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8319A -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8319A
CN105028319A CN201510434700.6A CN201510434700A CN105028319A CN 105028319 A CN105028319 A CN 105028319A CN 201510434700 A CN201510434700 A CN 201510434700A CN 105028319 A CN105028319 A CN 105028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trich
feed
egg
african
m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47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国栋
芮玉源
马子珂
罗燚
汪洋
朱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untain Xining Rain Kind Culti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untain Xining Rain Kind Culti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untain Xining Rain Kind Culti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untain Xining Rain Kind Culti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347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83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28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83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型涉及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杂交技术”,提高非洲鸵鸟的环境适应能力;模拟和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种鸵鸟受精率;设计了高海拔地区专用非洲鸵鸟孵化机;制订了非洲鸵鸟人工孵化技术流程;制订了规范的非洲鸵鸟人工养殖技术流程;实验组保暖禽棚改造;创新饲料配方,本发明解决了在高海拔环境下的非洲鸵鸟人工繁育难题。

Description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具体为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非洲鸵鸟原野生于非洲,在世界上以南美人工饲养较早,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于1988年开始人工试养成功,1992年已有很多地区引进鸵鸟人工饲养、繁育。但现时仍处于种苗繁殖与推广阶段。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绿色工程,饲养鸵鸟已被世界公认为现代的新兴畜牧业。
鸵鸟全身都是宝,大约有90%以上可作为商品。鸵鸟肉质细嫩,口感好,富含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的含量低,含有21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据测定:100克鸵鸟肉中含胆固醇62毫克(牛肉含83毫克,猪肉含93毫克),脂肪2克(牛肉含17克,猪肉含19克)。1只成年母鸵鸟年可产50只商品肉鸟,可产精肉2250千克,鸵鸟肉的产量是牛肉的9倍。鸵鸟蛋可食,口感细腻,味美可口,营养丰富。鸵鸟的蛋壳厚而硬,且有牙色光亮,可作各种雕刻和彩绘饰品,工艺价值颇高。
鸵鸟皮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贵的皮革,其质地柔软而坚韧,其耐用度为牛皮的5倍。由于鸵鸟皮中含有天然油脂,能抵御龟裂、变硬及干燥。鸵鸟皮上的羽根形成天然圆形图案,制成的皮革品价值颇高。鸵鸟毛可用于现代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和装饰品,绒毛可作为高档时装配料。优质绒毛质地细软,手感极好,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售价更高。
此外,鸵鸟油可用作高级化妆护肤品。鸵鸟的内脏、雄鸵鸟鞭和鸵鸟骨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鸵鸟眼角膜的有机组织结构与人眼睛很相容,可作人的角膜代用品,鸵鸟筋已成功地移植人体。
非洲鸵鸟主要分布于北非和欧亚大陆地区,其人工繁养技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已很成熟,但其他地区人工繁育的非洲鸵鸟却不能完全适应青海高原高寒缺氧的生长环境,成年鸵鸟运至青藏高原地区成活率很低,达不到60%(由于体型过大,运输损失也占一部分)。以目前的孵化技术,在青海高原这样的高海拔地区非洲鸵鸟孵化率还达不到50%。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非洲鸵鸟规模养殖户为25-30家左右,养殖地多在华北、东北和中部地区,养殖环境和气候接近于非洲鸵鸟的原始生活地。我国西部地区也有非洲鸵鸟养殖户,但规模均不大,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非洲鸵鸟孵化率和成活率低,造成亏损严重,现在大多数养殖户已转行,不再进行非洲鸵鸟养殖。我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包括非洲鸵鸟等特珍禽类的人工繁育,成功培育出适合青藏高原生长环境的非洲鸵鸟和蓝孔雀等。公司拥有在青海高原高海拔环境下提高非洲鸵鸟、蓝孔雀等孵化率和成活率的核心技术,人工繁育的非洲鸵鸟等新产品因其适合西部地区环境,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没有任何单位具有这种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在于提供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解决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无法人工繁育的缺点。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利用“杂交技术”,提高非洲鸵鸟的环境适应能力
