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2225B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2225B
CN102662225B CN201110459712.6A CN201110459712A CN102662225B CN 102662225 B CN102662225 B CN 102662225B CN 201110459712 A CN201110459712 A CN 201110459712A CN 102662225 B CN102662225 B CN 102662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ick
aberration
image planes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97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2225A (zh
Inventor
寺冈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Inc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2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2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2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2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G02B9/1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 G02B9/16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all the components being simp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化且明亮的,特别是能微补色差的由3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本发明的摄像镜头按照从被摄物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配置有: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光阑、凸面朝向像面侧的弯月形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并且满足如下条件式:0.80≤f1/f≤0.87、-2.00≤f2/f≤-0.90、0.35≤R3/R4≤0.65、0.01≤d2/d3≤0.15、0.08≤d5/f≤0.18。其中,f、f1、f2分别表示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和第一、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R3、R4分别表示第二透镜物体侧、第二透镜像面侧的曲率半径,d2、d3、d5分别表示从第一透镜的像面侧到光阑的距离、从光阑到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距离、从第二透镜的像面侧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距离。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镜头,尤其涉及适用于使用高像素用CCD、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的小型摄像装置、光传感器、手机用模块相机、WEB相机等设备,且小型而具有良好光学特性的由3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使用CCD或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的各种摄像装置正广泛普及。这类摄像元件在小型化方面要求像素间距在1.75μm以下,同时要求摄像装置所使用的摄像镜头也为小型的,其表示摄像光学明亮度的F no小而亮度高,并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色差。
关于摄像镜头的小型化,过去已提出过1片构造的透镜和2片构造的镜头。但是,众所周知,这些镜头虽能实现小型化,却难以微补色差,不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3片构造的镜头,关于小型且具有良好光学特性的摄像镜头的技术开发持续进行,现在已提出了例如由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及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构成的3片结构摄像镜头等各种发明。
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摄像镜头,如上述由3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因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分配不充分,所揭示的实施例中,色差的补正和小型化都不充分,且Fno=3.25的明亮度也是不满足要求的。
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摄像镜头,如上述由3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因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分配不充分,且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56.2,使用低分散材料,所揭示的实施例中,色差的补正和小型化不足,且Fno=2.8的明亮度也不满足要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6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437695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Fno小而亮度高、能良好地补正各种像差、特别是能微补色差的由3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对镜头整体中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分配、第二透镜的弧度、孔径光阑的位置、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以及从第二透镜的像面侧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距离之比等方面作仔细研究,以改善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按照从被摄物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配置有: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孔径光阑(S1)、凸面朝向像面侧的弯月形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5),即
0.80≤f1/f≤0.87      (1)
-2.00≤f2/f≤-0.90  (2)
0.35≤R3/R4≤0.65     (3)
0.01≤d2/d3≤0.15     (4)
0.08≤d5/f≤0.18      (5)
其中
f表示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f1表示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
f2表示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
R3表示第二透镜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4表示第二透镜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d2表示从第一透镜的像面侧到孔径光阑的距离,
d3表示从开孔径光阑到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距离,
d5表示从第二透镜的像面侧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摄像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6),即
1.10≤f3/f≤3.50   (6)
其中
f表示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f3表示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摄像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7),即
0.11≤R1/R2≤0.25     (7)
其中
R1表示第一透镜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2表示第二透镜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摄像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8),即
30.00≤ν1-ν2≤40.00     (8)
其中
ν1表示第1透镜的阿贝数,
