对2T长的连续图案、8T长的连续图案进行比较。其中,1T是信道时钟(channel clock,信道脉冲时钟)。
图3是2T长的连续图案的模拟结果。(a)表示将坑宽设为轨道间距的一半即0.16μm的情况下的反射光量。G/L分别表示沟(groove)也就是在轨道上(on track)的状态的结果,和岸(land)也就是不在轨道上(off track)状态的结果。(b)表示将坑宽设为使反射光量极小的光斑尺寸的大致一半即0.21μm的结果。信号电平的1以镜面的电平为基准(即信号电平以镜面的电平为基准归一化),表示为相对光量比。从这些结果知道,在2T长的连续图案的情况下,坑宽为0.21μm的时候,能更加降低平均反射光量。
图4是8T长的连续图案的模拟结果。(a)、(b)分别表示与图3同样地改变了坑宽的结果。可知在8T长的连续图案的情况下,在坑中心部分(图中的长度=0),无论是否在轨道上,在以镜面部为基准时均为0.25以下。此外,台部(非坑部)为与镜面部相当的0.9左右。根据该结果,在使用该坑图案进行BCA形成的情况下,信号强度在坑部和台部大幅变化,通过BCA再现用的LPF后,进行整体的平均,将无限制地收敛到0.5附近。
图5~图7表示坑结构的BCA的例子。图5是2T连续图案,图6是8T连续图案,图7是扩展了的8T连续图案的槽结构图案。根据图3、4的条件,可以说作为能更加确保BCA的调制度的坑图案,应当是长的坑图案的中央部连续存在的情况。即,可知,对于确保与现有技术的BCA相同的信号电平、且不追加后工序的坑形成型的BCA来说,通过采用图7那样的长的坑图案(槽结构)而不是采用图5、图6那样的有台部的图案,能够确保BCA信号调制度(BCA信号振幅的幅度占峰值电平与零电平的差的比例)。即,检测到图4的长度=0的部分的信号电平。其结果是,虽然会随坑宽而变化,但信号电平能够实现大约0.25以下的值。此外,在BD-ROM的单层光盘的情况下,最大反射率规定为70%,而且最小调制度(对应于反射光量的信号振幅的最小调制度)规定为40%,因此所存在的最大反射光量为大约56%=(70×(100-40/2)/100),所以若能检测到14%=(56×0.25)则即使以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检测方法也能进行新型的BCA的检测。此外,在BD-ROM双层光盘的情况下,根据相同的计算方法,只要能检测出6%即可。
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中,为方便起见,对2T、8T的连续图案进行了比较,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槽结构的实现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只要确保坑部的长度并使台部的长度尽可能短即可,例如,在8T坑和2T台的组合的图案下,也能比较容易地确保BCA调制度。
[光盘的形状]
针对本发明中使用的只读光盘的形状进行说明。图8表示单层ROM(只读)光盘。此外,图9表示双层ROM(只读)光盘。在图8所示的单层ROM光盘中,存在写有标签的一侧的标签面和用于再现的光束所入射的一侧的记录面。包括从记录面一侧保护记录面的覆盖层、记录信号的记录层和位于其之下的基底层。在图9所示的双层ROM光盘中,也存在写有标签的一侧的标签面和用于再现的光束所入射的一侧的记录面。包括从记录面一侧保护记录面的覆盖层(保护层)、记录信号的记录层(L1)、与另一个记录层之间隔开距离的间隔层、另一个记录信号的记录层(L0)和位于其之下的基底层。
接着,图10表示单层ROM光盘和双层ROM光盘的记录层的结构。图10是以光盘截面的左侧为内周、右侧为外周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图。图10(a)的L0盘结构表示单层ROM光盘和双层ROM光盘的记录层L0的盘结构。图10(b)的L1盘结构表示双层ROM光盘的记录层L1的盘结构。
在图10(a)L0盘结构中,1001是BCA,记录光盘固有的信息等。1002是Inner Zone0(内区0),记录关于光盘的属性的信息和控制信息等。也称Lead-in(导入)。1003是Data Zone0(数据区0),记录AV数据等用户数据。1004是Outer Zone0(外区0),记录控制信息等。InnerZone0(1002)包括Protection Zone1(1005)(保护区1)、PIC(1006)、Protection Zone2(1007)(保护区1)、INFO02(1008)、reserved(1009)(保留)和INFO01(1010)。Protection Zone1(1005)是用于将BCA(1001)与PIC(1006)隔开的区域。PIC(1006)记录关于光盘的类型的信息、关于光盘的大小的信息、关于光盘的版本的信息、关于光盘的结构的信息、关于信道比特长的信息、关于BCA的有无的信息和关于适用的最大传输速度的信息等。Protection Zone2(1007)是用于将PIC(1006)与INFO02(1008)隔开的区域。INFO02(1008)记录控制信息。reserved(1009)是备用的区域。INFO01(1010)记录控制信息。Outer Zone0(1004)包括INFO3/4(1011)和Protection Zone3(1012)。INFO3/4(1011)记录控制信息。Protection Zone3(1012)将INFO3/4(1011)与更外周的部分隔开。图10(a)的L0盘结构中从内周向外周而去的箭头,表示单层ROM光盘和双层ROM光盘的记录层L0,是以从内周向外周Read(读取)的方式记录的。
