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166B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166B
CN102668166B CN201080052686.9A CN201080052686A CN102668166B CN 102668166 B CN102668166 B CN 102668166B CN 201080052686 A CN201080052686 A CN 201080052686A CN 102668166 B CN102668166 B CN 1026681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arcation strip
recess
protuberance
storage device
electrica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26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8166A (zh
Inventor
渡边广隆
村山僚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2573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30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68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8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1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蓄电装置(1)具有在第2方向(Y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蓄电堆(10),各蓄电堆具有在第1方向(X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20)和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配置的分隔板(31、32)。由约束单元(41、42)在第1方向上约束蓄电堆。在相邻的两个蓄电堆中,在第2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分隔板分别具有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互相固定、且能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连结部(31c1、32c1、31b1、32b1)。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有多个蓄电堆,所述蓄电堆沿一个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蓄电元件,且该蓄电装置在与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蓄电堆。
背景技术
如图19所示,在使用多个单电池101构成电池堆100时,有时将多个单电池101沿一个方向排列,并且在相邻的两个单电池100之间配置树脂制的板102。图19是从上方看电池堆100的一部分时的概略图。
另外,在多个单电池101的排列方向(图19的左右方向)上的电池堆100的两端配置一对端板(未图示),使用一对端板对电池堆100施加约束力。约束力是指,使相邻配置的两个单电池101互相接近的力。
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有时预先准备多个电池堆100,在与多个单电池101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0的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电池堆10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排列配置多个电池堆100时,在组装各电池堆100之后,排列配置多个电池堆100。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86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486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6-349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排列配置多个电池堆100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可以考虑在相邻配置的两个电池堆100中使用共用的板102。在图21所示的结构中,1个板102被4个单电池101夹着。而且,当使用图21所示的板102时,则与组装各电池堆100并将两个电池堆100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能简化排列配置单电池101及板102的作业。
但是,在图21所示的结构中,当两个电池堆100在单电池101的排列方向上具有公差时,会担心在对各电池堆100施加了约束力时对板102施加过度的载荷。在此,即使单电池101的公差仅仅是很小的,由多个单电池101构成的电池堆100中的公差也会变为较大。
例如,如图22所示,在两个电池堆100的长度(单电池101的排列方向的长度)产生了差ΔL的情况下,当使约束力作用在各电池堆100时,板102中的位于两个电池堆100之间的区域102a会发生变形。另外,差ΔL的长度有时也会导致板102发生破损。
若使用一对端板对两个电池堆100施加约束力,则能防止仅在板102的区域102a施加过度的载荷。但是,由于两个电池堆100的公差,有时对长度短的一侧的电池堆100的约束力会产生不足。即,作用于两个电池堆100的约束力会产生不均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在排列配置有多个蓄电堆的蓄电装置中,能提高多个蓄电堆的组装作业性,并能吸收多个蓄电堆的公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申请第1发明具有约束单元和多个蓄电堆,所述多个蓄电堆分别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和在第1方向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配置的分隔板,所述多个蓄电堆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所述约束单元在第1方向上约束各蓄电堆。在相邻的两个蓄电堆中,在第2方向相邻的两个分隔板分别具有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互相固定、且能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连结部。
