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6299A - 带盖容器 - Google Patents

带盖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6299A
CN102666299A CN2010800514274A CN201080051427A CN102666299A CN 102666299 A CN102666299 A CN 102666299A CN 2010800514274 A CN2010800514274 A CN 2010800514274A CN 201080051427 A CN201080051427 A CN 201080051427A CN 102666299 A CN102666299 A CN 102666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annular body
elastic annular
lid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14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6299B (zh
Inventor
吉田雄三
室井贵宏
高山贵博
中岛靖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shida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shida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55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7904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342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002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342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8772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da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da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6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6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0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out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 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 B65D41/16Snap-on caps or cap-like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02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65D43/0202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without integral tamper element
    • B65D43/0204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without integral tamper element secured by snapping over beads or projections
    • B65D43/0212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without integral tamper element secured by snapping over beads or projections only on the outside, or a part turn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mou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0Closures with means for discourag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thereof, with or without indicating means, e.g. child-proof closures
    • B65D50/02Closures with means for discourag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thereof, with or without indicating means, e.g. child-proof closures openable or removable by the combination of plural actions
    • B65D50/04Closures with means for discourag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thereof, with or without indicating means, e.g. child-proof closures openable or removable by the combination of plural actions requiring the combination of simultaneous actions, e.g. depressing and turning, lifting and turning, maintaining a part and turning another one
    • B65D50/045Closures with means for discourag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thereof, with or without indicating means, e.g. child-proof closures openable or removable by the combination of plural actions requiring the combination of simultaneous actions, e.g. depressing and turning, lifting and turning, maintaining a part and turning another one where one action elastically deforms or deflects at least part of the closure, the container or an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a ring
    • B65D50/046Closures with means for discourag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or removal thereof, with or without indicating means, e.g. child-proof closures openable or removable by the combination of plural actions requiring the combination of simultaneous actions, e.g. depressing and turning, lifting and turning, maintaining a part and turning another one where one action elastically deforms or deflects at least part of the closure, the container or an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a ring and such deformation causes the disengagement of locking means, e.g. the release of a pawl-like element from a tooth or abutment, to allow removal of the closure by simultaneous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018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lid
    • B65D2543/00064Shape of the outer periphery
    • B65D2543/00074Shape of the outer periphery curved
    • B65D2543/00092Shape of the outer periphery curved circ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018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lid
    • B65D2543/00231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lid made of several 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018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lid
    • B65D2543/00259Materials used
    • B65D2543/00296P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44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 B65D2543/00481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on the inside or the outside of the container
    • B65D2543/0049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on the inside or the outside of the container on the inside, or a part turned to the inside of the mouth of the container
    • B65D2543/00527NO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44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 B65D2543/00481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on the inside or the outside of the container
    • B65D2543/00537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on the inside or the outside of the container on the outside, or a part turn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mouth of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44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 B65D2543/0057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secured locally, i.e. a lot less than half the periph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44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 B65D2543/00592Snapping means
    • B65D2543/00601Snapping means on the container
    • B65D2543/00611Profiles
    • B65D2543/00629Massiv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44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 B65D2543/00592Snapping means
    • B65D2543/00601Snapping means on the container
    • B65D2543/00675Periphery concerned
    • B65D2543/00685Tota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44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 B65D2543/00592Snapping means
    • B65D2543/00712Snapping means on the lid
    • B65D2543/00722Profiles
