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4122B - 电梯门卡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门卡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4122B
CN102674122B CN201210011868.2A CN201210011868A CN102674122B CN 102674122 B CN102674122 B CN 102674122B CN 201210011868 A CN201210011868 A CN 201210011868A CN 102674122 B CN102674122 B CN 102674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l
mentioned
door
engagement section
sw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18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4122A (zh
Inventor
中村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74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4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1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门卡合装置,具有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防止侯梯厅成为高温的停靠层的候梯厅门打开的功能。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具备:滚轮,安装在候梯厅门上,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以及卡合刃,安装在轿厢门上,在停靠时与该滚轮卡合。在平常时使候梯厅门开放的卡合刃上,在与滚轮卡合的位置上形成有尺寸比滚轮小的切口。

Description

电梯门卡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火灾应对功能的电梯门卡合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发生火灾时,即使停靠到火灾层,对候梯厅侧门进行联锁的装置也会与设置在轿厢上的卡合刃卡合,由此候梯厅侧门会打开,电梯利用者有可能被卷入火灾。作为其对策,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发明:在电梯候梯厅设置烟雾检测器及温度检测器,并在轿厢内设置与这些检测器的输出联动的烟雾显示器、温度表示器、报警器或广播装置。但是,在发生火灾时人具有陷入恐慌的倾向,有的电梯利用者会认识不到或忽视显示或广播,而依然存在候梯厅侧门会在危险的停靠层打开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470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门卡合装置,具有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防止候梯厅成为高温的停靠层的候梯厅门打开的功能。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为,候梯厅侧具备: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第一安装部件,以向电梯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突出的方式,将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到候梯厅门上;钩挂部件,在候梯厅门和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的中间部通过第一安装部件轴支持为摆动自如,并具备钩挂部;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安装在钩挂部件上;以及第二安装部件,以向井道侧突出的方式,将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到钩挂部件上。本装置在电梯轿厢门的候梯厅侧具备轿厢侧卡合部,该轿厢侧卡合部具有卡合刃,在轿厢在平常时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该卡合刃的侧板部与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及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在轿厢侧卡合部的卡合刃之中、在平常时与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及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而使候梯厅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侧板部上,形成有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该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的升降方向的尺寸比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及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小、且比第一安装部件及第二安装部件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大。第一切口部及第二切口部形成在如下位置:在平常时在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分别与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及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此外,第一切口部及第二切口部形成为如下形式:在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及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消失时,在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门开放用卡合刃与设置在候梯厅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井道外的候梯厅侧观察对使用了联锁机构所包含的部件的卡合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应用的轿厢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包括图1所示的轿厢门的一个例子的轿厢门侧卡合部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从井道侧观察与图1所示的轿厢门的一个例子相对应的候梯厅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候梯厅门上的联锁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候梯厅门装置上卡合了轿厢门侧卡合部的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锁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候梯厅门的开闭动作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对未使用联锁机构所包含的部件的卡合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应用的轿厢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候梯厅门侧的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说明。另外,在各个图中,对相同部分或相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使用了联锁机构所包含的部件的卡合装置的概要)
首先,说明将设置在电梯候梯厅门上的联锁机构的一部分部件用于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时的构成和动作的概要。图1表示对使用了联锁机构所包含的部件的卡合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应用的轿厢室的门(轿厢门)的一个例子的整体,是从井道外的候梯厅侧观察轿厢门的图。图1表示所谓横开的2个门双向打开方式的轿厢门板102及104。但是,本发明不依存于双向打开方式或单向打开方式,也不依存于构成门的门板个数。当轿厢到达停靠层并确认停止时,经由轿厢门皮带106,通过设置在轿厢上的轿厢门驱动部108所包含的轿厢门马达(未图示)的动力,轿厢门板102及104联动地进行开闭。在轿厢门板102上设置有轿厢门侧卡合部110,该轿厢门侧卡合部110将轿厢门板102的运动向设置在停靠层的候梯厅门传递。
图2(a)是图1所示的轿厢门的一个例子的包含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部分的图1的放大图。轿厢门侧卡合部110包括2个连杆部件202及204。连杆部件202及204为,其中央部分分别通过固定部件208及210而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固定于轿厢门板102上的板206上。固定部件208及210被配置为,它们的中心位于升降方向的直线上。2个连杆部件202及204为,分别通过轿厢门板102的打开方向侧即门箱侧的连结部212a、212b而与门箱侧卡合刃(第一卡合刃)216连结,通过轿厢门板102的关闭方向侧即门挡侧的连结部214a、214b而分别与门挡侧卡合刃(第二卡合刃)218连结。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在轿厢升降方向上平行地配设。此外,如图2(a)所示,2个连杆部件202及204处于与轿厢门板102平行的平面,相对于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例如倾斜地配设。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与连杆部件202及204如上述那样连结,因此例如当施加按下第一卡合刃216的力时,连结部212a、212b向下方移动,经由连杆部件202及204而连结部214a、214b向上方移动,因此第二卡合刃218向上方移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卡合刃216、第二卡合刃218、连杆部件202、204相连结,因此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轿厢门板102开闭方向的间隔变化。在以图2(a)所示的形式连结的情况下,该间隔变窄。
如上所述,经由轿厢门皮带106,通过设置在轿厢上的轿厢门驱动部108所包含的轿厢门马达(未图示)的动力,轿厢门板102进行开闭。在处于轿厢门板102上方的轿厢门的上部板220上,与轿厢门的开闭方向平行地固定有吊轨222。在轿厢门板102的上方固定有轿厢门悬吊部件224a、224b,在这些轿厢门悬吊部件224a、224b的上方分别设置有轿厢门滚轮226a、226b。轿厢门滚轮226a、226b在吊轨222上移动。即,轿厢门板102经由轿厢门滚轮226a、226b及轿厢门悬吊部件224a、224b而以悬吊于吊轨222的状态进行开闭。轿厢门板104也经由相对应的轿厢门滚轮及轿厢门悬吊部件,同样以悬吊于吊轨222的状态与轿厢门板102联动地进行开闭。
在第一卡合刃216的上部设置有轿厢门侧卡合刃滚轮228。在轿厢门的上部板220上,与轿厢门板102的开闭方向大致平行地固定有卡合刃滚轮引导部件230。例如,通过第一卡合刃216被以适当的力向上方施力或者第二卡合刃218被以适当的力向下方施力等的机构,第一卡合刃216要向上方移动,但当轿厢门侧卡合刃滚轮228与卡合刃滚轮引导部件230接触时,不能进一步向上方运动。即,第一卡合刃216的升降方向的移动由卡合刃滚轮引导部件230的限制,并决定第一卡合刃216的升降方向的位置。在轿厢门板102完全关闭状态时轿厢门侧卡合刃滚轮228接触的卡合刃滚轮引导部件230的部分230a,向从轿厢门板102远离的方向即向上弯曲。因此,当轿厢门板102从完全关闭状态稍微向打开方向即门箱侧移动时,轿厢门侧卡合刃滚轮228被卡合刃滚轮引导部件230按下,第一卡合刃216被按下。如上所述,在图2(a)所示的情况下,当第一卡合刃216被按下时,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轿厢门板102的开闭方向的间隔变窄到规定值。反言之,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轿厢门板102的开闭方向的间隔被设定为不会成为规定值以下。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轿厢门板102的开闭方向的间隔变化的作用,与后述的候梯厅门的联锁的动作相关联。
图2(b)是从上方观察轿厢门侧卡合部110时的模式图。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的相对置的面216a、218a,例如包含与轿厢门板102垂直且与升降方向(与图2(b)垂直的方向)平行的部分。在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形成L字形。在本发明中,将第一卡合刃216中包含面216a的板状部分以及第二卡合刃218中包含218a的板状的部分,分别称作侧板部217及侧板部219。
图3是从井道侧观察与图1所示的轿厢门的一个例子相对应的候梯厅门的一个例子的图。因此,图3所示的各个候梯厅门板302及304分别与图1所示的轿厢门板102及104相对应。候梯厅门板302及304分别与图1所示的轿厢门板102及104联动地进行开闭,但在通常的电梯系统中,在轿厢未停止到停靠层时,当由于误动作而打开时较危险,所以在候梯厅侧不具备使候梯厅门板302及304开闭的动力装置。并且,候梯厅门板302及304具备联锁部306,在轿厢未停止到停靠层时,该联锁部306防止候梯厅门板302及304打开。本实施方式的联锁部306包含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当轿厢到达停靠层并在规定位置停止时,设置在候梯厅门板302上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与轿厢门侧卡合部110卡合,候梯厅门通过轿厢门进行开闭。图3中还表示有设置在候梯厅门上方的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该上部板308上安装有使候梯厅门板304与候梯厅门板302联动地开闭的部件等。