在此,作为设在两个分隔板的连结部,可以使用互相卡合的凸部和凹部。具体而言,凸部可以设在一方的分隔板,向另一方的分隔板突出。另外,凹部可以设在另一方的分隔板,与凸部卡合,阻止两个分隔板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相对移动,并且容许凸部在第1方向上移动。若凹部在第1方向上延伸,则能使凸部在第1方向上移动。
可以在分隔板的第2方向上的两端设置连结部。具体而言,可以在分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凸部(连结部),或者在分隔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凹部(连结部)。另外,也可以在分隔板的一端预先设置凸部(连结部),在分隔板的另一端预先设置凹部(连结部)。若预先在分隔板的两端设置连结部,则能使必要数量的分隔板以互相连结的状态在第2方向上排列。
可以在一方的分隔板设置多个凸部,在另一方的分隔板设置多个凹部。作为多个凹部,可以包括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的区域和在与第1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区域的第1凹部、以及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2凹部。另外,凸部和凹部中的至少一方可以由能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由此,能通过使凸部和凹部中的至少一方发生弹性变形来解除凸部和凹部的卡合。另外,也可以通过使凸部和凹部中的至少一方断开来解除凸部和凹部的卡合。
可以使用在第2方向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中的在第2方向上相面对的面来形成通路。该通路能用作供用于蓄电元件的温度调节的热交换介质流动的通路。通过使用分隔板形成通路,能省去用于形成通路的专用的构件,能减少部件个数。
可以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排列配置多个蓄电堆。即,可以根据要搭载蓄电装置的空间,在水平方向排列多个蓄电堆,或在垂直方向排列多个蓄电堆。
约束单元可以包括一对约束板和与一对约束板连接的连接构件,所述一对约束板配置在蓄电堆的第1方向上的两端,所述连接构件在第1方向上延伸。在此,可以对第2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约束板分别设置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互相固定、且能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连结部。
本申请第2发明的蓄电装置具有约束单元和多个蓄电堆,所述多个蓄电堆分别具有在第1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所述多个蓄电堆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约束单元在第1方向上约束各蓄电堆。约束单元具有配置在蓄电堆的第1方向上的两端的一对约束板、和在第1方向延伸而与一对约束板连接的连接构件。在第2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约束板分别具有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互相固定、且能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连接部。
在此,在各蓄电堆中,可以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配置分隔板。分隔板可以由树脂这样的绝缘性材料形成,能够使夹着分隔板的两个蓄电元件成为绝缘状态。另外,若由凹凸面构成分隔板中的与蓄电元件面对的面,则能够在蓄电元件的外面形成空间部。该空间部能够用作供用于调节蓄电元件的温度的热交换介质(气体或液体)流动的通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第1发明,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一体构成两个分隔板,因此,能容易处理分隔板,容易进行蓄电装置的组装等。另外,由于两个分隔板能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即使多个蓄电堆在第1方向具有公差,也能够通过使两个分隔板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吸收公差。由此,能对各蓄电堆施加适当的约束力。
根据本申请的第2发明,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一体构成两个约束板,因此,能容易处理约束板,容易进行蓄电装置的组装等。另外,由于两个约束板能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即使多个蓄电堆在第1方向具有公差,也能够通过使两个约束板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吸收公差。由此,能对各蓄电堆施加适当的约束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包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单电池的外观图。
图3A是表示实施例1中在两个电池堆中使用的分隔板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B是表示实施例1中在两个电池堆中使用的分隔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两个分隔板的连结部分的放大图。
