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521B - 携带终端 - Google Patents
携带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68521B CN102668521B CN201080050846.6A CN201080050846A CN102668521B CN 102668521 B CN102668521 B CN 102668521B CN 201080050846 A CN201080050846 A CN 201080050846A CN 102668521 B CN102668521 B CN 1026685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selage
- guide plate
- rotation
- support mechanism
- rotary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39 Spr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33—Including a rotatable display body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携带终端。在携带终端中,既减小支撑着旋转侧机身自由地从纵置状态朝着横置状态或从横置状态朝着纵置状态旋转的旋转支撑机构的摩擦阻力,又抑制大小使美观性良好。因此,设置有旋转侧机身和支撑着旋转侧机身自由地从纵置状态朝着横置状态转动或从横置状态朝着纵置状态转动的旋转支撑机构。在旋转支撑机构上设置有导向板(16),将旋转之际相对于导向板(16)滑移的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与旋转侧机身连结,进一步在导向板(16)上形成限制第一滑动销(11)滑动的导向孔(13),第二滑动销(12)和设置在导向板(16)上的转动轴(23)由联结部件(14)连结在一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侧机身受到支撑而自由地从纵置状态朝着横置状态旋转或者从横置状态朝着纵置状态旋转的携带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兴起,以手机为代表的携带终端逐渐具备了电视接收功能和因特网连接功能。因此携带终端需要能够在其携带性之提高、加大显示画面而使图像易看这两方面两立。而且,从电视画像、因特网画面的性质来看,使用者方面具有在使显示画面成为横置状态的情况下观看电视、连接因特网之要求。
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利用合叶部能够翻开、合上地相连结,第一机身支撑着液晶显示部在纵置状态和横置状态之间切换的翻盖式手机为众人所知。该翻盖式手机包括:设置在导向板上、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中凸状弯曲的曲线状左右方向导向槽;设置在导向板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状上下方向导向槽;设置在液晶显示部的背面、能够自由滑动地与该左右方向导向槽扣合的第一导销;设置在液晶显示部的背面,能够自由滑动地与该上下方向导向槽扣合的第二导销。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21157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就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翻盖式手机而言,特别需要它在横置状态下能够抵抗相对于第一机身扭转液晶显示部的力,一对导销的嵌合部分别牢固地嵌合在各自所对应的导向槽中。因此,所存在的问题是,这是一个容易在导销和导向槽之间产生摩擦的构造,受扭螺旋弹簧的弹力难以传递给液晶显示部,辅助旋转之作用而无法充分发挥。
而且,当加大液晶显示部时,为避免该液晶显示部与合叶部接触,则需要使上下方向导向槽的上端更往上。若如此,则又会因为该上下方向导向槽的周缘成为导向板的上端,而导致导向板尺寸增大,第一机身的尺寸就增大。如果设置在液晶显示部之背面侧的第一机身的上端超出处于横置状态时的液晶显示部的上边,外观将不美观。为避免该外观之不美观,则又不得不使横置状态的上边更往上。其结果是会出现以下问题,在横置状态下的液晶显示部的下边和合叶部之间产生间隙,外观不美观。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究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既减小旋转支撑机构的摩擦阻力,又限制大小且美观性良好。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该发明中,用联结部件将第二滑动部件和设置在导向板上的转动轴连结起来。
具体而言,第一方面的发明包括:旋转侧机身和支撑着所述旋转侧机身自由地从纵置状态朝着横置状态旋转或者从横置状态朝着纵置状态旋转的旋转支撑机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导向板、连结在所述旋转侧机身上并在进行所述旋转侧机身旋转之际相对于所述导向板滑移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形成在所述导向板上并限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滑动的导向孔以及连结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和设在所述导向板上的转动轴的联结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滑动部件由导向孔限制相对于导向板做移动,第二滑动部件一边利用联结部件与第一滑动部件连动,一边被限制相对于导向板做移动。与这样被限制了移动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相连结的旋转侧机身,其旋转轨迹受到控制。因为在旋转侧机身旋转的过程中,第二滑动部件不会像第一滑动部件那样紧贴着导向孔移动,所以摩擦阻力相应地随之减少,旋转侧机身更易于旋转。而且,因为第二滑动部件不需要导向孔,所以不需要在比第二导向孔的移动范围的上端还靠上的位置形成导向板,因此导向板的上端位置变低,从而能够使旋转侧机身的横置状态之位置变低。其结果是,能够在纵置状态下旋转侧机身下边的位置和横置状态下旋转侧机身下边的位置之间减小高度差,美观性更好。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的外周形成有环状凹部;在所述导向板上所述导向孔的上方形成有导轨部,所述环状凹部嵌入该导轨部,该导轨部限制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在该导向板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偏移。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第二滑动部件上的环状凹部以嵌入导轨部之状态移动,所以第二滑动部件不会在厚度方向上发生偏移,旋转侧机身的旋转动作很稳定。在该情况下,也是因为环状凹部仅紧贴着导轨部一侧移动,所以与现有技术那样的环状凹部在第二滑动部件两侧与导向孔的周缘滑动接触的情形相比摩擦阻力小。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旋转侧机身处于横置状态时第二滑动部件离所述导向孔的距离比该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时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离所述导向孔的距离近。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调整导向孔的形状旋转侧机身处于横置状态时第二滑动部件离导向孔的距离就变近。其结果是,即使旋转侧机身的尺寸增大,也很容易在纵置状态下旋转侧机身下边的位置和横置状态下旋转侧机身下边的位置之间减小高度差。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导向板和所述联结部件由板材构成;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用布置在所述导向板之一侧的板状连结部件相连结;所述联结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另一侧;所述连结部件和所述联结部件将所述导向板夹住。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由连结部件相连结的状态下连结部件和联结部件将导向板夹住,所以能够使旋转支撑机构成为一个单元而进行安装,携带终端的安装性显著提高。