接着,参照图4对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候梯厅门上的联锁部306进行说明。在前端部形成有爪状的钩挂部404的第一联锁部件(钩挂部件)402,以钩挂部404摆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候梯厅门板302的井道侧。在候梯厅门板304的井道侧固定有形成了凹部的被钩挂部的第二联锁部件(被钩挂部件)406。图4表示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联锁的状态。即,在图4中,候梯厅门板302和304经由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而联锁。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形成如下的形状、强度:在联锁的状态下,即使对候梯厅门板302和304的至少一方施加打开方向的力,候梯厅门板302和304也不会打开。图中表示的候梯厅门的联锁状态,被维持到轿厢到达该候梯厅门所设置的停靠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轿厢门开始打开为止,安全性得到确保。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联锁部件402通过第一滚轮安装轴408而由轴408的中间部轴支持,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安装在底板410上,底板410例如通过2根安装螺钉412a及412b固定到设置在候梯厅门上方的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经由轴承(未图示)而转动自如地轴支持第一滚轮414。此外,如图所示,在第一联锁部件402上以向井道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第二滚轮安装轴416,该第二滚轮安装轴416在联锁的状态下设置在比第一滚轮安装轴408靠候梯厅门板304侧即门挡侧。在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井道侧,经由轴承(未图示)而转动自如地轴支持有第二滚轮418。第一滚轮414的直径和第二滚轮418的直径通常设计成相同值。关于联锁的动作将在之后参照图6进行说明。
图5表示在候梯厅门装置上卡合了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状态。即,表示在轿厢到达候梯厅门板302、304所设置的停靠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候梯厅门板302上的联锁部306的部件和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卡合状态。
图5(a)是从井道侧观察卡合状态的图。另外,为了明确卡合状态,对于轿厢门的部件,除了包含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等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10之外,在图5(a)中都没有表示。在轿厢到达候梯厅门板302、304所设置的停靠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的状态下,联锁部306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位于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之间。此时,联锁部306的第一联锁部件402及第二联锁部件406处于联锁的状态。
图5(b)是从上侧观察在图5(a)中由I-I’表示的部分的模式图。在图5(b)中还表示有与候梯厅门板302相对应的轿厢门板102。
参照图6对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联锁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a)是将图5(a)所示的联锁部306放大的图,对于轿厢门的部件,除了包含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等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10之外,在图6中都没有表示。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第一联锁部件的钩挂部404钩挂到形成有凹部的被钩挂部的第二联锁部件(被钩挂部件)406上,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处于被锁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轿厢门板102的开闭方向的间隙为A。
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第一联锁部件的钩挂部404向上方移动,与形成有凹部的被钩挂部的第二联锁部件406之间的钩挂状态被解除。即,图6(b)表示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之间的联锁被解除的状态。如参照图2所述的那样,当轿厢门板102从完全关闭状态稍微向打开方向移动时,第一卡合刃216被按下、第二卡合刃218被抬起,由此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轿厢门板102的开闭方向的间隙变窄到规定值A’(A’<A)。如上所述,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轿厢门板102的开闭方向的间隔被设定为不会成为规定值以下。能够将第一卡合刃216的侧板部217的与第二卡合刃218对置的面216a和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与第一卡合刃216对置的面218a之间的最小间隔,例如设定为与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的直径大致相等。当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轿厢门板102的开闭方向的间隔变窄时,第二滚轮418被第二卡合刃218向第一卡合刃216侧即门箱侧按压,随此第一联锁部件402的钩挂部404如图6(b)所示那样向抬起方向摆动。当第一联锁部件402的钩挂部404向上方摆动时,如图6(b)所示,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之间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在此,为了使第一联锁部件402的钩挂部404向上方摆动而使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之间的锁定状态解除,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通过配置在门挡侧的第二卡合刃218将第二滚轮418向第一卡合刃216侧即门箱侧按压。
接着,参照图7对分别包含候梯厅门板302及304的候梯厅门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图中,对于轿厢门的部件,除了包含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等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10以外也均未表示。此外,如参照图1所上述的那样,通过设置在轿厢上的轿厢门驱动部108所包含的轿厢门马达(未图示)的动力,分别包含在本图中未图示的轿厢门板102及104的轿厢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包含卡合刃216、218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10安装在轿厢门板102上,所以包含轿厢门板102的轿厢门与卡合刃216、218一起在开闭方向上移动。包含轿厢门板104的轿厢门与包含轿厢门板102的轿厢门联动地在开闭方向上移动。
参照图7对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的候梯厅门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图7(a)表示如下状态: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之间的锁定状态被解除,但分别包含候梯厅门板302及304的候梯厅门关闭。在候梯厅侧不具备使候梯厅门开闭的动力源,因此当不施加某种外力时,候梯厅门保持关闭的状态。
在通过设置在轿厢上的轿厢门驱动部108所包含的轿厢门马达(未图示)的动力而轿厢门向打开方向即门箱侧的方向移动时,安装在轿厢门板102上的卡合刃216及218也与轿厢门板102一起向包含轿厢门板102的轿厢门的打开方向移动。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与安装在候梯厅门302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卡合,所以第一滚轮414、第二滚轮418及安装有这些滚轮的候梯厅门302,与包含轿厢门板102的轿厢门一起向候梯厅门302的打开方向移动。候梯厅门304与候梯厅门302联动地进行开闭,所以向候梯厅门304的打开方向移动。图7(b)表示候梯厅门302、304通过这种动作而打开了的状态。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轿厢门板102的门挡侧的第二卡合刃218将安装在候梯厅门302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向门箱侧按压,由此候梯厅门打开。即,第二卡合刃218具有使候梯厅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门开放用卡合刃的功能。因此,当成为不能够通过安装在轿厢门上的第二卡合刃218将安装在候梯厅门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向门的打开方向按压的状态时,不能够打开候梯厅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是构成联锁部306的要素,并且也是作为卡合装置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起作用的构成要素。
另外,在从图7(b)所示的门打开了的状态成为图7(a)所示的门关闭了的状态时,通过安装在轿厢门上的第一卡合刃216将安装在候梯厅门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向门的关闭方向即门挡侧按压,由此关闭候梯厅门。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8及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为,由热熔化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当这些滚轮的温度由于火灾等而成为规定值以上时,这些滚轮熔化,分别从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脱离并消失。此外,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切口部,该切口部形成在如下位置上: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在电梯的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分别与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卡合。
图8(a)表示从井道侧观察如下状态的图:在平常时,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与轿厢侧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卡合。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的一部分分别进入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
图8(b)表示在图8(a)中从由J-J’所示的位置观察第二卡合刃218侧即门挡侧的图。在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所安装的底板410上,固定有升降方向的尺寸为d、向井道侧突出的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直径为D的第一滚轮414。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向底板410的安装位置和第一滚轮414的安装位置的中间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持有具有钩挂部的第一联锁部件402。此外,在第一联锁部件402上,以向井道侧突出的方式固定有升降方向的尺寸为d的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在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直径为D的第二滚轮418。另外,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也可以不经由底板410而直接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