图5A是表示实施例1中将两个分隔板连结起来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B是表示实施例1中将两个分隔板连结起来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在两个电池堆产生了公差时的电池包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中热交换介质的供给通路及排出通路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中热交换介质的供给通路及排出通路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其他变形例中热交换介质的供给通路及排出通路的图。
图10A是作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分隔板的主视图。
图10B是作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分隔板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中将凸部及凹部的连结解除时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两个端板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3是实施例2中电池包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分隔板的侧视图。
图15A是实施例3中两个分隔板的连结动作的说明图。
图15B是实施例3中两个分隔板的连结动作的说明图。
图15C是实施例3中两个分隔板的连结动作的说明图。
图15D是实施例3中两个分隔板的连结动作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分隔板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2的其他变形例的分隔板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2的其他变形例的分隔板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电池堆的组装方法的概略图。
图20是排列配置两个电池堆时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使用共用的板时的两个电池堆的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板的一部分施加了过度载荷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池包(蓄电装置)。图1是从上方看本实施例的电池包(pack)时的图。在图1中,X轴及Y轴是互相正交的轴。另外,与X轴及Y轴正交的轴是Z轴,在本实施例中,Z轴是相当于铅直方向的轴。
本实施例的电池包1例如能够搭载于车辆,能使用电池包的输出来使车辆行驶。作为该车辆,有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作为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而除了电池包之外还具有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的车辆。电动汽车是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只使用电池包的车辆。在搭载有电池包的车辆中,能将车辆制动时产生的动能作为再生电力而贮存于电池包。
在图1中,电池包1具有在Y方向(相当于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的两个电池堆(相当于蓄电堆)10。各电池堆10具有分隔板31、32和多个单电池(相当于蓄电元件)20,该多个单电池在X方向(相当于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该分隔板31、32配置于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电池20之间。两个电池堆10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具体说明一个电池堆10的结构。
在多个单电池20的排列方向(X方向)上,在电池堆10的两端配置有一对端板(相当于约束板)41。一对端板41分别与配置在电池堆10的两端的单电池20接触。
在一对端板41连接有在多个单电池20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约束带(相当于连接构件)42。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池堆10的上面配置两个约束带42,在电池堆10的下面也配置两个约束带(未图示)。当利用约束带42使一对端板41朝互相接近的方向位移时,则能对电池堆10施加约束力。约束力是将在X方向相邻的两个单电池20朝互相接近的方向推压的力。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池堆10的上面及下面配置有约束带42,但配置约束带42的位置可以适当设定。例如,也可以在电池堆10的侧面配置约束带42。另外,约束带42的数量可以适当设定。只要是能对电池堆10施加约束力的构造,则可以是任何构造。例如,也可以省去约束带42而使用分别推压一对端板41的构造。
作为单电池20,可以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这样的二次电池。另外,替代二次电池,可以使用双电荷层电容器。构成1个电池堆10的单电池20的数量可以基于电池包1的要求输出、电池堆10的数量等来设定。
如图2所示,单电池20具有发电元件21和收容发电元件21的电池盒22。发电元件21是进行充放电的元件,由正极元件、负极元件和配置在正极元件及负极元件之间的分隔构件构成。正极元件是在集电板的表面形成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层的元件,负极元件是在集电板的表面形成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的元件。
在电池盒22的上面设有正极端子23及负极端子24。正极端子23与发电元件21的正极元件电连接,负极端子24与发电元件21的负极元件电连接。设置正极端子23及负极端子24的位置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可以将正极端子23、负极端子24设在单电池20的侧面。
