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132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3132B
CN102673132B CN201210058527.0A CN201210058527A CN102673132B CN 102673132 B CN102673132 B CN 102673132B CN 201210058527 A CN201210058527 A CN 201210058527A CN 102673132 B CN102673132 B CN 102673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 head
ink droplet
scanning direction
main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85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3132A (zh
Inventor
小阿濑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其抑制打印速度的降低,且使打印至介质上的图像高精细化。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行式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在使用接触角变大的墨水和介质以喷墨方式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因局部上以较高的分布密度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彼此集合。为了防止由这样的墨滴的集合而引起的渗透,而将在1个路线中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的分布密度抑制得较低,且反复进行在使墨滴干燥后,在后续路线中使墨滴附着在与先行路线相同区域的处理。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强制干燥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的技术。通过强制干燥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能够使墨滴的干燥时间缩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1507号公报 
但是,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强制干燥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的空气被送出至喷出墨滴的记录头和介质之间。因此,若在从记录头喷出墨滴的期间送风,则墨滴的飞行轨迹因风压而错位,墨滴的喷落位置错位。而且,若为了使图像高精细化而使墨滴微细化,则墨滴的相对表面积变大,因此,存在喷落位置的错位变大的问题。另外,在仅在从记录头没有喷出墨滴的期间进行送风的情况下,存在打印速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完成的,目的之一为抑制打印速度的降低,且使打印至介质上的图像高精细化。 
(1)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打印机,具备:朝向介质喷出墨滴的记录头;朝向附着在上述介质的上述墨滴送风的送风单元;使上述记录头相对上述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主搬运部;使上述介质相对上述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副搬运部,作为打印模式具有标准模式和高精细模 式,在上述标准模式中,上述记录头一边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一边喷出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平均较大的上述墨滴,上述送风单元在上述记录头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期间进行送风,在上述高精细模式中,上述记录头在沿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喷出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平均较小的上述墨滴,在沿另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不喷出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较小的上述墨滴,上述送风单元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停止送风,而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另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送风。 
能够通过在标准模式中使用较大的墨滴进行双方向打印而提高打印速度。而且,较大的墨滴不易受到因风压而导致的飞行轨迹的影响,因此,能够在喷出较大墨滴的期间也通过送风强制干燥墨滴,从而防止因墨滴的集合而引起的渗透。另一方面,在高精细模式中,能够通过使用较小的墨滴进行打印来使图像高精细化。而且,在记录头一边一个方向移动一边喷出较小墨滴的期间停止送风,通过记录头在反方向移动的期间通过送风强制干燥墨滴,能够防止较小的墨滴的飞行轨迹因送风而错位。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打印速度的降低,且使打印至介质上的图像高精细化。 
(2)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打印机中,在上述高精细模式中,上述记录头在沿上述另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不喷出上述墨滴,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另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时,上述送风单元可以以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较高的风速朝向附着在上述介质上的上述墨滴送风。 