    • B65D2543/0074Massiv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444Contact between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 B65D2543/00592Snapping means
    • B65D2543/00712Snapping means on the lid
    • B65D2543/00787Periphery concerned
    • B65D2543/00805Se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824Means for facilitating removing of the closure
    • B65D2543/00925Means for facilitating removing of the closure by applying inwardly directed pressure at two horizontally opposed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容易取下盖子又可提高容器主体内部的气密性的带盖容器。该带盖容器由上端具有开口(8)的容器本体(2)和具有盖顶部(3b)、筒状胴部(3a)、且内置有弹性环状体(4)的盖子(3)构成;具有形成于弹性环状体的外周面上并从筒状胴部的内侧向外侧露出的按钮(13)、在筒状胴部和弹性环状体中的至少一方上向下扩张的锥面部(6)、使筒状胴部和容器本体在指定位置卡合的卡合部(9、16)、以及将弹性环状体嵌合在容器本体上的嵌合部(10、14);如果在安装盖子的状态下按压按钮,则弹性环状体发生缩径变形沿锥面部向上推进,从而使盖子部上升,导致卡合被解除,另外弹性环状体发生弹性变形导致嵌合被解除。

Description

带盖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弹性环状体的弹性变形以较小的操作力轻松地从容器主体上卸下盖子的带盖容器。更具体地讲,本发明的带盖容器涉及一种提高容器内部气密性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带盖容器由容器主体和可在该容器主体上装卸的盖子构成。而且,作为带盖容器,已有利用弹性环状体的弹性变形以较小的操作力可轻松地从容器主体上卸下盖子的容器。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带盖容器中所述的盖子,在使容器主体直立时呈朝下开口的有底筒状,它由构成带盖容器外观之一部分的盖主体和设在该盖主体内部的环状体构成。
盖主体具有在其下端的内面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突片。另外,在容器的外侧面上也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突片。因此,如果从容器主体的上方向下扣压盖子,则盖子本身的突起和容器主体的突起相抵接,若进一步向下按压,则由于盖子自体发生弹性变形,盖子的突起会越过容器主体的突起,从而使双方的突起卡合在一起,盖子便被安装在容器主体上。
此外,在环状体的外面形成有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凸部,该凸部通过贯通盖主体内外的通孔露到外部。在将盖子安装在容器主体上的状态下,环状体的下端抵接容器主体,该环状体下端和容器主体上与环状体相抵接的部位中至少有一方形成为倾斜面。例如,在圆筒状的容器主体上,从上述卡合突片开始,上方的直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一个斜面,该斜面成为上方直径比下方直径小的圆筒状、上端开口的开口圆筒部。如果按压在装上盖子的状态下露到盖主体外面的凸部,则环状体与倾斜面相抵接并受到向上升方向的力。其结果,使盖主体上升,盖主体侧的卡合突片越过处于卡合状态的容器侧卡合突片从而解除卡合。因此,可轻松地卸下盖子。
为了既确保在卡合状态下不会使盖子和容器意外脱离的嵌合强度,又确保容器的密闭性能,在有底圆筒状的盖主体上,将圆盘状的底部内面作为顶部,并在该顶部设置用于密闭容器主体的开口的密封部。作为密封部的结构,形成有与圆盘状的顶部成同心圆垂下的栓用筒体,并使该筒体的外径与容器的开口内径一致。因此,将盖子安装在容器上时,栓用筒体的外面与容器的开口筒部的内面相抵接以密闭容器。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提出了作为密封部的其它结构,如设置板状的衬垫,使该衬垫的下面与容器主体的开口端面相抵接的结构,以及对应于容器主体的开口中嵌设有带中央孔的中栓的情况,在顶部设置嵌入中央口的凸部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7-610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背景技术是通过凸部的按压操作使环状体发生弹性变形,由于此弹性变形使盖主体与环状体一起上升,通过该上升力使盖主体和容器之间的弹性嵌合部脱离嵌合状态。为了用较小的力便可轻松地卸下盖主体,弹性嵌合部的嵌合程度(强度)设定得较小,仅达到能够使盖主体保持在容器上的程度。
因此,不可能通过盖主体将容器的开口筒部密封在高气密状态。所以,在背景技术中的带盖容器中无法收容挥发性高的内容物。另外,在容器的内压比外部气压高、盖主体被向上挤压的环境下,由于无法充分保证容器内部的气密性,也不可能使用这种带盖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创新方案,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以利用弹性环状体的弹性变形从容器主体上卸下盖子的结构为前提的情况下,既可通过较小的操作力轻松地从容器主体上卸下盖子,又能提高容器主体内部的气密性的带盖容器。通过以下说明还可明了本发明的其它目的。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带盖容器,其包括:上端具有开口部并在内部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容器主体上且在安装时密封所述开口部以密闭所述容器主体内部的盖子部,其中,
所述盖子部以上方为盖顶部,并具有从该盖顶部的周缘垂下来构成周侧壁的筒状胴部,和被该筒状胴部围绕并沿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环状体,以及在该弹性环状体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按钮;
在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弹性环状体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自上而下缓缓扩张的锥面部,所述环状弹性体在缩径变形时沿该锥面部向上推进;
所述按钮从所述筒状胴部的内部露到外部,如果向相对方向按压该按钮,则使所述弹性环状体发生缩径变形,并使所述盖子部也与该弹性环状体一起上升;
该带盖容器还包括卡合部和嵌合部,
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盖子部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上的状态下,使所述筒状胴部与所述容器主体相卡合的同时保持预定的位置关系,而当所述盖子部从该安装状态被抬升时,解除所述卡合;
所述嵌合部在所述盖子部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弹性环状体与所述容器主体相嵌合,而当该弹性环状体发生弹性变形时,解除所述嵌合状态。
此外,所述带盖容器也可以使所述容器主体呈底部大于所述开口部的有底筒状,所述锥面部从所述开口部向底部自上而下缓缓扩张而形成。所述锥面部也可以设在所述弹性环状体上,并使所述容器主体的外周侧面与该锥面部相抵接。
在上述记载的任何一种带盖容器中,所述卡合部由设在所述容器主体外周侧面上的凸起部和设在所述盖子部的所述筒状胴部的内部并与该凸起部相卡合的卡合片构成,
所述嵌合部由所述凸起部或设在所述容器主体外周侧面上的另外的凸起部和设在所述弹性环状体内部并与上述任何一个凸起部相嵌合的嵌合片构成。
进而,在上述记载的任何一种带盖容器中,也可以将所述嵌合部的嵌合强度设定为大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强度。该带盖容器中,也可以将所述嵌合片与所述凸起部的嵌合长度设定为大于所述卡合片与所述凸起部的卡合长度,也可以将所述嵌合片与所述凸起部的嵌合角度设定为小于所述卡合片与所述凸起部的卡合角度。
上述带盖容器也可以是:所述卡合片为使设在所述盖子部的可弯性壁部的顶端呈钩状而形成的带盖容器、将所述卡合片在所述盖子部的所述筒状胴部内侧壁面的周方向上有间隔地进行设置的带盖容器、将所述卡合片在所述盖子部的所述筒状胴部内侧壁面的周方向上绕整周设置的带盖容器。所述凸起部也可以由与所述卡合片相卡合的卡合凸起和与所述嵌合片相嵌合的嵌合凸起构成。而且,在上述记载的任何一种带盖容器中,也可以使所述按钮通过穿设在所述筒状胴部的通孔露到外部。
另外,本发明也涉及为防止在未进行对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时发生所述盖子部的上升从而使所述弹性环状体沿上下方向变形,在上述记载的任何一种带盖容器中设置卡定支承部,该卡定支承部在发生所述盖子部上升时,将弹性环状体卡定在所述盖子部上,从而保持所述盖子部对所述开口部的密封状态的带盖容器。
具有该卡定支承部的带盖容器中,所述卡定支承部可以是形成于所述盖子部、卡定在所述弹性环状体上的锷片,也可以是形成于所述弹性环状体上并卡定所述盖子的锷片。
进一步,本发明的带盖容器也可以是:具有被所述盖顶部覆盖并配置于所述弹性环状体的内周侧以覆盖所述开口部的顶板;
所述筒状胴部具有围绕所述弹性环状体的外周、并支撑所述弹性环状体的下端面以便使所述弹性环状体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的支承部;
所述按钮通过在所述筒状胴部上彼此相对地形成的一对槽口或通孔露到外部,
所述顶板通过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筒状胴部形成为一体的带盖容器。
而在具有支承部的带盖容器中,还可以使所述盖子部由包括具有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筒状胴部的第一部件和包括具有所述弹性环状体的所述盖顶部的第二部件构成,并将该二部件通过使所述弹性环状体的下端部位于所述支承部上面的方式组装成一体。或者,使所述盖子部由具有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筒状胴部、所述弹性环状体、以及所述盖顶部等三个部件构成,并通过使所述弹性环状体与所述筒状胴部的所述支承部相接触的方式将其组装成一体。
发明的有益效果
涉及本发明所述的带盖容器,在以利用弹性环状体的弹性变形从容器主体上卸下盖子的结构为前提的条件下,既可用较小的操作力轻松地从容器主体上卸下盖子,又可提高容器主体内部的气密性。此外,通过以下说明还可明了本发明的其它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盖容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3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的盖主体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4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的弹性环状体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上方看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的俯视图。
图6是从下方看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主要部分放大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第二卡合部脱离卡合状态后盖子的水平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第二卡合部脱离卡合状态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第一和第二卡合部脱离卡合状态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剖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带盖容器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整体立体图。
图13是从下方看图12所示的带盖容器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构成图12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弹性环状体和容器主体的说明图。
图15是图12中的A-A剖面图。
图16是图12中的B-B剖面图。
图17是从下方看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变形例中的带盖容器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构成图17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的盖主体和弹性环状体的说明图。
图19是图17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的局部剖切仰视图。
图20是图17所示带盖容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21是图17所示带盖容器的侧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23是从下方看图22所示带盖容器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构成图22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的顶部、筒状胴部以及容器主体的说明图。
