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716A - 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716A
CN102656716A CN201080057548XA CN201080057548A CN102656716A CN 102656716 A CN102656716 A CN 102656716A CN 201080057548X A CN201080057548X A CN 201080057548XA CN 201080057548 A CN201080057548 A CN 201080057548A CN 102656716 A CN102656716 A CN 102656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erminal
container
turn
cap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75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716B (zh
Inventor
大岛贵博
松原正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6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7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 Y10T29/4911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including sea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供容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处的密封性优异的电池。电极端子(40)具有沿着电极端子(40)的外周的周向并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44),并且气密槽(44)至少在容器(30)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45);在盖部(32)的贯通孔(33)的周缘,设置向容器(30)的外侧突出的翻边部(34);将电极端子(40)隔着绝缘构件(50)插入翻边部(34)的内侧,使得气密槽(44)与盖部(32)中的在电极端子(40)的轴向具有一定厚度的部位相对;通过从容器(30)的外侧冲压翻边部(34)的气密槽(44)的位于容器(30)的外侧的边缘线(45)的上方区域,使翻边部塑性变形而形成敛缝部(34a),从而将电极端子(40)固定于贯通孔(33)。

Description

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特别涉及在以贯通容器并向其外侧突出的状态固定电极端子的电池中提高容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的密封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成为电池的外壳构件的容器由收纳部、盖部等构成。收纳部是收纳作为电池的发电元件的电极体的构件,具有一面开口的有底筒形状。盖部是具有与收纳部的开口面相应的形状的平板状的构件,将收纳部的开口面封闭。
在盖部上设有一对贯通孔,电极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设为从该贯通孔向外侧突出。电极端子是用于将由电极体产生的电力向外部输送的正极以及负极的外部端子。
另外,在容器上设有能够在厚度方向连通的安全阀等安全装置。例如,安全阀在由于内部短路等电池的不良情况而在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的情况下工作,通过使电池内外连通而防止内压上升。
在电池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情况下,当水分混入电池内部时会影响性能,所以需要充分提高电池的密闭度。另外,在内压由于电池内部的不良情况等而上升的情况下,需要将其他的部位可靠地密封使得所述安全装置可靠地工作。
另外,在一般的电池的容器中,收纳部与盖部通过焊接等牢固地接合,所以在电极端子与盖部的固定部,要求用于使电极端子不会从电池脱落的防脱落性、用于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或者在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不会从电极端子的周围泄漏的密封性以及电极端子与外壳构件容器的绝缘性等。
即,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在将电极端子固定于盖部的贯通孔时,需要充分确保该固定部的密封性。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技术:在电极端子设置成从电池的盖部突出的电池中,在盖部与电极端子之间夹装有绝缘构件,在盖部处的绝缘构件的周边设置有翻边部,从与盖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对翻边部进行敛缝(かしめ),从而确保盖部与电极端子之间的密封性。
然而,当伴随着电池的反复使用而反复进行冷却、升温的冷热循环时,使敛缝部逐渐返回到敛缝前的形状的作用显现,其密封性能恶化,所以在电池的密封性不充分这一方面不利。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02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以贯通容器并向其外侧突出的状态固定电极端子且容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处的密封性优异的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电池的制造方法,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该电池具备容器、电极端子和绝缘构件,所述容器包含具有贯通孔的盖部,所述电极端子以一部分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盖部的贯通孔,所述绝缘构件夹装于所述盖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沿着该电极端子的外周的周向