在全部停止墨滴的喷出的路线中,即便提高风速,墨滴的飞行轨迹也不会错位。若提高风速则加速附着在介质上的墨滴的干燥,因此,更难产生因墨滴的集合而引起的渗透,也能够缩短干燥时间且缩短打印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1.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打印机1是通过使墨水在介质上定影而形成图像的串行式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具备:向介质P喷出墨滴的记录头11、使记录头11相对介质P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搬运单元20、朝向附着在介质P上的墨滴送风的送风单元30和控制部40。 
搬运单元20为了使介质P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具备由供纸辊22、中继辊21a、21b、副扫描辊17a、17b、17c、17d、电动机26、马达驱动器45、导向部25、压板19、纸检测传感器18等构成的副搬运部。供纸辊22是用于从托盘27逐张取出最上部的介质P并将介质P搬运至其前端到达中继辊21a、21b的辊。中继辊21a、21b是将从托盘27通过供纸辊22搬运的介质P搬运至副扫描辊17c、17d能够保持的位置的辊。马达驱动器45是驱动电动机26的电路。电动机26使供纸辊22和中继辊21a、21b以及副扫描辊17b、17d同时旋转。导向部25是具有将通过中继辊21a、21b和供纸辊22搬运的介质P引导至副扫描辊17c、17d能够保持的位置的形状的壁。副扫描辊17a、17b、17c、17d在副扫描方向上搬运从托盘27取出且通过中继辊21a、21b搬运的介质P。压板19设置在记录头11的正下方,是针对记录头11对介质P进行定位的棒状部件。纸检测传感器18是设置在压板19的上游侧附近的光传感器。纸检测传感器18具备未图示的发光部和受光部,通过介质P遮挡从发光部至受光部的光路,来检测出单页纸的前端到达了纸检测传感器18的光路。 
另外,搬运单元20为了使记录头11相对介质P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具备由滑架13、导向部14、环形带15、电动机16、马达驱动器47等构成的主搬运部。滑架13是安装墨盒12以及记录头11且往复移动的支承部件。导向部14是将滑架13的移动从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H至偏离位置L在主扫描方向上引导的棒状部件。环形带15架设在未图示 的带轮上,向主扫描方向牵引滑架13。电动机16是使架设有环形带15的带轮旋转的步进电机。马达驱动器47是驱动电动机16的电路。 
记录头11具备压电式、热式之类的公知的墨水喷出机构,从多个喷嘴针对从托盘27的供给的介质P喷出墨滴并使之定影。墨滴的喷出时机与每当记录头11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距离时从未图示的编码器输出的信号的上升或者下降对应。墨盒12是按颜色存储向记录头11供给的墨水的容器。记录头控制器46是基于打印数据驱动记录头11的电路。 
送风单元30具备:风扇、驱动风扇的电动机、驱动该电动机的电路、从风扇的轴向进气并向风扇的切线方向排气的壳体、和从壳体的排气口沿压板19的附近延伸的喷嘴。位于压板19的附近的喷嘴的开口部30a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沿与压板19平行的方向较长延伸的扁平的形状,且向压板(platen)19和记录头11之间送出空气。喷嘴的开口部30a的宽度与介质P的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几乎相等。因此,送风单元30不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就能够向附着在介质P上的1次路线的量的墨滴送风。 
控制部40包含由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主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入输出部等构成的计算机。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有用于控制马达驱动器45、47、记录头控制器46以及送风单元30的打印控制程序。CPU是执行载入到主存储器中的打印控制程序的处理器。 
图3是表示使用了打印机1的打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在该方法中,通过将以水或者酒精为溶剂的主成分的水性墨水定影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等树脂性的介质P上而对图像进行打印。由于水性墨水未浸透树脂制的介质P,因此,反复进行墨滴的喷涂和干燥来在介质P上形成图像。 
首先,通过控制部40来判定打印模式(S100)。即,控制部40对作为打印模式选择标准模式和高精细模式中的哪一个进行判定。打印模式在设置于打印机1的操作面板、作为与打印机1连接的控制装置的PC(Personal Computer)等中,根据用户进行的规定的操作而被选择。 
标准模式和高精细模式的具体的差别如下。从记录头11喷出的墨滴的质量,在标准模式中为7ng,在高精细模式中为3ng。墨滴的质量越小墨滴对介质的附着面积越小,因此,能够形成细致的图像。每1带的路线(Pass)数在标准模式、高精细模式中均为8次路线,但在标准模式中为双向打印,在高精细模式中为单向打印。因此,在标准模式中,通过记录头11从初始位置H至偏离位置L往返4次来形成1带的量的图像,在高精细模式中通过记录头11从初始位置H至偏离位置L往返8次来形成1带(band)的量的图像。这里所谓的带是通过记录头11一边从喷嘴喷出墨滴一边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而能够使墨滴附着的介质P的区域。记录头11的向主扫描方向的移动速度用检测记录头11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的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换算,在标准模式、高精细模式中均为200cps。送风单元30的送风速度在标准模式中为3m/s。在高精细模式中,在记录头11边从初始位置H向偏离位置L移动边喷出墨滴的期间,送风单元30停止送风,在记录头11从偏离位置L向初始位置H移动的期间,送风单元30以风速5m/s送风。送风速度越高,从送风单元30向附着在介质P上的1次路线的量的墨水送出的空气量越多,干燥加速。 