在图10(b)的L1盘结构中,1014是Inner Zone1,记录关于光盘的属性的信息和控制信息等。也称Lead-out(层出)。1015是Data Zone0,记录AV数据等用户数据。1016是Outer Zone1,记录控制信息等。InnerZone1(1014)包括Protection Zone1(1017)、PIC(1018)、ProtectionZone2(1019)、INFO02(1020)、reserved(1021)和INFO01(1022)。Protection Zone1(1017)是用于将更内周侧与PIC(1018)隔开的区域。PIC(1018)记录关于光盘的类型的信息、关于光盘的大小的信息、关于光盘的版本的信息、关于光盘的结构的信息、关于信道比特长的信息、关于BCA的有无的信息和关于适用的最大传输速度的信息等。Protection Zone2(1019)是将PIC(1018)与INFO02(1020)隔开的区域。INFO02(1020)记录控制信息。reserved(1021)是备用的区域。INFO01(1022)记录控制信息。Outer Zone1(1016)包括INFO3/4(1023)和Protection Zone3(1024)。INFO3/4(1023)记录控制信息。ProtectionZone3(1024)将INFO3/4(1023)与更外周部分隔开。图10(b)的L1盘结构中从外周向内周而去的箭头表示双层ROM光盘的记录层L1,是以从外周朝向内周Read的方式记录的。
[数据的编码处理]
针对用户数据的记录处理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将用户数据按2048字节单位分割,并分别附加4字节的检错码来构成2052字节的数据帧(data frame)。接着,对各数据帧如图12所示进行扰码处理,构成扰码数据帧。接着如图12所示,将32个扰码数据帧汇集起来。接着按列顺序进行再配置,如图13所示构成216行304列的数据块。然后,如图14所示,利用(248,216,32)的里德所罗门编码对数据块的各列进行编码,添加32字节的校验码(parity,奇偶校验码),重新构成248行304列的LDC(Long Distant Code,长程编码)块。对LDC块实施下面的第1交错处理和第2交错(interleave)处理。第1交错如图15a所示,以使第偶数个的列的数据与紧接其后的第奇数个列的数据交错地相互插入的方式进行再配置,构成496行152列的块。第2交错如图15b所示,对已再配置的496行152列的块进行以下再配置:从上起以2行单位,最初的2行不移位,接下来的2行向左移位3字节,接下来的2行移位6字节,再接下来的2行向左移位9字节,每一次增加3字节的移位量。实施了第1交错、第2交错后的数据构成LDC簇。
另一方面,对该数据块附加的地址按以下方式生成。
如图16所示,数据块被分割为16个地址单元,每个地址单元分配了9字节的地址信息。详细来说,9个字节由4字节的地址、1字节的标记信息和附加于5字节的地址与标记信息的校验码构成。该地址在进行了交错处理后,形成6行24列的矩阵。同时,32单元份的每单元18字节的用户控制数据配置为24行24列的矩阵。
上述的6行24列的矩阵和24行24列的矩阵结合,形成图17所示的30行24列的存取块(access block)。利用(62,30,32)的里德所罗门编码对存取块的各列进行编码,添加32字节的校验码,如图18所示,形成62行24列的BIS(Burst Indicating Subcode,突发错误标识子码)块。对BIS块的数据进行再配置,构成如图19所示的496行3列的BIS簇。
将上述的LDC簇按照每38列进行分割,在每38列之间插入一列BIS簇的数据,构成如图20所示的ECC簇。
对ECC簇的各行155字节的数据,在开头添加20比特的帧同步信号,对于155字节的数据,分割成开头的25比特和之后的各45比特,并在它们各个之间插入DC控制比特,构成图21所示的记录帧。DC控制比特被控制为使调制后的DSV接近0。
对记录帧的数据的调制根据图22所示的表进行1-7调制。帧同步信号按照图23所示的方式使用30比特的同步码进行添加。在图23中,#在同步码前的调制后的数据以0000或者00结束的情况下为1,其他情况下为0。
[BCA]
图24表示从光盘2401的上方观看图10中所示的BCA的配置的配置图。在光盘2401的半径21.3mm到22.0mm的范围内,同心圆状地形成有突发脉冲切割区域(Burst Cutting Area,BCA)2402。此外,2403是中心孔。在该BCA中,存储光盘ID等光盘固有的信息或者光盘遵循的格式信息等。在1周大致4750个信道比特中,这样的信息占据了4648信道比特。
图25表示在BCA区域2402中记录的数据的调制方法。在本调制方式中,2比特的数据调制成7比特数据。调制后的7比特数据中,前半的3个比特构成同步部,后半的4个比特构成数据部。同步部仅由“010”构成。数据部的4个比特之中任一比特设定“1”,其以外的比特设定“0”。在图25中,若原数据为“00”,则数据部调制为“1000”。同样,对于原数据“01”、“10”、“11”,数据部分别调制为“0100”、“0010”、“0001”。
图26示意地表示同步部和数据部记录在BCA区域2402中的状态。该情况下,表示了“0101000”的数据。比特“1”的情况下,形成低反射率部。比特“0”的情况下不形成该低反射率部,光盘反射率的变化大致为零。
图27表示在BCA区域2402中记录的数据的结构。在图27中,各行由5字节构成。各行的开头1个字节是同步字节,后面的4个字节为数据。
第1行为前导码(preamble),全部为00h。
第1同步字节由于仅用于第1行,所以能够通过检测它来检测BCA码的开始位置。或者,也能与第1同步字节后的00h数据一起检测。从第2行到第33行,按4行单位划分区域。在第2行到第5行,配置用户数据I0,0到I0,15的16字节的数据。接着,在第6行到第9行,配置与第2行到第5行的用户数据I0,0到I0,15对应的16字节的校验码C0,0到C0,15。由从该第2行到第5行的用户数据和从第6行到第9行的校验码,构成一个ECC块。
