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9052B -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9052B
CN102669052B CN 201210183671 CN201210183671A CN102669052B CN 102669052 B CN102669052 B CN 102669052B CN 201210183671 CN201210183671 CN 201210183671 CN 201210183671 A CN201210183671 A CN 201210183671A CN 102669052 B CN102669052 B CN 102669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ld goose
goose
young
wild
d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1836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9052A (zh
Inventor
崔本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101836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69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69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9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9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9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养殖大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通过从种蛋的人工孵化、雏雁出壳后的饲养、中雁的放牧饲养驯化和种雁的饲养繁殖的一系列独特的人工放牧养殖方法,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既保持有飞禽生长习性、又不会迁徒飞走的鸿雁。该方法生产的鸿雁,即保留了自由野外飞翔、自主野外采食的主要野生习性不变,而又具有不出现季节性地域迁徒的留鸟特性。因此,可为人们大量提供具有真正野生飞禽营养价值的食用飞禽。

Description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养殖大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人工养殖生产不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自古有“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的说法,大雁躯体肥大,一般单只体重3~4公斤,大的可达5公斤以上;大雁善于长途飞翔,胸部、腿部肌肉特别发达,肉质厚实,虽纤维较粗,但肉味鲜美,烹调后有阵阵清香,向为野味中之上品;大雁的部分产品具有药用功效,这在《本草纲目》等十多部药典中均有记载;近年来,人们发现只有水里游的鲨鱼和天上飞的大雁不患肿瘤类疾病,现已有人开始试用雁血中的有效成分治疗肿瘤,雁血产品的开发前景将十分广阔;大雁的绒毛保暖性能极好,又非常轻软,是品质极高的羽绒服原料,可制成最高档的“雁绒服”供登山运动员、科考队员及其他高档消费者使用。
由于生态环境日益破坏,大雁的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开展人工驯养很有必要。但大属于主食各种草本植物的候鸟,繁殖在北方湿地,越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汇集成群,往反迁徙。目前,大雁养殖业在我国刚刚兴起,经济效益十分诱人,但种源相对匮乏,人工驯养繁殖处于零散无序状态,养殖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低;有些野生大雁繁殖地和越冬地的农、牧民将捉来的野雁或雁雏以强行圈养方式进行饲养,是大雁完全失去了飞禽的生长特性价值,且这些大雁由于没有经过驯化,应激性强,很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繁育后代;甚至有人将家养的雁鹅或家鹅冒充鸿雁出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通过该养殖方法可实现可持续工业化规模生产既保持有飞禽生长习性、又不会迁徒飞走的鸿雁。
我国民间习惯所称的大雁,是分布在我国的鸿雁(Anser cygnoides)、灰雁(Anser anser)、斑头雁(Anser indicus)、豆雁(Anser fabali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小白额雁(Ansererythropus)、雪雁(Anser caerulescens)、黑雁(Branta bernicla),红胸黑雁(Branta ruficollis)以上九种雁的统称。其中,鸿雁、灰雁的个体较大,肉用价值较高,且野性相对较小,性情较温顺,本发明人根据鸿雁的这一特性,经多年饲养、繁殖研究获得以下人工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野生鸿雁的方法。
人工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人工方式养殖:
a.种蛋的人工孵化:孵化温度为37.6-----38℃、湿度为58%~78%、孵化期为30天;
b.雏雁的饲养:出壳后的雏雁在地面铺有干草的通风透光的育雏室中饲养20~30天,室温初始为28℃,7日后逐渐降温,每天降低1℃,直到降至适宜雏雁生长的室外温度,育雏饲料采用幼嫩青草或菜叶切成细丝拌配合饲料喂饲,青饲料和配合饲料(玉米面,豆柏)各占50%;每天喂4~5次,其中晚上喂1~2次,可将饲料放在饲料盆中不限时间和次数任由雏雁自由采食;在气温适宜的季节,雏雁在7日龄后可在温暖向阳的地方进行外出放牧,开始时每天1~2小时逐渐增至每天4~6小时;
c.中雁的饲养:中雁是指30至90日龄左右的仔雁,该时期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即以自由采食青草为主,收牧后适当喂些谷物和青绿块根饲料,但粗蛋白含量不应超过18~19%,充分利用放牧条件,培育出适应性强,耐粗饲,增重快的雁群,为选留种雁或转入育肥打下良好基础;结合放牧补饲一些精饲料,补饲的日粮组成是:骨粉1~1.5%,贝壳粉8%,食盐0.3~0.4%,其它应由玉米、豆饼、糠麸、薯类组成;一般情况下,每天补饲一次,时间在收牧以后,每只雁每日补饲50~100克,具体数量按雁群的骠情而定;
中雁放牧时间应随日龄的增加而延长,直至全天放牧。一般30~40日龄仔雁每天放牧4~6小时,41~60日龄仔雁每天放牧6~8小时,60日龄以上仔雁进行全天放牧,具体放牧时间长短,可根据雁群、气温和牧草状况而定;
d.鸿雁的人工驯养:鸿雁人工养殖的必备条件是选择附近有广泛草地、清净水源的地方建场,雁舍建筑应坐北朝南,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并设有圈舍、运动场、水池、遮荫棚等设施,要有比较广阔的让鸿雁飞翔的空间;每天早晨成群的大雁飞出棚舍,飞向草原和泡泽,自己在大自然中寻找觅食地,只需傍晚归巢时,象征性的补饲一些谷物性饲料和饮水,以加强条件反射,使它们更加迷恋自己的家园;
驯养雏雁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雏雁对食物的条件反射,使它们的生活习惯形成恋家恋巢的规律,从喂养雏雁开始即每次喂饲时,饲养人员要发出一定的、有规律的声音,久而久之,雏雁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就会立即向饲养人员靠拢。雏雁稍大后,利用雏雁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有意识地将雏雁赶到舍外,让其自由玩耍,然后召唤它们回舍吃食,这样雏雁就会养成习惯,一听到召唤就向回奔跑;
随着雏雁长大,还要利用定时喂饲,使它们产生第二个条件反射,就是到一定的时间,它们就会回舍吃食、休息和睡觉,有了这种习惯,即使将来飞到遥远的地方,也能及时返回巢舍,在全部驯养过程中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以保证驯养的鸿雁不会飞走不归;
中雁一般长至70日龄时,即可进入育肥期,每天收牧后适当喂些谷物和青绿块根饲料,但粗蛋白含量不应超过18~19%,待达到出栏标准体重时即可作为食用成雁出售;
e.种雁的饲养:中雁一般长至70日龄后,选留体重大、健壮的作为种雁,转入后备种雁群继续培育,并按公母1∶2的比例混群饲养;为便于分别公母雁,对种公雁可作标记,以便管理和分群,该阶段要加强放牧,控制配合饲料的供给量,多喂青粗饲料,粗饲的目的是防止种雁过肥,控制种雁性早熟,同时还可培育种雁的耐粗饲性能,
当后备种雁主翼羽与副翼羽长全以后,喂食中可增加精料比例,促使种雁的生殖机能发育成熟。精料比例是否适当,可以根据种雁粪的形状来判断,如种雁粪粗大,松散,用脚轻轻一拨即能分成几段,表明精料与青料比例适当;种雁粪细小、结实,断截成粒状,说明精料多,青料少,应增加青饲料喂量;母雁除增加精料外,还应喂洁净的沙砾、贝壳粉。种公雁增加精料的补饲时间,应较母雁早,使种公雁在母雁开产前,有充沛的精力配种,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按以上所述人工驯养、繁殖方案,即可实现持续性工业化规模生产不迁徒的野生鸿雁。本发明方法养殖生产的不迁徒野生鸿雁,即保留了自由野外飞翔、自主野外采食的主要野生习性不变,而又具有不出现季节性地域迁徒的留鸟特性。因此,可为人们大量提供具有真正野生飞禽营养价值的食用飞禽;同时具有观赏性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大雁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养殖棚舍设备条件简单,它们能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适应多种环境,全国各地均可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对本发明人在吉林省向海地区向海雁繁育基地,经多年养殖经营已形成可观规模的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一整套养殖繁育过程的详细介绍,以便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了解。
一、鸿雁的繁殖
种蛋的人工孵化:最适宜孵化温度为37.6---38℃、湿度为58%~78%、孵化期为30天。
人工养殖鸿雁一般都采用人工孵化。养殖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供电条件好的养殖场,应首先考虑全自动机械孵化,因为先进的孵化器可以实现温度、湿度、翻蛋、通风的自动控制与报警,准确可靠,既可节省劳动力,孵化率也会更高。