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并且所述气密槽至少在所述容器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在所述盖部的贯通孔的周缘,设置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翻边部;将所述电极端子隔着所述绝缘部件插入所述翻边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气密槽与所述盖部中的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轴向具有一定厚度的部位相对;通过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中的位于下述边缘线上方的上方区域使之塑性变形,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所述边缘线是指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边缘线。
通过对所述翻边部的冲压,形成从贯通孔向内周侧鼓出的敛缝部,通过从该敛缝部受到的压迫力来将所述电极端子牢固地固定于所述贯通孔内。
优选:向所述翻边部的冲压,通过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直至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外侧的边缘线来进行。
优选:对所述翻边部进行冲压的体积比所述电极端子的气密槽的槽容积大。
优选:所述容器的盖部的材料为铁。
另外,作为所述容器的盖部的材料,只要是具有与上述铁同等以上的强度的构件,便能够良好地应用。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制造方法,该电池具备容器、电极端子和绝缘构件,所述容器包含具有贯通孔的盖部,所述电极端子以一部分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盖部的贯通孔,所述绝缘构件夹装于所述盖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沿着该电极端子的外周的周向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并且所述气密槽至少在所述容器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在所述盖部的贯通孔的周缘,设置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翻边部;将所述电极端子隔着所述绝缘构件插入所述翻边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气密槽与所述翻边部的从所述盖部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内周侧面相对;通过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中的位于下述边缘线上方的上方区域使之塑性变形,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所述边缘线是指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边缘线。
通过对所述翻边部的冲压,形成从贯通孔向内周侧鼓出的敛缝部,通过从该敛缝部受到的压迫力来将所述电极端子牢固地固定于所述贯通孔内。
优选:所述翻边部被设置成,该翻边部的径向宽度比所述翻边部的从所述盖部的内侧面到向盖部外突出的突出部的顶端面的长度大。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电池,其中,具备:容器,其包含具有贯通孔的盖部;电极端子,其以一部分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盖部的贯通孔;和绝缘构件,其夹装于所述盖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沿着该电极端子的外周的周向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并且所述气密槽至少在所述容器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在所述盖部的贯通孔的周缘,具有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翻边部;在所述电极端子被隔着所述绝缘构件插入所述翻边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气密槽与所述盖部中的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轴向具有一定厚度的部位相对的状态下,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中的位于下述边缘线上方的上方区域使之塑性变形,由此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所述边缘线是指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边缘线。
通过对所述翻边部的冲压,形成从贯通孔向内周侧鼓出的敛缝部,通过从该敛缝部受到的压迫力来将所述电极端子牢固地固定于所述贯通孔内。
优选:向所述翻边部的冲压,通过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直至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外侧的边缘线来进行。
优选:对所述翻边部进行冲压的体积比所述电极端子的气密槽的槽容积大。
优选:所述容器的盖部的材料为铁。