而且,因为导向板、联结部件以及连结部件由板材制成,所以旋转支撑机构的厚度得到抑制。携带终端的整体厚度也因此而得到抑制。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连结部件和所述联结部件中的至少一部件上连结有辅助所述旋转侧机身旋转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被所述连结部件连结起来的状态下安装在所述导向板上。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加在第二滑动部件上的摩擦阻力较小,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弹性部件对旋转侧机身的辅助旋转效果。而且,因为也能够使弹性部件成为一个单元往导向板上安装,所以携带终端变得易于安装。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该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能够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导向板上端所述一侧的面上,该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穿过沿所述导轨部敞开的弹簧用开口内且能够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联结部件的所述一侧的面上。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不是直接对第二滑动部件(旋转侧机身)施力,而是经联结部件施力,所以能够利用杠杆原理,从而更容易发挥受扭螺旋弹簧辅助旋转侧机身旋转的辅助旋转效果。而且,因为能够将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和联结部件的连结部设置在弹簧用开口内的空出来的空间内,所以旋转支撑机构的厚度的厚度得到抑制。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该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能够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导轨部上端,该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能够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联结部件上;所述受扭螺旋弹簧的螺旋部布置在所述导轨部附近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相反之一侧不与所述导向板重叠的位置上,该螺旋部的高度在所述导向板、所述连结部件以及所述联结部件的厚度和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在左右受扭螺旋弹簧的圈数增加之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的螺旋部设置在不与导向板重叠的导轨部件附近,而且其高度在导向板、连结部件以及联结部件的厚度和以下,所以旋转支撑机构的厚度不会因为设置了受扭螺旋弹簧而增加。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七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旋转侧机身侧面的厚度方向中间部分形成有允许所述旋转支撑机构移动的移动用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当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或横置状态时能够将旋转支撑机构收纳在旋转侧机身的移动用开口内,所以旋转支撑机构不会突出来,美观性良好;因为旋转支撑机构总是在移动用开口内移动,所以在旋转侧机身旋转的过程中,摇晃仅会在该旋转支撑机构与移动用开口间的间隙内发生;因为即使预料之外的冲击加在旋转侧机身上,负荷也会传递到移动用开口的周缘,所以能够防止负荷仅集中于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则难以遭受破坏;因为旋转支撑机构的厚度得到抑制,所以移动用开口的宽度变小,旋转侧机身的厚度也得到抑制。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该携带终端包括下方遮盖部件,该下方遮盖部件利用在所述移动用开口内移动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与该旋转侧机身的厚度方向倾斜地滑动,在所述横置状态下该下方遮盖部件将所述旋转侧机身的下端侧角部的所述移动用开口加以封闭,在所述纵置状态将该下方遮盖部件被完全收纳在所述旋转侧机身中。所述下方遮盖部件包括:布置在所述旋转侧机身的下端侧角部的下方遮盖部件主体和朝着将所述移动用开口加以堵塞的方向对所述下方遮盖部件主体施力的板簧。
根据上述结构,下方遮盖部件将在横置状态下位于旋转侧机身的下端侧角部的移动用开口堵起来,该下方遮盖部件在旋转侧机身被切换成纵置状态时,伴随着旋转支撑机构在移动用开口内移动而受挤,与厚度方向倾斜地滑动,从而被收纳在旋转侧机身内,因此下方遮盖部件不会妨碍旋转侧机身的旋转动作。相反,伴随着从纵置状态朝着横置状态旋转,旋转支撑机构将会出去的移动用开口逐渐被从旋转侧机身滑动出来的下方遮盖部件关闭,所以无论是纵置状态还是横置状态,移动用开口都会被堵起来,美观性良好,而且灰尘也不会从移动用开口进入;因为下方遮盖部件被板簧朝着将移动用开口堵起来的方向施力,所以当从纵置状态下旋转支撑机构被收纳在移动用开口内的状态朝着横置状态旋转时,下方遮盖部件主体会被板簧施力而自动地将移动用开口堵起来。因此对下方遮盖部件的开关操作就不需要了。
第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旋转支撑机构被金属制薄板覆盖;所述下方遮盖部件主体由树脂成型品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即使在下方遮盖部件主体的形状很复杂的情况下成型和涂装都很容易,所以已将移动用开口关闭时的美观性良好;因为旋转支撑机构被金属薄板覆盖,所以此时是树脂成型品和金属滑动接触,因此与金属间紧贴着滑动的情况相比,滑动平稳,涂装也难以脱落;因为下方遮盖部件主体是树脂成型品,所以即使在旋转侧机身的旋转过程中该下方遮盖部件主体倾斜移动,也不会像金属制时那样对携带终端的电子部件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九或第十方面的发明中,所述下方遮盖部件主体上包括防脱落部,该防脱落部用以防止在进行安装时该下方遮盖部件主体从所述旋转侧机身上脱落。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将下方遮盖部件主体暂时固定在旋转侧机身之时具有防止该下方遮盖部件主体从所述旋转侧机身上脱落的防脱落部,所以下方遮盖部件主体不会掉出来,安装作业容易。
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十一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旋转支撑机构连结在固定侧机身上,所述旋转侧机身和所述固定侧机身利用合叶部能够翻开、合上地相连结,所述导向板的位于所述合叶部一侧的端部被折弯,合叶轴无法转动地安装在该被折弯之部分的合叶轴通孔里,该合叶轴包括辅助所述旋转侧机身和所述固定侧机身的翻开、合上动作的施力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包括辅助旋转侧机身和固定侧机身的翻开、合上动作的施力机构的合叶轴直接安装在经第一和第二滑动部件与旋转侧机身相连结的导向板上,所以与现有技术那样的将作为另外之部件而构成的合叶轴安装在覆盖支撑机构的机身上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摇晃,因此旋转侧机身和固定侧机身的摇晃得到抑制;因为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为第二滑动部件设置导向孔了,所以导向板的上端变低,因此而能够使横置状态下的旋转侧机身上边更往下。其结果是,合叶部与横置状态下旋转侧机身下边之间的间隙变小,外观美丽。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旋转支撑机构的导向板上设置与旋转侧机身相连结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以及限制第一滑动部件滑动的导向孔,并利用联结部件将第二滑动部件和设置在导向板上的转动轴连结起来,则既减小了旋转支撑机构的摩擦阻力,又抑制了尺寸大小而使携带终端美观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时旋转支撑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2是处于合上状态的手机的立体图。