经济条件有限或供电条件不好的地方,可以采用其它孵化方法。下面简单介绍塑料温水袋孵化法:用塑料袋装温水,将蛋摆在塑料袋表面,塑料袋放在火炕上,利用火炕做热源控制塑料袋里的水温,再利用温水做为热源来孵化。该法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蛋温均匀,成本低,孵化效果好,孵化量可大可小,既适合散户,也适用于专业户及小型养殖场。
孵化管理:根据火炕的长度和塑料袋的宽度做一高20厘米的木框,木框置炕上,将塑料袋套双层,平放在木框内,注入40℃的温水,使水袋鼓起,水袋两端折叠在木框堵头上。水袋上放一层牛皮纸,将消毒好的种蛋平铺在牛皮纸上,温度计置蛋面上,用棉被、毯子等保温物盖严。所需温度通过烧炕、增减覆盖保温物进行调节,使水袋水温始终高出蛋温0.5~1℃。后期种蛋有自温,可用木棒将棉被支撑起来,以利通风散热。日翻蛋6~10次,每次翻转的角度不少于45度,以90度为最好。晾蛋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后期增加1~2次,每次延长5~10分钟。出雏前2天停止翻蛋,等待出雏。
种蛋的选取、管理及孵化前的消毒处理:
1、种蛋一定要新鲜,保存时间愈短愈好,一般以产后1周内为合适,3~5天最好。种蛋的形状和大小要合适,过长过圆的、过大过小的、蛋壳不平整的和有环形突起的都不能用来孵化。种蛋的壳面要清洁、无裂缝、颜色正常。此外,种蛋应来自饲养管理正常、健康而高产的雁群。
2、种蛋保存应有专门的库房,库内不可放置杂物,尤其是农药、化肥。库内应既能通风,又可保温,温度应在12~15℃之间。受冻的蛋会丧失孵化能力。库内的湿度以70~80%为合适。湿度小,蛋内水分易蒸发;湿度过高蛋易生霉。库内还应防尘、防鼠。
3、种蛋入孵前要进行两次消毒。
(1)给母雁刚产出的种蛋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法,高锰酸钾是强烈的氧化剂,杀菌力强,但要临用现配,一般在配后20分钟内用完,过久效力减弱。具体方法是:用40℃左右的温水配成两盆0.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第一盆溶液清洗种蛋表面的污物,然后再把清洗过的种蛋放在第二盆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即可。
(2)入孵前1~2小时,利用熏蒸法给种蛋第二次消毒,方法是:按每立方米空间放入甲醛溶液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的比例,熏蒸20~30分钟。熏蒸时要关严门窗,当二药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放入器皿后,人要迅速离开以免中毒。据检测,用此法可杀死95%以上的细菌。熏蒸后应立即打开门窗,待气味排出后,人禽方可入内。
(3)蛋盘和孵化用具可用0.02%的新洁尔灭溶液喷雾消毒。
二、雏雁的饲养
雏雁是指孵化出壳后30日龄内的小雁,雏雁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但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尤其是抗寒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
1、鸿雁为野禽,雏雁绒毛比较厚密,但雏雁和所有禽类小雏一样,体温调解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能力也较弱,出壳后,雏雁自身产生的热量,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必须人工保温。鸿雁初生雏即怕冷又怕热,最初适宜温度约在28℃,7日后每周降低1℃,直到降至适宜雏雁生长的室外温度为止。
初生雏以每平方米育雏面积饲养30只为宜,以后随日龄增加而减少。保温期要经常观察雏雁的动态,温度适宜时,雏雁安静无声,吃饱就睡,彼此虽依靠,但无扎堆现象;如果温度过低,雏雁聚集一角,互相挤压,叫声频频而尖,严重时发生扎堆;温度过高时,雏雁向四周散开,张口呼吸,叫声高而短,表现口渴,大量饮水,当观察到雏雁有上述表现时,应立即调整温度。育雏期内,要特别注意扎堆现象,发现雏雁扎堆,应及时驱散,以免压伤压死。
注意适时脱温。雏雁的保温期一般为20~30日龄。适时脱温可以增强雏雁的体质,过早脱温,雏雁容易受凉患病;保温时间太长,则雏雁体质弱,抗病力差。雏雁在4~5日龄时,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当外界气温较高,雏雁在7日龄时,可结合外出放牧,开始逐步脱温。但在夜间,尤其在凌晨2~3时,室外气温较低时,应注意适时加温,以免雏雁受凉。
一般到20日龄后可以完全脱温。脱温后,仍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在脱温后的前2~3天,若外界气温突然下降,也要适当保温,待气温回升后再完全脱温。潮湿的环境是育雏的大敌,一般高湿、低温时,雏雁容易引起感冒和下痢;若高温、高湿时,因闷热而造成代谢与食欲下降,雏雁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因此,育雏室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兴建。育雏室要注意通风透光,门窗不宜密闭,注意勤换垫草,保持地面干燥。
2、鸿雁是草食水禽,育雏时最好用幼嫩青草或菜叶切成细丝拌配合饲料喂饲,青饲料和配合饲料各占50%.当雏雁毛干后能站立时,蛋黄吸收良好的雏雁,约在出壳后12~16小时就有啄食行为,这时便可调教开食。开食前,应先让雏雁开水(俗称潮口),先把盛有清洁饮水的水盆放在育雏栏的角落,只要有个别雏雁到饮水盆处饮水,其他雏雁就会跟着饮水。开水后即可为雏雁开食,个别反应迟钝不会采食的,可将饲料盆送到雏雁嘴边,或将雏雁头轻轻拉入饲料盆中,诱导其采食。