另外,作为所述容器的盖部的材料,只要是具有与上述铁同等以上的强度的构件,便能够良好地应用。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其中,具备:容器,其包含具有贯通孔的盖部;电极端子,其以一部分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盖部的贯通孔;和绝缘构件,其夹装于所述盖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沿着该电极端子的外周的周向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并且所述气密槽至少在所述容器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在所述盖部的贯通孔的周缘,具有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翻边部;在所述电极端子被隔着所述绝缘构件插入所述翻边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气密槽与所述翻边部的从所述盖部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内周侧面相对的状态下,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中的位于下述边缘线上方的上方区域使之塑性变形,由此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所述边缘线是指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边缘线。
通过对所述翻边部的冲压,形成从贯通孔向内周侧鼓出的敛缝部,通过从该敛缝部受到的压迫力来将所述电极端子牢固地固定于所述贯通孔内。
优选:所述翻边部被设置成,该翻边部的径向宽度比所述翻边部的从所述盖部的内侧面到向盖部外突出的突出部的顶端面的长度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容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处的密封性优异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池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容器的盖部与电极端子的固定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向翻边部的冲压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翻边部的约束部的厚度的图。
图5是表示由冲压工具向翻边部冲压的按压区域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向翻边部冲压的冲压体积与气密槽的槽容积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翻边部的高度与向翻边部冲压的冲压量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电池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电池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翻边部的约束部的厚度以及翻边部的高度与向翻边部冲压的冲压量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
30:容器
32:盖部
33:贯通孔
34:翻边部
40:电极端子
44:气密槽
45:上方边缘线
50:绝缘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电池10为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构成为能够充放电。
如图1所示,电池10是将发电元件20收纳于容器30内而成的。从容器30向外侧突出地设置有电极端子40、40。
发电元件20是使将正极、负极以及隔片层叠或者卷绕起来而成的电极体浸渍有电解液而成的构件。在电池10的充放电时在发电元件20产生化学反应(严密地说,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产生经由电解液的离子的移动),由此电池10作为能够充放电的二次电池而起作用。
容器30是包含收纳部31与盖部32的铁制的外壳构件。收纳部31是一面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构件,在内部收纳发电元件20。盖部32是具有与收纳部31的开口面相应的形状的平板状的构件,以封闭了收纳部31的开口面的状态与收纳部31接合。
另外,将构成容器30的收纳部31以及盖部32的材料设为铁,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收纳部31以及盖部32的强度的观点出发选择铁,但例如作为铁的代替,优选具有与铁同等或者以上的强度的金属,但也能够应用铝等用于一般的电池的材料。
电极端子40是作为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而构成的集电端子,以从容器30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固定于容器30。电极端子40经由适当的导线端子等电连接于发电元件20的正极或者负极,经由电极端子40、40进行电池10内部与外部的电力的交换。即,电极端子40、40是作为与外部电连接的路径而使用的外部端子。另外,对于电极端子4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通过螺纹滚轧而实施螺纹加工(未图示)。
下面,参照图2~图4,对容器30的盖部32与电极端子40的固定形态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电极端子40、40经由绝缘构件50、50固定于容器30的盖部32,通过各绝缘构件50确保了电极端子40与容器30的绝缘性。另外,在固定电极端子40时,通过对盖部32的一部分进行冲压而敛缝,压迫电极端子40以及绝缘构件50而将两者牢固地固定。由此,确保了盖部32与电极端子40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2所示,盖部32具有电极端子40、40能够贯通的一对贯通孔33、33。
贯通孔33、33是具有预定内径的孔,在盖部32的厚度方向(在图示中为上下方向)贯通。
在贯通孔33的周缘,形成有翻边部34。
翻边部34是从容器30的内侧向外侧(在图示中为上方)垂直突出而设置于贯通孔33的周缘的厚壁部位。也就是说,翻边部34是从盖部32的外侧面向外侧突出而设置的突出部位,通过其内周侧面形成了贯通孔33。
翻边部34是对盖部32的一部分(设置有贯通孔33的部位周边)进行塑性加工而形成的厚壁部位,通过众所周知的翻边处理、深拉深法、筑坝法(寄せ肉法)等或者几种方法的组合而适当形成。但是,如图2以及图3所示,翻边部34的面向贯通孔33的侧面的下端部,通过使用冲压模具的成形等形成为剖视呈直角。
电极端子40是具有圆形截面的圆端子,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有突出部41、大直径部42和固定部43。