在X方向相邻配置的两个单电池20中的一个单电池20的正极端子23和另一个单电池20的负极端子24连接汇流线(busbar,母线)(未图示)。由此,能将两个单电池20电串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构成电池堆10的多个单电池20电串联连接,两个电池堆10也电串联连接。也可以含有电并联连接的单电池20。例如,可以将两个电池堆10电并联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电池堆10中,将多个单电池20在X方向排列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预先将多个单电池20电串联连接而构成1个电池模块(相当于蓄电元件),并将多个电池模块在X方向排列配置。电池模块可以是与图2所示的单电池20同样的结构,在相当于电池盒22的模块盒内排列配置多个单电池20即可。
另一方面,为了使在X方向相邻配置的两个单电池20成为绝缘状态,可以使用分隔板31、32,可以由树脂这样的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分隔板31、32。另外,能够使用分隔板31、32在单电池20的外面形成用于供热交换介质流动的通路。具体而言,当用凹凸面构成分隔板31、32中与单电池20面对的面时,则能够在单电池20的外面形成用作热交换介质的通路的空间部。
为了调节单电池20的温度而使用热交换介质,其可以由气体、液体构成。当使热交换介质与单电池20的外面接触时,则能在热交换介质和单电池20之间进行热交换,能调节单电池20的温度。例如,在单电池20发热时,通过使冷却用的热交换介质与单电池20接触,能抑制单电池20的温度上升。另外,在单电池20过度冷却了时,通过使加热用的热交换介质与单电池20接触,能抑制单电池20的温度降低。
接着,具体说明分隔板31、32的结构。图3A是从X方向看在两个电池堆10中使用的分隔板31、32时的主视图,图3B是从图3A的箭头D1所示的方向看时的分隔板31、32的俯视图。两个电池堆10中的一个电池堆10只使用分隔板31,另一个电池堆10只使用分隔板32。
分隔板31具有分隔板主体31a和4个臂31b~31e。分隔板主体31a在X方向面向单电池20,具有形成上述热交换介质的流路的凹凸面。臂31b~31e分别设在与单电池20(电池盒22)的4个角部对应的位置,能保持单电池20。在X方向相邻的两个分隔板31在各臂31b~31e互相接触。另外,分隔板31的臂31b、31c配置于在Y方向与分隔板32面对的位置,具有向分隔板32突出的凸部31b1、31c1。
分隔板32具有分隔板主体32a和4个臂32b~32e。分隔板主体32a在X方向上面向单电池20,具有形成上述热交换介质的流路的凹凸面。臂32b~32e分别设在与单电池20的4个角部对应的位置,能保持单电池20。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分隔板32在各臂32b~32e互相接触。另外,臂32b、32c配置在与分隔板31面对的位置,分隔板31的凸部31b1、31c1能插入到臂32b、32c的凹部32b1、32c1中。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能将凸部31b1、31c1插入到凹部32b1、32c1。当将凸部31b1、31c1插入到凹部32b1、32c1时,则如图5A及图5B所示,能一体构成分隔板31、32,能阻止分隔板31、32在Y方向上离开。换言之,能阻止分隔板31、32在Y-Z平面内相对偏移。图5A是从X方向看连结状态的分隔板31、32时的主视图,图5B是从图5A的箭头D2所示的方向看分隔板31、32时的俯视图。
另外,凹部32b1、32c1在X方向延伸,因此,能使凸部31b1、31c1及凹部32b1、32c1在X方向相对移动。换言之,如图5B的箭头所示,能使连结状态的分隔板31、32在X方向相对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分隔板31设有两个凸部31b1、31c,在分隔板32设有两个凹部32b1、32c1,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分隔板31设置一组凸部及凹部,并且对分隔板32设置与分隔板31的凸部及凹部卡合的一组凸部及凹部。采用该结构,也能够使两个分隔板在Y-Z平面内成为一体,并且使之在X方向相对移动。另外,可以适当设定设在分隔板31、32上的凸部、凹部的数量。例如,也可以只是在分隔板31设置1个凸部、在分隔板32设置1个凹部。
另外,凸部及凹部的形状(从X方向看时的形状)可以适当设定。即只要在使凸部和凹部卡合时,能阻止两个分隔板在Y-Z平面内相对偏移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一体构成的分隔板31、32与单电池20交替地配置,能组装将两个电池堆10排列配置而成的电池包1。由于使用一体构成的分隔板31、32,因此,与对每个电池堆10排列配置分隔板及单电池的情况相比,能提高组装作业性。
另外,虽然分隔板31、32是一体构成的,但如上所述,分隔板31、32能在X方向相对移动。因而,在两个电池堆10的长度(X方向的长度)产生了公差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通过使分隔板31、32在X方向相对移动,能吸收公差。因此,一体构成的分隔板31、32不会因电池堆10的公差而变形,能以适当的力约束各电池堆10。
另一方面,若使用本实施例的分隔板31、32,则如图7所示,能在两个电池堆10之间形成通路C1,通路C1能用于使热交换介质流动。使用分隔板31、32形成通路C1,因此,能省去形成通路C1的通道,能削减部件数量。另外,两个电池堆10共用通路C1,因此,与在各电池堆10设置通路的情况相比,能使电池包1小型化。通路C1能用作用于对单电池20供给热交换介质的通路,或者用作用于排出在单电池20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热交换介质的通路。
另外,如图7所示,能通过对各电池堆10配置通道51、52,从而形成通路C2。在此,在将通路C1用作热交换介质的供给通路的情况下,可以将两个通路C2用作热交换介质的排出通路。具体而言,供给到通路C1的热交换介质经过单电池20和分隔板31(或分隔板32)之间而移动到通路C2。
另外,在将通路C1用作热交换介质的排出通路的情况下,可以将两个通路C2用作热交换介质的供给通路。具体而言,供给到两个通路C2的热交换介质经过单电池20和分隔板31(或分隔板32)之间而移动到通路C1。