选择具有良好基因的种鸵鸟进行第一次杂交,得到A种鸵鸟。选择优良的A种鸵鸟与西南地区的优良种鸵鸟进行第二次杂交,得到B种鸵鸟;选择优良的A种鸵鸟与东北地区的优良种鸵鸟进行第二次杂交,得到C种鸵鸟。再选择优良的B种鸵鸟与C种鸵鸟进行第三次杂交,得到D型非洲鸵鸟。经过三次杂交所得到的D型非洲鸵鸟不仅体型壮硕,羽毛鲜亮,肉质鲜美,而且生长环境适应性强。
第二步:模拟和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种鸵鸟受精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沿海地区的实践经验,我们模拟了他们的孵化环境和生产环境,结合青海本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因素,把非洲鸵鸟孵化温度和湿度数值分别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考虑到青海地区平均气温低,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把孵化温度提高0.5℃-1℃,相对湿度提高3%-5%;育雏温度提高2℃-3℃,相对湿度提高2%-3%,育雏期延长7-10天。并通过改善生产环境,包括确保场地干燥,养殖温度舒适,降低养殖密度,增大种鸵鸟采食量和饮水量等方法,提高种雀受精率。
第三步:设计了高海拔地区专用非洲鸵鸟孵化机
利用市场通用的孵化机在青海地区进行人工孵化非洲鸵鸟,其孵化率不到50%,我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反复实验对其进行改进,在现有微电脑自动控温控湿孵化机中,安装了超静音给氧泵、氧含量监测仪,并将孵化盘按鸵鸟蛋的尺寸进行改制。改进后的孵化机体积为1650×105×1500mm(长、宽、高),给氧泵噪音不超过45分贝,出氧量为3.0L/min,孵化机内空气含氧量保持在21%-22%,较青海高原空气含氧量提高35%-40%。该孵化机可同时孵化64枚鸵鸟蛋。
第四步:制订了非洲鸵鸟人工孵化技术流程
(1)种蛋的收集与储存
种蛋必须来自优良、健康的鸟群。挑选种蛋时,先将薄壳蛋、砂壳蛋、钢皮蛋及过大、过小、过扁、过圆、污染面积过大的种蛋挑出。对刚产出的种蛋不宜马上入孵,要贮存24小时以上,但不要超过7天,保存的温度以13-15℃为宜。若保存期超7天,需要降低温度,保存种蛋的相对适宜湿度为70%-80%,并注意贮存室的通风。种蛋保存时,应大头朝下,每天翻动1次。
(2)种蛋的卫生消毒
每2天用消毒液擦鸵鸟蛋贮藏室地板一次,隔2周全面清洗,消毒,并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鸵鸟产蛋时,饲养员要用消毒纱布接住,然后送孵化室消毒,消毒剂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熏蒸30分钟。入孵之前,用消毒药(温度不要超过40℃)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消毒过的干纱布擦干种蛋即可入孵。孵化室地板每隔2天用消毒药拖擦一次,墙壁、天花板每半个月用消毒药喷洒一次,一个月进行全面清扫一次。每次孵化之前,孵化机内外及表面要用消毒药擦拭一遍,并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3)孵化条件
室温在18-25℃时,采用恒温法孵化温度控制在37.5℃,并且种蛋可按大、中、小或重、中、轻三个档次,实行分机孵化,能提高孵化率和健雏率。前期孵化湿度可控制在25%-30%,转入出雏机湿度应相对提高,通常为40%-45%,后期湿度相对较高会造成鸟啄壳,死胚蛋增多。胚胎发育需要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气体不要超标。因此,应定期通风换气。鸵鸟蛋的体积较大,蛋壳较厚,尤其后期产热较多,应注意晾蛋。
(4)孵化管理
入孵时,使鸵鸟蛋的大头朝上,依贮存期、产蛋期分清批次,认真记录,不能混孵;孵化过程中要翻蛋,每隔2-3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以90°-110°为宜。
第五步:制订了规范的非洲鸵鸟人工养殖技术流程
(1)养殖基地环境选择
①地理位置
养殖基地要求远离城区及居民区,离主要道路至少1500米,绿化率高,空气清新,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殖基地四周无工业“三废”污染。
②土地资源
场地的选择要符合防疫的要求,最好能远离其他畜牧场,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最适宜的地方是沙质草地,地势要平坦,不积水。
③水资源
养殖基地地下水,有足够的水域面积和饮用水源,并保证的水源卫生。
④气候资源
室内气温不高于30摄氏度。
⑤分栏
饲养场内分栏,每个栏的面积约3~5亩。如养种鸵,每栏可放1~2个组合(每个组合为1公2母)。分栏材料可用铁线网,但注意不能有剌,以防伤及鸵鸟,网的上端最好用塑胶管包妥。
⑥设置遮荫棚
每个栏应设置约20平方米的遮荫棚,在棚下喂饲料以防雨淋。饲料盘、水盘可用软质的铝盘,或和洗净的旧汽车轮胎割开来用。不宜建水泥槽,以防伤鸟脚。棚下可垫高50公分砂,方便种鸟产蛋。
(2)雏鸟饲养
雏鸟的第一周,是最关键的,需要细观察,在开始2-日,雏鸟消耗自身的蛋黄囊,不需食料。3日后,雏鸟常会开食和饮水、开食后最初三天,要经常检查雏鸟,发现下痢,应立即进行治疗。
雏鸟的开食很重要,要有细心、耐心,开始时一定要诱它采食,用指头不断拷打饲养盘和拨弄饲料,引它采食。第二天又这样去做,直到4-6天,让它自然取食为止。
雏鸟的饲料,可用鸡颗粒料,最好颜色要鲜明(红、黄、绿),每日饲三次,并加入适量维生素,也可用切碎的熟鸡蛋和红萝卜。饮水也应加入维生素,并且要有颜色,这样幼鸟会主动饮水。
第一个月是鸵鸟的关键时期,腿病可能出现,一旦渡过这个时期,便生长很好了。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防病,一发现有病,应即防治,或打预防针。另外,一月令鸟最爱吃异物,不要让它吃太多,要注意栏内的清洁卫生。幼鸟也能忍受冷天气,但是在第一个冬季,最好还是提供红外线灯保温。
(3)中、成鸟饲养
一月之后,鸵鸟比较容易饲养,不需什么特殊方法,主要是每次放料时,注意其食量是否正常,注意其排便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就不需照料,如果不正常,因病施治。
①育成期的饲养