突出部41是设置于电极端子40的一端部(电池10的外侧的端部,即图示中的上端部)的部位,是从容器30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部位。突出部41作为与电池外部的装置(例如,电源、利用电池10的电力的装置、其他的电池等)连接的连接部而使用,在突出部41连接、固定有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端子等。突出部41,从作为与外部连接的连接部而起作用的观点出发,对外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根据需要实施螺纹牙加工。
大直径部42是与突出部41连续地设置的部位,是向径向突出的圆柱状的部位。大直径部42形成得直径比突出部41以及固定部43大,而在将外部的连接端子连接于突出部41时,成为与该连接端子面接触而降低连接阻力的部分。大直径部42是电极端子40中的直径最大的部位,其外径根据盖部32的贯通孔33的内径而设置。例如,优选,将大直径部42的外径,设定为与贯通孔33的内径相同的程度、并且与绝缘构件50的外径相同的程度,极力使其成为大面积。在大直径部42的下端面,卡合有绝缘构件50。
固定部43是设置于电极端子40的另一端部(电池10的内侧的端部,即图示中的下端部)的部位,是固定于盖部32并且连接于所述导线端子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位,所述导线端子连接于发电元件20。固定部43的轴向长度设定得比盖部32的厚度(翻边部34的长度)充分大,并且设定为与绝缘构件50的轴向长度相同程度或者比其大。在固定部43的外周,以覆盖外周全周(严密地说,是外周的轴向的一部分的全周)的方式配置有绝缘构件50。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固定部43的中途部,形成有气密槽44。
气密槽44是沿着固定部43的周向并遍及其外周全周地形成的半圆(或者半椭圆)形状的槽,具有预定槽宽(图示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气密槽44的槽宽设定为与盖部32的厚度相等。
气密槽44在轴向的一侧(图示中的上端)具有上方边缘线45,在另一侧(图示中的下端)具有下方边缘线46。
上方边缘线45是形成气密槽44的一侧端部(图示中的上端部)并成为与固定部43的边界线的边缘线,是剖视大致呈直角的尖端部。另外,下方边缘线46是形成气密槽44的另一侧端部(图示中的下端部)并成为与固定部43的边界线的边缘线,是剖视大致呈直角的尖端部。即,气密槽44沿着固定部43的周向并遍及其外周全周地设置,并且从上方边缘线45向下方边缘线46凹陷为半圆状(或者半椭圆状),形成为具有预定槽容积Vg的凹部。
另外,气密槽44的形状只要是至少在容器30的外侧具有边缘线并且具有预定槽容积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为方形槽、三角槽等。
在盖部32的翻边部34与电极端子40的固定部43之间,夹装有将容器30与电极端子40电绝缘的绝缘构件50。
绝缘构件50是具有与翻边部34以及固定部43的形态相应的形状的绝缘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具有圆筒形状。绝缘构件50卷绕安装于固定部43的外周部。
另外,绝缘构件50的轴向的长度设定为与固定部43的轴向的长度相同的程度或者比其大。也就是说,绝缘构件50的轴向的长度设定为,在电极端子40固定于盖部32时,在电极端子40的外周部(特别是大直径部42以及固定部43)与翻边部34之间空出绝缘所必需的充分的间隔。
作为绝缘构件50的材料,优选,高温蠕变特性优异的材料,也就是,相对于电池10的冷热循环具有长期的耐蠕变性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PEEK(聚醚醚酮)等。
绝缘构件50除了上述绝缘性外,也是用于确保电池10内部的密封性的构件。
如图2所示,翻边部34的突出侧端面的内周部,由于从电池10的外侧(图2中的上方)被按压,而遍及全周地进行敛缝(换而言之,材料由于冲压而塑性流动)。
这样一来,在翻边部34的内周侧以向内侧鼓出的方式形成有敛缝部34a。
向内侧鼓出的敛缝部34a压迫绝缘构件50,其压迫力向绝缘构件50作为表面压力而施加。在绝缘构件50由敛缝部34a施加上述表面压力的部位向内侧弹性变形,通过该弹性变形产生的外力向固定部43作为表面压力而施加。
这样从上方冲压翻边部34的上端面的内周部并敛缝,而形成向内侧鼓出的敛缝部34a,来自敛缝部34a的表面压力经由绝缘构件50而向固定部43传递。构成为,通过该表面压力压迫固定部43,将电极端子40固定于容器30的盖部32。
此时,通过敛缝部34a的塑性变形以及绝缘构件50的弹性变形,翻边部34、绝缘构件50以及固定部43之间的间隙消失,在这些构件之间产生高压紧力,所以确保了容器30与电极端子40之间的密封性,确保了电池10内的密封性。另外,敛缝部34a以冲压的方向与鼓出的方向呈约90°的角度的方式进行敛缝,由此通过向鼓出部施加的强表面压力和/或摩擦力使得冲压成的面不会容易地还原(也就是说敛缝部34a不会松弛)。
如图3所示,使用冲压工具60以预定的冲压距离L(由冲压工具60压入的压入深度)按压翻边部34。冲压工具60是在内部具有电极端子40能够通过的空间的圆筒状的工具,在顶端部具有冲压刀具61。冲压刀具61是在径向上具有预定宽度的按压部,被设置为以预定的突出量从冲压工具60的顶端部突出的状态。
冲压工具60构成为能够通过适当的驱动装置而移动,使所述驱动装置工作,通过冲压刀具61对翻边部34的内周部进行冲压。
如图3(a)所示,电极端子40在被插入贯通孔33内时,被配置成气密槽44的上方边缘线45位于冲压工具60的压入最下端。换而言之,以使得气密槽44的上方边缘线45的上下位置位于从翻边部34的上端部按冲压距离L下降的位置的方式,将电极端子40插入贯通孔33内。
在这样配置电极端子40而冲压的情况下,上方边缘线45的上方区域受到冲压,如图3(b)所示,由冲压形成的敛缝部34a的下端部位于与气密槽44的上方边缘线45相同的位置。
由此,上方边缘线45位于从敛缝部34a向电极端子40以及绝缘构件50侧付与的压迫力的作用方向。因此,从敛缝部34a受到压迫力的绝缘构件50牢固地咬入气密槽44的上方边缘线45,所以绝缘构件50与电极端子40的压紧力增大,能够提高电池10的密封性。
另外,如图3(a)所示,在对翻边部34进行冲压时,以将电极端子40配置为气密槽44与具有盖部32的厚度的部位相对的状态进行冲压。换而言之,在对翻边部34进行冲压时,将气密槽44配置为位于盖部32的延长线上,并配置为气密槽44的上方边缘线45成为与盖部32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且下方边缘线46成为与盖部32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