图3是从正面一侧看到的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的手机的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一侧看到的将旋转侧机身朝着纵置状态或横置状态切换过程中手机的立体图。
图5是从正面一侧看到的旋转侧机身处于横置状态时手机的立体图。
图6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时手机的立体图。
图7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将旋转侧机身朝着纵置状态或横置状态切换过程中手机的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旋转侧机身处于横置状态时手机的立体图。
图9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旋转侧机身和旋转支撑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正面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从正面一侧看到的正面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12是正面侧壳体的右视图。
图13是从正面一侧看到的背面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14是背面侧壳体的右视图。
图15是显示在已将背面侧壳体卸下的状态下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时旋转支撑机构和旋转侧机身之情况的立体图。
图16是旋转侧机身向纵置状态或横置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相当于图15的图。
图17是旋转侧机身处于横置状态时相当于图15的图。
图18是显示在已将背面侧壳体卸下的状态下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时旋转支撑机构和旋转侧机身之情况的后视图。
图19是旋转侧机身向纵置状态或横置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相当于图18的图。
图20是旋转侧机身处于横置状态时相当于图18的图。
图21是旋转支撑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时旋转支撑机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3是从正面一侧看到的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时旋转支撑机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4是旋转侧机身向纵置状态或横置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相当于图23的图。
图25是旋转侧机身处于横置状态时相当于图23的图。
图26是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下旋转支撑机构的左视图。
图27是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下旋转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28是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下旋转支撑机构的仰视图。
图29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收纳有信号线的正面侧合叶部机身的立体图。
图30是从背面一侧看到的背面侧合叶部机身的立体图。
图31是放大示出侧向遮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32是暂时固定上下方遮盖部件主体的正面侧壳体的后视图。
图33是沿图32中的XXXIII-XXX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4是沿图32中的XXXIV-XXXIV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5是卸下下方遮盖部件主体而板簧露出之状态下正面侧壳体的后视图。
图36是沿图35中的XXXVI-XXXV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7是放大示出下方遮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38是放大示出下方遮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39是从其他方向看到的下方遮盖部件的放大主体图。
图40是放大示出板簧的立体图。
图41是从其他方向看到的板簧的放大立体图。
图42是放大示出板簧的自由形状的仰视图。
图43是放大示出板簧被压缩后之压缩形状的仰视图。
图44是放大示出板簧被展开后之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侧机身处于纵置状态时旋转支撑机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6是从其他方向看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支撑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相当于图45的图。
1-翻盖式手机(携带终端);3-旋转侧机身;3i-下端侧角部;4-合叶部;4a-合叶轴;10-旋转支撑机构;11-第一滑动销(第一滑动部件);12-第二滑动销(第二滑动部件);12a-环状凹部;13-导向孔;14-联结部件;15-导轨部;16-导向板;16d-延长部;16e-合叶轴通孔;19-装饰薄板;21-连结部件;23-转动轴;25-移动用开口;26-受扭螺旋弹簧(弹性部件);30-弹簧用开口;41-下方遮盖部件;41a-下方遮盖部件主体(遮盖部件主体);41d-防脱落部;43-板簧;114-联结部件;115-导轨部;116-导向板;126-受扭螺旋弹簧(弹性部件);126a-螺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图8所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携带终端的翻盖式手机1包括显示屏2内置于其正面一侧的薄板状旋转侧机身3。该旋转侧机身3以合叶部4为中心能够自由翻开、合上地与固定侧机身5相连结。因此,如图2所示,当已将旋转侧机身3和固定侧机身5合上时,该翻盖式手机1成为较薄的长方体形状。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当以合叶部4为中心将旋转侧机身3打开时,纵置的显示屏2则出现在正面。
如图3所示,固定侧机身5上内置有对手机1的各种功能进行操作的操作部7,例如在正面一侧设置有功能键7a和文字键7b。这些键7a、7b上的文字是按照当使固定侧机身5呈纵置状态时便于识别这些文字的规则描绘的。在这些键7a、7b的背面一侧设置有不图示的主基板。如图6所示,在固定侧机身5的背面一侧设置有矩形电池盖8,电池(未图示)内置在该电池盖8内部。固定侧机身5上设置有照相部22。另一方面,旋转侧机身3上也可以设置简单的照相部。不图示的电视调谐器内置于旋转侧机身3或固定侧机身5内而能够收看电视。