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在各电池堆10的侧面设有热交换介质的供给通路及排出通路,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对各电池堆10的上面及下面设置通道53、54。由通道53形成通路C3,由通道54形成通路C4。通路C3、C4的一方用作热交换介质的供给通路,另一方用作热交换介质的排出通路。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在各单电池20中的正极端子23和负极端子24之间配置有通道53,但也可以以覆盖正极端子23及负极端子24的方式配置通道。
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电池包1做成图9所示的结构。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使两个电池堆10在上下方向(Z方向)排列配置。在此,配置在上侧的电池堆10中使用的分隔板31具有4个臂31f~31i,在配置于分隔板31的下部的两个臂31h、31i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凸部。该凸部相当于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凸部31b1、31c1。
配置在下侧的电池堆10中使用的分隔板32具有4个臂32f~32i,在配置于分隔板32的上部的两个臂32f、32g形成有与臂31h、31i的凸部卡合的凹部。该凹部相当于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凹部32b1、32c1。
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分隔板31、32在Z方向相连结,不会在Y-Z平面内相对偏移。另外,分隔板31、32能在X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能获得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可以由分隔板31、32形成通路C5,能将通路C5用作供热交换介质流动的通路。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在配置于上侧的电池堆10的上面配置通道55而形成通路C6。另外,在配置于下侧的电池堆10的下面配置通道56而形成通路C7。能将通路C5~C7用作热交换介质的供给通路、排出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排列配置两个电池堆10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即,排列配置的电池堆10的数量可以适当设定。在排列配置3个以上的电池堆10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10A及图10B所示的分隔板33。图10A是从X方向看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分隔板时的主视图,图10B是从图10A的箭头D3所示的方向看本变形例的分隔板时的俯视图。
分隔板33具有分隔板主体33a和4个臂33b~33e。臂33b、33c具有沿Y方向突出的凸部33b1、33c1,凸部33b1、33c1相当于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凸部31b1、31c1。臂33d、33e具有能与凸部33b1、33c1卡合的凹部33d1、33e1,凹部33d1、33e1相当于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凹部32b1、32c1。
若预先准备多个分隔板33,则能将多个分隔板33以在Y方向排列的状态互相连结。例如,在将3个电池堆10沿Y方向排列配置时,将3个分隔板33在Y方向排列,互相连结即可。由此,能一体构成在Y方向排列配置的3个分隔板33。
在将多个电池堆10沿Y方向排列时使用图10A及图10B所示的分隔板33,但若改变凸部、凹部的位置,则能获得适于将多个电池堆10沿Z方向排列的结构的分隔板。具体而言,可以在分隔板的上部设置在Z方向延伸的凸部,并且在分隔板的下部设置与该凸部卡合的凹部。另外,可以对分隔板的上部设置一组凸部及凹部,并且在分隔板的下部设置能与这些凸部及凹部卡合的凹部及凸部。
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本实施例的分隔板31、32施加图11的箭头F所示的载荷,使分隔板31、32分离。当由树脂这样的能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分隔板31、32时,则能使分隔板32的凹部32c1、分隔板31的凸部31c1弹性变形,能解除凸部31c1及凹部32c1的卡合。在图11中,示出了凹部32c1的一部分向箭头D4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但也有时是凸部31c1的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对于凸部31b1及凹部32b1,也能利用弹性变形来解除卡合。另外,也能够通过使凸部31c1和凹部32c1的至少一部分断开来解除凸部31c1和凹部32c1的卡合。
在回收使用过的电池包1时,如上所述,若使分隔板31、32分离,则能分解为两个电池堆10。在此,若连结着分隔板31、32,则两个电池堆10也连结着,进行搬运等作业是麻烦的。为此,如上述所述,若分解为两个电池堆10,则能对各电池堆10进行搬运等作业,能提高作业性。
分隔板31、32能在X方向相对移动,因此,也能使两个电池堆10在X方向相对移动。使两个电池堆10向互相离开的方向滑动,直到分隔板31、32的连结被完全解除,则能够使两个电池堆10相分离。
实施例2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此,对具有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在实施例1中是将在Y方向排列配置的两个分隔板31、32相连结,本实施例中是将在Y方向排列配置的两个端板41相连结。
图12是从X方向看在Y方向排列配置的两个端板41时的主视图。图12表示两个端板41相分离的状态。一方的端板41具有向另一方的端板41突出的凸部41a,凸部41a相当于实施例1中说明的凸部31b1(参照图3A及图3B)。另一方的端板41具有与凸部41a卡合的凹部41b,凹部41b相当于实施例1中说明的凹部32b1、32c1(参照图3A及图3B)。