由此,在电极端子40固定于盖部32的贯通孔33内时,包围气密槽44的周围的部位大量存在。因此,将在将电极端子40固定于盖部32后,与气密槽44相对的部位的刚性设得较大,所以能够确保极大地有助于电池10的内部的气密性的气密槽44处的电极端子40与绝缘构件50之间的压紧度,能够确保电极端子40的密封性。例如,即使在电池10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气密槽44的固定部处的断裂,所以能够防止电极端子40的脱落,能够提高电池10的耐压性。
另外,如图4所示,在对翻边部34进行冲压后,约束电极端子40的约束部的厚度R由与气密槽44相对的盖部32侧的厚度确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气密槽44与盖部32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部位相对的状态对两者进行固定,所以约束部的厚度R成为盖部32的延伸方向整个区域。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电极端子40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电极端子40的约束力,能够提高电池10的密封性。
进而,盖部32的材料为作为高强度材料的铁,由此能够确保盖部32向延伸方向(图示中的左右方向)的刚性。
因此,在电池10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对于从电极端子40的周围(贯通孔33)向盖部32施加的外周向的外力的耐性(耐压性)。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优选,将冲压工具60向翻边部34按压的按压面积S(也就是,冲压刀具61的表面面积)设定得比翻边部34的上端面的面积小。具体地,将冲压工具60的按压面的宽度设定得比翻边部34的径向宽度T小,将冲压工具60的按压区域设定为按压翻边部34的内周部并且不按压翻边部34的外周侧的一部分。
由此,在从上方对翻边部34进行冲压而形成敛缝部34a时,以使得在翻边部34的外周侧存在残存部34b的方式进行冲压。因此,在向翻边部34冲压时,通过残存部34b作用防止按压力向外周侧消散的制动力。
这样,防止敛缝时的按压力向外侧缓和,所以敛缝部34a形成为可靠地向内侧(电极端子40侧)鼓出。
另外,冲压工具60的冲压体积Vp(参照图6),通过向翻边部34冲压的冲压距离L与按压面积S的积而求得。将该冲压体积Vp设定为比气密槽44的槽容积Vg(参照图6)大(Vp>Vg)。
在这里,气密槽44的槽容积Vg是在制造电极端子44时确定的事项。另一方面,冲压体积Vp是根据冲压工具60的冲压形态而确定的事项。特别地,冲压工具60的按压面积S取决于冲压刀具61的形状,冲压距离L如上所述取决于翻边部34的上端面与气密槽44的上方边缘线45的位置关系。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适当调整被定义为翻边部34的上端面(向盖部32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的顶端面)与盖部32的内侧侧面(图示中的下端面)的距离的翻边部34的高度H(参照图7),以适当变更冲压距离L,从而将冲压体积Vp设定为比气密槽44的槽容积Vg大。
这样,以比气密槽44的槽容积Vg大的冲压体积Vp进行冲压,使敛缝部34a从翻边部34向内侧鼓出,由此能够可靠地将绝缘构件50压入气密槽44内,能够确保绝缘构件50与电极端子40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7所示,翻边部34的高度H是翻边部34从盖部32突出的突出量,如上所述,需要满足作为由冲压工具60冲压的部位的条件(冲压体积Vp比气密槽44的槽容积Vg大)以及作为成为容器30的一部分的部位的强度条件。也就是说,在翻边部34,在按预定的冲压距离L进行冲压而形成敛缝部34a后,需要在敛缝部34a的下方残存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的部位。
通过上面的操作,优选,将翻边部34的高度H设定为比在冲压工具60的冲压距离L上加上能够确保作为容器30的强度的最低限度的厚度M而得的值大的值(H>L+M)。
另外,所谓能够确保作为容器30的强度的最低限度的厚度M,是能够通过冲压将电极端子40可靠地固定于贯通孔33内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30的气密性的程度的厚度,是与盖部32的不被冲压的部位的厚度大致相同程度的厚度。
另外,冲压距离L是由盖部32与气密槽44的位置关系确定的事项。在这里,在气密槽44的槽宽比盖部32的厚度大的情况下,考虑对翻边部34冲压后的厚度,优选配置为气密槽44的下方边缘线46位于盖部32的下端面(内侧侧面)的延长线上。
此时,上方边缘线45位于比盖部32的上端面(外侧侧面)靠上方的位置,所以将翻边部34的高度H设定为考虑了该情况的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将冲压体积Vp设定得比气密槽44的槽容积Vg大,而使敛缝部34a向内侧充分鼓出的结构,但为了实现与槽容积Vg相同的程度的冲压体积Vp,也可以设为在预先设定翻边部34的高度H、宽度T的基础上形成翻边部34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向翻边部34冲压时进行高效的加工。
下面,参照图8以及图9,对以使得气密槽44与翻边部34的比盖部32的上端面靠上侧部的部位相对的方式将电极端子40插入的情况下的电池的其他实施方式即电池110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电池110中,气密槽44的周围被翻边部34上的从盖部32的上端面突出的部分的内周侧面(贯通孔33的中途部)包围。也就是说,电池110是对气密槽44没有配置于盖部32的延长线上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进行表示的例子。
特别地,在电池110与电池10中,将电极端子40插入贯通孔33内时的气密槽44与翻边部34的位置关系不同。因此,在电池110中,通过将与气密槽44相对的翻边部34的厚度T确保得较大,确保电极端子40的约束力,提高电池110的密封性。
另外,在电池110中,向翻边部34冲压的冲压形态等基本结构构成为与电池10中的大致相同。这样,在电池110,也起到与通过上述的电池10中的冲压形态起到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将详细的说明省略。