雏雁在开食后1~3天吃料较少,每天喂4~5次,其中晚上喂1~2次,以后随日龄增加,雏雁的消化能力增强,喂饲的次数和喂饲量也相应增加。大群饲养时,可将饲料放在饲料盆中不限时间和次数任由雏雁自由采食。
3、雏雁生长发育较快,随着日龄的增长,体重增大,活动面积也相应扩大,应按雏雁个体的大小、体质强弱,定期调整饲养密度。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一旦发现体质瘦弱、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粪便异常的雏雁应及时挑出隔离,分群饲养,并对病雏进行治疗或淘汰。
4、雏雁所用的各类饲料,要保持卫生、新鲜,育雏室和运动场要经常清扫,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垫草要勤换,保持雁舍内外环境卫生。饲料槽、饮水盆要每天清洗,定期消毒。育雏室晚上要有专人守夜,掌握灯光照明,观察雏雁动态和防鼠害。
5、在气温适宜的季节,雏雁在7日龄左右就应开始放牧。开始时,每天可到室外温暖向阳的地方活动1~2小时。随着雏雁日龄增长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可延长在室外的活动时间,此时雏雁的羽毛尚未长成,放牧时应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等露水蒸发后再出牧,每天约放牧4~6小时。牧场应选择青草幼嫩、水源较近的地方。放牧时要等大部分雏雁吃饱后才让雁群休息,并定时驱赶雁群,以免雏雁睡熟着凉。晚上收牧要早些,因雏雁胆小,合群性差,天黑后,很难聚群、收牧和进栏。阴雨天、大风天和炎热的中午不宜放牧。放牧时间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延长。
6、雏雁应适时试水、放水,这对雏雁的生长发育有利,但30日龄以前的雏雁尾脂腺发育不全,不能分泌脂肪使羽绒带油脂,所以雏雁的试水、放水要根据气候条件和雏雁的健康状况而定,一般应在10日龄左右进行试水,初次试水时间不宜过长,试水后应将雏雁放回干燥温暖的垫草上,使其晒干羽毛,提高体温。20日龄的雏雁,可在日暖温和的天气放水、以后逐日增加放水时间,雏雁放水既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使其长骨骼、肌肉、羽毛,增强体质,又可使羽毛清洁,减少污染,提高抗病能力。
三、中雁的饲养
中雁是指30至90日龄左右的仔雁。
1、中雁的消化道容积较雏雁阶段已增大许多,消化力强,采食量大,耐粗饲,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增强。该阶段是鸿雁生长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应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充分利用放牧条件,培育出适应性强,耐粗饲,增重快的雁群,为选留种雁或转入育肥打下良好基础。
2、中雁放牧饲养早期,因其日龄尚小,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季,要结合放牧补饲一些精饲料,补饲的日粮组成是:骨粉1~1.5%,贝壳粉8%,食盐0.3~0.4%,其它应由玉米、豆饼、糠麸、薯类等组成。这样补饲有利于中雁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能促进骨骼发育,增加体尺。一般情况下,每天应补饲一次,时间应在收牧以后,每只雁每日补饲50~100克,具体数量按雁群的骠情而定。
中雁放牧时间应随日龄的增加而延长,直至全天放牧。一般40日龄左右全天应放牧4~6小时,50日龄左右全天应放牧6~8小时,60日龄以上应全天放牧。具体放牧时间长短,可根据雁群、气温和牧草状况而定。
3、开始放牧时,应选择牧草青嫩并离雁舍较近的牧场,随日龄增加,牧场可逐渐远离雁舍。牧场不仅要有营养丰富的牧草,还应考虑离水源较近和没有污染源。晴暖天气可全天放牧,放牧途中要缓慢赶放,严禁追打雁群。50日龄以前的中雁,羽毛尚未长齐长全,一旦淋雨,容易引起感冒。放牧途中要注意天气变化,发现天要下雨应及早收牧。夏季高温季节,天气炎热的中午,应在干燥通风荫凉处休息。放牧时注意观察雁群动态,发现病弱雁,要及时隔离治疗。收牧进舍前,让雁群在水中洗净身上泥污,在舍外休息补饲,然后赶回舍内。
四、种雁的饲养
中雁一般长至70日龄时,就可达到选留种雁的体重要求。选留的合格种雁,按公母1∶2的比例混群,转入后备种雁群继续培育。不符合种用条件的中雁,可及时转入育肥群,待达到出栏标准体重,即可上市出售。
1、后备种雁要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并适当限制营养。这一阶段要加强放牧,控制配合饲料的供给量,多喂青粗饲料,粗饲的目的是防止种雁过肥,控制种雁性早熟,同时还可培育种雁的耐粗饲性能,节约精饲料,降低生产成本。
2、当后备种雁主翼羽与副翼羽长全以后,日粮中可增加精料比例,促使种雁的生殖机能发育成熟。精料比例是否适当,可以根据种雁粪的形状来判断,如种雁粪粗大,松散,用脚轻轻一拨即能分成几段,表明精料与青料比例适当;种雁粪细小、结实,断截成粒状,说明精料多,青料少,应增加青饲料喂量。当种雁身体过肥时,可以用减少精料量和增加运动来控制,或者将种雁关在围栏内,实行短期控制饲养,只给饮水和少量维持饲料;对瘦弱的种雁要增加精料比例,否则会影响开产时间。母雁除增加精料外,还应喂洁净的沙砾、贝壳粉。种公雁增加精料的补饲时间,应较母雁早,使种公雁在母雁开产前,有充沛的精力配种,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开产前的种雁,仍应充分放牧,由于母雁接近临产,行动迟缓,不宜猛赶,并保证有充足饮水。
3、产蛋期种雁的饲养管理