图25是图22中所示带盖容器的盖子的局部剖切仰视图。
图26是图22中的C-C剖面图。
图27是图22中的D-D剖面图。
图28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变形例的整体立体图。
<符号说明>
1、101、201、301  带盖容器
2、102、202       容器主体
3、103、206       盖子
3a、103a、203     筒状胴部
3b、103b、205     盖顶部
3c、103c          盖主体
4、104、204       弹性环状体
6、106、208       锥面部
8、108、210       开口部
9                 第一环状隆起部
10                第二环状隆起部
12、110、250      通孔
13、111、219      按钮
14                第二卡合部
15                可弯性壁部
16                第一卡合部
17                单一的环状隆起部
113               卡合凸起
114、223          卡合片
115               嵌合凸起
116、224          嵌合片
117、118          锷片
212               支承部
216               切口部
221               环状突起
L1                第二卡合部与第二环状隆起部的卡合长度
L2                第一卡合部与第一环状隆起部的卡合长度
θ1               第二卡合部与第二环状隆起部的卡合角度
θ2               第一卡合部与第一环状隆起部的卡合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结构>
图1为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的外观图。例示的带盖容器1具有大体上呈圆筒形的形状,它包括在内部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2和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方的盖子3。有底圆筒状的盖子3在带盖容器1直立时,以上方为底部(以下称为盖顶部)3b,在下方开口。从盖顶部3b的周缘向下方垂下形成为圆筒状的胴部(以下称为周侧壁)3a。此外,盖子3还内置有卸下盖子3时按压用的按钮13。按钮13通过穿设在筒状胴部3a上的通孔12露到外部。
图2为容器主体2的外观图。容器主体2以合成树脂、金属或玻璃为材料,形状呈瓶状。如图所示,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容器主体2包括直径小的头部5、向下扩张的锥面部6和直径大的胴部7。在头部5的上端形成有取出内容物用的开口部8。锥面部6形成于头部5的下方,以便使其位于开口部8之下方。锥面部6的上方外径小,下方外径大,从而形成为向下、向外倾斜的环状斜面。
在容器主体2的外周侧面上设有向容器主体2的外部突出、并环绕容器主体2的外周的环状隆起部(9、10)。环状隆起部(9、10)与容器主体2形成为一体,图中所示为形成于头部5的外周侧面上的例子。
图3至图6示出盖子3的结构。图3是由构成盖子3的外形的筒状周侧壁(以下称为筒状胴部)3a和封锁筒状胴部3a上端的顶部(以下称为盖顶部)3b构成的盖主体3c的局部剖切立体图。盖主体3c是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成的中空筒状体。在盖顶部3b上设有朝下并与其成为一体的可弯性壁部15。可弯性壁部15主要是可在盖子3的径向上产生弹性弯曲变形。具体而言,将可弯性壁部15在盖子3的筒状胴部3a的周方向上有间隔地进行设置。在可弯性壁部15的下端形成有与其成为一体并与容器主体2上方的环状隆起部9相卡合的第一卡合部16。该可弯性壁部15配置于弹性环状体4的周方向上,与按钮13和第二卡合部14的位置相错开。第二卡合部14配置于弹性环状体4的周方向上,与按钮13的形成位置相错开,在图示的例子中,二者处于垂直相交的位置上。此外,虽然本例中设有四个可弯性壁部15,但只要设置二个以上即可。
图4为内置于盖主体3c中的环状部件(以下称为弹性环状体)4的外观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盖子3具有将此弹性环状体4组装在盖主体3c中的结构。弹性环状体4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成,平面外形轮廓为圆形,被盖子3的筒状胴部3a所隐蔽。弹性环状体4可产生多种变形且复原自如,从任一直径方向按压时,在该按压方向上缩径,从而弹性变形为以大致与该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为长径的椭圆形。此外,在弹性环状体4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按压操作用的凸起(以下称为按钮)13。进而,在弹性环状体4的内周面上一体地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凸起(以下称为第二卡合部)14。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4与位于容器主体2下方的环状隆起部(以下称为第二环状隆起部)10相卡合。
图5为从上方或下方看盖子3时的俯视图或仰视图,图6为从下方看盖子3时的水平剖视图。将弹性环状体组装在盖子3内时,弹性环状体4的按钮13配置于与盖子3的一对通孔12相吻合的位置,因此,如图1所示,按钮13通过通孔12露到盖子3的外部。如果按图6中所示的白色空心箭头方向从盖子3外部向盖子3的内部按压按钮13,则弹性环状体4弹性变形为椭圆形。弹性环状体4上的第二卡合部14的配置如上所述,在弹性环状体4的周方向上、与按钮13的形成位置相互错开。
<盖子的装卸动作>
图7为表示将盖子3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时的状态的图,放大显示了锥面部6及其上方的局部纵剖面。如图7所示,将盖子3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时,筒状胴部3a包围着锥面部6。此外,虽然在图中所示的安装状态下,筒状胴部3a的下端与容器主体2的胴部7之间略有间隙,但筒状胴部3a的尺寸也可以设定为筒状胴部3a的下端与胴部7相互接触的程度。又,弹性环状体4的下方内周缘4a抵接于容器主体2的锥面部6。因此,如果弹性环状体4弹性变形为椭圆形,则弹性环状体4会沿锥面部6从下方向上滑移。如果弹性环状体4沿锥面部6从下方往上移动,则与弹性环状体4一体形成的按钮13自然也会一同向上方移动。由于按钮13与盖子3的通孔12相卡合,因此,如果对按钮13进行按压操作,则盖子3便会上升。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6和第一环状隆起部9是为了保持盖子3的位置以防盖子3相对于容器主体2的错位移动而设置的结构(卡合部),当盖子3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相卡合,而当盖子3上升时,由于可弯性壁部15的弯曲变形,第一卡合部16可越过第一环状隆起部9,从而脱离卡合状态。
另一方面,第二卡合部14和第二环状隆起部10是为了密封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8以密闭容器主体2而设置的结构(嵌合部),当盖子3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相卡合。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盖顶部3b的中央设有在装上盖子时紧贴开口部8的板状衬垫11,其位置比可弯性壁部15的配设位置更靠内侧。进一步,从第二卡合部14到盖子3的上述衬垫11的距离设定为与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到开口部8的高度尺寸相同或略短一些。因此,当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相卡合时,盖子3被拉向下方,将衬垫11推压到开口部8上,其结果,开口部8被密封,容器主体2的内部处于密闭状态。此外,第二卡合部14在弹性环状体4弹性变形为椭圆形时,主要朝向容器主体2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即,向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后退的方向移动,从而可避开第二环状隆起部10,向上方脱离。
下面说明将盖子3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时,第一环状隆起部9和第一卡合部16的卡合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和第二卡合部14的卡合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将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之间的卡合强度设定为大于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之间的卡合强度,从而实现通过第二卡合部14得到较高的气密性能的同时,还可通过第一卡合部16轻松地取下盖子。
具体而言,按压按钮13时,弹性环状体4弹性变形为椭圆形,同时在锥面部6上向上推进。此时,由于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卡合强度较强,当弹性环状体4只有略微的弹性变形时,第二卡合部14的后退移动量较小,无法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脱离。只有当弹性环状体4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导致较大的后退移动时,才能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脱离。
另一方面,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的卡合强度小于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卡合强度,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卡合的第一卡合部16即使在弹性环状体4只有略微的弹性变形,并在弹性环状体4向上推进致使在盖子3只有略微上升时,也能使可弯性壁部15发生弯曲变形。如果可弯性壁部15发生弯曲变形,则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第一卡合部16便从第一环状隆起部9脱离。这样,通过设定卡合强度,利用第二卡合部14保持确实的气密效果,并在第二卡合部14脱离之后,可通过轻松的操作使第一卡合部16脱离卡合状态。
此外,这种卡合强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将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之间的卡合长度L1设定为长于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之间的卡合长度L2(L1>L2)的方法进行调整。在弹性环状体4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中,卡合长度长的第二卡合部14维持卡合状态的时间比卡合长度短的第一卡合部16维持卡合状态的时间长,从而使第二卡合部14比第一卡合部16更难以脱离卡合状态。而且,只有在保持气密性的第二卡合部14脱离卡合之后,保持盖子3位置的第一卡合部16才脱离卡合状态。
卡合强度之间的关系还可通过将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卡合角度θ1设定为小于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的卡合角度度θ2(θ1<θ2)的方法进行调整。在弹性环状体4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中,卡合角度小的第二卡合部14比卡合角度大的第一卡合部16更难以脱离环状隆起部(9、10),维持卡合状态的时间更长。而且,只有在保持气密性的第二卡合部14脱离卡合之后,保持盖子3位置的第一卡合部16才脱离卡合状态。另外,调整卡合强度时,在上述L1>L2关系和θ1<θ2关系之中,采用其中的至少一种就可以。当然,两者都采用也可以。
涉及第一实施例的带盖容器,通过长度设定和角度设定两种方法使第一卡合部16在第二卡合部14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脱离之后才从第一环状隆起部9脱离。这样,在盖子3安装于容器主体2上的状态下,通过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相卡合的第一卡合部16的作用,使盖子3保持相对于容器主体2的正确位置,又通过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相卡合的第二卡合部14的作用,使盖子3的衬垫11紧贴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8,以便保持容器主体2内部的气密状态。
下面具体说明卸下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的盖子3时的动作。图8至图10示出伴随卸盖动作的盖子3各部的变形状态。图8是示出按压按钮13时与其相伴的弹性环状体4的变形状态的俯视图,图9和图10是示出第一、第二卡合部与第一、第二环状隆起部(9、10)之间的卡合状态变化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卸下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的盖子3时,用一只手的手指从两侧夹住一对按钮13,从盖子3的外侧向盖子3内侧的方向按压。一旦按下按钮13,弹性环状体4就会弹性变形为椭圆形,弹性环状体4开始在锥面部6上向上推进。而且,随着弹性环状体4的上升,盖子3也开始上升。但是,按钮13的按压量小,弹性变形的程度不大时,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之间的卡合状态仍得以继续保持。