能通过使凸部41a和凹部41b连结,在Y-Z平面内固定两个端板41。即,两个端板41在Y-Z平面内不会互相偏移。另外,凹部41b在X方向延伸,因此,两个端板41如图13的箭头所示能在X方向相对移动。
通过使在Y方向相邻的两个端板41在Y-Z平面内一体构成,与分别处理两个端板41的情况相比,处理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两个端板41在X方向相对移动,即使两个电池堆10在X方向具有公差,也能吸收该公差,能以适当的力约束各电池堆10。
在本实施例中使在Y方向相邻的分隔板31、32互相连结,但也可以使用分离的分隔板。即,也可以是仅使两个端板41在X方向相对滑动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应用实施例1中说明的变形例。即,可以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情况同样地改变凸部41a及凹部41b的位置和/或数量。
实施例3
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池包。在此,对具有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以下,主要说明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本实施例涉及使在Y方向相邻的两个分隔板31、32相连结的构造。
图14表示从Y方向看分隔板32时的图。如实施例1中说明的那样,在分隔板32设有臂32b、32c。在本实施例中改变了形成于臂32b、32c的凹部的形状。对于具有凸部31b1、31c1的分隔板31,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
具体而言,形成于臂32b的凹部32b2与实施例1同样地沿X方向延伸,但只有X方向上的凹部32b2的一端露出于臂32b的外面。由此,只能从箭头D5所示的方向将凸部31b1组装到凹部32b2。图14所示的凹部32b2的开口区域是凸部31b1的基端侧所经过的区域。
另外,形成在臂32c的凹部32c2具有沿Z方向延伸的区域R1和沿X方向延伸的区域R2。区域R1的一端在臂32c的上面露出,只能从箭头D6所示的方向将凸部31c1组装到凹部32c2。
使用图15A~图15D说明本实施例的使分隔板31连结于分隔板32时的动作。首先,如图15A所示,将分隔板31的凸部31c1插入到分隔板32的凹部32c2,使之向箭头D6的方向移动。即,使凸部31c1沿凹部32c2的区域R1移动。
接着,如图15B所示,使凸部31c1向箭头D7的方向移动,使之沿凹部32c2的区域R2移动。接着,如图15C所示,通过使分隔板31向箭头D8所示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凸部31b1进入到凹部32b2。由此,能够连结分隔板31、32,在从Y方向看时,能使分隔板31、32互相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是在区域R1、R2构成凹部32c2,即使对连结状态的分隔板31、32施加一个方向(例如,X方向)的外力,也能防止分隔板31、32脱开。另外,凹部32b2及凹部32c2(区域R2)沿X方向延伸,因此,能使分隔板31、32保持连结状态不变地在X方向相对滑动。
形成在分隔板32的凹部的形状(从Y方向看时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2所示的形状。即,只要在沿X方向延伸的区域和沿与X方向的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区域构成凹部即可。做成这样的结构,能防止因一个方向的外力而导致分隔板31、32的连结脱开,并且能使分隔板31、32在X方向相对滑动。
例如,也可以使用图16~图18所示的分隔板32。在使用图16所示的分隔板32的情况下,能在形成于臂32c的下面的组装位置P1,将凸部31c1组装到凹部32c3。然后,一边使凸部31c1沿凹部32c3移动,一边将凸部31b1组装到凹部32b2即可。
在使用图17所示的分隔板32的情况下,能在形成于臂32c的下面的组装位置P2,将凸部31c1组装到凹部32c4。在使凸部31c1沿凹部32c4向Z方向(上方向)移动之后,能够使凸部31c1在图17的左右方向移动。由此,能一边使凸部31c1在X方向上移动,一边将凸部31b1组装到凹部32b1。
在使用图18所示的分隔板32的情况下,能在形成于臂32c的上面的组装位置P3,将凸部31c1组装到凹部32c5。在使凸部31c1沿凹部32c5向Z方向(下方向)移动之后,能使凸部31c1在图18的左右方向移动。由此,能一边使凸部31c1在X方向上移动,一边将凸部31b1组装到凹部32b1。
在本实施例、图16~图18所示的分隔板中,将在两个区域R1、R2构成的凹部配置在分隔板的上部,但也可以配置在分隔板的下部。进而,通过做成本实施例等的结构,能容易地将凸部31c1组装到凹部32c2。
标号说明
1:电池包(蓄电装置);10:电池堆(蓄电堆);20:单电池(蓄电元件);21:发电元件;22:电池盒;23:正极端子;24:负极端子;31、32、33:分隔板;31a、32a:分隔板主体;31b~31e:臂;31b1、31c1:凸部;32b~32e:臂;32b1、32c1:凹部;41:端板(约束板);42:约束带(连接构件);51~54:通道。

Claims (11)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蓄电堆,其分别具有沿第1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和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蓄电元件之间配置的分隔板,所述多个蓄电堆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和
约束单元,其在所述第1方向上约束所述各蓄电堆,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蓄电堆中,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板分别具有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互相固定、且能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连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包括:
凸部,其设于一方的所述分隔板,向另一方的所述分隔板突出;和