图9中也示出,旋转侧机身3通过都是矩形碟状的正面侧壳体3a和背面侧壳体3b在平行于厚度方向的分割面3c相结合而形成。正面侧壳体3a和背面侧壳体3b既可以是树脂成型品也可以是金属成型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2所示,正面侧壳体3a由镁合金等质量轻且刚性高的材料制成。如图11所示,在正面侧壳体3a的正面一侧形成有显示屏收纳凹部3d,在该显示屏收纳凹部3d收纳有所述显示屏2,在该所述显示屏2的背面一侧布置有显示用基板(未图示)。在已将显示屏2嵌入显示屏收纳凹部3d的状态下,该显示屏2从正面一侧被丙烯酸板或玻璃板制成的显示屏用盖9(图3等中所示)覆盖起来。在正面侧壳体3a上且上端两处和下方一处,形成有用以将该正面侧壳体3a和背面侧壳体3b紧固在一起的壳体紧固用通孔3e。如图10所示,在正面侧壳体3a的左右且上下中间部分,一对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保持规定的距离斜向布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的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形成为包括内螺纹的凸柱(boss)形状,下侧的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形成为通孔。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背面侧壳体3b的正面与所述壳体紧固用通孔3e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包括内螺纹呈凸柱形状的壳体紧固用孔3g。在与一对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h。与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相对应,下侧的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h形成为包括内螺纹的凸柱形状,上侧的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h形成为通孔。此外,如图13所示,在背面侧壳体3b的上侧形成有矩形的背面显示屏用开口6,副显示屏6a(图15等所示)布置在该部分,能够显示时间等。
所述旋转侧机身3被旋转支撑机构10支撑着自由旋转,从正面看去从图3所示的纵置状态朝着图5所示的横置状态顺时针旋转,从横置状态朝着纵置状态返回初始状态。如图4等所示,该旋转侧机身3构成为一边与合叶部4(后述的合叶突起部17a、18a和鼓出部5a)保持规定的距离一边旋转。因此,无需将旋转侧机身3的角部加工成圆角,显示屏2就会形成得较大。而且,如图5所示,在旋转侧机身3处于横置状态且打开的状态下,能够将固定侧机身5的背面一侧放在桌子等的放置面上。
图15~图20示出已将背面侧壳体3b卸下之状态下旋转侧机身3的立体图和后视图。图1和图22~图28中也示出,旋转支撑机构10包括由不锈钢等形成的导向板16,该导向板16上设置有旋转侧机身3旋转之际进行滑移的作为第一滑动部件的第一滑动销11和作为第二滑动部件的第二滑动销12、限制第一滑动销11使其沿水平方向山峰状滑动的导向孔13等。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分别是通过将其端部铆接布置在导向板16的背面侧壳体3b(背面)一侧的板状连结部件21上等而连结在一起。
如图22等所示,在从背面一侧看去导向板16的右上端部设置有转动轴23。联结部件14的另一端能够旋转地连结在该转动轴23上,该联结部件14的一端能够旋转地连结在第二滑动销12上。联结部件14例如由近似“L”字形的板材形成。在第二滑动销12的外周被连结部件21和联结部件14所夹而形成有环状凹部12a。
在导向板16上的导向孔13上方形成有环状凹部12a嵌入其中的导轨部15。通过该环状凹部12a嵌入导轨部15来限制第二滑动销12在导向板16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偏移。联结部件14设置在导向板16的正面侧壳体3a一侧(正面侧),成为一种连结部件21和联结部件14将导向板16夹住的状态。因为这些导向板16、联结部件14以及连结部件21由板材构成,所以旋转支撑机构10的厚度得到抑制。
导向孔13、联结部件14和导轨部15的形状能够想出很多种。例如,导向孔13形成为朝向上方鼓起的中凸曲线状。导轨部15形成在导向孔13上方,且根据第二滑动销12的移动轨迹上下曲线状延伸。
作为辅助旋转侧机身3旋转的弹性部件的受扭螺旋弹簧26与联结部件14相连结。具体而言,受扭螺旋弹簧26其一端的环状部能够自由旋转地与导向板16上端的第一支撑销26a相连结,其另一端通过沿着导轨部15敞开口的弹簧用开口30内,其环状部能够自由旋转地与联结部件14上的导向板16一侧(背面一侧)的第二支撑销26b相连结。受扭螺旋弹簧26在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已由连结部件21连结在一起的状态下安装在导向板16上。因为受扭螺旋弹簧26的另一端不是直接对第二滑动销12(旋转侧机身3)施力,而是通过联结部件14对第二滑动销12施力,所以能够利用杠杆原理,而使得该受扭螺旋弹簧26易于发挥辅助旋转侧机身3旋转的辅助旋转效果。因为能够将受扭螺旋弹簧26的另一端和联结部件14的连结部设置在弹簧用开口30内的闲置空间内,所以旋转支撑机构10的厚度得以抑制。
导向板16由例如不锈钢板构成,在导向板16的上侧形成有所述导向孔13和导轨部15,在其下方为实现轻量化开有多个四边形等通孔16a。在导向板16的上下中间部位之左、右形成有一对螺纹通孔16b。导向板16的下端包括朝下方延伸的一对腿部16c。一对腿部16c分别具有朝厚度方向(正面侧壳体3a一侧)折弯而形成的导轨延长部16d,合叶轴通孔16e在从正面观看处于左侧的延长部16d敞开口。另一方面,在右侧的延长部16d上未形成有那样的孔。
图21中也示出,导向板16被沿厚度方向分割开的正面侧合叶部壳体17和背面侧合叶部壳体18夹住。如图29所示,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具有构成合叶部4的左右合叶突起部17a和自这些合叶突起部17a开始朝着上方延伸且覆盖导向板16的左右侧面的装饰侧面部17b,正面一侧被金属制装饰薄板19覆盖。当从背面观看时,左侧的装饰侧面部17b比右侧的装饰侧面部17b长。如果装饰侧面部17b与背面侧壳体3b材料和色彩都相同,则美观性良好。装饰薄板19例如由冲压成型且通过涂装等而带有色彩的不锈钢薄板构成。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和装饰薄板19例如在注入树脂之际一体成型。
如图29所示,在从背面观看处于左侧的装饰侧面部17b形成有在旋转侧机身3的厚度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27。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旋转侧机身3的背面侧壳体3b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近似扇形的滑动用凹部28,该突起部27在旋转侧机身3旋转之际紧贴着滑动用凹部28滑动。
如图30所示,背面侧合叶部机身18具有构成合叶部4的左右合叶突起部18a,背面一侧被金属制装饰薄板19覆盖。背面侧合叶部机身18和装饰薄板19同样是在注入树脂之际一体成型。在分别设置在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和背面侧合叶部机身18上的表面背面一对装饰薄板19上形成有上下或斜向延伸的多个突条19a,多个突条19a中的任一个突条上都具备用以固定导向板16的螺纹通孔19b。在从背面观看位于左上侧的位置上形成有将表面背面装饰薄板19加以固定的螺纹通孔19c。
如图29等所示,电连接显示用基板和主基板的信号线20通过在从背面一侧观看位于左侧的合叶突起部17a、18a内部。详情虽未图示,但该信号线20由很多细线拧成的例如一对细电缆线形成,包括宽度较宽的宽部20a和一对被拧成截面为圆形的圆形部20b。该宽部20a被收纳在信号用凹部17c内,该信号用凹部17c形成在从背面一侧观看位于左侧的装饰侧面部17b之右方;该圆形部20b从该宽部20a延伸出来且伴随着旋转侧机身3的旋转一边在旋转侧机身3内折弯一边移动。还有,信号线20是通过其宽部20a被所述表面背面装饰薄板19覆盖而在旋转侧机身3旋转时受到保护,不至于损坏。如图10、图15等所示,信号线20的顶端通过固定在形成于正面侧壳体3a上的信号线用开口29的上端的信号线插入用部件20c与显示屏2相连接。该信号线插入用部件20c在其内部包括防水用橡胶,利用该防水用橡胶既能够将信号线20可靠地固定好,又能够防止水、粉尘等从旋转支撑机构10一侧向显示屏2一侧侵入。
由这些导向板16、第一滑动销11、第二滑动销12、联结部件14、连结部件21、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背面侧合叶部机身18、装饰薄板19、受扭螺旋弹簧26等构成旋转支撑机构10。因为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和背面侧合叶部机身18上的当旋转侧机身3处于纵置状态时被隐藏起来的部分分别被装饰薄板19覆盖,所以能够抑制厚度的增加,还能够提高强度和耐磨性,在旋转侧机身3进行旋转的过程中露出之部分的美观性更好。利用突条19a最大限度地将装饰薄板19和旋转侧机身3内部之间的间隙限制为最小值,从而能够防止旋转时发生摇晃。