如上所述,安装在轿厢门板上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第一卡合刃216的侧板部217及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在轿厢平常时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安装在候梯厅侧门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卡合。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该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形成在如下位置上:在平常时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分别与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卡合;该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具有如下功能:在卡合了时通过将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向候梯厅门的打开方向即门箱侧按压,由此打开候梯厅门。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的升降方向的尺寸为S,S的值比滚轮414、418的升降方向的尺寸D小、比滚轮安装轴408、416的升降方向的尺寸d大。即,存在d<S<D的关系。在实施时,对关联的部件的尺寸误差、组装或安装作业等的误差进行估计而设定S的值。将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的乘降方向的尺寸T设为如下值:在滚轮414、418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例如,将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的乘降方向的尺寸T设为如下值:在滚轮414、418消失了时,与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不接触。另外,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不一定需要形成为矩形,而能够形成为在滚轮414、418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那样的任意形式。
图9(a)及(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图9(a)是从图8(b)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观察第二卡合刃218的图,图9(b)是图9(a)的侧视图。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2个切口部802、804。在图示的例子中,切口部802、804形成为矩形状。图9(c)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滚轮414、418消失了的状态下,轿厢停靠到消失了的滚轮所设置的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的、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部件和安装在轿厢的候梯厅侧的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滚轮414、418消失,并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在滚轮414、418消失时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那样的任意形式的切口部,因此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卡合。因此,即使轿厢侧门打开,滚轮414、418消失了的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卡合装置,能够对以往的卡合装置所具备的候梯厅门的联锁机构的构成要素即滚轮进行活用,并且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打开候梯厅门,但通过安装在候梯厅门上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滚轮414、418由于火灾等而消失,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防止滚轮414、418消失了的候梯厅门打开。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为,设置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平常时该板堵塞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所形成的切口部的部分。参照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内容省略说明。图10表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的图。图10(a)表示从门箱侧的卡合刃即第一卡合刃216向门挡方向观察如下状态的图: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与轿厢侧卡合部的门挡侧的卡合刃即第二卡合刃218在平常时卡合的状态。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安装有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002及1004,该板1002及1004分别堵塞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
图10(b)及(c)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图10(b)是从图10(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观察第二卡合刃218的图,图10(c)是图10(b)的侧视图。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未图示的2个切口部802、804,这些切口部分别被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002及1004堵塞,该板1002及1004安装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
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在平常时在分别安装有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002及1004的位置上,与安装在轿厢上的第二卡合刃218卡合。在滚轮414、418由于火灾等的热而熔化并消失时,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002及1004也熔化,并从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脱离。当成为这种状态时,成为与图9(c)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完全相同的状态,第二卡合刃218与候梯厅门不会卡合。因此,即使轿厢侧门打开,滚轮414、418消失了的候梯厅门也不打开。另外,在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及图10中,成为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来堵塞形成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的2个切口部802、804双方的形式,但也可以成为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来仅堵塞切口部802及切口部804某一方的形式。其原因在于,在未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堵塞的切口部,会产生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卡合装置,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进行平常时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加强以及防止滚轮414、418的卡合时的脱落。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为,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部件,将平常时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成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的切口部的部分进行堵塞的板,与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侧板部接合。本实施方式的板不需要为热熔化性,例如也可以是钢铁等金属。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1表示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的图。图11(a)表示从门箱侧的卡合刃即第一卡合刃216向门挡方向观察如下状态的图: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与轿厢侧卡合部的门挡侧的卡合刃即第二卡合刃218在平常时卡合的状态。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件1106,接合有分别堵塞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的板1102及1104。作为接合部件1106,例如能够使用由适当的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粘接剂、由适当的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螺钉或接合销等。
图11(b)及(c)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图11(b)是从图11(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观察第二卡合刃218的图,图11(c)是图11(b)的侧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未图示的2个切口部802、804,但这些切口部分别由板1102及1104堵塞,该板1102及1104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件1106接合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
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在平常时分别在安装有板1102及1104的位置上与安装在轿厢上的第二卡合刃218卡合。在滚轮414、418由于火灾等的热而熔化并消失时,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件1106也熔化,板1102及1104从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脱离。当成为这种状态时,成为与图9(c)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完全相同的状态,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卡合。因此,即使轿厢侧门打开,滚轮414、418消失了的候梯厅门也不打开。另外,在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及图11中,成为通过板1102及1104堵塞形成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的2个切口部802、804双方的形式,但也可以成为通过板仅堵塞切口部802及切口部804某一方的形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卡合装置,除了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进一步加强平常时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卡合部分。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由高分子材料形成,但不一定需要由热熔化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不燃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即使在这些滚轮的温度由于火灾等而成为规定值以上时,也不限定于分别从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脱离并消失。
图12表示用于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12(a)表示从门箱侧的卡合刃即第一卡合刃216向门挡方向观察如下状态的图: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与轿厢侧卡合部的门挡侧的卡合刃即第二卡合刃218在平常时卡合的状态。除了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的材质不限定于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这一点之外,联锁部306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即,在安装于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的底板410上,固定有升降方向的尺寸为d、向井道侧突出的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直径为D的第一滚轮414’。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向底板410的安装位置和第一滚轮414’的安装位置的中间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持有具有钩挂部的第一联锁部件402。此外,在第一联锁部件402上,以向井道侧突出的方式固定有升降方向的尺寸为d的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在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直径为D的第二滚轮418’。另外,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也可以不经由底板410而直接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
安装在轿厢门板上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中的第二卡合刃218具有如下功能:在轿厢平常时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安装在候梯厅侧门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卡合,通过其侧板部219将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向候梯厅门的打开方向即门箱侧按压,由此打开候梯厅门。