ν2表示第2透镜的阿贝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使用高像素CCD、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的小型摄像装置、光传感器、手机用模块相机、WEB相机等设备的,小型、Fno小而亮度高,并能良好地补正各种像差,特别是能微补色差的由3片镜头构成的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摄像镜头LA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构成图;
图2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1的构成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图6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2的构成图;
图7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8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9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图10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3的构成图;
图11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12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13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图14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4的构成图;
图15为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16为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17为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图18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5的构成图;
图19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20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21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图22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6的构成图;
图23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24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25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图26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7的构成图;
图27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28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29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图30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8的构成图;
图31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32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33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图34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施例9的构成图;
图35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36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LA的倍率色差图;
图37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
【符号说明】
下面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摄像镜头LA进行说明。以下为在各实施例中出现的记号,距离、半径及中心厚度的单位均为mm。
f:摄像镜头LA整体的焦点距离
f1:第一透镜L1的焦点距离
f2:第二透镜L2的焦点距离
f3:第三透镜L3的焦点距离
Fno:Fnumber
2ω:全画角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镜头中指中心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S1:孔径光阑
R3: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R7:玻璃平板GF的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8:玻璃平板GF的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d:镜头的中心厚度或镜头间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
d2:从第一透镜L1的像面侧到孔径光阑S1的距离
d3:从孔径光阑S1到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的距离
d4:第二透镜L2的中心厚度
d5:从第二透镜L2的像面侧到第三透镜L3的物体侧的距离
d6:第三透镜L3的中心厚度
d7:从第三透镜L3的像面侧到玻璃平板GF的物体侧的距离
d8:玻璃平板GF的中心厚度
d9:从玻璃平板GF的像面侧到像面的距离
nd:d线的屈折率
n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4:玻璃平板GF的d线的折射率
νd:d线的阿贝数
ν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ν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ν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ν4:玻璃平板GF的阿贝数
TTL:从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到像面的距离(光学长)
LB:从第三透镜L3的像面侧到像面的距离(含玻璃平板GF的厚度)
IH:像高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示对本发明相关的摄像镜头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摄像镜头LA为包括从被摄物(物体)侧朝向像面的第一透镜L1、孔径光阑S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等3片镜头的镜头模组。第三透镜L3和像面之间设置有玻璃平板GF,该玻璃平板GF可使用玻璃罩、或具有IR截止滤光器或低通滤光器等功能的结构物;玻璃平板GF也可不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像面之间。
第一透镜L1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的正光焦度的镜头,第二透镜L2为凸面朝向像面侧的弯月形的负光焦度的镜头,第三透镜L3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的正光焦度的镜头。为了能良好地修正各种像差,这3片透镜的表面整面使用非球面形状为优。
摄像镜头LA满足下述5个条件式(1)~(5)。
0.80≤f1/f≤0.87     (1)
-2.00≤f2/f≤-0.90 (2)
0.35≤R3/R4≤0.65    (3)
0.01≤d2/d3≤0.15    (4)
0.08≤d5/f≤0.18     (5)
其中
f: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f1:第一透镜L1的焦点距离;
f2:第二透镜L2的焦点距离;
R3:第二透镜L2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d2:从第一透镜L1的像面侧到开口的距离;
d3:从孔径光阑S1到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的距离;
d5:从第二透镜L2的像面侧到第三透镜L3的物体侧的距离。
上述条件式(1)规定第一透镜L1为正光焦度的。若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虽然有利于摄像镜头LA的小型化,但第一透镜L1的正光焦度过大,第一透镜L1的像面轴上偏芯的高次像差变动大;相反,若超过上限,第一镜头L1的正光焦度过小,摄像镜头LA的小型化难以实现。
上述条件式(2)规定第二透镜L2为负光焦度的。若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第二镜头L2的负光焦度过小,轴上、轴外的色差难以修正;相反,若超过上限,第二透镜L2的负光焦度过大,各种收差都难以修正,同时第二透镜L2的像面轴上偏芯等的高次像差变动大。
上述条件式(3)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弧度。超出条件式(3)的范围,第二透镜L2的负光焦度难以控制,轴上、轴外的色差难以修正。