另一方面,如图1等所示,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分别在其中心具备凸柱通孔11a、12b,正面侧壳体3a的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或背面侧壳体3b的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h插入突起通孔11a、12b。如图9、图18等所示,在已将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安装在导向板16上而成为一个单元的状态下,将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或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h插入凸柱通孔11a、12b中,将紧固部件63紧固在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或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h上,旋转支撑机构10即被安装在正面侧壳体3a上。此时,如图9和图21所示,将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与连结部件21结合在一起,使这些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与导向孔13和导轨部15扣合,而事先使旋转支撑机构10构成为一个单元,则安装线上与连结部件21一起将旋转支撑机构10连接在旋转侧机身3上,所以安装极其容易。
如图8等所示,在旋转侧机身3的侧面厚度方向中间部位形成有允许旋转支撑机构10移动的移动用开口25。该移动用开口25形成在背面侧壳体3b的分割面3c一侧的缘部。当从背面一侧观看时,该移动用开口25由纵置状态下位于下侧的下方开口25a和位于左侧的侧向开口25b形成为“L”字形。如图9所示,让旋转支撑机构10来到移动用开口25部分,而将背面侧壳体3b安装到已安装上了旋转支撑机构10的正面侧壳体3a上之后,再将壳体紧固用螺钉60插入所述壳体紧固用通孔3e内并将它紧固在壳体紧固用孔3g内,即完成了对旋转侧机身3的安装工作。
因为显示屏和显示用基板设置在正面侧壳体3a上,而需要正面侧壳体3a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如图13和图14所示,移动用开口25是朝着无厚度要求的背面侧壳体3b的分割面3c一侧的缘部敞开形成的。因此,既能够防止厚度增加,又能够成为旋转支撑机构10被夹在正面侧壳体3a和背面侧壳体3b之间的三明治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等所示,合叶部4包括:左右外侧的合叶突起部17a、18a、形成在固定侧机身5上侧且被这些合叶突起部17a、18a夹着的鼓出部5a。如图21等所示,导向板16的一对延长部16d分别设置在合叶突起部17a、18a内。金属制合叶轴4a通过铆接等方法安装在从背面一侧观看位于右侧的一延长部16d的合叶轴通孔16e内,同样,合叶轴4a可旋转地设置在金属制导向板16上。另一方面,棱柱状固定部4b无法旋转地固定在合叶轴4a的左右内侧端部。棱柱状固定部4b固定在固定侧机身5的鼓出部5a,且通过用小螺钉将另一延长部16d固定到设置在合叶突起部17a的固定部件17f上,旋转支撑机构10便经合叶部4可靠地固定在固定侧机身5上。
如图22等所示,合叶轴4a包括辅助旋转侧机身3和固定侧机身5的翻开、合上动作的施力机构4c。如图28等所示,例如该施力机构4c包括螺旋沿合叶轴4a的轴向缠绕而形成的受扭螺旋弹簧,该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合叶轴4a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部4b上,利用该受扭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以例如约165°的完全打开位置由固定侧机身5支撑住旋转侧机身3。这样,通过将合叶轴4a直接嵌合而组装在是刚性部件的导向板16上,则能够抑制高刚性合叶部4的部件数量增加,防止在高刚性合叶部4的合叶轴4a和导向板16之间发生摇晃。
如图2和图8所示,移动用开口25构成为:被旋转支撑机构10的装饰侧面部17b、侧向遮盖部件40以及下方遮盖部件41覆盖,该侧向遮盖部件40和下方遮盖部件41根据旋转支撑机构10伴随着旋转侧机身3的旋转所做的移动而打开、关闭。
如图31所示,侧向遮盖部件40包括与装饰侧面部17b共同将侧向开口25b关闭的侧向遮盖部件主体40a,被支撑着能够以转动支点40b为中心自由转动。在侧向遮盖部件主体40a的内侧形成有弹簧收纳部40c。遮盖用受扭螺旋弹簧40d收纳在该弹簧收纳部40c内。侧向遮盖部件主体40a由该遮盖用受扭螺旋弹簧40d朝着将侧向开口25b关闭的方向施力。如图15和图18所示,侧向遮盖部件主体40a的转动端40e构成为能够被收纳在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上端部17d的凹部17e。如果侧向遮盖部件主体40a与背面侧壳体3b材质和色彩都相同,则美观性良好。
如图32~图44所示,下方遮盖部件41包括设置在旋转侧机身3的下端侧角部3i的下方遮盖部件主体41a和朝着将移动用开口25堵塞起来的方向对该下方遮盖部件主体41a施力的板簧43。具体而言,下方遮盖部件主体41a例如由相对于金属等滑动性良好且耐磨性优良的尼龙树脂等树脂成型品构成,包括沿着下端侧角部3i形成的“L”字形部41b和覆盖该“L”字形部41b的表面一侧的盖部41c。“L”字形部41b被收纳在图10、图33等所示的遮盖部件收纳部42中。如图33和图39所示,在“L”字形部41b的背面一侧形成有防脱落部41d,用以在安装时以不脱落的状态暂时固定在遮盖部件收纳部42的扣合部42a。
另一方面,如图40~图44所示,板簧43是将弹簧钢折叠后而包括具有小螺钉插入孔43a的安装部43b和侧视时呈“V”字形的弹簧部43c。该板簧43构成为:在将小螺钉43d插入小螺钉插入孔43a内并拧紧在遮盖部件收纳部42的螺纹孔42b(参照图10)内的状态下,弹簧部43c被收纳在遮盖部件收纳部42。
这样构成以后,下方遮盖部件主体41a被布置成:在将板簧43设置在其背面一侧的状态下,该下方遮盖部件主体41a能够在遮盖部件收纳部42内沿着旋转侧机身3的厚度方向倾斜移动(滑移)。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伴随着旋转支撑机构10旋转,紧紧地顶在该旋转支撑机构10上的下方遮盖部件主体41a被慢慢地压向旋转侧机身3的厚度方向而倾斜移动,旋转支撑机构10顺利通过。旋转支撑机构10通过后,下方遮盖部件主体41a即被板簧43弹回来,再次将下方开口25a和侧向开口25b的一部分关闭。如果下方遮盖部件41也与背面侧壳体3b色彩相同,则美观性良好。
根据上述结构,在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和图3所示的纵置状态下,侧向开口25b被合叶部4一侧(纵置状态下的下侧)的装饰侧面部17b和侧向遮盖部件40关闭,下方开口25a里收纳有导向板16、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和背面侧合叶部机身18的下侧。在图8所示的横置状态下,图17和图20也示出,侧向遮盖部件40被收纳在正面侧壳体3a内,且导向板16、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和背面侧合叶部机身18收纳在侧向开口25b的一部分(图3中纵置状态下的上侧)里,侧向开口25b的下端侧角部一侧之部分和下方开口25a被下方遮盖部件41关闭。当处于侧向开口25b的下端侧角部一侧之部分和下方开口25a被这些遮盖部件40、41关闭的状态时,遮盖部件40、41的表面和旋转侧机身3的表面相连续。
-作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机1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当不使用手机1或处于待机状态等时,旋转侧机身3和固定侧机身5处于合上状态。此时,旋转支撑机构10被收纳在旋转侧机身3的移动用开口25内,但是导向孔13和导轨部15形成在平板状不锈钢制导向板16上,只要让该厚度较薄的导向板16、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和背面侧合叶部机身18在移动用开口25内移动即可,所以移动用开口25的开口宽度变小,而且旋转侧机身3的整体厚度也受到抑制。而且,侧向开口25b被侧向遮盖部件40和装饰侧面部17b覆盖,看到的旋转侧机身3的表面大致连续。因此,旋转支撑机构10不会突出,看上去就像是不存在旋转支撑机构10的普通翻盖式手机1,美观性良好。
如图3所示,当将旋转侧机身3和固定侧机身5打开时,显示屏2和操作部7就会出现在面前。正常通话和邮件收发等时,使显示屏2成为纵置状态,一边在操作部7进行键输入一边使用。当该旋转侧机身3处于纵置状态时,如图1、图15、图18、图22和图23所示,从旋转侧机身3的背面侧观看,第一滑动销11位于导向孔13的左端部位,第二滑动销12位于导轨部15的上下中间部位。
另一方面,当观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连接因特网等时想看横置画像时,用户将使显示屏2旋转而将它从纵置状态切换到横置状态。