安装在轿厢门板上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第一卡合刃216的侧板部217及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在轿厢平常时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安装在候梯厅侧门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一部分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202构成,该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具有如下功能:在卡合了时将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向候梯厅门的打开方向即门箱侧按压,由此打开候梯厅门。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202,配置在侧板部219的、平常时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卡合的位置上。板1202的升降方向的尺寸S’比滚轮414’、滚轮418’的升降方向的尺寸D大。即,存在D<S’的关系。图12(a)表示板1202的升降方向的尺寸S’比从第二滚轮418’的上端到第一滚轮414’的下端为止的距离还长的形式。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202,可以如图12(a)所示那样构成为一张板,也可以构成为分别与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相对应的2张板。并且,也可以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202来构成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大致全长。在实施时,考虑关联的部件的尺寸误差、组装或安装作业等的误差以及板的强度,来设定板1202的升降方向的尺寸S’的值。板1202例如能够设置为,在侧板部219的一部分上形成与板1202的尺寸相对应的切口部,并堵塞该切口部。使板1202的乘降方向的尺寸成为如下的值:在板1202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例如,使第一切口部802及第二切口部804的乘降方向的尺寸成为如下的值:在板1202消失了时,不接触第一滚轮414’、第二滚轮418’、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另外,板1202不一定需要形成为矩形,能够构成为在板1202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那样的任意形式。
图12(b)及(c)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图12(b)是从图12(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观察第二卡合刃218的图,图12(c)是图12(b)的侧视图。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一部分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202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1202消失了的状态下,在轿厢停靠到消失了的板1202所设置的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由于板1202消失,因此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滚轮414’、418’等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因此,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卡合。因此,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本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形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往的卡合装置所具备的候梯厅门的联锁机构的构成要素即滚轮用作为候梯厅门侧卡合部,但是如果将轿厢门、候梯厅门的卡合机构和候梯厅门的联锁机构进行分离,则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的形式的自由度增加。例如,候梯厅门侧卡合部不需要为滚轮,其截面形状也能够成为矩形等。此外,还能够使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的数为1。如上所述,板1202的尺寸在满足规定条件的范围内为任意。并且,将板1202安装到第二卡合刃218上的方法,能够分为使用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螺钉、销等连结部件的方法、或者使用热熔化性粘接剂的方法等多种。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卡合装置,仅通过变更以往的卡合装置所具备的卡合刃的一部分,由此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地打开候梯厅门,但安装在轿厢上的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侧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由于火灾等而消失,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防止候梯厅门打开。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和固定在候梯厅门上的底板410之间的接合部以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和钩挂部件402之间的接合部中至少一方,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首先对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和固定在候梯厅门上的底板410之间的接合部以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和钩挂部件402之间的接合部双方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参照图13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3表示用于对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13(a)表示从井道侧观察平常时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与轿厢侧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卡合的状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不一定需要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刃218’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不一定需要形成有切口部。
图13(b)表示在图13(a)中从由J-J’所示的位置观察第二卡合刃218’侧即门挡侧的图。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的底板410,通过接合部1302与向井道侧突出的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接合。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一滚轮414’。另外,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也可以不经由底板410而直接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在其中间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持用于对候梯厅门的开放进行限制的第一联锁部件402。联锁部件402与向井道侧突出的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通过接合部1304接合。在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二滚轮418’。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和底板410之间的接合部1302以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和联锁部件402之间的接合部1304,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部件形成。作为接合部1302、1304,例如能够使用由适当的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或粘接剂等。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接合部1302及1304成为如下部件: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形成螺纹,至少形成有螺纹的部分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
在轿厢门板上,安装有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中的第二卡合刃218’具有如下功能:在平常时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安装在候梯厅侧门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卡合,通过其侧板部219’将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向候梯厅门的打开方向即门箱侧按压,由此打开候梯厅门。如上所述,在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间隙变窄,第二滚轮418被第二卡合刃218向第一卡合刃216侧即门箱侧按压,随之第一联锁部件402的钩挂部404向抬起的方向摆动。当第一联锁部件402的钩挂部404向上方摆动时,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与底板410或者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进行接合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1302由于火灾等而消失时,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安装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上的第一滚轮414’以及第一联锁部件402掉落。在轿厢停靠到该状态的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滚轮414’、418’等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因此,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相卡合,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此外,当将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与第一联锁部件402进行接合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1304由于火灾等而消失时,第二滚轮安装轴416和安装在第二滚轮安装轴416上的第二滚轮418’掉落。当轿厢停靠到该状态的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不能够按压第二滚轮418’,第一联锁部件402不摆动。即,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的锁定状态未被解除,因此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因此,将接合部1302、接合部1304的至少一方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即可,不一定需要将接合部1302、接合部1304双方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卡合装置,通过将以往的卡合装置所具备的滚轮安装轴408或滚轮安装轴416的接合部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由此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地打开候梯厅门,但在发生火灾且候梯厅门的温度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能够防止候梯厅门打开。
(第六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至少一方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首先对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和固定在候梯厅门上的底板410之间的接合部以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和钩挂部件402之间的接合部的双方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参照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但对于与第五实施方式共通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4表示用于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14(a)表示从井道侧观察在平常时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联锁部306所包含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二滚轮418’与轿厢侧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卡合的状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于第五实施方式,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和固定在候梯厅门上的底板410之间的接合部或者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一端和钩挂部件402之间的接合部,不一定需要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