同样,在第10行到第13行配置用户数据I1,0到I1,15,在第14行到第17行配置对应的校验码C1,0到C1,15。在第18行到第21行配置用户数据I2,0到I2,15,在第22行到第25行配置对应的校验码C2,0到C2,15。在第26行到第29行配置用户数据I3,0到I3,15,在第30行到第33行配置对应的校验码C3,0到C3,15。
第2行到第5行的同步字节为SB00。第6行到第9行的同步字节为SB01。第10行到第13行的同步字节为SB02。第14行到第17行的同步字节为SB03。第18行到第21行的同步字节为SB10。第22行到第25行的同步字节为SB11。第26行到第29行的同步字节为SB12。第30行到第33行的同步字节为SB13。在第34行不配置数据,仅配置同步字节的SB32。图27的数据根据图25的调制方式,表示调制前的数据。其数据量为166字节(=5字节×4行×8组+5字节+1字节)。该信息被调制的结果为4648信道比特。(=166×8×7/2)
图28表示图27的同步信号的具体的数据序列。图28的例子表示为调制后的信道比特序列。28信道比特的同步字节由14信道比特的同步主体(sync body)和14信道比特的同步ID构成。14信道比特的同步主体由7信道比特的同步主体1和7信道比特的同步主体2构成。14信道比特的同步ID由7信道比特的同步ID1和7信道比特的同步ID2构成。
其中,同步主体为不遵守上述原本的调制规则的图案。即,若像图25所记载的那样遵守本调制规则,则其同步部应成为“010”。但是,同步主体2的同步部为与“010”不同的“001”。因此,能从数据识别同步字节。
各同步字节的同步主体1都为“010 0001”,同步主体2为“0010100”。而相对地,每同步字节的同步ID为不同的值,由此能识别同步字节。这样,由于各同步字节不同,所以能识别。
图29表示BCA码的ECC块的结构。ECC使用RS(248,216,32)的里德所罗门编码。这是与图14的ECC块相同的里德所罗门编码。但是,BCA码的ECC块如图29所示,开头的200字节为固定数据,例如使用FFh。接着该固定数据的16字节的数据为实质上的BCA的用户数据。使用200字节的固定数据和16字节的BCA数据,计算36字节的校验码。
此外,在本发明的216字节的数据中,开头200字节为固定数据,不记录在光盘上。同样,32字节的校验码中,仅开头16字节的校验码C0到C15记录在光盘1上,剩余的16字节的校验码不记录。在解码时,200字节的固定数据直接原样使用同一值。此外,不记录的16字节的校验码作为消失标记来解码。也就是说,32字节的校验码中,后半的16字节作为校验码消失来进行处理。即使校验码的1/2消失,由于其位置是已知的,所以能解码原来的校验码。
这样,通过使用与在用户数据区域中记录的用户数据的ECC相同的RS(248,216,32),在BCA中能实现非常强的纠错能力。此外,由于可以使用同一硬件结构,所以能降低电路规模,能降低成本。并且,仅记录32字节即可,与记录全部248个字节的情况相比,能增大数据容量。
接着,图30表示BCA的数据块的结构。在本发明中,4个ECC块记录在BCA区域2402中。各ECC块的16字节的数据由开头1个字节的内容码和接着的15字节的内容数据构成。BCA的内容码中,从开头的比特7到比特2这6个比特为应用ID(application ID),最后的比特1、比特0这2个比特为序列号。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仅对具有规定的应用ID的光盘能够进行数据的记录或者再现。例如,对具有特定的应用ID的光盘,能记录保护内容数据所需要的内容的加密/解密的密钥信息等。
序列号由2比特构成,为“00”、“01”、“10”、“11”中任一个。各ECC块的内容数据为14字节以下的情况下各个序列号为“00”。
接着表示内容数据的存储方法。例如,在四个ECC块之中,作为开头的两个ECC块的各内容数据,存储了同一内容数据的情况下(该情况是同一应用ID的同一内容数据的二次写入),各个ECC块的序列号为“00”。即,在记录同一内容数据的情况下,两个ECC块的序列号为同一号。
接着,在剩余的两个ECC块中存储24个字节的与最初的ECC块的应用ID不同的内容数据的情况下,第一个ECC块的序列号为“00”,第二个ECC块的序列号为“01”。即,在跨越多个ECC块的情况下,存储连续的编号。
这样,由于在各ECC块记录了应用ID和序列号,所以能够根据它们来进行判断,识别期望的数据存储在哪个ECC块,或者是否为多次写入。
另外,图30的数据块的BCA内容码和内容数据对应于图27的开头ECC块的I0,0到I0,15。
[光盘的记录再现装置]
使用图31,说明对已阐明了适用于本发明的形状、数据的编码处理和BCA的光盘进行再现的记录再现装置。图31是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在图31中,3100是图8、9、10所示的只读光盘或者为大致通用的形状的可记录光盘。3101是使光盘3100旋转的盘电动机,3102是对光盘3100照射激光并检测反射光来获得再现信号的光拾取器。此外,3102还在记录时将已被适当整形的波形的激光对光盘3100照射而进行记录。3103是模拟前端,执行光拾取器3102检测出的信号的波形整形和伺服信号的生成等。3104是解调处理电路,执行波形整形后的信号的2值化和基于在数据的编码处理中已说明了的1-7调制的解调处理等。3105是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解调处理的数据、纠错处理中的数据、输入输出数据、调制处理前的数据等。3106是ECC(Error Correction Circuit,纠错电路),在再现处理时对临时存储于DRAM3105的已完成解调处理的数据进行纠错处理,在记录处理时对临时存储于DRAM3105的输入数据进行纠错码的添加。3107是执行接口处理的接口电路,例如将临时存储于DRAM105的数据从输出端子3114输出,将从输入端子3113输入的数据存储在DRAM3105中,将存储在DRAM3105中的BCA关联信息从输出端子3115输出等。3113和3115也能够共用。