凹部,其设于所述另一方的分隔板,与所述凸部卡合,阻止所述两个分隔板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相对移动,并且容许所述凸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两端具有所述连结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具有所述凸部,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另一端具有所述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方的分隔板具有多个所述凸部,所述另一方的分隔板具有多个所述凹部,
所述多个凹部包括:
第1凹部,其具有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区域和沿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区域;和
第2凹部,其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方发生变形,从而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互相离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方由能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使用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面对的面,形成供用于调节所述蓄电元件的温度的热交换介质流动的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蓄电堆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排列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单元具有:
一对约束板,其配置在所述蓄电堆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两端;和
连接构件,其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与所述一对约束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约束板分别具有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面内互相固定、且能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连结部。
CN201080052686.9A 2010-04-16 2010-04-16 蓄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81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7310.6A CN104993076A (zh) 2010-04-16 2010-04-16 蓄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02790 WO2011128949A1 (ja) 2010-04-16 2010-04-16 蓄電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7310.6A Division CN104993076A (zh) 2010-04-16 2010-04-16 蓄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166A CN102668166A (zh) 2012-09-12
CN102668166B true CN10266816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79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268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8166B (zh) 2010-04-16 2010-04-16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9036A1 (zh)
EP (1) EP2560222A1 (zh)
JP (1) JP5252082B2 (zh)
KR (1) KR101265901B1 (zh)
CN (1) CN102668166B (zh)
WO (1) WO20111289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485B (zh) * 2011-02-14 2016-01-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堆叠体的误组装诊断装置及车辆
JP5353961B2 (ja) * 2011-07-04 2013-11-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用温調機構
JP5482864B1 (ja) * 2012-11-05 2014-05-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58376B2 (ja) * 2013-02-13 2016-07-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JP6132284B2 (ja) 2013-05-30 2017-05-24 Fdk株式会社 スペーサ
DE102013215436A1 (de) * 2013-08-06 2015-03-0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zumindest eines Energiemodul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260356B2 (ja) * 2014-03-07 2018-01-1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拘束治具
JP6256397B2 (ja) * 2015-03-23 2018-01-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KR101816355B1 (ko) 2015-10-19 2018-01-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스택 모듈 변형 방지 장치