图14(b)表示图14(a)中从由J-J’所示的位置观察第二卡合刃218’侧即门挡侧的图。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的底板410与向井道侧突出的第一滚轮安装轴408连结。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一滚轮414’。另外,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一端也可以不经由底板410而直接安装到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在其中间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持有用于对候梯厅门的开放进行限制的第一联锁部件402。联锁部件402与向井道侧突出的第二滚轮安装轴416连结。在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二滚轮418’。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部件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由于火灾等而消失时,安装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上的第一滚轮414’及第一联锁部件402掉落。在轿厢在该状态的候梯厅的楼层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滚轮414’、418’等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因此,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卡合,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此外,当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由于火灾等而消失时,安装在第二滚轮安装轴416上的第二滚轮418’掉落。在轿厢在该状态的候梯厅的楼层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不能够按压第二滚轮418’,而第一联锁部件402不摆动。即,第一联锁部件402和第二联锁部件406的锁定状态未被解除,因此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因此,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至少一方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即可,不一定需要将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及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双方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卡合装置,通过将以往的卡合装置所具备的滚轮安装轴408或滚轮安装轴416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由此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地打开候梯厅门,但在发生火灾且候梯厅门的温度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能够防止候梯厅门打开。
(第七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底板410与候梯厅门连结的底板安装螺钉412a、412b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该底板410上安装有第一滚轮安装轴,该第一滚轮安装轴上安装有第一滚轮414、第一联锁部件402等。参照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但与第五实施方式共通的内容的一部分省略说明。
图15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中所使用的底板410及安装在底板410上的部件的图。如上所述,在安装于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的底板410上,安装有向井道侧突出的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在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一滚轮414’。第一滚轮安装轴408在其中间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持用于对候梯厅门的开放进行限制的第一联锁部件402。联锁部件402与向井道侧突出的第二滚轮安装轴416连结。在第二滚轮安装轴416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二滚轮418’。
即,第一滚轮安装轴408直接安装在底板410上,第一滚轮414’、第一联锁部件402、第二滚轮安装轴416及第二滚轮418’间接安装在底板410上。另一方面,底板410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底板安装螺钉412a、412b与候梯厅门连结。
当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底板安装螺钉412a、412b由于火灾等而消失时,底板410掉落。在轿厢在该状态的候梯厅的楼层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滚轮414’、418’等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因此,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卡合,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门卡合装置,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来构成将以往的卡合装置所具备的安装有候梯厅侧卡合部件的底板410与候梯厅门连结的底板安装螺钉,由此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地打开候梯厅门,但在发生火灾且候梯厅门的温度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能够防止候梯厅门打开。
以上,对将设置在电梯候梯厅门上的联锁机构的一部分部件用于电梯门卡合装置时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不使用联锁机构所包含的部件的卡合装置的概要)
接着,对不使用联锁机构所包含的部件的卡合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对个别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参照图16及图17对不使用联锁机构所包含的部件的卡合装置所共通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16(a)表示从井道外的候梯厅侧观察轿厢门的、包含轿厢门侧卡合部1600的轿厢门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图。在图16中,与将设置在候梯厅门上的联锁机构的一部分部件用于轿厢门的卡合部的情况同样,作为例子,仅表示所谓横开的2个门双向打开方式的轿厢门板102及104中、包含轿厢门板102的部分。但是,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不依存于双向打开方式或单向打开方式,此外也不依存于构成门的门板数量。轿厢门侧卡合部1600包含:轿厢门板102的打开方向侧即门箱侧的卡合刃(第一卡合刃)216;以及轿厢门板102的关闭方向侧即门挡侧的卡合刃(第二卡合刃)2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相对于轿厢门板102固定。这是因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不需要通过卡合刃使设置在候梯厅门上的联锁机构动作。图16表示将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经由板206相对于轿厢门板102安装的形式,但也可以将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直接相对于轿厢门板102安装。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被配设为,第一卡合刃216的侧板部217的外侧面216a和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外侧面218a,与轿厢的升降方向平行。另外,图16(a)表示轿厢门关闭了的状态,在轿厢门打开时,轿厢门板102向图的左侧移动,未图示的轿厢门板104向图的右侧移动。
图16(b)表示从上方观察轿厢门侧卡合部1600的模式图。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的相对置的外侧面216a、218a,例如包含与轿厢门板102垂直且与升降方向(与图16(b)垂直的方向)平行的部分。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间隙、即第一卡合刃216的外侧面216a和第二卡合刃218的外侧面218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后述的候梯厅侧卡合部的横向(门的开闭方向)的尺寸稍大的值。在图16(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作为一个例子成为L字形。
接着,参照图17对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候梯厅门侧的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7表示包含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与图16所示的轿厢门102相对应的候梯厅门302的放大图。图17(a)是从井道侧观察候梯厅门302的图。图17(b)是从上方观察候梯厅门302的图,是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与轿厢门侧卡合部1600卡合的状态的图。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以向井道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在候梯厅门板302的井道侧。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包括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和安装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安装在底板1706上,底板1706例如通过安装螺钉固定到设置在候梯厅门上方的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直接固定在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井道侧的另一端,轴支持有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不需要为滚轮,能够成为适合于与设置在轿厢上的卡合刃216、218卡合的任意形状。因此,还能够使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外形例如成为四方柱状。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门开闭方向(图的横向)的尺寸被设定为,比轿厢门侧卡合部1600所具备的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间隙稍小的值。此外,为了使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能够进入轿厢门侧卡合部1600所具备的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间隙,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门开闭方向的位置成为与第一卡合刃216和第二卡合刃218的中间相当的位置。
在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某个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且轿厢门102向打开方向(图17(b)的右侧方向)移动时,设置在轿厢上的卡合刃216、218与轿厢门102一起向打开方向移动。在平常时卡合刃216、218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卡合,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与轿厢门102联动地向打开方向移动。由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安装在候梯厅门302上,所以候梯厅门302也与轿厢门102联动地向打开方向移动。在门打开时,第二卡合刃218将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向打开方向按压,也可以将第二卡合刃218称作门开放用卡合刃。在轿厢门102向关闭方向(图17(b)的左侧方向)移动时,第一卡合刃216将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向关闭方向按压,由此候梯厅门302与轿厢门102联动地向关闭方向移动。如上所述,轿厢门104与轿厢门102联动地开闭,候梯厅门102与候梯厅门302联动地开闭。