接着,如果进一步按压按钮13,使弹性环状体4发生弹性变形,则如图8所示,第二卡合部14会避开第二环状隆起部10,并后退至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脱离的位置为止。弹性环状体4在第二卡合部14后退移动的同时在锥面部6上以较大的滑动量向上推进,从而使盖子3也大幅上升。此时,第二卡合部14不滞留在第二环状隆起部10上,而是在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侧方向上移动。即,第二卡合部14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脱离。而且,由于此脱离,衬垫11对开口部8的压紧强度减弱,进而使处于密闭状态的容器主体2的内部得以开放。
如果弹性环状体4的弹性变形一直持续到第二卡合部14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脱离为止,同时,盖子3随其而上升,则如图9和图10所示,随着可弯性壁部15发生弯曲变形,第一卡合部16越过第一环状隆起部9,由此带来清脆感的同时从第一环状隆起部9脱离。由于第一卡合部16从第一环状隆起部9脱离,保持盖子3相对于容器主体2的位置的作用得以解除。因此,可从容器主体2上卸下盖子3。
虽然在上面说明的是第二卡合部14和第一卡合部16先后按顺序脱离卡合状态的情况,但也可以将卡合部(14、16)的脱离设定为前后几乎同时发生。无论采用哪一种,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之间都不是通过相挂和越过、而是通过弹性环状体4的较大弹性变形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脱离。此外,第一卡合部16通过较弱的卡合,利用由弹性环状体4的向上推进导致的盖子3的上升力可顺利地脱离第一环状隆起部9。
另一方面,在容器主体2上安装盖子3时,只要将盖子3置于容器主体2的上方后向下按压就可。按下盖子3,随着可弯性壁部15的弯曲变形,第一卡合部16越过第一环状隆起部9,由此带来清脆感的同时,在第一环状隆起部9的下面相互卡合。此外,第二卡合部14随着弹性环状体4在径向上的弹性变形,越过第二环状隆起部10,在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下面相互卡合。如果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卡合,则可保持盖子3相对于容器主体2的位置,以便阻止容器主体2和盖子3之间的错位移动。具体而言,在通过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卡合保持容器主体2内部气密性的同时,弹性环状体4的下方内周缘4a抵接于锥面部6,使盖子3保持在容器主体2的胴部7上方的位置。
<效果>
上述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包括:第一卡合部16和第二卡合部14。第一卡合部16设在盖子3上,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卡合以保持盖子3在容器主体2上的位置,并通过盖子3的上升从第一环状隆起部9脱离。第二卡合部14设在弹性环状体4上,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卡合,以便将盖子3拉向下方,气密地紧贴开口部8,并通过弹性环状体4的弹性变形从第二环状隆起部10脱离。因此,通过第一卡合部16可保持盖子3相对于容器主体2的位置以防其错位移动,又通过第二卡合部14可使盖子3气密地紧贴于开口部8上,从而在以利用弹性环状体4的弹性变形从容器主体2上卸下盖子3的结构为前提的情况下,可提高容器主体2内部的气密性。
因此,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不仅可收容挥发性高的内容物,而且,即使在容器主体2的内压高于外部气压使盖子3被向上挤压的环境下也可以使用。
此外,用于确保容器主体2的气密性的第二卡合部14,利用弹性环状体4的弹性变形不是越过第二环状隆起部10、而是避开第二环状隆起部10来脱离卡合,因此,利用大致与通过盖子3的上升作用使第一卡合部16从第一环状隆起部9脱离的背景技术相当的较小操作力便可轻松地从容器主体2上卸下盖子3。
此外,通过第一卡合部16在卡合时带来的清脆感还可确认盖子3的开闭操作。
通过将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卡合程度设定为大于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的卡合程度的方法,可确保保持气密性的第二卡合部14的卡合作用,从而确保高水平的气密性。
通过将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卡合长度L1设定为大于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的卡合长度L2的方法,可适当地调整上述卡合强度。通过将第二卡合部14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卡合角度θ1设定为小于第一卡合部16与第一环状隆起部9的卡合角度θ2的方法,也可适当地调整上述卡合强度。
通过在盖子3的周侧壁3a的周方向上有间隔地设置第一卡合部16,可提高将盖子3安装在容器主体2上时的灵活性。通过在盖子3的周侧壁3a的周方向上绕整周设置第一卡合部16,可提高盖子3相对于容器主体2的位置保持性能。
环状隆起部(9、10)由与第一卡合部16卡合的第一环状隆起部9和与第二卡合部14卡合的第二环状隆起部10构成,因此,可根据各卡合部(14、16)的需求,既方便又适当地设置各自的卡合强度。
<变形例>
在上述涉及第一实施例的带盖容器中,第二卡合部14共有两个成对配置,并形成于弹性环状体4弹性变形为椭圆形时沿其长径方向的位置上。当然,第二卡合部14的数量也可以在三个以上。此外,虽然在本例中以一定间隔配置可弯性壁部15,但也可以使可弯性壁部15在盖子3的周侧壁3a的周方向上绕整周形成为筒状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第一卡合部16以一定间隔形成,也可绕整周连续形成。
另外,将第一环状隆起部9和第二环状隆起部10设在实质上相同的部位也可。图11中示出第一环状隆起部9和第二环状隆起部10作为单一的环状隆起部17一体形成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第一和第二卡合部(14、16)两者都与环状隆起部17相卡合。而且,单一的环状隆起部17的前端部下面17a的倾斜角度θ2设定得较大,而与其相接的下面部分17b的倾斜角度θ1设定得较小。另外,与此单一的环状隆起部17相卡合的第一和第二卡合部(14、16)中,第一卡合部16的卡合长度L2设定得较小,而第二卡合部14的卡合长度设定得较大。在图11中所示的变形例中,由于具有单一的环状隆起部17,可以减小容器主体2的高度尺寸,从而使带盖容器1更加小型化。当然,采用这些变形例也同样具有上述各种作用效果。
===第二实施例===
<关于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第一卡合部16和第一环状隆起部9构成的卡合部通过盖子3的上升解除卡合状态从而得以脱离,而由第二卡合部14和第二环状隆起部10构成的嵌合部则通过弹性环状体4在径向上的弹性变形解除卡合状态从而得以脱离。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中,为了使盖子3上升从而使卡合部(9、16)相互脱离需施加垂直方向的力,而为了使嵌合部(10、14)相互脱离则必须施加按压按钮13的水平方向上的力。因此,第一实施例中的带盖容器1具有在未使弹性环状体4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只施加使盖子3上升的力时,容器主体2内部的气密性也能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特点。
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环状体4在组装时被配置于筒状胴部3a的内周,使形成在其自身外周面上的按钮13从设在筒状胴部3a上的二个相对的通孔12露出。构成嵌合部(10、14)的第二卡合部(以下称为嵌合凸起)14形成于弹性环状体4的内周面,与按钮13垂直相交的位置上。各部位(13、14)的配置关系就是通过沿径向按压按钮13使弹性环状体4发生变形,使嵌合凸起14在径向上向外侧水平移动所需的位置关系,例如,如果不按按钮13,只是向上强拉盖主体3c,试图从容器主体2上强行卸下盖子2,或容器主体2的内压极高,从内部强力向上挤压盖子3,则通过两个通孔12露在筒状胴部3a外侧的按钮13会受到向上的力,与此同时,弹性环状体也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但是,由于弹性环状体4未发生变成椭圆形的弹性变形,嵌合部(10、14)继续保持卡合状态。因此,弹性环状体4上按钮13的形成部位向上方弯曲。
如果弹性环状体4发生这种弯曲,则实际上其弯曲部位上升,虽然嵌合部(10、14)的较强卡合状态(以下称为嵌合状态)仍然得以维持,但卡合强度较弱的卡合部(9、16)的卡合状态却被轻微地解除。即,产生盖子3“上浮”的现象。其结果,使设在盖主体3c内部的盖顶部3b上的衬垫11紧贴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8的上端的贴紧力减弱,有可能使容器主体2的内部丧失气密性。而且,实际上从多方面对这种丧失气密性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已判明在气压变化较大的空运等过程中,随着上述弹性环状体4的弯曲变形发生气密性丧失现象。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是一种可进一步确实地保持容器主体内部的气密性的带盖容器。
<结构>
下面对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的结构和盖子的装卸动作等进行说明。图12是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的整体立体图。如该图所示,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的外观形状与涉及第一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大体相同,在直立状态下,装卸自如的盖子103安装于容器主体102的上方。此外,在盖子103的内部结构中包括的按钮111从穿设在筒状胴部103a的通孔110露到外部。
图13和图14(a)~(e)为将带盖容器101按各部件进行分解时的图。图13为分解立体图,图14(a)为盖主体103c的侧视图,(b)为盖主体103c的侧剖视图,(c)为弹性环状体的侧视图,(d)为弹性环状体的侧剖视图,(e)为容器主体的侧视图。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主要由在内部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102、从上方安装在容器主体102上的盖子103、以及设在盖子103内部的弹性环状体104构成。
首先,容器主体102以合成树脂、金属或玻璃为材料,其形状为瓶状或中空筒状。在图中所示例子中,平面外形轮廓为圆形,但也可以是多角形和椭圆形。容器主体102的上端为取出内容物用的开口部108,从开口部108起其下方为连续的小径头部105。从头部105下端开始向下扩张形成为锥面部106。在本例中,锥面部106为上方外径小、下方外径大,沿容器主体2的周方向整周连续的向下、向外倾斜的环状斜面。锥面部106的下端连接直径大的胴体部107,直至容器主体102的底部。此外,在容器主体102的头部105的外周面上,沿其周方向的整周形成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环状隆起部9相当的卡合凸起113以及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相当的嵌合凸起115。在本例中,卡合凸起113形成于嵌合凸起115的上方。
盖子103具有在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成的盖主体103c内部内置有弹性环状体104的结构,盖主体103c包括筒状胴部103a和覆盖筒状胴部103c的顶端的盖顶部103b,其形状为中空筒体状。盖主体103c的水平断面形状不仅限于圆形,也可以采取与容器主体102的形状相符的多角形、椭圆形等各种适宜的形状。
在盖顶部103b的下面中央部位设有紧贴开口部108的板状、或与开口部108的直径相符的衬垫109。在盖主体103c的筒状胴部103a上形成有在盖主体103c的直径方向彼此相对的一对通孔110。此外,从盖子103的盖顶部103b垂下形成有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卡合片114。卡合片114的功能相当于第一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卡合部16的可弯性壁部15。
卡合片114卡脱自如地与容器主体102的卡合凸起113相卡合,由卡合片114和卡合凸起113构成盖子103和容器主体102之间的卡合部。卡合片114沿头部105的周方向以适当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另外,至于卡合凸起113与卡合片11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在盖子103安装于容器主体102上时,只要在通孔110位置的周边即可。
进而,作为特征结构,在盖主体103c上形成有位于筒状胴部103a的内侧、并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锷片117。该锷片117起到防止如上所述因露到盖子103外部的按钮111受到向上的力而导致弹性环状体104发生弯曲变形的作用。