在电池110,如图9所示,翻边部34的径向宽度T成为约束部的厚度R。因此,优选,将翻边部34的径向宽度T设定为尽可能大的值,优选,至少宽度T与翻边部34的高度H满足宽度T>高度H的关系。
此时,如图9所示,通过翻边部34的内周面约束电极端子40的约束部的厚度R与翻边部34的径向的宽度T相同,所以通过增大翻边部34的宽度T,能够在冲压后充分得到约束电极端子40的约束力。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了电极端子40的情况下,也能够更牢固地固定电极端子40,能够提高电池110的密封性。
产业上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电极端子向容器的外侧突出的电池,特别适于用于确保电极端子贯通容器的贯通孔处的密封性的技术。

Claims (12)

1.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该电池具备容器、电极端子和绝缘构件,所述容器包含具有贯通孔的盖部,所述电极端子以一部分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盖部的贯通孔,所述绝缘构件夹装于所述盖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沿着该电极端子的外周的周向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并且所述气密槽至少在所述容器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
在所述盖部的贯通孔的周缘,设置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翻边部;
将所述电极端子隔着所述绝缘部件插入所述翻边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气密槽与所述盖部中的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轴向具有一定厚度的部位相对;
通过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中的位于下述边缘线上方的上方区域使之塑性变形,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所述边缘线是指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边缘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向所述翻边部的冲压,通过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直至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外侧的边缘线来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对所述翻边部进行冲压的体积比所述电极端子的气密槽的槽容积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容器的盖部的材料为铁。
5.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该电池具备容器、电极端子和绝缘构件,所述容器包含具有贯通孔的盖部,所述电极端子以一部分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盖部的贯通孔,所述绝缘构件夹装于所述盖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中:
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沿着该电极端子的外周的周向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并且所述气密槽至少在所述容器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
在所述盖部的贯通孔的周缘,设置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翻边部;
将所述电极端子隔着所述绝缘构件插入所述翻边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气密槽与所述翻边部的从所述盖部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内周侧面相对;
通过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中的位于下述边缘线上方的上方区域使之塑性变形,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所述边缘线是指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边缘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翻边部被设置成:该翻边部的径向宽度比所述翻边部的从所述盖部的内侧面到向盖部外突出的突出部的顶端面的长度大。
7.一种电池,其中,具备:
容器,其包含具有贯通孔的盖部;
电极端子,其以一部分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盖部的贯通孔;和
绝缘构件,其夹装于所述盖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
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沿着该电极端子的外周的周向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并且所述气密槽至少在所述容器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
在所述盖部的贯通孔的周缘,具有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翻边部;