临产母雁,可根据羽毛、体态、食欲和配种要求等加以鉴定。从羽毛上观察,临产母雁羽毛光泽,尾羽与背平直,腹下及肛门附近羽毛平整,全身羽毛紧凑,尤其是颈部羽毛坚实光滑;从体态上观察,临产母雁行动迟缓,腹部饱满、松软而有弹性,耻骨间的距离达四指左右,肛门呈菊花状;从食欲上观察,临产母雁食欲增大,开产前10天左右就在雁舍周围寻找贝壳等矿物质饲料;从交配观察,临产母雁主动寻求接近种公雁,下水时频频上下点头,要求交配,或母雁间互相爬踏并有衔草做窝现象。上述表现说明母雁即将临产,此后即可转入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鸿雁在野生状态下,每窝产蛋5~6枚即自行孵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初产母雁,年产蛋在10枚左右,第二年以后产15枚左右。产蛋期母雁要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如果实行科学饲养,满足产蛋期的各种营养需要,母雁的产蛋量会有所增加。
(2)人工饲养产蛋种雁,通常采用定时不定量,自由采食的喂饲方法。要求饲料多样化,谷实类与粗糠的比例为2∶1,每天晚上要多加些精料。在产蛋高峰时,保证种雁吃饱,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在产蛋后期,更要精心饲养,保证产蛋种雁的营养需要,稍有疏忽,容易造成开始换羽而停止产蛋。产蛋母雁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可以提高繁殖能力。
(3)母雁在产蛋期,应有一定的放牧时间。在放牧中,母雁能得到充分的阳光、水浴和交配,并觅食青绿饲料。放牧时间应在上午7~8点左右出牧,这时大部分种雁已产蛋完毕,个别有蛋未产的母雁可暂留雁舍,待产完蛋再出牧。放牧与放水要有机结合,因为种雁习惯在水中交配,一般上午8~10时,下午4~6时,是种雁配种的最佳时机。
(4)鸿雁的生理特点是:羽毛丰厚,绒羽含量较多,只有发达的尾脂腺,而无皮脂腺,雁体散热困难,所以耐寒不耐热。春季气温比较凉爽,母雁陆续开产,公雁精子活力较强,受精率也较高。进入夏季,气温升高,公雁精子无活力,母雁也陆续停产。母雁产蛋的适宜温度是8~25℃,种公雁产壮精的适宜温度是10~25℃。
(5)鸿雁对光照反应敏感,产蛋母雁的适宜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下,给母雁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量。舍饲产蛋母雁在日光不足时,可补充电灯光源。光源强度每平方米2~3瓦,每20平方米面积按40~60瓦灯泡一只,灯与地面距离1.75米左右为宜。补充光照应在开产前一个月开始,时间由少到多,直至达到适宜光照时间。
(6)雁舍一般封闭较严,雁群长期生活在内,会使舍内空气污染,氧气减少,既影响雁群健康,又使产蛋量下降。为保持雁舍内空气新鲜,除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垫草外,还要经常打开门窗换气。冬季雁舍要有换气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7)雁蛋含有大量水分,雁体新陈代谢也需水分,所以产蛋母雁应给足饮水,雁舍内的饮水夜间也不能中断。
(8)母雁初次产蛋前,不爱活动,东张西望,不断鸣叫,这是将要产蛋的前兆,它们会自动到舍外僻静处衔草做窝,将蛋产在窝内,有时几只母雁会共用一个窝产蛋,也有母雁将蛋产在舍内。母雁产蛋时间大多在后半夜至次日早8时左右。
(9)雁舍内垫草一定要洁净,不霉不烂,以防发生曲霉病。粪便要经常清除,舍内要定期消毒。
(10)种雁的利用年限,一般可在10年左右。从选定后备种雁开始,就实行公母混群饲养,这样可避免性成熟后重新组群,引起公雁互斗致伤或母雁被遗弃。公母分群饲养的,应在产蛋前两个月组群,使公母雁有较多的时间相互熟悉和选择,以保证种蛋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11)种公雁的饲养,种公雁的营养水平和体质状况,直接影响雁群的生产状况。在种雁的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种公雁的日粮营养水平、体重与健康情况,在雁群的繁殖期,种公雁体力消耗很大,体重明显下降,为了保持种公雁有良好的配种体况,除了和母雁群一起喂饲外,补饲富含动物蛋白的配合饲料,有利于提高种公雁的精液品质。补饲方法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将母雁赶到运动场,把种公雁留在舍内,将饲料放在料槽内任其自由采食。经过一段时间,种公雁就习惯于自行留在舍内等候补饲。为便于分别公母雁,对种公雁可作标记,以便管理和分群。种公雁的补饲可持续到配种结束。
五、鸿雁的疾病防治
1、小鹅瘟的防治
(1)病原体为小鹅瘟病毒,存在于病雏的脑、肝、脾及肠道中,可通过各种途经感染雏鹅,被感染的小鹅经3~4天潜伏期,发生此病。成年鹅有较强的抵抗力,其它家禽均不易感染。因鸿雁与家鹅同种同宗,所以极易感染此病。
(2)患病雏雁肠道严重发炎,引起严重下痢,有时有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3)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小鹅瘟均无效,根本的办法是预防。具体作法如下:
a.注射疫苗。每只成年母雁在产蛋前一个月注射稀释1∶100倍小鹅瘟疫苗0.5毫升,注射后母雁所产蛋孵出的雏雁具有坚强的免疫力,母雁注射后除体温升高外,无不良反应。
b.发现有病的雏雁应及时隔离、消毒,防止传染其它雏雁。孵化设备每次用后应彻底消毒。种蛋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入孵,若雏雁在3~5天发病,说明孵化设备已被污染,应对孵化场地和孵化设备进行彻底消毒。
c.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皮下注射0.6毫升可以预防,注射0.8毫升可以治疗。