当鸵鸟长到4月龄时,体重已达到36千克,已能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应改喂育成期饲料。从育雏期过渡到育成期,要做好饲料更换工作。做法是:脱温后的第1周仍喂育雏料,第二周用2/3育雏料加1/3育成料,第3周用1/3育雏料加2/3育成料,从第四周起全部用育成料。饲喂育成期的鸵鸟,最关键的是防止其过肥。所以随着鸵鸟日龄的增大,吸收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应尽可能让其采食青绿饲料,限制混合精饲料的饲喂量。夏秋季早晨可以待露水消失后,把鸵鸟驱赶到苜蓿地或人工草地放牧。不能带露水放牧,因为露水会打湿鸵鸟的腹部,引起肚胀、腹泻。不放牧的育成期鸵鸟,饲喂应定时、定量,以日喂4次为宜。
②育成期的管理
3月龄以上的鸵鸟在春夏季可饲养在舍外,晚秋和冬季的白天在舍外饲养,夜间要赶入饲养棚。鸵鸟原生活于沙漠地区,喜欢沙浴,通过沙浴可以洁身和清除体表寄生虫,增加运动量。饲养棚和运动场要垫沙,最好用黄色河沙,沙粒大小适中,铺沙厚度为10―20厘米。运动场可采用部分铺沙,部分种草,同时种植一些遮荫的树或搭建遮荫棚。
鸵鸟的神经比较敏感,受到惊吓时全群骚动狂奔,容易造成外伤和难产。所以,要保证鸵鸟场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汽笛、机械撞击、爆破等突发性强烈震响。
饲喂后2小时应驱赶鸵鸟运动,以避免鸵鸟过多沉积脂肪,这对大群饲养的育成期鸵鸟更重要,驱赶运动每次以1小时为宜。保证供给清洁的饮水,水盆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1次。育成期鸵鸟采食量大,排泄粪便也多。因此,运动场要经常清除粪便、异物,定期消毒。
当鸵鸟长到7月龄时,可进行第一次拔毛,因为出售羽毛是养殖鸵鸟的一项可观收入。一般在温暖的季节拔毛,冬季不能拔。拔毛时勿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腹部的毛不能拔。以后每隔9个月拔毛1次。
(4)防疫要求及疾病用药
①防疫要求
A、应从种源可靠的无病种非洲鸵场引进,选择体格健壮、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减少疾病发生率。
B、搞好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这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措施。坚持正确的饲养、妥善的管理,使非洲鸵鸟群正常生长发育,体质健壮,才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a、合理饲喂清洁的饮水。根据鸵鸟不同阶段的需要,充分满足起营养物质的需求,禁止投食发霉变质饲料。饮用水要清洁,污水臭水不得饮用。
b、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鸵鸟舍的布局和结构要合理,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鸵鸟舍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要合适,要保持鸵鸟舍清洁。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鸵鸟群要分开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免疫病交叉感染。
c、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鸵鸟舍周围的垃圾堆和杂物堆,增放防鼠夹、挡鼠板,在鸵鸟舍四周围上网栏和天网,防止鼠、虫进入。从而减少其对饲料的侵害和疾病的传播。
d、搞好个人卫生,工作人员进场要换鞋、洗手,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鸵鸟舍,工作人员和用具要固定。
e、禁止其他禽类进入鸵鸟舍,以防共患病的发生。
②定期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A、进入鸵鸟场生产区的人员,一律要脱、存私人的鞋帽和内、外衣服,经过淋浴,换上场内工作服,然后允许进入生产区。在生产区穿戴的工作服、帽等不得穿出生产区。工作服要每周洗涤,再高温消毒一次。
B、鸟舍每2周用1%的石灰水喷洒3次,每批鸵鸟饲养结束后,要彻底消除鸵鸟粪和污垢,地面用生石灰水喷洒消毒。
③中药防疫
尽管鸵鸟的抗病力很强,但是还是应该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开始中草药防疫工作,以增强鸵鸟体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根据鸵鸟生长周期的特点,应在15日龄开始使用中药饲料添加剂。
第六步:实验组保暖禽棚改造
实验组育雏舍和育成舍另加保温层(厚度为10cm彩钢保温板),围栏另加遮雨和保温布,达到冬季保持温暖、夏季保持干燥的效果。
第七步:创新饲料配方
(1)精饲料种类
①蛋白质饲料:植物性饲料有豆粕、菜籽饼和葵花籽饼等,这些饲料含蛋白质35%-50%,可占饲料总量的20%左右。动物性饲料有鱼粉、鸡蛋、骨肉粉、蚕蛹、羽毛粉、血粉等,含蛋白质40%-80%,可占饲料总量的20%-25%。
②能量饲料:包括玉米、小麦、青稞等,其中能量含量约为13.0兆焦/千克,糠麸饲料能量低、容量大,且富含粗纤维,正符合鸵鸟的营养需要。所以如麸皮、米糠、玉米糠、高粱糠等可以占饲料总量的10%。
③矿物质饲料:贝壳粉、沸石粉、骨粉、盐、碳酸氢钙、蛋氨酸、赖氨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同样是鸵鸟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必需物质,可占饲料总量的5%。
(2)精饲料配方
鸵鸟精饲料所使用的原料与猪、鸡类似,最大特点是可以大量使用草粉。
①1-3月龄雏鸟的混合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在21%-22%。其对钙、磷等矿物质元素的要求比雏鸡、鸭高得多,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含钙的饲料如贝壳粉、碳酸钙、磷酸氢钙等。若以雏鸡饲料喂雏鸵鸟,应添加2%-2.5%的骨粉,可有效防止腿病的发生。雏鸟饲料为玉米56%,青稞6%,豆粕12%,麸皮3%,鱼粉6%,苜蓿草粉10%,食盐0.4%,碳酸氢钙1.8%,贝壳粉0.8%,骨粉3%,蛋氨酸0.4%,赖氨酸0.4%,多种维生素0.1%,微量元素0.1%。
②3月龄以上的育成期鸵鸟应改喂生长期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6%-17%。同时也要注意钙、磷的补充,育成期鸵鸟的钙磷需要量比生长鸡要高30%-40%。育成期饲料为玉米46%,青稞6%,豆粕8%,麸皮10%,鱼粉4%,苜蓿草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5%,骨粉2.5%,蛋氨酸0.2%,赖氨酸0.2%,多种维生素0.1%,微量元素0.1%。