在所述电极端子被隔着所述绝缘构件插入所述翻边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气密槽与所述盖部中的在所述电极端子的轴向具有一定厚度的部位相对的状态下,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中的位于下述边缘线上方的上方区域使之塑性变形,由此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所述边缘线是指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边缘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向所述翻边部的冲压,通过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直至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外侧的边缘线来进行。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池,其中:对所述翻边部进行冲压的体积比所述电极端子的气密槽的槽容积大。
10.如权利要求7~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容器的盖部的材料为铁。
11.一种电池,其中,具备:
容器,其包含具有贯通孔的盖部;
电极端子,其以一部分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盖部的贯通孔;和
绝缘构件,其夹装于所述盖部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
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沿着该电极端子的外周的周向遍及全周地形成的气密槽,并且所述气密槽至少在所述容器的外侧的槽端部具有边缘线;
在所述盖部的贯通孔的周缘,具有向所述容器外突出的翻边部;
在所述电极端子被隔着所述绝缘构件插入所述翻边部的内侧,使得所述气密槽与所述翻边部的从所述盖部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内周侧面相对的状态下,从所述容器的外侧冲压所述翻边部中的位于下述边缘线上方的上方区域使之塑性变形,由此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贯通孔,所述边缘线是指所述气密槽的位于所述容器的外侧的边缘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翻边部被设置成:该翻边部的径向宽度比所述翻边部的从所述盖部的内侧面到向盖部外突出的突出部的顶端面的长度大。
CN201080057548.XA 2010-01-12 2010-01-12 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6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00114 WO2011086591A1 (ja) 2010-01-12 2010-01-12 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716A true CN102656716A (zh) 2012-09-05
CN102656716B CN102656716B (zh) 2014-12-17

Family

ID=44303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754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6716B (zh) 2010-01-12 2010-01-12 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88748A1 (zh)
JP (1) JP5423812B2 (zh)
KR (1) KR101355341B1 (zh)
CN (1) CN102656716B (zh)
WO (1) WO201108659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626A (zh) * 2016-10-21 2019-06-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及用于其的模块
CN111081913A (zh) * 2019-12-31 2020-04-28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07978A (zh) * 2021-09-15 2021-11-26 安徽庐江凯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电池顶盖及其加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7598B2 (ja) * 2016-09-08 2019-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及び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2750989U (zh) * 2020-06-12 2021-03-19 珠海市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纽扣电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9547A (en) * 1987-10-06 1989-08-22 Gates Energy Products, Inc. Battery terminal and method
US5861577A (en) * 1992-06-05 1999-01-19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Seal structure for member-passing-through hole bored in metal partition member
JP2005302625A (ja) * 2004-04-15 2005-10-27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
CN101752591A (zh) * 2008-11-27 2010-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CN102057517A (zh) * 2009-07-24 2011-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冲压工具、以及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7053A (en) * 1998-01-22 2000-10-2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housing