2、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鹅副黏病毒是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雁和鹅同种同宗,所以鹅副黏病毒对雁有同样的威胁。
(1)本病多发生于夏季。病初排白色稀粪或番茄样的稀粪,继而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中期排带有暗红色或微黄色的稀粪;后期粪便多为绿色,严重脱水,消瘦,双翅下垂,有的脚软无力,常蹲地,不愿行走,若驱赶行走,由于脚支撑无力,往往出现身体摇摆姿势;站立时多单脚提起,呈瘫痪状态,最后衰竭死亡。10~20日龄的雏雁发病初期常有甩头、咳嗽等呼吸症状,病程一般4~8天。体力越小的雏雁发病率、死亡率越高,个别耐过的雁一般在7~8天病情好转,但发育不良,有的表现出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
(2)本病在临床上易与小鹅瘟、鹅巴氏杆菌病、鹅大肠杆菌病、鹅球虫病等相混淆,应通过病(死)雁的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加以区别。
(3)雏雁要根据本病流行情况,在2~7日龄时用鹅副黏病毒油乳灭活苗免疫,每只雁0.3~0.5毫升。
3、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1)本病由流行性感冒志贺杆菌所引起,对30日龄以内的雏鹅致病力最强,成鹅次之,对鸡鸭不致病,对雁的传染与鹅相同。
(2)患病雁鼻腔流出多量浆液性鼻液,有泪水,呼吸困难,发出鼾声,甚至张口呼吸。病雁为排除鼻液,强力摇头,将鼻液甩出自身揩擦或相互揩擦,身躯前部羽毛潮湿,头向后弯,食欲不振,缩颈闭目。
(3)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雁群的抗病力,并用保温防潮控制病原生长。一旦发现可疑病雁,要立即隔离,并彻底消毒已污染的场地及用具,以防传染。发生本病时,可用磺胺嘧啶片进行治疗,第一次每只雁口服1/2片(0.25克),以后每隔4小时喂1/4片,连喂3~4天;或者在饲料中加0.5%磺胺嘧啶,连喂3~4天。
本发明人,按上述人工放牧养殖方式已繁育养殖至第九代向海鸿雁,已形成向海雁独有恋巢习性,不再每年迁徒。现在人工养殖在向海数万亩的向海雁繁育基地内的向海雁,每天早晨成群的大雁飞出棚舍,翱翔长空,飞向草原和泡泽,自己在大自然中寻找觅食地,只需傍晚归巢时,象征性的补饲一些谷物性饲料和饮水,以加强条件反射,使它们更加迷恋自己的家园。人工放牧养殖生产的向海雁为人们提供了真正的可食用飞禽。

Claims (5)

1.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人工方式养殖:
a.种蛋的人工孵化:孵化温度为37.6~38℃、湿度为58%~78%、孵化期为30天;
b.雏雁的饲养:雏雁是指孵化出壳后30日龄内的小雁,出壳后的雏雁在地面铺有干草的通风透光的育雏室中饲养20~30天,室温初始为28~31℃,7日后逐渐降温,每天降低1℃,直到降至适宜雏雁生长的室外温度,育雏饲料采用幼嫩青草或菜叶切成细丝拌配合饲料喂饲,青饲料和配合饲料各占50%;每天喂4~5次,其中晚上喂1~2次,可将饲料放在饲料盆中不限时间和次数任由雏雁自由采食;在气温适宜的季节,雏雁在7日龄后可在温暖向阳的地方进行外出放牧,开始时每天1~2小时逐渐增至每天4~6小时;
c.中雁的饲养:中雁是指30至90日龄左右的仔雁,该时期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即以自由采食青草为主,收牧后适当喂些谷物和青绿块根饲料,但粗蛋白含量不应超过18~19%,充分利用放牧条件,培育出适应性强,耐粗饲,增重快的雁群,为选留种雁或转入育肥打下良好基础;结合放牧补饲一些精饲料,补饲的日粮组成是:骨粉1~1.5%,贝壳粉8%,食盐0.3~0.4%,其它应由玉米、豆饼、糠麸、薯类组成;一般情况下,每天补饲一次,时间在收牧以后,每只雁每日补饲50~100克,具体数量按雁群的膘情而定;
d.鸿雁的人工驯养:鸿雁人工养殖的必备条件是选择附近有广泛草地、清净水源的地方建场,雁舍建筑应坐北朝南,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并设有圈舍、运动场、水池、遮荫棚等设施,要有比较广阔的让鸿雁飞翔的空间;每天早晨成群的大雁飞出棚舍,飞向草原和泡泽,自己在大自然中寻找觅食地,只需傍晚归巢时,象征性的补饲一些谷物性饲料和饮水,以加强条件反射,使它们更加迷恋自己的家园;
驯养雏雁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雏雁对食物的条件反射,使它们的生活习惯形成恋家恋巢的规律,从喂养雏雁开始即每次喂饲时,饲养人员要发出一定的、有规律的声音,久而久之,雏雁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就会立即向饲养人员靠拢,雏雁稍大后,利用雏雁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有意识地将雏雁赶到舍外,让其自由玩耍,然后召唤它们回舍吃食,这样雏雁就会养成习惯,一听到召唤就向回奔跑;
随着雏雁长大,还要利用定时喂饲,使它们产生第二个条件反射,就是到一定的时间,它们就会回舍吃食、休息和睡觉,有了这种习惯,即使将来飞到遥远的地方,也能及时返回巢舍,在全部驯养过程中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以保证驯养的鸿雁不会飞走不归;
中雁一般长至70日龄时,即可进入育肥期,每天收牧后适当喂些谷物和青绿块根饲料,但粗蛋白含量不应超过18~19%,待达到出栏标准体重时即可作为食用成雁出售;