首先,如图4和图7所示,用户让旋转侧机身3的下端侧角部3i按从表面观看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如图16、图19和图24所示,从手机1的背面观看位于导轨部15上下中间位置的第二滑动销12朝着导轨部15的大致上端移动,位于导向孔13左端的第一滑动销11朝着左右中央附近移动。同时伴随联结部件14朝着上方转动,受扭螺旋弹簧26积蓄最多的弹性能量。通过该导向孔13的中央附近以后,则靠受扭螺旋弹簧26所施加的力辅助旋转侧机身3旋转。正面侧合叶部机身17的上端部17d将侧向遮盖部件主体40a往上推而使其朝着厚度方向倾斜,侧向遮盖部件40转动,另一侧的装饰侧面部17b将下方遮盖部件41往下按,不会妨碍旋转侧机身3旋转。如图4和图7所示,因为从移动用开25出来的旋转支撑机构10其正面和背面被装饰薄板19覆盖,所以美观性良好。
接着,显示屏2被切换到图5所示的横置状态。此时,图17、图20和图25所示,从手机1的背面观看位于导轨部15的上端一侧的第二滑动销12移动到导轨部15下端,位于导向孔13的左右中央附近的第一滑动销11移动到导向孔13的右端。这样,第一滑动销11由导向孔13限制其相对于导向板16做移动,第二滑动销12利用联结部件14一边与第一滑动销11连动,一边被限制相对于导向板16做移动。与移动这样受到限制的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相连结的旋转侧机身3其旋转轨迹受到控制。因为第一滑动销11在导向孔13内滑移的同时,第二滑动销12的环状凹部12a以嵌入在导轨部15的状态移动,所以第二滑动销12不会在厚度方向上发生偏移,旋转侧机身3的旋转动作稳定。在该情况下,环状凹部12a仅与导轨部15一侧滑动接触,所以与现有技术那样环状凹部12a在第二滑动销12两侧与导向孔13的周缘滑动接触的情况相比,摩擦阻力小。因为施加在第二滑动销12的摩擦阻力小,所以受扭螺旋弹簧26对旋转侧机身3的辅助旋转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即使不再进一步施力,旋转侧机身3也会自动地朝着横置状态切换。
第二滑动部件12不需要导向孔,所以无需在比第二导向孔的移动范围的上端还靠上的上方位置形成导向板16,因此导向板16的上端位置变低,从而能够使旋转侧机身3的横置状态之位置变低。而且,旋转侧机身3处于横置状态时第二滑动销12的高度(从合叶部4算起的距离)比旋转侧机身3处于纵置状态时第二滑动销12的高度低(参照图18和图20)。这样,通过调整导向孔13的形状,旋转侧机身3处于横置状态时第二滑动销12的高度就变低。在这些效果下,如图3和图5所示,能够使纵置状态下旋转侧机身3的下边和合叶部4之间的间隙大小、横置状态下旋转侧机身3的下边和合叶部4之间的间隙大小都变小,美观性提高。
如图3~图8所示,旋转支撑机构10一边慢慢地将侧向遮盖部件40和下方遮盖部件41推开一边移动,且移动后侧向遮盖部件40和下方遮盖部件41慢慢地返回原位置。于是,因为在转动过程中也是移动用开口25一点一点地打开,所以灰尘不会进入移动用开口25内,而且不容易夹住手指等,故较安全。
下端侧角部3i被引导支撑,而沿着与合叶部4之间保持一定间隙的轨迹移动。因此,即使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将显示屏2的下端沿着以其支撑轴为中心的半径做成圆角,显示屏2也不会与合叶部4接触。因此,不再需要将旋转侧机身3的角部加工成圆角,而能够使显示屏2更大,图像易于识别。
在旋转侧机身3旋转的过程中,旋转支撑机构10总是在移动用开口25内移动,仅会在该旋转支撑机构10与移动用开口25间的间隙内发生摇晃,旋转操作稳定。还有,只要使突起部27总是与旋转侧机身3上的滑动用凹部28接触,则能够用简单的结构防止旋转侧机身3进一步摇晃。而且,通过利用装饰薄板19的突条19a最大限度地将装饰薄板19和旋转侧机身3内部之间的间隙限制为最小值,则能够进一步防止旋转时发生摇晃。
在图5所示的横置状态下,也是显示屏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位于旋转侧机身3的大致左右方向中央。在该状态下,能够手握着固定侧机身5观看处于横置状态的旋转侧机身3。而且,还能够进行设定,使横长画像大大地显示在显示屏2上,一边在操作部7用键输入,一边通过电视参与试题问答节目、一边通过电视进行电视购物、银行转帐等。在旋转侧机身3处于横置状态且已翻开的状态下,将固定侧机身5的背面一侧放到桌子上,就能够在让处于横置状态的显示屏2显示电视画像的状态下长时间地收看电视等。因为当旋转侧机身3处于横置状态时,也能够将旋转支撑机构10收纳在旋转侧机身3上的移动用开口25内,所以旋转支撑机构10不会突出,美观性良好。
使用后,如果与以上所述操作相反,让显示屏2右侧的下端侧角部3i按从表面观看逆时针方向转动,显示屏2则返回纵置状态。此时,旋转支撑机构10一边慢慢地将侧向遮盖部件40和下方遮盖部件41推开一边移动,且移动后侧向遮盖部件40和下方遮盖部件41慢慢地返回原位置。
将旋转侧机身3和固定侧机身5合上,使其成为待机状态。
根据以上所述的结构,因为即使预料之外的冲击加在旋转侧机身3上,负荷也会传递到移动用开口25的周缘,所以防止了负荷仅集中于旋转支撑机构10,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旋转支撑机构10遭受破坏。
因为移动用开口25被遮盖部件40、41覆盖,遮盖部件40、41的表面和旋转侧机身3的表面看上去连续,所以美观性极好,还能够防止灰尘从移动用开口25进入旋转侧机身3内。手指等也不容易进入移动用开口25内,从而能够使安全性提高。
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通过设定导向孔13和导轨部15的形状,则能够避免旋转侧机身3和合叶部4接触。因此,不再需要使旋转侧机身3的角部为圆角,而能够使旋转侧机身3增大。其结果是,能够使显示屏2更大舒适地观看电视画像、因特网画像等。
因为在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由连结部件21连结起来的状态下连结部件21和联结部件14将导向板16夹住,所以能够将旋转支撑机构10组装成一个单元,从而能够使手机1的安装性显著提高。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机1,通过在旋转支撑机构10的导向板16上设置与旋转侧机身3相连结的第一滑动部件11和第二滑动部件12以及限制第一滑动部件11滑动的导向孔13,并利用联结部件14将第二滑动部件12和设置在导向板16上的转动轴23连结起来,则既能够减小旋转支撑机构10的摩擦阻力,又能够抑制尺寸大小而使手机1美观性更好。
-变形例-
图45和图4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该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受扭螺旋弹簧126的配置不同。此外,用同一符号表示与图1~图44相同的部分,详细说明省略不提。
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性部件设置的是受扭螺旋弹簧26,该受扭螺旋弹簧26的螺旋部设置在导向板16的背面一侧。但本变形例的受扭螺旋弹簧126是这样的,其一端能够自由转动地与导轨部115上端相连结,其另一端能够自由转动地与联结部件114相连结。在本变形例中,弹簧用开口130朝上方开。
受扭螺旋弹簧126的螺旋部126a设置在导轨部115附近与第二滑动销12相反一侧的导向板116不重叠的位置,螺旋部126a圈数增加之方向的高度(厚度)在导向板116、连结部件21以及联结部件114的厚度和以下。
这样,左右受扭螺旋弹簧126高度的螺旋部126a就被布置在不与导向板116重叠的导轨部115附近。而且,因为螺旋部126a的高度在导向板116、连结部件21以及联结部件114的厚度之和以下,所以旋转支撑机构10的厚度不会因为设置了受扭螺旋弹簧126而增加。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可以使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以下结构。
也就是说,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旋转支撑机构10在旋转侧机身3上的移动用开口25内移动,但并不限于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内容中,由第一机身的表面一侧支撑作为旋转侧机身的液晶显示部,使该旋转侧机身的液晶显示部能够在纵置状态和横置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亦可为此目的使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支撑机构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导向板16上端的导轨部15上方形成有导向板的一部分,但是即使没有该部分,也能够使上端更往下,还能够进一步像所述变形例那样让弹簧用开口30朝上敞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显示屏2内置于旋转侧机身3,但除此以外,既可以将显示屏2设置在旋转侧机身3和固定侧机身5两机身上,又可以将显示屏2仅设置在旋转侧机身3或固定侧机身5。而且,还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显示屏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固定侧机身5上设置操作部7,但除此以外,既可以将操作部仅设置在旋转侧机身3上,并将显示屏2设置在固定侧机身5上。除此以外,还可以将显示屏2设置在旋转侧机身3上且在旋转侧机身3的一部分上设置由功能键等构成的简易操作部7。