组装在盖主体103c内侧的弹性环状体104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成,并可自如地弹性变形。弹性环状体104的平面外形轮廓为圆形。但该弹性环状体104不仅限于圆形,也可以呈多角形或椭圆形。在弹性环状体10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其成为一体的按钮11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按钮111共有一对,其位置相应于盖子103的一对通孔110并通过该通孔110露到盖子103的外部。若从盖子103外侧向内部按压按钮111时,则使弹性环状体104在该按压方向上缩径,从而使其平面形状弹性变形为以大致与该按压方向垂直相交的直径方向为长轴的椭圆形。此外,在本例中,在弹性环状体104的内周面上与按钮11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导向突起112。该导向突起112用于提高在锥面部106上的滑动性。
在弹性环状体104的内周面上,沿其径向向内侧形成有嵌合片116。该嵌合片116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卡合部14相同的功能。即,嵌合片116与嵌合凸起115共同构成嵌合部,并嵌脱自如地与容器主体102的嵌合凸起115嵌合。而且,嵌合片116沿弹性环状体104的周方向设置在与按钮111错开的位置上,最好将其设在对按钮111进行按压操作使弹性环状体104发生弹性变形时,能使嵌合片116的移动距离最大的位置上。因此,优选地,将嵌合片116设置在沿弹性环状体104的周方向上、与按钮111垂直相交的两个位置上。
此外,嵌合部应满足使容器主体102侧的嵌合凸起115和嵌合片116相嵌合的位置关系,因此,嵌合凸起115至少要设在与嵌合片116相吻合的位置。另外,将卡合凸起113和嵌合凸起115不分为二段,而是将两者合为一体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将卡合片114以一定的间隔配置,在其间隙中配设与卡合片114的高度相符的嵌合片116即可。
上述结构的带盖容器101提供一种由盖主体103c和弹性环状体104组装成一体的盖子103与容器主体102构成的容器。要得到将弹性环状体104内置于盖主体103c中的盖子103,则将通过按压按钮111弹性变形的弹性环状体104以越过卡定部的锷片117的方式压入筒状胴部103a的内侧,并使按钮111对准通孔110位置。于是,按钮111从通孔110露出,弹性环状体104弹性复原,从而被组装到盖主体103c中。藉由该组装,使弹性环状体104与盖主体103c通过卡定部相互卡定,紧密地合为一体。
<盖子装卸动作>
图15和图16为将盖子103安装在容器主体102上时带盖容器101的侧剖图,图15相当于图12中的A-A剖面图,图16相当于图12中的B-B剖面图。如果将盖子103置于容器主体102的上方后向下按压,则卡合部的卡合片114发生弹性变形,在卡合凸起113的下侧卡合,同时弹性环状体104也发生弹性变形,使嵌合片116在嵌合凸起115的下侧嵌合。通过卡合部的卡合,使盖主体103c保持在容器主体102上,又通过嵌合部的嵌合,使弹性环状体104嵌合到容器主体102上。
如果以这种方式将盖子103安装在容器主体102上,则使弹性环状体104与盖主体103c紧密地合为一体。此外,锷片117接近或抵接弹性环状体104的下端。
下面对卸下盖子103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将弹性环状体104沿着盖主体103c的筒状胴部103a的内周进行配置,其上下位置处于盖主体103c和容器主体102的头部105以及锥面部106之间,弹性环状体104的下方内周缘抵接于锥面部106。如果按压按钮111使弹性环状体104在锥面部106上弹性变形,则不受锷片117的阻碍,变形为椭圆形。弹性变形的弹性环状体104的嵌合片116从容器主体102的嵌合凸起115处后退从而脱离嵌合部,并在脱离的同时开始沿锥面部106向上推进。在向上推进时,由于导向突起112沿锥面部106的外周形状与其接触,弹性环状体可顺利地向上推进。
如果弹性环状体104开始向上推进,则盖子103也开始上升,盖主体103c的卡合片114在弹性变形的同时,越过容器主体102的卡合凸起113脱离卡合部。在脱离卡合部之后,盖子103继续随着弹性环状体104的向上推进而上升,由此,可从容器主体102上卸下盖子103。卸下盖子103后,松开按压按钮111的手指,则弹性环状体104弹性复原,按钮111返回到进行按压操作之前的位置。
在如上所述卸盖子103的动作中,卡合部的解除强度以向弹性环状体104加压时使盖子103容易上浮并能顺利脱离的程度为宜。但如果解除强度弱,则盖主体103c与容器主体102的嵌合便会仅仅依靠形成在弹性环状体104上的嵌合片116。如果使弹性环状体104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则嵌合片116在头部105的径向上向外侧移动并脱离嵌合凸起115,从而使得弹性环状体104从容器主体102脱离。即,嵌合部并不通过嵌合片116的弹性作用,而是通过弹性环状体104的弹性变形作用得以脱离,另一方面,卡合部则通过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卡合片114的弹性变形作用脱离,对于盖子103的上浮而言,解除嵌合部的嵌合状态所需的强度(嵌合强度)大于解除卡合部的卡合状态所需的强度(卡合强度)。
另外,嵌合片116优选地配置在与按钮111垂直相交的二个位置上,但如果仅靠此措施,会使盖主体103c容易发生相对于容器主体102的倾斜,即使不容易脱落也无法保持稳定的气密性。因此,根据这种情况,有必要对卡合强度和嵌合强度进行调整。嵌合强度,简而言之,为了防止意外的脱离,优选设定为在不按压按钮111,只将盖子103向上拉时不会脱离,而在按压按钮111使弹性环状体104变形时容易脱离的强度。更具体地说,卡合部的解除强度设定为1N~15N,嵌合部的解除强度在不是有意使弹性环状体104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优选设定为10N以上。另外,这些强度调整也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可通过相当于上述L2和θ2的、与卡合凸起113和卡合片114的卡合相关的长度和角度,或与上述L2和θ2相当的嵌合凸起115和嵌合片116的嵌合相关的长度和角度进行调整。
<卡定支承部的功能>
然而,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实施例中包括为防止上述弹性环状体104的弯曲变形而设置的卡定支承部。即,具有锷片117。该锷片117是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的最大特征。下面具体说明该锷片117的功能。
首先,假想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上没有锷片的情况。在盖子103安装于容器主体102上的状态下,如果不按压按钮111,只施加脱离所需的力,该力通过与盖子103上的通孔110相接触的按钮111传递至弹性环状体104上。在弹性环状体104上,由于保持与容器主体102之间的嵌合的两个嵌合片116形成于与按钮111垂直相交的位置上,原本可产生弹性变形的弹性环状体104因作用于其上的上述力而发生弯曲。于是,虽然嵌合状态依旧得以保持,但解除强度较弱的卡合部会出现少许偏离,从而导致容器主体102内部的气密性下降。但在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中,如果在不进行卸盖操作的情况下使盖子3上升,则锷片117会与弹性环状体104的下端抵接,从下方支撑弹性环状体104。从而防止弹性环状体104的弯曲,可确保容器主体102内部的气密性。
<效果>
以上说明的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通过卡定支承部,具体而言,通过从下方支撑弹性环状体104下端的锷片117,可以使盖主体103c和弹性环状体104稳固、紧密地合为一体,在形成于弹性环状体104内面的嵌合片116与嵌合凸起115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只将按钮111的部位向上拉时,弹性环状体104也不会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可通过盖子103保持开口部108的密封状态,并提高容器主体102的气密性。
因此,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可以阻止由容器主体102内收容的挥发性内容物引起的内压上升、或由只把持盖子103强行向上拉拽带盖容器101的动作等导致的盖子103相对于容器主体102的上浮,从而使容器主体102的内部能够始终保持适当的气密性。
此处,对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的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作为试验方法,分别准备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实施例)101、从该实施例101中只除去锷片117的容器(比较例1)、以及从比较例1中进一步除去弹性环状体104的嵌合片116的容器(比较例2)等三种不同结构的容器各三个。另外,比较例1具有卡合部和嵌合部,尽管构成和结构有所不同,实质上可以说是涉及第一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的同等品。比较例2则相当于以往的带盖容器。向各容器内部注入30mL水,盖上盖子后横放在减压室内静置,对减压条件下的气密性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   比较例1   比较例2
  n1   -650mmHg   -250mmHg   -30mmHg
  n2   -505mmHg   -245mmHg   -35mmHg
  n3   -635mmHg   -210mmHg   -45mmHg
在表1中给出了实施例、比较例1和比较例2各取n1、n2、n3三个样品在减压过程中发生漏水时的大气压和减压后的气压之差。在比较例2中,减压至45mmHg以上时,所有容器全部漏水,在比较例1中,减压至250mmHg以上时所有容器全部漏水。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则即使在减压至500mmHg以上时也未见发生漏水现象。由此可证实,虽然在弹性环状体104上带有嵌合片116的比较例1与仅靠卡定部压盖的比较例2相比,其气密性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加装锷片117的实施例的容器比比较例1更进一步地提高容器的气密性。
<变形例>
图17至图21示出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的变形例。在这些图中,除了该变形例特有的特征部位和结构之外,一律使用与图12至图16相同的符号。图17和图18(a)、(b)为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带盖容器101的分解图。图17为从下方看带盖容器101时的分解立体图,图18(a)为盖主体103c的侧剖视图,(b)为弹性环状体104的侧剖视图。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采用了构成卡定支承部的锷片117形成于盖主体103c上的结构,但在变形例中,锷片118却设在弹性环状体104上。具体而言,锷片118形成于弹性环状体104的内周面、嵌合片116的上方。而且,在盖主体103c中,从盖顶部103b垂下来形成的卡合片114上设有使锷片118穿过的卡定孔119。
图19为从下方看盖子103时的局部剖切仰视图。下面根据该图说明盖子103的组装步骤。先对准弹性环状体104的锷片118和盖主体103c的卡合片114的卡定孔119的位置,然后使弹性环状体104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其压入盖主体103c的筒状胴部103a的内部。当按钮111穿过通孔110,弹性环状体104弹性复原时,锷片118便进入卡定孔119,从而构成卡定支承部。当然,也可通过先将按钮111插入通孔110,然后使锷片118卡定在卡定孔119内的方式组装盖子103。
图20和图21为盖子103安装于容器主体上时的图。图20是与图12中的A-A剖面图一样、从与按钮111的突设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看时的侧剖面图,图21是与图12中的B-B剖面图一样、从该突设方向看时的侧剖面图。通过将锷片118穿过卡定孔119构成卡定支承部。即,使弹性环状体104卡定在盖主体103c上。在此变形例中,将盖子103安装在容器主体102上的操作、与之相伴的卡合部的卡合动作和嵌合部的嵌合动作、以及从容器主体102上卸下盖子103的操作、与之相伴的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动作和嵌合部的嵌合解除动作,卡定支承部的功能,及其效果都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进而,在该变形例中,由于锷片118可在卡定孔119内移动,还可得到弹性环状体104可顺利地弹性变形的效果。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也优选以嵌合片116的位置为中心,将锷片118形成在其周边上的方式。由此,可不受弹性变形自如的弹性变形体104的变形影响,直接通过嵌合部的反作用力使盖子103始终紧贴于容器主体102的开口部108上。另外,至于锷片118和卡定孔119的形成位置,在将按钮111组装到盖主体103c的通孔110中时弹性环状体104的弹性变形不会阻碍锷片118在卡定孔119中卡定的前提下,设在希望设置的位置即可。
另外,作为变形例的类似例子,不是在弹性变形体104上形成锷片118,在盖主体103c的卡合片114上形成卡定孔119,而是作为相反的结构,在弹性环状体104上形成卡定孔119,在卡合片114上形成锷片118的方式也可以考虑。将第二实施例中的锷片117及在其变形例中的锷片118分别形成在盖主体103c和弹性变形体104的双方上也可以。
===第三实施例===