e.种雁的饲养:中雁一般长至70日龄后,选留体重大、健壮的作为种雁,转入后备种雁群继续培育,并按公母1∶2的比例混群饲养;该阶段要加强放牧,控制配合饲料的供给量,多喂青粗饲料,粗饲的目的是防止种雁过肥,控制种雁性早熟,同时还可培育种雁的耐粗饲性能,
当后备种雁主翼羽与副翼羽长全以后,喂食中可增加精料比例,促使种雁的生殖机能发育成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种蛋在人工孵化前1~2小时,利用熏蒸法给种蛋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放入甲醛溶液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的比例,熏蒸20~30分钟;蛋盘和孵化用具可用0.02%的新洁尔灭溶液喷雾消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出壳后雏雁在开食前,应先让雏雁开水,把盛有清洁饮水的水盆放在育雏栏的角落,雏雁可自行饮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雁的饲养,放牧时间应随日龄的增加而延长,直至全天放牧;一般30~40日龄仔雁每天放牧4~6小时,41~60日龄仔雁每天放牧6~8小时,60日龄以上仔雁进行全天放牧,具体放牧时间长短,可根据雁群、气温和牧草状况而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雁的饲养中,精料比例是否适当,可以根据种雁粪的形状来判断,如种雁粪粗大,松散,用脚轻轻一拨即能分成几段,表明精料与青料比例适当;种雁粪细小、结实,断截成粒状,说明精料多,青料少,应增加青饲料喂量;母雁除增加精料外,还应喂洁净的沙砾、贝壳粉,种公雁增加精料的补饲时间,应较母雁早,使种公雁在母雁开产前,有充沛的精力配种,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CN 201210183671 2012-06-06 2012-06-06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Active CN102669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83671 CN102669052B (zh) 2012-06-06 2012-06-06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83671 CN102669052B (zh) 2012-06-06 2012-06-06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9052A CN102669052A (zh) 2012-09-19
CN102669052B true CN102669052B (zh) 2013-10-23

Family

ID=4680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83671 Active CN102669052B (zh) 2012-06-06 2012-06-06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690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0989A (zh) * 2015-10-15 2016-01-06 安徽天鹅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雏雁的人工饲养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3473A (zh) * 2013-01-29 2013-04-24 唐式校 一种提高特禽孵化率的方法
CN103141434A (zh) * 2013-03-08 2013-06-12 固镇县淮鸿灰天鹅养殖专业合作社 灰天鹅种鹅饲养方法
CN103141435A (zh) * 2013-03-08 2013-06-12 固镇县淮鸿灰天鹅养殖专业合作社 灰天鹅雏鹅饲养方法
CN103875596A (zh) * 2014-03-28 2014-06-25 重庆仁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天鹅的繁殖方法
CN104799071A (zh) * 2015-04-09 2015-07-29 五河县鸿鹤大雁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大雁常用饲料
CN104757323A (zh) * 2015-04-09 2015-07-08 五河县鸿鹤大雁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幼雁精饲料
CN104757266A (zh) * 2015-04-09 2015-07-08 五河县鸿鹤大雁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幼雁辅助饲料
CN104770611A (zh) * 2015-04-09 2015-07-15 五河县鸿鹤大雁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环保的大雁饲料
CN105230564A (zh) * 2015-10-15 2016-01-13 安徽天鹅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大雁的养殖工艺
CN105379677A (zh) * 2015-11-25 2016-03-09 定远县开金大雁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大雁种蛋的孵化方法