上述条件式(4)规定了从第一透镜L1的像面侧到孔径光阑S1的距离d2和从孔径光阑S1到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的距离d3之比。若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离第一透镜L1的像面侧过近,容易发生闪光等迷光现象;相反,若超过上限,对像面的主光线入射角变大,同时轴外像差难以修正。
上述条件式(5)规定了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f和从第二透镜的像面侧到第三镜头的物体侧的距离d5之比。若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虽由于Fno小而明亮,有利于镜头整体小型化,但周边部的各种像差难以修正;相反,若超过上限,则难以小型化。
第三透镜L3与第一透镜L1共同分担摄像镜头LA的正光焦度。为实现摄像镜头LA的小型化,第一透镜L1需要较大的正光焦度,但第一透镜L1的正光焦度过大会造成第一透镜L1的像面轴上偏芯等的高次像差变动过大。本实施方式中,为避免第一透镜L1的正光焦度过剩,用第三透镜L3的正光焦度进行控制。
摄像镜头LA的第三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
1.10≤f3/f≤3.50     (6)
其中
f: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f3:第三透镜L3的焦点距离。
上述条件式(6)规定了第三透镜L3为正光焦度的。若超过条件式(6)的下限,第三透镜L3的正光焦度过大,第三透镜L3的像面轴上偏芯等的高次像差变动过大;相反,若超过上限,则第三镜头L3的正光焦度过小,难以实现摄像镜头LA的小型化。
摄像镜头LA的第1透镜L1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半月形的具有正功率的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
0.11≤R1/R2≤0.25    (7)
其中
R1: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2:第二透镜L2的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条件式(7)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弧度。若超过条件式(7)的下限,第一透镜L1的前方主点位置接近像面侧,难以实现摄像镜头LA的小型化;相反,若超过上限,则难以补正歪曲像差,且第一透镜L3的像面轴上偏芯等的高次像差变动过大。
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ν1和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ν2满足下述条件式。
30.00≤ν1-ν2≤40.00    (8)
其中
ν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ν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条件式(8)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ν1和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ν2之比。超出条件式(8)的范围,摄像镜头LA的轴上色差、轴外色差难以修正。
构成摄像镜头LA的3片透镜分别具备所述结构且满足所述各条件式,由此得到小型、Fno小而明亮、各种像差能良好修正,特别是能微补色差等特点的摄像镜头。
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由玻璃或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使用玻璃做透镜材料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玻璃转变温度在400℃以下的玻璃材料,这样可提高模具的耐久性。
树脂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制造表面形状复杂的透镜,从生产性的角度来说是比玻璃好的材料。使用树脂作为透镜材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根据ASTMD542法测定的d线屈折率在1.500~1.670的范围内,波长在450nm~600nm的范围内,且光线透过率在80%以上,最好在85%以上的树脂材料,则无论是热可塑性树脂还是热硬化性树脂都可以使用。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可以使用同一材料,也可使用不同材料。第二透镜L2通常使用与第一透镜L1不同的材料。可以通过注射成形、压缩成形、注模成形、传递模塑成形等公知的成形加工法来利用树脂材料制造透镜。
众所周知,树脂材料的折射率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为了抑制这种变动,可以使用分散混合了平均粒子径在100nm以下,最好在50nm以下的二氧化硅、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铝之类的微粒子的树脂材料作为透镜材料。
用树脂形成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可以在外周部设置边端和肋部。边端和肋部的形状除不影响镜头的性能外无特别要求。从镜头的成形加工性角度来看,边端的厚度最好在镜头外周部的厚度的70%~130%的范围内。在镜头的外周部设置边端时,从边端入射的光会造成重像和闪光等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在镜头间设置限制入射光的射光掩模。
摄像镜头LA在用于撮像模块等之前,可以在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各透镜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表面上实施反射防止膜、IR截止膜、表面硬化等公知的处理。使用本发明的摄像镜头LA的撮像模块适用于手机用模块相机、WEB相机、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汽车等各种产业的设备的光传感器、监视器上。
关于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各透镜的非球面形状,y表示以光的前进方向为正的光轴,x表示与光轴正交方向的轴,所述非球面形状由下述的非球面多项式表示。
y=(x2/R)/[1+{1-(K+1)(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   (9)
其中,R为光轴上的曲率半径,k为圆锥系数,A4、A6、A8、A10、A12为非球面系数。
为了方便,各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由式(9)表示的非球面。但是,对该式(9)的非球面多项式没有特殊的限定。
(实施例1)
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1表示构成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2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1
表2
实施例1如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3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4表示其倍率色差,图5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201mm)、明亮(Fno=2.4),如图3~图5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此外,图5的非点像差S是对弧矢像面的像差,T是对子午像面的像差,
对实施例2~9也适用。
(实施例2)
图6为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3表示构成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4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3
表4
实施例2如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7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8表示其倍率色差,图9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185mm)、明亮(Fno=2.4),如图7~图9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
(实施例3)
图10为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5表示构成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6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5
表6
实施例3如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11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12表示其倍率色差,图13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178mm)、明亮(Fno=2.4),如图11~图13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