此外,通过进行双向化也能使3113、3114、3115共用。3108是调制电路,在记录时对从DRAM3105读出的数据,进行在数据的编码处理中已说明了的1-7调制的调制处理,将调制数据供给到LDD(Laser Diode Driver,激光二极管驱动器)3109。LDD3109在记录时根据调制数据,向光拾取器3102供给适于记录的记录波形,光拾取器3102根据记录波形发光而进行记录。3110是BCA解码器,在再现BCA时,对像[BCA]中说明的那样根据低反射率的有无来记录的BCA的数据块进行解码处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BCA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该BCA中,作为根据反射率的变化而被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高反射侧水平的区域,是没有调制的反射光量大致一定的区域,作为低反射侧水平的区域,是由通过与进行记录再现的数据调制方式相同的调制方式而调制的坑形成的,
在二值化信号的低反射侧区域,能够以由经数据调制的坑构成的情况下假定的最大反射率低于56%的水平进行二值化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BCA的二值化信号的低反射侧的区域,在单层蓝光光盘的情况下,能够以反射率为14%以下的水平进行二值化检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BCA的二值化信号的低反射侧的区域,在双层蓝光光盘的情况下,能够以反射率为6%以下的水平进行二值化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BCA中,进行二值化检测时的检测电平的低反射侧的区域,为进行记录再现的光波长之大致1/4的深度的坑结构。
5.一种具有BCA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该BCA中,作为根据反射率的变化而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高反射侧水平的区域,是没有数据调制的反射光量大致一定的区域,作为低反射侧水平的区域,由反射率低的槽部和反射率高的镜面部构成,
在二值化信号的低反射侧区域,能够以由经数据调制的坑构成的情况下假定的最大反射率的1/4的反射水平,进行二值化检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BCA中,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低反射侧的反射率低的槽部,是检测出没有调制的大致一定的反射光量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BCA中,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低反射侧的反射率低的槽部,由该信息记录介质的调制方式中的最长坑长的坑和最短台长的台组合而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BCA中,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低反射侧的反射率低的槽部,由该信息记录介质的调制方式中的最长坑长以上的坑长的坑和最短台长的台组合而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低反射侧的反射率低的槽部,由宽度为对该光信息介质照射的标准的光斑宽度的大致一半的坑和台构成。
10.一种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信息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
在该光信息介质的BCA结构中,在作为根据反射率的变化而被二值化检测的信号的低反射率侧水平的区域中形成的坑的坑宽度,是进行记录再现的光斑尺寸的大致一半。
CN2012100620965A 2011-03-11 2012-03-09 光信息介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Pending CN1026828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3707A JP2012190509A (ja) 2011-03-11 2011-03-11 光情報媒体、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2011-053707 2011-03-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2806A true CN102682806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79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20965A Pending CN102682806A (zh) 2011-03-11 2012-03-09 光信息介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30172A1 (zh)
JP (1) JP2012190509A (zh)
CN (1) CN10268280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99002B2 (ja) * 1989-09-29 1998-09-17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030856A (ja) * 2001-07-17 2003-01-3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ディスク並びに記録及び再生装置