通过将导向孔13和联结部件14的形状最佳化,则能够获得旋转侧机身3的最佳旋转轨迹。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旋转支撑机构10支撑着旋转侧机身3自由转动,让该旋转侧机身3按照从正面观看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从纵置状态朝着横置状态切换,再从横置状态返回纵置状态。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按照从正面观看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从纵置状态向横置状态切换。在该情况下,只要将旋转支撑机构10和移动用开口25左右翻过来布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分别利用板状连结部件21暂时固定,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使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f或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用孔3h本身成为第一滑动销11和第二滑动销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旋转侧机身3的左右外侧设置了合叶突起部17a、18a,在固定侧机身5的上侧设置了鼓出部5a,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让一对合叶突起部在固定侧机身5的上侧鼓出来,从将从旋转侧机身3的下端延伸的鼓出部夹在这些合叶突起部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携带终端是翻盖式手机1,但除此以外,还可以是固定侧机身5和旋转侧机身3无法翻开、合上地相连结的携带终端即所谓的直板型携带终端。在该情况下,旋转支撑机构10只要不通过合叶部4,而是直接与固定侧机身5相连结即可。就是该直板型携带终端,也是因为旋转支撑机构10收纳在旋转侧机身3的移动用开口25内而美观性良好。
也可以构成为旋转之际整个固定侧机身5能够在移动用开口25内移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其成为将固定侧机身5完全收纳在旋转侧机身3上的移动用开口25内的紧凑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既可以是液晶显示屏又可以是有机EL显示屏。有机EL显示屏因为会自己发光而功耗少,与液晶显示屏相比视角广且不需要背光,所以薄型化成为可能。液晶显示屏与有机EL显示屏相比,价格低廉,寿命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携带终端是翻盖式手机,除此以外,还可以是还可以是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俗称小灵通)、掌上电脑、电脑、移动办公助手(mobile tools(夏普公司生产))、电子词典、计算器、游戏机等。
此外,以上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以及其用途范围的意图。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旋转侧机身被支撑着而能够自由地从纵置状态朝着横置状态转动或从横置状态朝着纵置状态转动的手机等携带终端很有用。
Claims (4)
1.一种携带终端,其包括旋转侧机身、固定侧机身以及旋转支撑机构,该旋转支撑机构连结在该固定侧机身上,支撑着所述旋转侧机身自由地从纵置状态朝着横置状态旋转或者从横置状态朝着纵置状态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导向板、连结在所述旋转侧机身上并在进行所述旋转之际相对于所述导向板滑移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形成在所述导向板上并限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滑动的导向孔、以及连结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和设在所述导向板上的转动轴的板状的联结部件;
所述导向板和所述联结部件由板材构成;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用布置在所述导向板之一侧的板状连结部件相连结;
所述联结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另一侧;
所述连结部件和所述联结部件将所述导向板夹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和所述联结部件中的至少一部件上连结有辅助所述旋转侧机身旋转的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由所述连结部件连结起来的状态下安装在所述导向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该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能够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导向板上端所述一侧的面上,该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穿过沿所述导轨部敞开的弹簧用开口内且能够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联结部件的所述一侧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该受扭螺旋弹簧的一端能够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导轨部的上端,该受扭螺旋弹簧的另一端能够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联结部件上;
所述受扭螺旋弹簧的螺旋部布置在所述导轨部附近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相反之一侧不与所述导向板重叠的位置上,该螺旋部的高度在所述导向板、所述连结部件以及所述联结部件的厚度和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56550 | 2009-11-09 | ||
JP2009256550A JP4783847B2 (ja) | 2009-11-09 | 2009-11-09 | 携帯端末 |
PCT/JP2010/005777 WO2011055480A1 (ja) | 2009-11-09 | 2010-09-24 | 携帯端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68521A CN102668521A (zh) | 2012-09-12 |
CN102668521B true CN102668521B (zh) | 2014-08-27 |
Family
ID=43969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5084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8521B (zh) | 2009-11-09 | 2010-09-24 | 携带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94753B2 (zh) |
JP (1) | JP4783847B2 (zh) |
CN (1) | CN102668521B (zh) |
WO (1) | WO20110554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18204B (zh) * | 2010-12-09 | 2013-12-01 |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 可變行程的滑蓋機構及具有該滑蓋機構之手機 |
CN103167065B (zh) * | 2011-12-16 | 2017-07-21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滑动机构及使用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