(实施例4)
图14为表示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7表示构成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上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8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7
表8
实施例4如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15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16表示其倍率色差,图17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350mm)、明亮(Fno=2.4),如图15~图17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
(实施例5)
图18为表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9表示构成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10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9
表10
实施例5如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19表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20表示其倍率色差,图21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299mm)、明亮(Fno=2.4),如图19~图21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
(实施例6)
图22为表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11表示构成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12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11
表12
实施例6如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23表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24表示其倍率色差,图25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118mm)、明亮(Fno=2.4),如图23~图25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
(实施例7)
图26为表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13表示构成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14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13
表14
实施例7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27表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28表示其倍率色差,图29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153mm)、明亮(Fno=2.4),如图27~图29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
(实施例8)
图30为表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15表示构成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16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15
表16
实施例8如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31表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32表示其倍率色差,图33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208mm)、明亮(Fno=2.4),如图31~图33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
(实施例9)
图34为表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LA的配置的构成图。表17表示构成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LA的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各物体侧和像面侧的曲率半径R、镜头中心厚度及镜头间距d、折射率n d和阿贝数νd;表18表示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表17
表18
实施例9如表19所示,满足条件式(1)~(8)。
图35表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36表示其倍率色差,图37表示其非点像差和歪曲像差。根据以上结果,可见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LA具有小型(TTL=3.347mm)、明亮(Fno=2.4),如图35~图37所示,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特别是能微补轴上、轴外的色差等特点。
表19中各数值与实施例中的各值和条件式(1)~(8)中规定的参数相对应。其中各值的单位为f(mm)、f1(mm)、f2(mm)、f3(mm)、2ω(°)、TTL(mm)、LB(mm)、IH(mm)
表19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f1/f 0.806 0.859 0.848 0.830 0.843
f2/f -1.448 -1.685 -1.850 -0.940 -0.990
R3/R4 0.569 0.599 0.630 0.431 0.395
d2/d3 0.079 0.095 0.080 0.089 0.091
d5/f 0.120 0.119 0.132 0.095 0.089
f3/f 2.577 2.466 3.094 1.220 1.273
R1/R2 0.175 0.162 0.171 0.196 0.182
ν1-ν2 30.56 30.56 30.56 30.56 30.56
Fno 2.4 2.4 2.4 2.4 2.4
67.3 68.0 68.0 66.3 68.0
f 2.656 2.574 2.617 2.708 2.621
f1 2.141 2.210 2.220 2.248 2.210
f2 -3.846 -4.336 -4.841 -2.546 -2.594
f3 6.844 6.348 8.097 3.304 3.336
TTL 3.201 3.185 3.178 3.350 3.299
LB 1.108 1.103 1.138 1.172 1.093
IH 1.75 1.75 1.75 1.75 1.7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f1/f 0.830 0.831 0.857 0.846
f2/f -1.703 -1.721 -1.682 -0.942
R3/R4 0.611 0.618 0.597 0.450
d2/d3 0.048 0.089 0.088 0.091
d5/f 0.152 0.146 0.120 0.090
f3/f 3.262 3.349 2.449 1.170
R1/R2 0.181 0.193 0.120 0.245
ν1-ν2 30.56 30.56 30.56 32.75
Fno 2.4 2.4 2.4 2.4
68.0 68.0 68.0 66.0
f 2.571 2.621 2.573 2.720
f1 2.134 2.179 2.206 2.301
f2 -4.379 -4.512 -4.328 -2.562
f3 8.387 8.779 6.301 3.183
TTL 3.118 3.153 3.208 3.347
LB 0.999 1.037 1.119 1.233
IH 1.75 1.75 1.75 1.7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按照从被摄物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配置有: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孔径光阑(S1)、凸面朝向像面侧的弯月形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5),即
0.80≤f1/f≤0.87      (1)
-2.00≤f2/f≤-0.90  (2)
0.35≤R3/R4≤0.65     (3)
0.01≤d2/d3≤0.15     (4)
0.08≤d5/f≤0.18      (5)
其中
f表示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f1表示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
f2表示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
R3表示第二透镜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4表示第二透镜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d2表示从第一透镜的像面侧到孔径光阑的距离,