即打印机1在打印模式为标准模式时,在去路以及回路中一边通过送风单元30送风,一边从记录头11喷出较大的墨滴来执行打印(S101)。具体而言,控制部40以记录头11一边从喷嘴喷出7ng的墨滴,一边沿主扫描方向的一方以及另一方以相当于200cps的速度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对记录头控制器46、电动机16、马达驱动器47以及记录头11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40在打印开始至打印结束,以从喷嘴的开口部30a以风速3m/s喷出空气的方式对送风单元30进行控制。而且,控制部40每当记录头11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4次往复时,以介质P相对记录头11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1次路线的量的方式对马达驱动器45以及电动机26进行控制。另外,在记录头11沿主扫描方向进行4次往复的期间,可以停止介质P的向副扫描方向的搬运,每当记录头11沿主扫描方向进行1次往复,可以使介质P相对记录头11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1/4带的量,每当记录头11移动1次路线的量时,可以使介质P相对记录头11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1/8带的量。 
另外,打印机1在打印模式为高精细模式时,在去路中停止送风单 元30且从记录头11喷出较小的墨滴,在回路中不喷出墨滴而一边通过送风单元30以较高的风速送风一边执行打印(S102)。具体而言,控制部40以记录头11一边喷出3ng的墨滴一边以与200cps相当的速度从初始位置H向偏离位置L移动的方式对记录头控制器46、电动机16、马达驱动器47以及记录头11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40以记录头11不喷出墨滴而以与200cps相当的速度从偏离位置L向初始位置H移动的方式对记录头控制器46、电动机16、马达驱动器47以及记录头11进行控制。而且,控制部40以在记录头11从初始位置H向偏离位置L移动的期间停止送风单元30,在记录头11从偏离位置L向初始位置H移动的期间以风速5m/s从喷嘴的开口部30a喷出空气的方式对送风单元30进行控制。而且,控制部40每当记录头11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8次往复,就以使介质P相对记录头11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1个带的量的方式对马达驱动器45以及电动机26进行控制。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标准模式中通过喷出较大墨滴的双向打印来形成图像,因此,能够提高打印速度,并且,在喷出墨水的期间也通过送风单元30送风,因此,能够防止因墨滴的集合而引起的渗透。而且,在送风中不喷出较小的墨滴,因此能够抑制墨滴的喷落位置的错位。另一方面,在高精细模式中,从记录头11喷出与标准模式相比较小的墨滴,因此,能够打印高精细的图像。另外,在高精细模式中,仅在送风单元30的送风停止的期间喷出较小的墨滴,因此,墨滴的喷落位置不会因风压而错位。而且,记录头11在从偏离位置L向初始位置H移动的期间不喷出墨滴而通过送风单元30以较高的风速送风,因此,能够使附着在介质P上的墨滴迅速干燥。即,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能够抑制打印速度的降低,并且使打印至介质的图像高精细化。 
另外,在标准模式中,虽然送风单元30的风速较低,但送风期间较长,因此,抑制向附着在介质P上的墨滴喷出的每个带的空气量的减少。另外,在高精细模式中,每个路线的墨水喷出量与标准模式相比变少,因此,通过送风单元30,向附着在介质P上的未干燥的墨滴喷出的单位墨水量的空气量增大。因此,能够使先行路线的墨滴充分干燥后,将通过先行路线附着的墨滴作为基底,使后续路线的墨滴附着。 
2.其他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增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高精细模式中,每1个路线的墨水喷出量较少,因此,可以使风速与标准模式等同,在从偏离位置L朝向初始位置H时,可以提高打印头11的移动速度来缩短每1个路线的送风时间。 
另外,不期望在空气流通在介质P和记录头11之间的期间,喷出极微小的雾状的墨滴,但也可以喷出相对表面积较小、不易受风压影响的较大的墨滴。例如,在高精细模式中,可以在通过送风单元30送风的期间,喷出风压的影响较少的7ng的墨滴。 
另外,在高精细模式中,可以在使送风单元30停止且在单向上搬运记录头11的期间喷出相对表面积不同的多种墨滴。当然,3ng、7ng这样的墨滴的质量、3m/s、5m/s这样的风速、200cps这样的记录头11的移动速度、8个路线这样的每1个带的路线数是例示。 
另外,可以使送风单元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即,可以以追随记录头11的方式使送风单元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该情况下,不会从送风单元向记录头11和介质P之间直接送出风,但通过送风单元的送风在打印机1的未图示的壳体内产生气流,因此,微小的墨滴受到该气流的影响。因此,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也有效作用。 
另外,即便在使用任何组成的墨滴、介质的情况下,本发明也有效作用。例如,即便在向单页纸等的纸介质喷出溶剂类墨滴(颜料、染料分散或者溶解在相对极性溶剂中的墨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适用本发明,使打印至纸介质上的图像高精细化。 
符号说明 
1...打印机,10...送风单元,11...记录头,12...墨盒,13...滑架,14...导向部,15...环形带,16...电动机,17a、17b、17c、17d...副扫描辊,18...纸检测传感器,19...压印滚筒,20...搬运单元,21a、21b...中继辊,22...供纸辊,25...导向部,26...电动机,27...托盘,30...送风单元,30a...开口部,40...控制部,45、47...马达驱动器,46...记录头控制器,P...介质。 

Claims (2)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朝向介质喷出墨滴的记录头;
朝向附着在上述介质的上述墨滴送风的送风单元;
使上述记录头相对上述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主搬运部;
使上述介质相对上述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副搬运部,
作为打印模式具有标准模式和高精细模式,
在上述标准模式中,
上述记录头一边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一边喷出与上述高精细模式相比较大的上述墨滴,
上述送风单元在上述记录头在上述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期间进行送风,
在上述高精细模式中,