US20140287800A1 (en) * | 2013-03-19 | 2014-09-25 | Oxti Corporation | Protective shell and charging device combination for mobile phone |
CN104661465A (zh) * | 2013-11-25 | 2015-05-27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壳体结构 |
KR20150066832A (ko) * | 2013-12-09 | 2015-06-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개폐 가능한 커버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WO2017126736A1 (ko) * | 2016-01-22 | 2017-07-27 | 엘지전자(주) | 이동 단말기 |
US11142617B2 (en) * | 2016-07-12 | 2021-10-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fouling film |
CN110133992B (zh) * | 2018-09-29 | 2023-09-22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拍摄方向可调的智能手表 |
CN111432048B (zh) * | 2019-01-09 | 2023-10-24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可隐藏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
CN209517211U (zh) * | 2019-02-21 | 2019-10-18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15480618A (zh) * | 2021-06-15 | 2022-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94290B2 (en) * | 2003-01-08 | 2007-03-2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
CN101166204A (zh) * | 2006-10-19 | 2008-04-23 | 夏普株式会社 | 滑动式携带终端 |
JP4321707B2 (ja) * | 2003-09-30 | 2009-08-26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通信端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61257A1 (en) * | 2003-08-25 | 2006-05-31 | M2SYS Co., Ltd. | A sliding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
JP4526538B2 (ja) * | 2004-10-01 | 2010-08-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情報端末 |
JP4384059B2 (ja) | 2005-01-31 | 2009-12-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折畳み式携帯電話 |
JP2007049294A (ja) * | 2005-08-08 | 2007-02-22 | Toshiba Corp | 携帯端末 |
JP4210288B2 (ja) * | 2006-02-20 | 2009-01-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型無線端末機 |
JP4899193B2 (ja) * | 2008-02-20 | 2012-03-21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4693069B2 (ja) | 2008-03-31 | 2011-06-0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摺動・回転取付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
-
2009
- 2009-11-09 JP JP2009256550A patent/JP478384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9-24 WO PCT/JP2010/005777 patent/WO201105548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9-24 US US13/508,640 patent/US859475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24 CN CN201080050846.6A patent/CN1026685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94290B2 (en) * | 2003-01-08 | 2007-03-2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
JP4321707B2 (ja) * | 2003-09-30 | 2009-08-26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通信端末 |
CN101166204A (zh) * | 2006-10-19 | 2008-04-23 | 夏普株式会社 | 滑动式携带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55480A1 (ja) | 2011-05-12 |
US8594753B2 (en) | 2013-11-26 |
JP2011101329A (ja) | 2011-05-19 |
US20120231859A1 (en) | 2012-09-13 |
JP4783847B2 (ja) | 2011-09-28 |
CN102668521A (zh) | 2012-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68521B (zh) | 携带终端 | |
CN101272412B (zh) | 翻盖式随身携带终端 | |
JP4416804B2 (ja) | 携帯端末 | |
KR100993095B1 (ko) | 폴더식 휴대기기 | |
CN101616197B (zh)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
EP1720326B1 (en) | Portable terminal with two bodies being both foldable and slidab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
EP1686768A2 (en) | Foldable phone with rotating display | |
KR20080035480A (ko) | 슬라이드식 휴대단말 | |
EP2309705A1 (en) | Mobile terminal | |
JP2008035022A (ja) | 折畳み式携帯通信機器 | |
JP4733062B2 (ja) | 折畳み式携帯通信端末 | |
JP4505525B2 (ja) | 携帯端末 | |
JP4572183B2 (ja) | 折畳み式携帯機器 | |
JP4436876B2 (ja) | 携帯端末 | |
CN201355819Y (zh) | 便携终端的旋转和滑动模组及采用该模组的便携终端 | |
JP4875518B2 (ja) | 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 |
JP4267687B1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
JP2007312330A (ja) | 折畳み式携帯通信機器 | |
JP4228029B2 (ja) | 折畳み式携帯機器 | |
CN101460026B (zh) | 便携终端的旋转和滑动模组及采用该模组的便携终端 | |
JP5194062B2 (ja) | 携帯端末 | |
KR101144133B1 (ko) | 스플릿 키패드가 구비된 휴대단말기 | |
JP4436875B2 (ja) | 携帯端末 | |
JP2009182955A (ja)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