③产蛋期鸵鸟饲养的关键是供给平衡的日粮,特别是能量的供给量不能过多,代谢能以10.5兆焦/千克为宜,否则雌鸵鸟就会肥胖,致使产蛋大幅度下降或停产。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钙及有效磷的含量分别为3%和1%。赖氨酸及蛋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90%和0.75%。
产蛋期鸵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与种鸡相比差别较大。鸵鸟所需维生素除维生素E、泛酸、生物素与种鸡相似外,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胆碱均比种鸡要高。其所需的铁、锌、碘也比种鸡高,而铜的需要量却比种鸡低。产蛋期饲料为玉米44%,青稞5%,豆粕12%,麸皮5%,鱼粉7%,苜蓿草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6%,骨粉3.3%,蛋氨酸0.25%,赖氨酸0.25%,多维0.1%,微量元素0.1%。
(3)粗饲料
鸵鸟粗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约占全部日粮的70%。青绿饲料须新鲜、无腐烂、无农药污染,洗净不带泥土。饲喂前切碎,长度为0.5-3厘米,放槽中自由采食。
鸵鸟虽然可以消化粗纤维,但秸秆以及木质化程度很高的粗饲料不但利用率低,而且还容易造成腺胃阻塞。所以,鸵鸟对粗饲料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应以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和各种青菜作为鸵鸟的饲料,包括苜蓿、玉米、槐树叶等。在实际饲养中各种青绿饲料合理搭配,其饲养效果更好。
有益效果:本发明研发理论创新是以传统的非洲鸵鸟人工孵化养殖技术为理论指导,突破目前国内只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进行人工孵化养殖非洲鸵鸟的研究范围,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的技术为依托,利用在青海高原高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养殖非洲鸵鸟实验和研究,并且把人工孵化率提高到80%以上,养殖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1、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对照
2009年6月,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入孵非洲鸵鸟蛋30枚,其中对照组(第一组)利用文献记录的低海拔地区各种孵化技术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等进行非洲鸵鸟孵化;实验组(第二组、第三组)根据青海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把各种孵化技术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等做了适当的调整进行非洲鸵鸟孵化,其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对照结果如表1所示:
表1:2009年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对照结果
2010年4月,对照组和实验组重复2009年人工孵化实验,其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对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2010年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对照结果
2011年4月份,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入孵非洲鸵鸟蛋30枚,均利用青海高原环境各种孵化技术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等进行非洲鸵鸟孵化,其中对照组(第一组)孵化机内不供氧气,实验组(第二组、第三组)孵化机内增供氧气进行孵化,其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对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2011年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对照结果
2012年4月份,课题组重复2010年的实验,其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对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2012年人工孵化率和健雏率对照结果
通过表1和表2两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高海拔地区照搬沿海地区的各种参数进行人工非洲鸵鸟孵化,其孵化率最低,只有不到50%。把表3和表4两次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比照,实验组在室温为18-25℃,孵化温度为37-37.5℃,相对湿度为25-30%,并且在孵化机内增供氧气时,非洲鸵鸟出雏数量更多,孵化率更高,可达到85%左右;健雏率可达到80%以上。
2、养殖成活率结果对照
①2009年8月-2010年12月,课题组研究人员分两次,每次三组对非洲鸵鸟进行育雏的重复实验,其中对照组(第一组)育雏室内不供氧气,脱温时间为30天进行育雏实验;实验组(第二组)育雏室内不供氧气,脱温时间为40天,实验组(第三组)育雏室内增供氧气,脱温时间为40天进行实验,育雏成活率对照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2009育雏成活率对照结果
表6:2010育雏成活率对照结果
实验结果证明,脱温天数为40天,育雏期为120天,在育雏室内另供氧气,雏鸵鸟体质更好,更容易适应高海拔环境和气候,育雏成活率更高,可达95%-100%。
②2010-2012年,研究人员分两次对非洲鸵鸟进行普通禽棚养殖和保暖禽棚育成期养殖重复实验,实验对照结果如表7、表8所示:
表7:2011年养殖成活率对照结果
表8:2012年养殖成活率对照结果
对表7和表8进行综合比对可以看出,采用保暖禽棚养殖,非洲鸵鸟成活率可达90%以上,明显高于普通禽棚养殖成活率。由于非洲鸵鸟体型大、壮硕,一般不会产生疫病,育雏期间非洲鸵鸟死亡均为正常死亡,雨天或气温陡降,易出现扎堆踩挤情况,导致死亡。不过,在做好日常消毒、免疫等工作的基础上,应注意保持养殖场地干燥、开阔,防止湿滑造成鸵鸟摔伤情况出现,也应注意防控大肠杆菌病、白痢病、脚腿病等常见疾病。

Claims (1)

1.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利用“杂交技术”,提高非洲鸵鸟的环境适应能力
选择具有良好基因的种鸵鸟进行第一次杂交,得到A种鸵鸟,选择优良的A种鸵鸟与西南地区的优良种鸵鸟进行第二次杂交,得到B种鸵鸟;选择优良的A种鸵鸟与东北地区的优良种鸵鸟进行第二次杂交,得到C种鸵鸟,再选择优良的B种鸵鸟与C种鸵鸟进行第三次杂交,得到D型非洲鸵鸟,经过三次杂交所得到的D型非洲鸵鸟不仅体型壮硕,羽毛鲜亮,肉质鲜美,而且生长环境适应性强,
第二步:模拟和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种鸵鸟受精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沿海地区的实践经验,我们模拟了他们的孵化环境和生产环境,结合青海本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因素,把非洲鸵鸟孵化温度和湿度数值分别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考虑到青海地区平均气温低,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把孵化温度提高0.5℃-1℃,相对湿度提高3%-5%;育雏温度提高2℃-3℃,相对湿度提高2%-3%,育雏期延长7-10天,并通过改善生产环境,包括确保场地干燥,养殖温度舒适,降低养殖密度,增大种鸵鸟采食量和饮水量等方法,提高种雀受精率,
第三步:设计了高海拔地区专用非洲鸵鸟孵化机
利用市场通用的孵化机在青海地区进行人工孵化非洲鸵鸟,其孵化率不到50%,我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反复实验对其进行改进,在现有微电脑自动控温控湿孵化机中,安装了超静音给氧泵、氧含量监测仪,并将孵化盘按鸵鸟蛋的尺寸进行改制,改进后的孵化机体积为1650×105×1500mm(长、宽、高),给氧泵噪音不超过45分贝,出氧量为3.0L/min,孵化机内空气含氧量保持在21%-22%,较青海高原空气含氧量提高35%-40%,该孵化机可同时孵化64枚鸵鸟蛋,
第四步:制订了非洲鸵鸟人工孵化技术流程
(1)种蛋的收集与储存
种蛋必须来自优良、健康的鸟群,挑选种蛋时,先将薄壳蛋、砂壳蛋、钢皮蛋及过大、过小、过扁、过圆、污染面积过大的种蛋挑出,对刚产出的种蛋不宜马上入孵,要贮存24小时以上,但不要超过7天,保存的温度以13-15℃为宜,若保存期超7天,需要降低温度,保存种蛋的相对适宜湿度为70%-80%,并注意贮存室的通风,种蛋保存时,应大头朝下,每天翻动1次,
(2)种蛋的卫生消毒
每2天用消毒液擦鸵鸟蛋贮藏室地板一次,隔2周全面清洗,消毒,并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鸵鸟产蛋时,饲养员要用消毒纱布接住,然后送孵化室消毒,消毒剂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熏蒸30分钟,入孵之前,用消毒药(温度不要超过40℃)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消毒过的干纱布擦干种蛋即可入孵,孵化室地板每隔2天用消毒药拖擦一次,墙壁、天花板每半个月用消毒药喷洒一次,一个月进行全面清扫一次,每次孵化之前,孵化机内外及表面要用消毒药擦拭一遍,并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3)孵化条件
室温在18-25℃时,采用恒温法孵化温度控制在37.5℃,并且种蛋可按大、中、小或重、中、轻三个档次,实行分机孵化,能提高孵化率和健雏率,前期孵化湿度可控制在25%-30%,转入出雏机湿度应相对提高,通常为40%-45%,后期湿度相对较高会造成鸟啄壳,死胚蛋增多,胚胎发育需要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气体不要超标,因此,应定期通风换气,鸵鸟蛋的体积较大,蛋壳较厚,尤其后期产热较多,应注意晾蛋,
(4)孵化管理
入孵时,使鸵鸟蛋的大头朝上,依贮存期、产蛋期分清批次,认真记录,不能混孵;孵化过程中要翻蛋,每隔2-3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以90°-110°为宜,
第五步:制订了规范的非洲鸵鸟人工养殖技术流程
(1)养殖基地环境选择
①地理位置
养殖基地要求远离城区及居民区,离主要道路至少1500米,绿化率高,空气清新,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殖基地四周无工业“三废”污染,
②土地资源
场地的选择要符合防疫的要求,最好能远离其他畜牧场,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最适宜的地方是沙质草地,地势要平坦,不积水,
③水资源
养殖基地地下水,有足够的水域面积和饮用水源,并保证的水源卫生,
④气候资源
室内气温不高于30摄氏度,
⑤分栏
饲养场内分栏,每个栏的面积约3~5亩,如养种鸵,每栏可放1~2个组合(每个组合为1公2母),分栏材料可用铁线网,但注意不能有剌,以防伤及鸵鸟,网的上端最好用塑胶管包妥,
⑥设置遮荫棚
每个栏应设置约20平方米的遮荫棚,在棚下喂饲料以防雨淋,饲料盘、水盘可用软质的铝盘,或和洗净的旧汽车轮胎割开来用,不宜建水泥槽,以防伤鸟脚,棚下可垫高50公分砂,方便种鸟产蛋,
(2)雏鸟饲养
雏鸟的第一周,是最关键的,需要细观察,在开始2-日,雏鸟消耗自身的蛋黄囊,不需食料,3日后,雏鸟常会开食和饮水、开食后最初三天,要经常检查雏鸟,发现下痢,应立即进行治疗,
雏鸟的开食很重要,要有细心、耐心,开始时一定要诱它采食,用指头不断拷打饲养盘和拨弄饲料,引它采食,第二天又这样去做,直到4-6天,让它自然取食为止,
雏鸟的饲料,可用鸡颗粒料,最好颜色要鲜明(红、黄、绿),每日饲三次,并加入适量维生素,也可用切碎的熟鸡蛋和红萝卜,饮水也应加入维生素,并且要有颜色,这样幼鸟会主动饮水,
第一个月是鸵鸟的关键时期,腿病可能出现,一旦渡过这个时期,便生长很好了,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防病,一发现有病,应即防治,或打预防针,另外,一月令鸟最爱吃异物,不要让它吃太多,要注意栏内的清洁卫生,幼鸟也能忍受冷天气,但是在第一个冬季,最好还是提供红外线灯保温,