d3表示从开孔径光阑到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距离,
d5表示从第二透镜的像面侧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6),即
1.10≤f3/f≤3.50      (6)
其中
f表示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
f3表示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7),即
0.11≤R1/R2≤0.25      (7)
其中
R1表示第一透镜物体侧的曲率半径,
R2表示第二透镜像面侧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式(8),即
30.00≤ν1-ν2≤40.00       (8)
其中
ν1表示第1透镜的阿贝数,
ν2表示第2透镜的阿贝数。
CN201110459712.6A 2011-01-31 2011-12-31 摄像镜头 Active CN102662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8812 2011-01-31
JP2011018812A JP4792542B1 (ja) 2011-01-31 2011-01-31 撮像レン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2225A CN102662225A (zh) 2012-09-12
CN102662225B true CN102662225B (zh) 2014-07-23

Family

ID=44881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9712.6A Active CN102662225B (zh) 2011-01-31 2011-12-31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08866B2 (zh)
JP (1) JP4792542B1 (zh)
CN (1) CN102662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0424B2 (ja) * 2011-08-22 2015-09-16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452377B (zh) * 2012-03-20 2014-09-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系統鏡組
JP2015111174A (ja) * 2012-03-28 2015-06-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5467562A (zh) * 2014-09-05 2016-04-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TWI546562B (zh) * 2014-12-04 2016-08-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TWI572888B (zh) * 2015-01-21 2017-03-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CN105093499B (zh) * 2015-07-06 2017-07-07 厦门颉轩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镜头组
CN110515179B (zh) * 2019-08-16 2021-10-1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77642B (zh) * 2019-12-23 2021-09-24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624744B (zh) * 2020-07-28 2020-10-27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194A (zh) * 2002-10-25 2007-11-14 株式会社长野光学研究所 成像透镜
JP2006178328A (ja) * 2004-12-24 2006-07-06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206612A (ja) * 2006-02-06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単焦点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4949711B2 (ja) * 2006-03-28 2012-06-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340838B (en) * 2007-01-05 2011-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for taking image
JP2009086589A (ja) * 2007-10-03 2009-04-23 Glory Science Co Ltd 撮像レンズ
JP2009222950A (ja) * 2008-03-16 2009-10-01 E-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撮像レンズ
JP4376954B1 (ja) * 2008-09-05 2009-12-02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撮像レンズ
JP2010091620A (ja) * 2008-10-03 2010-04-22 Sony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0145648A (ja) * 2008-12-17 2010-07-01 Fujinon Corp 3群構成の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92542B1 (ja) 2011-10-12
US20120194927A1 (en) 2012-08-02
JP2012159667A (ja) 2012-08-23
CN102662225A (zh) 2012-09-12
US8508866B2 (en) 2013-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2225B (zh) 摄像镜头
CN203941337U (zh)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203981955U (zh) 摄像镜头和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JP4887507B1 (ja) 撮像レンズ
JP4071819B1 (ja) 撮像レンズ
JP5513641B1 (ja) 撮像レンズ
US7035024B2 (en) Imaging lens
JP4781487B1 (ja) 撮像レンズ
CN103869453B (zh) 摄影透镜
CN102298195A (zh) 成像镜头、和利用该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和信息装置
CN104246571A (zh) 摄像镜头以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TWM483431U (zh) 攝像透鏡及包含攝像透鏡的攝像裝置
CN201035206Y (zh) 二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
CN204595301U (zh) 摄影透镜以及具备摄影透镜的摄影装置
JP2020109479A (ja)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07817583A (zh) 摄像光学镜头
JP2005292235A (ja) 撮像レンズ
JP4361120B2 (ja) 撮像レンズ
CN109856768A (zh) 摄像光学镜头
JP2004252312A (ja) 撮像レンズ
JP6739605B1 (ja)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04981723A (zh) 摄影光学系统、摄影光学装置以及数字设备
JP5986696B1 (ja) 撮像レンズ
JP2020109468A (ja)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09839721A (zh) 摄像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1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Ang Mo Kio 65 Street No. 10 techpoint Building 1 floor, No. 8

Co-patentee after: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Holdings Inc.

Patentee after: AAC Technologies (Singapo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Japanese city of Kyoto temple, West Seto 8-16 Tanaka households

Co-patentee befor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Holding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