JP2005183359A (ja) * 2003-11-28 2005-07-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角形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39990A (ja) * 2004-05-27 2005-12-08 Toyota Motor Corp 密閉型電池及び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0599754B1 (ko) 2004-06-29 2006-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와 이차 전지의 캡 조립체 및 캡 조립체의 단자조립 방법
JP2007179803A (ja) * 2005-12-27 2007-07-12 Denso Corp 電池容器用封口板および非水電解液電池
JP5245536B2 (ja) * 2008-05-23 2013-07-2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9547A (en) * 1987-10-06 1989-08-22 Gates Energy Products, Inc. Battery terminal and method
US5861577A (en) * 1992-06-05 1999-01-19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Seal structure for member-passing-through hole bored in metal partition member
JP2005302625A (ja) * 2004-04-15 2005-10-27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
CN101752591A (zh) * 2008-11-27 2010-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CN102057517A (zh) * 2009-07-24 2011-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冲压工具、以及电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626A (zh) * 2016-10-21 2019-06-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及用于其的模块
US11437642B2 (en) 2016-10-21 2022-09-06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odule of the same
CN111081913A (zh) * 2019-12-31 2020-04-28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07978A (zh) * 2021-09-15 2021-11-26 安徽庐江凯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电池顶盖及其加工方法
CN113707978B (zh) * 2021-09-15 2023-05-30 安徽庐江凯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电池顶盖及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88748A1 (en) 2012-11-15
KR20120101519A (ko) 2012-09-13
JP5423812B2 (ja) 2014-02-19
CN102656716B (zh) 2014-12-17
JPWO2011086591A1 (ja) 2013-05-16
WO2011086591A1 (ja) 2011-07-21
KR101355341B1 (ko) 201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8600B2 (en) Battery with reinforcing member for press-fitted terminal
CN104303337B (zh) 密闭型二次电池
US9614247B2 (en) Button cell with winding electrode
KR100300405B1 (ko) 이차전지의캡어셈블리
EP2930764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110109769A (ko) 이차 전지
KR102029406B1 (ko) 이차 전지
US10873060B2 (en) Battery can for a battery
CN105144432A (zh) 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KR102249892B1 (ko) 이차 전지
CN102656716A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KR102211526B1 (ko) 이차 전지
EP2913868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17138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3490029A (zh) 蓄电元件及导电性构件
CN105009326A (zh) 蓄电元件
CN102792481B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EP4113706A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CN103262294A (zh) 电池
KR20190131794A (ko) 이차 전지
CN216928884U (zh) 极耳包膜装置
US989334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short-circuit member
WO2017203853A1 (ja) 密閉型電池および電池ケース
JP2015099688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149297B1 (ko) 2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2