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但在该情况下,使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门开闭方向的侧面在升降方向上一致。
(第八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所包含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当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温度由于火灾等而成为规定值以上时熔化,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脱离并消失。此外,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升降方向的尺寸比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小、且比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大的切口部,该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承担在平常时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卡合而使候梯厅门302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门开放功能。切口部形成如下位置上: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在电梯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卡合的位置。此外,切口部构成为如下形式: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时,在轿厢停靠到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的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承担门开放功能的第二卡合刃218与设置在该候梯厅的包含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在内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
参照图18及图19对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8(a)表示从井道侧观察在平常时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所包含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与轿厢侧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卡合的状态的图。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切口部1802。
图18(b)表示在图18(a)中从由J-J’所示的位置观察第二卡合刃218侧即门挡侧的图。在安装于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的底板1706上,固定有升降方向的尺寸为d、向井道侧突出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另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有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直径为D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另外,如上所述,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也可以不经由底板1706而直接安装到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
如上所述,安装在轿厢门板上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10的第一卡合刃216的侧板部217及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在轿厢在平常时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安装在候梯厅侧门上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卡合。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在平常时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卡合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口部1802,该第二卡合刃218承担在卡合了时通过将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向候梯厅门的打开方向即门箱侧按压由此打开候梯厅门的功能。切口部1802的升降方向的尺寸为S,S的值比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升降方向的尺寸D小、且比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升降方向的尺寸d大。即,存在d<S<D的关系。在实施时,对关联的部件的尺寸误差、组装或安装作业等的误差进行估计而设定S的值。将切口部1802的乘降方向的尺寸T设为,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的值。例如,将切口部1802的乘降方向的尺寸T设为,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时、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不接触的值。另外,切口部1802不一定需要形成为矩形,能够形成为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包含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在内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那样的任意形式。
图19(a)及(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图19(a)是从图18(b)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观察第二卡合刃218的图,图19(b)是图19(a)的侧视图。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切口部1802。在图示的例子中,切口部1802形成为矩形状。图19(c)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的状态下,轿厢停靠到消失了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所设置的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的、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所包含的部件和安装在轿厢的候梯厅侧的第二卡合刃218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时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那样的任意形式的切口部,因此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卡合。因此,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的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卡合装置,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地打开候梯厅门,但安装在候梯厅门上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由于火灾等而消失,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防止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由于火灾等而消失了的候梯厅门打开。
(第九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该板在平常时堵塞第八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所形成的切口部1802。参照图20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八实施方式共通的内容省略说明。图20表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20(a)表示从门箱侧的卡合刃即第一卡合刃216向门挡方向观察如下状态的图: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所包含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和轿厢侧卡合部的门挡侧的卡合刃即第二卡合刃218在平常时卡合的状态。与第八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切口部1802。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安装有堵塞切口部1802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2002。
图20(b)及(c)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图20(b)是从图20(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观察第二卡合刃218的图,图20(c)是图20(b)的侧视图。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与第八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未图示的切口部1802,但通过安装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2002堵塞切口部。
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在平常时在安装有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2002的位置上与安装在轿厢上的第二卡合刃218卡合。在由于火灾等的热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熔化并消失时,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2002也熔化,并从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脱离。当成为这种状态时,成为与图9(c)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情况完全相同的状态,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卡合。因此,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消失了的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卡合装置,除了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能够进行平常时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加强以及防止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卡合时的脱落。
(第十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九实施方式共通的点为,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设置了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但是,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的井道方向的长度不同于第九实施方式。并且,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不需要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这一点,也不同于第九实施方式。参照图21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九实施方式共通的内容省略说明。图21表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卡合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21(a)表示从门箱侧的卡合刃即第一卡合刃216向门挡方向观察如下状态的图: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所包含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和轿厢侧卡合部的门挡侧的卡合刃即第二卡合刃218在平常时卡合的状态。如上所述,与第九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上设置有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2102,但板2102的井道方向的长度S’比第九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板2002的井道方向的长度S长。即,本实施方式的板2102的井道方向的长度S’的值比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的升降方向的尺寸D大。即,存在D<S’的关系。在实施时,对关联的部件的尺寸误差、组装或安装作业等的误差进行估计而设定S’的值。将板2102的乘降方向的尺寸T设定为,与第八实施方式的切口部1802的乘降方向的尺寸、即第九实施方式的板2002的乘降方向的尺寸实质上相同。即,板2102的乘降方向的尺寸T’成为如下的值:在板2102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剩余部分与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的值。例如,将板2102的乘降方向的尺寸T’设为如下的值:在板2102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剩余部分,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及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不接触的值。