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带盖容器101一样,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带盖容器1相比,具有可进一步提高气密性的结构。但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带盖容器中,盖子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弹性环状体或形成或安装在盖子的顶部。以下对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的具体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结构>
图22为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201的整体立体图。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201在外观上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带盖容器(1、101)相同。在容器201直立的状态下,可装卸的盖子206安装于容器主体202的上方。另外,盖子206的内部结构所包括的按钮219从筒状胴部203a露出。
图23和图24(a)~(e)是将带盖容器201按部件分解时的图。图23为分解立体图。如图23所示,在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201中,盖子部206的盖顶部205和筒状胴部203分别由单独的部件构成。此外,将弹性环状体204安装在盖顶部205上。图24分别示出构成带盖容器201的各部件的结构。图24(a)~(e)按顺序依次为盖子206的盖顶部205的侧视图、盖顶部205的侧剖视图、盖子206的筒状胴部203的侧视图、筒状胴部203的侧剖视图、容器主体202的侧视图。
以合成树脂、金属或玻璃为原材料的容器主体202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即,呈瓶状或中空筒状,在上端设有开口部210,从上到下依次连续地形成有直径小的头部207、锥面部208和直径大的胴体部209。锥面部208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沿容器主体202的周方向绕整周连续形成为向下、向外倾斜的环状斜面。此外,在头部207上形成有环绕一周的环状凸起221,该凸起相当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环状隆起部9、也相当于第二环状隆起部10。或者,相当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卡合凸起113及嵌合凸起115。
构成盖子206的筒状胴部203具有由中空圆筒状的外筒体211和被外筒体211围起的内筒体213构成的双重筒体结构,外筒体211和内筒体213通过下方的支承部212连接在一起。在盖子206安装于容器主体202上的状态下,内筒体213围住容器主体202的头部207。内筒体213的上部被顶板214封锁。因此,安装时,顶板214的下面正好面对容器主体202的开口部210。在顶板214的下面设有与开口部210紧贴的板状或与开口部210的直径相符的衬垫215。因此,若在容器主体202上安装盖子206,则顶板214会向下按压衬垫215,从而密闭开口部210。
另外,在内筒体213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长的2个成对的缝隙222,内筒体213的壁面上被夹在该缝隙之间的部位可发生弯曲变形。在可发生该弹性变形的壁部下端形成有向内侧方向呈钩状突出的凸起,由该可弯性壁部和钩状凸起构成与容器主体202的环状凸起221相卡合的卡合片223。由环状凸起221和卡合片213构成卡合部。另一方面,外筒体211下端面的一部分在沿直径方向彼此相对的位置被切开形成切口。而且,弹性环状体204的按钮219通过该切口部216露到盖子206的外部。另外,在外筒部211的上端侧内面上形成有周槽217。在内筒体213的壁面上,与切口部216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退避孔220,以便使按钮219露到外筒体211的外部。
在外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按钮219的弹性环状体204配置于盖顶部205的下方。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盖顶部205的下面垂下形成一对可弯片218,该可弯片218的下方与按钮219形成为一体。因此,弹性环状体204通过该可弯片218在盖顶部205的下方以下垂的状态组装在盖顶部205上。在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盖子206中,按钮219的形成位置与外筒体211上的一对切口相吻合。在弹性环状体204的内周面上与按钮219的形成位置垂直相交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嵌合片224。
图25是从下方看盖子206时的局部剖切仰视图。下面根据图25说明构成盖子206的各部件的配置关系和盖子206的组装步骤。简而言之,盖顶部205的外周缘205a形成为能与外筒体211上的上述周槽217嵌合的形状,若外周缘205a与周槽217相嵌合,则盖顶部205覆盖顶板214并与筒状胴部203组装为一体。与盖顶部205形成为一体的弹性环状体204隔着内筒体213,位于容器主体202和外筒体211之间。将盖顶部205组装在筒状胴部203上时,先使按钮219穿过形成于内筒体213上的退避孔220,而后通过切口部216使其露到盖子206的外部。
如果更具体地说明组装盖子206的步骤以及各部位的配置关系,则首先,从筒状胴部203的上方压入盖顶部205,使盖顶部205的外周缘205a嵌合到外筒体211的周槽217中。从而将盖顶部205和筒状胴部203组装为一体。进行该压入操作时,盖顶部205的弹性环状体204位于筒状胴部203的外筒体211和内筒体213之间,按钮219通过形成于内筒体213上的退避孔220嵌入切口部216中。
另外,为了使在弹性环状体204的内面形成的嵌合片224从内筒体213的外侧向内筒体213的内侧露出,在筒状胴部203的内筒体213的壁面上形成有窗孔225,进行上述压入操作时,使嵌合片224对准内筒体213的窗孔225的形成位置,使盖顶部205和筒状胴部203成为一体。嵌合片224设在避开按钮219和卡合片223、并与形成于内筒体213上的窗孔225的相吻合的位置。由此,在盖子206的内外周方向上适当地配置按钮219、卡合片223和嵌合片224的同时,使弹性环状体204的下端部始终接触连接筒状胴部203的外筒体211和内筒体213的支承部212,从而得到支承部212的支撑。
<盖子的装卸动作>
下面对盖子206和容器主体202之间的装卸结构和装卸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6示出图22中的C-C剖面图,图27示出图22中的D-D剖面图。若从容器主体202的上方按压盖子206,卡合片223发生弹性变形,越过环状凸起221在其下侧卡合,盖子206相对于容器主体202保持水平状态。另外,嵌合片224通过形成于内筒体213上的窗孔225向内筒体213的内侧突出,该嵌合片224与环状凸起221抵接,使弹性环状体204弹性变形。而且,嵌合片224越过环状凸起221嵌合在环状凸起221的下侧。又,盖子206的衬垫215与头部207的开口部210紧贴以保持容器主体202内部的气密性。
这样,在第三实施例中,卡合片223和嵌合片224在不同的位置与同一个环状凸起221卡合或嵌合,使盖子206保持在容器主体202的头部207上。在盖子206安装于容器主体202上的状态下,形成于弹性环状体204上的按钮219的下端与锥面部208抵接。
卸下盖子206时,按压按钮219,使盖子206上升,从而解除卡合部的卡合和嵌合部的嵌合。对按钮219进行按压操作时,与其相伴的盖子206的上升动作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即,如果使弹性环状体204发生弹性变形,则伴随着此弹性变形,弹性环状体204和按钮219一起沿锥面部208自下而上向上推进,同时,通过盖顶部205组装有弹性环状体204和按钮219的盖子206也随之而向上推进。
如果盖子206受到向上的力,则卡合片223脱离环状凸起221而解除卡合。进而,如果弹性环状体204发生弹性变形,则嵌合片224沿头部207的径向向外侧移动,从环状凸起221脱离,从而使嵌合状态也得以解除。即,筒状胴部203和弹性环状体204两者均从容器主体202脱离,伴随弹性环状体204的变形,盖子206上升,从容器主体202上脱离。
另外,嵌合部的嵌合强度以及卡合部的卡合强度,则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即,嵌合部不是通过嵌合片224的弹性作用,而是通过弹性环状体204的弹性变形作用脱离嵌合,而卡合部则通过可产生弹性变形的卡合片223的弹性变形作用脱离卡合,对于盖子206的上浮而言,嵌合部的解除强度比卡合部的解除强度大。卡合部的解除强度只要设定为在向弹性环状体204加压时能够使盖子206容易上浮并顺利脱离容器主体的强度为好。但若解除强度过弱,则盖子206和容器主体202的嵌合只能依赖形成于弹性环状体204上的嵌合片224。
此外,关于嵌合片224的个数,虽然优选设在与按钮219垂直相交的2个位置上,但如果卡合被解除,则有可能使盖子206相对于容器主体202发生倾斜,从而产生即使不容易脱落也无法稳定地保持气密性等问题。因此,为了既可防止盖子的无意脱落,又可确实地密闭容器主体202,有必要对解除强度进行调整。嵌合部的解除强度,简而言之,优选设定为在不按压按钮219时,即使将盖子206向上拉也不会解除卡合,但按压按钮219使弹性环状体204发生变形时容易脱离的强度,其具体数值优选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另外,该强度调整可通过卡合片223与环状凸起221或嵌合片224与环状凸起221的卡合量或嵌合量以及接触倾斜角进行调整。为了更明确地区别卡合部和嵌合部的解除强度,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也可在容器主体202上分别形成二个环状凸起221,并分别设定不同的凸起长度和倾斜角。
<支承部的功能>
在第三实施例中,除了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卡合部和嵌合部进行盖子的装卸之外,还具有与第二实施例中锷片117所起的作用相同的支承部212。在第三实施例中,将筒状胴部203的外筒体211和内筒体213之间的连接部作为支承部212,通过使支承部212的上面与弹性环状体204的下端面相接触,从下面支承弹性环状体204。下面说明该支承部212的功能。
如果支承部212与弹性环状体204未能适当地接触,换言之,如果没有支承部212,则在未按压按钮219的情况下向盖子106施加使其被取下的力时,该力会从筒状胴部203通过形成于盖顶部205的两个可弯片218传递至弹性环状体204,此时,由于在弹性环状体204上与容器主体202保持嵌合状态的两个嵌合片224形成于与可弯片218垂直相交的位置上,因此,弹性环状体204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弯曲。这时,嵌合部依旧维持嵌合状态,但解除强度较弱的卡合部会产生少许偏离。因此,容器主体202内部的气密性下降。但是,如果支承部212与弹性环状体204相接触,并从下面支撑弹性环状体204,则即使在不按压按钮而向盖子206施加使其脱离容器主体202的力时,该力也不会从筒状胴部203传递到可弯片218,而是通过支承部212传递到整个弹性环状体204上。因此,弹性环状体204不会弯曲,可保持容器主体202内部的高气密性。
<效果>
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201与涉及第二实施例的带盖容器101相同,可阻止由容器主体202内收容的挥发性内容物引起的内压上升、或只把住盖子206向上拉拽带盖容器201的动作等导致的盖子206相对于容器主体202的上浮。因此,可长期适当地确保容器主体202内部的气密性。另外,由于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201,只需从筒状胴部203上方组装盖顶部205便可完成盖子206的组装,因此,装配简单,可提高生产性。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带盖容器1中,通过使按钮13穿过设在筒状胴部3a的通孔12将弹性环状体4和盖子组装到一起,按钮13至少要露出筒状胴部3a外侧能够使弹性变形体4发生弹性变形所需行程的高度,但在第三实施例中,弹性环状体204通过可弯片218安装在盖顶部205上,且又得到支承部212的支撑,因此,在按钮219的周边可形成切口状的开口、退避孔等,开设能够使手指的按压操作方便自如的任意形状的开口。当然,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20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带盖容器1具有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
也可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通孔来代替切口部216作为变形例。在图28中示出作为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具有通孔250的带盖容器301。在该图中,对于结构和形状没有较大变更的部位一律使用了与涉及第三实施例的带盖容器201相同的符号。如图28所示,在外筒体211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通孔25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于盖顶部205上的一对可弯片218配置于与外筒体211的通孔250的位置相吻合的位置。
另外,在用通孔250代替切口216的情况下,比如,如果按钮219的尺寸比对其进行按压的手指还小,则当按钮219与外筒体211的外壁面成为一个平面时就无法进一步向深处压入。另一方面,如果像切口部216一样切除外筒体211的一部分,则有可能将按钮219按压到比外筒体211的壁面更靠内侧的地方,从而提高按压的操作性,并扩大弹性环状体204的可动范围,因此,在按钮219的尺寸较小时,优选切口部216。