KR20040069750A (ko) * 2003-01-30 2004-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정보 저장 매체
JP2005116126A (ja) * 2003-10-10 2005-04-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5285153A (ja) * 2004-03-26 2005-10-13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TW200634801A (en) * 2004-11-17 2006-10-01 Hitachi Maxell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medium
US20060274617A1 (en) * 2005-06-03 2006-12-07 Musto James J Techniques for forming burst cutting area mark
JP4348744B2 (ja) * 2006-05-10 2009-10-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作成方法
JP4661953B2 (ja) * 2008-12-04 2011-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30172A1 (en) 2012-09-13
JP2012190509A (ja)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482C (zh) 在高密度只读记录介质上形成的链接区域的结构及其制造/再现方法和设备
US8379499B2 (en) Disc recording medium, disk drive apparatus,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disk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606202B (zh) 信息记录方法及信息再生方法
US7849378B2 (en) Optical disc, method of write to same and method of read from same
CN100419661C (zh) 用于存储复制保护数据的存储介质、调制方法、存储设备和再现设备
CN102682806A (zh) 光信息介质、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CN103548082B (zh) 盘状记录介质及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装置
JP2006269077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00382184C (zh) 盘驱动装置、盘重放方法以及盘
US7872953B2 (en) Detection of data in burst cutting areas of optical disk
CN1707672B (zh) 具有链接区域的记录介质及记录和再现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TW386227B (en) Optical disk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optical disk prototype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WO2012042922A1 (ja) 光情報媒体、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KR100936711B1 (ko) 고밀도 재생 전용 광디스크의 부가 정보 기록방법과, 그에따른 고밀도 재생 전용 광디스크
US8611195B2 (en) Detection of data in burst cutting area of optical disk
CN1770301B (zh) 光存储媒体、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JP2013004155A (ja) 光情報媒体、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KR100596306B1 (ko) 고밀도 재생 전용 광디스크의 링킹 영역 데이터 기록 및재생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고밀도 재생 전용 광디스크
JP2005141907A (ja) 光学式記録媒体
JP2013004162A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記録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再生装置
JP2009187668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9104787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