图21(b)及(c)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刃218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图21(b)是从图21(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观察第二卡合刃218的图,图21(c)是图21(b)的侧视图。在平常时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卡合而使候梯厅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门开放用卡合刃即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2102形成。
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2102,配置在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的、在平常时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卡合的位置。此外,候梯厅门开放用卡合刃即第二卡合刃218构成为如下形式:在由于火灾等的热而板2102消失了时,在轿厢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设置在候梯厅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因此,在板2102消失了时,第二卡合刃218不与候梯厅门卡合,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卡合装置,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地打开候梯厅门,但构成安装在轿厢上的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侧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由于火灾等而消失,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防止候梯厅门打开。
(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和候梯厅门之间的接合部,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部件形成。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部件,将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接合到固定在候梯厅门上的底板1706上。参照图22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于与不使用联锁机构所包含的部件的卡合装置共通的内容简化说明。
图22表示用于对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构成例的详细内容及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22(a)表示从井道侧观察在平常时安装在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的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1700所包含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与轿厢侧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卡合的状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不一定需要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刃218上不一定需要形成切口部。
图22(b)表示在图22(a)中从由J-J’所示的位置观察第二卡合刃218侧即门挡侧的图。在安装于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的底板1706上,通过接合部2202固定有向井道侧突出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和底板1706之间的接合部2202,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部件形成。作为接合部2202,例如能够使用由适当的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接合销或者粘接剂等。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合部2202,也可以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形成螺纹,将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至少形成了螺纹的部分作为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部件。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另一端侧安装有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另外,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也可以不经由底板1706而直接安装到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
在轿厢在平常时停靠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安装在轿厢门板的候梯厅侧的轿厢门侧卡合部1600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通过各自的侧板部217及219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卡合。如上所述,第二卡合刃218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其侧板部219,将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向候梯厅门的打开方向即门箱侧按压,由此打开候梯厅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一端与底板1706或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接合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2202由于火灾等而消失时,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及安装在轴1704上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掉落。在轿厢在该状态的候梯厅的楼层停止在规定位置时,安装在轿厢上的第一卡合刃216及第二卡合刃218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等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卡合、接触。因此,通过第二卡合刃218不能够打开候梯厅门,而成为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成也不打开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卡合装置,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构成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与候梯厅门之间的接合部,由此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地打开候梯厅门,但在发生火灾且候梯厅门的温度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防止候梯厅门打开。
(第十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底板安装螺钉2302a、2302b,将安装有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底板1706连结到候梯厅门上。图23为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卡合装置的一个例子所使用的底板1706及底板1706上所安装的部件的图。如上所述,在候梯厅门的上部板308上所安装的底板1706上,安装有向井道侧突出的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在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的另一端侧安装有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即,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1704直接安装在底板1706上,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间接安装在底板1706上。另一方面,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底板安装螺钉2302a、2302b将底板1706连结到候梯厅门上。
当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底板安装螺钉2302a、2302b由于火灾等而消失时,底板1706掉落。在轿厢在该状态的候梯厅的楼层停止在规定位置时,第二卡合刃218’的侧板部219’与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2等设置在候梯厅侧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因此,第二卡合刃218’不会与候梯厅门卡合,即使轿厢侧门打开,候梯厅门也不打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卡合装置,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来构成将安装有候梯厅侧卡合部件的底板1706连结到候梯厅门上的底板安装螺钉,由此在未发生火灾的平常时能够正常地打开候梯厅门,但在发生火灾且候梯厅门的温度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能够防止候梯厅门打开。
以上,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作为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能够使用适当的热熔化性的树脂或橡胶。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梯门卡合装置,具有通过简单的构成来防止候梯厅由于火灾而成为高温的停靠层的候梯厅门打开。通过本装置能够提供火灾时的电梯利用者的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将公开的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实施。此外,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
符号的说明:
102、104…轿厢门板,106…轿厢门皮带,
108…轿厢门驱动部,110…轿厢门侧卡合部,
202、204…连杆部件,206…板,208、210…固定部件,
212a、212b、214a、214b…连杆部件的连结部,
216…第一卡合刃,217…第一卡合刃的侧板部,
218、218’…第二卡合刃,219、219’…第二卡合刃的侧板部,
220…轿厢门的上部板,222…吊轨,
224a、224b…轿厢门悬吊部件,
226a、226b…轿厢门滚轮,
228…轿厢门侧卡合刃滚轮,230…卡合刃滚轮引导部件,
230a、230b…卡合刃滚轮引导部件的端部,
302、304…候梯厅门板,306…联锁部,
308…候梯厅门的上部板,402…第一联锁部件,钩挂部件,
404…第一联锁部件的钩挂部,
406…第二联锁部件,被钩挂部件,
408、416…滚轮安装轴,410…底板,
412a、412b…底板安装螺钉,
414、414’、418、418’…滚轮,
802…卡合刃的侧板部的第一切口部,
804…卡合刃的侧板部的第二切口部,
1002、1004…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
1102、1104…板,1106…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件,
1202…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
1302…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
1600…轿厢门侧卡合部,1700…候梯厅门侧卡合机构,
1702…候梯厅门侧卡合部,1704…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轴,
1706…底板,1802…第二卡合刃的侧板部的切口部,
2002、2102…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
2202…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接合部,
2302a、2302b…底板安装螺钉

Claims (6)

1.一种电梯门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