CN105900925A (zh) * 2016-05-17 2016-08-31 李莉 一种鸿雁雏雁的饲养管理方法
CN105961325A (zh) * 2016-05-17 2016-09-28 李莉 一种青年斑头雁的饲养管理方法
CN106306513A (zh) * 2016-08-21 2017-01-11 贵州省宏荣特种生态种植养殖观光有限公司 一种大雁生态饲料
CN107197830B (zh) * 2017-07-12 2020-07-28 习水县明辉畜禽良种繁育场 一种肉牛养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02315A1 (ru) * 1986-12-12 1988-06-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тицеводства Способ отбора гусей дл откорма на жирную печень
SU1692451A1 (ru) * 1989-09-05 1991-11-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тицеводства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 племенных гусей
CN1554261A (zh) * 2003-12-29 2004-12-15 史善桥 一种产蛋家禽饲料特种营养添加剂的生产方法
RU2336692C1 (ru) * 2006-12-28 2008-10-27 ФГОУ ВПО "Орен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кормления гусей
CN101617757A (zh) * 2008-07-02 2010-01-06 王嵩 一种大雁饲料的配制方法
CN102301882B (zh) * 2011-07-12 2013-03-13 陈永水 一种稻-草-鹅生态农业养殖方法
CN102388834B (zh) * 2011-08-02 2013-08-21 拉萨尼达自然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斑头雁孵化养殖方法
CN102389051A (zh) * 2011-11-09 2012-03-28 邹立基 一种养殖绿色畜禽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0989A (zh) * 2015-10-15 2016-01-06 安徽天鹅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雏雁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5210989B (zh) * 2015-10-15 2016-10-19 安徽天鹅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雏雁的人工饲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9052A (zh)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9052B (zh)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Sonaiya et al. Small scale poultry production: technical guide
CN103503824B (zh) 引进印度蓝孔雀的人工繁养方法
CN103098756A (zh) 一种绿壳蛋鸡的生态规模养殖方法
CN105028319A (zh)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CN106577485A (zh) 一种生态土鸡养殖方法
CN102008031A (zh) 一种林地放养柴鸡的方法
CN103141435A (zh) 灰天鹅雏鹅饲养方法
CN105028317B (zh) 高海拔环境下红腹锦鸡人工培育方法
CN104206349A (zh) 孔雀育雏饲养方法
CN108142357A (zh) 一种肉鸡饲养方法
CN106804531A (zh) 黄缘闭壳龟从亲龟孵化到成龟的综合养殖方法
CN105340821A (zh) 一种绿色生态养鸡方法
CN105028318B (zh) 高海拔环境下藏雪鸡人工繁育方法
CN105075969B (zh) 高海拔环境下蓝马鸡人工培育方法
Damerow The chicken encyclopedia: an illustrated reference
CN109997774A (zh) 一种美国七彩雉鸡的孵化养殖方法
CN109122556A (zh) 一种高湿地区马山黑山羊肉羊的生态养殖方法
Gage et al. Principles of initial orphan care
Echols Anseriforme husbandry and management
Henderson A Manual on Poultry
Drowns Storey's Guide to Raising Poultry: Chickens, Turkeys, Ducks, Geese, Guineas, Game Birds
CN113100169A (zh) 七彩山鸡养殖方法
Kuka et al. Mini-Livestock Production
CN104938409A (zh) 安全肉食田鼠的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ui Benj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