上述记录头在沿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喷出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较小的上述墨滴,在沿另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不喷出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较小的上述墨滴,
上述送风单元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停止送风,而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另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高精细模式中,
上述记录头在沿上述另一方的上述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期间不喷出上述墨滴,
在上述记录头沿上述另一方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时,上述送风单元以与上述标准模式相比较高的风速朝向附着在上述介质上的上述墨滴送风。
CN201210058527.0A 2011-03-09 2012-03-07 打印机 Active CN102673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1331A JP2012187749A (ja) 2011-03-09 2011-03-09 プリンター
JP2011-051331 2011-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132A CN102673132A (zh) 2012-09-19
CN102673132B true CN102673132B (zh) 2014-12-31

Family

ID=46805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8527.0A Active CN102673132B (zh) 2011-03-09 2012-03-07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87749A (zh)
CN (1) CN1026731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0316B2 (ja) * 2011-03-09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2491C2 (de) * 1983-09-08 1985-10-10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Vorrichtung für Tintenschreibeinrichtungen zum Beschreiben ein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KR100708164B1 (ko) * 2005-07-20 2007-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건조장치를 포함하는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인쇄매체의건조방법
JP5326728B2 (ja) * 2009-03-26 2013-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132A (zh) 2012-09-19
JP2012187749A (ja)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215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81328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transporting apparatus
JP20062056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201214387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20316B2 (ja) プリンター
JP20020019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EP2100741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01054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2673132B (zh) 打印机
JP441959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CN107116899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
JP66776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キャリッジの移動制御方法
US20150009266A1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er
CN103832093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8036947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63060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34703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JP20120616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90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2570A (ja) 記録媒体加熱装置、液体吐出装置
US20220379615A1 (en) Printer,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JP20071367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459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69616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7081020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