第一安装部件,以向电梯的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突出的方式,将上述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到上述候梯厅门上;以及
轿厢侧卡合部,安装在上述电梯的轿厢门的上述候梯厅侧,并具有卡合刃,在上述轿厢在平常时停靠到上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该卡合刃的侧板部与上述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
在上述轿厢侧卡合部的上述卡合刃中、在平常时与上述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而使上述候梯厅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侧板部,形成有第一切口部,该第一切口部的升降方向的尺寸比上述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小、且比上述第一安装部件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大,
上述第一切口部形成于在平常时上述轿厢停靠到上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上述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上,并且上述第一切口部构成为如下形式:在上述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消失了时,在上述轿厢停靠到上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上述门开放用卡合刃与设置在上述候梯厅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安装在上述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上述侧板部的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
由上述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上述板被配置为在平常时堵塞上述第一切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钩挂部件,在上述候梯厅门和上述第一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的中间部由上述第一安装部件摆动自如地轴支持,并具有钩挂部;
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安装在该钩挂部件上;以及
第二安装部件,以向上述井道侧突出的方式,将上述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安装到上述钩挂部件上,
上述轿厢侧卡合部的上述侧板部在平常时还与上述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
在上述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上述侧板部还形成有第二切口部,该第二切口部的升降方向的尺寸比上述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小、且比上述第二安装部件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大,
上述第二切口部形成于在平常时上述轿厢停靠到上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件卡合的位置上,并且上述第二切口部构成为如下形式:在上述第二候梯厅门侧卡合部消失了时,在上述轿厢停靠到上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上述门开放用卡合刃与设置在候梯厅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门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安装在上述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上述侧板部的至少一个板,
由上述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上述板被配置为在平常时堵塞上述第一切口部及上述第二切口部的至少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门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部件接合在上述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上述侧板部的一个或两个板,
上述各板被配置为在平常时分别堵塞上述第一切口部或者上述第二切口部。
6.一种电梯门卡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候梯厅门侧卡合部,以向电梯的候梯厅门的井道侧突出的方式,通过安装部件安装在上述候梯厅门上;以及
轿厢侧卡合部,安装在上述电梯的轿厢门的上述候梯厅侧,并具有卡合刃,在上述轿厢在平常时停靠到上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该卡合刃通过其侧板部与上述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
上述轿厢侧卡合部的上述卡合刃中、在平常时与上述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而使上述候梯厅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候梯厅门开放用卡合刃的侧板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由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板形成,该板的升降方向的尺寸比上述候梯厅门侧卡合部的升降方向的尺寸大,
由上述热熔化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上述板,被配置在上述侧板部的、在平常时上述轿厢停靠到上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上述候梯厅门侧卡合部卡合的位置,
上述候梯厅门开放用卡合刃构成为如下形式:在上述板消失了时,在上述轿厢停靠到上述候梯厅的楼层并停止在规定位置时,与设置在上述候梯厅的任何部件都不接触。
CN201210011868.2A 2011-03-16 2012-01-16 电梯门卡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4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7530A JP5611871B2 (ja) 2011-03-16 2011-03-16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係合装置
JP057530/2011 2011-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4122A CN102674122A (zh) 2012-09-19
CN102674122B true CN102674122B (zh) 2014-11-05

Family

ID=46806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186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4122B (zh) 2011-03-16 2012-01-16 电梯门卡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11871B2 (zh)
CN (1) CN1026741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9286B (zh) * 2015-01-09 2023-04-07 宁波欣达电梯配件厂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CN105858388A (zh) * 2016-05-25 2016-08-17 广州市蓝菱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电梯安全装置
CN110343379A (zh) * 2019-07-30 2019-10-18 北京安恒利通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塑料锁具及工程塑料在锁具中的应用
JP2022024571A (ja) * 2020-07-28 2022-0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6326A (zh) * 2000-07-17 2006-12-27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乘梯处的门及门吊挂装置
CN101428725A (zh) * 2007-11-09 2009-05-1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76562U (zh) * 1973-11-15 1975-07-03
JPS5964872U (ja) * 1982-10-25 1984-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ドア装置
JPH0178675U (zh) * 1987-11-17 1989-05-26
JPH01252485A (ja) * 1988-04-01 1989-10-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戸装置
JPH04173687A (ja) * 1990-11-08 1992-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戸
JPH0616370U (ja) * 1992-07-30 1994-03-01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サービス エレベータの扉装置
JPH1160120A (ja) * 1997-08-18 1999-03-02 Taisei Corp 免震建物のエレベータ開扉装置
JP4656734B2 (ja) * 2001-01-24 2011-03-2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制御装置
DE50202427D1 (de) * 2001-07-02 2005-04-14 Inventio Ag Aufzugsschachttür
JP4330371B2 (ja) * 2003-04-18 2009-09-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KR100686662B1 (ko) * 2003-12-04 2007-02-27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화염방지장치를 구비한 엘리베이터 승강장 도어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6326A (zh) * 2000-07-17 2006-12-27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乘梯处的门及门吊挂装置
CN101428725A (zh) * 2007-11-09 2009-05-1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252485A 1989.10.09 *
JP特开2004-315207A 2004.11.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93008A (ja) 2012-10-11
CN102674122A (zh) 2012-09-19
JP5611871B2 (ja)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4122B (zh) 电梯门卡合装置
CN101795954B (zh) 用于运行电梯的装置和方法
CN101472825B (zh) 确保检查中的电梯井道顶部或底部最小空间的安全装置及具有这种安全装置的电梯
CN101428725B (zh) 电梯的门装置
US20080078627A1 (en) Elevator escape arrangement
CN205739851U (zh) 一种具有故障脱困功能的电梯
CN101932850A (zh) 具有安全切断装置的系统
CN105819322A (zh) 自动扶梯
CN106744134A (zh) 一种非制停式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方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827012A (zh) 电梯安全装置
CN101511719A (zh) 用于对电梯进行挂绳的组件
CN108100795A (zh)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检测便携式装置
KR100943458B1 (ko) 엘리베이터 도어의 이탈방지 구조
US20190389695A1 (en) Elevator system
CN202508709U (zh) 一种电梯外召箱
CN213262393U (zh) 一种简洁翻板挡车结构
EP1694595B1 (en) Elevator landing door system having fire protection device
CN109850710A (zh) 电梯的厅门安全装置、电梯的厅门安全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梯
CN208648472U (zh)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电路
CN111410105B (zh) 电梯系统、检修安全装置及传动机构
CN204528983U (zh) 电梯监测装置
JP510386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装置
EP2311770B1 (en) Hoistway door separation preventing device for a lift
CN105438910A (zh) 夹绳式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停止装置
CN206680022U (zh) 一种非制停式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