弹性环状体204也未必一定要与盖顶部205形成为一体。在不设可弯片218、将盖顶部205和弹性环状体204分体设置时,首先将弹性环状体204配设在筒状胴部203的外筒体211和内筒体213之间,然后将盖顶部205嵌合到形成于外筒体211上端的周槽217中即可。盖顶部205和筒状胴部203之间也可以不用周槽217,而通过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等方式使其一体化。
即,盖子206由包括具有支承部212的筒状胴部203的第一部件和包括具有弹性环状体204的盖顶部205的第二部件构成,并将该二部件通过使弹性环状体204的下端部位于支承部212上面的方式组装成一体,或者由具有支承部212的筒状胴部203、弹性环状体204、以及盖顶部205等三个部件构成,并通过使弹性环状体204与筒状胴部203的支承部212相接触的方式将其组装成一体。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容器主体(2、102、202)和盖子(3、103、206)的水平断面形状为圆形,但其也可为椭圆形或多角形。弹性环状体(4、104、204)只要可以复原自如地变形,从任一径向按压时,能在大致与该按压方向垂直相交的直径方向上弹性变形即可,其水平断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为多角形或椭圆形。
此外,对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环状隆起部(9、10)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卡合凸起113以及嵌合凸起115在容器主体(2、102)上的形成位置,也可以将其上下关系逆转过来。例如,使第一环状隆起部9形成于第二环状隆起部10的下方也可。
此外,虽然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像第一环状隆起部9和第二环状隆起部10以及卡合凸起113和嵌合凸起115那样,在容器主体(2、102)的周围分上、下二段形成凸起,但也可如同第三实施例那样,将这两个凸起用一个来代替后兼用。例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将形成嵌合部的嵌合凸起115和形成卡合部的卡合凸起113合为一体的单一凸起的结构,使这一个凸起既与弹性环状体104的嵌合片116嵌合,又与盖主体103c的卡合片114卡合。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锥面部(6、106、208)都是沿着容器主体(2、102、202)的周方向整周形成的,但只是部分地形成也可以。另外,虽然锥面部(6、106、208)形成于容器主体(2、102、202)的开口部(8、108、210)周围,但也可以使构成卡合部和嵌合部的凸起,即,使相当于形成有环状隆起部(9、10、17)、卡合凸起113、嵌合凸起115、环状凸起221的头部的筒体面形成在锥面部(6、106、208)的下面。也可以在弹性环状体(4、104、204)的按钮(13、113、219)的内侧上彼此相对地形成锥面部(6、106、208)。只在按钮(13、111、219)上形成相当于锥面部的锥体面,而在容器主体上设置与该锥体面相抵接的角等作为向上推进的机构也可。

Claims (18)

1.一种带盖容器,其包括上端具有开口部并在内部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容器主体上且在安装时密封所述开口部以密闭所述容器主体内部的盖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子部以上方为盖顶部,并具有从该盖顶部的周缘垂下构成周侧壁的筒状胴部,和被该筒状胴部围绕并沿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环状体,以及在该弹性环状体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按钮;
在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弹性环状体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自上而下缓缓扩张的锥面部,所述环状弹性体在缩径变形时沿该锥面部向上推进;
所述按钮从所述筒状胴部的内部露到外部,如果向相对方向按压该按钮,则使所述弹性环状体发生缩径变形,并使所述盖子部也与该弹性环状体一起上升;
该带盖容器还包括卡合部和嵌合部,
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盖子部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上的状态下,使所述筒状胴部与所述容器主体相卡合的同时保持预定的位置关系,而当所述盖子部从该安装状态被抬升时,解除所述卡合;
所述嵌合部在所述盖子部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上的状态下,使所述弹性环状体与所述容器主体相嵌合,而当该弹性环状体发生弹性变形时,解除所述嵌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呈底部大于所述开口部的有底筒状,所述锥面部从所述开口部向底部自上而下缓缓扩张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部设在所述弹性环状体上,所述容器主体的外周侧面与该锥面部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由设在所述容器主体外周侧面上的凸起部和设在所述盖子部的所述筒状胴部的内部并与该凸起部相卡合的卡合片构成,所述嵌合部由所述凸起部或设在所述容器主体外周侧面上的另外的凸起部和设在所述弹性环状体内部并与上述任何一个凸起部相嵌合的嵌合片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的嵌合强度设定为大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片与所述凸起部的嵌合长度设定为大于所述卡合片与所述凸起部的卡合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中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片与所述凸起部的嵌合角度设定为小于所述卡合片与所述凸起部的卡合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4、6、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片是使设在所述盖子部的可弯性壁部的顶端呈钩状而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4、6、7、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卡合片在所述盖子部的所述筒状胴部内侧壁面的周方向上有间隔地进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6、7、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卡合片在所述盖子部的所述筒状胴部内侧壁面的周方向上绕整周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4、6、7、8、9、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由与所述卡合片相卡合的卡合凸起和与所述嵌合片相嵌合的嵌合凸起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通过穿设在所述筒状胴部的通孔露到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按钮通过穿设在所述筒状胴部的通孔露到外部的同时,为防止在未进行对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时发生所述盖子部的上升从而使所述弹性环状体沿上下方向变形,设有卡定支承部,该卡定支承部在发生所述盖子部的上升时,将弹性环状体卡定在所述盖子部上,从而保持所述盖子部对所述开口部的密封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盖子部并卡定在所述弹性环状体上的锷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支承部为形成于所述弹性环状体上并卡定所述盖子的锷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被所述盖顶部覆盖并配置于所述弹性环状体的内周侧以覆盖所述开口部的顶板;
所述筒状胴部具有围绕所述弹性环状体的外周,并支撑所述弹性环状体的下端面从而使所述弹性环状体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的支承部;
所述按钮通过在所述筒状胴部上彼此相对地形成的一对槽口或通孔露到外部;
所述顶板通过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筒状胴部形成为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部由包括具有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筒状胴部的第一部件和包括具有所述弹性环状体的所述盖顶部的第二部件构成,并将该二部件通过使所述弹性环状体的下端部位于所述支承部上面的方式组装成一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部由具有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筒状胴部、所述弹性环状体、以及所述盖顶部等三个部件构成,并通过使所述弹性环状体与所述筒状胴部的所述支承部相接触的方式组装成一体。
CN201080051427.4A 2009-11-20 2010-11-18 带盖容器 Active CN102666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5588 2009-11-20
JP2009265588A JP5479045B2 (ja) 2009-11-20 2009-11-20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2010-234260 2010-10-19
JP2010234260A JP5600281B2 (ja) 2010-10-19 2010-10-19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2010-234261 2010-10-19
JP2010234261A JP5587729B2 (ja) 2010-10-19 2010-10-19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PCT/JP2010/070538 WO2011062211A1 (ja) 2009-11-20 2010-11-18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6299A true CN102666299A (zh) 2012-09-12
CN102666299B CN102666299B (zh) 2014-08-06

Family

ID=44059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1427.4A Active CN102666299B (zh) 2009-11-20 2010-11-18 带盖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81000B2 (zh)
EP (1) EP2502845B1 (zh)
CN (1) CN102666299B (zh)
WO (1) WO201106221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0742A (zh) * 2014-08-28 2014-12-17 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玻璃容量瓶口密封的盖子
CN105992741A (zh) * 2013-11-25 2016-10-05 狮王株式会社 容器
CN110501525A (zh) * 2018-05-18 2019-11-26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试样容器用安装构件以及试样容器的密闭方法
CN111447910A (zh) * 2017-12-07 2020-07-24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带开口的包袋和带盖的包袋
CN112340219A (zh) * 2020-10-30 2021-02-09 苏州聚峦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及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38115A1 (en) * 2012-12-03 2014-06-04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Child deterrent package
US9545264B2 (en) * 2014-06-06 2017-01-17 Surgiquest, Inc. Trocars and obturators
US9327884B2 (en) 2014-07-14 2016-05-03 Gene R. Stull, SR. Child-resistant flip-top closure
CN105236000B (zh) * 2015-10-21 2017-05-24 汪拥华 封闭储水桶的使用方法
US10730690B2 (en) 2016-08-23 2020-08-04 Silgan Dispensing Systems Corporation Aerosol dispenser head with locking feature