(3)中、成鸟饲养
一月之后,鸵鸟比较容易饲养,不需什么特殊方法,主要是每次放料时,注意其食量是否正常,注意其排便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就不需照料,如果不正常,因病施治,
①育成期的饲养
当鸵鸟长到4月龄时,体重已达到36千克,已能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应改喂育成期饲料,从育雏期过渡到育成期,要做好饲料更换工作,做法是:脱温后的第1周仍喂育雏料,第二周用2/3育雏料加1/3育成料,第3周用1/3育雏料加2/3育成料,从第四周起全部用育成料,饲喂育成期的鸵鸟,最关键的是防止其过肥,所以随着鸵鸟日龄的增大,吸收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应尽可能让其采食青绿饲料,限制混合精饲料的饲喂量,夏秋季早晨可以待露水消失后,把鸵鸟驱赶到苜蓿地或人工草地放牧,不能带露水放牧,因为露水会打湿鸵鸟的腹部,引起肚胀、腹泻,不放牧的育成期鸵鸟,饲喂应定时、定量,以日喂4次为宜,
②育成期的管理
3月龄以上的鸵鸟在春夏季可饲养在舍外,晚秋和冬季的白天在舍外饲养,夜间要赶入饲养棚,鸵鸟原生活于沙漠地区,喜欢沙浴,通过沙浴可以洁身和清除体表寄生虫,增加运动量,饲养棚和运动场要垫沙,最好用黄色河沙,沙粒大小适中,铺沙厚度为10―20厘米,运动场可采用部分铺沙,部分种草,同时种植一些遮荫的树或搭建遮荫棚,
鸵鸟的神经比较敏感,受到惊吓时全群骚动狂奔,容易造成外伤和难产,所以,要保证鸵鸟场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汽笛、机械撞击、爆破等突发性强烈震响,
饲喂后2小时应驱赶鸵鸟运动,以避免鸵鸟过多沉积脂肪,这对大群饲养的育成期鸵鸟更重要,驱赶运动每次以1小时为宜,保证供给清洁的饮水,水盆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1次,育成期鸵鸟采食量大,排泄粪便也多,因此,运动场要经常清除粪便、异物,定期消毒,
当鸵鸟长到7月龄时,可进行第一次拔毛,因为出售羽毛是养殖鸵鸟的一项可观收入,一般在温暖的季节拔毛,冬季不能拔,拔毛时勿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腹部的毛不能拔,以后每隔9个月拔毛1次,
(4)防疫要求及疾病用药
①防疫要求
A、应从种源可靠的无病种非洲鸵场引进,选择体格健壮、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减少疾病发生率,
B、搞好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这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措施,坚持正确的饲养、妥善的管理,使非洲鸵鸟群正常生长发育,体质健壮,才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a、合理饲喂清洁的饮水,根据鸵鸟不同阶段的需要,充分满足起营养物质的需求,禁止投食发霉变质饲料,饮用水要清洁,污水臭水不得饮用,
b、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鸵鸟舍的布局和结构要合理,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鸵鸟舍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要合适,要保持鸵鸟舍清洁,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鸵鸟群要分开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免疫病交叉感染,
c、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鸵鸟舍周围的垃圾堆和杂物堆,增放防鼠夹、挡鼠板,在鸵鸟舍四周围上网栏和天网,防止鼠、虫进入,从而减少其对饲料的侵害和疾病的传播,
d、搞好个人卫生,工作人员进场要换鞋、洗手,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鸵鸟舍,工作人员和用具要固定,
e、禁止其他禽类进入鸵鸟舍,以防共患病的发生,
②定期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A、进入鸵鸟场生产区的人员,一律要脱、存私人的鞋帽和内、外衣服,经过淋浴,换上场内工作服,然后允许进入生产区,在生产区穿戴的工作服、帽等不得穿出生产区,工作服要每周洗涤,再高温消毒一次,
B、鸟舍每2周用1%的石灰水喷洒3次,每批鸵鸟饲养结束后,要彻底消除鸵鸟粪和污垢,地面用生石灰水喷洒消毒,
③中药防疫
尽管鸵鸟的抗病力很强,但是还是应该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开始中草药防疫工作,以增强鸵鸟体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根据鸵鸟生长周期的特点,应在15日龄开始使用中药饲料添加剂,
第六步:实验组保暖禽棚改造
实验组育雏舍和育成舍另加保温层(厚度为10cm彩钢保温板),围栏另加遮雨和保温布,达到冬季保持温暖、夏季保持干燥的效果,
第七步:创新饲料配方
(1)精饲料种类
①蛋白质饲料:植物性饲料有豆粕、菜籽饼和葵花籽饼等,这些饲料含蛋白质35%-50%,可占饲料总量的20%左右,动物性饲料有鱼粉、鸡蛋、骨肉粉、蚕蛹、羽毛粉、血粉等,含蛋白质40%-80%,可占饲料总量的20%-25%,
②能量饲料:包括玉米、小麦、青稞等,其中能量含量约为13.0兆焦/千克,糠麸饲料能量低、容量大,且富含粗纤维,正符合鸵鸟的营养需要,所以如麸皮、米糠、玉米糠、高粱糠等可以占饲料总量的10%,
③矿物质饲料:贝壳粉、沸石粉、骨粉、盐、碳酸氢钙、蛋氨酸、赖氨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同样是鸵鸟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必需物质,可占饲料总量的5%,
(2)精饲料配方
鸵鸟精饲料所使用的原料与猪、鸡类似,最大特点是可以大量使用草粉,
①1-3月龄雏鸟的混合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在21%-22%,其对钙、磷等矿物质元素的要求比雏鸡、鸭高得多,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含钙的饲料如贝壳粉、碳酸钙、磷酸氢钙等,若以雏鸡饲料喂雏鸵鸟,应添加2%-2.5%的骨粉,可有效防止腿病的发生,雏鸟饲料为玉米56%,青稞6%,豆粕12%,麸皮3%,鱼粉6%,苜蓿草粉10%,食盐0.4%,碳酸氢钙1.8%,贝壳粉0.8%,骨粉3%,蛋氨酸0.4%,赖氨酸0.4%,多种维生素0.1%,微量元素0.1%,