JP6507136B2 (ja) * 2016-10-20 2019-04-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DE102019209361A1 (de) * 2019-06-27 2020-12-31 Audi Ag Unterschale für ein Batteriegehäuse mit einem aus Trennwandsegmenten aufgebauten Gefache und Traktionsbatter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5973A (zh) * 2007-06-01 2008-12-0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8569U (ja) * 1983-11-07 1985-05-31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枠内配列蓄電池用緩衝装置
JPH06349466A (ja) 1993-06-10 1994-12-22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電池蓋ロック構造
JP2007048637A (ja) * 2005-08-10 2007-02-22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池パック用ケース
JP4887944B2 (ja) * 2006-07-04 2012-02-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8208582A (ja) 2007-02-26 2008-09-11 Kvk Corp 湯水混合水栓
JP2008282582A (ja) * 2007-05-08 2008-11-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組電池
JP2009026703A (ja) * 2007-07-23 2009-02-05 Toyota Motor Corp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233316B2 (ja) 2008-02-26 2013-07-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器及び車両
JP2009238643A (ja) 2008-03-27 2009-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の電池ブロック
JP5450128B2 (ja) * 2010-01-28 2014-03-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5973A (zh) * 2007-06-01 2008-12-0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28949A1 (ja) 2011-10-20
EP2560222A1 (en) 2013-02-20
KR101265901B1 (ko) 2013-05-20
JP5252082B2 (ja) 2013-07-31
US20120129036A1 (en) 2012-05-24
CN102668166A (zh) 2012-09-12
JPWO2011128949A1 (ja) 2013-07-11
KR20120001717A (ko)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166B (zh) 蓄电装置
CN107771362B (zh) 电极引线连接结构、包括电极引线连接结构的电池模块以及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TWI504045B (zh) 電池模組及包含此電池模組之電池組
US8501347B2 (en) Bus bar holder
CN103069284B (zh) 电压感测组件和采用电压感测组件的电池模块
KR101143279B1 (ko) 신규한 냉각구조를 가진 전지팩
EP2341569B1 (en) Battery Pack
EP3293805B1 (en) Battery pack assembly press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pack
US11018391B2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109392A (zh) 蓄电装置
CN104272515A (zh) 梯状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复合电极组件
US1192356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module
EP3293785A1 (en) Battery system assembly process and battery system assembly
CN103430348A (zh) 蓄电装置
CN110754006A (zh) 汽车用汇流条模块和电源装置
Ranjan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electric vehicle–A review
CN103081179B (zh) 具有集成式电池连接器的高压电池组
US11894576B2 (en)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connector having bidirectional coupling structure
CN104993076A (zh) 蓄电装置
CN109786639A (zh)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KR20140036880A (ko)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CN111194486B (zh) 电池模块
CN114080726A (zh) 单体模块组件和制造该单体模块组件的方法
CN219286541U (zh)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US20240021946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