DK3312493T3 (da) * 2016-10-18 2020-04-14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Smøremiddelbeholder
CN107380691B (zh) * 2017-08-21 2020-08-21 小丑鱼(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一键开启的瓶盖
US20190174977A1 (en) * 2017-12-08 2019-06-13 Jason J. Beeber Toilet bowl brush containe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GB201803224D0 (en) * 2018-02-27 2018-04-11 Compgen Ltd A container with child resistant means
WO2019200486A1 (en) * 2018-04-20 2019-10-24 Roy + Leclair Emballage Inc. Bottle cap assembly
US11084635B2 (en) * 2018-07-24 2021-08-10 F&S Tool, Inc. Child resistant pop-top vial
USD862233S1 (en) 2019-01-23 2019-10-08 Lerman Container Corporation Jar
US10689169B1 (en) * 2019-06-19 2020-06-23 Packaging Concepts Associates Holding, Inc. Child-resistant flip-top closure and locking system for a container
EP3782505B1 (en) * 2019-08-23 2022-06-01 APR Beauty Group Inc. Double button cream bottle
US11297983B2 (en) * 2019-09-03 2022-04-12 Peter Bai Countermount foam dispenser
US11234563B2 (en) * 2019-09-03 2022-02-01 Peter Bai Countermount foam dispenser
JP2022036469A (ja) * 2020-08-24 2022-03-08 吉田プラ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US11040809B1 (en) 2020-10-09 2021-06-22 Packaging Concepts Associates Holding, Inc. Push button tilt top closure and locking system for a container
JP2022106072A (ja) 2021-01-06 2022-07-19 シロウマ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ヒンジキャップ、およびヒンジキャップセット
KR102376546B1 (ko) * 2021-05-26 2022-03-17 김기철 용기 캡 구조
SE2151368A1 (en) * 2021-11-08 2023-02-28 FrostPharma AB Reinforced clinical waste container comprising wood fibr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6940U (ja) * 1984-02-22 1985-09-11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キヤツプ付き容器
CN2039672U (zh) * 1988-08-08 1989-06-21 杨文堤 可灌装牙膏盒
JPH04112048U (ja) * 1991-03-19 1992-09-29 釜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容 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3814A (en) * 1973-11-01 1975-02-04 Jewel J Shelton Safety cap for aerosol cans
NL7514516A (nl) * 1975-12-12 1977-06-14 Leer Koninklijke Emballage Sluiting voor een houder.
US4427124A (en) * 1976-07-12 1984-01-24 Eyelet Specialty Co., Inc. Child-resistant container
US4473162A (en) * 1982-09-28 1984-09-25 Donoghue Robert J Child-proof closure assembly
JPS59109647A (ja) 1982-12-14 1984-06-25 大建工業株式会社 建築用下地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9109647U (ja) * 1983-01-12 1984-07-24 釜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容器
JPS60136940A (ja) 1983-12-26 1985-07-20 Sony Corp トラツキング制御装置
FR2606750B2 (fr) * 1986-07-07 1989-03-03 Oreal Recipient comprenant un col et une capsule manoeuvrable avec une seule main
JPH04112048A (ja) 1990-08-31 1992-04-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サーマルヘッド
IL105065A (en) * 1992-03-28 1995-05-26 Smiths Ind Public Ltd author
JPH076101A (ja) 1993-06-21 1995-0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のデータ破壊防止装置
US5413233A (en) * 1994-08-30 1995-05-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hild resistant bottle closure
US5577624A (en) * 1995-06-03 1996-11-26 Mcneil-Ppc, Inc. Child resistant easy open closure mechanism
US5979681A (en) * 1995-12-21 1999-11-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hild resistant attachment for containers
US5865330A (en) * 1996-10-21 1999-02-02 Van Blarcom Closures, Inc. Child resistant cap
US5735417A (en) * 1996-12-05 1998-04-07 Plastipak Packaging, Inc. Container closure locking assembly
US5941402A (en) * 1997-06-24 1999-08-24 Kerr Child-resistant closure and container apparatus
US6168035B1 (en) * 1999-05-04 2001-01-02 Rieke Corporation Child-resistant threaded closure
DE10027489A1 (de) * 2000-06-02 2001-12-06 Alpla Werke Einem Gefäß zuordbarer Kippdüsenverschluss
DE10207204A1 (de) * 2001-04-05 2002-12-12 Alpla Werke Kombination aus einer Flasche mit rastgehaltertem Adapter und/oder einer Verschlusskappe
EP1413524B1 (en) * 2001-07-30 2011-01-26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Safety cap
JP2004250101A (ja) * 2002-08-13 2004-09-09 Imekkusu Kk 容器
US8333288B2 (en) * 2011-01-10 2012-12-18 Sonoco Development, Inc. Child resistant container having cap and locking r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6940U (ja) * 1984-02-22 1985-09-11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キヤツプ付き容器
CN2039672U (zh) * 1988-08-08 1989-06-21 杨文堤 可灌装牙膏盒
JPH04112048U (ja) * 1991-03-19 1992-09-29 釜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容 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741A (zh) * 2013-11-25 2016-10-05 狮王株式会社 容器
CN104210742A (zh) * 2014-08-28 2014-12-17 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玻璃容量瓶口密封的盖子
CN111447910A (zh) * 2017-12-07 2020-07-24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带开口的包袋和带盖的包袋
CN110501525A (zh) * 2018-05-18 2019-11-26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试样容器用安装构件以及试样容器的密闭方法
CN112340219A (zh) * 2020-10-30 2021-02-09 苏州聚峦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及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2845B1 (en) 2015-01-07
CN102666299B (zh) 2014-08-06
WO2011062211A1 (ja) 2011-05-26
EP2502845A1 (en) 2012-09-26
EP2502845A4 (en) 2013-04-10
US9181000B2 (en) 2015-11-10
US20120248129A1 (en)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6299A (zh) 带盖容器
US8220128B2 (en) Contain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assembly
US20120298667A1 (en) Versatile Container Lid
US7886484B1 (en) Plant pot
US5676050A (en) Cake mold
JP5728496B2 (ja) 膜移動方法および器具
US10676872B2 (en) Pulp molding negative angle container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US7540394B2 (en) Rigidified flexible moulding plate
US9119491B2 (en) Cup holder with more and less flexible portions and recessed movable handle
JP5600281B2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CN204722826U (zh) 用于压力锅的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压力锅
JP5587729B2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EP3964452A1 (en) Sealing packing coupled to container lid
CN205697288U (zh) 水浴蛋糕模具
CN217221393U (zh) 一种便于取样的新型反应釜
CN111561579A (zh) 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自锁自复位结构
US11364794B2 (en) Plastic tank with a pot-like installation body
CN217610442U (zh) 一种折叠杯
CN220540297U (zh) 密封圈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RU219193U1 (ru) Разъемная форма для прессования сыра
CN117017052A (zh) 形变隔绝件和非常压烹煮厨具
CN215382983U (zh) 一种茶水分离杯
CN220477382U (zh) 一种带有真空穴构件的真空保温钛杯
CN102686327A (zh) 用于对金属罐的密封唇口进行加工的装置和由所述装置加工的金属罐
CN201668264U (zh) 具备自动真空功能的烹饪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