②3月龄以上的育成期鸵鸟应改喂生长期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6%-17%,同时也要注意钙、磷的补充,育成期鸵鸟的钙磷需要量比生长鸡要高30%-40%,育成期饲料为玉米46%,青稞6%,豆粕8%,麸皮10%,鱼粉4%,苜蓿草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5%,骨粉2.5%,蛋氨酸0.2%,赖氨酸0.2%,多种维生素0.1%,微量元素0.1%,
③产蛋期鸵鸟饲养的关键是供给平衡的日粮,特别是能量的供给量不能过多,代谢能以10.5兆焦/千克为宜,否则雌鸵鸟就会肥胖,致使产蛋大幅度下降或停产,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钙及有效磷的含量分别为3%和1%,赖氨酸及蛋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90%和0.75%,
产蛋期鸵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与种鸡相比差别较大,鸵鸟所需维生素除维生素E、泛酸、生物素与种鸡相似外,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胆碱均比种鸡要高,其所需的铁、锌、碘也比种鸡高,而铜的需要量却比种鸡低,产蛋期饲料为玉米44%,青稞5%,豆粕12%,麸皮5%,鱼粉7%,苜蓿草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6%,骨粉3.3%,蛋氨酸0.25%,赖氨酸0.25%,多维0.1%,微量元素0.1%,
(3)粗饲料
鸵鸟粗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约占全部日粮的70%,青绿饲料须新鲜、无腐烂、无农药污染,洗净不带泥土,饲喂前切碎,长度为0.5-3厘米,放槽中自由采食,
鸵鸟虽然可以消化粗纤维,但秸秆以及木质化程度很高的粗饲料不但利用率低,而且还容易造成腺胃阻塞,所以,鸵鸟对粗饲料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应以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和各种青菜作为鸵鸟的饲料,包括苜蓿、玉米、槐树叶等,在实际饲养中各种青绿饲料合理搭配,其饲养效果更好。
CN201510434700.6A 2015-07-22 2015-07-22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Pending CN1050283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4700.6A CN105028319A (zh) 2015-07-22 2015-07-22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4700.6A CN105028319A (zh) 2015-07-22 2015-07-22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8319A true CN105028319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5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4700.6A Pending CN105028319A (zh) 2015-07-22 2015-07-22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28319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1465A (zh) * 2015-12-16 2016-02-24 济南昊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公害鸵鸟专用饲料
CN106339449A (zh) * 2016-08-24 2017-01-18 成都旅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依赖环境分析的对象筛选方法
CN106386685A (zh) * 2016-09-30 2017-02-15 安徽华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蛋鸡洗砂浴的方法
CN10641717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安徽华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肉猪洗砂浴的方法
CN106550924A (zh) * 2016-11-23 2017-04-05 青海七彩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藏羊集中化生物繁殖用冬季供暖控制方法
CN106615930A (zh) * 2016-12-09 2017-05-10 曾琼 一种鸭饲料
CN106721382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西大学 鸵鸟用饲料
CN107410184A (zh) * 2017-05-12 2017-12-01 贵州务川八爷农场有限公司 牛的养殖方法
CN108207784A (zh) * 2017-12-07 2018-06-29 重庆凌丰科技有限公司 潮湿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养殖方法
CN108419755A (zh) * 2018-04-17 2018-08-21 黄瑛 一种家禽种蛋的孵化方法
CN108634095A (zh) * 2018-04-23 2018-10-12 富民县净红鸵鸟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鸵鸟产蛋量及品质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33841A (zh) * 2018-07-23 2018-10-12 紫云自治县贵安鸵鸟养殖场 一种低死亡年幼鸵鸟的养殖方法
CN113812539A (zh) * 2021-09-29 2021-12-21 广西大学 包含茉莉花渣的鸵鸟全价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72772A1 (fr) * 1991-02-20 1992-08-21 Rome Hubert Nadia Pintade male chatree.
CN1175349A (zh) * 1997-08-15 1998-03-11 王炳元 一种提高家禽种蛋雌雏孵出率的方法
CN101218898A (zh) * 2007-12-24 2008-07-16 东北林业大学 大鸨人工孵化和育雏方法及大鸨雏鸟饲料
CN103621469A (zh) * 2013-11-28 2014-03-12 广州动物园 一种鹈鹕人工孵化与人工育雏方法
CN204426318U (zh) * 2015-01-29 2015-07-01 西宁山雨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高海拔鸵鸟孵化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72772A1 (fr) * 1991-02-20 1992-08-21 Rome Hubert Nadia Pintade male chatree.
CN1175349A (zh) * 1997-08-15 1998-03-11 王炳元 一种提高家禽种蛋雌雏孵出率的方法
CN101218898A (zh) * 2007-12-24 2008-07-16 东北林业大学 大鸨人工孵化和育雏方法及大鸨雏鸟饲料
CN103621469A (zh) * 2013-11-28 2014-03-12 广州动物园 一种鹈鹕人工孵化与人工育雏方法
CN204426318U (zh) * 2015-01-29 2015-07-01 西宁山雨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高海拔鸵鸟孵化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迪: "鸵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1465A (zh) * 2015-12-16 2016-02-24 济南昊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公害鸵鸟专用饲料
CN106339449A (zh) * 2016-08-24 2017-01-18 成都旅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依赖环境分析的对象筛选方法
CN106386685A (zh) * 2016-09-30 2017-02-15 安徽华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蛋鸡洗砂浴的方法
CN10641717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安徽华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肉猪洗砂浴的方法
CN106550924A (zh) * 2016-11-23 2017-04-05 青海七彩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藏羊集中化生物繁殖用冬季供暖控制方法
CN106721382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西大学 鸵鸟用饲料
CN106615930A (zh) * 2016-12-09 2017-05-10 曾琼 一种鸭饲料
CN107410184A (zh) * 2017-05-12 2017-12-01 贵州务川八爷农场有限公司 牛的养殖方法
CN108207784A (zh) * 2017-12-07 2018-06-29 重庆凌丰科技有限公司 潮湿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养殖方法
CN108419755A (zh) * 2018-04-17 2018-08-21 黄瑛 一种家禽种蛋的孵化方法
CN108634095A (zh) * 2018-04-23 2018-10-12 富民县净红鸵鸟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鸵鸟产蛋量及品质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33841A (zh) * 2018-07-23 2018-10-12 紫云自治县贵安鸵鸟养殖场 一种低死亡年幼鸵鸟的养殖方法
CN113812539A (zh) * 2021-09-29 2021-12-21 广西大学 包含茉莉花渣的鸵鸟全价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8319A (zh)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CN103503824B (zh) 引进印度蓝孔雀的人工繁养方法
CN102669052B (zh) 人工放牧养殖生产不迁徒的鸿雁的方法
CN103098756A (zh) 一种绿壳蛋鸡的生态规模养殖方法
CN105104290A (zh) 高海拔环境下蓝孔雀人工繁育方法
CN106577486A (zh) 生态养鸡方法
CN107593594A (zh) 一种黑河乌鸡的桑园生态养殖方法
CN102715130A (zh) 高山茶园生态互补牧鸡法
CN107466970A (zh) 蝎子立体高产养殖技术
CN103141435A (zh) 灰天鹅雏鹅饲养方法
CN110338143A (zh) 一种土鸡生态养殖方法
CN105028317B (zh) 高海拔环境下红腹锦鸡人工培育方法
CN107258670A (zh) 一种乌骨鸡生态养殖方法
CN107079876A (zh) 一种茶园养鸡方法
CN104206349A (zh) 孔雀育雏饲养方法
Orinda et al. Cricket Rearing Handbook
CN105075969B (zh) 高海拔环境下蓝马鸡人工培育方法
CN105028318B (zh) 高海拔环境下藏雪鸡人工繁育方法
CN107047466A (zh) 一种百香果园养鸡方法
Van der Meulen et al. Duck keeping in the tropics.
Damerow The chicken encyclopedia: an illustrated reference
Ussery The Small-Scale Poultry Flock, Revised Edition: An All-Natural Approach to Raising and Breeding Chickens and Other Fowl for Home and Market Growers
RU2775911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ведения дрофы Otis tarda
CN108207786A (zh) 一种芦花鸡的生态规模养殖方法
CN108477070B (zh) 一种加快土鸡生长的饲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